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車理論分析-精編版_第1頁
搭便車理論分析-精編版_第2頁
搭便車理論分析-精編版_第3頁
搭便車理論分析-精編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奧爾森搭便車理論的中心論點公共物品一旦存在,每個社會成員不管是否對這一物品的產(chǎn)生做過貢獻,都能享受這一物品所帶來的好處。公共物品的這一特性決定了,當一群理性的人聚在一起想為獲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奮斗時,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想讓別人去為達到該目標而努力,而自己則坐享其成。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中國俗語所說的“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局面。這就是所謂的搭便車困境。由于存在以下機制,奧爾森認為搭便車困境會隨著一個群體中成員數(shù)量的增加而加劇:1.當群體成員數(shù)量增加時,群體中每個個體在獲取公共物品后能從中取得的好處會減少。2.當群體成員數(shù)量增加時,群體中每個個體在一個集體行動中能做出的相對貢獻減少(如果只有兩個人

2、時你能提供1/2的貢獻的話,在一個100人的群體中你只能提供1/100的貢獻)。這樣,因參與集體行動而產(chǎn)生的自豪感、榮譽感、成就感等就會降低。3.當群體成員數(shù)量增加時,群體內人與人之間進行直接監(jiān)督的可能性會降低。也就是說,在大群體內,一個人是否參加某一集體行動往往無人知道。4.當群體成員數(shù)量增加時,把該群體成員組織起來參加一個集體行動的成本會大大提高。也就是說,大群體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發(fā)起一場集體行動。因此,在一個大群體中,雖然每一個人都想獲取一個公共物品,但每個人都不想因此而付出代價。這就是搭便車困境。二、奧爾森在他的書中提出一系列解決搭便車困境的途徑其基本思路是,集體行動所追求的目標是

3、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所提供的只是一種集體性激勵(collective incentive) ,既然集體性激勵不足以讓一個理性的人為了獲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奮斗, 那么選擇性激勵( selective incentive) 就很有必要。所謂選擇性激勵就是,如果你不參加某一集體行動就不能得到或將失去東西。奧爾森所提出的選擇性激勵有三種。 其一可概括為“小組織原理”。當一個組織或社會網(wǎng)絡的成員較少時,其中某一成員是否加入對集體行動的成敗會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由于組織或社會網(wǎng)絡的成員不多,大家對某個成員是否參加了某一行動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一個成員沒有參加該集體行動,那么他就不能獲得該組織或網(wǎng)絡向那些積極參

4、加組織活動的人提供的種種獎勵,甚至會在該組織中被邊緣化。 其二可稱為“組織結構原理”。該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一個組織如果很大,那就必須分層;就像黨組織一樣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委到總支再到支部,一層層地分,到最后的支部一級,成員數(shù)量就很有限了。這樣,在每個基層組織中,成員就能相互監(jiān)督,是否參加集體行動與個人利益也能較好地掛鉤。這實際上是回到了前面的“小組織原理”。 第三可概括為“不平等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組織內部在權力、利益、貢獻和分配上都不能搞平均主義。這樣,一個人在組織中所獲的權力和榮譽就有可能成為促使其為組織多做貢獻的選擇性激勵機制。一個人如果能夠獨立為某組織取得某一公共物品提供一筆關鍵的資

5、金并從中獲取榮譽,那么這個人就有可能獨自為某一事業(yè)做出貢獻。中國大學中隨處可見的邵逸夫樓、李嘉誠基金、光華學院等等就是例子。三、搭便車理論與囚徒博弈理論在博弈論中,這種囚徒博弈被稱為“二人一次性囚徒悖論博弈”(two-person one-shot prisoner dilemma game) 。以此為基礎,哈丁把奧爾森的搭便車困境理論表述為一個囚徒博弈模型。我們假定一個社會運動(比如是一次為增加工資而進行的罷工) 有n 個人參加。假定這n 個人全都參加了這次罷工,結果人多勢眾,罷工成功,大家工資都上漲10 個單位( + 10) 。但是,罷工期間是沒有工資的,參加罷工還要冒其他風險,所以可能會

6、有一個人不想?yún)⒓恿T工,企圖坐享其成,這就形成了一人不參加而其他人都參加的情況。但是,當參加罷工人數(shù)很多時,一個人參加與否無關大局,因此這場罷工最終還是會取得勝利。勝利后,不管參加還是沒有參加罷工,所有人的工資都會增加。這時,參加罷工的人的收獲是10 個單位( + 10) ,而沒有參加罷工的人因為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漲了工資,我們假定他的收益為15 個單位( + 15) 。既然這樣,就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即大多數(shù)人都想搭便車,讓人家去奮斗而自己坐享其成,以達到最大收益。結果,大家都選擇不去參加罷工,并因此而什么也得不到(0) ?;蛘哒f,因為每個人都想得到15 個單位的收益,結果每個人什么也沒得到。

7、從囚徒博弈模型來看,奧爾森的搭便車困境理論僅僅是一種特殊的囚徒博弈模型,即“n 人一次性囚徒悖論博弈”。 四、搭便車理論的不足1,對小集團提供集體物品或采取集體行動優(yōu)勢的質疑主要可以有兩點質疑。第一個質疑來自“囚徒困境”。囚徒困境表明,即使是只有兩個人組成的小集團也有可能不采取合作行為,不能提供集體物品。奧爾森在權力與繁榮一書中對此做了回應。他指出,問題的關鍵在于,兩個囚徒被警察(額外的特殊環(huán)境)隔離開了,因此兩個囚徒不能相互溝通。奧爾森進一步指出,小集團可以進行集體行動的邏輯適用于任何相關方能夠進行互相溝通并能夠達成強制執(zhí)行協(xié)議的情況。(奧爾森,2005:60-61)第二個質疑來自古老的中國

8、諺語“三個和尚沒水吃”,以上諺語表明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小集團無法進行集體行動的情況 。其實,奧爾森對此也有回答,并寫在后邊的注釋里邊,可能一般不容易被讀者注意到。奧爾森指出,小集團中可能存在不成功的討價還價,從而導致小集團也無法提供集體物品。然而,從長期來看,小集團中的所有成員不大可能永遠都犯這樣的錯誤。也許三個和尚暫時沒有水喝,可是經(jīng)過長期的溝通互動、討價還價之后,三個和尚之間一般來說應該會達成一致的忽略了其他社會機制對集體行動的影響2,忽略了其他社會機制對集體行動的影響面對搭便車困境,奧爾森只提出了一點即“選擇性激勵“作為解決搭便車問題的方案。然而,他忽略了其他機制在形成集體行動中的作用。

9、比如,馬威爾和奧利佛指出,在集體行動過程中有一個臨界點機制。為此,他們提出了關鍵群體理論。費爾曼和甘姆森進一步把選擇性激勵區(qū)分為外在選擇性激勵和內在選擇性激勵,并認為奧爾森的理論過于強調前者從而忽視了后者。(趙鼎新,2006:161)行為協(xié)議。(奧爾森,2003:62)3,在奧爾森理論的種種假設上做文章,指出有些假設是有誤的。比如,奧爾森的導致搭便車現(xiàn)象的四個機制中,有一個是“當群體成員數(shù)量增加時,群體中的每個個體在獲取公共物品后能從中取得的好處將會減少”。對于這一機制,馬威爾和奧立弗(Marwell & Oliver ,1993) 就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兩種公共物品。第一種公共物品,如公路、

10、公共圖書館、公園等,在群體成員數(shù)量增加時它們的好處的確會減少。不難想見,如果一條公路被車堵得寸步難行,開車甚至會比走路都慢。他們把這類公共物品稱為“零和型公共物品”。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非零和型公共物品”。顧名思義,所謂“非零和型公共物品”就是當享用這些公共物品的人數(shù)增加時,群體中每個個體從中能獲取的好處并不會減少。和平、民主、法制就是這樣的公共物品。比如和平,我們并不會因為有更多的人享受和平就覺得和平的好處減少了。馬威爾和奧立弗認為,對于非零和型公共物品,人們團結起來去爭取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五、搭便車問題的經(jīng)濟學含義公共物品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費和生產(chǎn)具有自己的特點,同時給市場機制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搭便車問題。搭便車問題往往導致市場失靈,使市場無法達到效率。一個擁擠的十字路口,由于沒有紅綠燈的控制,每輛車都急于通過路口,從而導致路口變得更加擁擠,每輛車都無法通過。設置一個紅綠燈的成本為50,000元,一年該路口通過100,000輛汽車,每輛汽車由于能夠順利的通過路口而節(jié)約的成本為10元。由于節(jié)約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設置紅綠燈是有效率的。市場會提供這個有效率的結果嗎,可能性比較小。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過市場交換獲得公共產(chǎn)品的利益這種機制失靈。對于紅綠燈提供者而言,他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