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堯舜夏商周大事簡歷color=#DC143C/color夏商周大事簡歷夏禹元年 - 2050年 辛亥 啟接禹位 -2042年 己未契封有商 - 2121年 庚子 棄封于邰- 2121年 庚子成湯立國 - 1619年 壬戍 紂王元年-1063年 戊寅公劉遷幽 - 1650年 辛巳 周公元年 -1166年 乙未盤庚遷殷 - 1281年 庚子 亶父遷岐 -1226年 乙未成湯亡年 - 1606年 乙亥 文王元年- 1063年 戊寅文王受命 - 1022年 已未 文王亡年- 1013年 戊辰古公元年 - 1186年 戊戍 武王元年- 1022年 已未季歷元年 - 1123年 戊寅 武王亡年- 1005年 丙子季歷亡年 - 1073年 戊辰 紂王亡年 -1009年 壬申文王被囚 - 1042年 己亥 文武制命- 1036年 乙巳武王伐紂 - 1010年 辛未 紂死商亡- 1009年 壬申顓頊堯舜夏商周時期主要人物年壽表顓頊生于公元前2380年 亡于公元前2282年.季歷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唐堯生于公元前2221年 亡于公元前2103年 伯鯀生于公元前2181年 亡于公元前2126年虞舜生于公元前2161年 亡于公元前2053年 皐陶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8年夏禹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5年 夏啟生于公元前2127年 亡于公元前2034年亶父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108年 季歷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文王生于公元前1080年 亡于公元前1013年 武王生于公元前1049年 亡于公元前1005年呂望生于公元前1077年 亡于公元前0966年 成王生于公元前1009年 亡于公元前0952年康王生于公元前 0985年 亡于公元前0945年 昭王生于公元前0983年 亡于公元前0928年穆王生于公元前0945年 亡于公元前0902年 厲王生于公元前0863年 亡于公元前0828年唐叔生于公元前1018年 亡于公元前0935年 周公生于公元前1063年 亡于公元前0983年成湯生于公元前1664年 亡于公元前1608年 紂王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009年唐堯虞舜夏商周主要年鑒(自公元前2206年-公元前1009年)等眾多內容,因防產權被盜,暫不公布,敬請諒解。以上資料,已經首長過目,權當注冊,不懼小人。當今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弄虛作假,欺上騙下,事實清楚,不容抵賴。在缺少以上這么多內容下,竟敢言:“千古之謎,夏商周之老黃歷已清楚”,還知道不知道,當今世界上尚有“羞恥”二字!有其因必有其果,斷代工程責任人,必將為自已的好大喜功,急功好利,輕視文獻,研究表淺,偏信回天,而受其殃。心正筆正,筆正史真。蒼天有眼,誰無報應。堯年概要堯立七十年得舜,三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事,薦之于天。堯辟位二十八載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德。史記. 五帝本紀“堯以(甲)申歲生,年十五而佐摯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為諸侯,甲午得(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钡弁跏兰o原文應是:堯以庚申歲生,年十五而佐摯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為諸侯,甲午得禹,庚寅舜代行天子事,丁巳或戊午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史籍另有堯117歲,及在位百年及一百零一年之說,可能出于二點,一.虛歲。二.夏時改甲子為乙丑而致。三. 不明三年喪事之風俗禮規(guī)。帝王世紀雖為晉時皇甫謐所撰,但其原本早在唐朝亡失?,F(xiàn)本帝王世紀均為別書摘錄或傳抄而得,漏文錯字在所難免,更有錯修誤改。故其非為原樣,相差甚遠。 現(xiàn)本帝王世紀言甲申(公元前2197年 )堯生,辛巳崩,甲辰(公元前2177年)即帝位等,其“甲”應為庚,其“辛”應為丁。如若為甲,則紂死商亡應為公元前1046年矣,與“斷代工程” 相同,顯然為偽。竹箋紀年曰:“帝堯元年丙子”,是將摯帝封堯于唐為諸侯元年,誤作為堯帝元年。史記. 五帝本紀“堯辟位二十八載而崩?!?是指公元前2129年正月上日,舜受統(tǒng)于文祖。 堯年大事年記堯生于公元前2221(庚申)年,亡于公前2103(戊午)年,年一百十八歲。帝王年 公元前 干支 史籍、文獻、事例2206年 乙亥 年十五佐帝摯,堯被受封為陶侯。2205年 丙子 帝摯受共工、瓘兜之意,改封堯為唐侯。元 年 2201年 庚辰 堯二十歲,居冀,命義和制歷。 二 2200年 辛巳 義和定閏法 ,一年366日,置閏。 四 2198年 癸未 越裳國來貢,獻十紀甲骨龜文。五 2197年 甲申 巡狩四岳 ,怒滅西夏,毀其宗廟,貶君為民。六 2196年 乙酉 身涉流沙,西見王母、地封獨山。七 2195年 丙戊 有麟。九 2193年 戊子 大水,巫支析為孽,應龍驅之淮陽龜山足下。十二 2190年 辛卯 治兵。十五 2187年 甲午 禪于泰山。 十六 2186年 乙未 渠搜氏來賓。十七 2185年 丙申 仲月甲子日,至于稷,沈璧于河。十九 2183年 戊戍 命共工治河。 二十一 2181年 庚子 伯鯀生,帝王世紀誤為舜生。二十五 2186年 乙巳 三苗、瓘兜作亂。二十九 2173年 戊申 春,焦堯氏前來朝貢。三十六 2166年 乙未 水患又起。四十一 2161年 庚申 舜生于諸馮。 四十二 2160年 辛酉 景星見于冀。四十八 2154年 丁卯 十二年中,水患有增無減。五十 2152 年 已巳 乘素車玄駒游首山。五十三 2149年 壬申 祭于洛河。五十八 2144年 丁丑 使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 2142年 已卯 舜以孝聞。 六十一 2141年 庚辰 咨詢四岳 令鯀治河。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六十二 2140年 辛巳 大禹六月六日生于四川省汶川縣石紐村高密家。六十九 2133年 戊子 鯀治水失敗被黜。 七十 2132年 已丑 在位七十載得舜,咨使四岳賜舜命。 七十一 2131年 庚寅 舜三十歲而被試用, 堯許二女嫁舜。 七十二 2130年 辛卯 舜納二妃于大麗。七十三 2129年 壬辰 正月上日,帝堯辟位,舜受統(tǒng)于文祖。七十四 2128年 癸巳 巡狩四岳,至于泰山,柴望山川。七十五 2127年 甲午 流共工于幽州,令禹治河,皐陶、禹十四歲。七十六 2126年 乙未 驅三苗于三危(敦煌);殛鯀于羽山;放獾于崇山。八十 2122年 己亥 八年水厄解,禹告成功。歲乃大旱,民無食,禹又哀之。八十一 2121年 庚子 封伯禹有夏;封契于商;封稷于邰。八十六 2116年 乙巳 司空入見 贊用玄圭。八十七 2115年 丙午 西王母獻盆地圖,舜后改九州為十二州。八十九 2113年 戊申 巡游于陶,領群臣禪泰山。九十 2112年 已酉 居陶,識舜二十年后老,薦舜攝政王位。九十一 2111年 庚戍 舜年五十攝行天子事。九十七 2105年 丙辰 司空巡十二州。九十八 2104年 丁巳 九十九 2103年 戊午 堯辟位二十八年崩,舜年五十八堯崩,帝陟于陶。一百 2102年 已未 踐位。一百一 2101年 庚申 載格,舜六十壽慶。 舜年概說舜得舉用事二十二年,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舜年二十以孝聞,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史記. 五帝本紀依據眾書 “舜在位50年,101歲亡,以及帝舜薦禹于天,為嗣,17載而帝舜崩 ” 。原文應是:三十九年,南巡狩。踐帝位(四十八載)崩于蒼梧之野。 舜年大事年記元年 2100年 辛酉 六十一踐帝位,作大韶之樂。三年 2098年 癸亥 令皐陶制象征刑法。五年 2096年 乙丑 二月東巡狩至中州,與三公諸侯臨觀于河。七年 2094年 丁卯 作大唐國歌。九年 2092年 己巳 定“三年考績”制度,西王母朝貢玉環(huán)、國圖。十四 2087年 甲戌 慶云見,作頌歌南風,令禹代舜事。十五 2086年 乙亥 令禹有事于太室,作咸池歌。十六 2085年 丙子 作軍歌 大章韶。十七 2084年 丁丑 春二月,入學初用。二十 2080年 辛巳 舜八十一即真。二十五 2076年 乙酉 息慎氏前來朝貢弓箭。二十九 2072年 已丑 命子義鈞封于商。三十 2071年 庚寅 葬母后育于渭河。三十一 2070年 辛卯 預薦禹于天,十七年后舜崩。三十二 2069年 壬辰 命禹總師,逐徏方岳。三十三 2068年 癸巳 正月元日,禹受命于神宗,遂復九洲。三十四 2067年 甲午 九十五而使禹攝政。三十五 2066年 乙未 舜咨禹,征有苗,有苗朝貢。三十九 2062年 己亥 禹攝政五年,舜踐帝位三十九年有苗氏叛,南征巡狩。四十二 2059年 壬寅 玄都氏朝貢寶玉。四十七 2054年 丁未 帝居鳴條,冬暖無霜,次年南巡狩。四十八 2053年 戊申 辟位。 舜陟蒼梧,葬于九嶷。四十九 2052年 已酉 踐位。五十 2051年 庚戍 載格。 禹年大事年記元年 2050年 辛亥 元月初一,禪位于冀地崇山,頒夏時于邦國。二年 2049年 壬子 舉益為相,薦益于天,封堯子丹朱于唐,舜子商均于虞,作歌“大夏”樂。三年 2048年 癸丑 皐陶卒,無緣帝位。禹封其后于英六。皐陶十四歲始佐禹。 四年 2047年 甲寅 親毀三星堆古城,以九州九牧之貢,鋳九鼎。五年 2046年 乙卯 巡狩,五歲政定,周行天下,會諸侯于塗山。六年 2045年 丙辰 辟位。春,抗洪救災,戳防風氏;秋,諸侯會稽,計功而崩。七年 2044年 丁巳 踐位。八年 2043年 戊午 載格。夏啟大事年記元年 2042年 已未 夏啟元年。二年 2041年 庚申 伯益歸政就國。三年 2040年 辛酉 伯啟伐有虞氏,大亭于鈞臺。四年 2039年 壬戍 放季子武觀于河洛,作九歌以頌,作“五子歌”以戒。五年 2038年 癸亥 令彭伯壽征河西之叛,武觀得歸。六年 2037年 甲子 伯益在巴被害,夏啟年以犧祀。八年 2035年 丙寅 使孟涂如巴涖訟(辟謠破案)。孟涂司神于巴,見血即執(zhí)。九年 2034年 丁卯 啟王于九年崩,享年九十一歲。夏桀(后癸)大事年記元年 1672年已巳 桀為王。契封于商,十二傳而至主癸。三年 1670年辛未 毀靈臺,筑傾宮,犬夷侵岐以叛。六年 1665年甲戊 岐山踵戎來賓。七年 1664年乙亥 癸妃生成湯。十一年 1659年已卯 大會諸侯,有緡氏逃,桀滅有緡氏。十三年 1657年辛巳 遷于河南,初作輦。十四年 1656年壬午 命扁伐岷山,山民獻苕華琰、苕玉琬二女,二女無子。 二十二年 1650年辛已 公劉避桀居幽,變易政綱,幽地戎狄。三十三年 1639年壬寅 伐蒙山,有施氏獻妹喜。桀棄元妃,納妹喜于傾宮。三十五年 1637年甲辰 封湯于亳為商侯。其時“五星錯行,星隕如雨,洛山崩,三河竭?!比?1636年乙巳 征葛。葛因殺成湯童子而被滅。三十七年 1635年丙午 成湯得伊伊。妹喜與伊尹作禍功同(內應外合)。四十年 1632年已酉 伊尹去商適夏,丑有夏復歸于商。四十一年 1631年庚戍 湯伐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四十二年 1630年辛亥 商侯朝命于桀,桀囚湯于夏臺。四十三年 1629年壬子 商侯成湯因賄賂桀獲釋。四十六年 1626年乙卯 商侯成湯滅溫。四十八年 1624年丁巳 昆吾侵商,商會諸侯于亳。遂取韋征顧。終古奔商。四十九年 1623年戊午 商師取顧,伯益后裔費伯昌離夏奔商。五十年 1622年已未 王會諸侯,有緡氏叛而被克,瞿山崩,商師征昆吾。 五十一年 1621年庚申 王鑒池為夜宮,男女雜處,三旬不朝。諫王不聽,終古奔商。五十二年 1620年辛酉 關龍逄持皇圖,諫桀王遭虐殺。五十三年 1619年壬戍 鳴條大戰(zhàn),商克昆吾。桀敗夏亡,成湯獲桀于焦門,放桀于南巢。昔在文王商周並立紂為天子周為公侯昌為西伯公元前 干支 帝王年(周歷) 事例1650年辛已 公劉 元年 公劉避桀居幽。1168年癸巳 武丁 三十四年 周王季歷朝商。王賜地三十里,好馬十匹。1166年乙未 武丁 三十六年 古公亶父逾梁山,遷歧避狄,民從如市。1165年丙申 武丁 三十七年 季歷伐西滿鬼戎,俘二瞿王。1123年戊寅 古公 元年 古公建國,季歷稱王,復號曰:周。1111年庚寅 季歷 古公亶甫死。1108年癸巳 季歷 季歷元年,太伯托偽采藥去蠻荊1085年甲寅 文丁 元年 文丁命季歷為牧師,周克余無之戎。1084年乙卯 文丁 二年 季歷伐燕京之戎,戎人大敗周師。1080年己未 文丁 三年 文王出生在東夷豬棚。1079年庚申 文丁 七年 周人伐始呼之戎。1073年戊辰 文丁 十二年 季歷被囚于塞庫,文王初元。1072年已巳 帝乙 元年 命季歷為牧師,加九命作伯。1165年丙申 帝乙 七年 帝乙、季歷同年相陟。1063年戊寅 紂王、文王元年 紂王元年,初封九候,西伯為昌,文王次元。1061年庚辰 三年 有雀生鹯。 1060年辛巳 四年 大蒐于黎。1059年壬午 五年 紂王筑南單之臺。1058年癸未 六年 西伯昌初禴于畢。1055年丙戍 九年 王師伐有蘇氏,獲其美女妲己贈紂王。1054年丁亥 十年 正月,文王自商至程。1053年戊子 十一年 居程三年,遭大荒。1052年己丑 十二年 作大匡以詔牧其方。1049年壬辰 十五年 文王生太子發(fā),后為周武王。1042年已亥 二十三年 紂醢鬼侯,脯鄂侯,囚文王于羑里。1038年癸卯 二十六年 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紂王。1037年甲申 二十七年 文王狩獵,初見呂望得計謀。1036年乙巳 二十八年 文王獲釋,諸侯送其歸陳,文武制命。武王初元。1033年戊申 三十一年 文王得呂尚以為師。1029年壬子 三十五年 周大饑,西伯由陳遷豐。1028年癸丑 三十六年 正月,諸侯朝周。1027年甲寅 三十七年 周作辟雍。1025年丙辰 三十九年 商臣辛甲奔周。1024年丁巳 四十年 治兵于畢,封姬發(fā)為將軍,呂望為軍師。1023年戊午 四十一年 周作靈臺,紂王授膠鬲向文王求玉版。 1022年已未 四十二年武王次元 歲在鶉火,文王受命,改元立國,斷虞芮之訟。1021年庚申 四十三年 二年 伐邗滅崇,崇侯虎降。建豐都,作酆寶解。1020年辛酉 四十四年 三年 伐密,密人自縛其君,迎歸西伯。1019年壬戍 四十五年 四年 武王營鎬, 伐犬戎昆夷。1018年癸亥 四十六年 五年 伐耆,作小開解。1017年甲子 四十七年 六年 向摯奔周獻商圖。1016年乙丑 四十八年 七年 辟位“春三月,文王陟?!?015年丙寅 四十九年 八年 踐位“受命八年”,遺憾而終。1014年丁卯 五十年 九年 載格 “四年后,有甲子之事”。1013年戊辰(紂)五十一年 十年 (1) 武王繼位為季元,此年伐黎。1012年已巳 五十二年十一年 (2)11月戊子,孟津演兵、申命,不戰(zhàn)而歸。1011年庚午 五十三年十二年 (3)紂剖比干,囚箕子,驅商容。1010年辛未 十三年 (4) 巢伯來賓,武王伐紂,歲在鶉火,東面迎歲。1009年壬申 十四年 (元)紂死商亡。王訪箕子,大封諸侯,四夷成賓。1008年癸酉 十五年 (二)武王有疾,周公作金藤。1007年甲戍 十六年 (三)秋滅蒲姑,箕子來朝,遷鼎于洛。嫁女南公。1006年乙亥 十七年 (四) 辟位。12月王崩,成王誦立。1005年丙子 十八年 (五)。踐位“七年致政成王”,因幼而周公攝政。1004年丁丑 十九年 (六) 載格。十有九年,二月王崩。通鑒前編 公元前1022年 21.20.19.18.17.16.15.14.13. 12.11. 10周武王元年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十三文王改元前年43 44 45 46 47 48 49 50史記“文王即位50年?!蔽耐醺脑竽甓?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漢書“大統(tǒng)九年未集?!弊ⅲ汗?026年,即文王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辟雍” 就是立堯舜、夏、殷、周之歷史研究??茖W校,以為史鑒。周居國中,虞居北,夏居東,殷居西,皆為大學。又建校于京郊,夏稱序于州,殷謂校于黨,都為鄉(xiāng)村小學。不分王公庶人,滿八歲入小學,十五歲進大學。春秋兩季教禮樂,冬夏教詩書。四庫通鑒大王季(歷)因困而死,文王苦之,難忘羑里之丑,時未可也。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十有九年二月,(武)王崩。通鑒前編. 卷六 史籍既有“二月王崩” 又有“十二月王崩” 這是因為當時所用三歷的不同而致。所謂“七年致政成王” “十有九年” 都是已將喪事辟位、載格、踐位年算入其內。此處“二月王崩” 是言周歷,“十二月王崩” 是用夏歷?!拔耐跛氖旮脑⒑笫甓杉鬃又隆笔茄浴拔耐跏苊谝盐础?此年“歲在鶉火” 。“文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1022年,立后四年而亡,亡后八年有武王伐紂,其后有甲子日克商之事。1022-(4+8)=1010注一:宋朝張行成根據皇極經世推算:堯即位至五代恭帝末,凡3316年?,F(xiàn)今將堯之后各帝王逐年相加,得出堯即位至五代恭帝末為3160年。由此可見前數(shù)3316可能是抄錯或印錯,或由所謂“堯之元年,丙丁無疑” 而得。因丙子,則得3163年。原堯元年干支“甲辰” ,也為庚辰之誤。二. 帝王世紀啟三十五年征河西,是由“啟王于五年征河西” 而錯。同樣,古竹書言:啟三十九年亡,是由“啟王于九年亡” 而變。三. 史記言禹“十年巡狩” ,是將毛筆字“七或六” 去尾缺筆所誤。四. 古人有大禹治水八年、十三年、之說。十三年之說,是言大禹自受命治水到“贊有玄珪” 。大禹治水五年成功,古籍言治水八年,是言至“贊用玄圭”是對大禹治水的成績作最后肯定時止?!靶纭奔仁仟勁?,又是官牌,上朝議事時,捧在胸前,作為通行身份證。五. 現(xiàn)有人言“大禹四十歲治水”,此為數(shù)據錯位。若為四十,則大禹應一百二十六歲亡,于史不符,顯然為誤。六.古籍又言:大禹三十歲尚未成親。此又為數(shù)據錯位,實際上大禹是十四歲治水,故有大禹治水,成親四日離家,成為“新婚別”?;楹蟛痪?,大禹治水,初過家門,恰逢啟生,呱呱嬰啼,能入其耳,難改其心,大禹至公,心堅似鐵,難留其步,思慮再三,不入家門!七. 有人錯解九天傳原意,誤言大禹生于河南登封縣,河南登封曾是大禹的京都。大禹實生于四川茂州汶川縣石紐鄉(xiāng)刳兒坪,其父鯀,其時封為西伯。其都即為今日四川三星堆。四川偃江等地,還存有鯀神古廟。古時茂汶縣石紐鄉(xiāng)為今日四川省文川縣南十里處。刳兒坪,因大禹破腹產而得名。“帝禹有夏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禹于石紐”宋書. 符端志。還有人誤以為涂山為大禹出生地,今日安徽當塗懷寧縣只是大禹妻子的祖籍。大禹是隨其父親鯀治水時認識的青梅竹馬。又有人認為涂山位于西夏三涂,此為大錯?!巴可?,宋時名:濠壽。蓋淮(河)、(長)江之間,非中土也!”通鑒前編更糟糕的是后人將大禹奉為神靈,言其象孫悟空一樣生于石,而且其子夏啟也生于石頭。只因古人將“禹生石紐” 將地名石紐誤解或漏“紐”成石。孫猴子生于石雖是神話,但絕非是偽科學,今日科學家不也正想從火星殞石里面尋找生命的起源。近日有人根據新發(fā)現(xiàn)的青銅彝器盨上的金文,方認為大禹治水不是神話,而是確有其事,疑古派不再認為“大禹僅是神話中的人物”。并認為此發(fā)現(xiàn)可將“大禹治水歷史向前推許多年”??杀?!可笑!可嘆!可憐!其實早年發(fā)現(xiàn)的周代“齊侯鏄鐘”銘文中就有:“少臣惟輔,咸有九州,處禹之都”之辭。沒有大禹之人,何來“處禹之都”?唉!也不知可悲的疑古派何日方得有醒?極左思潮實在是害人不淺!八.漢書“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克殷七歲而亡?!倍际撬阒凛d格?!胺参渫跫次皇荒辍?(4+7=11) 是算自文王崩后至武亡喪事“踐位”。 “崩后四年,武王克殷” 。呂氏春秋曰: “周文王立國八年?!?是算至文王喪事后第二年“踐位” 。九. 尚書大傳云:“文王受命,元年斷虞芮之訟,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犬夷,五年伐崇,六年伐崇,七年而崩?!奔由先龁适?。言其九年。文王受命后征伐諸侯次序,史籍眾說不一,尤其在伐崇上,可能是崇沒被一次攻下之故。也可能為后人抄錯。崇侯虎,國小勢弱,舊說位于豐、鎬之間,距周最近,因怕被周滅,故向紂王打小報告,害得文王被囚七年,因此周視崇侯為眼中疔,肉中刺,非滅之不可,只因崇有準備,故沒有首次攻成。史記. 周本紀的次序是:元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耆,五年伐邘,六年伐崇,七年西伯崩。今人考證:邘 ,今日河南沁陽縣;崇,河南嵩縣;朝歌,河南淇縣;耆黎,山西長治縣;密須,甘肅靈臺縣;羑里,河南湯陰縣內。豐,今西安西王村一帶,鎬,西安洛水村一帶。焦門,巢湖,古名焦湖,焦門,當為巢縣城門內。十 . 堯舜時期開始,王崩當年名:辟位。崩后第二年曰:踐位。第三年稱:載格。古人在計算帝王在位年數(shù)時,是將這“三年舉喪”一起算進的。此時期,帝王是事先預薦接班人,王崩后,即由被舉薦人負責喪事、政事三年。在此三年中,諸侯百姓有權根據其表現(xiàn),有選擇自己意中人的自由。這就是:譂讓制。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薦禹,九十五而使禹攝政,攝政五年有苗氏叛,(舜)南征,崩于鳴條,年百歲。韓非舜以堯二十一年甲子生,五十一年甲午征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歲癸卯崩,有苗氏叛,虞舜南征,崩于鳴條,殯用瓦棺。帝王世紀前者言“舜年八十一即真”, 后者又言“七十九年即真” 此中二年之差誤,就是源自對“三年舉喪制” 的不明。帝王世紀言“舜以堯二十一年甲子生,”應是“舜以堯四十一年甲子(日)生,” 此錯是之因,是古人妄斷成湯伐桀年,將成湯為侯18年及二年戰(zhàn)爭時間,一起算入殷商總年。定商為629年,故會多算20年,使舜早產。堯舜禹帝王紀年大事的誕生,可解“譂讓”之謎,可明三代舉喪之俗,可平千古文字之獄。是給“禪讓制”懷疑者的清醒劑,也是對那些非禮恨儒不講民主人的回擊和諷刺。尚若至今還有人對堯舜禹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的話,真可謂如毛主席所說是“花崗石腦袋,”要他們信服,除非堯舜禹能死而復生地站在他們面前,并告訴他們“此乃真情!”但我做不到。當此之時,我認為很有必要將范文瀾、郭沫若兩前輩的話摘錄如下作為史鑒,其目的是要我們在考證歷史時應引以為戎,對先秦歷史不要輕易肯定或否定,否則將會使自已難堪。據宋健同志說,郭沫若先生在1929年曾斷言:史記開始于黃帝,尚書是開始于唐、虞,但這些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國歷史真正的起頭。郭沫若全集. 一卷按此之說,中華文明也只有三千多年,只相當于三十個百歲壽星相傳。具有極左思潮的人,看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所以往往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損害最大。范文瀾前輩的中國通史把五帝、夏禹列為“傳說” ,并在夏、商年代后都畫上問號,將夏代遺址視為“假設” 。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大學教科書世界史.古代史更是不見五帝,唯有“成湯滅夏建商” 。中國悠久的文明史在疑古派心中,變得越來越年輕。十一.竹書紀年言: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頒夏時于邦國。二年皐陶亡,五年巡狩,會諸侯涂山,八年春,會諸侯(會稽),殺防風氏。文王被囚時武王尚幼,文王原本來是打算讓長子伯邑考為太子,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的。又誰知伯邑考救父心切,忘了文王被囚前的告戒,自投虎穴,救父不成,反遭紂害。長子被殺,次子尚小。這也是紂王未殺文王的原因之一。文王剛被囚時,武王只有五、六歲,而不是象史籍所錯為五、六十老人。至文王被釋時,己有十三、四歲。王季(歷)因困而死,文王苦之,難忘羑里之丑,時未可也。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十有九年二月,(武)王崩。通鑒前編. 卷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君王的孩子成材早。此時武王被封為太子,大將軍。到文王受命改元立國,成為不王之王時,武王也近三十歲的成人了,更是集黨政軍權一身,故后人也把這一年定為武王元年。此為武王第個二元年。十二. “ 鳴條大戰(zhàn),商克昆吾”。因成湯伐桀,克昆吾為同一年,故歷來都有人視成湯克昆吾的鳴條大戰(zhàn)為成湯伐桀,將兩者合而為一。因此分不清東南西北,將南巢與鳴條等同相混。十三.顓頊元年為公元前2358年,而新竹書紀年卻言大禹之父親生于顓頊三十年,顯然為誤。不但漏記帝嚳70政年,而且又漏掉帝摯9年政績。十四.通過堯舜禹的紀年,我認為我們的歷史作家編者,不應該再胡說什么夏代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朝代。”以及“根據文獻記載和古代傳說,隨著中國原始氏族社會的逐漸解體聚居在中原地區(qū)黃河中下游兩岸的夏部族,通過與周圍地區(qū)其它部族聯(lián)盟的形式,首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王朝?!敝袊ㄊ啡幏彩钦J真看過史記、漢書及資治通鑒的人,是絕不會得出此種錯誤結論的。因為古人并沒有這樣的認為,所以在他們的著作中,因此也就不會存在“夏代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朝代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王朝。”的言論文字。既有天子帝王便有王權,三皇五帝之說之所以能傳至今,就說明他們都是代表中國,代表中央集權。我們不能因為種種歷史原因造成的不明,而輕易否定他們的存在。否定容易求證難,為什么會難,倒不是因為歷史事實不真而難,而是因為年代久遠,更多的原因而是因為中華歷史上愚昧的焚書滅史者太多。不管怎么說中國通史全編編者比起那些言:“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第一位中央集權者”的先哲們,要進步1820多年。所謂的“中國原始氏族社會”,只是中央集權下的諸侯,與周代春秋戰(zhàn)國時的諸侯國沒有什么多大區(qū)別。仍然是要受到中央集權的管轄和受封。稍有反抗,便會受到中央政權的政權的無情鎮(zhèn)壓和消滅。蚩尤、共工、西夏、三苗、鯀等的滅亡或受罰,便是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結果。契封有商 - 2121年 庚子 棄封于邰- 2121年 庚子成湯立國 - 1619年 壬戍 紂王元年-1063年 戊寅公劉遷幽 - 1650年 辛巳 周公元年 -1166年 乙未盤庚遷殷 - 1281年 庚子 亶父遷岐 -1226年 乙未成湯亡年 - 1606年 乙亥 文王元年- 1063年 戊寅文王受命 - 1022年 已未 文王亡年- 1013年 戊辰古公元年 - 1186年 戊戍 武王元年- 1022年 已未季歷元年 - 1123年 戊寅 武王亡年- 1005年 丙子季歷亡年 - 1073年 戊辰 紂王亡年 -1009年 壬申文王被囚 - 1042年 己亥 文武制命- 1036年 乙巳武王伐紂 - 1010年 辛未 紂死商亡- 1009年 壬申顓頊堯舜夏商周時期主要人物年壽表顓頊生于公元前2380年 亡于公元前2282年.季歷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唐堯生于公元前2221年 亡于公元前2103年 伯鯀生于公元前2181年 亡于公元前2126年虞舜生于公元前2161年 亡于公元前2053年 皐陶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8年夏禹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5年 夏啟生于公元前2127年 亡于公元前2034年亶父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108年 季歷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文王生于公元前1080年 亡于公元前1013年 武王生于公元前1049年 亡于公元前1005年呂望生于公元前1077年 亡于公元前0966年 成王生于公元前1009年 亡于公元前0952年康王生于公元前 0985年 亡于公元前0945年 昭王生于公元前0983年 亡于公元前0928年穆王生于公元前0945年 亡于公元前0902年 厲王生于公元前0863年 亡于公元前0828年唐叔生于公元前1018年 亡于公元前0935年 周公生于公元前1063年 亡于公元前0983年成湯生于公元前1664年 亡于公元前1608年 紂王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009年堯年概要堯立七十年得舜,三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事,薦之于天。堯辟位二十八載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德。史記. 五帝本紀“堯以(甲)申歲生,年十五而佐摯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為諸侯,甲午得(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钡弁跏兰o原文應是:堯以庚申歲生,年十五而佐摯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為諸侯,甲午得禹,庚寅舜代行天子事,丁巳或戊午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史籍另有堯117歲,及在位百年及一百零一年之說,可能出于二點,一.虛歲。二.夏時改甲子為乙丑而致。三. 不明三年喪事之風俗禮規(guī)。帝王世紀雖為晉時皇甫謐所撰,但其原本早在唐朝亡失?,F(xiàn)本帝王世紀均為別書摘錄或傳抄而得,漏文錯字在所難免,更有錯修誤改。故其非為原樣,相差甚遠。 現(xiàn)本帝王世紀言甲申(公元前2197年 )堯生,辛巳崩,甲辰(公元前2177年)即帝位等,其“甲”應為庚,其“辛”應為丁。如若為甲,則紂死商亡應為公元前1046年矣,與“斷代工程” 相同,顯然為偽。竹箋紀年曰:“帝堯元年丙子”,是將摯帝封堯于唐為諸侯元年,誤作為堯帝元年。史記. 五帝本紀“堯辟位二十八載而崩?!?是指公元前2129年正月上日,舜受統(tǒng)于文祖。堯年大事年記堯生于公元前2221(庚申)年,亡于公前2103(戊午)年,年一百十八歲。帝王年 公元前 干支 史籍、文獻、事例2206年 乙亥 年十五佐帝摯,堯被受封為陶侯。2205年 丙子 帝摯受共工、瓘兜之意,改封堯為唐侯。元 年 2201年 庚辰 堯二十歲,居冀,命義和制歷。 二 2200年 辛巳 義和定閏法 ,一年366日,置閏。 四 2198年 癸未 越裳國來貢,獻十紀甲骨龜文。五 2197年 甲申 巡狩四岳 ,怒滅西夏,毀其宗廟,貶君為民。六 2196年 乙酉 身涉流沙,西見王母、地封獨山。七 2195年 丙戊 有麟。九 2193年 戊子 大水,巫支析為孽,應龍驅之淮陽龜山足下。十二 2190年 辛卯 治兵。十五 2187年 甲午 禪于泰山。 十六 2186年 乙未 渠搜氏來賓。十七 2185年 丙申 仲月甲子日,至于稷,沈璧于河。十九 2183年 戊戍 命共工治河。 二十一 2181年 庚子 伯鯀生,帝王世紀誤為舜生。二十五 2186年 乙巳 三苗、瓘兜作亂。二十九 2173年 戊申 春,焦堯氏前來朝貢。三十六 2166年 乙未 水患又起。四十一 2161年 庚申 舜生于諸馮。 四十二 2160年 辛酉 景星見于冀。四十八 2154年 丁卯 十二年中,水患有增無減。五十 2152 年 已巳 乘素車玄駒游首山。五十三 2149年 壬申 祭于洛河。五十八 2144年 丁丑 使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 2142年 已卯 舜以孝聞。 六十一 2141年 庚辰 咨詢四岳 令鯀治河。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六十二 2140年 辛巳 大禹六月六日生于四川省汶川縣石紐村高密家。六十九 2133年 戊子 鯀治水失敗被黜。 七十 2132年 已丑 在位七十載得舜,咨使四岳賜舜命。 七十一 2131年 庚寅 舜三十歲而被試用, 堯許二女嫁舜。 七十二 2130年 辛卯 舜納二妃于大麗。七十三 2129年 壬辰 正月上日,帝堯辟位,舜受統(tǒng)于文祖。七十四 2128年 癸巳 巡狩四岳,至于泰山,柴望山川。七十五 2127年 甲午 流共工于幽州,令禹治河,皐陶、禹十四歲。七十六 2126年 乙未 驅三苗于三危(敦煌);殛鯀于羽山;放獾于崇山。八十 2122年 己亥 八年水厄解,禹告成功。歲乃大旱,民無食,禹又哀之。八十一 2121年 庚子 封伯禹有夏;封契于商;封稷于邰。八十六 2116年 乙巳 司空入見 贊用玄圭。八十七 2115年 丙午 西王母獻盆地圖,舜后改九州為十二州。八十九 2113年 戊申 巡游于陶,領群臣禪泰山。九十 2112年 已酉 居陶,識舜二十年后老,薦舜攝政王位。九十一 2111年 庚戍 舜年五十攝行天子事。九十七 2105年 丙辰 司空巡十二州。九十八 2104年 丁巳 九十九 2103年 戊午 堯辟位二十八年崩,舜年五十八堯崩,帝陟于陶。一百 2102年 已未 踐位。一百一 2101年 庚申 載格,舜六十壽慶。舜年概說舜得舉用事二十二年,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舜年二十以孝聞,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史記. 五帝本紀依據眾書 “舜在位50年,101歲亡,以及帝舜薦禹于天,為嗣,17載而帝舜崩 ” 。原文應是:三十九年,南巡狩。踐帝位(四十八載)崩于蒼梧之野。舜年大事年記元年 2100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家長會校長發(fā)言
- 2024廣告設計師能力要求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工程師生產線優(yōu)化試題及答案
- 國際商業(yè)美術設計師考試實際案例研究試題及答案
- 水泥實驗考試題及答案
- 河南物理期中試題及答案
- hr證書考試題庫及答案
- 下料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光伏站區(qū)動力電纜技術規(guī)范書
- 文字類考試題及答案
- 山皮石填筑施工方案
- 鋼結構管廊安裝施工方案-
- YS/T 713-2009干式變壓器用鋁帶、箔材
- LY/T 2083-2013全國營造林綜合核查技術規(guī)程
- GB/T 2087-2001圓柱螺旋拉伸彈簧尺寸及參數(shù)(半圓鉤環(huán)型)
- GA/T 1567-2019城市道路交通隔離欄設置指南
- 與幼兒園相關的法律知識及案例(課堂PPT)
- 數(shù)字貨幣MASK發(fā)行機制收益制度解讀課件
- 液壓泵蓋夾具設計說明書(含毛坯圖)
- 20章-過渡金屬(Ⅰ)-鈦釩鉻錳講解課件
- 外墻保溫脫落維修方案范文通用5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