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單元教案.docx_第1頁
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單元教案.docx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3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目 錄第六單元單元說明117 古詩三首318 只有一個地球719三黑和土地1620 青山不老23口語交際 意見不同怎么辦28習作 書寫倡議書31語文園地六35第六單元單元說明一、單元內(nèi)容總述1.本單元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熱愛土地保護環(huán)境”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只有一個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增強學生熱愛土地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2.本單元重點:(1)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背誦古詩三首。本單元的四篇課文中古詩三首的每一首詩都是描寫美麗景色的,讓學生感悟祖國河山的美麗,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學生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害處,保護環(huán)境,為環(huán)保做出貢獻。(2)分析作者是怎樣抓住關(guān)鍵句子來表達自己觀點的。每篇課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寫出了一些關(guān)鍵性的句子,如只有一個地球中“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明確表達出了作者的觀點;三黑和土地中“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貫穿全文,使讀者從心底里體會到翻身農(nóng)民愛土地勝過愛生命的真實感受。青山不老中“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lǐng)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蔽覀冊趯W習中,也要學會利用關(guān)鍵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內(nèi)容 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17.古詩三首三首詩分別生動地描寫了黃河、江南和鄉(xiāng)村的美麗景色,表達出作者對美好景色的贊美。學習重點是理解詩句的含義,背誦這首詩歌。21. 利用課件出示風景圖片把學生帶入情境。2. 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詩句描述的景色,體會作者的情感。18.只有一個地球課文圍繞保護地球這個中心意思,分別從“地球渺小資源有限無法移居”三個方面講了人類破壞地球的嚴重后果,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重點是找出關(guān)鍵句,了解課文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看看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得出“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边@個結(jié)論的。2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2.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觀點。3.分析重點段落,學習說明方法。19*.三黑和土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翻身農(nóng)民三黑對土地的深厚感情。重點是抓住關(guān)鍵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1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2.抓住關(guān)鍵句子,想象三黑的生活環(huán)境,體會翻身農(nóng)民熱愛土地的感情。20*.青山不老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青山不老”的深刻含義。重點是讀課文,了解老人為綠化大山做出的貢獻,感悟老人的高尚情懷。1抓住“青山不老”這個關(guān)鍵句子,分析故事發(fā)生的“大環(huán)境”和老人所處的“小環(huán)境”,進而了解老人的無私胸懷??谡Z交際學會與大家協(xié)商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意見有分歧的時候要學會細心聽取不同意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尋求解決途徑。1學生看示例,學習換位思考,態(tài)度平和地與人交際。習作 了解倡議書的用途,學習寫倡議書的正確格式。1以倡議書為例,講解格式,了解什么情況下可以寫倡議書。語文園地學習理解古詩詞的方法,學會從一段話中找到表示作者觀點的重點句,學會乘坐公交車時選擇合適的路線。積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有關(guān)知識。1學生從學習和生活實際先感知,增加感性認識,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技巧和方法,嘗試運用。17 古詩三首一、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詩詞。2.學習通過自讀詩文,結(jié)合課文插圖和注釋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驗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3.在整合閱讀中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教學準備:課件三、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一、設(shè)置情境,導語激情播放祖國山水美景圖片,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之中。(預設(shè):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無邊的草原這些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優(yōu)美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詩人的腳步,去看看黃河,去游覽江南,去呼吸一下鄉(xiāng)村田園的新鮮空氣好嗎?) 【設(shè)計意圖】:以美麗的祖國山水圖和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出濃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1.自由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嘗試著說說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讀得是否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課文生字。3.齊讀三首古詩,讀后思考:這三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4.交流讀后收獲。(預設(shè):劉禹錫和杜牧兩位詩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詩都是寫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別是寫黃河和江南的,書湖陰先生壁寫的是鄉(xiāng)村的美景。) 【設(shè)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關(guān)注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借助課文注釋粗知大意的基礎(chǔ)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shè)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對比品讀,體察詩韻(一)學習浪淘沙和江南春1.過渡語引入。(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首古詩,想想這古詩分別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2.品讀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預設(shè):浪淘沙描寫了黃河的來處和去處,使我們看到了黃河的宏偉氣勢。江南春描寫江南的美麗風光。)3.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預設(shè):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4、體會詩中寄寓的情感。都是美景,詩中所反映出來的詩人心情一樣嗎?課件補充出示兩位詩人寫下這兩首詩的背景:(浪淘沙創(chuàng)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氣勢頓衰。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diào)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后期之作,且非創(chuàng)于一時一地。江南春創(chuàng)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jiān)殺死后,后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shù)繼續(xù)上升,寺院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委婉的勸誡。后來武宗發(fā)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四、作業(yè):背誦默寫這兩首詩。第二課時1、 復習前兩首詩詞:背誦、默寫、說體會。為學習下文作鋪墊。二、學習書湖陰先生壁課件出示書湖陰先生壁。1.直奔中心,引導抓住王安石描寫鄉(xiāng)村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對鄉(xiāng)村美景的理解。結(jié)合注釋及資料理解。(預設(shè):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ú輼淠境尚谐善瑁际侵魅擞H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并且環(huán)繞著農(nóng)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2.自由品讀,讀后交流:說說你從這首詩中還知道了什么。(預設(shè):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詩題中“湖陰先生”就是楊德逢。) 3.賞讀對偶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引讀: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景的熱愛讀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書湖陰先生壁【設(shè)計意圖】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三、整體回顧,感悟詩情同樣是寫景的三首詩,三位詩人表達的情感一樣嗎?你想說什么呢?自由暢談,體會三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預設(shè):三位詩人的心情不同,描寫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學習古詩,要了解背景,要從詩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設(shè)計意圖】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詩的情感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四、積累詩句,遷移詩境1.讀書湖陰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詩。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2.指導理解詩句: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 ,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3.推薦其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如鹿柴滁州西澗山行小池等供學生品讀積累?!驹O(shè)計意圖】課止而學未止,同題詩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之浩瀚,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詩句。五、布置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前兩首古詩詞。2.給書湖陰先生壁配畫。18 只有一個地球課題只有一個地球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1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jié)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3.聯(lián)系實際思考,“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的含義,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迫在眉睫的事。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教學難點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2. 讀懂課文介紹了地球哪些方面內(nèi)容,學習文中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shè)計設(shè)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1.【出示課件1】宇航員拍攝的地球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結(jié)合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同桌間相互交流。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板書: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出示課件2:課題】3.釋題,引導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怎樣的地球?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出示課件3】(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關(guān)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nèi)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觸?(2)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新課前,學生先質(zhì)疑課題,然后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避免了無效學習現(xiàn)象的發(fā)生。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nèi)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nèi)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 資源有限,生態(tài)災難 無處可去,精心保護4.小結(jié):通過學習,我們看出這篇文章是關(guān)于環(huán)保主題的,文章先講了地球的美麗與可愛,接下來又講了地球上資源有限,人類的一些行為會造成生態(tài)災難。如果地球被破壞,人類將別無去處。最后提醒人們要保護地球。三、再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1.根據(jù)板書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2.學生概括內(nèi)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四、朗讀課文,互相評價1.想一想,應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2.讀給同桌聽,然后相互評價。3.指名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師生評價。學生初讀課文后,全班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交流學到自己沒有弄明白的知識。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一、辨字組詞。螢() 藍() 資() 竭()慨()瑩() 籃() 姿() 渴() 概() 賜()協(xié)() 賭() 薄() 監(jiān)()惕()脅() 睹() 簿() 濫()二、在括號里填適當?shù)淖纸M成詞語。映入()() 相互()() ()()可親一葉()() ()()提供 不加()()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毀壞()容易()精心()美麗()【答案】1、 螢光 晶瑩 藍色 籃球 資本 姿勢 枯竭 干渴 慷慨 氣概 恩賜 警惕 協(xié)作 威脅 賭氣 目睹 稀薄 賬簿 監(jiān)視 泛濫 2、 眼簾 交錯 和藹 扁舟 無私 節(jié)制三、建設(shè) 困難 隨便 丑陋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練習書寫生字詞語。2. 抓重點詞句,深入研讀課文。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shè)計設(shè)計意圖導入( )分鐘1、 齊讀詩歌,導入新課1.【出示課件4】學生齊讀詩歌地球累了(節(jié)選),讀后談自己的感受。2.教師總結(jié),導入新課: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jié),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huán)境的憂慮。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fā)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學生讀課外的詩歌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讀懂作者的嘆息和憂慮,對學習本課大有幫助。新課教學( )分鐘二、圍繞感嘆,研讀課文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1)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保?)聯(lián)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補充資料: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臭氧層對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極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強度紫外線的99%,從而擋住了太陽紫外線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的傷害。一旦臭氧層遭到破壞,紫外線便會增強,則全球氣候會變暖,人類生命健康堪憂。)2.地球的“渺小”(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宇宙”與“扁舟”對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2)結(jié)合地球的一些實際數(shù)據(jù),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境鍪菊n件5】半徑:約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 可供人類居?。杭s0.8億平方公里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1)礦物資源是經(jīng)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zhì)變化才形成的。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chǎn)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了。(2)聯(lián)系實際,人類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礦產(chǎn),必將加速礦產(chǎn)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人類需要的工業(yè)原料就沒有了,進而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4.地球的“生態(tài)災難”(1)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wù)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2)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lián)系實際展開會議與想象,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想到不堪的后果。三、層層深入,得出結(jié)論1.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shè)想什么?是何意?(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說明人類要保護地球;科學家設(shè)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這是為了讓讀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們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進一步突出保護地球的重要性。)2.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jié)果?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護地球切實可行的辦法。圍繞宇航員的感嘆,認真研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最重要的一段過程,教師適當補充資料,點撥指導,使學生真正從心底里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以出示問題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學會層層深入的說理方法,明確地球被破壞,人類別無去處的道理。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分鐘四、書寫字詞,拓展練習1.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1個生字,15個詞語?!境鍪菊n件6】晶瑩 遙望 恩賜 慷慨 毀壞 目睹 交錯 貢獻 節(jié)制 枯竭 濫用 威脅 指望 破碎 和藹可親2.談?wù)剬Α叭绾稳ケWo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想法。板書內(nèi)容只有一個地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tài)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一、選詞填空。結(jié)果成果 后果1不聽勸告,()自負。2不聽勸告,不會有什么好的()的。3科學家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 希望指望愿望4.想到月球去居住,()是好的,但不可能實現(xiàn)。5.我們()大家都能夠重視環(huán)境的保護。6.他這件事沒做好,想受表揚是沒()了。二、指出各句的說明方法,填序號。A舉例子B打比方C作比較D列數(shù)字1.在群星璀燦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2.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六千四百多千米的星球。()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4.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shè)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三、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據(jù)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1.地球在宇航員的眼中是怎樣的: 。2.畫“ ”的句子用了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3.畫“ ”的句子用了 的修辭手法,將地球比作 、 ,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地球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4.看過這段話后,你對地球母親有什么話想說? 【答案】一、1.后果2.結(jié)果3.成果 4.愿望 5.希望 6.指望 二、1.B2.D3.C4.A三、1.藍白相間晶瑩的球體2.作比較、列數(shù)字 地球?qū)θ祟惖恼滟F(人類的活動范圍非常有限),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 3.比喻、擬人 搖籃 母親4.示例:地球母親您對我們這么的無私,而我們卻對您做出了這么多傷害您的事情,現(xiàn)在的各種自然災害都是我們罪有應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一定保護您,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諒。教學反思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學小品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向我們闡述了地球?qū)θ祟惖闹匾?。這篇說明文的條理非常清晰,從地球“美麗而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guān)知識,呼吁我們要精心保護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定位在:1.能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說出對句子的理解,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2.抓住關(guān)鍵句子理解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3.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了解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拔覀冞@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再引導學生談地球的美麗,資源的寶貴;最后引導學生體會層層深入的說理方法。 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果不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致力于引導學生關(guān)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會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理想。備課素材【教材分析】 本課從地球的資源狀況和在宇宙中的地位兩方面,闡明了人類 “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又被不加節(jié)制的開采或隨意損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自然資源枯竭的威脅。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shù)厍蛸Y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本文語言樸實、流暢自然,清晰的說理,又飽含深情。尤其在表達方面,本文注意用詞的準確性,行文十分嚴謹,知識性較強。 【與文章相關(guān)的資料介紹】不可再生資源與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是指人類開發(fā)利用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種礦物、巖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chǎn)、非金屬礦產(chǎn)等。通過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動能再生更新,而為人類反復利用的自然資源叫可再生資源,又稱為非耗竭性資源,如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各種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等??稍偕匀毁Y源在現(xiàn)階段自然界的特定時空條件下能持續(xù)再生更新、繁衍增長、保持或擴大其儲量,依靠種源而再生。一旦種源消失,該資源就不能再生,從而要求科學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物種種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土壤屬可再生資源,是因為土壤肥力可以通過人工措施和自然過程而不斷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蝕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產(chǎn)生更多新過程快得多在一定時間和定條件下也就成為不能再生的資源。課后作業(yè)基礎(chǔ)積累大鞏固一、關(guān)聯(lián)詞語填空。1.地球的資源()誰的恩賜,()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變化才形成的。2.()這些設(shè)想能夠?qū)崿F(xiàn),()是遙遠的事情。3.()地球被破壞了,我們()會別無去處。4.我們()要好好保護地球,()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閱讀能力大提升二、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 )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 )使它們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1.在括號內(nèi)填上恰當?shù)年P(guān)聯(lián)詞語。2.從加點的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 3. 讀完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三、如果地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想象一下,人類會怎樣? 參考答案一、1.不是 而是 2.即使 也 3.如果 就 4.之所以 是因為 二、1.因為 不但 還2.人類隨意破壞自然資源會造成一系列的生態(tài)災難。3.人類如果繼續(xù)不加節(jié)制的開采自然資源,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是自取滅亡。為了人類的子孫后代,我們應該覺醒了。三、略19三黑和土地課題19三黑和土地課型略讀課文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辭手法。3.了解三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學重點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三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和重獲土地的喜悅。2.想象文字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農(nóng)民對土地的感情。教學難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體會詩人描繪的景物。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shè)計設(shè)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每個人都有非常喜歡和珍愛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農(nóng)民三黑,看看他所珍愛的東西是什么?(板書課題:三黑和土地)2.蘇金傘介,學生初步了解?!菊n件出示2】蘇金傘(1906-1997),原名蘇鶴田,河南睢縣人,是中國五四以來最杰出的詩人之一,193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46年,大公報介紹蘇金傘時說,他的詩諷刺深刻得體,當世無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曾任河南省文聯(lián)第一屆主席,著有詩集地層廠窗外鵓鴣鳥蘇金傘詩選蘇金傘詩文集等。 談話環(huán)節(jié)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個氛圍,使學生興趣被激發(fā),能夠集中精力到新的學習任務(wù)中來。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解決字詞。 1.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2.出示詞語?!境鍪菊n件3】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順溜 松散 麥籽 白霎霎 蕎麥 耙地 癢抓抓 蹚壞 閨女3. 指名讀詞語,相機解釋詞語意思。 (二)讀懂文意1.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邊讀邊想象作者所描繪的景物畫面,讀給同桌聽,兩人互相評價。2.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寫了農(nóng)民三黑得到土地后,愛不釋手,認真侍弄土地,種上蕎麥,等到豐收。)(2)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請給每個部分加個標題。【出示課件4】第一部分:(1-6小節(jié))農(nóng)民三黑有了土地,視若珍寶,把整個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標題: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節(jié))三黑把蕎麥種到地里,聽到蟈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標題想起童年生活第三部分:(13-15小節(jié))三黑展望美好的未來。標題:展望未來(板書:翻地、耙地 播種,蟈蟈和童年 展望未來)三、再讀課文,深入分析。1.詩歌塑造了三黑怎樣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農(nóng)民形象。)讀出最能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出自己的感受。2.你最喜歡詩歌的哪些語句?圈點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想一想這些語句好在哪里?【出示課件5】 (1)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2)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剛梳的頭。 以上兩個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農(nóng)民見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鵝見到了水”;把耙過的土地比作“婦女剛梳的頭”。3.【出示課件6】“從來沒有睡過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預設(shè):這里的“床”是指翻過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預設(shè):三黑太熱愛自己的土地,把整過的土地比作一張床,一張非常適合種子生長的溫暖的床。4.【出示課件7】讀了這篇課文,你對腳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也對土地產(chǎn)生了感情,非常熱愛它。)四、分組探討,體悟感情。1.小組討論:這篇課文表達了三黑什么感情?(學生結(jié)合課文討論,教師巡視)2.學生反饋匯報,教師指導: 這首詩歌表達了重獲土地的農(nóng)民喜悅心情以及對土地的無比熱愛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書:熱愛土地 憧憬未來) 出示本課的難理解的詞語,便于學生用較短的時間掌握這些詞語,為理解課文打基礎(chǔ)。同時,還可以學到一些學習詞語的方法。以問題方式來引導學生讀懂文意,使學生的問題意識明確,注意力集中。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課文的大意也就明確了。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讓學生感知一些優(yōu)美句子的特點,了解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小組討論,教師指導,使學生能夠從更深層次來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分鐘五、總結(jié)全文。1.自讀課文后,說說三黑是怎樣看待土地的?(把土地看作一張床,一張非常適合莊稼生長的溫床。) 2.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學習本文比喻、擬人的寫法。) 板書內(nèi)容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種,蟈蟈和童年 熱愛土地,憧憬未來展望未來 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一、給下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咸(xin chng)甜 蕎(qio jio)麥 耙(b p)地 蹚(tng tng)河 二、按要求寫句子。1.農(nóng)民把整個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縮句) 2.這么好的床,麥籽兒躺下去挺舒服。(改為反問句) 三、選詞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種的蕎麥已經(jīng)開花, 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們平時所見的 的云朵,而是五彩繽紛的。3.腳下踩著 的雪,想踩著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樣,軟綿綿的,舒服極了?!敬鸢浮?一、咸(xin)甜 蕎(qio)麥 耙(p)地 蹚(tng)河 二、1.農(nóng)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這么好的床,麥籽兒躺下去能不舒服嗎?三、1.白霎霎 2.白花花 3.白茫茫課后反思成功之處:三黑和土地描寫了三黑得到土地后,無比高興的心情。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點語句。我在教學中能夠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語言的魅力內(nèi)涵。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過渡到感悟作者蘊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組討論階段,學生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對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認識上就更深一層次,對今后閱讀蘇金傘的作品幫助很大。不足之處:由于注重了寫作方法的學習,對朗讀的指導就比較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備課素材【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這篇課文開頭寫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勾起往事的回憶,結(jié)尾照應開頭,從“我”在璀璨的華燈下回憶犧牲的戰(zhàn)友,可以體會“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不忘過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間部分先寫郝副營長在戰(zhàn)斗開始前,借著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的情景。接著寫在戰(zhàn)斗中,郝副營長為了使后續(xù)部隊找到突破口,點燃了那本書,高高舉起,為后續(xù)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他自己則因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犧牲。從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中,體會郝副營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為美好生活而獻身的精神,是教學上的重點?!咀髡呓榻B】 蘇金傘(1906-1997),原名蘇鶴田,河南睢縣人,是中國五四以來最杰出的詩人之一,193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46年,大公報介紹蘇金傘時說,“他的詩諷刺深刻得體,當世無第二人”。他是中國“五四”以來杰出詩人之一,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鄭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屆文聯(lián)主席。他從1925年就開始了長達70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他的詩作最大的特點是自然和清白,具有豐厚的思想內(nèi)涵、鮮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以樸實自然、清新雋永的藝術(shù)風格,受到國內(nèi)外讀者的喜愛,被譽為我國鄉(xiāng)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詩集地層下鵓鴣鳥窗外蘇金傘詩選蘇金傘新作選等在全國文壇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謹以此文共同緬懷這位在中國文壇有重要影響的商丘詩人?!九c文章相關(guān)的資料介紹】控訴太陽五點二十分,這殘暴的時間,從世界上拉走了我們的聞一多先生!擦干眼淚我要提起控訴。但控訴誰呢?呵,太陽,我選定了你!五點二十分,正是你,太陽,輝煌照耀的時刻,為什么眼睜睜地看著卑鄙的謀殺,在大街上公開地進行!你怎么不早點落下去,或者索性不出來!讓那些暴徒們把中國的人民殺光,你都可以不作見證。也或者,七月十五日又是下雨的日子,跟李公樸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樣?哎哎,霪雨的昆明霪雨的中國呵!然而五點二十分,究竟還是白天,是應該由你管束的。誰叫你帶來與黑暗不分,而又同樣可怖的白天哪!1946年7月課后作業(yè)基礎(chǔ)積累大鞏固一、辨字組詞。咸( ) 耙( ) 蕎( ) 霎( ) 成( ) 粑( ) 橋( ) 需(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一( )土 一( )種子 一( )床 一( )雪 閱讀能力大提升三、讀下面一段話,完成練習。三黑一邊耙地,一邊想著: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他( )的,連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蟈蟈,也叫得更歡。1.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句子中的括號里。再仿寫所填詞語。 2.用“ ”畫出這段話中對三黑心理描寫的句子。3.“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四、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寫句子。例: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 參考答案:一、咸(咸味) 耙(耙地) 蕎(蕎麥) 霎(霎時) 成(成長) 粑(糍粑) 橋(木橋) 需(需要)二、一(塊)土 一(粒)種子 一(張)床 一(場)雪 三、1.笑瞇瞇 美滋滋 樂呵呵2. 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3.“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边@是三黑的心理描寫,寫出他重獲土地后的喜悅之情。四、示例:秋天的葉子活象一個惆悵的老人,飄落時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別。20 青山不老課前:同學們,為了慶祝祖國60華誕,前段時間,全國舉行評選活動,這些人之中,有共產(chǎn)黨戰(zhàn)士雷鋒,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有“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他們是時代的先鋒,他們是全國人民的楷模!讓我們心懷感動,走進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出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一、導入發(fā)現(xiàn)一道風景在評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的活動中,一大批英雄勞模們的故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獲得一致公認。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晉西北默默無聞的山野老農(nóng),這個手端一桿旱煙鍋的瘦小老頭,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薦人是著名的新聞記者梁衡,他是這樣描述的:老人姓高,名富。我對他懷有無盡的敬仰。這個平凡的人讓我領(lǐng)悟了一個偉大的哲理:青山是不會老的。梁衡(齊讀)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山野老農(nóng),走進這座不老的青山。(師板書課題)二、初讀感悟一片情懷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想,有感觸的地方可以用簡單的符號做上記號。2.每一個榮獲“感動中國”的人物都有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這是一個關(guān)于( )的故事呢?能用一個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嗎?這是老師昨天布置的預習題:(出示感動中國推薦表)【入選主題】這是一個關(guān)于( )的故事【入選理由】文中哪些敘述讓你產(chǎn)生了這樣的感受,劃一劃,再想一想為什么。3.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感受。來,現(xiàn)在誰愿意把自己的觀點說給大家聽?老師有一個要求,發(fā)言的同學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談自己的觀點。4.交流預設(shè):綠化、種樹、環(huán)保、奇跡、奉獻(學生上臺板書)5.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你們精彩的發(fā)言既道出了心中的感動,更談出了自己感動之后的思考,這是一個關(guān)于的故事(對照板書小結(jié))的確,這位山野老農(nóng)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6.昨天預習的時候,老師還布置大家思考:我在閱讀中最難理解的問題是什么?(展示學生的預習單)同學們的問題都很有價值,有質(zhì)疑不理解的詞語、句子的,也有探究文章的表達方法的,也有詢問這位老人具體情況的,老師梳理了一下,主要有這些問題(出示)“肆虐”是什么意思? “另一種東西”是指什么?作者為什么反復寫這片青山綠意盎然的景色?作者為什么多次寫到老人的“老”呢?老人六十五歲時為什么會想到栽樹?為什么說老人十五年的付出創(chuàng)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跡?為什么他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呢?為什么青山不老呢?小組里先交流交流,哪些問題你們可以通過集體智慧馬上解決,那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分享成果。再想想:在剩下難以解決的問題當中,你認為哪些問題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哪個問題應最先解決?(點紅“熱點問題”)這些問題成了我們班同學們遇上的熱點問題。 三、細讀體驗一段人生聚焦“奇跡”為什么說老人十五年的付出創(chuàng)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跡?你是如何理解“奇跡”的呢?默讀課文1-4段,找一找文中哪些敘述讓你感受到“這是一個奇跡!”,劃一劃,再想一想為什么?!笆迥陝?chuàng)造的奇跡”(一)第一層面:從數(shù)字理解“十五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出示句子: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師:你從這些數(shù)字上去理解奇跡,這是最直接的正面描寫。1.自己讀讀這句話,哪個數(shù)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十五年,多么漫長的堅持,多么執(zhí)著的追求??!你能想象一下3700畝大約有多大嗎?2.讓我們看看這么數(shù)字吧!三千七百畝相當于65個實驗小學的總面積。相當于50000個普通教室的總面積老師還粗略地統(tǒng)計了一下,以每10平方米載一棵樹計算,需要栽種246790棵,十五年平均每天栽種45棵。讀了這些數(shù)字,你是如何理解奇跡的?3.讓我們在數(shù)字中感受這個“奇跡”,齊讀: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二)第二層面:從大環(huán)境中理解“十五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師:你是從晉西北大環(huán)境這個側(cè)面描寫去理解奇跡。真會另辟蹊徑??! 1.晉是山西的簡稱,在我國的北部,讀讀這段話走進晉西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點撥理解:肆虐、盤踞之地、縣志載2.瞧,這就是晉西北?。úシ鸥珊?、霜凍、沙塵暴的圖片)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墻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墻。五寨縣由于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刈畲蟮臄橙恕C磕暧?00萬多畝農(nóng)作物受旱,每年無霜期僅有104天。受各種惡劣氣候影響,400萬畝土地沙化,1000萬畝水土流失。看了這些文字和圖片,你有對奇跡有了哪些理解?(點撥:竟)3.(引讀出示)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這是一個奇跡,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三)第三層面:從小環(huán)境中理解“十五年創(chuàng)造的奇跡”師:你又從另一個側(cè)面描寫老人生活的小環(huán)境來理解奇跡。真有一雙慧眼。1.從六十五歲到八十一歲,整整十五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況是八十一歲的老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讓我們走進他的晚年生活。(出示第三段)誰來讀讀這段話,其他同學用心聽,哪一個生活細節(jié)的描述深深地打動了你的心靈呢?2.預設(shè):艱苦寧愿放著眼前的清福不享,卻甘愿守著這份艱苦。孤獨老人是最害怕孤獨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寧愿放棄天倫之樂,甘愿獨守著這片青山。3.十五年,守著艱苦;十五年,守著孤獨。(引讀出示)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用有限的生命實現(xiàn)了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的是一個奇跡,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十五年奇跡的背后”1.師:在這個了不起的奇跡背后,有誰又知道這十五年的辛酸往事呢?讓我們走進“十五年奇跡的背后”。在梁衡的采訪中發(fā)現(xiàn)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記中有這么幾頁內(nèi)容:(出示手記)1970年3月5日春天的晉西北,還是一派荒涼的土塵。去年的霜凍還在我們的黃土地上盤旋,西伯利亞大風像冬日般肆虐著。望著這片日益荒漠的土地,陷入了沉思于是,他帶上干糧扛上鐵鍬進溝上山了1974年9月21日老人唯一的女兒又從城里回來,勸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沒見著最后一面,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