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教育論文-高職院校“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初探.doc_第1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高職院校“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初探.doc_第2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高職院校“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初探.doc_第3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高職院校“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初探.doc_第4頁
職業(yè)教育論文-高職院校“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初探.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yè)教育論文-高職院?!皵道背梢蚍治黾稗D化初探摘要:本文通過對高職“數困生”形成原因的調查分析,提出了實施以情感教育為核心的轉化策略,同時根據不同類型的“數困生”展開了有針對性的轉化嘗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困生”;情感教育問題的提出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素質總體不高、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普遍不強等原因,使得學習困難的學生成為高職教育中的一個大問題,而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以下簡稱“數困生”)又是其中的一大群體。有關資料顯示:在高職院校中,“數困生”所占比例已超過35%。200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表明:全國高職(??疲┰谛I鸀?95.65萬人,按比例計算,“數困生”超過200萬,涉及200多萬個家庭!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職業(yè)教育招生規(guī)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guī)模的一半以上。可以預見,今后幾年我國高職院校招生規(guī)模將進一步擴大,與此相對應,高職院校“數困生”也將呈遞增趨勢。因此,如何搞好高職“數困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怎樣避免他們以低文化、低素質的狀態(tài)走入社會,是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調查與分析2004年9月,筆者對株洲市區(qū)部分高職院校的一些“數困生”進行調查,調查方法采取以問卷調查為主,以家訪、座談為輔。調查發(fā)現“數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涉及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學生自身四個方面。大致分為四種類型:社會致困型、家庭致困型、學校致困型和自身致困型。通過調查分析,筆者將這四類數困生的形成原因歸納整理如下:(一)社會致困型“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社會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數學的偏見,認為數學對專業(yè)學習和今后的求職、擇業(yè)用處不大;社會不良風氣沖擊著高職校園,貪圖安逸、急功近利、不勞而獲的思想困惑著身心發(fā)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職生,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削弱了他們學習熱情;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不嚴,網吧、錄像廳、桌球室在學校周圍遍地開花,許多學生沉溺其中,嚴重地耽誤了學習。(二)家庭致困型“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家長疏于管理,對子女教育關心不夠,特別是一些單親、離異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管理更是嚴重“缺位”;家庭教育方式不當,有的對子女過分溺愛,有的則簡單粗暴;家長有陋習,子女耳濡目染,深受其害;家境貧困,子女生活壓力大,難以集中精力學習。(三)學校致困型“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學校習慣于以考試成績來劃分學生的優(yōu)劣,嚴重挫傷了低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關系緊張,有的教師對“數困生”較為冷漠,使學生產生抵觸及對抗情緒;教師不講究教學藝術,上課單調枯燥,學生聽起來沉悶乏味;授課內容多,起點高,步子大,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四)自身致困型“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認為數學抽象、枯燥,用處不大,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興趣不高;數學基礎差,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好數學信心不足,甚至討厭、畏懼數學;怕吃苦,學習意志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策略有關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的貢獻率為22%,而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的貢獻率則達到59%。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啟動、定向、維持和強化作用。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中存在著兩條對流,一條是“知識對流”,另一條是“情感對流”,“知識對流”通過“情感對流”來實現。正如教育家夏丐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和愛,如同池塘之沒有水一樣,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和愛,也就說沒有教育?!睂W生而言,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需要情感因素對其發(fā)揮促進作用,尤其是對大多數“數困生”來說,情感因素對數學學習的影響甚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做好高職“數困生”的轉化工作,關鍵在于實施以情感教育為核心的轉化策略,不斷激發(fā)起“數困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克服對數學的害怕與畏難情緒,不斷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會學數學、愛學數學的目的。在運用情感教育轉化“數困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把握好轉化工作的切入點培育和諧的師生情誼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提到的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被尊重是每個人內心最深沉的需求,也是學生進步的內驅力,尤其是“數困生”,教師應更多地給予關愛,以保持他們的心理平衡。因此,教師首先要關心、熱愛和尊重“數困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主動了解他們學習上的問題、生活上的困難和成長中的煩惱,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和家庭狀況,并及時給予指導與幫助。其次,要加強課內外交流。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以自己的語言、表情和動作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的情感信息,關注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不斷給予鼓勵與表揚。“數困生”一旦與教師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情誼,他們對教師的喜愛、尊重與信任,就會轉化為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二)把握好轉化工作的著力點挖掘課本的情感素材數學教材其中蘊藏著的大量的情感因素,對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利用。實踐證明,教師對課本的情感素材挖掘得越深,體會得越深,表現得越好,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就越能被激發(fā)出來。因此,教師要對教學內容作情感性處理,即從情感角度對數學內容進行加工,組織,要善于運用情感語言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要能將教材中平淡的內容與奇異現象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驚奇發(fā)現其中存在的事實;要能將枯燥乏味的內容與生動事例、有趣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驚奇發(fā)現其蘊含的趣味性;要能將簡單易懂的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未曾思考過的問題、未曾接觸過的領域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發(fā)現其中的深層內涵,產生進一步深究的興趣;要能將教條式的內容與生活實際、實踐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發(fā)現其中的實用價值。當學生認識到數學王國也是一個富有情感的奇妙世界時,就會改變對數學的偏見,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由怕學、厭學轉為好學、樂學。(三)把握好轉化工作的突破點創(chuàng)設鮮活的教學情境情感具有情境性,即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起作用。鮮活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促使他們以愉快的心態(tài)、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陶行知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在數學教學中,若巧妙地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發(fā)現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強調知識的應用,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展示出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而富于動感,并通過聲、光、電、形、色等多種元素的刺激作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知器官(如視覺、聽覺等)參與學習過程。比如,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幾何或函數圖像分解、疊加或拼接,生動地演示出圖像移動、坐標變換、動點軌跡形成;通過動畫可以直觀地了解定積分思想的實質和二重積分的幾何意義,這些生動的演示能帶給學生深刻的印象。三是利用教師期望創(chuàng)設情境。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用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注視他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贊許及表揚,“數困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真誠而溫暖的期望信息,便會產生強烈的學習要求。(四)把握好轉化工作的落腳點營造濃郁的數學文化氛圍一要滲透數學史教育。培養(yǎng)“數困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欣賞,數學史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能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清除對數學的畏懼感,進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同時,又能學習數學家的堅毅品質和為數學獻身的精神。二要滲透數學美育。數學美的內涵豐富,美學思想方法有助于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數學問題的難度大,而解答卻十分簡單,這種屬性的反差表現了數學的“奇異美”。教師應不斷地以數學中蘊含著的對稱與和諧、簡單與明快、奇異與突變、雅致與統(tǒng)一的美去感染學生,同時還要充分挖掘數學的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平衡之美和無限之美?!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無限之美,可以說是幾何中射線的一種形象反映。要潛心挖掘“美的數學”,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相信“數困生”最終也會被美“感化”。三要滲透成功教育。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大腦皮層“動力定型”的維持和破壞,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活動得到維持與發(fā)展,人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當“數困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時,就會產生愉悅感,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鍛煉機會,如安排難易適度的練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機會。學生的成功與價值一旦得到大家的認可,豐富的成功體驗就會促使學生產生自信、愉快的積極情感,從而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環(huán)。轉化嘗試筆者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本校兩個高職班進行實驗。將其中一個班作為對照班,另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實施以情感教育為核心的轉化策略,進行為期一年的轉化嘗試。在上新課前,我兩個班2004年第一學期的數學學期成績、“數困生”數量等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見表1),實驗班、對照班的平均成績分別為57分、59分,實驗班略低;“數困生”數量分別為48人、44人,實驗班略多??傮w而言,兩個班的數學人均成績和“數困生”數量沒有顯著差異。在轉化過程中,筆者圍繞“努力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總體目標,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困生”,采取相應的轉化措施。(一)轉化社會致困型“數困生”的主要措施闡明學習數學的意義,使學生樹立科學的數學觀,努力消除社會偏見對學生的不利影響;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協(xié)同班主任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分析上網聊天、玩游戲等活動的利弊,討論如何正確處理這些娛樂活動與學習的關系,如何努力做到趨利避害。(二)轉化家庭致困型“數困生”的主要措施經常與家長溝通,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與家長一起制定適當目標和做出符合實際的期望,并定期檢查、評價;關注他們家庭的困難,給予關心和適當的幫助,鼓勵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yǎng)奮發(fā)圖強的拼搏精神。(三)轉化學校致困型“數困生”的主要措施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全面、客觀評價“數困生”,使其發(fā)現自身優(yōu)點,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在授課內容、教學進度和作業(yè)布置等方面顧及“數困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使他們對數學學習達到“自我滿意”狀態(tài);加強課內外與“數困生”的交流溝通,經常給予他們輔導和幫助;提高授課水平,充分利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教學,讓數學學習更加生動、形象、有趣;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滲透應用意識,努力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四)轉化自身致困型“數困生”的主要措施加強數學應用教育,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數學美育,使數學學習成為一種享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意志品質教育,滲透數學史(特別列舉一些數學家從失敗中不斷奮進直至走向成功的歷程),鼓勵“數困生”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經常檢查“數困生”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一年的轉化嘗試,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數困生”數量發(fā)生變化:(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2005年第一學期數學學期考試中,實驗班和對照班人均成績分別為70分、63分,“數困生”數量分別為20人、35人。與2004年上學期相比,兩個班的人均成績提高幅度分別為22.8%和7%,實驗班高出15.7%;兩個班“數困生”數量分別減少了28人與9人,實驗班比對照班多減少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