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學位論文】(Word原稿)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論文_第1頁
【畢業(yè)學位論文】(Word原稿)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論文_第2頁
【畢業(yè)學位論文】(Word原稿)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論文_第3頁
【畢業(yè)學位論文】(Word原稿)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論文_第4頁
【畢業(yè)學位論文】(Word原稿)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博 士學位論文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學 科 專 業(y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學 位 類 型 科學學位 專業(yè)學位 研 究 生 姓 名 秦 勃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周仲秋 教授 論 文 編 號 湖南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 二 一四年五月 分 類 號 密 級 學校代碼 10542 學 號 201001020034 列寧土地革命 思想研究 A s 究 生 姓 名 秦 勃 導師姓名、職稱 周仲秋 教授 學 科 專 業(y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研 究 方 向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 湖南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 二 一四年五月 摘 要 土地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之一。列寧自參加革命以來就十分重視俄國的土地問題,他在領導俄國人民與沙皇專制統(tǒng)治、與俄國資產階級進行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本文循著列寧革命的步伐系統(tǒng)地梳理了列寧在不同的革命時期所提出的土地主張、所制定的土地綱領、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并且解讀它們的內在聯系,厘清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及 其關涉重點。 列寧剛剛涉足俄國革命之時,俄國農奴制改革所留下的殘余繼續(xù)影響著俄國的農村和農民的生活,農民并未獲得真正的人身自由,農民的土地占有情況也十分糟糕。針對沙皇專制政府和貴族對農民的壓榨,列寧在早期提出了“消除農奴制殘余、歸還贖金和收回割地、爭取政治自由”三大主張,希冀通過這些手段解決俄國的土地問題。然而, 1905 年革命使列寧認識到此前的土地綱領犯了錯誤,列寧和社會民主黨對農民的革命性估計不足,對俄國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估計過高。 故此, 1905 年革命以后,列寧提出了“土地國有化”思想,強調“土地國有 化”是最徹底的資產階級土地革命措施?!巴恋貒谢彼枷朐诹袑幫恋馗锩枷胫姓加袠O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彰顯了列寧對以農業(yè)為主的落后國家解決土地問題的深邃思考和理論智慧。本文通過對列寧“土地國有化”思想的研究認為,在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生前、后,列寧對土地國有化的態(tài)度大致經歷了否定(反對土地國有化) 謹慎(有條件地實行土地國有化) 肯定(支持土地國有化)的過程。從列寧對待土地國有化態(tài)度的轉 ,可以清晰地看出俄國革命發(fā)展的進程,這種思想的轉變也體現了列寧革命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和對革命認識的不斷深入。 十月 革命勝利之初,列寧領導的蘇維埃就以通過土地法令的形式確定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所執(zhí)行的土地政策,廢除了土地私有權,鞏固了土地國有的基礎。在面對國外武裝干涉和國內戰(zhàn)爭雙重威脅的情況下,列寧果斷提出國家進入“戰(zhàn)時共產主義”狀態(tài)。他認為,在“戰(zhàn)時共產主義”時期必須實行“共耕制”才能使國家擺脫危難,“只有走這條道路才能使土地真正轉到勞動者手中。”事實上,“戰(zhàn)時共產主義”只是國家在非常時期為迅速擺脫困境所采取的臨時性經濟政策。隨著國內戰(zhàn)爭的結束,“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不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俄共(布) “十大”確定向新經濟政策過渡。新經濟政策時期廢除了此前實行的余糧收集制,改行糧食稅,這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在土地問題上,蘇維埃國家通過頒布法律等形式保持了土地國有化、鞏固了農民土地使用權、增強了農民占有和使用土地的靈活性。 客觀地講,晚年的列寧由于健康原因沒有對蘇俄土地問題有太多的論述,但這并不代表他毫不關心土地問題。他在“政治遺囑”中關于合作社問題、關于文化革命問題等論述中依然能夠找到他對社會主義道路構想中對土地問題的關注。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以農業(yè)為主 的俄國相結合的產物,它為落后國家探索解決本國土地問題提供了豐富經驗和有益范本。 關鍵詞: 列寧;土地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土地國有化;社會主義 is an of of of to or He he a of s on of in s on s s In to s on up in of of He to 905 s of s a 905 He of “an s It s to in s “s s a to “ to co . s we s it s in of in At of of It of In of a He of “to of In a to of no As a of of to of On of s of of of to of in s it t he t in of of be in on in s s It is a s It to 目 錄 摘 要 . I . 論 . 1 一、選題緣起及研究意義 . 1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及述評 . 7 三、本文的篇章結構安排及方法特點 . 21 第一章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 . 25 第一節(jié)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 25 一、 1861 年農奴制改革的不徹底性 . 25 二、俄國資本主義時期農民落后的土地狀況 . 30 三、俄國農民的反抗與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 35 四、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俄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 . 37 第二節(jié)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理論淵源 . 44 一、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關于土地問題的理論 . 45 二、其他個人、流派有關土地問題的思想 . 54 第二章 列寧對俄國土地革命的早期探索 . 59 第一節(jié) 列寧早期對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情況的考察 . 60 一、俄國資本主義不斷向前發(fā)展 . 60 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加速了農民的分化 . 66 三、俄國農業(y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狀況 . 70 第二節(jié) 列寧早期對不同流派土地思想的批判 . 73 一、列寧對民粹派村社理論的批判 . 74 二、列寧對資產階級理論家土地理論的批判 . 77 第三節(jié) 列寧對解決俄國土地問題的早期主張 . 84 一、消除農奴制殘余 . 85 二、歸還贖金、收回割地 . 87 三、爭取政治自由 . 89 第三章 1905 年革命與土地國有化 . 93 第一節(jié) 土地問題: “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 ” . 94 一、沙皇政府主導的兩次改革的破產 . 94 二、落后的土地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 96 三、土地問題的實質是農民為了消滅地主土地占有制 . 100 第二節(jié) 革命與改良:列寧與資產階級政黨各自不同的土地觀 . 102 一、普魯士式道路與美國式道路 . 102 二、資產階級政黨改良的地主式道路 . 106 三、以列寧為代表的社會民主黨人的土地革命觀 . 110 第三節(jié) 土地國有化:最徹底的資產階級土地革命措施 . 115 一、列寧對待土地國有化態(tài)度的轉變 . 116 二、列寧土地國有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 123 三、列寧土地國有化理論的特點 . 131 第四章 十月革命后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發(fā)展與轉變 . 135 第一節(jié) 十月革命勝利初期列寧采取的土地措施 . 135 一、土地法令的通過 . 135 二、列寧對土地政策的調整 . 138 第二節(jié) “戰(zhàn)時共產主義 ”時期的 “共耕制 ”思想 . 140 一、國內戰(zhàn)爭與 “戰(zhàn)時共產主義 ”政策 . 141 二、 “只有實行共耕制才是出路 ” . 145 三、共耕制的影響 . 147 第三節(jié) 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對土地政策的調整 . 150 一、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與向新經濟政策過渡 . 150 二、新經濟政策時期土地政策及其內容 . 156 三、 “政治遺囑 ”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構想 . 161 第五章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貢獻與啟示 . 167 第一節(jié)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貢獻 . 167 一、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土地理論 . 167 二、樹立了用革命手段解決土地問題的典范 . 170 三、指導了落后國家土地革命的實踐:以中國為例 . 172 第二節(jié)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啟示 . 185 一、充分認識土地問題在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性 . 185 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 重要的思想武器 . 187 三、必須充分地尊重農民的意愿 . 190 結 語 . 193 參考文獻 . 196 后 記 . 205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1 導 論 一、選題緣起及研究意義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階級社會中爭奪的重要資源。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土地是一個大實驗場, 是 一 個武庫,既提供勞動資料,又提供勞動材料,還提供共同體居住的地方,即共同體的基礎。” 在這里,馬克思從廣義上給土地下了一個精辟的定義,這個定義充分地闡述了土地作為一種維系人 類生存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自然資源所體現的作用的多樣性。 在土地的諸多作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土地能夠為人類提供食物的來源,因此,土地成為一切自然財富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礎。盡管如此,在沒有階級的社會中,不管土地具有多么重要的自然屬性,它都不可能成為人們爭奪的對象,因為它在產權上表現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占有。如,在原始社會中,土地所有權是以全體社會個體的土地共同所有權的形式存在的。正如馬克思在談到原始公社制度時指出的:“人類素樸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體的財產?!?處于這個共同體的每一個個體(成員)都是土地的所 有者。隨著社會勞動分工的不斷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各種社會關系相互激蕩、影響,導致了私有制的產生和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當然,其最重要的基本前提是“一些人壟斷了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從自己個人意志的領域。” 隨著原始社會的結束,人類進入到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分化和改變,演變?yōu)榕`制生產方式和封建農奴制生產方式,從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土地來看,表現為奴隸主和封建地主擁有土地的土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472頁。 在馬克思對土地的廣義定義上,更多的 是從土地的自然屬性的角度出發(fā),在這個定義中,土地是一種重要的自然體,不僅僅包括人們傳統(tǒng)思維定勢中所認為的地球表面。為了說明這一點,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經濟學上所說的土地是指未經人的協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勞動對象。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 668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472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卷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第 695頁。 博士學位論文 2 地私有制。經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人類進入最后一個人剝削人的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替代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其重要的表現就是土地直接生產者的土地所有權失去了,他們要么成為佃農,要么成為雇傭勞動者,但不管是哪一種身份,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通過土地直接生產的成果被土地所有者或資本家無償占有一部分,甚至全部。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利用所占有的土地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他們盡管宣稱自己對土地私有權擁有所謂的“財產權的法律根據”,但這種“法律根據”本質上是違背人們意愿的,是缺乏合法性的,僅憑這種“法律根據”就無償占有土地直接生產者的勞動成果 是一種赤裸裸的剝削行徑,顯然不得人心?!皬囊粋€較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一直把解決土地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奮斗目標,無論是在革命斗爭中,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土地問題都是一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中心問題。 列寧在開始投身于無產階級革命偉大事業(yè)時就十分關注土地問題,他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土地問題的解決是徹底消滅俄國農奴制,實現俄國農民完全解放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俄國社會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的重要前提。在列寧的革 命生涯中對土地問題的研究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列寧的土地革命思想沿襲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土地革命的諸多理論,當然,這種沿襲并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將馬克思主義土地革命思想與俄國實際結合起來,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列寧對 1861 年農奴制改革后的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時期、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和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不同階段的土地問題都有著密切的關注和深入的論述,甚至多次親自執(zhí)筆制定符合當時俄國社會歷史背景的土地綱領。列寧一生著述浩繁,而關于土地問題和涉及土地革命的文章成為列寧主義理論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社會民主黨對農民運動的態(tài)度、社會民主黨在 1905 1907 年俄國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綱領、無產階級在我國革命中的任務、全俄農民第一次代表大會文獻、革命的任務、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 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年,第 875 頁。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3 在農業(yè)公社和農業(yè)勞動組合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工人政黨和農民、 給 農村貧民、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土地綱領、社會民主黨在俄國革命中的土地綱領、十九世紀末俄國的土地問題、農業(yè)中的資本主義、土地問題和“馬克思的批評家”、對歐洲和 俄國的土地問題的馬克思主義觀點、“俄國土地問題”的實質、在土地問題上的馬克思主義反對者心目中的“理想國”等等,囿于篇幅,本文無法將列寧所有涉及土地問題和土地革命的文章 一一列舉,但是 通過 筆者 對列寧關于俄國土地思想的 總結、 梳理 、研究, 本文 得出結論: 列寧有著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列寧對土地問題的關注最初動力來源于哪里?列寧在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時期、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蘇維埃俄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土地革命思想有著怎樣的發(fā)展路徑?其內在邏輯為何?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對于第三世界國家(如中國)在民主革命 和社會主義革命中有著怎樣的啟示?等等。帶著這些問題 , 筆者有針對性地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遺憾的是,就筆者所能接觸和檢索到的文獻資料中(主要是中文和英文文獻),還沒有找到一部專門論及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專著。正是基于對偉大革命導師列寧的崇敬之情以及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濃厚興趣,筆者選擇了“列寧土地革命思想”這個主題,希冀通過對經典作家文獻和對國內外專家關于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研讀,梳理和總結出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發(fā)展的邏輯理路和精神實質。筆者認為,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 義。 第一,有助于深入理解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土地革命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入研究,分析和總結了資本主義的性質,他們認為,相對于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進步性。馬克思曾經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個巨大功績就是將土地所有權弄成荒謬的東西,資本主義第一次使農業(yè)有可能按社會化的方式經營,但是他同時又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這種進步是以直接生產者的赤貧為代價取得的,資產階級通過占有土地所有權剝奪直接生產者的勞動成果,雖然從形式上看較于封建制度下的生產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是其剝削階級的角色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人民群眾必須通過革命消滅資本主義土地私有權。在對東方國家土地制度的研究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東方國家社會生產方式與西方國家有博士學位論文 4 著截然的不同特征,屬于人類歷史上最初的一個社會經濟形態(tài)。馬克思在 19 世紀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期認為,東方社會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亞細亞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屬于農村公社土地公有制。但是,當馬克思到了晚年,特別是對柯瓦列夫斯基的文獻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以后,他的思想發(fā)生了一些轉變,他認為東方社會農村公社土地所有制中存在著私有制的因素,并且得出東方社會土地所 有制關系二重性的重要結論。恩格斯通過對俄國農村傳統(tǒng)土地制度的考察,也得出了與馬克思相同的結論,即東方社會農村公社土地所有制中存在著私有制成分。由此進一步表明,通過革命消除土地私有制是轉變當時農村自然經濟基礎,解放農村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民族獨立的重要前提。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土地問題的論述、土地革命的思想有著精準的把握,他將馬克思主義土地基本理論與東方大國俄國的實際緊密的結合起來,在革命實踐中忠實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土地革命思想。列寧從理論上闡述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于資產階級對土地所有權的 壟斷,嚴重阻礙了俄國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也阻礙了生產積聚的形成,成為導致俄國農業(yè)大大落后于工業(yè) ; 農村和城市差距拉大從而嚴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消滅土地私有制,徹底推翻沙皇君主制,這是符合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解決資產階級治下土地問題基本思想的。從“收回割地”到實行土地國有化、從重視工農民主聯盟到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實行共耕制等革命實踐中,列寧都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所創(chuàng)立的關于土地革命的諸多思想。因此,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列寧是如何將馬克思恩格斯土地革命思想科 學地運用于俄國革命實踐中的,有助于深化對列寧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土地革命思想的認識。 第二,有助于深化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全面了解和完整把握 列寧曾經深刻地指出,土地問題是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它決定了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民族特點,正是因為認識到土地問題的重要性,列寧對俄國的土地問題一直非常關注,他在領導俄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任務的不同階段中都對俄國農村土地狀況進行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也把土地問題作為解決農民問題的重要一環(huán)。 1917 年, 在 列寧 的 帶領 下,俄國 布爾什維克黨 經過頑強的斗爭終于 推翻了沙皇統(tǒng)治, 并且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5 聯政權的建立并沒有使列寧對土地問題的關注畫上句號,文獻資料顯示,十月革命以后的列寧依然關注蘇聯的土地問題,正是他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不斷 探 索,形成了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換言之,列寧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解決土地問題的過程中始終沒有脫離俄國的國情。而俄國的國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現實表征,因此,列寧土地革命的思想也隨著俄國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比如,在十月革命之前和十月革命之后,列寧對待土地問題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過較大的 轉變,這種轉變就是他對俄國國情的熟練把握和對俄國經濟社會狀況深入了解的具體體現。列寧對土地問題的論述形式比較多樣,主要表現為土地綱領、會議講稿和批判文章等,這幾種形式所表現出來的觀點、方法、結論都比較集中和清晰。但是,關于其土地革命的思想更多 的是分散于其他大量的文獻之中,需要閱讀者不斷地去提煉和總結,同時,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客觀把握需要緊密結合當時俄國現實的社會歷史背景, 還需要對不同時期列寧土地革命思想之間的內在邏輯性進行研究,這樣才能避免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片面理解和膚淺認識。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試圖通過 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萌芽、形成、發(fā)展等過程進行比較細致的梳理和總結,從宏觀上展現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整體架構,從微觀上考察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具體的內容,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對列寧關于土地問題論述的斷章取義以及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片面理解,從而有助于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完整的把握。 第三,有助于深刻認識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對落后國家的指導作用 列寧的土地革命思想是 列寧在俄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逐漸形成起來的,它 是 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具體體現。也許有人 會認為,俄國畢 竟有俄國的國情,列寧基于俄國的國情所形成的土地革命思想并不一定適合甚至有可能不適合他國的國情,因此不具有什么國際意義。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的不了解和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誤讀。人類歷史進入 19 世紀,馬克思 和 恩格斯通過革命 的 實踐 ,并將革命實踐上升到理論,最終 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 他們 第一次從理論上論證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必由之路。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指導下,許多馬克思主義者在西歐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那時歐洲成為博士學位論文 6 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到了 20 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心發(fā)生 了轉移,從西方轉到了東方??陀^地來看,這種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重心的轉移與列寧所領導的俄國革命有著密切的關系。列寧以其非凡卓越的才能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開創(chuàng)的無產階級革命道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地運用于一個落后的東方大國 俄國 ; 他在同俄國資產階級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中,通過革命實踐創(chuàng)立了 一個 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 布爾什維克黨 ;他 成功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 ;他 將馬克思主義推向 了 一個新的階段 列寧主義階段。十月革命 的勝利 成為 了 20 世紀開天辟地的大事,它為世界上經濟文化落后的國 家擺脫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和壓迫,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提供了良好的范本,許多落后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對列寧主義的學習和推介,紛紛結合各自國家的國情走上了與俄國十月革命相同的道路。比如,列寧主義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影響就非常深遠,毛澤東曾經說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 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 這就是結論。 ” 列寧在俄國所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道路對以毛澤東為代 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列寧有關土地革命的思想也不例外。在中國,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而土地問題又是農民問題的重中之重。因此,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十分重視土地問題。毛澤東曾經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zhàn)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這與列寧對待土地問題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列寧認為“土地問題是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它決定了這場革命的民族特點?!?列寧從理論上闡述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于資產階級對土地所有權的壟 斷,嚴重阻礙了俄國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也阻礙了生產積聚的形成,從而導致俄國農業(yè)大大落后工業(yè)、農村和城市差距不斷拉大以至于嚴重不平衡。因此,列寧指出俄國土地問題的實質“是農民為了消滅地主土地占有 毛澤東選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 1471頁。 毛澤東選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 1252頁。 列寧全集(第 16卷第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年,第 387頁。 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7 制,為了消滅俄國農業(yè)制度中以至俄國整個社會政治制度中的農奴制殘余而進行斗爭?!?1931 年,毛澤東通過總結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的土地革命經驗,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線,即: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從這個土地革命路線的內容來看,它繼承和 發(fā)展了列寧的土地革命思想,但又沒有脫離當時中國的國情,因此調動了一切積極的革命因素,保存了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當然,列寧的土地革命思想不僅僅對中國有指導作用,對其他一些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印度、土耳其、蒙古、越南等國家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在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進行細致而完整的總結梳理基礎上,就其所具有的國際意義進行歸納,通過這些研究有助于深刻認識列寧土地革命思想對落后國家的指導作用。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及述評 縱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史,列寧無疑是一位站在 20 世紀歷史潮頭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為布 爾什維克黨的創(chuàng)立者和蘇聯的締造者,他成功領導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結束了俄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改變了俄國歷史的航線,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現實。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世界各國被壓迫的無產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寧成為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各種學者關注、研究的焦點人物。我國也是較早宣傳、推介列寧和列寧主義的國家,從十月革命到今天為止,對列寧和列寧主義的研究幾乎沒有間斷;在國外,對列寧和列寧主義的研究也是比較重視的,當然,國外的研究陣地還是以列寧的祖國前蘇聯為主;除此之外, 西方學術界也有許多學者重視列寧和列寧主義的研究,甚至有西方“列寧學”之說。 由于列寧一生著述浩繁、思想豐富,所涉獵的研究領域十分寬泛,下面僅就本文研究的主題,即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研究狀況進行一個簡單的歸納和介紹。 列寧全集(第 16卷第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年,第 387頁。 我國學者葉衛(wèi)平是國內較早關注西方列寧學的學者之一,在其著作西方列寧學研究中,他比較系統(tǒng)地對 20 世紀 80年代之前西方列寧學進行了研究,參見葉衛(wèi)平:西方列寧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年;英國倫敦大學教授羅塞爾維斯在其列寧之謎一文中,介紹了西方列寧學研究者對列寧本人及列寧主義的不同觀點,參見 英 羅伯特塞爾維斯列寧之謎,載于今日前蘇聯東歐, 1993 年第 2期。 博士學位論文 8 (一)國內對列寧土地革命思想的研究狀況 客觀的來講,在中國,對列寧的認識及其著作的推介從時間上來看是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 換言之,在十月革命之前,絕大多數中國人并不認識列寧。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先進分子積極探索國家救亡圖存的道路之時,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無疑給那 時千百萬中國人民帶了希望。 1917 年 11 月 10 日,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第三天,當時上海的民國日報以較長的篇幅報道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在這篇報道中第一次提到了十月革命的領導者列寧以及他的幾項具體的主張。此后,對列寧本人及其思想的介紹逐漸見諸報端。 1919 年 12 月 15 日,北京新中國雜志刊載了列寧 發(fā)表于 1917 年 4 月的俄國的政黨和無產階級的任務一文 的節(jié)譯,該文由 鄭振鐸 翻譯,當時譯題為俄羅斯之政黨,這是在我國刊物上最早發(fā)表的列寧著作中譯文。自此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在中國的報刊發(fā)表的列寧著作 就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