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基礎知識、概念詩歌,即詩和歌的總稱,文學基本樣式之一。它最集中、精練、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充滿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語言比散文更凝練、和諧、具有強烈的音樂性,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除散文詩外,一般都分行排列。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字以上)、中調(字)、小令(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分類(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案琛薄案栊小薄耙薄扒薄耙鳌钡裙旁婓w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楚辭體: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chuàng)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大規(guī)模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后人統(tǒng)稱為漢樂府。后來樂府成為了一種詩歌體裁。()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二、四句要押韻,第三句不能押韻,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通常以句完篇的律詩,每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對詩意的理解下面就詩歌的主要內容、詩歌中的人物形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致歸納如下:1.詩歌的主要內容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詠物言志詩,通過所詠之物寄托詩人品質或理想。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fā)感慨。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感慨。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等。2.詩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3.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yè)、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二、對語言的品味詩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發(fā),往往通過詩的語言來實現。進行詩歌賞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抓住語言這個根本。對語言品味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考查重點字詞的精妙。從遣詞用語、修辭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曲中重點詞、重點詩句的含義。(2)考查詩句蘊含的深意。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曲在語言上所寄予的深意。從用韻、節(jié)奏、音調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曲語言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3)考查詩詞曲中的名言佳句。從修辭方法、表現手法、思想感情、蘊含哲理、語言運用等角度對其進行賞析。在復習中,我們要結合一些詩句揣摩詩歌語言的特點,如:(1)清新自然,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2)生動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3)含蓄雋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4)言簡義豐,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5)平實質樸,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6)簡潔明快,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三、對寫作技巧的分析對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分析詩中修辭手法的含義及作用。(2)分析詩歌的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懷、寓情于景等。(3)分析詩歌的結構形式,如層層深入、由景生情、卒章顯志等。(4)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如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等。(5)分析詩歌的藝術風格,如樸素自然、雄渾奇拔、清麗明媚等。在這里,我們對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做一下歸納。1.詩歌表現手法(1)借景抒情。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2)寓情于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托物言志: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動靜結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5)虛實相生,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6)以小見大,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7)以樂景寫哀情,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8)詩情畫意,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9)運用典故,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10)運用修辭:比喻“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擬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對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2.藝術風格了解詩人的藝術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昌齡的雄健渾厚,高適、岑參雄渾奇拔,韋應物的清新典雅,韓愈的奇特新穎,李賀的憂郁激憤,元稹的艷麗淺近,劉禹錫的清峻明朗,李商隱的清麗俊逸,杜牧的含蓄綽約,李煜的傷感細膩,歐陽修的清麗明媚,范仲淹的蒼涼悲壯,晏殊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的纏綿悱惻,黃庭堅的自然流暢,秦觀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約凄切,陸游的雄渾奔放,辛棄疾的氣勢雄壯。虛實結合,古典詩歌中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詩歌鑒賞中的“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它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感受得到,是真實具體的描繪;詩歌鑒賞中的“虛”則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引發(fā)人的聯想。具體說來:有限為實,無限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正面為實,側面為虛;眼前之景為實,已逝、想象之景為虛。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緊湊、形象更鮮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一、有限為實,無限為虛無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宋代畫家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边@就是繪畫藝術中的空白藝術,它是藝術家再現現實對象整體時有意造成的藝術形象結構上的虛空。例1:宋朝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上獨坐垂釣的漁翁,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樣的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運用空白藝術給欣賞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間,以少許勝繁復,手段高明。例2: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弊髡邔崒懥伺c童子的對話,而把“問”的內容省去,更沒有介紹隱者的行蹤,但透過畫面,我們仍能感受到那山中縹緲的云霧、隱者的閑適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這種以實寫虛的手法也可以稱為是詩歌中的空白藝術,它是通過有限的問話表現了無限的閑適之情。二、景物為實,情感為虛人們常用“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來分析詩歌中的虛與實的關系。詩人的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將這種虛表現出來,就得化情思為景物,化虛為實;而讀者則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一個完全逆向的過程。例1: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實景,但這景中卻蘊含著詩人對于國破家亡無限悲痛憂怨之情,憂國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也就是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例2:李忱的瀑布聯句:“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弊髡咴诖耸褂昧送形镅灾镜氖址?,實寫了雄偉壯觀、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現了作者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鵲以高翔的豪情壯志,這是虛寫,作者主觀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觀的景物之上,“化景物為情思”,達到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了詩中的意境。三、正面為實,側面為虛正、側面描寫是詩詞作品中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在多數情況下,詩人都會正面描繪景物特征,但有時詩人為了追求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給讀者留下較大的想象空間,這在詩詞鑒賞中也可以看作是虛實結合。例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寫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為了烘托人的情感?!皠e時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反映了當時詩人與友人凄涼的心境;“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對琵琶聲的側面描寫,點染了當時的環(huán)境氣氛,襯托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的空間;“繞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拋棄后的孤獨悲傷的心境。這里正面寫景為實,側面烘托出的情則為虛。例2:王昌齡的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后續(xù)部隊,對戰(zhàn)果輝煌的“前軍夜戰(zhàn)”只從側面帶出,避開了對戰(zhàn)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烘托,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夜戰(zhàn)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么艱苦,多么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中去體味這次出征多么富有戲劇性。四、當前之景為實,已逝、設想之景為虛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往往描述此時不在眼前,卻是自己曾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發(fā)生過的景象,用已逝之景與當前的實景構成對比,來表達自己內心復雜的情懷。例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詩句,這是作者遙望南國時發(fā)出的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但此時不在眼前,作者通過這已逝之景,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再現了往日熱鬧繁華的景象,反托出今日處境的凄涼。有時,詩人為描寫自己思鄉(xiāng)懷人之情,不從自己入手,而是設想對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寫對方而寫自己,這也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寫法。例2: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是詩人在天寶十五年被叛軍抓住被困長安,望月思家而寫下的千古名篇。詩中流露出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之情。但詩人并未從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擔心丈夫的情形。這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字里行間使妻子“獨看”福州之月而“憶長安”,與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雙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實境是一種真境、事境、物境;虛境是給讀者創(chuàng)造的一種想象的空間、詩意的空間。虛可生實,實可生虛,想象則是虛和實的橋梁。詩歌十五修辭手法、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yè)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托物言志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的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的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fā)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因而美好的聲名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詩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動靜結合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tài)或相對靜態(tài)時的描寫。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tài),后兩句寫動態(tài),一動一靜,相輔相成。、以動襯靜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tài)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tài),也就是在動態(tài)描寫中顯示出靜態(tài)。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傍B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樂景寫哀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青雀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結句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xiāng)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yè)?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如: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臺城)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渲染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烘托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亦稱“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如: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用典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1、虛實結合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棲鴉可見,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光皎潔”。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抑揚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如: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這里采用了欲揚先抑法。、對比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qū)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詩歌鑒賞結題方法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由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傮w看,后一類居多。2.關注詩歌的題目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詩歌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與《先秦諸子選讀》教材教學研究問卷調查
- 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護理
- 腦外傷關系護理要點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護理
- 郵儲銀行ai面試題目及答案
- 應屆生校招:國企會計崗位面試題目及答案
- 銀行招考法律試題及答案
- 醫(yī)院護工面試題庫及答案
- 專業(yè)育嬰師培訓及實習協(xié)議
- 婚姻忠誠度保障與重大疾病保險合同
- 北京中考英語詞匯表(1600詞匯)
- (完整版)重大危險源清單及辨識表
- 超市消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
- 新工科的建設和發(fā)展思考ppt培訓課件
- 封樣管理規(guī)定
- 黃腐酸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于立項備案
- 管理人員責任追究制度
- 自動旋轉門PLC控制
- 電影場記表(雙機位)
- 畢設高密電法探測及數據處理解釋
- 【課件】第2課如何鑒賞美術作品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