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學之“趣”及其文化根源[權威資料]_第1頁
中國古代詩學之“趣”及其文化根源[權威資料]_第2頁
中國古代詩學之“趣”及其文化根源[權威資料]_第3頁
中國古代詩學之“趣”及其文化根源[權威資料]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詩學之 “ 趣 ” 及其文化根源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摘 要:在中國古代詩學中, “ 趣 ” 有多種含義,大致上說來有 “ 興趣 ” 、 “ 靈趣 ” 、 “ 理趣 ” 、 “ 意趣 ” 、“ 真趣 ” 等等。文中試對 “ 詩趣 ” 的含義的做一個大體的梳理,同時,在此基礎之上對其文化根源稍作探討。 關鍵詞:趣;興趣;靈趣;理趣;意趣;真趣;文化根源 茶有茶趣,酒有酒趣。 “ 趣 ” ,可謂是一個古老而又寬泛的話題。中國古代詩學中同樣也講究 “ 趣 ” 。明代袁宏道說: “ 詩以趣 為主。 ” 他又說: “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號善說者不能下一語,惟會心者知之。 ” 他將詩趣比喻成山色、水味、花光、女態(tài),聊聊片語便把 “ 詩趣 ” 描繪的生動、入里。清代黃周星說:“ 今人遇情境之可喜者,輒曰: 有趣,有趣 ,則一切語言文字,未有無趣而可感人者。 ” 可見,詩人對于 “ 趣 ”的看重。其實,在中國古代詩學中, “ 趣 ” 有多種含義,大致上說來有 “ 興趣 ” 、 “ 靈趣 ” 、 “ 理趣 ” 、 “ 意趣 ” 、“ 真趣 ” 等等。本文試對 “ 詩趣 ” 的含義的做一個大體的梳理,同時,在此基礎之上對其文化根源稍作探討。 “ 趣 ” 乃中國古典美學術語,泛指人們的審美理想及審美情趣,包括人們在審美過程中的趣尚、趣味以及對藝術美的認識、理解、要求等。正是因為有了 “ 趣 ” 的存在,才在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之間架起了橋梁,才能夠使二者產生共識和共鳴,并且能夠產生一定的審美標準。所以, “ 趣 ” 直接影響著創(chuàng)作和欣賞。這也難怪了大家對于 “ 趣 ” 的重視。 一、 “ 興趣 ” 、 “ 靈趣 ” 、 “ 理趣 ” 、 “ 意趣 ” 、“ 真趣 ” 辨析 (一)興趣 嚴羽在滄浪詩話 詩變中這樣描述 “ 興趣 ” : 夫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 窮理,則不能及其至 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在此, “ 趣 ” 相當于司空圖的 “ 韻味 ” 。就作者而言,它表達的是詩人的真性情,蘊涵深沉,余味繚繞;而就讀者而言,它帶給人的是一種感同身受、幽深雋永的美感。只有作品的趣味與欣賞者的審美情趣達到契合時,欣賞者方能產生美感,作出肯定的審美判斷。因此說此處“ 趣 ” 與 “ 韻 ” 是同一概念,趣的理想境界即是韻的境界。興趣是人們對藝術作品最一般的審美要求,從而成為人們鑒賞藝術作品的標準。 (二)靈趣 清代冒 寒山說 “ 詩趣須靈 ” ,闡釋為: “ 以無為有,以虛為實,以假為真,靈心妙舌,每出人意想之外,此之謂靈趣。 ” 維維有一首小詩旋轉,這樣寫道: “ 風靜靜的彈奏著,港灣里的那排小船。 ” 短短的兩小句,卻讓我們看到了風,聽到了風,甚至觸摸到了風,詩人在和諧靜謐之中,將靈機和智慧盡顯在微妙之處,將聽覺、視覺和觸覺就這樣無聲地傳達給了讀者,可謂寫出了 “ 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 ” 的靈趣之美。 (三)理趣 “ 理趣 ” 是古代詩學的概念。原指一般的道理旨趣,后來逐漸衍化為詩文批評的一個重要概念。 “ 詩有理趣, 是指詩人在詩里講述道理,發(fā)表議論,應該同時使作品充滿詩意情趣,富有藝術感染力。有理趣的詩,不同于抽象地說理布道,而是寓道理于情趣之中,熔理和趣為一爐。 ” 對于詩中 “ 理趣 ” 的理解不應該是 “ 理 ” 與 “ 趣 ” 簡單的拼加,而應該是其自身內在的體系范疇,對應著 “ 以理入詩,詩中有理 ” ,呈現出一種哲學的韻味。對此,錢鐘書先生對于“ 理趣 ” 的理解可以作為借鑒。 讀錢鐘書先生的談藝錄就可以看出,他對 “ 理趣 ” 的理解引入了認識論中的辯證對待關系,如:一般與特殊,繁與簡,散與聚,博與約,例與概等,從而總結出 “ 理趣 ” 得以存在 的哲學認識論依據: “ 普泛性的規(guī)律只有在具體事件和物象中方能得到體現,且只有在經過精心選擇的典型意象和具象中才會體現得更加完美。 ” 以先生對杜詩“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 及 “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 ” 的分析為例: “ 鳥語花香秉天地浩然之氣;而天地浩然之氣,亦流露于鳥花香之中,此所謂例概也。 ” 一句 “ 例概 ” 便把 “ 以理入詩,詩中有理 ” 形容的鞭辟入里、可見一斑。 (四)意趣 所謂意趣,則是指在意念上妙趣橫生,情趣盎然,生動活潑,令人叫絕。且看無名氏的鵲踏枝: 叵耐靈鵲多滿語,送喜何曾有 憑據。 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金籠里, 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 古詩中描寫思婦想念征夫的詩并不少見,但是這首詩可謂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傳達出了不同的意趣。詩的上半部分寫少婦抱怨喜鵲報喜無憑,怨恨之中將其捉來,鎖入籠中。自古道: “ 靈雀報喜 ” 。然而,此詩卻獨辟蹊徑,反其道而行之,令人耳目一新。下半部分以喜鵲的口吻訴說自己的無辜,并表達出如若征夫能回,應將自己放出樊籠,騰身青云的愿望。一怨一答,一訴一求,把本來無聲的畫面竟是描繪的如此生動,讓人仿佛聽到了婦人和鳥兒的對話,不禁拍手叫絕。 (五)真趣 南朝梁江淹在雜體詩 效殷仲文里寫道: “ 晨游任所萃,悠悠蘊真趣。 ” 宋朝蘇舜欽里呂公初示古詩一編因以短歌答之提到: “ 上有致君卻敵之良策,下有逍遙傲世之真趣。 ” 清代的史震林西青散記卷二中有: “ 霞村詩,意境幽恬,善發(fā)真趣。 ” 可見, “ 真趣 ” 在詩人眼中的重要性。 “ 真趣 ” 亦稱 “ 天趣 ” 、 “ 自然之趣 ” 。 “ 真 ” 即指天真自然,不加矯飾; “ 趣 ” 具體到詩中則指詩能給人以美感的生活情趣。 且看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萊花無處尋。 開頭兩句描寫的是農村的自然景色:疏疏落落的籬笆,悠長蜿蜒的小路,暮春時節(jié),花落盡而葉初長。竟是一副靜謐優(yōu)美的田園畫作。詩的后兩句則是描寫兒童們在這樣的美景之中嬉戲的情景。他們奔跑著、追逐著、打鬧著。在一靜一動之間竟把兒童們活潑可愛的樣子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中國古代詩學之文化根源 綜上可見,中國古代詩學中對于 “ 趣 ” 的講究。然而“ 趣 ” 這一范疇的形成,也有它所賴以產生的思想文化根源。概括起來說 ,以下幾個方面尤其重要,它們影響了“ 趣 ” 的基本內涵和風貌的形成。 (一) 儒家游藝尚文的人生風范與 “ 趣 ” 。 林語堂曾說: “ 世界上有些偉大師表人物,他們影響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愛。 ” 他認為孔子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孔子的智慧一書里他所描寫的就是一個近人情、有趣味的孔子。 “ 事實上,在孔子的所言所行上有好多趣事呢??鬃舆^的日子里那充實的歡樂,完全是合乎人性,合乎人情,完全充滿藝術的高雅。因為孔子具有深厚的感情,銳敏的感性,高度的優(yōu)雅。 ” 林語堂使用崇尚人的個性的“ 五四 ” 精神來理解孔子,是從 文藝與人性及人的趣味方面來理解孔子。 孔子說: “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人,游于藝。 ” 體現了孔子在藝術和各種藝術性的活動中,充分體驗和享受人生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所以他能夠獲得和享受人生的趣味。 (二)道家逍遙出塵的人格精神與 “ 趣 ” 如果說儒家在藝文和人的雅化形式中培育了中國的風雅之趣,那么道家則在自然和人的自由天性中發(fā)展了中國的高情遠趣。莊子高張 “ 逍遙游 ” ,即一種 “ 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 。莊子尚 “ 真 ” ,稱贊 “ 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 ” ,認為 “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者也 ” 。 “ 真 ” 與 “ 自然 ” 也就是 “ 樸素 ” ,是 “ 不刻意而高 ” ,是 “ 刻雕眾形而不為巧 ” ,是吹萬不同 “ 天籟 ” 自鳴。同時,老莊又通過 “ 嬰兒 ” 、 “ 童子 ” 等肯定一種天真、清靜幽雅的精神。所有這些,直接影響了 “ 天趣 ” 、“ 稚趣 ” 、 “ 拙趣 ” 、 “ 遠趣 ” 、 “ 逸趣 ” 、甚至 “ 奇趣 ”等一類的藝術追求和審美意趣。 (三)文人有所癡迷的性情和清玩的習性與 “ 趣 ” 道家莊學,通過竹林名士和魏晉玄風,把對高遠清逸精神境界的追求與在現實中優(yōu)游適意、自足懷抱的享受人生結合起來。從這里開始,產生出種種癡迷的興趣,如讀書、談玄、服散 、飲酒、好色、琴操,以及詩書棋畫、登山臨水等。 (四)古代及民間藝術的稚拙真率的魅力與 “ 趣 ” 古代藝術和民間藝術從另一個方面對于中國美學趣味發(fā)生重要的影響,這就是:簡練的手法、天真的稚趣、渾樸的氣象和活躍的生命。如在彩陶紋飾和其他裝飾性造型符號上, “ 熟練地運用三角形、圓形去吸收、規(guī)范自然原型 ” 。 如在許多巖畫上,以極簡練的抽象表現人、物和場景。廣西花山巖畫就主要以 “ 屈臂上舉、屈蹲雙腿、扭動腰肢等 ”來表現人物, “ 筆墨簡到不能再簡的程度,但又不失人物的基本形 ” 。 民間文藝也以拙樸 真率的盎然生趣給中國美學藝術帶來滋養(yǎng)。紅樓夢二十七回寫探春等對那些 “ 樸而不俗、直而不拙 ” 的民間工藝品,如柳枝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樞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兒等, “ 喜歡的什么似的 ” ,當做寶貝。在文學上,民歌也常以其真率樸拙的情趣為詩壇增輝。民歌的簡潔天真、大膽及其活躍的生命,既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審美情趣的表現,同時也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美學趣味形成巨大的影響。 以上對中國古代詩學中的 “ 趣 ” 做了一個粗淺的論述,具體到詩而言, “ 趣 ” 使詩有了靈性,讓讀者和作者之間有了共鳴。就生活而言, “ 趣 ” 則使我們波瀾不驚、 單調重復的日子有了生氣,有了情趣。(作者單位:山東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旭 .中國詩學范疇的現代闡釋 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2 嚴羽,郭紹虞 .滄浪詩話校釋 M.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3 郭紹虞 .中國歷代文論選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中國古代詩歌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735 頁。 敘陳正甫會心集,袁中郎全集卷一。 歷代怨詩趣怪詩鑒賞辭典,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121 頁。 崔倫強,中國古代論文中的 “ 趣 ”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第 15 卷第 1 期。 錢鐘書,談藝錄,中華書局 1984 年版,第 227頁。 同上,第 213 頁。 中國哲人的智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1年版,第 15 頁。 同上,第 19 頁。 張曉凌,中國原始藝術精神,重慶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93 頁。 李福順,花山巖畫的藝術特征及其價值,見中國藝術第三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閱讀相關文檔 :小議提高高職高專數學教學效果 在 “ 系統(tǒng)基模 ” 理論啟發(fā)下 ,探討高校圖書館業(yè)務流程再造 從袁紹之敗悟企業(yè)用人之道 淺議如何做好工科類大學生就業(yè)工作 電梯安全管理與維修保養(yǎng)探討 非正規(guī)就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及發(fā)展路徑 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圖書館 “ 人本管理 ” 經驗談 中職學校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 淺談公路養(yǎng)護和環(huán)境保護 在校園文化中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