口腔科學總結詳細版匯總_第1頁
口腔科學總結詳細版匯總_第2頁
口腔科學總結詳細版匯總_第3頁
口腔科學總結詳細版匯總_第4頁
口腔科學總結詳細版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資學習網(wǎng)-第一章 口腔頜面部解剖生理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口腔及頜面部的區(qū)域劃分 顏面部:上界額部發(fā);下界下頜骨下緣或頦下點;兩側下頜支后緣或顳骨乳突之間 通過眉間點水平線和鼻下點水平線,臨床上將顏面部分為上 1/3、中 1/3 和下 1/3 三等分。 口腔頜面部由顏面部的中 1/3 和下 1/3 兩部分組成,以頜骨為骨性支架;上 1/3 為顱面部以顱骨為骨性支架。 口腔頜面外科學范圍:上至顱底,下至上頸部。 頭頸外科學范圍:上至顱底,下至下頸部。 另外一種頜面部的劃分法:以兩眉弓中間連線和口裂水平線為準,將頜面部劃分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谇活M面部的病變多發(fā)生于面中和面下部。 二、口腔

2、頜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攝取和咀嚼食物、感受味覺、吞咽、表情、輔助言語、呼吸 三、解剖生理特點及其臨床意義:1 位置顯露 2 血供豐富 3 解剖結構復雜 4 自然皮膚皮紋 5頜面部疾患影響形態(tài)及功能 6 疾患易波及毗鄰部位 第二節(jié) 口腔 一、口腔的分區(qū)及其表面形態(tài) (一)口腔前庭:唇、頰與牙列、牙齦及牙槽黏膜之間的蹄鐵形潛在腔隙。主要在其后部經(jīng)翼下頜皺壁與最后磨牙遠中面之間的空隙與固有口腔相通,在牙關緊閉或頜間固定的患者,可經(jīng)此空隙輸入流體營養(yǎng)物質。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見以下解剖標志:1口腔前庭溝:局麻穿刺和手術切口部位 2上、下唇系帶 3頰系帶 4腮腺導管口 5磨牙后區(qū) 6翼下頜皺襞:下牙槽神經(jīng)

3、麻醉進針的標志也是翼下頜間隙以及咽旁間隙口內切口的標志 7頰脂體:下牙槽神經(jīng)麻醉進針的標志 (二)固有口腔 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內側的口腔內部組織器官舌、腭、口底等構成 包括由硬腭及軟腭組成的口腔頂;由舌及其周圍的舌下腺、下頜舌骨肌和頦舌骨肌等軟組織組成的口腔底;向前及兩側與口腔前庭之間以上下頜牙槽突和牙弓為界,當咬合時,兩者間僅能由遠中磨牙的后方相互溝通;向后經(jīng)咽峽通入咽腔。 固有口腔解剖標志: 牙冠、牙列或牙弓:牙的五面(唇面、舌面、近中面和遠中面、頜面) 、牙尖、切端結節(jié)、舌面隆突、嵴、溝、點隙、窩等。溝、點隙好發(fā)齲病 牙槽突:骨質疏松改建活躍;齦溝:不超過 2mm;齦乳頭:退縮將不

4、再生長是牙齦炎容易出血的部位 硬腭與軟腭:包括切牙乳頭或腭乳頭:為一個黏膜隆起,位于顎中縫前端,左右上頜中切牙間之顎側,其深面為切牙孔,為鼻顎神經(jīng)阻滯點、腭皺襞、上頜硬區(qū)及上頜隆突、腭大孔:腭前神經(jīng)麻醉阻滯點、腭小凹、舌腭弓及咽腭弓等。 口底:包括舌系帶、舌下肉阜。 2.牙齒 (1)牙齒表面各部名稱 牙冠(臨床牙冠和解剖牙冠)由牙釉質覆蓋的部分,發(fā)揮咀嚼功能的部分(牙齒暴露在口腔的部分) 。 牙根(臨床牙根和解剖牙根)由牙骨質覆蓋的部分,是牙齒的支持部分(牙齒埋在牙槽骨 。內的部分) -學資學習網(wǎng)-牙頸牙冠和牙根交界處。 (2)牙根的數(shù)目 牙因咀嚼力的大小和功能不同,牙根的數(shù)目和大小也不相同。

5、一般切牙、尖牙、雙尖牙為單根,但上頜第一雙尖牙多為雙根。下頜磨牙一般為雙根,近中根和遠中根。上頜磨牙一般為3 個根,近中頰根、遠中頰根和腭根。上、下頜第三磨牙的根變異較大,有時融合為單根。 3.牙齒的構成由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和牙髓所構成。 牙釉質:牙冠表面、乳白色半透明的硬組織。 牙本質:淡黃色的、構成牙體主體的硬組織。 牙骨質:覆蓋在牙根表面的淡黃色的硬組織。 牙髓:位于髓腔內的疏松結締組織。內含神經(jīng)、血管、細胞等。 4.牙周組織 是牙根周圍起支持、固定和保護作用的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骨質和牙槽骨。 混合牙列期的概念 書上有 第三章口腔衛(wèi)生與保健 口腔衛(wèi)生的主要措施:漱口 刷牙 清

6、潔牙間隙 牙齦按摩 齦上根治術 第一節(jié) 口腔衛(wèi)生 一、漱口:清潔水、氟水、氯己定、甲硝唑 二、刷牙 牙刷:頭小、柄直、毛軟。 潔牙劑:主要是牙膏,牙粉和潔牙水等已經(jīng)較少使用。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潔凈劑、濕潤劑、膠粘劑、防腐劑、芳香劑和水。有的還有氟化物和某種藥物。其中最多的是摩擦劑。 刷牙方法:豎刷法和橫顫豎向移動法。 刷牙次數(shù)與時間: 333 制,早中晚 3 次、每次 3 分鐘、3 個牙面。 三、潔牙間隙與牙齦按摩:牙簽、牙線、牙齦按摩 四、齦上潔治術:手用器械潔治法、超聲波潔治法 第二節(jié) 口腔保健 口腔健康的標準: “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xiàn)象。 ” 一、普通人

7、群的口腔保健 1 定期口腔健康檢查 2 糾正不良習慣 3 消除影響口腔衛(wèi)生的不利因素 4 合理營養(yǎng) 5 改善勞動環(huán)境 常見的口腔不良習慣及影響口腔衛(wèi)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牙體與牙周組織病 第一節(jié) 齲病 定義: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牙體硬組織在色、形、質方面發(fā)生的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的疾病。我國發(fā)病率大約在 40%-65%之間;并發(fā)癥:牙髓病、根尖周病、頜骨炎癥等局部并發(fā)癥,甚至成為病灶,影響全身健康。 【病因】 (1)細菌 (2)食物 (3)宿主(4)時間 (四聯(lián)因素論) 【臨床表現(xiàn)】 色:即牙冠的顏色由原來的半透明的乳白色,變?yōu)榘讏咨蚧液稚蚰铑伾?形:在細菌

8、的侵蝕下,牙冠破壞、缺損,形成齲洞,外形不再完整,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 質:在酸性物質的侵襲之下,牙冠的硬組織無機物脫礦、有機物崩解,質地變軟,組織結構發(fā)生改變。 (一)按進展速度分類1.急性齲(濕性齲):齲損呈淺棕色,質地濕軟,病變進展較快,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 -學資學習網(wǎng)-猛性齲:又稱放射性齲。多數(shù)牙在短期內同時患齲,病程進展很快。常見于頜面及頸部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口干綜合征和有嚴重全身疾病的患者。 2.慢性齲(干性齲):齲損呈黑褐色,質地較干硬,病變進展較慢。臨床多見。 靜止齲:是一種慢性齲,是在病變環(huán)境和致病條件發(fā)生變化,齲損不再繼續(xù)發(fā)展而形成原樣。 3.繼發(fā)齲:齲病經(jīng)過治療后,在原發(fā)部

9、位繼續(xù)發(fā)生的齲病。一般由于充填物邊緣或窩洞周圍牙體組織破裂,形成菌斑滯留區(qū),修復材料與牙體不密合,形成微滲漏,或治療時未將病變組織去除干凈所形成。 (二)按解剖部位分類 1.合面窩溝齲和平滑面齲:窩、溝、點、隙和鄰面等部位。 2.根面齲:多發(fā)生于牙齦退縮、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 3.線形釉質齲:是一種非典型性齲損,發(fā)生于上頜前牙唇面得新生線處,病損呈新月形。多見于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兒童乳牙列。 (三)按照病變程度的進展分類: 1、淺齲 (釉質齲):分為窩溝齲和平滑面齲。一般無主訴癥狀。齲壞位于釉質層內,僅破壞釉質層。牙冠變?yōu)榛液稚虬讏咨蚰铑伾?,上有淺的小齲洞形成,局部可卡住探針尖,或探查

10、時局部僅有粗糙感。 2中齲(牙本質淺層齲): 對酸、甜、冷、熱刺激會產(chǎn)生酸痛不適的感覺,當刺激去除后不適感立即消失。齲壞已破壞到牙本質淺層。牙冠上有明顯的齲洞形成,洞內軟化的牙本質呈黃褐色或深褐色。 3深齲(牙本質深層齲):對冷、熱、酸、甜刺激的反應敏感,食物嵌塞時更加強烈,但刺激物去除后,疼痛不適感立即消失,無自發(fā)痛。齲病發(fā)展到牙本質深層。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溫度測試和電活力測試 :中齲和深齲時,對冷、熱刺激、電活力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應。 2X 線檢查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牙冠顏色改變;齲洞形成;探針可探查到齲洞,并且齲洞內質地松軟;中齲和深齲時溫度測試陽性。 2鑒別診斷

11、(1)淺齲應與釉質發(fā)育不全、釉質鈣化不全和氟牙癥相鑒別(2)深齲與慢性牙髓炎相鑒別。 【治療】 (一)治療原則目的:終止齲病的發(fā)展,恢復牙齒外形、功能和美觀,保護牙髓,恢復牙齒與鄰近軟、硬組織的生理解剖關系。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二)化學療法 適應于早期釉質齲、乳前牙鄰面及乳磨牙合面廣泛性淺齲。主要有氯化鈉甘油糊劑、硝酸銀和氨硝酸銀。 (三)在礦化療法 用在礦化液使已經(jīng)脫礦、變軟的釉質發(fā)生在礦化,恢復硬度,使早期釉質齲終止或消除的方法。 (四)窩溝封閉 使用窩溝封閉劑使窩溝和口腔環(huán)境隔絕,阻止細菌、食物殘渣及其酸性產(chǎn)物等致齲因子進入窩溝。 (五)修復性治療 : 窩洞預備 1.-學資學習網(wǎng)-(1)

12、窩洞的分類: 類洞:發(fā)生于所有窩溝點隙的齲損所備成的窩洞。 類洞:發(fā)生于后牙鄰面的齲損所備成的窩洞。 類洞:前牙鄰面未累及切角的齲損所備成的窩洞。 類洞:前牙鄰面累及切角的齲損所備成的窩洞。 類洞:所有牙頰(唇)舌面頸部 1/3 處的齲損所備成的窩洞。 類洞:發(fā)生于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等自潔區(qū)的齲損所備成的窩洞。 (2)窩洞的命名: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 (3)窩洞的結構:由洞壁、洞角和洞緣組成。 (4)窩洞預備的基本原則:去凈齲壞組織,保護牙髓,盡量保留健康牙體組織。 抗力形: 固位形: 2.術區(qū)隔離:棉卷隔離法、橡皮障隔離法 3.窩洞封閉、襯洞及墊底: 4.充填: 第二節(jié) 牙髓病 牙髓組織發(fā)生

13、的疾病,臨床可分為可復性牙髓炎、不可復性牙髓炎、牙髓壞死、牙髓鈣化和牙內吸收五類。 【病因】 1.細菌:最常見病因。 2.物理性刺激:溫度、電流、放射性損傷、氣壓變化、牙外傷。 3.化學刺激:充填材料、酸、酚。 4.免疫因素:進入牙髓的抗原物質。 【臨床表現(xiàn)】 (一)可復性牙髓炎 主要病理變化為牙髓擴張、充血,相當于牙髓組織病理學分類中的牙髓充血。 臨床表現(xiàn):患牙對溫度測試敏感,尤其對冷刺激反應強烈。刺激去除后癥狀緩解,呈一過性,無自發(fā)痛?;佳烙薪咏枨坏难荔w硬組織病損。 (二)不可復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臨床表現(xiàn) 劇烈疼痛:自發(fā)性陣發(fā)性劇痛。夜間加劇。 冷熱刺激可激發(fā)或加重。不能定位。 體

14、征:齲壞(并非所有) 。探痛。牙髓活力異常。 晚期可有叩痛。 2.慢性牙髓炎臨床表現(xiàn) 長期冷熱刺激痛或輕微鈍痛。常有輕度咬合痛。無劇烈自發(fā)痛?;颊叨嗫啥ㄎ换佳?。 體征: 齲壞、叩痛(+) 、牙髓活力下降 A.慢性閉鎖性牙髓炎:檢查有深齲洞或其他牙體硬組織疾患,髓腔閉鎖,無穿髓孔,無明顯自發(fā)痛,多有輕度叩痛,有長期冷熱刺激痛史。 B.慢性潰瘍性牙髓炎:牙髓已暴露,其表面潰瘍,多無自發(fā)痛。受到溫度刺激或食物嵌塞時會引起劇痛。 C.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見于青少年;穿髓孔大,根尖孔較粗大,血運豐富;形成牙髓息肉;無自發(fā)痛,可有咀嚼痛或進食時出血。 3.逆行性牙髓炎:臨床可表現(xiàn)為急、慢性牙髓炎的癥狀。同

15、時患牙有長期牙周炎病史,患牙屬牙周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組織破壞和根分叉病變,咬合無力或咬合疼痛等表現(xiàn)。可有松動、 -學資學習網(wǎng)-牙髓聯(lián)合病變的一型。 4.殘髓炎:與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點類似。有牙髓治療史;強溫度刺激鈍痛;根管探查有疼痛感。 (三)牙髓壞死:一般無自覺癥狀,可見牙冠顏色變暗。常有自發(fā)痛史、外傷史、充填治療史、修復史或正畸治療史。 (四)牙髓鈣化:牙髓循環(huán)障礙,細胞變性,形成鈣化物質,或形成髓石或造成髓腔閉鎖。臨床可見與體位有關的牙齒自發(fā)痛,疼痛可向同側頭面部放射,一般與冷熱刺激無關。 (五)牙內吸收:牙髓組織為肉芽組織所替代,從內部開始吸收牙體硬組織,使髓壁變薄,嚴重者可形成牙折。

16、【治療】 (一)應急處理:開髓減壓、藥物治療 (二)治療方法:蓋髓術、牙髓切斷術、牙髓根治術 第三節(jié) 根尖周病 發(fā)生在牙齒根尖部牙骨質、牙槽骨和牙周膜的病變。 【病因】1.感染:主要原因。2.創(chuàng)傷 3.化學刺激:4.免疫因素: 【臨床表現(xiàn)】 (一)急性根尖周炎: 1.急性漿液性根尖周炎:自發(fā)性、持續(xù)性鈍痛,患牙定位準確,咬合痛,叩痛明顯,牙冠可變色,患牙伸長有浮出感。 2.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可稱為急性牙槽膿腫,或稱為急性根尖肉芽腫。 (1)根尖膿腫:患牙自發(fā)性劇烈、持續(xù)的跳痛,牙齒有明顯伸長感,牙體叩痛、松動明顯。根尖部牙齦潮紅、捫診有輕微壓痛。相應部位淋巴結腫大、壓痛。 (2)骨膜下膿腫:

17、疼痛最劇烈,患牙高起、松動,叩、觸均痛甚。牙齦紅腫,明顯壓痛和深部波動感。相應部位軟組織彌漫性腫脹,局部淋巴結明顯腫痛。全身癥狀明顯。 (3)粘膜下膿腫:自發(fā)性脹痛和咬合痛明顯減輕,全身癥狀緩解?;佳廊杂羞低春退蓜?,局部牙齦腫脹、波動感明顯,粘膜下膿腫已局限。最后膿液穿破粘膜或皮膚,形成瘺口排膿,轉為慢性根尖周炎。 (二)慢性根尖周炎 (1)根尖肉芽腫:一般無自覺癥狀,時有咀嚼不適感,患牙咬合無力,叩診不適,牙冠變色。X 片:根尖部圓形透射影,界清,范圍小。 (2)慢性根尖周膿腫:一般無自覺癥狀,時有叩診不適感,牙冠變色,或在瘺口處時有膿液排出。 X 片:根尖部陰影,邊界不清,形狀不規(guī)則。 (

18、3)慢性根尖周囊腫:多數(shù)無自覺癥狀,患牙偶有叩診不適,根尖部牙齦呈半球狀隆起。 X片:根尖部較大的圓形投射區(qū),界清,周圍有阻擋白線。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牙髓活力測試對溫度測試和電活力測試無反應。 2X 線檢查 (1)急性漿液性根尖周炎患牙 X 線檢查無異常表現(xiàn)。 (2)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 X 線片上可有不同表現(xiàn)。 根尖肉芽腫 根尖囊腫 根尖周膿腫 根尖周透影區(qū) 小圓 大圓 不規(guī)則 透影區(qū)邊界 清晰 很清楚 不清 周圍骨質疏松 邊界有一圈 正?;蛏灾旅?-學資學習網(wǎng)-根尖周骨質 骨阻射白線 呈云霧狀模糊 病變范圍 小,1cm 大小不等 較小 3血常規(guī)檢查:急性根尖周炎時可見周圍血象白細胞計

19、數(shù)增高。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1)急性根尖周炎 有持續(xù)性劇痛和咬合疼痛,叩疼明顯,相應部位淋巴結腫大、壓痛,牙齒松動。 根尖部牙齦黏膜壓痛明顯、色潮紅,有牙齦水腫,或面頰部腫脹。 牙髓活力測試無反應。 具有牙髓病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療史或外傷史等可參考的病史。 (2)慢性根尖周炎 具有反復腫脹、疼痛及咬合不適等病史。 牙體變色,牙髓無活力。 根尖周黏膜或皮膚有瘺管形成。 X 線片檢查可協(xié)助診斷。 2鑒別診斷 (1)急性根尖周炎與急性牙髓炎相鑒別 (2)急性根尖周炎與急性牙周膿腫相鑒別 【治療】 1.應急處理:開髓引流、切開排膿、安撫治療。調合、消炎止痛 2.治療方法:牙髓塑化治療、

20、根管治療術 第四節(jié) 牙本質過敏又稱過敏性牙本質。 指牙齒受到外界溫度、化學、機械刺激時產(chǎn)生一種酸痛不適感覺的癥狀。 特點:刺激作用時產(chǎn)生不適感,持續(xù)時間短,疼痛尖銳。 【病因】各種原因導致牙本質暴露。 【臨床表現(xiàn)】 激發(fā)痛,刺激去除疼痛消失、 無自發(fā)痛、能定位患牙 、患牙多有牙本質暴露區(qū) 檢查可找到敏感點或敏感區(qū) 【診斷】 1多數(shù)患牙有造成牙本質暴露的各種牙體病,或有由于牙周萎縮而成的牙根暴露等。 2患牙有激發(fā)痛,無自發(fā)痛。 3如牙體完整卻有全口牙齒高度敏感癥,則應檢查是否具有某些全身因素。 探診時患者的主觀反應分 4 級: 0 度:無不適。1 度:輕微不適或疼痛。2 度:中度痛。3 度:重度

21、疼痛且持續(xù)。 【治療】 1治療原則:封閉牙本質小管,以減少或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流動,從而緩解或消除牙本質過敏的癥狀。 治療方法: 氟化物脫敏:氟化鈉甘油、2氟化鈉液。碘化銀法 激光治療修復治療 第五節(jié) 四環(huán)素牙 1.病因:在牙的發(fā)育礦化期服用四環(huán)素族藥物。 -學資學習網(wǎng)- 有時可合并釉質發(fā)育不全。后逐漸變成棕褐色或深灰色。初期呈黃色,主要是著色,影響:2.3.四環(huán)素對牙著色和釉質發(fā)育不全的影響因素:四環(huán)素族藥物本身的顏色。被降解四環(huán)素呈現(xiàn)的色澤在紫外線或日光下變色。四環(huán)素在牙本質內,因結合部位的深淺而使牙本質著色的程度有所不同,越靠近釉牙本質界越易著色。與釉質本身的結構有關

22、,在嚴重釉質發(fā)育不全、釉質完全喪失時,著色的牙本質較為明顯。 【治療】復合樹脂修復、烤瓷全冠修復、漂白法 第六節(jié) 楔狀缺損 【病因】 不正確的刷牙方法:尤其是橫刷法,主要因素。 【臨床表現(xiàn)】 1 典型的楔狀缺損,邊緣整齊,表面堅硬光滑,可著色。 2 較淺的缺損可無癥狀,可發(fā)生牙本質過敏;深的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牙橫折。 3 好發(fā)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4 年齡越大,缺損越嚴重。 【治療】 改正刷牙方法。過敏者脫敏療法。缺損較大者,可充填治療或根治術。 第七節(jié) 牙隱裂 是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細小裂紋,常不易發(fā)現(xiàn)。裂紋常伸入到牙本質結構,是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發(fā)生在上頜磨牙,其次

23、是下頜磨牙和上頜前磨牙。 【病因】:創(chuàng)傷性合力、牙結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臨床表現(xiàn)】 1 淺隱裂無明顯癥狀。2 深隱裂時有慢性牙髓炎癥狀。 3 定點性咀嚼劇痛。4 染色可見隱裂。 5 棉簽置于可疑患處,咬合時出現(xiàn)短暫撕裂樣疼痛。 【治療】:調合。均衡全口合力負擔。釉質粘結劑光固化處理。光固化復合樹脂充填。根治術。 第五章牙周疾病 第一節(jié) 牙齦炎 指發(fā)生在牙齦組織的炎癥,它不侵犯深部牙周組織。 共同的病因:1.始動因子菌斑。2.局部促進因素局部不良因素:口腔不潔 3.內分泌的改變,尤其是性激素。 一、慢性齦緣炎 病因:牙菌斑 牙石 食物嵌塞 不良修復體等 【臨床表現(xiàn)】 1.一般無自覺癥狀。2.偶感牙齦

24、脹、癢不適。 3.非自發(fā)性牙齦出血,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時牙齦可有滲血。 4.檢查可見:游離齦和齦乳頭變?yōu)轷r紅色或暗紅色,齦乳頭腫脹肥大,表面光亮,點彩消失,假性牙周袋形成,探診出血。 診斷:齦溝可加深達 3mm 以上 假性牙周袋形成 治療原則:潔治術 沖洗齦溝 齦溝內上藥 含漱 第二節(jié) 牙周炎 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學資學習網(wǎng)- 牙槽骨吸收和牙齒松動。進行性附著喪失、牙周袋溢膿、牙周袋形成、主要特征是牙齦炎癥、是我國成人喪失牙的主要因素。 牙周組織的基本結構 一、慢性牙周炎 原名成人牙周炎、慢性成人牙周炎,為最常見的牙周炎類型,由長期存在的慢性牙齦炎向深

25、部牙周組織擴展而引起。 【病因】 始動因素:牙菌斑。 局部促進因素: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牙列不齊等。 危險因素:吸煙。 全身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缺陷、某些系統(tǒng)疾病、精神壓力等。 【臨床表現(xiàn)】 1、 牙齦炎癥和出血。 2 牙周袋的形成。 3 附著喪失。4 牙槽骨吸收。5 牙松動,脫落。 慢性牙周炎分度 結締組織喪失牙槽骨吸收程 度度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的輕 4mm 2mm 1/3 1 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過根長的 1/36mm 34mm 中 ,但不超過根長的 1/2。牙齒輕度松動,輕度的根分叉病變 6mm 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 1/25mm ,多根牙有根分叉病變,重 牙

26、多有松動 伴發(fā)病變:牙齒移位、根分叉病變、急性牙周膿腫、牙齦退縮、敏感、根面齲、食物嵌塞等 牙齦炎和早期牙周炎的區(qū)別 牙齦炎癥 有 有 真性牙周袋 假性牙周袋牙周袋 有,能探到釉牙骨質界 附著喪失 無嵴頂吸收或硬骨板消失 牙槽骨吸收 無 病變可逆,組織恢復正 炎癥消退,病變靜止,但已破壞的支持組織難以完全恢治療結果常 復正常 治療原則 (課件上是系列綜合治療 共八點) 目標:徹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因刺激物,消除牙齦的炎癥,使牙周袋變淺和改善牙周附著 水平,并爭取適當?shù)难乐芙M織再生,而且要使這些療效能長期穩(wěn)定地保持。 1. 局部治療:控制菌斑。徹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等 2. 消除危險因素:戒煙等

27、 3. 維護期的牙周支持療法 二、侵襲性牙周炎 是一組在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均與慢性牙周炎有明顯區(qū)別的牙周炎??煞譃榫窒扌停ň窒扌颓嗌倌暄乐苎祝┖蛷V泛型(廣泛型青少年牙周炎、快速進展性牙周炎)兩種。 (一)局限型侵襲性牙周炎 典型的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左右對稱,至少波及兩個恒牙,其中一個為第一磨牙,-學資學習網(wǎng)-除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外,其他恒牙不能超過 2 個。 【病因】 始動因素:牙菌斑,世界范圍為伴放線放線桿菌(Aa) 。優(yōu)勢菌(亞洲):牙齦卟啉單胞菌 全身背景:具有家族性【臨床表現(xiàn)】 1 年齡與性別:青春前期35 歲,女多于男 2 口腔衛(wèi)生狀況:破壞程度與刺激物量不成比例 3 好發(fā)牙位

28、:典型的患牙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左右對稱。但早期患者不一定波及所有的 4切牙和第一恒磨牙,但至少應侵犯 1 個第一恒磨牙,其他恒牙不能超過 2 個。 5 病程進展快 6 早期出現(xiàn)牙松動、移位 7 X 線片: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后牙區(qū)牙槽骨垂直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 、牙周膜間隙增寬、硬板模糊、骨小梁稀疏。 診斷:牙周破壞程度與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 (二)廣泛性侵襲性牙周炎 廣泛的鄰面附著喪失,除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還侵犯其他恒牙在 3 個以上。 病因:外周血白細胞/單核細胞趨化功能降低 吞噬功能障礙(家族性) 【臨床表現(xiàn)】 1、30 歲以下多見 2、廣泛的鄰面附著喪失, 除侵犯

29、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還侵犯其他恒牙在 3 個以上。 3 有嚴重的而快速的附著喪失和骨吸收,呈明顯的陣發(fā)性。 4 菌斑和牙石量常有 5 活動期牙齦炎癥明顯,呈鮮紅色,可有溢膿;靜止期炎癥不明顯。 診斷:牙周破壞程度與年齡不相稱(35Y 大多數(shù)牙重度牙周破壞) 【治療原則】 (早期潔治 根面平整 牙周手術,定期自查和必要的后續(xù)治療) 早治療、防復發(fā)(基礎治療及牙周手術)。 1 抗菌藥物的應用 2 調整機體防御機能 3 其他:矯正牙齒移位、修復缺牙,改善咬合 牙周炎與牙齦炎最根本的區(qū)別 牙周炎造成牙齒支持組織的破壞,若不治療,最終導致牙齒喪失,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首位原因。 牙周炎在 35 歲以

30、后患病率上升。 牙周炎所引起的支持組織破壞經(jīng)過規(guī)范的治療,可以控制其進展。 牙周病在我國人口中患病率約為 70%-85%之間。 第六章 口腔粘膜病 第一節(jié) 口腔單純性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對人體的感染非常多見,口腔、皮膚、眼、會陰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常見侵犯部位。 【病因】: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xiàn)】 1、原發(fā)性皰疹性口炎:最常見。 發(fā)病年齡: 6 歲以下兒童較常見,尤其是 6 個月-2 歲更多。 前驅期 水皰期 糜爛期 愈合期 -學資學習網(wǎng)-2、復發(fā)性皰疹性口炎:多見于成年人,原發(fā)性皰疹性口炎愈合后復發(fā)。 誘發(fā)因素:局部機械刺激、感冒、陽光照射等。 臨床特點為: 損害以多個成簇的水皰開始。 損

31、害總在原先發(fā)作過的位置或鄰近。 有前驅癥狀:疲乏不適、灼痛、刺痛等。 數(shù)小時內出現(xiàn)水皰,隨后破裂、糜爛、結痂。 【診斷與鑒別診斷】 涂片查找包涵體 電鏡檢查受損細胞 抗原抗體檢測 1診斷要點: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和涂片都可以作出診斷。 2鑒別診斷(1)與球菌感染性口炎鑒別 (2)與口炎型口瘡鑒別 (3)與帶狀皰疹鑒別 (4)與手足口病鑒別 (5)與皰疹性咽峽炎鑒別 (6)與多形紅斑鑒別 【治療】1 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利巴韋林)2 免疫調節(jié)劑 3 局部用藥 4 物理療法 5 對癥和支持療法 第二節(jié) 口腔念珠菌病 念珠菌屬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病因】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宿主防

32、御功能降低 (一)念珠菌口炎 1.急性假膜型(又稱為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因】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宿主防御功能降低 【臨床表現(xiàn)】 以新生嬰兒多見,多在出生后 2-8 日內發(fā)生。好發(fā)部位為頰、舌、軟腭及唇。 黏膜充血水腫、口內有灼熱干燥、刺痛等感覺散在的白色如雪的柔軟小斑點,狀如凝乳略高出黏膜相互融合為白色或藍白色絲絨狀斑片,附著不十分緊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鮮紅的黏膜糜爛面及輕度出血。涂片可見典型念珠菌菌絲。 治療 局部藥物治療 24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 0.05甲紫(龍膽紫)水溶液 與 1甲紫醇溶液 第三節(jié) 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RAU) 患病率高達 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

33、。好發(fā):口腔黏膜角化較差的區(qū)域。 特征:孤立、圓形或橢圓形的小潰瘍, 反復發(fā)作,有自限性,一般為 714 日可愈合。 【病因】 免疫功能異常心理因素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營養(yǎng)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微循環(huán)障礙 【臨床表現(xiàn)】 1周。自限性和復發(fā)性。 輕型 重型 皰疹樣 數(shù)十個或更多數(shù)目 3010大小 42 2mm 周以上月余或數(shù)月 周 1 病程 1、輕型阿弗他潰瘍:最常見,好發(fā)于口腔黏膜角化程度較差部位。典型表現(xiàn):黃、紅、凹、痛。病程:發(fā)作期、愈合期、間歇期。潰瘍中央凹陷,基底軟,外周有充血紅暈帶,表面附有假膜,灼痛感明顯 2、皰疹樣阿弗他潰瘍:潰瘍小,數(shù)目多,以粟粒樣為多,散在分布于黏膜

34、的任何部位,以舌腹、-學資學習網(wǎng)-口底多見。充血、滲出明顯,疼痛劇烈,可伴有淋巴結腫大及頭痛、發(fā)熱等全身癥狀。 3、重型阿弗他潰瘍:又稱為復發(fā)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腺周口瘡。潰瘍大而深在,周圍組織紅腫且微顯突起,基底呈小結節(jié)狀,愈后留有瘢痕或組織缺損。多位于口腔的后部,頰、 咽旁、硬腭或軟腭交界處。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口腔黏膜出現(xiàn)孤立、圓形或橢圓形小潰瘍,邊緣整齊,中央稍凹陷,表面有一層淡黃色纖維素性假膜覆蓋,刺激時有尖銳性疼痛,具有復發(fā)性,一般無全身癥狀或較輕。病程有自限性。 2鑒別診斷 皰疹樣口瘡與皰疹性口炎的鑒別 腺周口瘡與其它潰瘍的鑒別 【治療】 (1)局部治療:消炎、止

35、痛、防止繼發(fā)感染、促進愈合 (2)全身治療:對因治療、減少復發(fā)、促進愈合。 【預后】本病預后良好,很少有嚴重的并發(fā)癥,但遷延反復。 第五節(jié) 口腔白斑?。∣LK) 口腔粘膜上以白色為主的損害,癌前病變。多發(fā)生在 40 歲以上的中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病因】長期的外來刺激、念珠菌感染、微量元素(錳、鍶、鈣負相關)缺乏、維生素 A、E的缺乏。微循環(huán)改變。免疫功能的改變。易感的遺傳素質。 【臨床表現(xiàn)】 口腔黏膜白斑好發(fā)于頰、唇、舌、口角區(qū)、前庭溝、腭及牙齦,雙頰咬合線處最多見 主觀癥狀:粗糙感、刺痛、味覺減退、局部發(fā)硬,有潰爛時出現(xiàn)自發(fā)痛及刺激痛 分型及分期: 、斑塊狀:白色或灰白色均質型的斑塊

36、,表面可有皸裂,平或高出粘膜表面,邊界清楚,觸之柔軟,不粗糙或略感粗糙。 、顆粒狀:顆粒結節(jié)狀白斑,頰粘膜區(qū)多見,白色損害稱顆粒狀突起,粘膜表面不平整,病損間粘膜充血,似有小片狀或點狀糜爛,可有刺激痛、念珠菌感染。 、皺紋紙狀:多見于口底和舌腹。呈白色或堊白色,邊界清楚,表面粗糙,似皺紋紙狀,觸之柔軟,可有粗糙不適感或刺激痛,女性多見。 、疣狀:呈乳白色,表面粗糙、高出粘膜表面,呈刺狀或絨毛狀突起,質稍硬,多見于牙槽脊、口底、唇、上腭。 、潰瘍狀:增厚的白色斑塊有糜爛或潰瘍。 【診斷】 1.診斷要點:臨床表現(xiàn) 黏膜上的白色斑點、斑塊,稍高出黏膜,質地緊密,在臨床及病理上均不能被診斷為其它疾病。

37、 2.出現(xiàn)下列情況者有癌變傾向 年齡:較大者。 性別:不吸煙的年輕女性。 吸煙:時間長、煙量大者。 部位:舌緣、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 類型:疣狀、顆粒狀、潰瘍型或糜爛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學資學習網(wǎng)-病理:伴有上皮異常增生者。 時間:時間較長者。 癥狀:有刺激性痛或自發(fā)性痛者。 【治療】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白斑在治療過程中如有增生、硬結、潰瘍等改變時,應及時手術切除活檢。對潰瘍型、疣狀、顆粒型白斑應手術切除全部病變活檢。 第九章 口腔頜面部感染 因致病微生物侵入頜面部軟、硬組織并繁殖,而引起機體的一系列炎癥反應。 特征: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區(qū)域淋巴結腫大

38、壓痛。 感染的途徑:1、牙源性 2、腺源性 3、損傷性 4、血源性 5、醫(yī)源性 第一節(jié) 概述 頜面部感染的特點: 1 口腔、鼻腔及鼻竇長期與外界相通 2 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頜面部獨有的感染 3 口腔頜面部的筋膜間隙內含有疏松結締組織 4 顏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豐富 5 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以及厭氧菌。多為混合感染。 掌握“危險三角” 第二節(jié) 智齒冠周炎 由于牙齒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fā)生的炎癥。以下頜第三磨牙常見。好發(fā)于1830 歲。 【病因】 1 咀咀嚼功能退化,導致頜骨長度與牙量不協(xié)調。 2 盲袋易致食物殘留,細菌繁殖。 3 智齒冠部覆蓋牙齦易咀嚼損傷,機體抵

39、抗力下降。 【臨床表現(xiàn)】(與課件上不同,但主要癥狀還是相同的) 1、以急性炎癥為表現(xiàn)形式。 2、癥狀:磨牙后區(qū)和咽部脹痛不適,進食、吞咽、開口時加重。隨病情進展而加重,可致面頰腫脹和嚴重的張口受限。全身癥狀可因感染的嚴重程度和患者抵抗力的不同而不同:發(fā)熱、畏寒、頭痛等。 3、體征:智齒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軟組織腫脹、充血、觸痛;齦瓣糜爛、齦袋溢膿;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頜下或面頰水腫、頜下淋巴結腫痛;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中性粒比例上升。 并發(fā)癥或擴散途徑(詳細請看課本): (1)智齒冠周炎沿下頜骨外斜線向前,于第一、二磨牙齦頰溝處形成骨膜下膿腫或形成瘺。 (2)炎癥向后發(fā)展,形成骨膜下膿腫;膿腫向頰

40、側發(fā)展,于嚼肌前緣、頰肌后緣之間形成皮下膿腫或突破皮膚形成面頰瘺。 (3)炎癥向后外側發(fā)展,可引起嚼肌間隙感染;向后內側,可引起翼下頜間隙、咽旁間隙感染或扁桃體周圍膿腫;向下可導致下頜下間隙、口底間隙的感染。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血像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 2.X 線檢查:可見智齒未完全萌出或位置異常,有些慢性智齒冠周炎的 X 線片可見骨質透射區(qū),-學資學習網(wǎng)-為病理性骨袋影像。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1 (1)有局部疼痛并向耳顳部放射、張口受限、吞咽困難等病史和臨床體征。 (2)局部檢查或結合 X 線檢查有阻生智齒或智齒未完全萌出的情況。 (3)牙冠周圍軟組織有紅腫,牙齦有潰爛、

41、出血,盲袋壓之溢膿,患側淋巴結腫大、壓痛 2 鑒別診斷 (1)鄰近牙的牙髓炎疼痛 (2)第一、二磨牙急、慢性根尖炎及牙周組織病變形成的牙齦部腫脹與瘺 (3)下頜第三磨牙區(qū)軟組織及骨組織的良、惡性腫瘤 【治療】 1、治療原則:急性期消炎、鎮(zhèn)痛、建立引流及對癥 治療為主;慢性期去除病因為主。 全身治療:注意休息 流汁飲食 勤漱口 抗生素控制感染 局部治療:盲袋沖洗上藥 理療 膿腫切排 2、慢性期 以去除病因、防止復發(fā)為主 冠周齦瓣盲袋切除 拔除病灶牙 第三節(jié)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 筋膜間隙:包裹分隔各解剖結構的筋膜之間的潛在間隙,正常情況下為疏松結締組織或脂肪所充填,常互相通連,而無既存空隙,感染時

42、成為膿液聚集和蔓延通道。 【病因】1 多為繼發(fā)性混合感染,最常見牙源性,其次腺源性 2 致病菌以溶血性鏈球菌為主,其次金葡菌,厭氧菌少見 3 感染易于發(fā)生和擴散 4 機體免疫力低下。 【臨床表現(xiàn)】 (請參考書本或課件) 1、局部癥狀:急性期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以及區(qū)域淋巴結腫痛;慢性期形成較硬的炎性浸潤塊,并出現(xiàn)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有的膿腫自行潰破,形成膿瘺。 2、全身癥狀: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尿量減少;病情較重可導致水、電解質平衡失調、酸中毒,肝腎功能障礙;嚴重感染者,可發(fā)生中毒性休克。 頜面部各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 間隙名腫脹部位 癥狀特點 稱上至眼瞼,下至上唇,眶下間

43、內至鼻翼,犬齒凹部突出,劇烈疼痛,鼻唇溝消失,下瞼外至顴頰部 水腫,眼裂變窄隙 前至頰部,后至耳垂,上至顴弓,嚼肌間下頜角上部腫脹最突出,嚴重牙關緊閉,不易下至下頜骨下緣 捫及波動感,常需借助穿刺診斷膿腫形成 隙 翼下頜皺襞處明顯,下頜角后下局部跳痛及牙關緊閉翼頜間 輕度腫脹隙上至下頜骨下緣,下至頸上部,間下頜下三角區(qū)腫脹突出,下頜骨下緣消失,有時頜后至胸鎖乳突肌,前至頸中線隙 張口受限 頦下、口舌下間隙甚至兩側頜下部頸前上部腫脹,常有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張蜂底口受限,全身癥狀嚴重,如為厭氧菌或產(chǎn)氣菌 位腫脹并向下擴散至會厭及頸窩織炎感染可捫及木板樣硬或捻發(fā)音 下部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1 血

44、常規(guī) 2 細菌學檢查 3 超聲波檢查 4 穿刺檢查 5X 線攝片、CT 檢查 【診斷及鑒別診斷】 -學資學習網(wǎng)-1 診斷要點:紅腫熱痛、淋巴結的腫大、壓痛,以及膿腫形成后的疼痛、凹陷性水腫、功能 受限等。 潴留性下頜下腺炎與下頜下腺感染 2鑒別診斷:顏面部惡性腫瘤 【治療】根據(jù)感染的病因不同,在炎癥的不同時期注意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相結合 支持療法 抗生素療法全身治療: 局部治療: 炎癥早期:可外敷藥物、針灸、封閉和理療 炎癥局限形成膿腫:及時切開引流術 急性炎癥消退后:及時拔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復發(fā),瘺道或死骨刮治術(瘺道長期不愈者) 頜骨骨髓炎 第四節(jié) 神經(jīng)的炎各種致病因子入侵頜骨,引起整個骨

45、組織包括骨膜、骨皮質、骨髓及其中的血管、 癥 放射性頜骨骨髓炎因鼻咽癌或口腔頜面部癌腫進行大劑量放射治療后引起放射性頜骨壞死繼發(fā)感染而概念 形成骨髓炎頜骨內的血管逐漸發(fā)生無菌性的血管內膜炎。頜骨同時受到照射, 放射線治療癌腫時,病因 時,血管內膜腫脹、增厚,管腔窄,在照射后數(shù)月或數(shù)年發(fā)生血管栓 50Gy 當照射劑量超過此時一旦發(fā)生牙源性感染或受到拔牙骨膜亦無新骨再生。塞,骨質得不到營養(yǎng)而發(fā)生壞死, 等損傷,局部傷口長期不愈,細菌侵入而發(fā)生放射性骨髓炎。 低血管、低氧) 被照射骨組織的“三低”特征(低細胞 病變發(fā)展緩慢 1、病程較長 臨床表現(xiàn) 、唾液分泌減少、猛性齲、繼發(fā)牙源性感染,因拔牙及其他

46、損傷造成傷口長期 2 不愈、瘺道形成膿性分泌物少、持續(xù)性疼痛、口臭 3、軟組織可潰爛壞死 死骨形成 張口受限 4、患者呈慢性消耗性病態(tài) 診斷 放射治療史 臨床表現(xiàn)和 X 線片 鑒別診斷:腫瘤復發(fā) 治療原則 以預防為主 保守治療 高壓氧配合手術治療 顏面部癤癰 概念 癤:單個毛囊和皮脂腺發(fā)生淺層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癰:多個毛囊和皮脂腺內感染引起較深層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 內因 全身因素:機體衰弱、營養(yǎng)不良或新陳代謝障礙 局部因素:局部皮膚抵抗力下降,清潔衛(wèi)生欠佳 外因 機械性刺激(修面、抓傷、蟲咬) 臨床表現(xiàn) 治療 保守治療 濕敷+全身應用大劑量有效抗生素 切忌用熱敷、燒灼、

47、切開引流等方法 口腔頜面部損傷 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 口腔頜面部損傷的特點 口腔頜面部損傷的特點: -學資學習網(wǎng)-(一)創(chuàng)口易愈合,因血運豐富,組織再生和抗感染能力較強 (二)易感染,因面部腔、竇多 (三)易出血 (四)易窒息,可發(fā)生進食、語言功能障礙 (五)易并發(fā)顱腦、四肢、內臟損傷,尤其是上頜骨骨折,避免延誤治療 (六)易造成功能障礙 (七)容易引起咬合關系錯亂和咀嚼功能 (八)容易引起局部組織器官的變形和畸形。 第二節(jié) 口腔頜面部損傷的急救處理(與課件有所不同) (一)防治窒息 1原因 (1)阻塞性窒息:異物阻塞 組織移位 腫脹壓迫 (2)吸入性窒息:主要見于昏迷傷員,傷后直接將血液、涎液、嘔

48、吐物或其他異物吸入氣管、支氣管或肺泡而引起。 2臨床表現(xiàn) 前驅癥狀:煩躁不安、出汗、口唇發(fā)紺、鼻翼煽動和呼吸困難。嚴重者:呼吸時出現(xiàn)“三凹征” ,隨之出現(xiàn)脈弱、脈數(shù)、血壓下降及瞳孔散大等危象以至死亡。 3治療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1)阻塞性窒息的急救 及早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異物 將舌拉出口外,固定于繃帶或衣服上,并使傷員的頭偏向一側或采取俯臥位,便于涎液或嘔吐物外流。 將下墜的上頜骨托起,并固定在頭部繃帶上。 對因咽部腫脹壓迫呼吸道,經(jīng)口或鼻插入通氣管道,以解除窒息 (2)吸入性窒息的急救:立即行氣管切開術,通過氣管導管,充分吸出血液、分泌物及其他異物,解除窒息。 (二)及時止血 1指壓止血

49、:用手指壓迫出血部位供應動脈的近心端于深層骨面上,以達暫時止血的目的。 2包扎止血:適用于毛細血管、小靜脈及小動脈的出血。 3填塞止血:適用于開放性和穿通性創(chuàng)口。 4結扎止血:常用而可靠的止血方法,在創(chuàng)口內用止血鉗夾住出血血管的斷端作結扎止血。 5藥物止血 :適用于組織滲血、小靜脈或小動脈出血,局部應用止血粉、止血紗布或止血海綿等。 (三)抗休克治療 1 目的:恢復組織灌流量 2 原則:創(chuàng)傷性休克:鎮(zhèn)靜、鎮(zhèn)痛、止血和補液 (四)伴發(fā)顱腦損傷的急救:傷員應臥床休息,嚴密觀察其神志、脈搏、呼吸、血壓及瞳孔變化,暫不作不急需的檢查和手術,及時會同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共同診治。 (五)包扎與運送 :1包扎壓迫

50、止血、暫時性固定、保護并縮小創(chuàng)口、減少污染或涎液外流 2運送保持呼吸道通暢。 (六)防治感染 :盡早使用抗生素,并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以預防破傷風的發(fā)生。 第五節(jié) 頜骨骨折 【病因病理】 外來突然暴力、火器傷、交通事故、從高處墜下、跌打損傷。 -學資學習網(wǎng)-【臨床表現(xiàn)】 1共同特征:(1)腫脹(2)疼痛與麻木(3)出血及瘀斑(4)牙及牙齦損傷 (5)影響呼吸、咀嚼、吞咽(6)流涎(7)張口受限 2上頜骨骨折 (1)骨折塊移位:后牙早接觸,前牙開合 (2)咬合關系錯亂 (3)眶及眶周變化:眼鏡癥狀 (4)顱腦損傷:腦脊液鼻漏或耳漏 (5)X 線檢查明確骨折類型及骨折片移位。 1991 年 Le

51、Fort 按骨折線的高低位置,將上頜骨骨折分為三型。 Le Fort I 型骨折:又稱上頜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骨折線從梨狀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向兩側水平延伸至上頜翼突縫,此型骨折的創(chuàng)傷,可包括鼻中隔、上頜竇和牙齒的創(chuàng)傷。 Le Fort II 型骨折:又稱上頜骨中位或錐形骨折,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梁、淚骨、眶內側壁、眶底、顴上頜縫,再沿上頜骨側壁至翼突,有時可波及篩竇達顱前凹,出現(xiàn)腦脊液鼻漏。 Le Fort III 骨折:又稱上頜骨高位骨折,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梁、眶部,經(jīng)顴額縫向后達翼突,形成顱面分離,使面中部凹陷變長,此型骨折多伴有顱底骨折或顱腦損傷,出現(xiàn)耳、鼻出血或腦脊液漏

52、。 3下頜骨骨折 :好發(fā)部位依次為正中聯(lián)合部、頦孔區(qū)、下頜角區(qū)及髁狀突頸部等。 (1)骨折段移位:單發(fā)與多發(fā)。 (2)咬合錯亂 (3)骨折段活動異常 (4)出血與血腫:可發(fā)生窒息。 (5)功能障礙:引起咀嚼、呼吸、吞咽和言語等功能障礙(6)下唇麻木 影響下頜骨骨折段移位的因素: 1 外力作用的面積、方向、 部位、強度 2 骨折線的位置、走行方向 3 咀嚼肌的附著、作用方向與骨折線,最重要的作用 4 骨折線上有無牙齒。 【診斷】 1、病因 2、望診:創(chuàng)口、腫脹、瘀斑、張口受限程度、牙列及咬牙合錯亂、頜骨異?;顒拥?。 3、捫診:壓痛,移位時可捫及臺階,可有異常動度和摩擦音等。 4、X 線攝片、CT

53、 攝片等。 【治療】 治療原則:盡早進行復位和固定,恢復原有的咬合關系。 1頜骨骨折的復位與固定:上頜骨血供豐富,愈合快,應在 2 周內固定復位;下頜骨應在 3周內固定復位。 (1)復位與外固定 牙間結扎固定法適用于傷情較重伴有嚴重出血的傷員。 單頜牙弓夾板固定法適用于牙折、牙槽突骨折、下頜骨線形骨折和上頜骨非橫斷骨折。 頜間固定法最常用、最廣泛,一般上頜固定 3-4 周,下頜固定 6-8 周 。 (2)手術復位與內固定:切開組織,暴露骨斷端,然后復位并固定骨折的方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技術。 切開復位和骨間結扎固定法:在骨斷端得兩側鉆孔,用金屬結扎絲穿過骨孔作交叉固定。 切開復位和堅強內固定法:

54、在骨斷端得兩側鉆孔,用鈦板鈦釘進行固定。一般術前或術中 施行頜間彈性牽引以確立最佳咬合關系,術中作骨折的解剖復位固定。 2髁狀突骨折的治療:大多數(shù)髁狀突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療(注意:術后十天左右即應進行張口訓練,以防日后關節(jié)強直) -學資學習網(wǎng)-3兒童頜骨骨折的治療: 1、盡早復位 (傷后 1w 內) 2、不必非常嚴格地恢復咬合關系 3、盡可能采用保守療法(切開復位應避免損傷恒牙胚) 4、髁突頸部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療 (出現(xiàn)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的體征,應切開復位和固定) 第十四章 顳下頜關節(jié)病 顳下頜關節(jié)人體中最復雜的關節(jié)之一,頜面部能夠進行轉動和滑動運動。 主要功能:參與咀嚼、語言、吞咽和表情等。 基

55、本方式有:開閉口、前伸、后退及側向運動 第一節(jié)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 (TMD) 關節(jié)及咀嚼肌群出現(xiàn)功能、結構與器質性改變的一組疾病總稱。 分類:咀嚼肌紊亂疾病 結構紊亂疾病 炎性疾病 骨關節(jié)病 臨床表現(xiàn) 疼痛 關節(jié)彈響 開口型/開口度異常 伴隨癥狀 診斷:臨床表現(xiàn) 關節(jié) X 線片 治療原則:保守治療為主 顳下頜關節(jié)急性前脫位 【病因】 內源性內源性 打呵欠、唱歌、大笑、大張口進食、長時間大張口進行牙科治療等 外源性外源性 在開口狀態(tài)下,下頜受到外力的打擊;經(jīng)口腔氣管插管、進行喉鏡和食管內鏡檢查、使用開口器、新生兒使用產(chǎn)鉗等 、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韌帶松弛 、習慣性下頜運動過度下頜快速運動 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

56、現(xiàn) 女性多見 單側急性前脫位多見 單側脫位:不能閉口 下頜中線偏向健側 后牙早接觸 雙側脫位:語言不清 唾液外流 面下 1/3 變長 臨床檢查:髁突突出于關節(jié)結節(jié)的前下方 喙突突出于顴骨之下 關節(jié)區(qū)與咀嚼肌疼痛 診斷:診斷: 大張口運動或下頜在張口時受到外傷 關節(jié)囊明顯松弛以及肌運動不協(xié)調 、下頜不能自行閉合 、雙側脫位可出現(xiàn)疼痛(顳部) 、關系紊亂 髁突在關節(jié)窩內不能捫及、關節(jié) x 線片示髁突位于關節(jié)結節(jié)前上方 治療原則:治療原則:手法治療 手術復位 第二節(jié) 口腔頜面部囊腫 軟組織囊腫1皮樣囊腫與表皮樣囊腫 病因:胚胎發(fā)育時期遺留于組織中的上皮細胞發(fā)展而形成的囊腫,或由外傷、手術將上皮細胞植入而形成。 -學資學習網(wǎng)-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 皮樣囊腫好發(fā)于口底、頦下。 表皮樣囊腫好發(fā)于眼瞼、額、眶外側、耳下等部位。 生長緩慢,呈圓形,多無自覺癥狀。 治療原則:手術摘除。 2甲狀舌管囊腫胚胎時甲狀舌管退化不全所致 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 110 歲的兒童,亦可見于成年人,與性別無關。 發(fā)生于頸正中線,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跡間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最常見。 多無自覺癥狀,生長緩慢,呈圓形,胡桃大,質軟,界清,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無粘連,穿刺檢查抽可出透明、微渾濁的黃色稀薄或粘稠性液體。 治療原則:手術徹底切除囊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