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A卷.doc_第1頁
新人教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A卷.doc_第2頁
新人教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A卷.doc_第3頁
新人教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A卷.doc_第4頁
新人教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A卷.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卷A卷姓名:_ 班級:_ 成績:_一、 單選題 (共15題;共15分)1. (1分)(2016廣安)下面是小明同學對身邊的物理問題做出的估測,你認為與事實明顯不符的是( )A . 高大結實的小亮同學的身高大約有175cmB . 苗條玲瓏的曉燕同學的質(zhì)量大約只有45kgC . 我們廣安冬季的氣溫一半會低到10D . 我們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2m/s2. (1分)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詩人選擇的參照物是( )A . 橋B . 河岸C . 水D . 岸上的樹3. (1分)我們欣賞音樂時能分辨處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不同樂器發(fā)出聲音的( ) A . 音色不同B . 音調(diào)不同C . 響度不同D . 傳播速度不同4. (1分)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xiàn),在課堂上“大聲”回答問題才能讓老師和同學們都能聽清楚。這里的“輕聲”和“大聲”是指聲音的( ) A . 響度B . 音調(diào)C . 音色D . 頻率5. (1分)下列示例中是為了防止熔化或者凝固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是( )A . 冬天將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 B . 將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C . 冰凍食品可以保鮮D . 發(fā)高燒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溫6. (1分)如圖所示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需要吸熱的是( ) A . 汽車玻璃上出現(xiàn)了霜 B . 上午露珠逐漸消失 C . 早晨山林中出現(xiàn)了霧 D . 樹枝上形成“霧凇” 7. (1分)下列是觀察河對岸的樹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 B . C . D . 8. (1分)如圖所示,一束光線透過容器的玻璃側(cè)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處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漸加滿水的過程中,光斑將( )A . 一直向左移動B . 先向左移動再向右移回到P點C . 一直向右移動D . 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回到P點9. (1分)全國中學生體質(zhì)健康調(diào)研表明:中學生近視發(fā)生率急劇上升,且低齡化,甲、乙兩眼睛的成像示意圖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 甲是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B . 甲是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C . 乙是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D . 乙是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10. (1分)很多優(yōu)秀學生,做筆記時都在用“思維導圖”,他能將文字圖形化,使于記憶和理清思路。如圖是九(2)班的李強同學用“思維導圖”總結光現(xiàn)象的應用實例,正確的是( ) A . (1)(2)(3)B . (1)(3)(5)C . (2)(3)(4)D . (1)(4)(5)11. (1分)下列光學儀器或元件中,對光起發(fā)散作用的是( ) A . 潛望鏡B . 平面鏡C . 凹透鏡D . 凸透鏡12. (1分)下列有關物體質(zhì)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將一鐵塊壓扁了,其質(zhì)量不變B . 一塊冰熔化成水,其質(zhì)量減小C . 宇航員將石頭從月球帶回地球上,其質(zhì)量將變小D . 1kg鐵塊質(zhì)量比1kg木頭質(zhì)量大13. (1分)水在下列哪個溫度時密度最大( ) A . 0B . 4C . 37D . 10014. (1分)由同種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金屬球,其中只有一個是空心的,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128g、72g,體積分別為16cm3、12cm3 ,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甲是空心球,乙是實心球B . 實心球的密度是6gcm3C . 空心球的密度是8gcm3D .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體積為3cm315. (1分)教室里空氣的質(zhì)量最接近(空氣密度約為1.29千克/米3)( ) A . 千克B . 10 千克C . 100 千克D . 1000 千克二、 填空題 (共8題;共8分)16. (1分)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觀察_、分度值及零刻度線在哪里。如圖,被測木塊的長度為_cm。 17. (1分)如圖所示,小趙用寬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個橡皮筋吉他。當他用相同的力撥動不同的橡皮筋時,會發(fā)出跟吉他一樣的聲音,此聲音是由橡皮筋_而產(chǎn)生的。當撥動松緊程度相同、寬窄不同的橡皮筋時,他聽到聲音的_不同。18. (1分)一只小鳥從平靜的湖面上飛過,已知湖水深為 4m當小鳥距高湖面 5m 時,小鳥在湖中的倒影距 小鳥_m;在小鳥向下俯沖的過程中,該“倒影”的大小將_。(選填“變大”、“不變” 或“變小”) 19. (1分)在衛(wèi)生間里洗過熱水澡后,室內(nèi)玻璃變得模糊不清,過了一段時間,鏡面又變得清晰起來鏡面上發(fā)生的這兩種現(xiàn)象是_,_20. (1分)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像:小孔成像;放大鏡中的像;投影儀上的像;平面鏡成像;照相機成像,其中屬于實像的是_,屬于成正立的像的是_(填序號)。 21. (1分)內(nèi)蒙古草原上常呈現(xiàn)“白云悠悠,綠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現(xiàn)綠色是因為草_(吸收/反射)了綠光;我們能夠從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為白云對光產(chǎn)生了_(填反射類型)。 22. (1分)一個蘋果的質(zhì)量為160g,密度約為0.8103kg/m3 , 蘋果的體積是_m3:割去一半后,剩余蘋果的密度變?yōu)開kg/m3。 23. (1分)國家標準規(guī)定以A0、A1、A2、B1、B2等標記來表示紙張幅面規(guī)格,以“克重”來表示紙張每平方米的質(zhì)量。劉剛家新買回一包打印紙共500張,總厚度4cm。一張紙的厚度是_m,若紙的密度是0.8103kg/m3 , 這種紙的質(zhì)量規(guī)格是_g/m2。 三、 計算題 (共2題;共2分)24. (1分)為節(jié)能減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磚替代實心磚,如圖所示。已知空心磚的密度是3103kg/m3 , 每塊空心磚的質(zhì)量是3.6kg,體積是3000cm3 求: (1)每塊空心磚空心部分的體積; (2)生產(chǎn)每塊空心磚比同規(guī)格的實心磚可節(jié)省材料多少kg? 25. (1分)如圖所示實心圓柱體B高度為0.2米,底面積為0.01米2,它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4900帕。求: (1)B物體所受的重力; (2)B物體的密度。 四、 作圖題 (共3題;共3分)26. (1分)如圖所示,請根據(jù)反射定律作圖,找到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及點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 27. (1分)如圖所示,光線AO從空氣中斜射向水面,請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28. (1分) (1)如圖所示,A是燭焰上的一點,B是人眼的位置,請畫出A點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B點的光路圖。 (2)a、b兩束光入射到凸透鏡上的情況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這兩束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3)在圖中,根據(jù)給出的入射光線AO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4)根據(jù)圖中給出兩條光線,畫出其經(jīng)過透鏡后的光路。 五、 實驗題 (共8題;共24分)29. (2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硬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右側(cè)紙板可繞0N轉(zhuǎn)動。 (1)如圖甲,當硬紙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點,經(jīng)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當入射光EO遠離0N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反射光OF_(選填“靠近”或“遠離”)ON。為了精確探究反射規(guī)律,除了圖中的器材,還需要刻度尺、筆和_。 (2)如圖乙,保持左側(cè)紙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變,將右側(cè)紙板繞0N轉(zhuǎn)動,此時在右側(cè)紙板上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_的結論。 實驗次數(shù)123456入射角02030405060反射角02060405060(3)某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上表,其中有一組數(shù)據(jù)測錯了,這組數(shù)據(jù)是第_次實驗的,原因可能是將反射光線與_的夾角當成反射角。 30. (5分)如圖是丁冬和劉梅“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他們的實驗裝置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他們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在探究活動中對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_關系。 (3)選取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關系。 (4)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如果進行的實驗操作都正確,把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將會看到的現(xiàn)象是_。 (5)點亮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_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_;進一步觀察AB兩個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_。 (6)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接收到蠟燭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像(填“虛”或“實”)。 (7)丁冬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8)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_ A . 保持A,B兩個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31. (3分)在探究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小明找來大小不同的塑料塊和某種液體做實驗。 (1)圖甲是小明使用托盤天平的情形,他操作的錯誤是在測量過程中移動了_。 (2)改正錯誤后,小明正確操作,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畫出了塑料塊和液體質(zhì)量隨體積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 分析圖象可知:同種物質(zhì)的不同物體,其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_(選填“相同”或“不同”);塑料的密度為_kg/m3 , 液體的密度為_kg/m3;往燒杯內(nèi)倒入10cm3的液體,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及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_g若燒杯內(nèi)液體的體積為20cm3 , 則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應為_g。32. (4分)小壯同學做冰加熱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冰熔化成水直至沸騰過程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圖乙所示的圖象。 (1)圖丙中四個圖形,能反映水正在沸騰的圖形是_; (2)通過實驗,得出固態(tài)冰的比熱容c冰 , 液態(tài)水的比熱容c水之間的大小關系,c冰_c水(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實驗還能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騰的共同點:_。 33. (2分)下圖是小芊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的裝置。 (1)當蠟燭位于圖中的B處時,移動光屏到D處,觀察到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此時像和物大小相等,則該凸透鏡焦距為_cm。 (2)小芊同學把蠟燭由圖中B位置往左移動10cm,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要使像變清晰,光屏應向_(選填“左”或“右”)適當移動,此時光屏上的像應該是倒立、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成像原理與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此時風一吹,蠟燭的火焰向左偏,則光屏上的像向_(選填“左”或“右”)。 (3)小芊把蠟燭由圖B位置往右移動5cm,適當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清晰的實像。小芊又把自己的近視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鏡和蠟燭的位置不動,應使光屏_(選填“靠近”、“遠離“)凸透鏡,則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蠟燭清晰的像。 34. (3分)小強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燭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_ A . 燭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B . 物距小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C . 蠟燭在凸透鏡的焦點上D . 蠟燭在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2)探究時,小強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記錄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由上表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_cm。第3次實驗中,在光屏上可得到_的像(選填“放大” “等大”或“縮小”)。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要使蠟燭的像仍在光屏中心,應將凸透鏡向_移動。(3)如圖所示,當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時,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處_(選填“能”或“不能”) 看到這個像。某同學在凸透鏡前再放了一個凹透鏡,此時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_側(cè)移動(選填“左”或“右”)。 (4)實驗時有個小飛蟲停在凸透鏡表面,則光屏上所成實像_(選填“是”或“不是”)完整的,光屏上能否出現(xiàn)小飛蟲的像?_(選填“能”或“不能”或“無法確定”) 35. (4分)學完密度的知識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剛到實驗室分別用不同的器材進行了測量. (1)小明利用天平、量筒、燒杯測量早餐奶的密度過程如下: 將天平放在_桌面上,游碼移到_處,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處,這時橫梁平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測出 燒杯和早餐奶的總質(zhì)量為84.2g;將燒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則量筒內(nèi)早餐奶的體積是_cm3;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質(zhì)量,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其質(zhì)量為_g;經(jīng)過計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為_g/cm3.(2)實驗中小剛發(fā)現(xiàn)自己桌上沒有量筒,思考了一會兒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已知用水表示)、燒杯也測出了早餐奶的密度,操作過程如下: 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m0;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裝滿水的質(zhì)量m1;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裝滿早餐奶的質(zhì)量m2.請你根據(jù)他測得的物理量計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達式 _(用字母表示).小明針對小剛的實驗設計進行評估后,認為小剛設計的操作過程有不妥之處,你認為該不妥之處是_36. (1分)小明和小紅想測量某種液體和一個金戒指的密度(1)小明的測量過程: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