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以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性質(zhì)_第1頁
論以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性質(zhì)_第2頁
論以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性質(zhì)_第3頁
論以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性質(zhì)_第4頁
論以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性質(zh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以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性質(zhì) 一、理論的現(xiàn)狀長期以來,我國的刑法理論一直認為,凡是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方法殺人的,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只能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新刑法沒有修改舊刑法關(guān)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和故意殺人罪的規(guī)定,因 此,刑法理論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觀點沒有任何改變。例如,有的教科書在論述故意殺人罪時指出:使用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意圖殺人,而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按照危害公共安 全罪中的有關(guān)罪名定罪處罰?!保ㄗⅲ焊咩戧阎骶帲盒戮?中國刑法學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684頁。)有的教科書在論述放火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區(qū)別時指出: 故意殺人、故意

2、傷害也可以采用放火手段。區(qū)分本罪與以放火為手段的故意 殺人罪的界限,關(guān)鍵看放火行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構(gòu)成放火罪,沒有危害公共安全,只侵犯特定人的生命權(quán)利或者身體健康權(quán)利的,則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 罪?!保ㄗⅲ焊咩戧?、馬克昌主編:刑法學(下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613 頁。)以上觀點旨在說明,不管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殺害特定的人還是為了殺害不特定的多數(shù) 人,只要采用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方法殺人,就應當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只有當殺人行為并不危害公共安全時,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二、通說的缺陷上述觀點與做法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危害公共安全罪重

3、于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罪,因此,只要行為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構(gòu)成要件,就應當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如有學者提出: 從行為人主觀上看,有殺害特定人的意圖,定故意殺人罪似乎無可非議。但是, 他使用了放火這種方法,在客觀上卻是危及到不特定的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從這方面看,他的行為比一般殺人罪更危險,因此,作為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罪處罰,更能顯示出這種殺人的特殊危險性。(注:王作富:中國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17頁。)其次,舊刑法第 106條第1款以及新刑法第115條第1款所 規(guī)定的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因為,事實上實施放火、爆炸、投毒的人,對于可能發(fā)生人

4、身傷亡的結(jié)果, 都很難說不在他的意料之中?!保ㄗⅲ焊咩戧阎骶帲褐袊谭▽W,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9年版,第375頁。)最后,由于放火、爆炸等致人死亡的最高法 定刑也是死刑,將故意以危險方法殺人的案件認定為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不會造成重罪輕判”。(注:王作富:中國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8年版,第 417 頁。)但是,這樣的理由存在疑問。為了論述上的方便,下面主要以放火、爆炸、投毒罪為例 進行討論。第一,能否肯定放火、爆炸等罪重于故意殺人罪?回答是否定的。通說之所以認為放火、爆炸罪重于故意殺人罪,可能考慮了兩個因素: 從形式上看,刑法分則是由輕到重排列各種類罪的,既然刑

5、法將危害公共安全罪置于普通刑事犯罪之首,置于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罪之前, 而且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首先規(guī)定的就是放火、爆炸、投毒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就表明這些犯罪重于其他普通刑事犯罪。從實質(zhì)上看,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的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而故意殺人罪侵犯的是特定的個人的生命;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當然重于特定個人的生命。然而,筆者認為這樣的理由并不成立:從排列順序來看,其一,雖然刑法分則將危害公共安全罪置于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罪之前,但這并不意味著危害公共安全的任何犯罪都重于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罪中的任何犯罪。對此, 持通說的人也是肯定的。如持前述觀點的教科書指出:刑法

6、分則由重到輕的排列方法,只是就各類犯罪的總體觀察的,并不意味著后面一類犯罪中的所有具體犯罪都比前一類犯罪輕。”(注:高銘暄主編:中國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年版,第375頁。)所以, 根據(jù)類罪的排列順序,不能得出放火罪重于故意殺人罪的結(jié)論。 其二,刑法總則的不少規(guī)定都是將故意殺人放在最前面,將放火行為置于殺人行為之后。如刑法第17條第2款的排列順序為 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 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刑法第56條的排列順序為 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 ”;刑法第81條第2款的排列順序為 殺人、爆炸、搶劫、 強奸、綁架等這些都說明,刑

7、法將故意殺人罪視為最嚴重的犯罪。其三,從刑法學 者、司法人員以及普通公民隨意列舉犯罪現(xiàn)象時所排列的順序來看,人們總是說殺人、放火”,而不是說 放火、殺人這種習慣性的表述也說明,在人們的心目中,殺人罪是最嚴 重的犯罪。從法定刑上看,刑法第115條對放火、 爆炸等罪的結(jié)果加重犯( 致人重傷、死亡 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所規(guī)定的法定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 刑”;刑法第232條對非情節(jié)輕微的故意殺人罪所規(guī)定的法定刑是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雖然從表面上看,兩者的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兩者的法定最低刑 都是10年有期徒刑。但是,其一,第115條是針對結(jié)果加重犯規(guī)定的法定刑,

8、而第 232條 是針對非情節(jié)輕微的基本犯所規(guī)定的法定刑。雖然故意殺人罪不可能有結(jié)果加重犯,但這說明,從總體上說,故意殺人罪重于放火、爆炸等罪。其二,兩者的刑種排列順序并不相同。 第115條的排列順序是由輕到重, 而第232條的排列順序是由重到輕。排列順序不同的取向是,司法機關(guān)在通常情況下應當按照先后順序選擇刑罰。事實上,除了故意殺人罪以外,凡是最低刑為10年有期徒刑、最高刑為死刑的法定刑,都是由輕到重排列,唯獨故意殺人罪 是由重到輕排列。這說明立法者認為,故意殺人罪重于其他相同法定刑的犯罪。其三,退一步說,即使認為放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刑相同,但根據(jù)刑法理論,在法定刑相同的情形下,應根據(jù)犯罪

9、情節(jié)決定其輕重(注:日本刑法第10條第3項規(guī)定:兩個以上的死刑,或者最高刑期、 最高數(shù)額及最低刑期、最低數(shù)額相同的同種類的刑罰,按照犯罪情節(jié)決定其 輕重?!保<丛谛袨橥瑫r觸犯甲罪與乙罪的情況下,如果屬于甲罪的情節(jié)重于屬于乙罪的 情節(jié),則甲罪重于乙罪。 在放火致人死亡的情形下,最嚴重的情節(jié)是致人死亡,其他情節(jié)都 輕于致人死亡;而致人死亡的結(jié)果與行為人的殺人故意、殺人相結(jié)合,表明屬于故意殺人方面的情節(jié)重于放火的情節(jié),所以故意殺人罪也重于放火罪。從實質(zhì)上看,放火、 爆炸等罪侵犯的公共安全,屬于侵犯社會法益的犯罪;故意殺人罪 侵犯的是人的生命,屬于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但這并不意味著放火罪重于故意殺人

10、罪。首先,生命、身體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其本質(zhì)是不可能用任何尺度進行相互比較的, 與此同時,社會生活就是基于這樣的人格者的結(jié)合而成立的,尊重、保護人格是 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而且在任何意義上都不允許將人格作為實施自己目的的手段,這是法的本質(zhì)立場。(注:日木村龜二:刑法總論,有斐閣 1979年增補版,第270頁。)生命是 人的最高利益,享有生命才可能進一步享有其他法益;喪失生命就意味著喪失了其他一切法益。因此,對于其他法益法律并不是采取絕對保護,法益主體可以放棄自己的其他法益:而生命法益則是采取絕對保護,不因為數(shù)量大小而發(fā)生為了多數(shù)人的生命之維護則可以犧牲少 數(shù)人之生命的問題,也不發(fā)生因被害人之承

11、諾而阻卻行為人的殺人行為的違法性。(注: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臺灣林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1992年第2版,第111頁。)所以,人的生命價值至高無上。其次,國家只不過是為了國民而存在的機構(gòu),是為了增進國民的福利才存在的。(注:日前田雅英:刑法各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76頁。)換言之,政府存在的目的即在于保護公民的權(quán)益,如果不是為了保護公民的權(quán)益,我們實在不 知為何要有政府。(注:張樹義:澳門行政程序法典之探討,載澳門法律學刊1999年第4卷第3期,第57頁。)我們通常將利益分為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等等, 但這是就眼前而言, 事實上,它們最終都是人的利益。古今中外,我

12、們找不出一個國家繁榮富強而其國民貧困潦倒的例子(至于分配不公平,則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倒是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為了一個國民的生命等利益,而不惜與另一國家斷交等現(xiàn)象。這是國家為國民而存在”的最好證明。既然國家是為國民而存在的,那么,國家理應首先保護國民的生命。(注:筆者決不是說國家法益本身并不重要,相反,國家法益是特別重要的。 但是,國家法益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具有超越個人法益的國家權(quán)威”,而是國家利益與所有國民的利益相關(guān),它是所有國民利益的保護者。侵害國家法益的犯罪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它侵犯了全體國民的利益。)最后,社會法益并不高于個人法益,只是個人法益的集合,換言之,是由個人法益為其標準所推論

13、出來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漠視個人與個人權(quán)利,爺人主義意義上的個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保ㄗⅲ毫褐纹剑簩で?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2頁。)新中國成立以后 經(jīng)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與之相適應, 政治上實行 中央集權(quán)制。因此,國家整體利益得以一再強調(diào),個人對于國家的依附性越來越強,這種整體主義的價值觀曾經(jīng)在相當長時間支配著我國的社會生活,并且在1979年制定的第一部刑法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保ㄗⅲ宏惻d良:罪刑法定的當代命運,載法學研究1996年第2期,第40頁。)基于這種社會本位的價值觀,人們一直認為社會法益優(yōu)于個人法益。 但隨著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實行,尤其是市場經(jīng)濟體制

14、的推進,社會本位的傳統(tǒng)價值觀受到了挑戰(zhàn),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得到肯定。個人的一切法益都是得到法律的承認和受法律保護的,而社會法益的保護是受到限制的。如果只是藉著國家的保護、社會的保護而不顧及到對于人類(社會人)存在的保證者,則此種形式上的保護,將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任何法律秩 序,必須顧及到人類(社會人)生活的保護。”(注: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臺灣大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1992年第2版,第137頁。)因此,只有當某種社會利益與個人的法 益具有同質(zhì)的關(guān)系,能夠分解成為個人法益(即系個人法益的多數(shù)之集合),是促進人類發(fā)展的條件且有價值,具有保護必要時,才能成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法益。(注:陳志龍:法益

15、與刑事立法,臺灣大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92年第2版,第140頁。)事實表明,如果只注重對社會法益的保護,就會導致個人法益的喪失。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將個人作為 保護社會法益的手段,從而犧牲個人法益。如果注重對個人法益的保護,則并不會導致社會法益的喪失。因為社會法益是個人法益的集合,保護好每一個人的法益, 是保護社會法益的最佳途徑。如果確立了個人權(quán)利本位的觀念,個人法益是社會法益的本源的觀念,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故意殺人罪在本質(zhì)上也重于放火罪。第二,能否因為放火等罪中的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殺人,就將以殺人故意實施的放火等行為認定為放火罪?答案是否定的。以殺人故意實施放火行為時,放火行為又危害公共安全的,

16、屬于想象競合犯。按照刑法理論的通說, 想象競合犯是指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shù)個不同罪名的情況。行為人為了殺人而實施放火行為,就是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該犯罪行為具有雙重屬性:一是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zhì);二是具有剝奪他人生命的殺人性質(zhì)。這種行為同時符合放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構(gòu)成要件,因為關(guān)于放火等罪的條文是針對著用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住宅、公共建筑物等而規(guī)定的,很難想象在這種場合下,行為人放 火、爆炸會想不到可能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說對這種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其發(fā)生”(注:王作富:中國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17頁。),同時行為人主觀上有殺害特定人或者多數(shù)人

17、的意圖,具有殺人的故意,其行為既是放火行為也是殺人行為,故觸犯了兩個罪名。(注:現(xiàn)在有人認為,想象競合犯必須是行為人基于數(shù)個不同的具體罪過,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兩個以上異種罪名(高銘暄主編:刑法學(上編),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頁)。按照這樣的要求,為了殺人而放火危害公共安全 的,也完全符合想象競合犯的特征。)可見,為了殺人而放火且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完全 符合想象競合犯的特征。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的通說也認為:以殺人的故意放火殺害他人的,屬于放火罪與殺人罪的想象競合犯。(注:參見日大冢仁:刑法概說(各論),有斐閣1992年改訂增補版,第 364頁;日前田雅英;刑法各論講義

18、,東京大學出 版社1995年第2版,第363頁。)事實上,持前述通說的人也認為這種行為屬于想象競合 犯。既然是想象競合犯, 就應當從一重罪處斷 (注:對于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處斷,在刑法 分則中可以找到根據(jù)。如刑法第 329條規(guī)定,搶奪、竊取、擅自出賣、轉(zhuǎn)讓國家所有 的檔案,同時又構(gòu)成刑法規(guī)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量刑。由于檔案具有多重屬性,故搶奪、竊取或者擅自出賣、轉(zhuǎn)讓國有檔案的行為,可能同時觸犯幾個罪名,屬 于想象競合犯。在這種情況下,不實行并罰,只能從一重罪處斷,)。如前所述,故意殺人 罪重于放火罪、爆炸罪,所以應按故意殺人罪處斷,而不能按放火罪、爆炸罪處斷,否則就 違反了處

19、理想象競合犯的原則,而且導致殺特定個人就是殺人、殺不特定多人就不是殺人的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有學者指出:沒有根據(jù)說,凡是希望或者放任死亡、傷害之發(fā)生者,就不能以放火罪、爆炸罪論處?!保ㄗⅲ和踝鞲唬褐袊谭ㄑ芯浚袊嗣翊髮W出版社1988年版,第417頁。)然而,也沒有根據(jù)說,凡是采用放火、爆炸方法殺人因而危害公 共安全的,就不能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實際上,如果承認想象競合犯的概念及其處理原則, 就應當認為,將以殺人故意實施放火、爆炸等行為的認定為放火罪、爆炸罪是沒有根據(jù)的。(注:假如有這樣的情況:即對于某種行為,如果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就屬于情節(jié)較輕”,只能選擇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刑”,如

20、果認定為放火罪,則屬于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 ”,那么,也存在認定為放火罪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難 以想象。)既然故意殺特定個人的構(gòu)成重于放火罪的故意殺人罪,那么,故意殺不特定多人的更應構(gòu)成重于放火罪的故意殺人罪。第三,能否斷定對于以殺人故意實施放火等行為危害公共安全的認定為放火等罪,不會導致重罪輕判和輕罪重判?答案是否定的。在犯罪既遂的情況下, 前述通說一般不會導致重罪輕判與輕罪重判的局 面,一般不會產(chǎn)生罪與罪、刑與刑之間的不協(xié)調(diào)現(xiàn)象。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法院對故意殺人既遂與放火致人死亡的案件,一般都是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但在犯罪未遂等情形下,

21、通說存在的問題相當明顯。例一,某甲為了報復而殺a,在a的茶杯里投放毒藥,但由于 a發(fā)現(xiàn)茶杯里有異味而沒有喝,因而沒有造成任何后果。 例二,某乙出于報復而殺 b,在b進餐的食堂,向食物里投放毒藥,但由于食堂人員在出售 食物前發(fā)現(xiàn)異味而沒有出售,因而沒有造成任何后果。按照現(xiàn)在的通說,甲的行為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乙的行為構(gòu)成投毒罪。假定甲、乙二人均沒有量刑的特殊情節(jié),問題便明顯了;由 于甲的行為并不屬于情節(jié)輕微,故應當選擇 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的法定刑,同時適用刑法第 23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于甲 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由于乙的行為 尚未造成嚴重后果”,故應當選擇 三年以上十年

22、以下有期徒刑 ”。對于甲而言, 如果法院不從輕處罰,最重仍然可能判死刑;如果從輕處罰,最輕判10年有期徒刑;如果減輕處罰,按照減輕處刑只能在法定最低刑以下一格處罰的觀點(注:既然加重處罰是只能在法定最高刑以上一格判處刑罰,那么,與加重處罰相對立并相對應的減輕處罰,也應是在法定最低刑以下一格判處刑罰。),只能在10年以下一格處刑,即只能在 7年以上10年以下決定宣告刑。(注:也可能有人反對這樣的觀點,認為減刑處罰不應當有格”的限定。但是,即便如此,根據(jù)司法實踐,在通常情況下,通說的觀點可能導致對乙的處罰輕于對甲的 處罰;至于從可能判處的最高刑而言,通說的觀點則肯定導致對甲的處罰重于對乙的處罰。)

23、對于乙而言,最重只能是 10年有期徒刑,最輕的是 3年有期徒刑。顯然,對于甲的處罰總 是要重于乙的處罰。 然而,甲是向特定的a的茶杯里投放毒藥, 乙是向多數(shù)人食用的食物里 投放毒藥,乙的行為的危害性無論如何都重于甲的行為,而對乙的處罰反而會輕于甲,這就導致不均衡現(xiàn)象??梢?,雖然通說認為自己的觀點不會導致重罪輕判,而事實上卻并非如此。三、本文的觀點既然通說存在明顯缺陷, 就必須對通說進行修訂。 筆者認為,凡是以殺人故意實施了足 以剝奪他人生命的殺人行為的,除刑法有明文規(guī)定的以外,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聯(lián)系到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來說,只要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不管行為人是否采用放火、爆炸、投毒等

24、危險行為,也不問該行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都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第一,筆者的觀點有利于克服通說的前述三個缺陷,首先,生命法益重于其他法益,所以,將各種故意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使故意殺人罪成為刑法中最嚴重的犯罪,正是體現(xiàn)了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其次,在以殺人故意實施放火等行為并且危害公共安全的一個 行為觸犯數(shù)個罪名的情況下,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符合想象競合犯的處理原則,也不存在處罰上的不均衡。第二,筆者的觀點有利于區(qū)分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等罪的界限。根據(jù)前述通說,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等罪的界限, 表面上非常明確;行為人以殺人故意實施放火等行為的,如果不危害公共安全,則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如果危害公共安全

25、,則定放火罪。那么,何謂公共安全呢? 通說認為,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財產(chǎn)安全、重大公共財產(chǎn)安全和其 他公共利益的安全。如果行為侵犯的不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財產(chǎn)安全、重大公共安全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安全,而是特定個人生命健康、財產(chǎn)安全的犯罪,那就不能構(gòu)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是構(gòu)成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或者侵犯財產(chǎn)的犯罪。(注: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下編),中國法制出版社 1999年版,第609頁。)然而,這種通 說只肯定了侵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等是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特定個人”的生命不屬于危 害公共安全,卻回避了侵犯特定多數(shù)人”生命的問題。在實踐中, 行為人出于報復而采取

26、放火、爆炸、投毒等方法殺害一家?guī)卓谌说默F(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但司法機關(guān)對這類案件的處理則并不統(tǒng)一,有的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有的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原因顯然在于通說沒有 為這類案件的處理提供指導。根據(jù)筆者的觀點,只要行為人具有殺人的故意,實施了足以致 人死亡的殺人行為,不管行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上述問題便不存在 了,區(qū)分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等罪的界限就非常容易了。第三,筆者的觀點有利于處理 刑法第17條第2款在適用中遇到的問題。該款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與舊刑法第14條

27、第2款相比,新刑 法的規(guī)定明顯限制了已滿 14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的范圍。但是,該條在適用中遇到了兩 個問題:其一,有些犯罪與其列舉的犯罪在性質(zhì)與危害程度上并沒有明顯差異,該款卻沒有規(guī)定。如決水罪、破壞 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等,其法定刑與放火罪、爆炸罪、投毒 罪的法定刑完全相同,但刑法只選擇了其中一部分。這是否合理還值得研究。其二,事實上 完全可能出現(xiàn)已滿 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為了故意殺人而決水、 破壞交通工具或交通設施 的情況,但刑法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對此應如何解決?如果根據(jù)通說,對這些人為了故意殺人而實施決水、破壞交通工具、破壞交通設施的行為,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故不能訴其承 擔

28、刑事責任。這固然限制了處罰范圍,但是,并非越是限制處罰范圍就越好 ”(注:日前田雅英:刑法各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08頁。)。因為刑法一方面要保護法益,另一方面要保障人權(quán),二者必須保持最合理的均衡關(guān)系。既要盡可能限制處罰范圍,又要盡可能保護法益;如果對任何行為都不處罰,可謂最充分地保障了行為人 的人權(quán),卻不能充分保護法益,刑法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對任何行為都處罰,可謂最充分地保護了法益,卻沒有充分地保障行為人的人權(quán)。所以,在如果不處罰就不可能充分保護法益的情況下,應當給予處罰。如果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為了殺人而實施的決水、破壞交通工具或者交通設施的行為不追究刑事

29、責任,顯然不足以保護他人的生命、健康以及其他法益。對刑法條文解釋的界限,與實質(zhì)的正當性即處罰的必要性成正比關(guān)系,即越是值得處罰的行為,越有可能被解釋為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注:參見日前田雅英:現(xiàn)代社會與實質(zhì)的犯罪論,東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頁。)根據(jù)通說的觀點,對采用放火、決水、破壞交通工具或破壞交通設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故根據(jù)刑法第17條的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故意實施這種行為的,只能以無罪論處。這一方面導致罪與罪之間的不協(xié)調(diào)(注:如以放火方法殺人就追究刑事責任,而以決水方法殺人就不追究刑事責任;以爆炸方法殺人就追究刑事責任, 而以

30、破壞交通工具或者交通設施的方法殺人的就不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不能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刑法是人民群眾意志的反映,不僅在制定刑法時必須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在適用、解釋刑法時也必須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不能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的觀點,不管多么符合邏輯”都是不可取的。根據(jù)筆者的觀點,只要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客觀上實施 的行為屬于剝奪生命的殺人行為,不管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均認定為故意殺人罪。這樣,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以放火方法故意殺人的, 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沒有殺人故意而放火并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放火罪追究刑事責任;以決水方法故意殺人的,以故意殺人追究刑事責任; 沒有殺人故意而決水的, 不管是否危害公共安全, 不追究刑事責任;以 破壞交通工具或者交通設施的方法故意殺人的,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此等等。這樣來處理,一方面避免了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又可以為人民群眾所接受,也沒有擴大處罰范圍,并有利于保護法益。第四,筆者的觀點有利于統(tǒng)一對結(jié)果加重犯的認識與處理。任何國家的刑法都有結(jié)果加重犯的規(guī)定, 但受 versanti原則的影響(注: versanti原則即versanti in illicit。imputantur omnia, qu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