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探討.doc_第1頁
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探討.doc_第2頁
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探討.doc_第3頁
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探討.doc_第4頁
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探討.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探討 王瑛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人民醫(yī)院甘肅省張掖市734000 【摘要】本文基于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問題,展開了闡述。作者根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總結出孕婦牙周疾病與早產的相關性問題,以便和同行交流切磋。 關鍵詞孕婦牙周疾??;早產;探討 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是育齡婦女易患的口腔疾病,國內外學者對孕婦進行口腔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46.68%患有牙周疾病。研究顯示牙周組織的健康狀況與全身健康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機體患牙周疾病可增加某些系統(tǒng)性疾病的易感條件,并影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以及導致不良的分娩結果1。而早產的傳統(tǒng)病因很多,孕婦牙周疾病作為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已引起人們的關注,近年來,不良的分娩結果與牙周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頗具爭議,研究認為一些不良的妊娠結局與亞臨床型感染(如牙周炎)之間關系密切,但是其發(fā)病機制仍在探索之中2,牙周疾病與早產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仍需進一步的證據,本文將就牙周疾病與早產之間存在的相互關聯(lián)做一探討,以期為開展育齡婦女孕前口腔保健及孕婦牙周炎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妊娠期牙周組織發(fā)生炎癥的原因及特點 牙周疾病是指發(fā)生在牙齦、牙周膜、牙骨質和牙槽骨部位的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牙齦出血、紅腫、溢膿、牙齒松動、移位和口臭等。牙周致病菌及其代謝產物是引發(fā)牙周疾病的始動因子,炎癥是以厭氧菌為主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病變的牙周袋內壁形成炎性潰瘍面,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很易從潰瘍面進入血循環(huán)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引起機體炎癥和免疫反應,齦下微生物中的紅色復合體,包括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氏菌和齒垢密螺旋體為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3。 女性妊娠后內分泌發(fā)生改變,體內發(fā)生巨大變化,從而導致婦女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發(fā)生一系列的改變4。妊娠期間雌激素水平增高,牙齦沉積物刺激以及免疫反應改變,牙齦粘膜內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增高,引起牙齦組織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過程改變,牙齦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細胞和液體滲出增多,直至微循環(huán)淤滯,牙齦粘膜內前列腺素E2生成增多,上皮角化和細胞再生能力下降,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對局部刺激的反應性增高。此外孕激素中黃體酮水平的增高,提供了中間型類桿菌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牙菌斑中間型類桿菌明顯增多,這些都使原有的牙周疾病臨床癥狀加重。同時,妊娠后生活規(guī)律發(fā)生改變,進食的次數增多,愛吃零食又偏愛酸甜食物,且常忽視口腔衛(wèi)生保健,從而使得在孕期新患牙周疾病人數增多。而孕期有很多口腔科常用的藥物都不能用,一些檢查項目也受限,進而導致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早產的發(fā)病因素及感染機制分析 早產是產科常見疾病,傳統(tǒng)觀點認為生殖道感染、妊娠合并癥與并發(fā)癥、社會經濟等因素與早產的發(fā)生有關,但傳統(tǒng)的危險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釋早產的發(fā)生,目前認為亞臨床感染是導致早產的重要原因。早產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較為復雜,長期以來的觀點認為細菌性陰道疾病是導致早產的主要原因,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低體重、多胎妊娠、種族、社會地位低下、吸煙、酗酒等。胎膜早破是引起早產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認為,牙周炎致病菌導致宮腔內及下生殖道感染宮內感染是導致不良妊娠和胎兒生長發(fā)育受影響的重要因素,伴放線桿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具核梭桿菌是常見的牙周致病菌。Hill5對早產和胎膜早破產婦的羊水進行培養(yǎng)分離,得到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氏菌和齒垢密螺旋體等牙周炎致病菌,同時在牙周袋和齦溝液中檢出的牙周炎致病菌水平也高于正常產婦組。Offenbancher等對1020名產婦在產前、產后分別進行了牙周檢查,并校正了年齡、吸煙、社會地位等其他因素的干擾,結果顯示:牙周健康產婦的早產率為11.2%,中重度牙周炎產婦的早產率為28.6%,牙周炎組的早產率均顯著高于牙周正常組的產婦,并認為妊娠期間牙周炎的嚴重程度可以作為極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預測指標,國外其他學者也證明了牙周炎與早產、流產(不良妊娠結局)有一定的關系。 牙周病是我國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口腔疾患,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和動物試驗表明牙周病和早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相關性。女性妊娠期間由于自身激素水平和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口腔健康狀況往往比孕前差,而不良的口腔健康狀況對孕婦本身和胎兒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感染發(fā)生早產的可能機制包括:因母體長期的牙周病導致前列腺素(PG)的大量合成,同時與感染時大量細胞因子的異常分泌、MMP活性增加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合成增多、C反應蛋白(CRP)升高等有關;從羊膜完整的早產患者羊膜液內分離出的細菌中最常見的是具核梭桿菌,該菌是口內常見菌,可能通過牙周病導致菌血癥到達子宮;感染的牙周韌帶組織可作為細菌微生物產物及與感染相關的細胞因子的儲庫,孕婦牙周感染以及牙周相關細菌的直接侵襲致使孕婦對細菌性陰道病的敏感性增加,增加了泌尿生殖道革蘭陰性菌選擇性生長和入侵的可能性,導致早產發(fā)生7。 3討論與小結 長期的牙周炎癥可能引發(fā)或加重身體其他疾患,孕婦的口腔健康不僅關系自身,更直接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研究發(fā)現(xiàn),輕度牙周病可能增加胎兒生長受限和早產的危險,當孕婦患中重度牙周病時,影響更為顯著,患牙周病的孕婦,其胎兒生長障礙的危險約為無牙周病孕婦的兩倍,如果孕婦在妊娠開始時便患有嚴重牙周病或妊娠期牙周病惡化,胎兒出現(xiàn)生長障礙的危險系數將增加,因此,孕婦應定期潔牙以防止牙周疾病發(fā)生。 由于孕婦口腔治療的安全期很短,因而孕前應該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和保健治療,以恢復口腔健康,還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牙齦出血、牙齦腫痛等牙周病的特征。在孕期應更注意口腔衛(wèi)生,因為孕婦的牙齦部局部發(fā)炎而產生的細菌可以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huán),直接導致宮內胎兒受感染而影響發(fā)育,還會導致細胞因子和抗體增高的全身系統(tǒng)反應而直接影響胎兒牙胚胎的形成,使牙釉質發(fā)育不全。在胎兒期生長、發(fā)育和鈣化受阻的牙齒,萌出后會呈現(xiàn)顏色改變、缺陷和形態(tài)畸形等表現(xiàn),導致牙齒美觀受損,并且常因質地差而易患齲病,因此兒童的牙齒、牙列的生長發(fā)育與母親妊娠期的營養(yǎng)狀況密切相關。 總之,加強牙周預防保健的宣傳,倡導婦女在孕前進行預防性的牙周保健,把牙周保健也作為孕婦產前保健的一項內容,可減少早產與低體質量患兒的發(fā)生率,從而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提高嬰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曹采方.臨床牙周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xx:160-185. 2梁峰冰,賀晶,牙周病與流產及早產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xx,42(4):278-279. 3SocranskySS,HaffajeeAD,CuginiMA,etal.MicrobialplexesinsubgingivalplaqueJ.JClinPeriodontol,1998,25(2):134-144. 4張靜萍.齦溝液及酶水平的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