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攤丁入畝和五、改土歸流.ppt_第1頁
四、攤丁入畝和五、改土歸流.ppt_第2頁
四、攤丁入畝和五、改土歸流.ppt_第3頁
四、攤丁入畝和五、改土歸流.ppt_第4頁
四、攤丁入畝和五、改土歸流.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 攤丁入畝 1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變化及特點 租賦 編戶制度 兩漢 田租 算賦 口賦和兵役四項負擔 租調制 魏晉南北朝 取消了算賦和口賦 實行按戶征稅 帛 絹或麻作為戶稅 稱為調 此外 還有田租 服各種兵役和徭役 租庸調制 隋唐 兩稅法 780年 唐后期 楊炎提出兩稅法 按土地和財產的多少把賦稅劃分為地稅和戶稅 一年分夏 秋兩季征稅 一條鞭法 1581年 張居正 賦役合并 把原來的賦 徭役 和雜稅合成一項 賦役一律折銀征收 攤丁入畝 清代雍正年間 將康熙年間固定下來的丁稅分攤到田畝中 與田賦一體折銀征收 稱為地丁銀 也稱為 地丁合一 制度 徹底廢除了漢唐以來的人頭稅 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特點 A 征稅標準由人丁為主逐漸向以田畝為主過渡 以兩稅法為標志 B 由實物地租逐漸向貨幣地租轉化 以一條鞭法為標志 C 征稅時間由不定時逐漸發(fā)展為基本定時 以兩稅法為標志 D 徭役和兵役向代役制轉化 以 庸 為標志 E 稅種逐漸減少 F 對商品征收重稅 2 清代攤丁入畝的實行 1 永不加賦 康熙五十一年 1712 二月 玄燁頒發(fā)了諭旨 將直隸各省現今征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 永為定數 嗣后所生人丁 免其加增錢糧 但將實數另造清冊具報 這就是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24621324人口數征稅 335萬多兩丁稅 意義 2 攤丁入畝的出臺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仍未能解決賦役負擔不均的問題 a 人丁稅常因生育死亡發(fā)生變動 而稅額不變 b 各級官吏又乘機敲詐 稅額增加 c 百姓攜家遠徙 四處流亡 丁 糧同屬朝廷正供 派之于人與攤之于地 均屬可行 然與其派在人而多貧民之累 孰若攤在地而使賦役均平 康熙五十五年 1716 首先在廣東實行攤丁入畝 每地銀一兩攤丁銀一錢六厘四毫 雍正二年 直隸巡撫李維鈞在直隸省實行 標志攤丁入畝制度正式施行 至雍正七年 1729 基本上普及到全國的絕大部分省區(qū) 匠班銀 鹽鈔銀 漁課鈔等賦役也合并到田賦中征收 地丁銀成為國家主要的財政收入 3 攤丁入畝 的意義 它統(tǒng)一了全國的賦役內容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高度發(fā)展 在一定程度上平均了賦役負擔 刺激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進一步削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 推動了人口的迅速增長 康熙五十年 1711 7780萬 雍正八年 1730 則增至8051萬 至乾隆六十年 1795 則驟增至近三億 道光十五年 1835 更突破四億 切實保證了政府財政收 收獲了民心 五 改土歸流 1 土司制度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統(tǒng)治 元朝以來 在云南 貴州 廣西 湖南 湖北和四川等省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采取利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土司或土官 管理當地政治 經濟 軍事 文化等各種事務的制度 土司土官職位世襲 世代占有土地 征稅 對當地土民由生殺予奪的大權 有很大的自治權力 作為一種政治制度 在推動南方各民族社會經濟發(fā)展中起過一定的作用 到明清時代 它的落后性和腐朽性開始暴露出來 A 與中央政權矛盾加深 政治 職位世襲 經濟 時代占有土地 征稅 法律 獨立的司法權 土司成為實際上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B 社會不穩(wěn)定 為了爭奪土地和人畜 土司之間互相廝殺 經年不解 世代為仇 廢除這種落后的制度是歷史發(fā)展的要求 2 雍正年間大規(guī)模的改土歸流 雍正年間 鄂爾泰 雍正三年長寨事件手段 A 發(fā)兵B 處置土司C 建設營鎮(zhèn)D 改革賦役 田制目的 1 在政治上廢除土司的統(tǒng)治 打破土司分散割據的局面 2 經濟上在土司地區(qū)實行科田納糧 變土司對土民的剝削為中央王朝直接進行糧賦的剝削 以增加經濟收入 3 軍事上解除土司的武裝和收繳土司的武器 以防止地方人民反抗加強對地方的直接軍事控制 3 改土歸流的意義 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革除了一些舊制陋規(guī) 促進了原土司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促進了土司地區(qū)文化教育的發(fā)展 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