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七大指標.doc_第1頁
高層建筑七大指標.doc_第2頁
高層建筑七大指標.doc_第3頁
高層建筑七大指標.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期比規(guī)范條文:新高規(guī)的3.4.5條規(guī)定,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9;B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85。 對于通常的規(guī)則單塔樓結構,如下驗算周期比: 1)根據各振型的平動系數(shù)大于0.5,還是扭轉系數(shù)大于0.5,區(qū)分出各振型是扭轉振型還是平動振型 2)通常周期最長的扭轉振型對應的就是第一扭轉周期Tt,周期最長的平動振型對應的就是第一平動周期T1 3)對照“結構整體空間振動簡圖”,考察第一扭轉/平動周期是否引起整體振動,如果僅是局部振動,不是第一扭轉/平動周期。再考察下一個次長周期。 4)考察第一平動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為最大 5)計算Tt/T1,看是否超過0.9 (0.85) 周期比控制什么?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樣,周期比側重控制的是側向剛度與扭轉剛度之間的一種相對關系,而非其絕對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側力構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結構不致于出現(xiàn)過大(相對于側移)的扭轉效應。一句話,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結構足夠結實,而是在要求結構承載布局的合理性 周期比不滿足要求,如何調整?一旦出現(xiàn)周期比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一般只能通過調整平面布置來改善這一狀況,這種改變一般是整體性的,局部的小調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滿足要求說明結構的扭轉剛度相對于側移剛度較小,總的調整原則是加強結構外圈剛度,削弱結構內筒剛度。 驗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為控制結構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轉效應。 多塔結構周期比:對于多塔樓結構,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驗算。如果上部沒有連接,應該各個塔樓分別計算并分別驗算,如果上部有連接,驗算方法尚不清楚。 體育場館、空曠結構和特殊的工業(yè)建筑,沒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當高層建筑樓層開洞口較復雜,或為錯層結構時,結構往往會產生局部振動,此時應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來計算結構的周期比。以過濾局部振動產生的周期。位移比規(guī)范條文:新高規(guī)(2010)的3.4.5條規(guī)定,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A、B級高度高層建筑均不宜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2倍;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5倍,B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4倍。 位移比的限值:是根據剛性樓板假定的條件下確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計算方法,也基于“剛性樓板假定”??刂莆灰票鹊挠嬎隳P停喊凑找?guī)范要求的定義,位移比表示為“最大位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中的關鍵是“最小位移”,當樓層中產生0位移節(jié)點,則最小位移一定為0,從而造成平均位移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移比為2。則失去了位移比這個結構特征參數(shù)的參考意義,所以計算位移比時,如果樓層中產生“彈性節(jié)點”,應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 規(guī)范要求:高規(guī)3.4.5條,應在質量偶然偏心影響的規(guī)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考察結構樓層位移比的情況。 層間位移角:程序采用“最大柱(墻)間位移角”作為樓層的層間位移角,此時可以“不考慮偶然偏心”的計算條件。 復雜結構,如坡屋頂層、體育館、看臺、工業(yè)建筑等,這些結構或者柱、墻不在同一標高,或者本層根本沒有樓板,此時如果采用“強制剛性樓板假定”,結構分析嚴重失真,位移比也沒有意義。所以這類結構可以通過位移的“詳細輸出”或觀察結構的變形示意圖,來考察結構的扭轉效應。 對于錯層結構或帶有夾層的結構,這類結構總是伴有大量的越層柱,當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后,越層柱將受到樓層的約束,如果越層柱很多,計算失真。 總之,結構位移特征的計算模型之合理性,應根據結構的實際出發(fā),對復雜結構應采用多種手段。 位移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的調整方法: 1、程序調整:SATWE程序不能實現(xiàn)。 2、結構調整:只能通過調整改變結構平面布置,減小結構剛心與質心的偏心距;調整方法如下: 1)由于位移比是在剛性樓板假定下計算的,結構最大水平位移與層間位移往往出現(xiàn)在結構的邊角部位;因此應注意調整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減小結構剛心與質心的偏心距。同時在設計中,應在構造措施上對樓板的剛度予以保證。 2)對于位移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樓層,也可利用程序的節(jié)點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中的“各層配筋構件編號簡圖”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節(jié)點,加強該節(jié)點對應的墻、柱等構件的剛度。節(jié)點號在“SATWE位移輸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節(jié)點削弱其剛度,直到位移比滿足要求。剪重比剪重比為地震作用與等效重力荷載的比值。主要為限制各樓層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確保周期較長的結構的安全。 剪重比是規(guī)范考慮長周期結構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和底部剪力法計算時,因地震影響系數(shù)取值可能偏低,相應計算的地震作用也偏低,因此出于安全考慮,規(guī)范規(guī)定了樓層水平地震剪力得最小值.若樓層水平地震剪力小于規(guī)范對剪重比的要求,水平地震剪力的取值應進行調整, 抗震規(guī)范第5.2.5,高規(guī)4.3.12條明確要求了樓層剪重比。 剪重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說明結構的剛度相對于水平地震剪力過小;但剪重比過分大,則說明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宜適當減少墻、柱等豎向構件的截面面積。 剪重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的調整方法: 1、程序調整:當剪重比偏小但與規(guī)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達到規(guī)范限值的80%以上)時,可按下列方法之一進行調整: 1)在SATWE的“調整信息”中勾選“按抗震規(guī)范5.2.5調整各樓層地震內力”,SATWE按抗規(guī)5.2.5自動將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直接乘以該層及以上重力荷載代表值之和,用以調整該樓層地震剪力,以滿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調整信息”中的“全樓地震作用放大系數(shù)”中輸入大于1的系數(shù),增大地震作用,以滿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減系數(shù)”中適當減小系數(shù),增大地震作用,以滿足剪重比要求。 2、結構調整:當剪重比偏小且與規(guī)范限值相差較大時,宜調整增強豎向構件,加強墻、柱等豎向構件的剛度。軸壓比軸壓比指柱(墻)的軸壓力設計值與柱(墻)的全截面面積和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之比值(進一步理解為:柱(墻)的軸心壓力設計值與柱(墻)的軸心抗壓力設計值之比值)。它反映了柱(墻)的受壓情況,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50011-2010)中6.3.6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50010-2010)中11.4.16都對柱軸壓比規(guī)定了限制,限制柱軸壓比主要是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為軸壓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壞呈脆性。 u=N/A*fc, u軸壓比,對非抗震地區(qū),u=0.9 N軸力設計值 A截面面積 fc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6.3.6 中的注釋第一條: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的結構,取無地震作用組合的軸力設計值。 限制軸壓比主要是為了控制結構的延性,規(guī)范對墻肢和柱均有相應限值要求,見抗規(guī)6.3.7和6.4.6,在剪力墻的軸壓比計算中,軸力取重力荷載代表設計值,與柱子的不一樣。 結構體系抗震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框架結構0.650.750.850.90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0.750.850.900.95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0.60.7注:1.軸壓比指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軸向壓力設計值N與柱全截面面積A和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乘積之比值;對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的結構,取無地震作用組合的軸力設計值。 2.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5C70時,軸壓比限值宜按表中數(shù)值減小0.05;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75C80時,軸壓比限值宜按表中數(shù)值減小0.10。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軸壓比限值應按表中數(shù)值減小0.05;對剪跨比小于1.5的柱,軸壓比限值應專門研究并采取特殊構造措施。 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復合箍,且箍筋間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徑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復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