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稅制第一章.ppt_第1頁
自考中國稅制第一章.ppt_第2頁
自考中國稅制第一章.ppt_第3頁
自考中國稅制第一章.ppt_第4頁
自考中國稅制第一章.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稅制,第1章 稅制概述,稅收的起源 在國家產生的同時,也就出現了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財政.在我國古代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最早出現的財政征收方式是貢,即臣屬將物品進獻給君王.當時,雖然臣屬必須履行這一義務,但由于貢的數量,時間尚不確定,所以,貢只是稅的雛形.而后出現的賦與貢不同.賦遠指軍賦,即君主向臣屬征集的軍役和軍用品.但事實上,國家征集的收入不僅限于軍賦,還包括用于國家其他方面支出的產品.此外,國家對關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稱賦.所以,賦已不僅指國家征集的軍用品,而且具有了稅的涵義了.有歷史典籍可查的對土地產物的直接征稅,始于公元前594年(魯宣公十五年)魯國實行了初稅畝

2、,按平均產量對土地征稅.后來,賦和稅就往往并用了,統(tǒng)稱賦稅.,第1章 稅制概述,稅制是國家以各種形式規(guī)定的稅收法規(guī)的總稱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定標準,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1.1 稅收概念,1.1.1、從直觀來看,稅收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重要手段 1.1.2、從物質形態(tài)來看,稅收繳納的形式是實物或者貨幣 1.1.3、從本質來看,稅收是憑借國家政治權力實現的特殊分配關系 稅收體現分配關系 稅收是憑借國家政治權力實現的特殊分配,第1節(jié) 稅收概念,1.1.4、從形式特征來看,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的

3、特征 1.1.5、從職能來看,稅收具有財政和經濟兩大職能,第1節(jié) 稅收概念,財政職能 經濟職能,適用廣泛,取得及時,征收穩(wěn)定,調節(jié)總需求與總供給,調節(jié)資源配置,調節(jié)社會財富分配,1.1 稅收概念,1.1.6、從性質來看,我國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1 稅收概念,綜述:稅收這一概念的要點可以表述為五點:1.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稅收分配的依據是國家的政治權力;3.稅收是用法律建立起來的分配關系;4.稅收采取實物或貨幣兩種征收形式;5.稅收具備強制性、無償性和相對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稅收的強制性指在國家稅法規(guī)定的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就要受到法律

4、的制裁。稅收的無償性指國家征稅以后納稅人交納的實物或貨幣隨之就轉變?yōu)閲宜?,不需要立即付給納稅人以任何報酬,也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稅收的相對固定性指國家在征稅以前,就通過法律形式,把每種稅的納稅人、課稅對象及征收比例等都規(guī)定下來,以便征納雙方共同遵守。,1.2 稅制與稅法,1.2.1稅收制度 是國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等形式規(guī)定的各種稅收法規(guī)的總稱。 稅收制度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1.2 稅制與稅法,1.2.1、稅法 1).按稅法的效力分類 可將稅法分為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 稅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規(guī)章:稅務行政復議規(guī)則,1.2 稅制與稅法,1.2.1、稅法 2

5、).按稅法內容分類 稅收實體法 稅收程序法 3).按稅法地位分類 稅收通則法 稅收單行法 4).按稅收管轄權分類 國內稅法 國際稅法,第二節(jié)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稅收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它由存在稅收權利義務關系的雙方,即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組成。,第二節(jié)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1.征稅主體:在我國稅務行政執(zhí)法機關這個系統(tǒng)中,國務院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負責全面領導和管理稅收工作,組織實施各項稅法。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是管理稅收工作的職能部門。,第二節(jié)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1.征稅主體: 稅務機關的權利:征稅權 稅法解釋權 估

6、稅權 委托代征權 稅收保全權 強制執(zhí)行權 行政處罰權 稅收檢查權 稅款追征權 稅務機關義務:P18,1.2節(jié)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2.納稅主體 即是稅收法律關系中負有納稅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納稅主體在一般情況下是指納稅人,即稅法規(guī)定負有納稅義務者。此外,還包括納稅擔保人,即以自己的信譽和財產保證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者,1.2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2.納稅主體 納稅人的權利:延期納稅權 申請減免稅權 多繳稅款申請退還權 委托稅務代理 權 要求稅務機關承擔賠償責任權 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權 義務:P19,1.2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3.法律責任 (1

7、)違反稅務管理的法律責任 納稅人的法律責任: 扣繳義務人法律責任,扣繳義務人定義,亦稱“代扣代繳義務人”,即有義務從持有的納稅人收入中扣除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企業(yè)或單位。確定扣繳義務人,有利于加強稅收的源泉控制,簡化征稅手續(xù),減少稅款流失??劾U義務人主要有以下兩類:(1)向納稅人支付收入的單位;(2)為納稅人辦理匯款的單位。區(qū)別 扣繳義務人不同于代收代繳義務人。代收代繳義務人不持有納稅人的收入,無法從納稅人的收入中扣除應納的稅款。扣繳義務人則持有納稅人的收入,因而可以扣除納稅人的應納稅金并代為繳納。對稅法規(guī)定的扣繳義務人,稅務機關應向其頒發(fā)代扣代繳證書,明確其代扣代繳義務。扣繳義務人必須嚴格履

8、行扣繳義務。對不履行扣繳義務的,稅務機關應視其情節(jié)輕重予以處置,并責令其補繳稅款。 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guī)沒有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劾U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稅務機關按照規(guī)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xù)費。,1.2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3.法律責任 (2)偷稅抗稅的法律責任 偷稅、抗稅、欠繳等情況的法律責任P21,1.2 稅制與稅法,(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3.法律責任 (3)虛開、

9、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刑事責任 (4)單位的法律責任 (5)擅自減稅、免稅的法律責任 (6)稅務人員違法的法律責任,1.2 稅制與稅法,(二)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應稅的商品、貨物、財產、資源、所得等物質財富和主體的應稅行為。,第2章稅收要素和稅收分類,2.1 稅收要素 一,征稅對象 征稅對象是課稅的客體,指每個稅種征稅的標的物是稅收制度的首要要素,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體現不同稅種課稅的基本范圍和界限 其他要素的內容一般都是以征稅對象為基礎確定的是稅收分類的主要依據,第2章稅收要素和稅收分類,2.1 稅收要素 計稅依據可分為兩種類型;從價計征,即以課稅

10、對象的自然數量與單位價格的乘積為計稅依據,按這種方法計征的稅種稱從價稅。如中國產品稅的計稅依據為產品銷售收入,即產品的銷售數量與單位銷售價格的乘積。從量計征,即以課稅對象的自然實物量為計稅依據,按稅法規(guī)定的計量標準(數量、重量、面積等)計算,按這種方法計征的稅種稱從量稅。如中國的資源稅,對原油以實際產量為計稅依據,稅法規(guī)定的計量標準為“噸”;對天然氣以實際銷售數量為計稅依據,稅法規(guī)定的計量標準是“千立方米”。,第2章稅收要素和稅收分類,2.1.1 稅收要素 稅源是指稅收課征的經濟源泉。稅收分配的對象是國民收入,而且主要是剩余產品部分。因此,從廣義上說,稅源歸根到底是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國民

11、收入。就是說稅收來源于經濟,離開經濟的發(fā)展,稅收即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從狹義上說,稅源則指各個稅種確定的課稅對象。從歸宿上說,稅源即稅收的最終來源,也即稅收的最終歸宿。在稅務實際工作中所說的稅源是就狹義的稅源而言,具體指與各個稅種征稅對象有密切聯系的生產、銷售、利潤等一定時期內的數量狀況。各個稅種都有具體的征稅對象,所以各有不同的具體稅源。,第2章稅收要素和稅收分類,2.1.2、納稅人 納稅人是稅法上規(guī)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自然人和法人 扣繳義務人,第2章稅收要素和稅收分類 2.1.3稅率,1.比例稅率 是應征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量為等比例關系。例如交通運輸營業(yè)稅 單一的比例稅

12、率:企業(yè)所得稅25% 差別比例稅率:產品 行業(yè) 地區(qū) 幅度比例稅率;營業(yè)稅娛樂業(yè)5%-15%,2.1. 3 稅率 累進稅率,累進稅率是隨征稅對象數額的增大而提高的稅率,即按征稅對象數額大小,規(guī)定不同等級的稅率,征稅對象數額越大,稅率越高,累進稅率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量的比,表現為稅額增長幅度大于征稅對象數量的增長幅度。 1.全額累進稅率,即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都按其相應等級的累進稅率計算征收。(p30),2.1.3 稅率 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 :是把征稅對象劃分為若干等級,對每個等級部分分別規(guī)定相應稅率,分別計算稅額,各級稅額之和為應納稅額。例p32,2.1.3 稅率 超額累進稅率 以個人所得稅為

13、例,2008年3月1日起費用扣除標準調高為2000元/月。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速算扣除數計算,25=500*5% 125=(2000-500)*(15%-10%)+500*(15%-5%) 375=(5000-2000)*(20%-15%)+ (2000-500)*(20%-10%)+500*(20%-5%) 1375=(20000-5000)* (25%-20%) (5000-

14、2000)*(25%-15%)+ (2000-500)*(25%-10%)+500*(25%-5%),速算扣除數計算,3375= (40000-20000)*(30%-25%)+(20000-5000)* (30%-20%) +(5000-2000)*(30%-15%)+ (2000-500)*(30%-10%)+500*(30%-5%) 6375= (60000-40000)*(35%-30%)+(40000-20000)*(35%-25%)+(20000-5000)* (35%-20%) +(5000-2000)*(35%-15%)+ (2000-500)*(35%-10%)+500*(3

15、5%-5%),速算扣除數計算,10375= (80000-60000)*(40%-35%)+(60000-40000)*(40%-30%)+(40000-20000)*(40%-25%)+(20000-5000)* (40%-20%) +(5000-2000)*(40%-15%)+ (2000-500)*(40%-10%)+500*(40%-5%) 15375= (100000-80000)*(45%-40%)+(80000-60000)*(45%-35%)+(60000-40000)*(45%-30%)+(40000-20000)*(45%-25%)+(20000-5000)* (45%-2

16、0%) +(5000-2000)*(45%-15%)+ (2000-500)*(45%-10%)+500*(45%-5%),稅率,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取得工資-2000元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統(tǒng)一由支付人負責代扣代繳,支付人是 稅法規(guī)定的扣繳義務人。,例題,張?zhí)m每月工資3500元,李海每月工資6000元,王方每月工資12000元,請計算他們的應繳納所得稅額,張?zhí)m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所得稅額*- 另解*+* 李海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所得稅額*- 另解*+*+*,王方應納稅所得額- 應

17、納所得稅額*- 另解*+*+*+*,2.1.3超額累進稅率,2.按不同依據劃分累進級距 累進稅率的形式有兩種,但是劃分累進級距的依據卻可以是多種多樣。 全率累進稅率: 應納稅額(銷售收入額銷售利潤率) 稅率,全率累進稅率計算舉例,某甲銷售收入額為10 000元,銷售利潤率為6;某乙銷售收入額為10 000元,銷售利潤率為18,求甲、乙按全率累進計算的應納稅額。 (1)甲銷售利潤率6,適用稅率10 利潤額10 000*6600元 應納稅額600*1060元,全率累進稅率計算舉例,(2)乙銷售利潤率為18,適用稅率30 應納稅額10 000*18*30540 由此可見,兩家公司銷售額相同,但按銷售利潤率分級后,兩家公司適用不同稅率,因此兩家公司應納稅額不同,定義法計算超率累進稅額,某乙銷售收入額10 000元中,銷售利潤率18,用超率累進計算應納稅額 在銷售收入額10 000元中,利潤額10000*181800元,在這1800元利潤額中,按銷售利潤率不同,適用不同稅率計算征稅,定義法計算超率累進稅額,應納稅額50+100+90240元,超率累進稅率,P36 與超額累進的計算一樣,超率累進也有簡便的計算方法,就是速算扣除率的方法,它的原理與超額累進速算法的原理一樣的,即按全率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簡單,但卻比超率累進多征了一定數量的稅額,減去多征的數額,就是超率累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