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連姓_第1頁
姓氏文化:連姓_第2頁
姓氏文化:連姓_第3頁
姓氏文化:連姓_第4頁
姓氏文化:連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姓氏文化:連姓連姓淵源源流一源于高辛氏,出自遠古顓頊帝裔孫惠連,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上記載:連氏出自陸終三子惠連之后。更多家譜資料: 連氏家譜傳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關于惠連,史書記載甚寡, 事跡無考,但只知其死后被玉皇大帝拜為“司命主者”,也就是掌管人間壽命的 神祉,即閻波羅王,在閻羅十八王中唯一駐天庭之閻王。在后來的傳說中,唐朝 時期的漳南尉郄惠連死后為神,就歸屬于司命主者惠連的衙下,就是因為他的名 字也叫“惠連”。在惠連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惠連氏,后省文簡化為單 姓連氏、惠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連氏族人大多尊奉惠連 為得

2、姓始祖。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公族后裔,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據(jù)宋朝江蘇巡撫宋章定所撰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連氏,左傳曰:齊大夫連稱之后?!敝芄橹芪耐踔?,周武王的兄弟,周成王之叔,魯國開國君主姬伯禽的 父親。他一輔三朝,功高蓋世。其子伯禽就封在魯國,為魯侯第一,故稱魯元子。 連氏是魯元子的后代,是周族世系中衍生出來的分支,東周王賜其姓連,受命為 齊國大夫,冊圭寸上黨為食邑,上黨才有了連氏。連氏為周文王之寶裔,魯元子之 胤緒。春秋時期,齊國公族中有個人叫連稱,是魯元子之后代,時任齊國上大夫, 世襲上黨邑。連稱(公元前?前685年),是當時齊襄公屬下上大夫,又是公子彭生的 死黨。

3、他殺了齊襄公姜諸兒,扶持其堂弟齊前廢公姜無知即位,曾在春秋歷史上 風云一時。他的事跡在史籍左傳?莊公八年中記載:“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 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 弒襄公?!惫?89年冬,齊襄公約寧魯陳蔡四國諸侯一同伐衛(wèi)。 衛(wèi)國的國君黔牟是 周莊王的女婿,擔心周莊王來報復,封連稱為大將,管至父為副將,領兵駐守葵 丘,以防周莊王來討伐。連管二將駐守邊疆很辛苦,以瓜熟之約為換防時間。齊 襄公“瓜熟之約”已忘,還強娶其妹文姜,不理朝政。連管二將借機齊襄公守獵 失鞋一事,串通公孫無知而殺之。齊襄公被弒后,連稱與管至父立即帶領軍隊向國都臨淄進發(fā),守在城中的姜

4、無知早已經(jīng)提前準備了私人軍隊,一聽到齊襄公的兇訊,立即領兵打開城門,迎 接連稱與管至父進城,二將佯稱,“人們曾接受齊僖公的遺命,立公孫無知為新 國君?!饼R襄公被弒,齊國大夫鮑叔牙與公子姜小白連夜逃奔莒國 (今山東莒縣), 另一大夫管仲則協(xié)助公子姜糾逃奔魯國。 不久,齊國大夫雍廩糾集群臣殺了齊前 廢公與連稱,姜小白搶先回到齊都(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是為后來的春秋霸主 齊桓公。在連稱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連氏,世代相傳至今, 是為膠東連氏。源流三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官職連敖,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尹、莫敖的官職,后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 下來。連尹,

5、春秋時期楚國所設置的官位,職責是“服虔以為射官”。實際上,“尹” 是楚國特有的官稱,由楚國公族子弟擔任,在周禮中稱作“司射官”,在中原諸夏中則稱作“司馬”,負責掌管一地禮法教育和軍政之事。而“連”是地域 建制,是楚國早期五級地域管理的標稱,漢朝時期曾沿用其建制,即邨、伍、里、 連、邑?!斑B”僅次于“邑”,一邑含有數(shù)連。后在“連”的基礎上,楚國最先創(chuàng) 建了“縣”的行政建制,之后棄“連”改“縣”。最早的楚國之尹官職權(quán)范圍在 “連”,因此稱“連尹”,后來逐漸成為楚國軍事長官的官稱,所有“尹”之最高 長官,就是令尹。戰(zhàn)國中、后期改稱“柱國”。莫敖,亦稱莫囂,原為楚國最高軍政官職,楚武王熊通執(zhí)政初期,在

6、稱王時 猶然,莫敖本相當于大司馬,后來,楚武王嫌其封號太重,改以令尹為重臣,以 令尹與莫敖并提,相互牽制,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就出自莫敖世家。 在楚莊王熊 侶執(zhí)政時期發(fā)生的“諸敖之亂”被鎮(zhèn)壓之后,莫敖被廢置不常,地位逐次降低。 到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封官事,莫敖被排列在令尹、右尹、大柱國(上柱國)、右柱國、左柱國之后,其行政權(quán)事地位已經(jīng)很低了。連敖,是楚國后來在戰(zhàn)國中期以后干脆將連尹、莫敖兩官位合并為一個官號, 因稱“連敖”,職能與后來漢朝時期的郡尉差不多,即郡守的軍事輔佐官,甚至 有充任縣尉者(今團級軍官)。在連尹、連敖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 姓氏者,稱連尹氏、連敖氏,后皆省文簡改為單姓

7、連氏、敖氏、尹氏,世代相傳 至今,是為荊楚連氏。源流四1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連帥,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連帥,是西周初期周公旦在鎮(zhèn)壓了紂子武庚祿父叛亂之后, 為了控制遠在各 地的諸侯國,便將每十個邊遠諸侯國編為一個連,由周王室派遣或指定某諸侯國 之君為首領,稱連帥。在典籍禮記?王制中記載:“王畿千里之行政區(qū)稱連,以十國為一 連, 連設連帥為其長。”大體上如同今日的大軍區(qū)司令員。“連帥”之職在春 秋末期已經(jīng)如同虛設,因為各大諸侯國實際上已經(jīng)根本就不理睬周王室的指揮 了。在連帥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連氏,世代相傳至今。2. 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連長,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8、。連長,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小行政區(qū)域軍事行政長官。在西周時期,四里為一連,“里”實際上就是一個居民點,今稱行政村。每 連設一名連長,掌管二百名軍卒,平時負責當?shù)刂伟?,也參加生產(chǎn)勞動,戰(zhàn)時率 所屬編入軍伍,出兵參與作戰(zhàn)。作戰(zhàn)時,每五輛戰(zhàn)車聯(lián)為一組人馬,共六十輛戰(zhàn) 車參與作戰(zhàn),負責指揮者因稱“連長”。在連長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 謂為姓氏者,稱連氏,世代相傳至今。3.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連率,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連率,是漢朝時期對“太守”的別稱?!疤亍敝氃鰬?zhàn)國時期的“郡守”,秦朝時期因襲之。到了西漢景帝劉 啟執(zhí)政時期,郡守改稱為太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歷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時期,

9、新增州漸多,郡之轄境縮小,郡守之權(quán)為州刺史所奪,州郡之間的區(qū)別不大, 至隋朝初期,隋文帝楊堅干脆就存州廢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 再是正式官名,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時,類如“太守”之官改稱為 知府。除了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自行任免所屬掾史。在太守、連率的 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連氏,世代相傳至今。源流五源于南匈奴,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勃勃稱大夏天王,自稱云赫連天,他建立了 夏國,王族以赫連為氏。史稱“胡夏“。據(jù)史籍晉書記載:“赫連氏為劉元海之族,篡位自稱天王,有詔書曰: 我的先祖,從北方

10、遷至幽朔后,改姓姚,與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隨母親姓齊。 子孫隨母姓是不合禮儀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隨母姓的,有隨父姓的,我現(xiàn)在 要根據(jù)禮法改變這種習慣。帝王是上天之子,是顯赫的徽記,天地相連的樞紐。 故現(xiàn)在改姓稱赫連氏,順應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與支庶同姓,其他 非正統(tǒng)的子孫,皆以鐵伐為氏。愿我的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能征善戰(zhàn)?!睍x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北魏王朝攻殺劉衛(wèi)辰,其子劉元海奔后秦國, 為安遠將軍。晉義熙三年(公元407年),劉元海襲殺了自己的岳父、后秦國的高 平公沒弈干,并占有其部眾,從此擁有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其后自稱大夏天王、 大單于,改姓赫連,稱赫連勃勃,建立大夏政

11、權(quán)。之后,赫連勃勃不斷侵擾后秦 國北境,前后俘獲、坑殺數(shù)萬人。赫連勃勃為政殘暴,曾發(fā)胡夏十萬眾筑都城統(tǒng) 萬城(今內(nèi)蒙古烏審旗南納林河鄉(xiāng)與陜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xiāng)交界處的無定河北岸 流沙之中的白城子),期間刑殺工匠數(shù)千人。晉義熙十四年(胡夏鳳翔六年,公元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后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陜西西安)即帝位,國勢更強。胡夏真興七年(公元425年), 赫連勃勃病逝,其子赫連昌繼位,次年(公元426年),北魏軍隊攻取長安,在公 元427年又攻陷統(tǒng)萬城,公元428年農(nóng)歷3月又陷安定城,俘捕赫連昌。之后, 赫連昌之弟赫連定在平?jīng)鲎苑Q胡夏皇帝。胡夏勝光四年 (公元431年),赫連定率 軍滅

12、了西秦國,又欲渡黃河擊北涼國,結(jié)果遭到吐谷渾部的襲擊,兵敗被俘,被 送于北魏王朝,至此,胡夏國嘎然滅亡。胡夏國在歷史上共存在了二十六年(公元406431年)。胡夏國滅亡后,有赫連氏宗族人為躲避北魏政權(quán)的殺禍,將 姓氏“赫連”分拆為連氏、赫氏,遷逃四方,逐漸融入漢族赫其他少數(shù)民族,世 代相傳至今。源流六源于鮮卑族,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北匈奴吐谷渾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吐谷渾部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由于長期被匈奴所控制,且在秦、漢之際為匈奴北帳可汗屬下的部族之一, 因此在史學上又有稱之為北匈奴者, 實際 上與匈奴還是有所區(qū)別的。但因長期為匈奴所控制,其民族與匈奴有血緣融合, 在文化上亦有交融。在

13、匈奴被漢武帝擊敗后,匈奴分裂為南、北兩個支派,南匈 奴歸附漢王朝,北匈奴則遠徙大漠以西,吐谷渾部與其他鮮卑部落如慕容部、 拓 拔部、東桓部等擺脫了匈奴控制,逐漸自我發(fā)展壯大起來。至西晉末期,首領吐谷渾率部西遷到枹罕(今甘肅臨夏),逐漸后擴展,統(tǒng)治 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qū)的羌、氐部落,建立起原始的國家制度。之至其 孫葉延執(zhí)政時期,始以祖名為族名、國號。南朝稱之為河南國,鄰族稱之為阿柴 虜、野虜,至唐后期稱之為退渾、吐渾等。東晉十六國末時,吐谷渾部族攻破了 胡夏國,俘虜了國主赫連氏王族。后來,自己部族中也有人以赫連為姓氏,赫連 又逐漸成為鮮卑吐谷渾部的著姓。在北魏王朝統(tǒng)一中國北方后,至北魏孝

14、文帝拓拔宏 (元宏)于太和十九二 十年間(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在 其過程中,有鮮卑赫連漢化為單姓連氏、赫氏者,亦有維系赫連氏者,逐漸融入 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連氏。源流七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史籍魏書?官氏志中記載:“是連氏、太連氏,皆改連氏?!痹谀媳背瘯r 期,鮮卑拓拔部中有是連氏、太連氏部落,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于太和十七一二十年間(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正 錯實施過程中,多改漢字單姓為連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亦為河南 連氏。源流八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錫喇氏,亦稱喜 拉氏,世居科爾沁(今內(nèi)蒙古東部通遼地區(qū)、吉林西部一帶)、東海薩哈連部(今黑 河江北俄羅斯境內(nèi))。后有滿族、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iraHala。清朝中 葉以后,蒙古族、滿族、鄂溫克族錫喇氏多冠漢姓為連氏、趙氏、奚氏等。源流九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滿族薩哈連氏,滿語為Saha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