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修《喇榮課誦》的意義模板.doc_第1頁
念修《喇榮課誦》的意義模板.doc_第2頁
念修《喇榮課誦》的意義模板.doc_第3頁
念修《喇榮課誦》的意義模板.doc_第4頁
念修《喇榮課誦》的意義模板.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念修喇榮課誦的意義頂禮大恩傳承上師!正值五濁惡世末法時期,人們的心靈世界顯得尤為空虛,極度想找一片清涼之地來充實自己,雖然科技給我們帶來了諸多享受和便利,但是人們的生活反而卻變得越來越焦慮不安,于是包括西方在內(nèi)的很多人對佛教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從此漸漸皈依佛教,佛法慢慢的開始走近人們的生活,這也是科技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的一種必然選擇。在現(xiàn)代社會,雖然物質(zhì)財富固然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唯有佛法。也許可能大多數(shù)人不這樣認為,他們會把生活看待的很重,事業(yè)看得很重,金錢看得很重,每天總是在為了自己生活享樂而辛辛苦苦的輾轉(zhuǎn)奔波。當然生活歸于生活,誰都不能否認,佛法更不會離開生活。 漢地的六祖慧能大師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是求兔角”。意思是說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本來就是一體一味不可分離,如果脫離了生活,那就沒有什么佛法可談可學。但是在生活之中,如何與佛法的實際修行相結(jié)合,這個是最重要的!不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即便你擁有世間一切,不知道物與心的關(guān)系其結(jié)果是很糟糕的。佛法給我們指明了宇宙生命的終極真理,讓我們認清世間的真相,在人生的旅程中不再迷惑顛倒。 然而,還有許多人對純正無上的佛法不是很了解,導致人們產(chǎn)生一些偏見,認為她是一種逃避現(xiàn)實不顧人類的社會的一種空門學說,把迷信之類的一些現(xiàn)象與佛法混為一談,甚至強施加于佛教之中,導致許多人產(chǎn)生了誤解。比如他們看到許多人是因為事業(yè)失敗、生活窘困、感情糾纏等才步入佛門,好像寺院之類就像避難所一樣,能給他們遮風擋雨。其實這也沒有什么,佛法畢竟是佛法,只有深入修行的人才能真正體會他的無上價值。就像我們要買件好衣服一樣,首先要了解它的質(zhì)量如何,價位是多少?是哪家知名廠家生產(chǎn)的,我們才能放心的去買它。如果見都沒見到衣服,只是道聽途說就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恐怕誰都不會相信它的質(zhì)量究竟如何?更何況去買它呢!同樣的道理,佛法在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或者自己根本也沒有聞、思、修行過佛教知識的人來說,無論他再怎么說好與不好都是無有絲毫意義,更不要說妄加評論。因為佛教就是一種真實的教育,一切皆由自己修證得來,就像我們喝茶一樣,是冷是熱自己喝了才能知道所以然。當然,如果對于佛教不了解的人們能放下內(nèi)心的成見,不再一知半解片面的來認識佛法,理性的走近佛陀教法的慧海心田中,了知成辦自他二利的方法就能夠讓我們終生獲得快樂,當你真正懂得了應用佛法的智慧理念來修行,就能解除你在社會、生活、事業(yè)、家庭、工作當中等遇到各種困惑,從此你的人生不僅有了新的定位、新的方向、新的起點,這短暫而又無常的生命從此將變得豐富多彩趣味無窮,不再沉淪于世俗間那些無有實義的散亂之中,消耗猶如如意寶之珍貴的暇滿難得的人身,繼而我們生存的價值將變得更有意義。天下有情眾生,有誰不想得到平安、幸??鞓纺??然而,我們在沒有看透人生本來面目之前,夢想與事實往往總是喜愛和我們開玩笑。似乎一些不如意之事與生俱來就和我們結(jié)下不解之緣,以致我們無力去改變,只有順從任憑命運宰割,卻不知如何找一條出路來改變自我。實際上佛法的無盡智慧大海中早已給我們啟示了無數(shù)條前往光明之路。遺憾的是雖然也有一些人偶爾有幸遇到了佛法,但自相續(xù)對佛法沒有穩(wěn)固的見解,總是與之擦肩而過,以致無法擺脫痛苦的沉疴。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找回自己的心靈家園,使剛皈依步入佛門的人,有一個日常修學的課程“此喇榮課誦集是由色達啦榮五明佛學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至尊恩師和四眾弟子日常早晚課必修主要課誦之一,內(nèi)容包括持咒念誦、觀修供養(yǎng)、祈禱懺悔、發(fā)愿回向等,融集了顯密教法之精華。所以希望有緣之士得到此法本的同修們,務必按照所得的傳承如實的去念誦修學??赡苡行﹦?cè)腴T的同修對法本中的內(nèi)容不是很了解,比如說具體的怎樣念誦觀修,在念誦修學中有什么樣的功德和意義等一些疑問等,做簡單共同討論。因本人自己的沒有很多的聞思,加之智識淺薄,難免有望文生義之處敬請各位智士指正”。作為我們?nèi)祟惖拿總€人,有誰不愿意成辦一番事業(yè)呢?但無論我們做世與出世間任何事業(yè),如果想順利的得以成辦無有障礙,最好經(jīng)常把喇榮課誦集作為日常備修課程之一來修學。如果能用藏文念誦則更為殊勝。因為其中藏文漢字讀音法,不但由法王如意寶與數(shù)萬名僧眾共同加持過的,而且,其歷來傳承特別清凈。所以,讀誦藏文有不共得加持力。藏文一定不能讀誦的話,讀誦漢文也是可以的。一、加持咒來源與念誦意義首先我們簡單的說一下喇榮課誦集開頭的加持咒,此咒摘于噶當祖師問道語錄,加持咒的傳承是由度母傳予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將此咒又傳付于藏地,藏地各大教派都有持誦此咒修法先例。因為此咒文在所有加持文里是最殊勝的,所以在誦經(jīng)持咒前如果能先持誦此咒三遍,可使念誦功德增上一千萬倍,加之如理如法念誦,就能很快消除業(yè)障,積累福德資糧。當然,要想得到加持,信心必然是很重要的,如果信心都不具足,能不能得到加持呢?加持力是有,但不一定很大。所以,無論是修學還是念佛持咒,信心是最為關(guān)鍵。佛經(jīng)中也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比如說我們在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先念三遍加持咒的話,你念一遍“那摩觀世音菩薩”就如同念誦了一千萬遍“那摩觀世音菩薩”圣號。也有一些人產(chǎn)生懷疑認為不可能吧!其實不然,因為尤其是密咒有其不可說、不可思議之功德和加持,這是密法里的不共方便法故。二、八圣吉祥頌功德與念誦意義 我們早晨修法前或者做其他任何事之前念誦一遍八圣吉祥頌這一天所做之事皆能如意所成,晚上最好臨睡前先念一遍此文能獲得善妙的夢境;或者當我們遇到意外的紛爭、疾病、怨敵、及非人等糾纏傷害時,誠心念頌此文尤為殊勝;如果能時常念誦此文,能獲得智慧、財富、長壽、健康等,皆能圓滿如其所愿。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此頌文里有八大佛菩薩及八大護法的名號故,僅僅聽聞其名號就能給眾生帶來吉祥,解除諸多危害。具體的說:八圣吉祥頌是根據(jù)在佛陀時代,由縭車家族的薩熱祈請大慈大悲之佛陀為末法時期的眾生開示了吉祥文經(jīng)里的內(nèi)容摘要而成。經(jīng)文里說:“請問佛陀哪些佛由于他們的殊勝愿力可給眾生帶來吉祥;或者僅僅聽聞到他們的名號就能遣除人與非人的傷害,而且能避免戰(zhàn)爭等諸多危害,佛陀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慈悲的宣說了這部吉祥文經(jīng)。頌文開頭“嗡” 字代表成就諸佛菩薩之身口意且得加持,代表十方三世諸佛的五種身與五種智慧化現(xiàn)得總集。頌文前四句中的諸佛是指本自清凈無有垢染十方三世一切佛本體;法是指佛陀的教法,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與證法;僧就是指具有德高望重的圣僧,從初地至十地的菩薩圣眾等善知識。所謂經(jīng)文里的八圣指的是八大如來善逝正等覺佛陀;最有代表的八大男性菩薩和八大女性菩薩【也就是八大吉祥天女圣眾】;還有三界之中八大護法圣眾。共有三十二本尊,所有的本尊曼茶壇城都已囊括其中。因此,我們?nèi)绻\心的念誦觀修,不但能使我們的善業(yè)得以增長,具足順緣,而且能達到更高的悉地,最后同過實修可以完全得以證悟。、八大佛陀分別指的是:一、燃燈王佛:彼佛光明智慧無與倫比,能剎那間遣除眾生內(nèi)在的愚癡黑暗;二、勇力憶成佛:只要有人憶念此佛名號,所有一切世與出世間的事業(yè)皆能有所的成辦;三、慈嚴德佛:就是指彼佛慈悲相好莊嚴和德行圓滿具足,念誦其名號能得到佛的慈護善佑;四、善名勝德佛:此佛的名號極奇神圣超勝一切,能斷除所有惡業(yè),稱念此佛名號善妙的能息滅貪嗔引發(fā)的一切煩惱;五、憶念廣大名稱佛:只要誠心憶念彼佛,十方三世諸佛的功德名號全部具足。也就是說,佛的廣大慧德之名無于倫比;六、如須彌山勝利名德佛:意思是佛的功德榮耀宛如須彌之山高大,穩(wěn)固如如不動;七、憶諸有情眾生名德佛:彼佛悲心超勝,憐憫一切眾生巍德之名不可思議、;八、威力吉祥名稱遂愿佛:彼佛最具有威力,不同眾生不同的愿望所求皆能得到給予滿足。大家如果虔心能經(jīng)常憶念此八佛名號,或者僅僅聽到佛陀二字都有著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為什么呢?由于諸佛往昔因地所發(fā)愿力之故,不論你何時行住坐臥或者從事各種事業(yè),稱佛名號都能得到善妙和美,遠離恐懼。與人事物和諧相處,不但能得到快樂,而且能成辦利他的事業(yè)。不用說我們供養(yǎng)頂禮贊嘆佛陀所得的功德利益更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想獲得真實利益,希望大家一定要以虔誠之心來念誦此頌文。、八大男性菩薩 下面我們扼要的說頌文里的八大菩薩:其中包括八大男性與八大吉祥天女圣眾。此八大男性菩薩是最為殊勝,我們也應如佛一樣的誠心來祈請稱頌八大菩薩名號。所謂的菩薩就是自覺覺他,或者是為“覺有情”。行持佛陀教法與證法的實證者,也可稱佛陀最為上首的八位心子,也就是佛為了利益眾生,以菩薩的各種身形化現(xiàn)在世間。八大男性菩薩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金剛手、除蓋障、虛空藏、彌勒菩薩。八大菩薩許多人比較熟悉,這里不做詳細介紹,如文殊菩薩是千佛之師,智慧第一,無量劫前早已成佛,為了慈佑悲憫眾生,再度娑婆輪回之中,以菩薩形象救度群迷。若我們一心稱念其名號,所得的功德勝過稱念種種不同佛的名號更為有利益。華嚴經(jīng)中云:“于寂佛菩薩,心懷恭敬者,能令眾解脫,成為世怙主”。稱頌其他七大菩薩名號亦復如是。、八大吉祥天女指的是:一、持殊勝寶散天女,能保持經(jīng)濟平衡,致力并扭轉(zhuǎn)經(jīng)濟衰退;二、持吉祥黃金魚天女,她能時刻帶給我們清醒的認識一切,得到智力、身心安康;三、持如意寶瓶天女,能帶給我們無窮的財富,而且在我們證悟佛果的時候,她會帶給我們無盡的法音。四、持悅意妙蓮花天女,她能使我們遠離污垢,能帶給你悅意的談吐及表達能力,帶給我們身心美麗和種種愉悅歡欣;五、持悅音海螺天女,她能帶給我們美名遠傳和愉悅的妙音,而且可以平息傳染性的疾病。六、持圓滿吉祥結(jié)天女,能成就各人所求的特殊愿望,能增長我們的智慧;七、持不朽勝幢天女,能令我們身體有力,贏得各種不同的勝境;八、自在金輪寶天女,可以控制不同的個體環(huán)境,能征服他人的攻擊。我們也應該向八位殊勝的天女禮敬,只要憶念或持誦她們的名號或手中法器,就能增長我們的榮耀與功德。如如來藏經(jīng)中說:“大菩薩云集不同佛土,僅僅聽到她們的名號,也能使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于無上菩提中不退轉(zhuǎn)”。她們恒常供養(yǎng)十方三世諸佛,令諸佛心生歡喜。她們手持寶傘、吉祥金魚、滿愿寶瓶、悅意的蓮花、令聲名遠播的海螺、圓滿如意的吉祥結(jié)、永遠不被擊敗的寶幢、能掌控一切的法輪。八大女菩薩是以供養(yǎng)天女的形態(tài)顯現(xiàn),她們與八大男性菩薩一樣,早已成佛,只是為了恒順眾生,以天人的形象游舞世間度化有緣眾生。 、八大護法:所謂的護法就是守護佛陀的教法與證法興盛于世。尤其在藏地各類護法神很多,供養(yǎng)護法也特別講究。關(guān)于護法我們在供護法儀軌當中加以說明,這里不做詳細的解釋,大概的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八大護法就是:大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釋天、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與北方多聞天王。其中大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釋天都是天神;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與北方多聞天王是國王神祗的名字。密集金剛續(xù)中云:“大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他們是佛的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的化身”。他們就像大王國的守護神一樣,時刻隨從佛陀不離左右;帝釋天,也就是三十三天的天王,在佛陀教法下證悟?qū)嵪?,一直守護佛陀的教法。而且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與北方多聞天王他是所有善神與精靈的統(tǒng)領著。接下來就是須彌山的四個方位東南西北四大天王,他們掌管的是欲界六天的第一天,他們也是時刻善護佛陀教法。他們是各類天神中的國王,具有很大的威懾力,許多神祗都居住在須彌山四周,如天龍夜叉,鳩盤荼等,只要能聽到八大護法的尊名,全都免于傷害。八大護法概括的說:就是守持和維護佛陀的正法久住,令佛法興盛,使十方世間變的清凈與安寧。念修供養(yǎng)儀軌的意義 在我們念修供養(yǎng)之前,在佛堂先陳列好供品,如香、花、燈、水以及新鮮食物、果類、以及其他修法所需的供品等。如果件條比較好的還可以供一些上乘之品,這要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我們以上條件都不能具足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意幻供養(yǎng)也能夠得到相同的功德。不管有主、無主物還是真實與意幻供養(yǎng),最好不要產(chǎn)生吝嗇心,一定要轉(zhuǎn)變自己的發(fā)心,即以最好看、最莊嚴、最美妙、最清凈的物品;以最純潔、無垢染、利他之心來供養(yǎng)佛菩薩和上師三寶,讓諸佛菩薩及上師生起數(shù)數(shù)的歡喜心而接受供養(yǎng)。為什么要以這種發(fā)心供養(yǎng)呢?因為在我們沒有獲得無上菩提之前,于諸佛菩薩、上師三寶殊勝對境前作廣大供養(yǎng),就能讓我們在修學的過程中很快積累諸多福德資糧,并最終成就佛果而創(chuàng)造因緣條件。當然,一部分人為了家庭平安事業(yè)順利、財運亨通、消除疾病等一些發(fā)心,施舍供養(yǎng)使自己得到相應的人天善果,這種發(fā)心供養(yǎng)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佛陀也曾說過,只要眾生有所求我皆能滿其所愿。依靠三寶的加持和自己的努力,心中的愿望一定能夠?qū)崿F(xiàn)。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這些世間中短暫的利益最終不但不能把我們從輪回的深淵當中救拔出來,也無法最終讓我們獲得究竟的生死解脫。既然是這樣的話,一方面我們?yōu)榱烁玫纳嬖谑篱g當中,理應行持善法;另一方面,我們幸運的遇到了佛法,為今生來世做最好打算,那就是只有修行佛法。如果有幸你遇到了佛法,再錯過這樣百千萬劫都難以遇到的無上妙法。佛經(jīng)中也說:“人身一失,萬劫不復”一、觀修供養(yǎng) 一切人天內(nèi)外勝資具, 妙樂飾鬘美食華衣等。 諸佛菩薩愿力所化現(xiàn), 祈以普賢云供做莊嚴在所有天界及人世間當中,最美好得花鬘和美妙得飲食、華麗的服飾及裝飾品;令人舒心悅意的妙音與八功德水、種種奇妙珍寶、蓮花湖泊、靜謐宜人的森林、寂靜清涼的神山等,這些全部都是諸佛菩薩的廣大愿力所化現(xiàn)。我們通過真實和意幻供養(yǎng),以最虔誠和最恭敬之心,祈求上師三寶的加持,使我們所做的普賢云供,殊勝無比的圓滿與莊嚴”。另外,如果我們有能力會觀想的話,通過意幻供養(yǎng),即把我們所供養(yǎng)的每一物又化現(xiàn)出無數(shù)的供養(yǎng)物。然后這些無數(shù)供養(yǎng)物的每一物,分別又化現(xiàn)出無數(shù)這樣莊嚴美妙的供物供養(yǎng)十方法界所有佛菩薩及上師三寶。這樣觀想后,接下來念誦普賢云供咒。二、念誦云供咒的意義我們在做供養(yǎng)時,若心很難趨于清凈,念修云供咒三遍,就能使我們內(nèi)心得到凈化,所供養(yǎng)的供品得以清凈。而且念此咒能令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龍?zhí)熳o法感到無比的歡喜,通過咒語的加持,能使我們一小部分供養(yǎng)得到并積累更大的福德資糧。所以,在念誦時要盡量斷除雜念【如貪嗔等染污】。三、共同祈愿 一切有情之怙主, 降盡魔眾之天尊, 萬法如是遍知者, 諸佛眷屬祈蒞臨。 悲憫我等眾生故, 以汝神通幻変力, 乃至我作供養(yǎng)間, 祈請諸佛常安住。 這樣使自己的發(fā)心和供養(yǎng)物得以清凈之后,我們祈求贊嘆!佛是三界一切有情的怙主,天人之師。已完全斷除二障煩惱,如實的通達萬法的究竟實相。獲得了圓滿的無上正等覺果位。我誠心誠意的祈請盡虛空、遍法界的諸佛菩薩與其隨從眷屬,以佛陀您無盡的大慈大悲之心和無礙的神通之力,憐憫我們這些迷??嚯y有情眾生,在我做此云供期間,愿您長久的安住,利益無量的有情眾生!七支供的意義七支供在極為短暫的人生當中,每個人都想獲得圓滿、自在、幸福、快樂,即便天人、旁生也無不是這個愿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那我們就需要理智的去觀察、思維怎樣去造就并獲得自在快樂的因,從而使自己和所有的人生活得更好。其實不用說正等覺佛陀給我們苦口婆心的從究竟角度詮釋人生是苦、生命無常的真理。我們單單從現(xiàn)實世間當中去剖析,人們?yōu)榱藢で笏^的世間幸福,時刻在苦苦的忙碌,甚至一生都要付出諸多艱辛,更不用說讓他們利用空閑時間修持佛法,積累福德。也許有人偶爾會醒悟和反思,這種忙碌和辛苦究竟意義是什么?其實他們這種忙碌所得到的愿望最多只能是為了自己和親友等擁有衣食住行外,其他像出世間的智慧、解脫、快樂等就沒有太多的考慮。生之為人,應該探索尋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當然,我們也不會否認說他們就沒有收獲、沒有成就、沒有快樂。佛陀也說一個人種什么因就會得什么果。只是說如果我們能將當下這一心念轉(zhuǎn)變成佛菩薩的心念,雖然身在世間,就會變得有意義有價值了,而且這一善念的轉(zhuǎn)變,隨之快樂也就產(chǎn)生了。就像我們?nèi)枷阋粯?,您不必去求香煙,只去點燃香就可以了,香煙自然會產(chǎn)生。有一些人認為說,我命運不好,煩惱熾盛,求諸佛菩薩及上師好好加持。當然,一個人的業(yè)力煩惱不是說您擁有了更多的財富、高尚的地位、諸多的名利等一切就消失殆盡,反之,如果我們對名聞利養(yǎng)有所貪執(zhí),就會更增加我內(nèi)心的束縛。沒有轉(zhuǎn)變觀念之前,恰恰是造成痛苦之因。其實人生的方向、命運是可以轉(zhuǎn)變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改變。如果你找到了積累福德的方法,如法的去修持,就一定能獲得圓滿、自在、快樂的人生,從而才能更好的去做利他的事業(yè)。那如何更好更快積累福德資糧呢?這種方法就是修習普賢行愿品當中的七支供。為什么要修七支供呢?因為從自利利他的角度去說,我們觀修七支供是為了以后發(fā)菩提心,受菩薩戒打好基礎,如果七支供修好了,就會在最終獲得佛的果位前而迅速積累廣大殊勝資糧。一、什么是七支供?喇榮課頌集的七支供就是普賢行愿品的頌詞當中所歸納的頂禮支、懺悔支、供養(yǎng)支、隨喜支、請轉(zhuǎn)法輪支、不入涅槃支【即請佛住世支】、和普皆回向支七支。七支供是顯密教法積累福德資糧最殊勝方法的必經(jīng)之途。在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中主要講了普賢菩薩的十大愿王,最終導歸極樂。十大愿王就是這里七支供的七支,再加上稱贊如來、常隨佛學與恒順眾生。普賢菩薩是如來的長子,他所發(fā)的十大愿王是諸佛菩薩共同行愿的總集。無論顯密教法都是以普賢行愿來完成道業(yè)。二、七支供的具體修法1、 “頂禮支”頂禮有許多對境和方式,我們都可以稱作為頂禮! 但此處頂禮的對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等各大善知識。仲敦巴尊者曾說:“修七支供最好的對境是三寶”。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三寶之中具有無盡得功德藏,取之不完,用之不竭。就像如意寶一樣,能滿足不同眾生的不同需求,所以,我們以三寶作為唯一的對境而作頂禮!首先我們說一下頂禮的步驟和方法。在頂禮之前一定要有三寶的所依。如佛像、唐卡、佛塔等。如果有具德上師的照片作為頂禮對境,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條見件是對自己的上師一定要有虔誠的希求心和恭敬心,而且要了知上師的殊勝功德方可作為頂禮的對境。這樣比較如法一些。開始頂禮之前,先盡除自己的雜念,然后合掌于胸前,根據(jù)圣大解脫經(jīng)中的合掌以待放的蓮花一樣空心合攏,觀想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諸佛菩薩、上師三寶前,自己與所有法界眾生一同恭敬的頂禮每一尊佛菩薩和上師三寶。然后雙手合掌于頭頂,表示對佛菩薩及上師三寶身頂禮,以遣除無始以來所造的各種罪業(yè);接著在合掌于喉間,以遣除語方面所造的綺語、兩舌等惡語罪業(yè);最后合掌于心間,以遣除意業(yè)方面所造的罪業(yè)。接著觀想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的身、語、意所具有的功德智慧及廣大事業(yè)圓滿,而五體投地的拜下去,從而清凈了自己的所有業(yè)障。起來時也可觀想,從此我獲得了五種圓滿的智慧,引領眾生一起走向解脫。在這樣頂禮完以后站起來時,身體要端正,因為身正則氣正,氣正則心正,心正則合乎于道。然后依次反復如前進行頂禮。2、供養(yǎng)支。關(guān)于供養(yǎng)我們在供養(yǎng)儀軌當中簡略的說明了,在做供養(yǎng)時還如頂禮的觀想方法去做供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有主物還是無主物,一定要清凈莊嚴,在供樣過程中避免產(chǎn)生吝嗇心和嗔恨心,最好以清凈心來攝持。即我供養(yǎng)諸佛菩薩、上師三寶是為了利益有情獲得無上智慧而作供養(yǎng)。不是為了自己而作供養(yǎng),如果這樣去做供養(yǎng),所產(chǎn)生的功德將無法衡量。關(guān)于供養(yǎng),有實物供養(yǎng)和意幻供養(yǎng),實物供養(yǎng)包括身供養(yǎng)、法供養(yǎng)和財供養(yǎng)。意幻供養(yǎng)也包括意幻身供養(yǎng)、意幻法供養(yǎng)和意幻財供養(yǎng)。1、身供養(yǎng):身供養(yǎng)就是把自己的身、口、意供養(yǎng)給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讓其成為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利益眾生的所需。2、法供養(yǎng):通過修行佛法的真理,把自己所獲的功德供養(yǎng)給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使其成為利益眾生的資糧。3、財供養(yǎng):就是把自己最珍貴的物品無有吝嗇之心供養(yǎng)給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使其成為利益眾生的方便資助。4、意幻供養(yǎng)也是一樣,只是通過觀想,把自己的意幻身、語、意供養(yǎng)給諸佛菩薩及上師三寶。這樣觀想后無形中就能得到與真實供養(yǎng)的同等功德利益。在念修當中,于佛像前除了供養(yǎng)燈、香、水果、飲食等外,平時在路旁看到美麗的鮮花和悅意的對境;以及有各大神山、湖泊、大城市中優(yōu)美的風景,看到之后第一個念頭就要想到供養(yǎng)三寶。悲華經(jīng)云:“若以一花,散虛空中,供養(yǎng)十方佛,其福無盡?!比魧⒁欢浠⊕佅蛱摽?,供養(yǎng)十方諸佛,以此所獲福德,不會窮盡。由此可知,對三寶作供養(yǎng)果報極大。 還有,往昔有五百個強盜,他們摸索到一寺院佛像眉間的寶珠,就合伙到寺院準備偷取。大殿內(nèi)燈光特別暗,強盜首領就用寶劍挑燈,燈光頓時照亮佛像。以是因緣,強盜后來成為佛十大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所以,無心供養(yǎng)亦能種下解脫之因,更何況我們親自做供養(yǎng)。 3、懺悔支懺悔就是內(nèi)心生起強烈慚愧之心,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深重罪業(yè),勇于發(fā)心真誠的悔改。我們還是如前一樣觀想,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諸佛菩薩、上師三寶前,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共同向諸佛菩薩、上師三寶誠心誠意的發(fā)露懺悔往昔由貪、嗔、癡引發(fā)身、口、意所造的諸多罪業(yè)。祈求諸佛菩薩、上師三寶慈悲攝受加持,我與眾生有情從此業(yè)力清凈,自相續(xù)中的障礙得以解除。關(guān)于懺悔,佛陀在宣說四法經(jīng)之中講了四種對治力。即厭患對治力、依止對治力、現(xiàn)行對治力、返回對治力。依靠這四種對治力,無論往昔造作何等深重罪業(yè),只要厲力的懺悔將全部得以清凈。在所有的懺悔罪業(yè)當中,念修金剛薩埵最為殊勝,我們在喇榮課誦的金剛薩埵修法當中將詳細的講解,這里不再做介紹。4、隨喜支隨喜就是對三寶及所有的善知識功德、所作之善舉生起數(shù)數(shù)歡喜之心,內(nèi)心沒有一點染污,非常純凈。我們同樣觀想,自己與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一同贊嘆隨喜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上師三寶的無量功德。這樣觀想后,我與無數(shù)有情眾生同樣得到了諸佛菩薩、上師三寶的同樣功德。當我們看到別人在功德、善業(yè)、學識等各方面有所成就時,不但心中沒有嫉妒心,反而如同自己功成名就一樣歡欣喜悅。作為凡夫之人,可能煩惱比較粗大的原因,看到別人的好處感到心里不舒服,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我們通過慢慢的觀修,這種心一定要逐漸的舍棄。對于修學者來說,世間多一個善知識給我們能帶來多少利益,我為什么不去隨喜贊嘆反而生嫉妒之心呢? 當然隨喜也有一定的界線,我們應該分清楚那些隨喜能得到真實的功德,那些隨喜能得到少部分功德。隨喜的概念必須是對善法的隨喜,這就包括了世間與出世間隨喜。也可稱之為因隨喜和果隨喜。往昔有位波斯匿王,迎請世尊及其眷屬做供養(yǎng)。有一位貧女內(nèi)心無比隨喜贊嘆國王的功德,在傍晚回向功德時世尊故意問波斯匿王,你打算把功德回向給你自己,還是回向給比你功德更大的人呢?波斯匿王說:“當然回向給比我功德更大人了”。于是世尊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了這位貧女??梢婋S喜的功德不可思議。般若攝頌云:“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功德非如是”。意思是說:猶如三千大千世間的當中遍滿了須彌山且碎為微塵,數(shù)量之多可以一一的稱完!而僅僅隨喜得功德卻超勝彼等,更不可思量。5、請轉(zhuǎn)法輪支請轉(zhuǎn)法輪支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娑婆世界,有無邊的痛苦。眾生不知迷途知返,卻又造業(yè)不斷,以致任業(yè)力的風浪流轉(zhuǎn)輪回,無有出期。只有證悟?qū)嵪嗟姆鹌兴_和阿羅漢不再流轉(zhuǎn)生死輪回,超越三界獲得大自在的圣尊。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后默默不語,四十九天未說一字。大梵天與帝釋天從天界而降,供養(yǎng)了世尊海螺、金輪等祈請佛陀廣轉(zhuǎn)法輪。佛陀從她的無盡慈悲智慧的大海中自然流露教法和證法,憐憫眾生而開始三轉(zhuǎn)法輪,廣利有情眾生。我們同樣可以觀想自己與所有的眾生變化成無數(shù)個身體,每一身到每一尊佛的剎土,作廣大供養(yǎng),請每一尊佛陀廣轉(zhuǎn)法輪。有時候我們也會發(fā)出感慨,像法王如意寶等那樣的真正具德上師就是三世諸佛的總集。佛陀已入涅槃,雖然從功德方面沒有人勝過佛陀。從恩德方面上師已勝過佛陀,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以種種善巧方便,祈請具德上師廣轉(zhuǎn)法輪,利益眾生。6、祈請不入涅槃支【請佛住世支】請佛住世就是眾生的福報如果盡了,佛陀就要入滅涅槃了。為了讓佛陀利益我們這些可憐迷惑的眾生,我們恭敬合掌祈請佛陀長久住世在世尊即將入滅時,有一個叫純陀的居士再三誠懇的請佛住世。佛答應了他的請求,又住世三個月。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請佛住世的重要意義。如果以后有善知識將要入滅,我們也要祈請長久住世!因為具德的上師善知識哪怕住一天甚至一刻都對眾生有不可估量的利益。大恩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按照有的高僧大德說他老人家能住世六十多歲,但因四眾弟子的再再請求,卻又多住了幾年。他老人家的弘法利生事業(yè)真的不可思議。7、普皆回向支回向就是回小向大,就是把我們所修頂禮、懺悔、供養(yǎng)等的一切善根功德全部回向給所有如虛空般的眾生。愿他們暫時獲得人天福報,遠離各種痛苦,最終往生極樂世界,聆聽怙主阿彌陀佛宣說妙法,早日證悟成佛!這種回向是最殊勝之回向。平時我們做一些功德后一定要回向,如果沒有回向,善根就不會日日增長,所作的功德很微小甚至會被他緣所毀。也許有人說,我把這些功德回向給父母、親朋好友,愿他們平安順利;或者說我所做的功德是為了疾病好轉(zhuǎn)、孩子考上大學等,這些雖然都是可以的。但是所得到得功德非常有限,僅僅一些人而已。若把所作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不但讓他們現(xiàn)世獲得快樂安寧,而且讓他們后世也要解脫快樂。愿他們就如同現(xiàn)有如意寶珠一樣,你想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所以,我們不要獨自享用。要與所有的眾生共享。這樣所有的眾生都得到了同樣的珍寶,這樣的功德卻是無量無邊。以上我們大概講述了普賢行愿品中的“七支供”的意義和觀修方法,希望大家從現(xiàn)在起不斷地修學,最終獲得圓滿的福德資糧成就無上菩提! 菩薩戒儀軌我們是怎樣通過念誦發(fā)心儀軌來受持菩薩戒的? 上師解答:我們的修法里用的發(fā)心儀軌是入菩薩行論里龍樹菩薩的傳承。祈請十方一切出有壞正等覺,及十地菩薩摩訶薩眾,及諸位大金剛持上師垂念我。這是祈請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上師,請他們都垂念著自己。在他們的攝受之下,我們開始念誦皈依、發(fā)心的儀軌。乃至菩提果,皈依諸如來,正法菩薩眾,如是亦皈依。這四句念三遍,是皈依三寶。首先要皈依,在皈依的基礎上才可以發(fā)菩提心。不管是受別解脫戒、菩薩戒,還是密乘三昧耶戒,都需要修持皈依。沒有皈依的基礎,不能受戒。接下來是發(fā)心。如昔諸善逝,先發(fā)菩提心,復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如是為利生,我發(fā)菩提心,復于諸學處,次第勤修學。這就是發(fā)菩提心。往昔諸佛菩薩怎么發(fā)心的,我也如此發(fā)心;往昔諸佛菩薩怎么學習菩薩的學處,怎么救度眾生的,我也那么做。這八句也需要念三遍。念第一遍時,在自己的相續(xù)中產(chǎn)生愿菩提心的戒體;第二遍時,在自己的相續(xù)中產(chǎn)生行菩提心的戒體;念第三遍時,把這兩個戒體穩(wěn)住在自己的相續(xù)中。接下來還有“贊嘆隨喜者”和“發(fā)愿次第”。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發(fā)菩提心的儀軌。我們通過這樣的發(fā)心儀軌,來發(fā)菩提心,受菩薩戒?!巨D(zhuǎn)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article-274874-1.html懷業(yè)祈禱文智藏注:大自在祈禱文或稱懷業(yè)祈禱文,全稱觀音九尊勝自在攝受眾生祈禱文,喇榮五明佛學院的課誦集中稱現(xiàn)有自在攝受祈禱文大加持云,乃近代寧瑪巴大圓滿宗師、文殊化身全知麥彭仁波切掘顯的意伏藏之祈禱文,成為當今藏傳佛教各大教派尊崇的修法。九本尊心咒 :嗡瑪呢貝美吽舍 德瑪嘎達 哈呀者兒瓦 瓦Ra耶 咕汝咕汝 達嘎訥瑪哈德瓦嗡瑪?shù)乱诉_生生革耶悉德吽雜此法功德:1、麥彭仁波切(1846-1912)自幼即顯現(xiàn)究竟的智慧,是歷史上極少數(shù)無修成就的大圓滿上師之一,乃文殊師利菩薩的殊勝化現(xiàn)。他一生中著有大量的論著,鮮明的闡釋了寧瑪派的顯密觀點。匯集成二十六函的麥彭文集。并顯現(xiàn)了極大的神通與事業(yè),從意伏藏中流露出大量的修法儀軌。自在祈禱文全稱觀音九尊勝自在攝受眾生祈禱文,是麥彭仁波切在己卯年-公元1879年7月1日從意伏藏中掘出,具足息、增、懷、誅所有功德,特別包含了無量光佛、金剛持、蓮花生大士、作明佛母、馬頭明王、金剛瑜伽母、勝樂金剛、勇士、空行等無邊廣大、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法王如意寶等大德一直倡導念此祈禱文,有緣者最好每天至少念一遍,法王特別地要求弟子、信眾們念誦大自在祈禱文,如果平時遇到違緣、魔力,念誦大自在祈禱文,會戰(zhàn)勝超越一切障礙。祈請蓮花部尊眾的加持,一定會得到永久的清凈、自在。)。2 任何人等,若修習此法,或用紅色布料印制經(jīng)幡,被風吹動,或多念誦,都能消除一切違緣障道、疾病、災難,能令他人敬愛,具大威勢,得財增福,所求如愿,世界和平,興盛佛法,吉祥如意。 此法功德如一一詳述,雖歷經(jīng)千劫也道之不盡,在此其功德如大海中只取一、二滴甘露,以饗同修。望珍重為要!文殊禮贊“文殊禮贊”,在佛教界里是很特別的。在印度的時候,有五百大班智達,他們夜里做夢的時候就聽到這個聲音,于是他們就把這個贊嘆文殊菩薩的偈頌記下來。結(jié)果第二天早上班智達們見面的時候,再把彼此的偈頌給對方看的時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五百位班智達記下來的一字不錯,完全一樣,他們就同時得到了這個贊嘆文殊菩薩的偈頌。所以這在佛教里加持力是最大的,后來就從印度傳到我們中國來。 文殊菩薩的五字真言,經(jīng)典里記載,如果念一遍,就等于念了三藏十二部的功德;念兩遍諸佛菩薩都會聽到,現(xiàn)身加被;念三遍的時候文殊菩薩就來膜頂了。 有人說,我念了這么多文殊菩薩,也沒見到過文殊菩薩。那是你沒有看到,文殊菩薩早就在了。普賢行愿品里說,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罪業(yè),若有形體,縱虛空不能容受。我們業(yè)障太重了。所以我們一念佛菩薩名號、咒語、經(jīng)典,諸佛菩薩馬上會現(xiàn)前。因為諸佛菩薩有無礙的神通,佛菩薩虛空遍法界,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執(zhí)、法執(zhí)太重。所以我們要多念,就能消除業(yè)障,就像我們凈土宗里講:凈珠落于混水,混水不得不清。意思是滴久了就變清了。 在這里略略介紹一下文殊菩薩的功德。在佛說文殊菩薩授記經(jīng)中,釋迦佛陀有如是的贊嘆,佛陀對著天龍八部、十方菩薩聲聞緣覺,說若有眾生稱念十方諸佛名號,不如一念文殊菩薩的功德大。當時我看到這里的時候,心里不理解。其實是要以經(jīng)典來解釋經(jīng)典。因為文殊菩薩是一切諸佛之母,一切諸佛之師,你想要成佛,得稱文殊菩薩才能成佛。所以佛教里,佛像不能供在經(jīng)書之上,而是要把經(jīng)書供在佛像上面,這才如理如法,因為經(jīng)書是佛的媽媽,只要我們依教修行,個個都能證果得道,個個都能成佛。 佛說文殊菩薩授記經(jīng)里,有一位菩薩問佛陀,您這樣贊嘆文殊菩薩,請問文殊菩薩是怎樣發(fā)菩提心的呢?世尊就再再勸請,文殊菩薩就說,在無量劫前,文殊菩薩是一位非常聰慧的少年。聞佛說法之后,他就跪在佛面前,說每一個眾生皆有佛性,我也有佛性,我必然有一天會成佛。當時那位世尊贊嘆他的時候,天雨妙華。 無量劫前文殊菩薩知道自己有佛性,知道自己必然成佛,為了成佛要好好修,那請問我們在坐的男、女、老、少,有沒有佛性?(眾答:有!)我們有沒有一天要成佛?(眾答:要!)我們要不要好好修?(眾答:要!)有佛性不做佛,甘愿墮落,這不是冤枉嗎?所以我們要不甘心,要學文殊菩薩,要有大丈夫之氣,“彼亦丈夫我亦然”,諸佛是大丈夫,都已經(jīng)證是菩提了,我們都有佛性的,我們也應該走好這條正等正覺之道。 修行是斷惡修善,墮落是我們的惡業(yè)而墮落的,我們求解脫是靠至善圓滿。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給自己鼓掌!恭喜諸位!本文轉(zhuǎn)自: 顯密文庫,詳細出處請參考:/news/news_view.asp?newsid=6885金剛七句祈禱文是祛除違緣障礙最好的方法。我們?nèi)羰悄芤恍钠矶\,一心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不僅能迎請到蓮花生大士,而且能迎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我們通過堅定的信心和信念的力量,也可以說通過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能夠消除世界上的這些災難。這樣,既拯救了世界,也拯救了我們自己解脫的機會。 金剛七句祈禱文的意義非常深,它不僅僅是祈禱文。通過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可以領悟、證得本具的智慧與光明,可以拯救我們的慧命,令我們在今生就能獲得圓滿成就。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念誦,好好地修持金剛七句祈禱文這個法。 好多人都在發(fā)心,在念金剛七句祈禱文,但是并不知道它真實的意義。 它只有七句,所以叫金剛七句祈禱文。再加上蓮師心咒,一共有八句?!敖饎偂笔遣粔牡囊馑?,所有的違緣、障礙都不能毀壞它,但是它能毀壞、祛除所有的違緣和障礙。 金剛七句祈禱文有外義、內(nèi)義和密義。 外義 外義主要是字面上的解釋。字面上的解釋一共有七句,開頭還有一個“吽”字。 第一句“鄔金剎土西北隅”,講蓮師出生之地; 第二句“蓮莖花胚之座上”,講蓮師降生之方式; 第三句“稀有殊勝成就者”,講蓮師殊勝之成就; 第四句“世稱名號蓮花生”,講蓮師名稱的殊勝之處; 第五句“空行眷屬眾圍繞”,講蓮師之眾眷屬; 第六句“我隨汝尊而修持”,講對蓮師堅定的信心,懇切祈求與蓮師不二的成就; 第七句“為賜加持祈降臨”,講蓮師加持賜予我成就。 以上是這七句各自的含義,在字面上這樣理解。 內(nèi)義 主要是以智慧,以一個覺悟的心態(tài)去拯救自己的慧命,去證得自己本具的智慧。也是站在道上解釋。這個道也不是一般的道,完全是站在大圓滿法的角度講的,境界非常高 “吽”是根本智,一念它就能喚起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本來具有的智慧。它是輪回或涅槃的根。無論屬于輪回的,還是屬于涅槃的,一切都是從根本智中顯現(xiàn)的,都是根本智的體現(xiàn)。本具的智慧,也是指我們的佛性。屬于輪回的是不清凈的顯現(xiàn),屬于涅槃的是一些清凈的顯現(xiàn)。無論是清凈的顯現(xiàn)還是不清凈的顯現(xiàn),都是根本智的一種體現(xiàn),佛性的一種顯現(xiàn)。“吽”是輪涅一切法的本體,輪涅一切顯現(xiàn)都是從這里顯現(xiàn)的,都是清凈的,平等的,一樣的。清凈與不清凈,順境與逆境,沒有差別,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本體。念“吽”的時候,要領悟、證得這樣一個真理。 第一句,“鄔金剎土西北隅”?!班w金剎土”是指我們的心性心之本性?!拔鞅庇纭保鞣街篙喕?,北方指涅槃,“隅”指西北的交界,邊界指超越。我們的心性超越了輪回,超越了涅槃。心性本來具有大智大悲。大智大悲這樣一個雙運,原本沒有墮落兩邊沒有墮落輪回三有邊,也沒有墮落涅槃寂滅邊。小涅槃是羅漢的果位,是寂滅。小羅漢雖然脫離了輪回,擺脫了三有,但是落入了寂滅邊。但是我們這個佛性、心性(心性就是佛性,就是我們的本性。無上瑜伽里主要是講心性,心之自性),它是智悲雙運,以智慧不落輪回,以悲心不入寂滅,不入兩邊。就要領悟這樣的真理?!班w金剎土西北隅”。鄔金剎土西方和北方,是輪回和涅槃。但是蓮師不是出生于西邊,也不是出生于北邊,而是出生于西北交界的地方。“隅”就是界,它說明什么?就是心性不墮落兩邊的意思。這是它的意義。 第二句,“蓮莖花胚之座上”。這里有蓮莖、蓮花、蓮蕊?!吧徎ā敝副緝艨招裕吧徣铩敝副居X光明,“蓮莖”指二智雙運。本凈空性和本具光明是雙運的,大光明和大空性是雙運的,一體的。從顯宗的理念、觀念里講的話,就是顯現(xiàn)和空性是一體的。在心經(jīng)里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痹诿茏诶?,主要是講的是大光明。顯現(xiàn)上是大光明,不是一般的顯現(xiàn),而是清凈的景象,清凈的顯現(xiàn)。 本凈空性,本覺光明,二智雙運。蓮蕊和蓮花、蓮莖。蓮莖就托著蓮花和蓮蕊,到蓮莖的時候就一體了。這表示什么?表示本凈空性和本覺光明這兩個是不二的,一體的,雙運的,無別的。它就說明這樣一個真理。念的時候,你要領悟這樣的一個真相 第三句,“稀有殊勝成就者”。稀有心性乃自生之光明大圓滿,光明大圓滿指我們的心性,心之本性。除了心之本性以外,沒有光明大圓滿。也就是絕對本質(zhì)之根本智。光明大圓滿也就是根本智,根本智也就是光明大圓滿,也就是心性,心性是光明大圓滿,心性是根本智。也就是第四灌頂義。第四灌頂是句義灌頂,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 為什么說無上大圓滿?為什么說九乘之巔?為什么說果為道?這是第四灌頂義。它是九乘佛法的果,是九乘佛法所追求的果位。小乘:聲聞乘,緣覺乘。小乘是為了進入大乘。大乘,顯宗是為了進入密乘。密乘,外密是為了進入內(nèi)密。內(nèi)密: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阿底瑜伽是無上光明大圓滿?,敼べぃ⑴べひ彩菫榱诉M入阿底瑜伽。阿底瑜伽是最高境界。阿底瑜伽里,第四灌頂單獨拿出來,然后就直接修了,所以是果為道。 真正修大圓滿正行的時候,沒有過程,當下就是。大圓滿是頂峰,已經(jīng)到頂峰了,沒有何處可去,再走就往下走了。光明大圓滿也就是根本智,也是第四灌頂。四灌頂主要是密法里講的,尤其是無上瑜伽里講的。其他的幾個灌頂,主要也是為了第四灌頂。第四灌頂就是光明大圓滿,也就是我們的根本智。這樣一個究竟的果位,所以稀有,不可思議?!捌浞柡銥橐磺蟹鹦闹尽?。光明大圓滿也好,根本智也好,第四灌頂義也好,一切,恒時,就是永遠,任何時候都是。一切佛心之根本,蓮師證得了金剛總持境界,無二無別的成就,成就了光明大圓滿的境界,所以是稀有成就。 光明大圓滿、根本智、第四灌頂義,這三個都是一個意思。這個永遠是一切佛心之根本,就要領悟這樣一個真理,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證得金剛總持境界無二無別的成就,金剛總持也是密宗里最高的境界。 第四句,“世稱名號蓮花生”。心性乃三世諸佛之根本,而本性猶如蓮花開敷,也是講心性。心性是三世諸佛之根本,猶如蓮花開敷,遍布法界,哪里都有。 我們找心的時候,不要向內(nèi)找,你找不到,心到處都有,一切都是你的心,都是心之自性,都是心的顯現(xiàn),都是心的幻化和游舞。這就是“世稱名號蓮花生”這句話的意義。 還有一點,你必須了知蓮花生大士是真佛。什么是真佛?本性就是真佛,真正的蓮花生大士是我們的本性。你去認知,去證得,才能找到真正的蓮花生大士,你才能真正和他相應。 第五句,“空行眷屬眾圍繞”。根本智具有不可思議的特質(zhì),依它變化可分為五智。五種智慧也是它的變化,依它而分。本有覺智也是根本智,在法界虛空當中,它持續(xù)不斷地放射出無量無邊的能量。你沒有必要向佛求加持,這一切一切都是佛,都是根本智的顯現(xiàn),都是有加持的,都有力量,都不可思議。所以不用分別這是佛、那是凡夫;這是好、那是壞,都是一樣的。 蓮花生大士就是我們本具的智慧,依他可以幻化,分五種智慧,五種智慧都是他的眷屬。他也是我們本有的覺智,也就是蓮花生大士,他在法界當中、虛空當中持續(xù)不斷地放射出無量無邊的能量,都是蓮花生大士的加持。哪一個不是他的顯現(xiàn)?哪一個不是他的能量?就是自己的心胸沒有打開。你以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的話,那都是蓮花生大士的顯現(xiàn),都是他的能量。 我們經(jīng)常懷疑:“我祈請他,他能不能來???來了他能不能給我加持?。考映至宋夷懿荒艿玫桨??”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講的,不管是佛,還是蓮花生大士,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相信這些,之前不會的?!胺馃o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誰相信???都不相信。為什么?就是自己心量沒有打開,智慧沒有打開!沒有真正地去證悟這樣一個真理。所以沒有信心。佛無處不在,哪里都有,包括你身邊這些最討厭的眾生都是佛。你自己沒有認識到。也許你最恐懼、害怕的這些也是佛。我們經(jīng)常害怕,是不是有災難了,是不是有地震了?是不是有海嘯了?是不是得絕癥了?也許這都是佛,也可以說這都是我們本具智慧的一個能量。 第六句,“我隨汝尊而修持”。了悟此根本智之不變本質(zhì),并以不變之信心而禪修,以證得圓滿的果位。根本智是一個不變的本質(zhì),你明白了,對此道理,對這樣一個真理生起了定解、信心,以這樣一個心態(tài)去修持、禪修,才能證得圓滿的果位。 汝尊:蓮花生大士,就是根本智慧,我們本具的智慧,它是諸法的不變本質(zhì)。對這個道理生起了定解,你真正明白了,真正證悟了,才會有定解,這樣的狀態(tài)下修這叫禪修。這樣才能證得究竟的圓滿的一個果位,就是佛果,密宗是雙運金剛持這樣的果位,也可以說金剛總持這樣的果位。 第七句,“為賜加持祈降臨”。什么是加持?凈化顯相纏縛,回歸根本智。顯相之纏縛,帝洛巴給那諾巴講的:顯現(xiàn)沒有纏縛我,沒有束縛我。纏縛、束縛我們的是什么?對顯現(xiàn)的執(zhí)著。一切顯現(xiàn)都是空性。若是你都視為真有實有,這樣顯現(xiàn)不了本具的智慧,這就是障礙,障礙了這樣的一個真理。要什么加持?斷除對顯現(xiàn)的執(zhí)著,去證悟空性,回歸當初。這就是加持。 加持祈降臨,祈請降臨指令我悟見法性的意思。你證悟法性了,證悟這樣一個真理了,這就是真正的迎請佛菩薩,這就是佛菩薩真正的降臨?,F(xiàn)在我們給佛像開光也是,你真正證悟法性了,這才是真正的開光。佛像本來就是佛,不用在一個清凈的剎土里迎請過來然后溶入佛像里。一般的解釋也有這樣的。念一些儀軌,在一個清凈的剎土里迎請,然后佛到來,溶入佛像里,像和佛無二無別了,再供就是供真正的佛了。證悟法性了,這個佛像本身就佛,本來就是佛 我們在修法的過程中,也迎請諸佛菩薩。迎請諸佛菩薩也是,若是你有這樣一個覺悟的心態(tài),你眼前所顯現(xiàn)的,或你的見聞覺知當中所顯現(xiàn)的這一切都是佛菩薩,沒有別的。迎請也是,自己形容一下,自己提起這樣一個正念就可以了,不是要從另外一個地方迎請到這個地方來。凡夫的境界是有分別的,這是不清凈的剎土,那是清凈的剎土;這是凡夫住的地方,那是佛住的地方。所以把佛迎請到這里來加持我們,最后再送回清凈的剎土。剛開始我們是凡夫,還有這樣分別的心態(tài),所以要這樣去修。現(xiàn)在很多人在修密法,修密法有這樣一個覺悟的心態(tài),這個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眼前的人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佛。最后就是這樣。 “格熱巴瑪色德吽”?!案駸帷敝副倔w空性,也就是法身佛;“巴瑪”指自性光明,也就是報身佛;“色德”是悉地、成就的意思?!跋さ亍敝复蟊闈M,也就是化身佛,“吽”是五種智慧,法界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做智。 在無上瑜伽、大圓滿法里,本體空性就是法身佛,自性光明就是報身佛,大悲遍滿就是化身佛。蓮花生大士也有法身蓮花生大士,報身蓮花生大士,化身蓮花生大士。法身蓮花生大士就是我們本具的智慧,也就是我們本具的自性、本性。法身就是本體空性。蓮花生大士是真佛,真佛是自性。報身五方佛也是蓮花生大士。化身就多了,化身有清凈的,也有不清凈的。一切的一切現(xiàn)相都是化身佛。所以,這里的“格熱巴瑪色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