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測量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 概述一 測繪學的分支二 測量學發(fā)展概況三 地面點位的確定 第二部分 高程 平面測量一 水準測量二 角度測量三 直線定向與方位角測量四 測量誤差五 導線測量六 施工放樣 目錄 第一部分 概述 一 測繪學的分支 測繪學按研究范圍和對象的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六大類1 大地測量學 研究和確定地球形狀 大小 重力場 整體和局部運動與地表面點的幾何位置 以及它們變化理論和技術 分為衛(wèi)星大地測量 空間大地測量 幾何大地測量 重力大地測量 海洋大地測量等 2 普通測量學 研究地球表面小范圍測繪的基本理論 技術和方法 不考慮地球曲率影響 將地球局部表面作平面看待 包括圖根控制網(wǎng)的建立 地形圖測繪 一般工程測量等 3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 利用對研究對象進行攝影或者輻射感應所得到的像片進行測量工作的學科 分為航天 航空攝影測量 地面立體攝影測量 遙感測量等 4 海洋測繪學 研究以海洋水體和海底為對象的測量和海圖編制理論與方法的學科 主要包括海道測量 海洋大地測量 海底地形測量 海洋專題測量 各種海洋專題圖等 5 工程測量學 研究工程建設和資源開發(fā)各個階段 進行測量工作的理論和技術的學科 包括規(guī)劃設計階段測量 施工建設階段測量 運營管理階段測量 6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地圖學研究模擬地圖和數(shù)字地圖理論 設計 編繪等 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在計算機支持下 將各種地理信息按照空間分布及屬性以一定的格式輸入 存儲 檢索 更新 顯示 制圖和綜合分析應用的技術系統(tǒng) 二 測量學發(fā)展概況 1 我國古代測量學的成就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 由于生活和生產(chǎn)的需要 測量工作開始得很早 在測量方面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現(xiàn)舉出以下幾例 1 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西漢時期長沙國地圖 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軍用地圖 2 北宋時沈括的 夢溪筆談 中記載了磁偏角的發(fā)現(xiàn) 3 清朝康熙年間 1718年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形圖之一 皇與全圖 在清朝康 雍 乾三位皇帝的先后主持下 自康熙十七年至乾隆二十五年 即1708年至1760年的五十余年間 是中國大地測量工作取得輝煌成就 繪制全國地圖 省區(qū)地圖和各項專門地圖最多的興盛時期 亦是世界測繪史上首創(chuàng)中外人士合作先例 在一千余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陸上完成了大規(guī)模三角測量的宏偉業(yè)績 2 目前測量學發(fā)展狀況及展望 1 全站儀的測量室內(nèi)外一體化 2 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發(fā)展 3 遙感RS的發(fā)展 4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的發(fā)展 5 3S技術的結合 和數(shù)字地球 三 地面點位的確定 地面點位的確定 一般需要三個量 在測量工作中 我們一般用某點在基準面上的投影位置 x y 和該點離基準面的高度 H 來確定 一 測量基準面1 測量工作基準面 水準面 大地水準面 測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進行的 而海洋占整個地球表面的71 故最能代表地球表面的是海水面 人們將海水面所包圍的地球形體看作地球的形狀 測量工作基準面自然選擇海水面 重力 萬有引力與離心力的合力鉛垂線 測量工作的基準線 水準面 靜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閉的曲面 受地球重力影響而形成 是一個處處與重力方向垂直的連續(xù)曲面 水準面的特性 處處與鉛垂線正交 封閉的重力等位曲面 水平面 與水準面相切的平面 大地水準面 其中通過平均海水面并向大陸延伸形成的閉合曲面 水準面和大地水準面圖2 測量計算基準面 旋轉(zhuǎn)橢球由于地球內(nèi)部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 引起鉛垂線的方向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變化 致使大地水準面成為一個復雜的曲面 為了計算方便 通常用一個非常接近于大地水準面 并可用數(shù)學式來表示的幾何體來代替地球的形狀 這就是旋轉(zhuǎn)橢球 旋轉(zhuǎn)橢球 由一橢圓 長半軸a 短半軸b 繞其短半軸b旋轉(zhuǎn)而成的橢球體 我國1980年大地坐標系采用1975年國際橢球 參考橢球基本元素是 a 6378140m b 6356755 3m 二 地面點位的確定一般需要三個量 在測量工作中 我們一般用某點在基準面上的投影位置 x y 和該點離基準面的高度 H 來確定 即這個點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 常用地理坐標系和指定高程系統(tǒng)來表示 也可采用空間直角坐標系表示 1 大地坐標系大地坐標 屬于球面坐標系統(tǒng) 用經(jīng)度和緯度來表示 大地坐標系是以參考橢球面作為基準面 以法線為基準線 以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在橢球上確定某一點投影位置的兩個參考面 2 空間直角坐標系以橢球體中心O為原點 起始子午面與赤道面交線為X軸 赤道面上與X軸正交的方向為Y軸 橢球體的旋轉(zhuǎn)軸為Z軸 這種坐標系常用于衛(wèi)星定位 空間測量等 3 平面直角坐標 用坐標 x y 來表示 適用于 測區(qū)范圍較小 半徑不大于10Km范圍內(nèi) 可將測區(qū)曲面當作平面看待 其與數(shù)學中平面直角坐標系相比 不同點 1 測量上取南北方向為縱軸 X軸 東西方向為橫軸 Y軸 2 角度方向順時針度量 象限順時針編號 相同點 數(shù)學中的三角公式在測量計算中可直接應用 數(shù)學上的平面直角坐標測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標 4 高斯平面直角坐標 1 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采用高斯投影方法建立 高斯投影由德國測量學家高斯1825 1830年提出 1912年德國測量學家克呂格推導出實用的坐標投影公式 所以又稱為高斯 克呂格投影 2 高斯投影中 除中央子午線外 各處均存在長度變形 且距離中央子午線越遠 長度變形越大 為控制長度變形 將地球橢球面按一定的精度差 分成若干范圍不大的帶 稱投影帶 帶寬一般分為6 3 帶 將投影帶展開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圖形拼接起來就得到右側圖形 3 6 帶 從0 子午線開始 每隔經(jīng)差6 自西向東分帶 依次編號1 60 帶號N與相應中央子午線精度L的關系L 6N 3我國領土跨11個6 帶 即13 23帶 4 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在投影面上 中央子午線和赤道的投影都是直線 以二者交點為坐標原點 中央子午線的投影為縱坐標X軸 北方向為正方向 以赤道投影為橫坐標Y軸 向東為正方向 這樣形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5 國家統(tǒng)一坐標我國位于北半球 X坐標都是正的 Y坐標有正有負 為避免Y出現(xiàn)負值 規(guī)定將X坐標軸向西移500Km 即Y坐標值都加500Km 為區(qū)別某點位于哪個投影帶上 還在橫坐標前冠以投影帶號 這種坐標稱為國家統(tǒng)一坐標 如高斯平面坐標x 3275611 188m y 376543 211m 該點在19帶內(nèi)的國家統(tǒng)一坐標為x 3275611 188m y 19123456 789m 5 我國常用的坐標系統(tǒng) 1 WGS84坐標系WGS84橢球參數(shù) 用國際大地測量于地球物理聯(lián)合會第17屆大會所給出的推薦值 其中 a 6378137 f 1 298 257223563 坐標原點是地球的質(zhì)心 2 BJ54坐標系該坐標系源自于原蘇聯(lián)采用過的1942年普爾科夫坐標系 坐標系采用的參考橢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橢球 該橢球的參數(shù)為 a 6378245f 1 298 3 缺點 a 克拉索夫斯基橢球參數(shù)同現(xiàn)代精確的橢球參數(shù)的差異較大 b 該坐標系統(tǒng)的大地點坐標是經(jīng)過局部分區(qū)平差得到的 因此 全國的天文大地控制點實際上不能形成一個整體 3 XIAN80坐標系70年代 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艱巨努力 大地測量工作者終于完成了全國一 二等天文大地網(wǎng)的布測 經(jīng)整體平差 建立了1980西安坐標系 所采用的地球橢球參數(shù)采用了IAG1975年的推薦值 它們是 a 6378140f 1 298 257大地原點 我國中部陜西涇陽縣永樂鎮(zhèn) 因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天文大地網(wǎng)整體平差 而1954年北京大地坐標系屬局部平差 使兩系統(tǒng)的坐標值存在偶然差 4 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是我國當前最新的國家地理坐標系 原點位于地球質(zhì)心 包括海洋 大氣整個地球質(zhì)量中心 2008年7月1日起全面啟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橢球參數(shù)a 6378137m f 1 298 257222101精度高 導航 定位更準確 更有利于發(fā)展空間測量技術 三 地面點的高程1 絕對高程H 海拔 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 2 相對高程H 地面點到假定水準面的鉛垂距離 3 高差 hAB HB HA H B H A 五 我國的高程系統(tǒng)主要有 1 1985國家高程系統(tǒng) 2 1956黃海高程系統(tǒng) 3 地方高程系統(tǒng) 如 日照港港口高程系統(tǒng) 黃海高程系以青島驗潮站1950 1956年驗潮資料算得的平均海面為零的高程系統(tǒng) 原點設在青島市觀象山 該原點以 1956年黃海高程系 計算的高程為72 289米 1985國家高程基準由于計算這個基面所依據(jù)的青島驗潮站的資料系列 1950年 1956年 較短等原因 中國測繪主管部門決定重新計算黃海平均海面 以青島驗潮站1952年 1979年的潮汐觀測資料為計算依據(jù) 并用精密水準測量接測位于青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 得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和1956年黃海高程的關系為 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 1956年黃海高程 0 029m 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已于1987年5月開始啟用 1956年黃海高程系同時廢止 第二部分 高程 平面測量 一 水準測量 一 基本原理水準測量的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 水平視線 測量兩點間高差 從而由已知點高程推算出未知點高程 1 A B兩點間高差 2 測得兩點間高差后 若已知A點高程 則可得B點的高程 3 視線高程 4 轉(zhuǎn)點 當?shù)孛嫔蟽牲c的距離較遠 或兩點的高差太大 放置一次儀器不能測定其高差時 就需增設若干個臨時傳遞高程的立尺點 稱為轉(zhuǎn)點 二 連續(xù)水準測量在實際水準測量中 A B兩點間高差較大或相距較遠 需要增設轉(zhuǎn)點進行連續(xù)測量 有 hAB h1 h2 hn h a bA B兩點間的高差等于后視讀數(shù)之和減去前視讀數(shù)之和 三 水準儀和水準尺1 水準儀由望遠鏡 水準器和基座三部分組成 2 水準尺水準尺主要有 單面尺 雙面尺和塔尺 四 水準路線水準路線依據(jù)工程的性質(zhì)和測區(qū)情況 可布設成以下幾種形式 1 閉合水準路線由已知點BM1 已知點BM12 附合水準路線由已知點BM1 已知點BM23 支水準路線由已知點BM1 某一待定水準點A 4 水準網(wǎng) 若干條單一水準路線相互連接構成的圖形 五 水準測量的實施1 高程控制點距離一般地區(qū)1 3Km 工業(yè)廠區(qū) 城鎮(zhèn)建筑不宜超過1Km 一個測區(qū)不少于3個控制點 2 高程等級測量限差 3 觀測要求 1 水準儀安置在離前 后視距離大致相等之處 2 為及時發(fā)現(xiàn)觀測中的錯誤 通常采用 兩次儀器高法 或 雙面尺法 4 水準測量記錄表 六 水準測量的成果處理1 計算閉合差 1 閉合水準路線 fh h測 h理 2 附合水準路線 fh h測 h理 h測 h終 h始 2 分配高差閉合差 1 限差 對于普通水準測量 有 fh容 30 L 2 分配原則 按與距離L或測站數(shù)n 山區(qū) 成正比 將高差閉合差反號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3 計算各待定點高程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點的高程 來計算各待定點的高程 七 例某附合水準路線觀測成果略圖 BM A和BM B為已知高程的水準點 計算待定點1 2 3點的高程 按五等水準要求 第一步計算高差閉合差 fh h測 h終 h始 4 330 4 293 37mm第二步計算限差 fh容 30 L 30 7 4 81 6mm第三步計算每km改正數(shù) V0 fh L 5mm Km第四步計算各段高差改正數(shù) Vi V0 ni 四舍五入后 使 Vi fh 故有 V1 8mm V2 11mm V3 8mm V4 10mm 第五步計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 計算1 2 3各點的高程 八 水準測量誤差及注意事項來源有 儀器誤差 操作誤差 外界條件影響 一 儀器誤差主要有 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管軸 i角 的誤差 水準尺誤差 二 操作誤差主要有 水準氣泡未嚴格居中 視差 估讀誤差 水準尺未豎直 三 外界條件影響的誤差主要有 儀器下沉 尺墊下沉 地球曲率 大氣折光 氣溫和風力 四 水準測量的注意事項 1 觀測 1 觀測前應認真按要求檢查水準儀和水準尺 2 儀器應安置在土質(zhì)堅實處 并踩實三角架 3 前后視距應盡可能相等 4 每次讀數(shù)前要消除視差 非自動安平水準儀 當附合水準氣泡居中后才能讀數(shù) 5 注意對儀器的保護 做到 人不離儀器 6 只有當一測站記錄計算合格后才能搬站 搬站時先檢查儀器連接螺旋是否固緊 一手托住儀器 一手握住腳架穩(wěn)步前進 2 扶尺 1 扶尺人員認真豎立水準尺 2 轉(zhuǎn)點應選擇土質(zhì)堅實處 并踩實尺墊 3 水準儀搬站時 應注意保護好原前視點尺墊位置不移動 二 角度測量 角度測量包括 水平角測量和豎直角測量 一 水平角的測量方法常用的有測回 方向觀測法 二 經(jīng)緯儀的安置1 對中小于 3mm2 整平小于1格3 架腿安設牢固三 測回法1 適用 兩個方向的單角 AOB 2 觀測步驟 1 盤左瞄準左側目標A 配度盤至0 0X 讀取a1 2 順時針旋轉(zhuǎn)瞄準右側目標B 讀取b1 則上半測回角值 b1 a1 3 倒鏡成盤右 瞄準右目標B 讀取b2 4 逆時針旋轉(zhuǎn)瞄準左目標A 讀取a2 則下半測回角值 2 b2 a23 記錄格式 四 方向觀測法1 適用 在一個測站上需要觀測兩個以上方向 2 觀測步驟 如下圖 有四個觀測方向 1 上半測回選擇一明顯目標A作為起始方向 零方向 用盤左瞄準A 配置度盤 順時針依次觀測A B C D A 2 下半測回倒鏡成盤右 逆時針依次觀測A D C B A 3 度盤配置若要觀測m個測回 為減少度盤分劃誤差 各測回間應按規(guī)范來配置水平度盤 3 記錄 計算 1 2C值 兩倍照準誤差 2C 盤左讀數(shù) 盤右讀數(shù) 180 2 半測回歸零差 儀器旋轉(zhuǎn)到起始位置 3 各方向盤左 盤右讀數(shù)的平均值 平均值 盤左讀數(shù) 盤右讀數(shù) 180 2 4 歸零方向值 將各方向平均值分別減去零方向平均值 即得各方向歸零方向值 5 各測回歸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同一方向值各測回間互差 方向觀測法數(shù)據(jù)記錄表 A B C D O 6 方向觀測限差應符合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 2007的要求 見下表二 豎直角略 三 水平角觀測的誤差分析 一 經(jīng)緯儀軸線應滿足的條件1 VV LL2 HH 十字絲豎絲3 HH CC4 HH VV豎軸 VV水準管軸 LL橫軸 HH視準軸 CC 三 水平角觀測的誤差分析 一 儀器構造誤差1 視準軸誤差的影響 盤左盤右觀測的平均值可抵消該誤差 2 橫軸不水平誤差的影響 盤左盤右觀測的平均值可抵消該誤差 3 縱軸誤差的影響縱軸誤差的影響不僅隨觀測目標的垂直角的增大而增大 而且與橫軸所處的方向有關 4 照準部偏心差的影響在度盤對徑方向上讀取讀數(shù)而取平均值的方法及盤左 盤右讀數(shù)的平均值都可消除該項誤差的影響 5 其他儀器誤差的影響度盤刻劃不均勻誤差 豎盤指標差 二 與觀測者有關的誤差1 儀器對中誤差2 目標偏心誤差3 照準誤差4 讀數(shù)誤差 三 與外界條件有關的誤差1 溫度的變化2 大風的影響3 大氣折光4 大氣透明度5 地面穩(wěn)定性 四 角度測量的注意事項 1 觀測前應檢校儀器 2 安置儀器要穩(wěn)定 應仔細對中和整平 一測回內(nèi)不得再對中整平 3 目標應豎直 盡可能瞄準目標低部 4 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定和限差要求 5 當對一水平角進行m個測回觀測 各測回應配度盤 每測回觀測度盤起始讀數(shù)變動值符合規(guī)范要求 6 觀測時盡量用十字絲中間部分 水平角用豎絲 豎直角用橫絲 7 讀數(shù)應果斷 準確 特別應注意估讀數(shù) 當場計算 如有錯誤或超限 應立即重測 8 選擇有利的觀測時間和避開不利的外界條件 三 直線定向與方位角測量 直線定向的定義 確定地面直線與標準方向間的水平夾角 一 標準方向 基本方向 分類1 真子午線方向 地面上任一點在其真子午線處的切線方向 2 磁子午線方向 地面上任一點在其磁子午線處的切線方向 3 軸子午線 坐標縱軸 方向 地面上任一點與其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或假定坐標系的坐標縱軸平行的方向 4 磁偏角 地面上同一點的真 磁子午線方向不重合 其夾角稱為磁偏角 磁子午線方向在真子午線方向東側 稱為東偏 為正 反之稱為西偏 為負 5 子午線收斂角 當軸子午線方向在真子午線方向以東 稱為東偏 為正 反之稱為西偏 為負 可見在中央子午線上 真子午線與軸子午線重合 其他地區(qū)不重合 兩者的夾角即為 二 方位角1 定義 由子午線北端順時針方向量到測線上的夾角 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 其范圍為0 360 有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 坐標方位角 2 坐標方位角 若PN為坐標縱軸方向 則各角分別為相應直線的坐標方位角 用 表示之 同一直線正反坐標方位角相差180 四 測量誤差 測量誤差按其對測量結果影響的性質(zhì) 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 一 系統(tǒng)誤差1 系統(tǒng)誤差 在相同觀測條件下 對某量進行一系列觀測 如誤差出現(xiàn)符號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規(guī)律變化 這種誤差稱為系統(tǒng)誤差 2 特點 具有積累性 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大 但可通過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觀測方法加以消除 二 偶然誤差1 偶然誤差 在相同觀測條件下 對某量進行一系列觀測 如誤差出現(xiàn)符號和大小均不一定 這種誤差稱為偶然誤差 但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規(guī)律 2 特點 1 具有一定的范圍 2 絕對值小的誤差出現(xiàn)概率大 3 絕對值相等的正 負誤差出現(xiàn)的概率相同 4 數(shù)學期望等于零 即 誤差概率分布曲線呈正態(tài)分布 偶然誤差要通過的一定的數(shù)學方法 測量平差 來處理 此外 在測量工作中還要注意避免粗差 錯誤的出現(xiàn) 偶然誤差分布頻率直方圖 三 衡量精度的指標測量上常見的精度指標有 中誤差 相對誤差 極限誤差 一 中誤差 是標準差的估值 絕對值愈小 觀測精度愈高 中誤差的極限值是方差在測量中 n為有限值 由有限個觀測值的偶然誤差求得的標準差的近似值 估值 稱為中誤差 計算中誤差的方法 有 1 用真誤差來確定中誤差 適用于觀測量真值已知時 真誤差 觀測值與其真值之差 有 標準差中誤差 標準差估值 n為觀測值個數(shù) 2 用改正數(shù)來確定中誤差 白塞爾公式 適用于觀測量真值未知時 V 最或然值與觀測值之差 一般為算術平均值與觀測值之差 即有 二 相對誤差 觀測值的中誤差與觀測值的比相對中誤差 三 極限誤差 容許誤差 偶然誤差的第一特性表明 在一定的觀測條件下 偶然誤差絕對值不會超過一定的限值 在大量同精度觀測的一組誤差中 誤差落在 2 2 3 3 的概率分別為68 3 95 5 99 7 常以兩倍或三倍中誤差作為偶然誤差的容許值 即 四 誤差傳播定律及其應用設 為相互獨立的直接觀測量 有函數(shù) 則有 例如 在水準測量中 讀數(shù)a與b的誤差分別為ma 3mm與mb 4mm 則高差h的中誤差mh等于多少 解 高差計算公式為 h a b由函數(shù)形式可知其屬于和差函數(shù) 則根據(jù)誤差傳播定律可知 m 五 導線測量 一 控制測量 1 作用為測圖或工程建設的測區(qū)建立統(tǒng)一的平面控制網(wǎng)和高程控制網(wǎng) 控制誤差的積累 作為進行各種細部測量的基準 2 控制測量分類 1 按內(nèi)容分 平面控制測量 高程控制測量 2 按精度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級 二級 三級 3 按方法分 天文測量 常規(guī)測量 三角測量 導線測量 水準測量 衛(wèi)星定位測量 4 按區(qū)域分 國家控制測量 城市控制測量 小區(qū)域工程控制測量 二 國家控制網(wǎng)平面 國家平面控制網(wǎng)由一 二 三 四等三角網(wǎng)組成 高程 國家高程控制網(wǎng)是由一 二 三 四等水準網(wǎng)組成 特點 高級點逐級控制低級點 國家一 二等三角網(wǎng)圖 三 導線測量將測區(qū)內(nèi)相鄰控制點 導線點 連成直線而構成的折線圖形 主要用于帶狀地區(qū) 如 公路 鐵路和水利 隱蔽地區(qū) 城建區(qū) 地下工程等控制點的測量 一 導線布設形式根據(jù)測區(qū)情況和要求 可分為以下三種 1 閉合導線 多用于面積較寬闊的獨立地區(qū) 2 附合導線 多用于帶狀地區(qū)及公路 鐵路 水利等工程的勘測與施工 3 支導線 支導線的點數(shù)不宜超過2個 一般僅作補點使用 此外 還有導線網(wǎng) 其多用于測區(qū)情況較復雜地區(qū) 導線布設形式 二 導線的外業(yè)1 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埋設樁點 2 測水平角 轉(zhuǎn)折角 左角 右角 連接角3 量水平邊長 三 導線測量等級限差 四 導線測量內(nèi)業(yè)計算 1 坐標方位角的推算或注意 若計算出的 360 則減去360 若為負值 則加上360 2 坐標正算公式由A B兩點邊長DAB和坐標方位角 AB計算坐標增量 見圖有 xB AB xABA yABy 后 前 A C B 其中 XAB XB XA YAB YB YA 3 坐標反算公式由A B兩點坐標來計算 AB DAB AB的計算根據(jù) 的正負號來判斷所在的象限 a 則為一象限 b 則為二象限 180 c 則為三象限 180 d 則為四象限 360 e 則 90 f 則 270 方位角所在象限 X Y 1 2 3 4 xAB yAB B A 4 導線計算過程推算各邊坐標方位角 計算各邊坐標增量 推算各點坐標 5 閉合導線平差計算步驟 1 繪制計算草圖 在圖上填寫已知數(shù)據(jù)和觀測數(shù)據(jù) 2 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diào)整1 計算閉合差 2 計算限差 f 容 10 n 一級導線 3 若在限差內(nèi) 則按平均分配原則 計算改正數(shù) 4 計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 按新的角值 推算各邊坐標方位角 4 按坐標正算公式 計算各邊坐標增量 5 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diào)整1 計算坐標增量閉合差 有 導線全長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2 分配坐標增量閉合差若K 1 15000 一級導線限差 則將 以相反符號 按邊長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標增量上去 并計算改正后的坐標增量 6 坐標計算根據(jù)起始點的已知坐標和經(jīng)改正的新的坐標增量 來依次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 算例 臨沂南路橋布設的一級閉合導線 采用2測回法測角 距離往返測取平均值 6 附合導線測量平差附合導線兩端都有已知點 下圖A B C D為已知點 及已知方位角 從導線一端 AB 推算到另一端 CD 最終坐標與方位角都應與另一端 CD 已知數(shù)據(jù)一致 A B C D 六 施工放樣 一 放樣的基本工作測量放樣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 1 放樣已知水平距離2 放樣已知水平角3 放樣已知高程二 放樣已知水平距離就是根據(jù)已知的起點 線段方向和兩點間的水平距離找出另一端點的地面位置 1 用鋼尺放樣已知水平距離 1 一般方法 從已知起點開始 沿給定按已知長度值 用鋼尺直接丈量定出另一端點 2 精確方法 當放樣精度要求較高時 先按一般方法放樣 再對所放樣距離進行精密改正 即進行三項改正 尺長 溫度 傾斜 但注意三項改正數(shù)的符號與量距時相反 2 用光電測距儀放樣已知水平距離三 放樣已知水平角根據(jù)水平角的已知數(shù)據(jù)和一個已知方向 把該角的另一方向放樣在地面上 1 一般方法 1 在O點安置經(jīng)緯儀 盤左瞄準A點 并將水平度盤置零 2 松開水平制動螺旋 旋轉(zhuǎn)照準部 使水平度盤為 值 在此方向上定出B 點 3 再盤右位置同法定出B 點 取B B 中心點B 則 AOB就是要放樣的已知水平角 2 精確方法 1 先按一般方法放樣定出B1點 2 反復觀測水平角 AOB若干測回 準確求其平均值 1值 并計算出它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注信息處理技術員考試試題
- 材料力學與智能材料性能監(jiān)測重點基礎知識點
- 材料疲勞裂紋萌生機理研究重點基礎知識點
- 檢修火災應急演練預案(3篇)
- 化驗室初期火災應急預案(3篇)
- 經(jīng)濟政策與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試題及答案
- 高考數(shù)學整體復習安排與試題及答案
- 邊防火災應急預案(3篇)
- 地鐵區(qū)間火災的應急預案(3篇)
- 解決代數(shù)難題的思路試題及答案
- 2025江蘇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年測溫定氧探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一模生物試題(一)(原卷版+解析版)
- 統(tǒng)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本“活動課”參考答案
- 2025年中遠海運限公司招聘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T-SUCCA 01-2024 營運車輛停運損失鑒定評估規(guī)范
- 教育消費行為研究-深度研究
- T-ZSA 232-2024 特種巡邏機器人通.用技術要求
- 工貿(mào)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臺賬資料
- 2025年離婚協(xié)議書范本(無爭議)
- 第12講 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性質(zhì)及應用 課件中考數(shù)學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