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抒情方式)_第1頁
第七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抒情方式)_第2頁
第七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抒情方式)_第3頁
第七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抒情方式)_第4頁
第七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抒情方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結(jié)構(gòu)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記敘,議論,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記敘記敘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析】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例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東來未可知?!保ǘ拍翞踅ぃ疚觥俊皠贁”沂虏黄冢呷倘枋悄袃骸敝苯幼h論,后以“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東來未可知”之句作結(jié),另出新意,使議論不抽象,不枯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景,物,事,歷史上的人、事、物,觸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jié)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諷今借古喻今詠史言志借古鑒今借古抒懷懷古傷今,敘事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懷,一、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其中當然也流露著對權(quán)貴的蔑視。,優(yōu)點:感情直白顯露,讓人一目了然,感染力強。,二、間接抒情,景,物,事,歷史上的人、事、物,觸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jié)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諷今借古喻今詠史言志借古鑒今借古抒懷懷古傷今,敘事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懷,1、借景抒情,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端居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閑居。素秋:秋天的代稱。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1分)。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1分),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2分)。,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整首詩都是寫詩人行經(jīng)宜陽時即目所見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亂后荒寂的景色。在景物描寫中,滲染著詩人感傷,哀愁的心情。,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以景襯情,登科后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是如何抒發(fā)感情的?,(一)樂景寫(襯)樂情,以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tài)。,小重山陳亮碧幕霞綃一縷紅?;敝μ渌搌B,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黃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景,表達什么情?,這首詞的上片寫哀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chuàng)造出濃重的凄冷、哀婉的氣氛,借以烘托自己內(nèi)心的悲哀和冷寂,與下片曲折抒發(fā)的忠憤相呼應(yīng),構(gòu)成了全詞的悲切婉轉(zhuǎn)的情調(diào)。,(二)哀景寫(襯)哀情,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三)樂景寫(襯)哀情,全詩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詩的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在詩詞的收尾處以飽含深情的寫景句子收束全詩,以“景物”來傳達、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負。這類詩詞的情先脫穎而出,爾后再以景襯情。此情是由景所觸,只是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規(guī)順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蘊藉。,4.以景結(jié)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賞析: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啊,念及此情此景的詞人亦不免肝腸寸斷。,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與借景抒情有何區(qū)別:,寓情于景:詩句因情布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明寫景,暗含情,即所有景語皆情語也。借景抒情: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fā)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景物予以抒發(fā)。二者的共同點是,以抒情為中心。其區(qū)別是,情景交融表面寫景,實質(zhì)寫情;借景抒情寫景、抒情都是明寫。,鑒賞詩歌的景和情,答題要點:1、從“景”的角度:通過聯(lián)想、想象展現(xiàn)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兩個雙音節(jié)詞)2、從“情”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判斷“景”和“情”是否和諧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襯)引入術(shù)語,總結(jié)該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它的特點是,只描寫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物,1、借物抒情,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托物言志,通過開采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jié)果,抒發(fā)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區(qū)別,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借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fā)某種思想與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言簡義豐的效果。,歷史上的人、事、物,1、用典抒情,如夢令嚴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注:嚴蕊:南宋中葉女詞人。問:簡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臺城劉禹錫臺城六代競奢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前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敘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與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2、借古諷今,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古諷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種方式,借古諷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來評論當前風氣、時政等;用典抒情則是著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語句或事跡來表現(xiàn)出來。,用典抒情與借古諷今有何區(qū)別?,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無窮。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該詩寓情于事,敘事抒情。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事,1、敘事抒情,把抽象的感情用具體的事情表達,通俗易懂。,2、借事抒情,江南逢李龜年杜甫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賞析: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lián)結(jié)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暗示唐代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阻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zāi)難和心靈創(chuàng)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3、即事感懷,指詩人就某件事發(fā)表自己的議論,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發(fā),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渴望建功立業(yè);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等。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首聯(lián)“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笔撬氉噪[居山中時的心態(tài)寫照。人在門外亦可掩扉也,當是室內(nèi)寂莫,故出門掩扉,環(huán)視山居外景以解悶,正切詩題“即事”者,詠眼前景物也。倘閉關(guān)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見,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無復(fù)寂寞之感。頷聯(lián)“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毕φ諠M山,鳥鵲還巢,松樹茂盛,行人歸宅,很少人來訪,柴扉緊掩,彌滿著詩畫氣息的寧靜生活,極富運動感極富生命力的美。,頸聯(lián)“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庇谩澳壑瘛睂Α凹t蓮”、“新粉”對“故衣”,光影流轉(zhuǎn)里體現(xiàn)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喜愛。尾聯(lián)“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蹦┳致湓谝粋€“歸”上,暗合其歸隱之意,隱隱有陶潛之情。在王維的田園詩中,盡管周圍是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詩人的心卻是孤寂的。大自然的萬物都是熱鬧鮮活的,嫩竹、紅蓮,唯有詩人的心是寂寞孤獨的。這樣的心態(tài),促使王維潛心地去發(fā)現(xiàn)去欣賞田園。,曲筆曲筆,即詩人不直抒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想象,是推進一層的寫法??煞譃橐魄橛谌恕⒁魄橛谖飪煞N,也稱之為“對寫”。作用:這樣寫顯得情深意厚,并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一、移情于人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前兩句,極力渲染了一種孤獨寂寞的氛圍,為下文正面描寫“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鋪墊。三、四兩句寫想家,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換一種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轉(zhuǎn)化成對方的思念,極寫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突出。,二、移情于物移家別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xiàn)惜別之情。),指出下列詩句的抒情手法: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2、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3、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4、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5、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1、直接抒情,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3、觸景生情,4、直接抒情,5、借事抒情,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7、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王冕)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zhí)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9、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6、寓情于景,7、托物言志,8、直接抒情,9、用典抒情觸景生情,10、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11、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12、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13、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14、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11、借景抒情(樂景寫樂情),12、借景抒情(樂景寫哀情),13、借景抒情(哀景寫哀情),10、用典抒情,14、托物言志,15、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謝亭送別16、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17、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