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doc.doc_第1頁
明妃曲.doc.doc_第2頁
明妃曲.doc.doc_第3頁
明妃曲.doc.doc_第4頁
明妃曲.doc.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很多人意識中,似乎是畫師毛延壽害了王昭君,這又是怎么來的呢?原來這段故事來自于葛洪的西京雜記,它是一本小說,與后漢書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現了一個畫師毛延壽。說“漢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獨王墻不肯,遂不得見”。王昭君的故事自晉代石崇作王昭君樂府后,吟詠其事者,代不乏人。有的悲其遠嫁,有的責怪畫師,有的寫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寫昭君的漢宮之思,種種立意不一而足。王安石這首明妃曲別是一種立意。詩中的重心在于書寫失意的怨恨。王昭君美冠后宮,但不被召幸。更有甚者,她被作為宮中不喜歡、不需要的女子而遠嫁異族。紅顏薄命豈不怨嗟?而在封建社會中失意的女子又豈止是遠嫁的昭君?咫尺之間不也還有漢陳皇后的悲?。康槊廊说氖б膺€只是此詩的表層意思,更深層次的看,應當說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詩人在寫作此詩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萬言書,主張變法。但仁宗已是暮年,無意進取,對王安石的倡議置而不論。所以此詩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鳴所不平”。士不遇,這是古代詩歌中一個傳統(tǒng)的主題,北宋由于黨爭激烈,不少知識分子都遭到反復貶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識分子的普遍情緒。王安石此詩只所以能震動當時文壇,引起巨大的反響,就因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是一首七古,全詩按情節(jié)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寫明妃離宮時的形象。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略去了許多身鎖后宮的辛酸歲月,剪取明妃失意離宮的關鍵情節(jié),鬢發(fā)散亂傷心落淚尚如此動人,使元帝激動不已,這是用反襯的方法寫明妃的美麗。第二層“歸來卻怪”四句,寫漢元帝問罪畫師和作者對此的評論。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這是側面的寫法,從元帝平生所見反襯明妃的美。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這是作者的議論,他強調任務的風采是難于通過繪畫來表現的。即譏諷了漢元帝的案圖召幸的好色與愚笨,也強調了王昭君的精神風采之美。表現了作者對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對于元帝昏庸的諷刺。第三層“一去心知”四句,寫明妃思漢情緒。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第四層“家人萬里”四句寫家人對昭君的慰藉。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明妃曲是詠昭君最好的詩,好在立意新。這詩前半部只寫昭君的美,但不是從形象上寫,而是從故事上寫。昭君出來,淚濕鬢腳,自顧“無顏色”,但元帝見了,竟不能自持。原來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態(tài)”。而畫師又是個畫肉不畫骨的,所以“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二句成為千古絕唱。后半部寫昭君在蒙古仍是關心祖國的,但是,“萬里家人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就是說,安慰來自家人,而非宮廷。宮廷呢?“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這才是詩的主題。玩弄、遺棄女子,歷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澳媳薄闭呒粗型?。這樣,王安石就提出一個社會制度問題,雖然他沒有解答。這層意思,比“和親事卻非”的論點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黃金何日贖娥眉”則簡直不象話。居然有人作考證,說蔡文姬是被俘,可贖;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贖了;真是腐儒。不過,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說“昔日畫圖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贖”,諷刺得痛快。此人大約是清代的蔡尚翔。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說,王安石闖了詩禍。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選本皆不錄,不知何故。其詩曰:“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語琵琶心自知。黃金捍拔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蓱z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所謂詩禍,當然是指“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一聯(lián)。此語一出,議論洶洶。或謂“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為盜賊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謂“茍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棄其夫乎?”為王安石辯護的人也只好說,“漢恩自淺胡自深”的“恩”是專指男女關系,無關君臣之義。我想,王安石這里所說的恩,確是指男女關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關系,而是從更高的角度,即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問題的。也可說,此語即對前一首所提問題的答案,即男女結合應以“相知心”為準則。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資本主義萌芽味道。不過,男女關系也要從政治上看問題,例如我們在大批判中就是這樣,那情況就有所不同了。還有,王安石這詩的結尾是錯誤的。曾經拜訪過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卻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詞)。文章主旨在歷代文人筆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劇人物,漢元帝是一個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纏綿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壽則是釀成昭君悲劇的禍首。王安石這首詩卻獨出機杼,于傳統(tǒng)見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專制帝王對嬪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無真實愛情,才導致昭君寧愿含恨離漢。因此釀成王昭君悲劇的元兇是漢元帝。這首詩命題新穎,遭致議論紛紛,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廣泛影響。形象塑造王安石明妃曲在藝術上頗堪注意之處,是對王昭君形象的刻畫。第一部分中描繪王昭君的美貌,不在其面容、體態(tài)上窮盡筆力,而是著重寫昭君的風度、情態(tài)之美,以及這種美得感染力,并從中宣泄她內心悲苦之情。這樣就寫出了呼吸可聞、音容畢現的活生生古代美女形象。第二部分,著重寫王昭君的內心情感。前人于此,往往以抒寫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劇氣氛為重點,而此詩除描寫其身世可悲之外,還揭示出她對故國、親人的摯愛之情,與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腸。這樣的王昭君,就不惟可悲,而且可敬。是喜劇還是悲劇說來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劇還是悲劇,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唱對臺戲的不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昭君墓周圍有很多詩碣,其中一首詩碣刻的詩是: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一身歸朔漢,萬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v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至今青冢在,絕域賦秋風?!靶l(wèi)霍”即漢朝的名將衛(wèi)青和霍去病,詩人把王昭君與“衛(wèi)霍”相提并論,對她可說是高度贊揚了。不過詩中雖沒明言,但顯而易見,詩人筆下的王昭君是抱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則在昭君的“得意”(詩人“我獨羨遭逢”的“得意”)中也還有怨在。近人郁達夫也有一首詠王昭君的詩,命意和此詩相類。郁詩道: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愛君深。當年若賄毛延壽,哪得詩人說到今。寫王昭君是抱著“愛君”(漢元帝)之心,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來說,這首詩都不能算是佳作。不過這是郁達夫的“少作”,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8歲。借事相發(fā)余韻悠長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賞析趙伯陶歷代文人似乎對昭君出塞這一詠史題材有特殊的感情,從西晉石崇的王朋君一詩篇起,一直到清末屢吟不絕,各具風貌。這類題材的詩歌或以悲怨凄涼立意,或從個人遭際著眼,或譏諷漢帝的寡情少恩,或咒罵畫工的居心不良,或直言無隱,哀嘆國勢的不振;或機鋒側出,寫下一段翻案文字?!叭绾我欢闻们嗖蓦x離詠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圖),縱觀封建時代的眾多歌詠昭君之作,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算得上這類題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王安石論詩有“自出己意,借事相發(fā),情態(tài)畢出”(蔡寬夫詩話引王安石語)的議論,正可用來評價此二詩。二詩刻畫人物動作、心理,形象飽滿,抒發(fā)情感,寓意精警,耐人尋味。形象與議論的有機組合,賦與了詩歌不朽的藝術魅力,令人贊嘆不已。詩云: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捍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蓱z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王昭君字嬙(一說昭君是字),南郡(今湖北秭歸)人。漢元帝時她被選入宮中,數歲“不得見御”。竟寧元年(公元前年),漢與匈奴和親,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漢書與后漢書對此均有記述,唯后漢書言其“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似是自愿出塞和親的。西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其名為明君。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畫工棄市”一段增加了元帝按畫圖召幸宮女一節(jié),說昭君因不肯以黃金賄賂畫工,得不到元帝的賞識才被遣嫁匈奴的。后來元帝遷怒于眾畫工,殺了他們中的一些人。毛延壽在畫工中最善描摹人物,于是就成了后人唾罵的對象。西京雜記寫成距離漢元帝已四百余年,又屬小說家言,本不足信。但晉武帝因嬪妃眾多而“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卻是史有明文(見晉書胡貴嬪傳),因此,漢元帝以畫圖召幸宮女也是可能的。封建文人對于這種封建專制制度的不合理與荒謬,往往不能正面觸及,至多不過用“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豈能制夷狄”(歐陽修明妃曲和王介甫)批判帝王的昏聵。王安石自然也不能擺脫時代的局限,但他卻巧妙地將批判的鋒芒藏起,旁敲側擊地以“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二語道之,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這并非給毛延壽翻案,而是要說明人的氣質、風度難于形諸筆墨,別有寓意。清人趙翼評此二句說:“但謂其色之美非畫工所能形容,意亦自新?!保óT北詩話卷十一)可謂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抽象議論的成功源于具象描寫的動人。作者先抓取昭君辭別漢宮的一個場面,卻又不正面描繪她的容顏,僅將一位梨花帶雨、鬢腳低垂的悲怨女子推到讀者的面前。后漢書南匈奴傳中“顧影徘徊,辣動左右”的記述是詩人寫作的依據,悲傷的美人更易引起人們的哀憐。“尚得君王不自持”一句即是從旁觀者的反應反襯出昭君的動人姿色以及動靜相宜的氣質、風度。詩人借用元帝眼目觀察昭君,給讀者也留下了馳騁想象的余地,從而坐實了“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的議論。兩首詩中的昭君形象始終蒙有一層悲怨凄涼的面紗。她時刻思念著家鄉(xiāng),穿完了從漢宮帶去的衣服,“可憐著盡漢宮衣”是從細節(jié)上刻畫昭君的心態(tài)。由于語言相異,昭君只有借琵琶傳達內心的哀怨,“彈看飛鴻勸胡酒”是從神情上刻畫昭君的心態(tài)。嵇康贈秀才入軍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詩句,王安石即襲用此句意,將昭君神情恍惚、若有所思的內心矛盾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古人心目中,鴻雁能夠傳書,一邊彈琵琶,一邊遠望鴻雁南飛,自然是思鄉(xiāng)情懷的流露。如果說第一首重在寫昭君辭漢的悲怨,那么第二首則重在渲染昭君出塞后的凄涼。二詩中的昭君形象的統(tǒng)一也是理解全詩的一條線索。詩中的昭君形象明顯帶有詩人的想象成分,除了傳達出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某種審美情趣外,還帶有這一群體的悲劇意識。在封建專制社會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有能力的人才往往難以主宰自身的命運,他們必須得到高位者的賞識才有可能飛黃騰達。這些人一方面孤標傲世,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尋求知音,以求得心理上暫時的平衡。作者筆下的昭君形象于楚楚動人中彌漫著悲涼色彩,顯然也是作者懷才求遇潛意識的表露。二詩作于嘉祐四年(),當時王安石歲,此前曾寫有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萬余言,指出“萬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這些建議未被當政采納,但王安石并沒有因此消沉,他從地方調任京都后,更亟欲一展宏圖。寫于這一時期的明妃曲也就不完全是以古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了。作者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在體現心中潛意識的同時又能超脫于其上,從鳥瞰人生的角度,體味著人間的苦樂。作者以對昭君窮形盡態(tài)般的形象描繪為思維依據,高度概括凝練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第一首中“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二句,第二首中“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二句,與前述“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二句共同構成了二詩的理智線索,是三個經過提純的警句?!熬灰姟倍浣枵丫胰酥诘莱隽俗髡叩母锌?,他以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幽居長門宮與出塞的昭君相比,意在傳達失意之人無分南北的思索?!皾h恩”二句又借路人之口道出作者的憧憬,他以昭君自身的遭際為喻,重在表現人對知己的渴求。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詩人化用此句,吟誦的正是這種人際間感情糾葛的悲歡。由于作者寫下“漢恩自淺胡自深”一句,曾引起很大的爭議。范沖曾對宋高宗說,安石此詩“壞天下人心術”(見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卷七),宋朱弁則借一太學生之口罵道:“若如此詩用意,則李陵偷生異域不為犯名教?!保L月堂詩話卷下)宋羅大經認為此詩“悖理傷道甚矣”(鶴林玉露乙編卷二)。有人甚至說:“靖康之禍,釀自熙寧,王、秦兩相,實遙應焉,此詩為之讖矣?!保ㄇ逯苋荽壕铺迷娫挘┕粝壬鷦t為此句辨白,認為詩句原意是“漢恩淺吧,我也不怨;胡恩深吧,我也不戀”(王安石的明妃曲)。這些譏彈或辨白,似乎都太拘泥于對“漢恩”一句的表面解釋,而忽略了下一句“人生樂在相知心”的深層涵義。人類生活除飲食與安全的需求之外,友誼和愛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屬于人類一種歸屬或自尊的需求。春秋時的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笨梢姽湃藢χ旱目粗亍!笆繛橹赫咚馈?,封建知識分子為了知己,可以死而無憾。“人生樂在相知心”所反映的正是這種心態(tài),它由感人的昭君故事相引發(fā),更增強了詩句的感染力。從理智線索看,兩首明妃曲也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三個警句,搖人心旌。它們同以昭君故事為背景提煉,同植根于詩中昭君的形象線索,借其哀怨之情升華出帶有普遍意義的精警議論,極大擴充了詩的內涵。二詩之妙就在于與昭君故事的離合之間,借題發(fā)揮,卷舒自如地宣泄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不同時代的人都可以從三個警句中找到自己感情共鳴的位置,這也許正是它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原因。此詩一出,歐陽修、司馬光、梅堯臣等人皆有和作,也說明了二詩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一般說來,唐詩主情韻,宋詩主議論,明妃曲二首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