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康復的基礎知識.doc_第1頁
脊髓損傷康復的基礎知識.doc_第2頁
脊髓損傷康復的基礎知識.doc_第3頁
脊髓損傷康復的基礎知識.doc_第4頁
脊髓損傷康復的基礎知識.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髓損傷康復的基礎知識1、 脊髓損傷的概念?(原因、造成后果)脊髓損傷是指由各種原因(車禍、高空墜落、運動損傷、意外暴力損傷、炎癥、腫瘤等)引起的脊髓結構、功能的損害,造成損傷平面以下出現(xiàn)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2、 脊髓損傷的分類?(按病因、程度、部位、平面四個方面分類)1) 按病因分為:外傷性脊髓損傷和非外傷性脊髓損傷2) 按程度分為:完全性脊髓損傷和不完全性脊髓損傷3) 按部位分為:中央束綜合征、半切綜合征、前束綜合征、后束綜合征、脊髓圓錐綜合征、馬尾綜合征、脊髓震蕩4) 按平面分類:截癱(胸段以下脊髓損傷造成軀干以及雙下肢癱瘓而未累及雙上肢)、四肢癱(頸段脊髓損傷造成四肢運動感覺障礙)3、 ASIA分級的具體內容? 級別 臨床表現(xiàn)A 完全性損傷骶段(S4S5)無任何感覺或運動功能B 不完全損傷損傷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覺但無運動功能C 不完全損傷 損傷平面以下存在運動功能大部分關 鍵肌肌力以下3級以下D 不完全損傷 損傷平面以下存在運動功能,大部分關鍵肌肌力3級或以上E 正常感覺和運動功能正常,可能有痙攣狀態(tài)4、 脊髓完全性損傷和不完全性損傷的區(qū)別?完全性脊髓損傷:在損傷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S5)的感覺、運動功能完全喪失。骶段的感覺功能包括肛門皮膚粘膜交界處的感覺和深感覺,運動功能指肛門指檢時肛門外括約肌的自主收縮。不完全性脊髓損傷:脊髓損傷后,損傷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S5)仍有感覺或(和)運動功能保留。5、 脊髓休克期的概念?如何判斷脊髓休克期已過?脊髓休克見于急性脊髓橫貫性損害,脊髓損傷后,在受損平面以下,立即出現(xiàn)肢體的弛緩性癱瘓,肌張力低下或消失,各種反射均減退或消失,病變水平以下深淺感覺完全喪失,膀胱無張力,尿潴留,大便失禁,呈無張力性(充盈性)尿便失禁。脊髓休克結束指征:球海綿體反射再出現(xiàn)或損傷水平以下出現(xiàn)任何感覺運動或肌張力升高和痙攣。6、 脊髓損傷的分期?每一期的治療重點和方法?急性期:床邊康復訓練,主要目的是防止失用綜合征。保持良肢位,預防壓瘡,坐起訓練、站立訓練(電動直立床)、關節(jié)被動活動訓練(癱瘓肢體各關節(jié),全范圍被動活動)、主動運動訓練(殘留肌力訓練)?;謴推?肌力訓練: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著重訓練肩周肌肉、背闊肌、內收肌、上肢肌肉、腹肌;不完全性脊髓損傷,需對殘余肌肉一并訓練。 墊上訓練:翻身訓練、牽伸訓練、墊上移動訓練、四點跪位及移行訓練 坐位訓練:長坐位和端坐位下平衡訓練、轉移訓練。 站立、步行訓練7、 什么是部分保留區(qū)、神經根逃逸?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在脊髓損傷水平以下大約有13個脊髓節(jié)段中仍有可能保留部分感覺和運動功能,脊髓損傷水平與脊髓功能完全消失的水平之間的脊髓損傷節(jié)段,稱為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區(qū)。神經根逃逸是指實際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平面以上有神經根損傷,在恢復過程中,神經根的功能逐步恢復,從而造成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平面下降,出現(xiàn)“神經再生”的假象。8、 脊髓損傷的評定流程?SOAP法S 主觀資料:患者的一般情況,詳細病史(受傷部位、嚴重程度、損傷平面、),主訴,其他臨床癥狀O 客觀資料:關鍵肌和關鍵點檢查、肌張力、關節(jié)活動度情況、坐位及立位平衡、有無并發(fā)癥A 功能評定:對所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患者功能性活動的完成情況P 制定治療計劃:康復治療計劃,相關檢查9、 各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近端指間關節(jié)、遠端指間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肩關節(jié) 前屈 0170 后伸 060 外展0170 水平外展040 水平內收0130 內旋070 外旋090肘關節(jié) 屈曲 0135150 旋后08090 旋前08090腕關節(jié) 掌屈080 背伸070 尺偏030 橈偏020掌指關節(jié) 屈曲090 過伸015-45近端指間關節(jié) 屈曲0110遠端指間關節(jié) 屈曲080髖關節(jié) 屈曲0120 伸展030 外展040內收035內旋045 外旋045膝關節(jié) 屈曲0135踝關節(jié) 背伸015 跖屈050 內翻035 外翻02010、MMT評定具體內容?測試結果 MRC分級 Lovett分級 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運動至 正常5測試姿位或維持此姿位正常- 5-能抗重力及阻力運動至測試良+ 4+姿位或維持此姿位,但僅能良 4 抗中等阻力能抗重力及阻力運動至測試 良- 4-姿位或維持此姿位,但僅能 好+ 3+ 抗小阻力能抗肢體重力運動至測試姿 好 3位或維持此姿位 抗肢體重力運動至接近測試 好- 3-姿位,消除重力時運動至測試姿位在消除重力姿位做中等幅度 差+ 2+運動在消除重力姿位做小幅 差 2度運動 無關節(jié)活動,可捫到肌收縮差- 2- 微 1無可測知的肌收縮零 011、關鍵肌有哪些?其神經支配的節(jié)段?C5屈肘肌-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C6伸腕肌-橈側腕長短伸肌,尺側腕伸肌C7伸肘肌-肱三頭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髖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頭肌L4踝背伸肌-脛前肌L5趾長伸肌群-趾長伸肌S1踝跖屈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12、改良Ashworth評定的具體內容?等級標準0肌張力不增加,被動活動患側肢體在整個范圍內均無阻力1肌張力稍增加,被動活動患側肢體到終末端時有輕微的阻力1+肌張力稍增加,被動活動患側肢體時在前1/2測試中有輕微的卡住感覺后1/2ROM中有輕微的阻力2肌張力輕度增加,被動活動患側肢體再在大部分ROM內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動3肌張力中度增加,被動活動患側肢體在整個ROM內均有阻力4肌張力高度增加 患側肢體僵硬,阻力很大,被動活動十分困難 13、感覺評定?(28對感覺關鍵點分布)C2 枕骨粗隆C3 鎖骨上窩C4 肩鎖關節(jié)的頂部C5 肘前窩的外側面C6 拇指近節(jié)背側皮膚C7 中指近節(jié)背側皮膚C8 小指近節(jié)背側皮膚T1 肘前窩的內側面T2 腋窩的頂部T3 第3肋間T4 第4肋間(平乳線)T5 第5肋間(在T4-T6的中點)T6 第6肋間(劍突水平)T7 第7肋間(在T6-T8的中點)T8 第8肋間(在T6-T10的中點)T9 第9肋間(在T8-T10的中點)T10 第10肋間(平臍)T11 第11肋間(在T10-T11的中點)T12 腹股溝韌帶中點L1 T12與L2的中點L2 大腿前中部L3 股骨內側L4 內踝L5 足背第3跖趾關節(jié)S1 足跟外側面S2 腘窩中點S3 坐骨結節(jié)S4-5 肛門周圍14、平衡功能的評定?1級:能正確的完成活動2級:能完成活動,僅需要較小的幫助來維持平衡3級:能完成活動,但需要較大的幫助來維持平衡4級:不能完成活動15、如何確定損傷平面?運動平面:運動關鍵?。–5屈肘肌-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C6伸腕肌-橈側腕長短伸肌,尺側腕伸肌C7伸肘肌-肱三頭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髖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頭肌L4踝背伸肌-脛前肌L5趾長伸肌群-趾長伸肌S1踝跖屈肌-腓腸肌和比目魚?。└杏X平面:感覺點(C2 枕骨粗隆C3 鎖骨上窩C4 肩鎖關節(jié)的頂部C5 肘前窩的外側面C6 拇指近節(jié)背側皮膚C7 中指近節(jié)背側皮膚C8 小指近節(jié)背側皮膚T1 肘前窩的內側面T2 腋窩的頂部T3 第3肋間T4 第4肋間 平乳線T5 第5肋間 在T4-T6的中點T6 第6肋間 劍突水平T7 第7肋間 在T6-T8的中點T8 第8肋間 在T6-T10的中點T9 第9肋間 在T8-T10的中點T10 第10肋間 平臍T11 第11肋間 在T10-T11的中點T12 腹股溝韌帶中點L1 T12與L2的中點L2 大腿前中部L3 股骨內側L4 內踝L5 足背第3跖趾關節(jié)S1 足跟外側面S2 腘窩中點S3 坐骨結節(jié)S4-5 肛門周圍)16、常見脊髓損傷的并發(fā)癥?一、深靜脈血栓a.出現(xiàn)的原因:是血管內皮損傷、血流速度減慢及血液高凝狀態(tài)所致。b.如何預防:鼓勵早期活動,以改善肢體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防止血栓形成;應用彈力襪或彈性繃帶及適當抬高床尾有助于靜脈回流;有條件者使用血流助動儀,包裹于小腿外圍,定時重復自肢體遠端向近端充氣加壓及放氣減壓,加速下肢靜脈血液回流。c.治療方法;1)肢體的被動活動或按摩 2)抗凝治療 3)控制局部炎癥二、壓瘡a.出現(xiàn)的原因:指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最終引起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潰瘍和組織壞死,與局部組織持續(xù)受壓、潮濕、意識障礙、感覺異常、營養(yǎng)不良和長期臥床護理不當有關。b.如何預防:1)體位變化和定時翻身(日間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夜間每3-4小時一次;并注意協(xié)助患者翻身時應動作輕柔,避免拖曳,以免皮膚與床摩擦形成壓瘡) 2)輪椅坐位訓練及減壓訓練 3)正確的使用石膏、夾板和繃帶固定及佩戴矯形器。c.治療方法:1)改善營養(yǎng)狀況,糾正貧血或低蛋白血癥 2)控制感染 3)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4)解除肌肉痙攣 5)根據患者創(chuàng)面選擇合適的敷料 6)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選擇清創(chuàng)的方法7)感染的治療 8)物理因子的治療 9)手術的治療三、骨質疏松a.出現(xiàn)的原因:年齡因素(常見于老年人) 長期臥床和運動功能長期喪失的患者b.如何預防:1)強調早期康復訓練,盡早離床活動,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站立訓練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和補充鈣質,經常曬太陽,適量補充維生素D。c.治療方法:被動的站立訓練;功能性電刺激;脈沖電磁場。四、異位骨化a.出現(xiàn)的原因:是全身和局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凡是能夠引起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損傷、出血、水腫、機化的體內外因素。b.如何預防:1)機械預防(靜脈泵、彈力襪) 2)藥物預防(肝素維生素K拮抗劑)c.治療方法:早期常采用局部冷療;34期可采用溫熱療法。17、輪椅的選擇?(輪椅的組成、輪椅的類型、座位的寬度、座位的長度、靠背的高度、扶手的高度、踏板的高度)(1)輪椅的組成:車架、車輪、剎車裝置、椅座、靠背(2)輪椅的類型:普通輪椅、折疊輪椅、電動輪椅、截癱患者輪椅、站立輪椅、競技輪椅和兒童輪椅(3)座位的寬度:測臀部最寬處再加上5cm,即坐下后兩邊各有2.5cm的空隙。座位太窄,臀部大腿組織受到壓迫,易致壓瘡,座位太寬不易坐穩(wěn),雙下肢易疲勞。(4)座位的長度:指座位的前緣到椅背的距離。坐下時,后臀部至小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