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xué)課后練習題.pdf_第1頁
無機化學(xué)課后練習題.pdf_第2頁
無機化學(xué)課后練習題.pdf_第3頁
無機化學(xué)課后練習題.pdf_第4頁
無機化學(xué)課后練習題.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無機化學(xué) 課后練習題 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材料化學(xué)系 2009 10 2 第一篇 第一篇 化學(xué)反應(yīng)原理 化學(xué)反應(yīng)原理 第第一一章 章 氣體 氣體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01 實際氣體在下述哪種情況下更接近理想氣體 A 低溫和高壓 B 高溫和低壓 C 低溫和低壓 D 高溫和高壓 02 101 下水沸騰時的壓力是 A 1atm B 略低于 1atm C 略高于 1atm D 大大低于 1atm 03 若氧氣從玻璃管的一端擴散到另一端需要 200 秒 則同樣條件下氫氣擴散通過該管的時間為 A 12 5 秒 B 25 秒 C 50 秒 D 400 秒 04 在 25 101 3KPa 時 下面幾種氣體的混合氣體中分壓最大的是 A 0 1gH2 B 1 0gHe C 5 0gN2 D 10gCO2 05 標準狀態(tài)下 氣體 A 密度為 2g dm 3 氣體 B 密度為 0 08g dm 3 則氣體 A 對 B 的相對擴散速度為 A 25 1 B 5 1 C 1 2 D 1 5 06 一定量未知氣體通過小孔滲向真空需 5 秒 相同條件相同量的 O2 滲流需 20 秒 則未知氣體式量為 A 2 B 4 C 8 D 16 07 在 1000 98 7kPa 壓力下 硫蒸氣的密度是 0 5977g dm 3 已知硫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 32 066 責硫 的分子式是 南京理工 2005 年考研題 AS8 B S6 C S4 D S2 08 常壓下將 1 dm 3 氣體的溫度從 0 升到 273 其體積將變?yōu)?A 0 5 dm 3 B 1 0dm 3 C 1 5dm 3 D 2 0dm 3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1 實際氣體與理想氣體發(fā)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2 一定體積的干燥空氣從易揮發(fā)的 CHCl3 液體中通過后 空氣體積變 空氣分壓變 3 標準狀況下 空氣中氧的分壓是 Pa 4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力下 兩個容積相同的燒瓶中分別充滿O3氣體和H2S氣體 已知H2S的質(zhì)量為0 34g 則 O3 的質(zhì)量為 g 三 三 計算題計算題 1 1 00molH2O 在 10 0dm 3 的容器中加熱至 423K 分別用理想氣體公式和范德華氣體公式計算它的壓力 并比較計算結(jié)果 已知 H2O 的常數(shù) a 0 5464 b 3 049 10 5 2 在體積為 0 50 dm 3 的燒瓶中充滿 NO 和 O 2 的混合氣體 溫度為 298K 壓強為 1 23 10 5 Pa 反應(yīng)一段時 間后 瓶內(nèi)總壓變?yōu)?8 3 10 4 Pa 求生成 NO2 的質(zhì)量 3 由 C2H4 和過量 H2 組成的混合氣體的總壓為 6930Pa 使混合氣體通過鉑催化劑進行下列反應(yīng) C2H4 g H2 g C2H6 g 待反應(yīng)完全后 在相同溫度和體積下 壓強降為 4530 Pa 求原混合氣體中 C2H4 的物質(zhì)的量的分數(shù) 4 302K 時在 3 0 dm 3 的真空容器中裝入氮氣和一定量的水 測得初壓為 1 01 10 5 Pa 用電解法將容器中的 水完全轉(zhuǎn)變?yōu)闅錃夂脱鯕夂?測得最終壓強為 1 88 10 5 Pa 求容器中水的質(zhì)量 已知 302K 時水的飽和蒸氣壓 是 4 04 10 3 Pa 5 惰性氣體氙能與氟形成多種氟化氙 XeFx 實驗測得在 353K 1 56 10 4 Pa 時 某氣態(tài)氟化氙的密度為 0 899g dm 3 試確定這種氟化氙的分子式 6 25 時 0 100mol 液態(tài)苯在一個可通過提高活塞改變體積的容器中蒸發(fā) 蒸氣壓為 12 3kPa 試求 體積增加至何值時液體恰巧消失 體積為 12 0dm 3 和 30 0 dm 3 時苯蒸氣壓分別是多少 1 大氣壓 4 0dm 3 空氣緩慢地鼓泡通過足量的苯中 苯將損失多少克 7 由 NH4NO2 分解制氮氣 在 23 95549 5Pa 條件下 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到 57 5cm 3 氮氣 計算 氮氣的分壓 干燥后氮氣的體積 3 第第二二章 章 熱熱化學(xué) 化學(xué)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01 下列物質(zhì)中 fHm 不等于零的是 a Fe s b C 石墨 c Ne g d Cl2 l 02 已知 cHm C 石墨 393 7KJ mol 1 cHm C 金剛石 395 6KJ mol 1 則 fHm C 金剛石 為 a 789 5 KJ mol 1 b 1 9 KJ mol 1 c 1 9 KJ mol 1 d 789 5 KJ mol 1 03 已知在 298K 時 反應(yīng) 2N2 g O2 g 2N2O g 的 rUm 為 166 5 KJ mol 1 則反應(yīng)的 rHm 為 a 164 KJ mol 1 b 328 KJ mol 1 c 146 KJ mol 1 d 82 KJ mol 1 04 恒溫時 下列變化中 H 0 的是 a 異構(gòu)化 b 電解 c 理想氣體膨脹 d 電離 05 下列物理量中 屬于狀態(tài)函數(shù)的是 a H b Q c H d U 06 元素 S 的燃燒熱與下列哪一種物質(zhì)的標準生成熱相等 a SO b SO2 c SO3 d H2SO4 07 氧氣的燃燒熱應(yīng)為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存在 08 下列變化為絕熱過程的是 a 系統(tǒng)溫度不變 b 系統(tǒng)不從環(huán)境吸熱 c 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無熱量交換 d 系統(tǒng)內(nèi)能保持不變 09 如果 X 是原子 X2 是實際存在的分子 則反應(yīng) X2 g 2X g 的 rH 應(yīng)該是 a 負值 b 正值 c 零 d 不能確定 10 反應(yīng) 3 2H2 g 1 2N2 g NH3 g 當 1 2mol 時 下面敘述中正確的是 a 消耗掉 1 2molN2 b 消耗掉 3 2molH2 c 生成 1 4molNH3 d 消耗掉 N2 H2 共 1mol 11 下列反應(yīng)中 rHm 與產(chǎn)物的 fHm 相同的是 a 2H2 g O2 g 2H2O l b NO g 1 2O2 g NO2 g c C 金剛石 C 石墨 d H2 g 1 2O2 g H2O g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1 1mol 液態(tài)苯完全燃燒生成 CO2 g 和 H2O l 則該反應(yīng)的 QP 與 QV 的差值為 KJ mol 1 25 2 反應(yīng) 2HgO s 2Hg l O2 g rHm 181 4 KJ mol 1 則 fHm HgO s 已知 Ar Hg 201 生成 1 0g Hg l 的焓變是 kJ 3 熱力學(xué)體系的 過程 狀態(tài)函數(shù)的變化一定為零 4 若反應(yīng) 1 N2 g O2 g 2NO g 2 N2 g 3H2 g 2NH3 g 3 COCl2 g CO g Cl2 g 在下列兩種情 況下它們各自是什么過程 指定壓 定容 A 在開口的容器中進行 反應(yīng) 1 反應(yīng) 2 反應(yīng) 3 B 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 反應(yīng) 1 反應(yīng) 2 反應(yīng) 3 三 三 計算題計算題 1 在一敞口試管內(nèi)加熱氯酸鉀晶體時 發(fā)生下列反應(yīng) 2KClO3 s 2KCl s 3O2 g 并放出熱 89 5kJ 298 15K 試求 298 15K 下該反應(yīng)的 rH 和 rU 2 已知 2Cu2O s O2 g 4CuO s rH1 362kJ mol 1 CuO s Cu s Cu 2O s rH2 12 kJ mol 1 在不查 fHm 數(shù)據(jù)表的前提下 試計算 CuO s 的 fHm 3 2 00mol 理想氣體在 350K 和 152 kPa 條件下 經(jīng)恒壓冷卻至體積為 35 0 dm 3 此過程放出了 1260 J 熱 試 計算 起始體積 終態(tài)溫度 體系做功 熱力學(xué)能變化 焓變 4 已知 B2H6 按下式進行燃燒反應(yīng) B2H6 g 3O2 g B2O3 s 3H2O g 298K 101325Pa 下 每燃燒 1molB2H6 g 放熱 2020kJ 同樣條件下 2mol 單質(zhì)硼燃燒生成 1molB2O3 s 時放熱 1264kJ 求 298K 時 fHm B2H6 g 5 有 8mol 理想氣體在 800K 時等溫膨脹 它的內(nèi)壓力為 8atm 抵抗 2atm的恒壓力做功 體積增加到 4 倍 求 W Q U 和 H 4 第第三三章 章 化學(xué)化學(xué)動力學(xué)基礎(chǔ) 動力學(xué)基礎(chǔ)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1 如果基元反應(yīng) 2H2 2NO 2H2O N2 的速率方程為 r k H2 NO 2 則此反應(yīng)的總級數(shù)是 a 4 b 3 c 2 d 1 2 A B C 是吸熱的可逆基元反應(yīng) 正反應(yīng)的活化能為 E 正 逆反應(yīng)的活化能為 E 逆 則 a E 正 E 逆 b E 正 E 逆 c E 正 E 逆 d E 正與 E 逆的大小無法比較 3 反應(yīng) A B D E rH 0 升高溫度 a 逆反應(yīng)速率增大 b 正反應(yīng)速率增大 c 正 逆反應(yīng)速率均無影響 d 正 逆反應(yīng)速率均增大 4 溫度升高 反應(yīng)速率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碰撞機會增加 b 反應(yīng)物壓力增加 c 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增加 d 反應(yīng)活化能降低 5 當速率常數(shù)單位為 dm 3 mol 1 s 1 時 反應(yīng)級數(shù)為 a 零級 b 一級 c 二級 d 三級 6 催化劑是通過改變反應(yīng)進行的歷程來加快反應(yīng)速率 這一歷程的影響是 a 增大碰撞頻率 b 降低活化能 c 減小速率常數(shù) d 增大平衡常數(shù)值 7 下列勢能 反應(yīng)歷程圖中 屬放熱反應(yīng)的是 勢 勢 勢 勢 能 能 能 能 反應(yīng)歷程 1 反應(yīng)歷程 2 反應(yīng)歷程 3 反應(yīng)歷程 4 a 1 和 3 b 2 和 3 c 1 和 4 d 2 和 4 8 當反應(yīng) A2 B2 2AB 的速率方程為 r k A2 B2 時 則此反應(yīng) a 一定是基元反應(yīng) b 一定是非基元反應(yīng) c 不能肯定是否是基元反應(yīng) d 是一級反應(yīng) 9 某化學(xué)反應(yīng)進行 30min 反應(yīng)完成 50 進行 60min 反應(yīng)完成 100 則此反應(yīng)是 a 三級反應(yīng) b 二級反應(yīng) c 一級反應(yīng) d 零級反應(yīng)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1 反應(yīng) A B C 的速率方程為 r k A B 1 2 則其反應(yīng)速率的單位是 速率常數(shù) 的單位是 注 濃度單位用 mol dm 3 時間用 s 2 若 A 2B 的活化能為 Ea 而 2B A 的活化能為 Ea 加催化劑后 Ea 和 Ea 加不同的催化劑 Ea 的數(shù)值變化 提高反應(yīng)溫度 Ea 和 Ea 值 改變起始濃度 Ea 3 由阿倫尼烏斯公式 lnk Ea RT lnA 可以看出 升高溫度 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 k 使用催化劑 時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 k 改變反應(yīng)物或生成物的濃度時 k 4 某反應(yīng)在溫度由 20 升到 30 時 反應(yīng)速率恰好增加 1 倍 則該反應(yīng)的活化能為 kJ mol 1 5 已知各基元反應(yīng)的活化能如下表 序號 A B C D E 正反應(yīng)的活化能 kJ mol 1 70 16 40 20 20 逆反應(yīng)的活化能 kJ mol 1 20 35 45 80 30 在相同溫度時 1 正反應(yīng)是吸熱反應(yīng)的有 3 反應(yīng)可逆程度最大的是 2 放熱最多的反應(yīng)是 4 正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最大的是 5 第四章 第四章 化學(xué)平衡 化學(xué)平衡 熵和熵和 Gibbs 函數(shù) 函數(shù)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01 某溫度下反應(yīng) SO2 g 1 2O2 g SO3 g 的 K 50 同溫度下反應(yīng) 2SO 3 2SO2 O2 的 K 是 a 2500 b 100 c 4 10 4 d 2 10 2 02 可逆反應(yīng) 2NO g N2 g O2 g rHm 180kJ mol 1 對其逆反應(yīng)來說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升溫 K 增大 b 升溫 K 減小 c 加壓平衡則移動 d 增加 N2 濃度 NO 解離度增加 03 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質(zhì)的量的 NO 和 Cl2 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yīng) NO g 1 2Cl2 g NOCl g 達到平衡時 對各有關(guān)物質(zhì)的分壓判斷正確的是 a p NO p Cl2 b p NO p NOCl c p NO p Cl2 d p NO p Cl2 04 某溫度下平衡 A B G F 的 rHm 0 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的原因是 a r 正 減小 r 逆 增大 b k 正 減小 k 逆 增大 c r 正 和 r 逆 都增大 d r 正 增加的倍數(shù)小于 r 逆 增加的倍數(shù) 05 可逆反應(yīng) A 2B 2C 已知某溫度下 正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 k 正 1 逆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 k 逆 0 5 則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體系是 a A 1mol dm 3 B C 2mol dm 3 b A 2mol dm 3 B C 1mol dm 3 c A C 2mol dm 3 B 1mol dm 3 d A C 1mol dm 3 B 2mol dm 3 06 反應(yīng) 2SO2 g O2 g 2SO3 g 平衡后保持體積不變 加入惰性氣體 He 使總壓增加 1 倍 則 a 平衡向右移動 b 平衡向左移動 c 平衡不發(fā)生移動 d 無法判斷 07 合成氨反應(yīng) 3H2 g N2 g 2NH3 g 在恒壓下進行時 若向體系中引入氬氣 則氨的產(chǎn)率 a 減小 b 增大 c 不變 d 無法判斷 08 298K 反應(yīng) BaCl2 H2O s BaCl2 s H2O g 達平衡時 p H2O 330Pa 則反應(yīng)的 rGm 為 a 14 2kJ mol 1 b 14 2kJ mol 1 c 142kJ mol 1 d 142kJ mol 1 09 下列反應(yīng)中 K 值小于 K p 值的是 a H2 g Cl2 g 2HCl g b H2 g S g H2S g c CaCO3 s CaO s CO2 g d C s O2 g CO2 g 10 已知反應(yīng) NO g CO g 1 2N2 g CO2 g 的 rHm 373 2kJ mol 1 若要提高有毒氣體 NO 和 CO 的轉(zhuǎn)化率 可采取的措施是 a 低溫低壓 b 低溫高壓 c 高溫高壓 d 高溫低壓 11 化合物 A 的水合晶體 A 3H2O 脫水反應(yīng)過程如下 A 3H2O s A 2H2O s H2O g K1 A 2H2O s A H2O s H2O g K2 A H2O s A s H2O g K3 為使 A 2H 2O s 晶體保持穩(wěn)定 不發(fā)生潮解或風化 則容器中水蒸氣壓 p H2O 與平衡常數(shù) K 的關(guān)系應(yīng)滿足 a K2 p H 2O p K 3 b p H2O p K 2 c p H2O p K 1 d K1 p H 2O p K 2 12 某放熱反應(yīng) 溫度升高 10 則 a 對反應(yīng)無影響 b 平衡常數(shù)增大 1 倍 c 平衡常數(shù)減小 d 不改變反應(yīng)速率 13 一密閉容器中 有 A B C 三種氣體建立了化學(xué)平衡 它們的反應(yīng)是 A g B g C g 相同 溫度下 體積縮小 2 3 則平衡常數(shù) K 為原來的 a 3 倍 b 2 倍 c 9 倍 d 不變 14 反應(yīng) NO2 g NO g N2O3 g 的 rHm 40 5kJ mol 1 反應(yīng)達到平衡時 下列因素中可使 平衡逆向移動的是 a T V 一定 壓入氖氣 b T 一定 V 變小 c V P 一定 T 升高 d P T 一定 壓入 NO 15 為了提高反應(yīng) CO g H2O g CO2 g H2 g 中 CO 的轉(zhuǎn)化率 可以采取 a 增加 CO 的濃度 b 增加水蒸氣的濃度 c 按比例增加水蒸氣和 CO 的濃度 d 三種辦法都行 16 在恒溫下 將 2NO2 g N2O4 g 氣體平衡系統(tǒng)的總壓力增加一倍 則其體積 a 等于原體積的 1 2 b 小于原體積的 1 2 c 等于原體積的 2 3 d 大于原體積的 1 2 17 將固體 NH4NO3 s 溶于水中 溶液變冷 則該過程的 G H S 的符號依次為 a b c d 18 冰的熔化熱為 330 5J g 1 0 時將 1 0g 水凝結(jié)為冰時的 S 為 a 330 5J K 1 b 1 21J K 1 c 0 d 1 21J K 1 19 標準狀態(tài)下 下列離子中 Sm 為 0 的是 a Na b Cu 2 c H d Cl 20 下列物質(zhì)中 摩爾熵最大的是 a MgF2 b MgO c MgSO4 d MgCO3 6 21 反應(yīng) 2NO g O2 g 2NO2 g rHm 114 KJ mol 1 rSm 146 J mol 1 K 1 反應(yīng)達平衡時各物質(zhì) 分壓均為 P 則反應(yīng)的溫度是 a 780 b 508 c 482 d 1053 22 下列反應(yīng)中 rSm 最大的是 a C s O2 g CO2 g b 2SO2 g O2 g 2SO3 g c 3H2 g N2 g 2NH3 g d CuSO4 s 5H2O l CuSO4 5H2O s 23 液體沸騰過程中 下列幾種物理量中數(shù)值增加的是 a 蒸氣壓 b 摩爾自由能 c 摩爾熵 d 液體質(zhì)量 24 下列過程中 G 0 的是 a 氨在水中解離達平衡 b 理想氣體向真空膨脹 c 乙醇溶于水 d 炸藥爆炸 25 由水 水氣 煤油及冰組成的系統(tǒng)是 a 四相系統(tǒng) b 兩相系統(tǒng) c 三相系統(tǒng) d 單相系統(tǒng) 26 條件相同的同一反應(yīng)有兩種不同寫法 1 N2 g 3H2 g 2NH3 g G1 2 1 2N2 g 3 2H2 g NH3 g G2 則有 a G1 G2 b G1 G2 2 c G1 1 2 G2 d G1 2 G2 27 自發(fā)進行的恒溫恒壓化學(xué)反應(yīng) 其必要條件是 a rS 0 b rH 0 c rH T rS d fG 0 28 已知 298K 時下列反應(yīng) 4NH3 g 5O2 g 4NO g 6H2O l fGm KJ mol 1 16 5 86 237 可以判斷此反應(yīng)在標準狀態(tài)下 a 不自發(fā)進行 b 自發(fā)進行 c 處于平衡狀態(tài) d 難以判斷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01 合成氨反應(yīng) N2 g 3H2 g 2NH3 g 在 673K 時 K2 5 7 10 4 在 473K 時 K1 0 61 則 873K 時 K3 02 在 20 時 甲醇的蒸氣壓為 11 83kPa 則甲醇氣化過程的 rGm 為 kJ mol 1 甲醇在正 常沸點時的 rGm 為 kJ mol 1 03 已知環(huán)戊烷的氣化過程 rHm 28 7kJ mol 1 rSm 88J mol 1 K 1 環(huán)戊烷的正常沸點為 在 25 時飽和蒸氣壓為 kPa 04 已知反應(yīng) SO3 g SO2 g 1 2O2 g rHm 98 7kJ mol 1 填寫下表 05 在 100 恒壓條件下 水的氣化熱為 2 26kJ g 1 1mol 水在 100 時氣化 則該過程 Q H S G 06 2molHg l 在沸點溫度 630K 時蒸發(fā)吸收的熱量為 109 12kJ 則汞的標準摩爾蒸發(fā)焓 vapHm 一 該過程對環(huán)境做功 W U S G 07 常溫常壓下 Zn 和 CuSO4 溶液在可逆電池中反應(yīng) 放熱 6 0kJ 做電功 200kJ 則此過程的 rS rG 08 在 25 時 若兩個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之比為 10 則兩個反應(yīng)的 rGm 相差 kJ mol 1 09 已知反應(yīng) CaCO3 s CaO s CO2 g 在 298K 時 rGm 130kJ mol 1 1200K 時 rGm 15 3kJ mol 1 則該反應(yīng)的 rHm rSm 10 將下列物質(zhì)按摩爾熵值由小到大排列 其順序為 LiCl s Li s Cl2 g I2 g Ne g k 正 k 逆 r 正 r 逆 K 平衡移動方向 增加總壓 升高溫度 加催化劑 7 第五章 第五章 酸堿平衡 酸堿平衡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01 將 0 1mol dm 3 的下列溶液加水稀釋一倍后 pH 變化最小的是 a HCl b H2SO4 c HNO3 d HAc 02 在 HAc NaAc 組成的緩沖溶液中 若 HAc Ac 則該緩沖溶液抵抗酸或堿的能力為 a 抗酸能力 抗堿能力 b 抗酸能力 抗堿能力 c 抗酸堿能力相同 d 無法判斷 03 下列離子中堿性最強的是 a CN b Ac c NO2 d NH4 04 H2AsO4 的共軛堿是 a H3AsO4 b HAsO4 2 c AsO4 3 d H2AsO3 05 在混合溶液中 某弱酸 HX 與其鹽 NaX 的濃度相同 已知反應(yīng) X H2O HX OH 的平衡常數(shù)為 1 0 10 10 則此溶液的 pH 值為 a 2 b 4 c 5 d 10 06 將等體積的 HCl 溶液 pH 3 和 NaOH 溶液 pH 10 混合后 溶液 pH 介于哪組數(shù)據(jù)之間 a 1 2 b 3 4 c 6 7 d 11 12 07 弱酸性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可表示為 a 14 pOH b Kw pOH c 10 POH 14 d 10 14 pOH 08 H3PO4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OH 后 溶液的 pH 10 00 則該溶液中下列物種濃度最大的是 a H3PO4 b H2PO4 c HPO4 2 d PO4 3 09 某二元弱酸 H2A 的 Ka 1 6 10 8 Ka 2 8 10 14 若其濃度為 0 05mol dm 3 則 A 2 為 a 6 10 8 mol dm 3 b 8 10 14 mol dm 3 c 3 10 8 mol dm 3 d 4 10 14 mol dm 3 10 將 0 1mol dm 3 NaAc 溶液加水稀釋時 下列各項數(shù)值中增大的是 a Ac OH b OH Ac c Ac d OH 11 在 0 1mol dm 3 氨水中加入等體積 等濃度的下列溶液后 使混合液 pH 最大則應(yīng)加入 a HCl b H2SO4 c HNO3 d HAc 12 0 4mol dm 3 HAc 溶液中 H 濃度是 0 1mol dm 3 HAc 溶液中 H 濃度的 a 1 倍 b 2 倍 c 3 倍 d 4 倍 13 在下列溶液中 HCN 解離度最大的是 a 0 1mol dm 3 KCN b 0 1mol dm 3 KCN 和 0 1mol dm 3 KCl 混合溶液 c 0 2mol dm 3 NaCl d 0 1mol dm 3 KCl 和 0 2 mol dm 3 NaCl 混合溶液 14 已知 H2CO3 的 Ka 1 4 2 10 7 Ka 2 5 6 10 11 則 0 1mol dm 3 NaHCO3 溶液的 pH 為 a 5 6 b 7 0 c 8 3 d 13 0 15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弱電解質(zhì)的是 a BaCO3 b NH4 2S c HgCl2 d Ca NO3 2 16 不是共軛酸堿對的一組物質(zhì)是 a NH3 NH2 b NaOH Na c HS S 2 d H2O OH 17 下列物質(zhì)中 既是質(zhì)子酸 又是質(zhì)子堿的是 a H2O b NH4 c S 2 d PO4 3 18 已知 Kb NH 3 1 8 10 5 則其共軛酸的 Ka 值為 a 1 8 10 9 b 1 8 10 10 c 5 6 10 10 d 5 6 10 5 19 同濃度鹽 NaA NaB NaC NaD 的水溶液 pH 依次增大 則同濃度下列稀酸中離解度最大的是 a HD b HC c HB d HA 20 硼的鹵化物作為路易斯酸 其酸性強弱關(guān)系正確的一組是 a BF3 BCl3 BBr3 b BF3 BCl3 BBr3 c BF3BCl3 d BF3 BCl3 BBr3 21 根據(jù)酸堿質(zhì)子理論在水溶液中最弱的堿是 a ClO4 b SO4 2 c PO4 3 d NO3 22 NH4 的共軛堿為 a NH3 b NH2 c NH4 d NH2OH 23 按照酸堿質(zhì)子理論 下列物質(zhì)中可作為酸的是 a S 2 b NO3 c Fe H2O 6 2 d PO4 3 24 按照酸堿質(zhì)子理論 Cr OH2 5OH 2 的共軛酸是 a Cr OH2 6 3 b Cr OH2 4 OH 2 c Cr OH2 3 OH 3 d Cr OH 4 8 25 NH3 H2O 的 Kb 1 8 10 5 若將 0 09mol 的 NH4Cl 溶于 0 5dm 3 水中 此時 a 溶液的 pH 值為 9 c NH4Cl 的水解常數(shù)為 5 6 10 5 b 溶液的 pH 值為 5 d NH4Cl 的水解常數(shù)為 5 6 10 8 26 根據(jù)反應(yīng) NH2 H2O NH3 OH 判斷 這四種物質(zhì)中 堿性較強的是 a OH b NH3 c NH2 d H2O 27 在下列溶劑中 醋酸的電離常數(shù)最大的是 a 液氨 b 液態(tài)氟化氫 c 純硫酸 d 水 28 按照質(zhì)子理論 下列各物種中哪一個沒有共軛堿 a H3SO4 b H2SO4 c HSO4 d SO4 2 29 下列濃度相同的鹽溶液中 pH 值最高的是 a NaCl b K2CO3 c Na2SO4 d Na2S 30 下列濃度相同的酸式鹽溶液中 呈酸性的是 a NaHCO3 b NaH2PO4 c Na2HPO4 d NaHS 31 pOH 為 3 00 的強堿溶液與 pOH 為 2 00 的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 混合液的 pH 值為 a 11 26 b 11 50 c 11 74 d 11 92 32 已知 HAc 的 Ka 1 8 10 5 則 0 18mol dm 3 NaAc 水溶液的 pH 值為 a 9 b 8 c 5 d 10 33 按照酸堿質(zhì)子理論 下列物質(zhì)中既可作為酸又可作為堿的是 a AI H2O 6 3 b Cr H2O 6 3 c HCO3 d PO4 3 34 下列措施中 可以使弱酸強堿鹽和弱堿強酸鹽的水解度都增大的是 a 升高溫度 b 降低溫度 c 增加鹽的濃度 d 升高溶液的 pH 值 35 遇水反應(yīng)放出氣體并生成沉淀的是 a SnCl2 b Bi NO3 3 c Mg3N2 d NH4 2SO4 36 在 HAc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Ac 固體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HAc 電離度增大 b HAc 的 Ka 減小 c 溶液的 pH 值減小 d 溶液的 pH 值增大 37 關(guān)于酸堿指示劑錯誤的說法是 a 可以指示酸堿滴定終點 b 可以指示溶液的 pH c 一般是有機酸或有機堿 d 均為有顏色的弱酸或弱堿 38 要使醋酸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且 pH 值減小的方法有 a 加鹽酸 b 加水 c 適當升溫 d 冷卻 39 在稀釋某電解質(zhì)溶液時 該溶液導(dǎo)電性的變化是 a 先逐漸增強 后逐漸減弱 b 逐漸增強 c 逐漸減弱 d 無明顯變化 40 在 H2CO3 H HCO 3 電離平衡體系中 下列條件能使其電離平衡向逆方向移動的是 a 加 NaOH b 用水稀釋 c 加鹽酸 d 升高溫度 41 一元弱酸的 H 濃度與酸的濃度 C 之間的關(guān)系是 a 相等 b C 小于 H c C 大于 H 濃度 d 無法判斷 42 鋅與醋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氫氣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鈉后 產(chǎn)生氫氣的速度會 a 變快 b 變慢 c 不變 d 先變快后變慢 43 根據(jù)酸堿電子理論 下列物質(zhì)中不可作為 Lewis 堿的是 a H2O b NH3 c Ni 2 d CN 44 提出配位理論的科學(xué)家是 a 鮑林 Panling b 維爾納 Werner c 路易斯 Lewis d 玻爾 Bohr 45 在 Co NH3 5Cl NO3 2 里 中心離子的氧化態(tài)為 a 1 b 2 c 3 d 4 46 在配離子 Co en C2O4 2 中 中心離子的配位數(shù)為 a 3 b 4 c 5 d 6 47 在配合物 Pt NH3 6 PtCl4 中 兩個中心離子鉑的氧化態(tài)是 a 都是 8 b 都是 6 c 都是 4 d 都是 2 48 下列反應(yīng) CuSO4 4NH3 Cu NH3 4 SO4 中 作為路易斯酸的是 a Cu 2 b NH3 c SO2 2 d Cu NH3 4 2 49 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作為配位體的是 a 硫氰酸鉀 b 硫代硫酸鈉 c 甲烷 d 一氧化碳 50 根據(jù)軟硬酸堿理論 下列物質(zhì)屬于軟酸的是 a H b Ag c NH3 d AsH3 9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01 根據(jù) Lewis 酸堿電子理論 BCl3 是 NCl3 是 02 在水溶液中 將下列物質(zhì)按酸性由強至弱排列為 HClO4 C2H5OH NH3 NH4 HSO 4 03 將下列物質(zhì)按堿性由強至弱排列為 H2PO4 HSO4 OH HAc H2O NH3 HPO4 2 04 根據(jù)酸堿質(zhì)子理論 硫酸在水中的酸性比它在醋酸中的酸性 氫氟酸在液態(tài)醋酸中的酸性比 它在液氨中的酸性 氨在水中的堿性比它在氫氟酸中的 05 在醋酸溶劑中 高氯酸的酸性比鹽酸 因為醋酸是 溶劑 在水中 高氯酸的酸性與鹽 酸 這是因為水是 溶劑 06 已知某二元弱酸 H2A 的 Ka 1 1 10 7 Ka 2 1 10 14 則 0 1mol dm 3 H2A 溶液中 A 2 為 mol dm 3 在 0 1mol dm 3 H2A 和 0 1mol dm 3 HCl 混合溶液中 A 2 為 mol dm 3 07 下列溶液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均為 0 1mol dm 3 則按 pH 由大到小排列的順序為 1 NH4Cl 和 NH3 H2O 混合溶液 2 NaAc 和 HAc 混合溶液 3 HAc 4 NH3 H2O 5 HCl 6 NaOH 08 在 0 1mol dm 3 NH3 H2O 溶液中加入 NH4Cl 固體 則氨水的解離度 pH 值 解離常 數(shù) 09 已知鹽酸和醋酸的濃度均為 2 0 mol dm 3 兩溶液的 pH 分別為 和 若兩種酸等體積混 合 則溶液的 pH 為 10 2 0 mol dm 3 氨水溶液的 pH 為 將它與 2 0 mol dm 3 鹽酸等體積混合 則混合溶液的 pH 為 若將氨水與 4 0 mol dm 3 鹽酸等體積混合 則混合溶液的 pH 為 11 已知 H3PO4 的 Ka 1 7 6 10 3 Ka 2 6 3 10 8 Ka 3 4 4 10 13 H3PO4 的共軛堿為 其 Kb 值為 12 已知 18 時 水的 Kw 6 4 10 15 此時中性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為 mol dm 3 pH 為 13 在 0 1mol dm 3 HAc 溶液中 加入少許 NaCl 晶體 溶液的 pH 將會 若以 Na2CO3 代替 NaCl 則溶液的 pH 將會 14 平衡反應(yīng) HA HE A H2E K 1 0 10 2 根據(jù)酸堿質(zhì)子理論 反應(yīng)式中的強酸是 強堿是 15 指出下列配離子的形成體 配體 配位原子及中心離子的配位數(shù) 配離子 形成體 配體 配位原子 配位數(shù) Cr NH3 6 3 Co H2O 6 2 AI OH 4 Fe OH 2 H2O 4 16 有下列三種鉑的配合物 用實驗方法確定它們的結(jié)構(gòu) 結(jié)果如下 物質(zhì) 化學(xué)組成 PtCl4 6NH3 PtCl4 4NH3 PtCl4 2NH3 溶液的導(dǎo)電性 導(dǎo)電 導(dǎo)電 不導(dǎo)電 可被 AgNO3 沉淀的 Cl 數(shù) 4 2 不發(fā)生 配合物的化學(xué)式 10 第六章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1 已知 Sr3 PO4 2 的溶解度為 1 0 10 6 mol dm 3 則該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shù)為 a 1 0 10 30 b 1 1 10 28 c 5 0 10 30 d 1 0 10 12 2 已知 Zn OH 2 的溶度積常數(shù)為 1 2 10 17 則 Zn OH 2 在水中的溶解度為 a 1 4 10 6 mol dm 3 b 2 3 10 6 mol dm 3 c 1 4 10 9 mol dm 3 d 2 3 10 9 mol dm 3 3 已知 Mg OH 2 的溶度積常數(shù)為 1 8 10 11 則其飽和溶液的 pH 為 a 3 48 b 3 78 c 10 22 d 10 52 4 BaSO4 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 233 KSP 1 0 10 10 把 1 0 10 3 mol 的 BaSO 4 配成 10dm 3 的溶液 則 BaSO4 未溶解的質(zhì)量是 a 0 0021g b 0 021g c 0 21g d 2 1g 5 向 Mg OH 2 飽和溶液中加 MgCl2 使 Mg 2 濃度為 0 010mol dm 3 則該溶液的 pH 為 a 5 26 b 4 37 c 8 75 d 9 63 6 Mg OH 2 沉淀能溶于下列哪種溶液 a MgCl2 溶液 b NH4Cl 溶液 c NaAc 溶液 d 氨水溶液 7 下列化合物在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 Ag3PO4 b AgCl c AgBr d AgI 8 下列試劑中能使 CaSO4 溶解度增大的是 a CaCl2 b Na2SO4 c NH4Ac d H2O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1 Ag Pb 2 Ba 2 混合溶液中 各離子濃度均為 0 10mol dm 3 往溶液中滴加 K2CrO4 試劑 各離子開始沉淀 的順序為 2 同離子效應(yīng)使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度 鹽效應(yīng)使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度 3 已知 KSP ZnS 2 0 10 22 KSP CdS 8 0 10 27 在 Zn 2 和 Cd 2 兩溶液 濃度相同 分別通入 H 2S 至 飽和 離子在酸度較大時生成沉淀 離子在酸度較小時生成沉淀 4 在含有固體 AgI 的飽和溶液中 1 加入固體 AgNO3 則 I 變 2 若改加更多的 AgI 則 Ag 將 5 若 AgCl 在水中 0 01mol dm 3 CaCl2 中 0 01mol dm 3 NaCl 中及 0 05 mol dm 3 AgNO 3 中的溶解度分別 為 S1 S2 S3 和 S4 將這些溶解度按由大到小排列的順序為 三 三 計算題計算題 1 1 在 0 1mol dm 3 的 FeCl 3 溶液中 加入等體積的含有 0 2mol dm 3 的 NH 3 H2O 和 2 0mol dm 3 的 NH 4Cl 混合溶液 問能否產(chǎn)生 Fe OH 3 沉淀 M 53 5g mol 2 0 1mol dm 3 的 Fe 3 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時 溶液的 pH 各為多少 K SP 4 0 10 38 2 在含有 0 01mol dm 3 的 Cl 和 CrO4 2 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 0 1mol dm 3 的 AgNO 3 溶液 問哪種離子先 沉淀 當?shù)诙N離子開始沉淀時 先沉淀離子的濃度為多少 二者能否分開 3 在 0 1mol dm 3 的 Co 2 溶液中含有少量 Cu 2 雜質(zhì) 問用硫化物分步沉淀法除去 Cu 2 的條件是什么 11 第七第七章 章 氧化還原反反應(yīng) 氧化還原反反應(yīng) 電化學(xué)基礎(chǔ) 電化學(xué)基礎(chǔ)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01 下列化合物中 氧呈現(xiàn) 2 氧化態(tài)的是 a Cl2O5 b BrO2 c HClO2 d F2O 02 某氧化劑 YO OH 2 中元素 Y 的價態(tài)為 5 如果還原 7 16 10 4 mol YO OH 2 溶液使 Y 至較低價態(tài) 則需用 0 066mol dm 3 的 Na 2SO3 溶液 26 98mL 還原產(chǎn)物中 Y 元素的氧化態(tài)為 a 2 b 1 c 0 d 1 03 已知電極反應(yīng) ClO3 6H 6e Cl 3H2O 的 rGm 839 6kJ mol 1 則 E ClO 3 Cl 的值為 a 1 45V b 0 73V c 2 90V d 1 45V 04 在甲醛 HCHO 及乙酰氯 CH3COCl 中 碳的氧化態(tài)分別是 a 4 4 b 4 2 c 0 0 d 0 2 05 將下列反應(yīng)設(shè)計成原電池時 不用惰性電極的是 a H2 Cl2 2HCl b 2Fe 3 Cu 2Fe 2 Cu 2 c Ag Cl AgCl d 2Hg 2 Sn 2 Hg 2 2 Sn 4 06 298K 時 金屬 Zn 放在 2 0 mol dm 3 的 Zn 2 溶液中 其 E 應(yīng)為 a 0 772V b 0 754V c 0 733V d 0 754V 07 在上題鋅鹽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 則電極電勢應(yīng)該 a 增大 b 減小 c 不變 d 不能判斷 08 向 AI2 SO4 3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放入一個鐵釘 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 生成 AI H2 和 Fe 2 b 生成 AI 和 H2 c 生成 Fe 2 AI 和 Cu d 生成 Fe 2 和 Cu 09 在下列反應(yīng) K2Cr2O7 14HCl 2CrCl3 3Cl2 2KCl 中 如各物質(zhì)均處于標準狀態(tài) 則反應(yīng) a 從左向右自發(fā)進行 b 從右向左自發(fā)進行 c 處于平衡 d 方向無法判斷 10 上題中鹽酸的濃度若增至 12mol dm 3 其它條件不變 則反應(yīng) a 正向自發(fā)進行 b 逆向自發(fā)進行 c 處于平衡狀態(tài) d 方向無法判斷 11 已知 E Zn 2 Zn 0 76V 下列原電池反應(yīng)的電動勢為 0 46V 則氫電極溶液中的 pH 為 Zn 2H amol dm 3 Zn 2 1 mol dm 3 H2 1 013 10 5 Pa a 10 2 b 2 5 c 3 0 d 5 1 12 標準氫電極與另一氫電極組成原電池 若使電池電動勢最大 另一氫電極所用酸性溶液是 a 0 1 mol dm 3 HCl b 0 1mol dm 3 HAc 0 1mol dm 3 NaAc c 0 1 mol dm 3 HAc d 0 1 mol dm 3 H2SO4 13 某電池 A A 2 0 1 mol dm 3 B 2 1 0 10 2 mol dm 3 B 的 EMF 為 0 27V 則 EMF 為 a 0 24V b 0 27V c 0 30V d 0 33V 14 電解 K2SO4 流動的水溶液時 陰陽兩極產(chǎn)物分別是 a H2 O2 b KOH H2 c H2 KOH d O2 H2 15 電極電勢與 pH 無關(guān)的電對是 a H2O2 H2O b IO3 I c MnO2 Mn 2 d MnO4 MnO4 2 16 將有關(guān)離子濃度增大 5 倍 而 E 值保持不變的電極反應(yīng)是 a Zn 2 2e Zn b MnO4 8H 5e Mn 2 4H 2O c Cl2 2e 2Cl d Cr 3 e Cr 2 17 下列氧化還原電對中 E 值最大的是 a Ag Ag b AgCl Ag c AgBr Ag d AgI Ag 18 以惰性電極電解一段時間后 pH 值減小的溶液是 a HCl b NaHSO4 c Na2SO4 d NaCl 19 使下列電極反應(yīng)中有關(guān)離子濃度減小一半 而 E 值增加的是 a Cu 2 2e Cu b I2 2e 2I c 2H 2e H2 d Fe 3 e Fe 2 20 代數(shù)值最小的標準電極電勢為 a Cu Cu b CuCl Cu c CuBr Cu d CuI Cu 21 根據(jù) E AgI Ag 0 151V E AgBr Ag 0 095V 則金屬銀可自發(fā)溶于 a 鹽酸 b 氫溴酸 c 氫碘酸 d 氫氟酸 22 在 NO3 NO 的標準半電池中 降低溶液的酸度 NO3 的氧化能力 a 增大 b 減小 c 不變 d 無法判斷 23 在標準 Cr2O7 2 Cr 3 半電池中 如果 Cr 2O7 2 Cr 3 的濃度均為 1mol dm 3 H 的濃度為 2mol dm 3 則電極電勢比標準態(tài)的 a 大 b 小 c 不變 d 不能判斷 24 下列反應(yīng) 4AI 3O2 6H2O 4AI OH 3 的 rGm zFE 式中 z 等于 a 6 b 8 c 12 d 14 12 25 在標準 Cu 2 Cu 半電池中 添加少量固體 CuSO 4 則電極電勢 a 增大 b 減少 c 不影響 d 無法判斷 26 在 Fe 3 Fe 2 半電池中 降低 Fe 2 的濃度 Fe 3 的氧化能力 a 增大 b 減小 c 不變 d 無法判斷 27 在 K Pt NH3 Cl5 分子中 Pt 的氧化數(shù)是 a 5 b 4 c 2 d 1 28 加氯水于含有等量 I Br 的混合液中 先被氧化的離子是 a Br b I c 同時氧化 d 無法判斷 29 標準狀態(tài)時 下列反應(yīng)皆正向進行 由此判斷反應(yīng)所涉及的物質(zhì)中還原性最強的是 2MnO4 5H2O2 6H 5O 2 2Mn 2 8H 2O H2O2 2I 2H 2H 2O I2 I2 2S2O3 2 S4O6 2 2I a H2O2 b I c H2O d S2O3 2 30 在酸性溶液中 298K 標準狀態(tài)下 可以共存的是 a MnO4 與 Cl b Fe 3 與 Sn 2 c NO3 與 Fe 2 d I 與 Sn 4 31 某氧化還原反應(yīng)的 E 為正值 下列關(guān)于此反應(yīng)的 rGm 與 K 的敘述正確的是 a rGm 是正值 K 大于 1 b rGm 是正值 K 小于 1 c rGm 是負值 K 大于 1 d rGm 是負值 K 小于 1 32 已知標準狀態(tài)時下列兩反應(yīng)均自發(fā) A B C 都是金屬單質(zhì) A s B 2 aq A 2 aq B s A 2 aq C s C 2 aq A s 則標準狀態(tài)時 關(guān)于反應(yīng) C s B 2 aq C 2 aq B s 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反應(yīng)自發(fā) b 反應(yīng)不自發(fā) c 處于平衡狀態(tài) d 無法判斷 33 對于原電池 Zn Zn 2 c 1 Zn 2 c 2 Zn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雙選 a 這種電池的電動勢必為零 b 當 c1 c2 時構(gòu)成自發(fā)電池 c 當 c1 c2 時構(gòu)成自發(fā)電池 d 當 c1 c2 電池電動勢為零 34 對于 KClO3 KClO4 KCl 的歧化反應(yīng) 氧化劑占該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a 2 3 b 1 2 c 3 4 d 1 4 35 當溶液中 H 離子濃度增大時 氧化能力不增強的氧化劑是 a Cr2O7 2 b O3 C NO3 d PbCl6 2 二 二 填空題填空題 1 將 Ag AgCl 電極 E AgCl Ag 0 2222V 與飽和甘汞電極 E 0 2415V 組成原電池 則該原電 池的電池符號為 正極反應(yīng) 負極反應(yīng) 電池反應(yīng) 電池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 K 2 電池 Cu Cu Cu Cu 2 Pt 和 Cu Cu 2 Cu Cu 2 Pt 的反應(yīng)均可寫成 Cu Cu 2 2 Cu 則此二電池的 rGm E K 填 相同 或 不同 三 三 計算題計算題 1 已知 Ag e Ag E 0 8V AgI e Ag I E 0 152V 1 寫出由上兩個半反應(yīng)組成的原電池符號 標出正負極 2 寫出電池反應(yīng)式 3 計算 電動勢 E 電池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 K AgI 的 Ksp 4 若已知 K sp AgCl 1 8 10 10 求 E AgCl Ag 2 在反應(yīng) MnO2 HCl MnCl2 Cl2 H2O 中 C H C Cl 氣體分壓為 101325Pa 假定其它離子濃度 均為 1mol dm 3 欲使反應(yīng)自發(fā)進行 HCl 的濃度最低為多少 13 第二篇 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基礎(chǔ) 第二篇 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基礎(chǔ) 第第八八章 章 原子結(jié)構(gòu) 原子結(jié)構(gòu)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01 某溫度下 粒子 He 以 1 50 10 7 m s 1 的速率運動 其波長為 A 6 65 10 18 m B 6 65 10 15 m C 2 66 10 14 m D 2 66 10 17 m 02 原子軌道角度分布圖中 從原點到曲面的距離表示 A 值的大小 B Y 值的大小 C r 值的大小 D 4 r 2 dr 值的大小 03 下列軌道上的電子 在 xy 平面上的電子云密度為零的是 A 3s B 3Px C 3Pz D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