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魯迅與朱安:生命難以承受之重.doc_第1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魯迅與朱安:生命難以承受之重.doc_第2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魯迅與朱安:生命難以承受之重.doc_第3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魯迅與朱安:生命難以承受之重.doc_第4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魯迅與朱安:生命難以承受之重.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魯迅與朱安:生命難以承受之重朱安是舊式婚姻的犧牲者,她無辜,她不幸,她的生命可說是灰暗而寂寞,用她自己的話說,就像一只默默的艱難爬行的蝸牛,它不知道何時可以爬行到頂端,或許從來就沒有那么一天。她在孤獨中度過了凄苦的一生,寒日無言,斜暉脈脈,是那么樣的蒼涼。曾經(jīng)有人這么質(zhì)疑:魯迅、胡適等一些號稱是“五四”時期反封建的旗手,在他們?nèi)松穆猛旧希瑓s成為封建禮教的屈從者。尤其是他們的婚姻,幾乎無一不是接受傳統(tǒng)禮教的包辦婚姻,以他們對禮教的反叛,再加上他們留日、留美,受異邦文明思潮的洗禮,卻接受教育程度極低、甚至目不識丁的女子為妻,豈不是可怪也歟?殊不知,魯迅諸人,其強烈反傳統(tǒng)主義者,終成為傳統(tǒng)之奴隸,其根源在于他們幾乎無一不是“寡母”撫育有成之孤兒。父親的早逝,孤兒寡母的困苦生活,使他們對母親產(chǎn)生了一種任何情感都無法取代的“寡母撫孤”情結(jié)。而盡管他們從理智上清醒地意識到母親為他們所做的事不合道理、不近人情,但往日生活中對母親不幸命運的同情和對母親撫孤的艱辛,令他們產(chǎn)生對母親意愿的無力反抗。魯迅曾說過,“母愛差不多是偉大而盲目的”,這是凝聚多少生命體驗的肺腑之言。而胡適更形容,母親猶如“放高利債的債主”,他們這些孤兒終其一生都無法償還這筆債務。于是盡管有百般地不愿意,他們也只能聽憑老人家的安排了。胡適曾于婚后不久向好友胡近仁透露心中的話:“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此意但可為足下道,不足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遷就,以博吾母歡心。吾之所以極力表示閨房之愛者,亦正欲令吾母歡喜耳?!倍斞笇τ谀赣H一手安排的婚姻,也沒有半點反抗。后來他曾對好友許壽裳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yǎng)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薄笆履钢列ⅰ?,成就他們的傳統(tǒng)美名,但換來的卻是他們在愛情上的悲劇兩個毫無感情的人的終身廝守。胡適還算不錯,還生兒育女;而魯迅與朱安則過著徒有夫妻之名的無愛日子。魯迅明知無愛,卻又不得不接受,究其原因,他日后說,一是為盡孝道,他甘愿放棄個人幸福;二是不忍讓朱安作犧牲,在紹興,被退婚的女人,一輩子要受恥辱的;三是他當時有個錯覺,在反清斗爭中,他大概活不久,因此和誰結(jié)婚都無所謂。就這樣他和朱安過著“無愛”的夫妻生活達20個春秋。魯迅“無愛”的婚姻背后,卻是他甘愿過著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達20年(這也顯示出他驚人的意志力),但在潛意識深處,他并沒有放棄對真正的愛情理想的渴求。因此到了1925年在許廣平明顯占主動的情況下,他們終于自由地結(jié)合了。雖然這是魯迅生命的最后10年,但“十年攜手共艱?!?,相濡以沫見真情,不能不說是遲來的幸福。“寡母撫孤”,母親為兒子做出巨大的犧牲,她們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對兒子的愛中,她們認為兒子的命運,該完全掌握在她們自己的手中,因為她們要給孩子的是最好的。于是就像魯迅的三弟周建人回憶的:“母親極愛我大哥!也了解我大哥,為什么不給他找一個好媳婦呢?為什么要使他終身不幸呢?那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她)認為朱安一定勝過她所有的侄女、甥女?!庇谑撬齻兊摹皭壑?,適足以害之”,這恐怕是這些摯愛子女的母親們,所始料未及的。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了。次日在北京的世界日報上題為周夫人述悲懷的報道說:“魯迅除有愛人許景宋女士(按:許廣平)及一子,隨同在滬外,北平西三條二十一號寓所,尚有八十余歲老母,及妻朱女士。此處周家已寄寓十余年,魯迅生前在北平時,即寓于斯。其寓所為一小四合房,記者投刺后,即承朱女士延入當年魯迅之書齋接見,室中環(huán)列書箱書櫥甚多,東壁是魯迅速寫像一幀,陳設樸素。朱女士年已屆58歲,老態(tài)龍鐘,發(fā)髻已結(jié)白繩,眼淚盈眶,哀痛之情,流露無遺。記者略事寒暄后,朱女士即操紹興語談前兩周接其(指魯迅)由滬來信,索取書籍,并謂近來身體漸趨痊復,熱度亦退,已停止注射,前四日又來信謂體氣益好。不料吾人正欣慰間,今晨突接噩耗,萬分悲痛。本人本擬即日南下奔喪,但因阿姑(按:指魯瑞)年逾八旬,殘年風燭,聆此消息,當更傷心,扶持之役,責無旁貸,事實上又難成行,真使人莫知所措也。記者以朱女士傷感過度,精神不佳,不敢過事長談,遂即告辭?!贝稳毡逼匠繄蠼榉?qū)懥酥袊骷音斞阜蛉嗽L問記報道了朱安在北平為魯迅設靈堂,另周作人談魯迅的“個性偏強”,并說不擬赴滬奔喪。1937年7月2日,朱安請魯迅的學生、摯友宋琳代筆寫一封全權(quán)委托書給許廣平景宋女士:聞先夫魯迅遺全集全部歸商務印書館出版,姊甚贊成,所有一切進行及訂約等事宜,即請女士就近與該書館直接全權(quán)辦理為要。女士回平如有定期,祈先示知,以免老太太懸念。其余一切統(tǒng)俟面談。此頌時祺并祝嬰兒健康!姊朱氏襝衽七月二日這其間許廣平雖處艱難困厄中,仍全力籌措,按月供給北平的婆婆和朱安夫人一百元,從未間斷,如魯迅生前一般。尤其是后來全集印出,許廣平總共得到四千多元版稅,她馬上拿出一千三百多元,作為周老太太和朱安夫人的生活費,剩下的還了魯迅的藥費和治喪費,再剩下的,才是她和海嬰的生活費。1944年8月25日新中國報刊出一則消息說:“魯迅先生在平家屬擬將其藏書出售,且有攜帶目錄向人接洽?!痹S廣平十分震驚,馬上在9月10日的申報上發(fā)表許廣平關(guān)于魯迅藏書出售問題啟事,鄭重指出:“魯迅先生終生從事文化事業(yè),死后舉國哀悼,故其一切遺物,應由我全體家屬妥為保存,以備國人紀念。況就法律言,遺產(chǎn)在未分割前為公同共有物,不得單獨處分,否則不能生效,法律有明文規(guī)定。如魯迅先生在平家屬確有私擅出售遺產(chǎn)事實,廣平等絕不承認?!钡耸聦χ彀捕?,確實有苦衷,9月23日,她請人代筆,給內(nèi)山先生寫了一封信中說:“到了日暮途窮的現(xiàn)在,我也仍舊知道名譽和信用是很可寶貴的。無奈一天一天的生活壓迫,比信用名譽更要嚴重。迫不得已,才急其所急,賣書還債,維持生命。倘有一籌可展,自然是求之不得,又何苦出這種下策呢!”1945年12月19日,北平世界日報刊登了署名為“海生”的一篇文章,呼吁人們“為魯迅先生的遺族和藏書盡一點力”。同月29日世界日報編輯部,派出記者去拜訪朱安,并轉(zhuǎn)達讀者的慰問及轉(zhuǎn)交因云先生的捐款。在31日刊出的采訪報道如下一盞昏黃的電燈,先讓我看清楚的是桌子上的飯食。有多半個小米面的窩頭擺在那里,一碗白菜湯,湯里有小手指粗的白面做的短面條(有人管這叫“撥魚”),另外是一碟蝦油小黃瓜,碟子邊還放著蝦油醃的尖辣椒,一碟醃白菜,一碟霉豆腐。這就是魯迅夫人當天的晚餐,沒有肉也沒有油,沒有一個老年人足夠的營養(yǎng)!夫人的個頭很矮,一身黑色的棉褲襖,在短棉襖上罩著藍布褂,褂外是一件黑布面的羊皮背心。頭發(fā)已經(jīng)蒼白,梳著一個小頭,面色黃黃的;但兩只眼,在說話的時候,卻還帶著一閃一閃的光芒。我先說明了來意,魯迅夫人連說了好幾個“不敢當”,并叫我向一切同情關(guān)切魯迅先生和她本人的人們道謝。以后,我就把因云先生的那封信和所附的法幣四百元拿出來。夫人把信接過去,到房外找同院的一位先生給看了看,回來說可惜沒有姓,同時好像也不是真名。對那四百元,卻始終不肯拿,只說盛意是可感的,但錢卻不能收,因為生活一向是靠上海的許先生(按即許景宋女士)給她帶錢,沒有上海方面的同意,另外的資助是不好接取的。據(jù)說:由于前幾天朱、徐兩先生的好意,夫人已經(jīng)給上海寫信去了。魯迅夫人又說,最近曾收到沈兼士先生送來的一筆款子,是國幣五萬元。這筆錢,本來是上海的許先生托沈先生帶的,但沈先生當時并沒有拿那筆錢,只說到北平一定給魯迅夫人送一點款子去;結(jié)果,錢是送到了,然而并不是許先生托帶的,而是沈先生自己跟幾位老朋友湊起來送的。夫人說,這間屋子還保持原來的樣子,一點沒有動,一切都跟魯迅先生生前布置一樣。我看了看,不禁想起:就在這套間之內(nèi)的北窗下,魯迅先生的為人類的筆墨辛勞。夫人今年六十七歲,比魯迅先生大兩歲。海嬰,魯迅先生的遺孤,據(jù)說已經(jīng)十七歲了。夫人說的是紹興話,略帶一點所謂京腔;我是靠了別人的翻譯,才能完全聽懂的。同魯迅夫人,談了大約有一個鐘頭。夫人談到交通的不便,談到物價的飛騰她說:“八年了,老百姓受得也盡夠了,然而現(xiàn)在,見到的還是不大太平!”說完了,冷酷地笑了笑,接著又有幾聲咳嗽。夫人說:這些天身體總不大好,常常喘,可是血已經(jīng)不吐了。想到夫人的身體,想到夫人的年紀,再想到那沒有足夠營養(yǎng)的飯食,我好像沒有話可以說了。六點多鐘,向夫人告別。夫人送到房門,還不斷地叫我代她向一切關(guān)切魯迅先生和她本人的人們道謝。在寒風凜冽中,走著黑暗的西三條,天邊好像有一顆大星在閃耀。同行者沒有言語,我也沉默著。對于許廣平從不間斷地接濟她的生活費用,朱安是十分感激的,在她給海嬰的信中就說:“值茲上海百物高漲,生活維艱之秋,還得堂上設籌接濟我,受之雖饑寒無虞,而心中感愧,實難名宣。”1947年6月29日晨,朱安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那是在她婆婆去世(1943年4月22日)的4年后。許廣平當日收到喪電,即匯一百萬元法幣,以作喪葬費用。次日接三念經(jīng)。第三日安葬,葬在北京她婆婆魯瑞的墓旁。沒有墓碑。沒有行狀。不知她的父母。不知她具體的生辰。一年之后,許廣平在一篇文章里這樣寫道:“魯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長輩叫她安姑”世事茫茫,人間滄桑,許廣平是第一個為朱安女士留下真名字的人。而朱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