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傳統(tǒng)文化教案.doc_第1頁
二年級上傳統(tǒng)文化教案.doc_第2頁
二年級上傳統(tǒng)文化教案.doc_第3頁
二年級上傳統(tǒng)文化教案.doc_第4頁
二年級上傳統(tǒng)文化教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_第1課 太公家教節(jié)選教學目的:一、了解蒙學的有關基本內(nèi)容及其倫理道德教育的特點.二、了解蒙學主要教材的內(nèi)容及其特點.三、認識重讀蒙學教材的現(xiàn)實意義.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蒙學倫理道德教育的特點二、蒙學主要教材的內(nèi)容及其現(xiàn)實意義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1、談話導入2、小組內(nèi)交流搜集到的關于道德教育的資料3、全班匯報交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1)生平簡介(生卒年不詳),西周齊國始祖。又名姜尚、呂尚、呂望,字子牙。西周初為“師”(武官名)。也稱師尚父。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封于齊。智勇雙全。相傳著有六韜、太公家教等。(2)匯報內(nèi)容: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有疑責問,有教責受。羅網(wǎng)之鳥,悔不高飛。吞掉之魚,恨不忍饑。人生誤計,恨不三思。(3)注釋: 4、學生談上完本節(jié)課的體會5、師總結(jié)6、課外延伸(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3、)課外搜集資料,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第2課增廣賢文(節(jié)選)一、經(jīng)典回放: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煛t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二、教師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范讀。要求: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2、結(jié)合文意注釋初步感知誦讀內(nèi)容。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律。三、結(jié)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學生結(jié)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jié)。四、學生練讀1、學生認真跟讀。2、學生自讀。(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3、小組交流。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五、溫馨點擊:第4頁六、活動廣角:第6頁七、課外延伸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3、課外搜集資料,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第3課治家格言教學目的:1、喜歡經(jīng)典文章,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2、初步掌握經(jīng)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3、基本了解誦讀內(nèi)容,提高語文素養(yǎng)。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學習理解“一粥一飯物力維艱”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內(nèi)容,能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朗讀。過程設計一、簡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序所作,雖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卻飽含著為人處世的哲學。三百年來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經(jīng)常誦讀這些經(jīng)典,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積淀,而且能規(guī)范我們的言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誦讀治家格言。二、教師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范讀要求: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2、結(jié)合譯文初步感知誦讀內(nèi)容。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律。三、結(jié)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钡囊馑?。1、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該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jié)。四、學生練讀1、學生認真跟讀。2、學生自讀。(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3、小組交流。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第4課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古代詠物詩,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2.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3.熟記詩歌。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教學重點:1、通過反復誦讀,讀準字音結(jié)構(gòu)。2、了解一般詠物詩的方法。教學方法:1、反復吟詠誦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3、品析鑒賞、體會情感。教學過程:導言: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代詩歌了,這些詩歌可以說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給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們再一起來欣賞古詩。誦讀欣賞(一)蟬蟬虞世南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一、誦讀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2、要正確讀音、斷句。3、識別詩體。二、誦讀(1)這首詩寫了蟬哪些特點?(2)作者針對“蟬”的特點發(fā)表了什么樣的議論?三、誦讀1、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誦讀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詩下提示,然后提出問題:(1)你從“蟬”的哪些特點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潔的人”?(學生各抒己見)(2)你知道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嗎?四、誦讀1、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情感的把握,朗讀比賽。2、讓學生歸納詠物詩的一般特點。(借物抒懷,托物言志。)教師小結(jié):誦讀欣賞詠物詩關鍵是要仔細推敲詩句背后深藏的寓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和志,知人論詩,這樣才能達到誦讀的目的。第5課 畫菊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2、理解詩的意思。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教師范讀二、學生跟讀背誦蟬詠螢三、教師解析,引導學生理解:畫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并:靠,依傍。疏籬:稀疏的籬笆。贊頌了菊花寧可枯死枝頭也不落地的獨立、堅貞的品格,寄寓了決心斗爭到底的民族氣節(jié)。四:日積月累五:拓展活動 梅蘭竹菊1出谷送香非不遠,那能送到俗塵中。清?鄭燮蘭俗塵:庸俗的塵世。2友他在空谷,不喜見炎涼。愿吾后嗣子,婚媾結(jié)如蘭。清?鄭燮題蘭友:作朋友的意思。炎涼:氣候的冷熱,比喻人情勢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3春蘭末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清?鄭燮盆蘭末了:花開盡了。呆:待。榮枯:盛衰。盎(ng):腹大口小的盆。前兩句教人珍惜時光,后兩句道出世事枯榮。4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著嚴寒。遙知:遠遠便知道。作者抒寫自己堅貞的意志和品格。六、學生背誦七、你怎么理解的?還會背哪些有關的詩篇?第6課 題畫蘭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2、理解詩的意思。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蘭草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教師范讀二、學生跟讀背誦畫菊梅花三、教師解析,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 以蘭草自比 又以山中的群芳比喻不如意的外部環(huán)境,堅貞還自抱 寫出了作者不愿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zhì) 何事斗群芳 則反映了作者不愿為了功名利祿而勞累喜愛隱居生活的愜意心情 四:日積月累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途訐P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畫擅蘭竹。 五:拓展活動 梅蘭竹菊露滌鉛粉節(jié), 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無地不相依。 分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他的詩特別深刻精警,以清新明快的語言,表達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理解。流放南方時,他吸收“武陵夷俚”民歌的營養(yǎng)創(chuàng)作的竹枝詞等,于唐代詩壇別開生面,也顯示出他持立獨行的個性。六、學生背誦七、作業(yè):背誦本課第七課 雞(節(jié)選)一、教學目標:1.背誦古詩2.學習誠實守信的品德。唐?徐夤名參十二屬,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鳴送曉陰。(峨冠裝瑞璧,利爪削黃金。徒有稻粱感,何由報德音。)二、教學內(nèi)容解析:雞名列十二屬相之一,厚厚的羽毛上長有美麗的花紋。它守時守信,喚來朝日:一聲啼叫,送走黎明。詩人通過對雞形象的描寫,贊揚了一種誠實守信的品德。詩人簡介:徐夤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多借詠史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或以詠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拓展: 花鴨(節(jié)選) 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自我測評; 補全下列關于雞的成語。 ()雞()舞 雞()蛋() 鶴()雞( ) ( )若( )雞 雞( ) 蒜( )第8課五月五端午節(jié)教學背景分析:端午節(jié)是我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本課是從學生常見的民俗民情著手,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加強課內(nèi)的活動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這個節(jié)日的了解,并抓住端午文化習俗,增強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目標:1、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熟識端午節(jié)上民間的一些活動,了解一至二項簡單的端午節(jié)活動的方法,如包粽子,撞蛋等,在體驗性活動中,加深對這個節(jié)日的感受。2、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感受端午節(jié)濃郁的文化氛圍,體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教學流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二、體驗風俗,感受快樂1、端午知識熱身賽。舉手搶答,答對者將龍舟向前劃一格。端午節(jié)在每一年的什么時間?下列哪項物品和端午節(jié)無關?A、粽子B、龍舟C、月餅D、雄黃酒根據(jù)提示說出這是端午節(jié)什么物品?提示一:由花花綠綠的毛線編成提示二:孩子們把它掛在胸前提示三:里面放著蛋根據(jù)圖片說出這是端午節(jié)什么物品?說出三種不同餡料的粽子。2、介紹粽子。1)介紹包粽子的材料。2)教師示范。課件顯示過程:先將粽葉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內(nèi)餡,最后折好粽葉綁好繩子。3)學生操作。想不想試一試?就讓我們進入包粽子大賽。宣布比賽規(guī)則。4)評比反饋。清點包出的粽子,談談你有什么感受。欣賞包出的粽子。4、其他風俗。還有哪些風俗?三、介紹來歷,提升內(nèi)涵1、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風俗是怎么來的嗎?生介紹。是啊,這些風俗都因為一個動人的故事。2、介紹來歷(課件)3、聽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4、介紹屈原。從此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象劃龍舟活動還走出國門,成為一項國際賽事。第九課 中秋節(jié)一、活動目標:1、了解中秋節(jié)的知識。2、學習節(jié)日繪畫題材的表現(xiàn)方法。3、在繪畫活動中感受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二、活動分析: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我國遠古文明的縮影,它展示著人民的傳統(tǒng)習慣、風土民情、民族心理及宗教觀念?!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節(jié)日是人們抒發(fā)鄉(xiāng)情的時候,人們都想在節(jié)日和家人見面,人月兩團圓,這亦反映了中國人重視家庭倫理的性格特征,但對于小孩來說很少經(jīng)歷過生死離別,所以我又允許學生對其他節(jié)日進行描繪,甚至想象創(chuàng)造一個你的節(jié)日。三、活動準備:師生準備有關節(jié)日的資料,教師為每人準備一張作業(yè)紙,學生準備繪畫工具。四、教學過程:(一)、師生交流有關中秋節(jié)的資料,教師歸納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我們稱它為鄉(xiāng)情,(二)、欣賞一些學生作品及夏家爾的故鄉(xiāng)、陳逸飛的雙橋。1、照作品了解一些基本的構(gòu)圖:中心式構(gòu)圖、橫式構(gòu)圖、S形構(gòu)圖、大小對比式構(gòu)圖。2、了解畫面色彩特點:抒情的藍紫色使人回味、熱烈的紅黃色充滿喜慶、絢麗的對比色使人精神振奮、豐富的協(xié)調(diào)色使人賞心悅目。3、學生交流如何表現(xiàn)中秋節(jié)的畫面,談構(gòu)思。教師小結(jié):可以畫家鄉(xiāng)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物和活動。(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你比較熟悉?學生交流。(四)、你認為在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還可以開發(fā)些什么節(jié)日?師生討論。(五)、學生作業(yè):交流作品,評價作品。第十課九九重陽節(jié) 濃濃敬老情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來歷、習俗以及相關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民俗風情的喜愛。 2、讓學生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生活、思想等狀況,從而理解、關心、尊重老人,培養(yǎng)學生孝敬長輩、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組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個性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收集有關敬老的文字、圖片資料。 2、學生準備 (1)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重陽節(jié)的來歷、風俗習慣相關資料。 (2)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圖片、文章。 (3)收集有關“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及感人故事。 活動過程: 一、知恩1、深入了解重陽節(jié)的由來、習俗、傳說故事及其發(fā)展相關資料。 2、教師向?qū)W生推薦與老人有關的書籍、報刊,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到書店或上網(wǎng)搜集有關尊老敬老的資料,引導他們認真閱讀并將典型故事記下來,為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3、細心觀察自己的爺爺、奶奶的生活起居情況,親身體驗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們的辛勞,完成好調(diào)查表。 我身邊的爺爺奶奶調(diào)查表 我調(diào)查的是 生日: 年 月 日 屬相 1、最喜歡吃的東西 2、他(她)的愛好 3、最開心的一件事 4、不順心的事 5、最想讓我為他(她)做的一件事 調(diào)查人: 二、感恩() 1、利用升旗儀式講話,使隊員們深入了解重陽節(jié)。 2、開展“重陽節(jié)感恩在行動”大討論。 3、重陽節(jié),落實“感恩行動”。 4、召開“關愛老人,從我做起”主題隊會 第11課 王羲之教學目標:1、了解王羲之生活時代,通過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的墨跡,了解其書法特點。2、知道蘭亭集序的產(chǎn)生過程。3、了解王羲之是怎樣苦練書法,終成“中國書法第一人”的。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習王羲之刻苦學習的精神。過程:(一)簡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后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二)作品: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jīng)、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書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若驚龍”、“龍?zhí)扉T,虎臥凰閣”、“天質(zhì)自然,豐神蓋代”,被后人譽為“書圣”。 (三)蘭亭集序: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原文:第12 課顏真卿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了解其書法特點。2、了解顏真卿其人其事和他的高尚品質(zhì)。3、學習他勤學苦練的精神。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感受山東的歷史文化底蘊。過程:(一)簡介:顏真卿(709-785年),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家。漢族,字清臣,瑯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諸滿村)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于書法。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quán)并稱:“顏筋柳骨”。(二)藝術: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而氣勢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fā),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三)作品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并題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后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泵魅擞性疲骸皶ㄇ桶螉^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祭侄文稿:行草書。3、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第13課 柳公權(quán)練字教學目標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柳公權(quán)及他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2、通過對柳公權(quán)在書法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學生體會到,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與他們的勤奮努力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是密不可分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搜集柳公權(quán)的資料教學過程1、談話導入唐朝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出現(xiàn)了很多有名的書法家,柳公權(quán)就是其中的一位。觀看唐代書法的錄像2、小組內(nèi)交流搜集到的關于柳公權(quán)的資料3、全班匯報交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1)柳公權(quán)的生平介紹柳公權(quán)(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卒于任上。由于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后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后繼者,后世以“顏柳”并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2)柳公權(quán)作品的特色柳公權(quán)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jié)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后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quán)的書法有“柳體”之稱,唐穆宗嘗問柳公權(quán)用筆之法,公權(quán)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蹦伦跒橹畡尤荨K未扉L文墨池編說:“公權(quán)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迸f唐書講:“公權(quán)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quán)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保?)師補充民間故事柳公權(quán)練字(4)柳公權(quán)的著名作品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剛經(jīng) 神策軍碑4、拓展生寫課本37頁在空格里認真寫字,看誰寫得又正確有好看。5、學生談上完本節(jié)課的體會第14課天王送子圖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古代美術作品,是學生了解古代美術作品的表方法及藝術成就,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 2.了解天王送子圖內(nèi)容及圖畫所涉及到的有關歷史文化和任務。教學過程:一、導入 看一看天王送子圖里面都有什么人物吧?二、簡介紙本,墨筆,手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傳為宋人摹本。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jù)佛典瑞應本起經(jīng)描繪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后,其父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三、拓展活動你知道吳道子還有那些繪畫作品嗎?畫圣吳道子:吳道子被歷代畫家奉為不可超越的高峰,尊為“百代畫圣”,在中國繪畫史上地位無人可企及。蘇東坡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四、小結(jié)關于吳道子和天王送子圖你都理解了哪些?第15課千里江山圖一.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古代美術作品,是學生了解古代美術作品的表方法及藝術成就,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 2.欣賞中外小朋友的美術作品,使學生近一步了解不同繪畫工具的表現(xiàn)特點。二.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美術作品和小朋友的美術作品的理解感受能力。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分析古代美術作品和小朋友的美術作品的表現(xiàn)特點等四.教學過程:項目:第一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引入 1. 教師讓學生談一談,今天我們一起欣賞我國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你們有誰見過千里江山圖這幅作品,你們細心看一看這作品都畫了哪些內(nèi)容?2.欣賞課件。3.讓學生欣賞說你看到了什么?說出自己的感受。 1、欣賞千里江山圖2、討論問題。3、回答問題。 初步了解我國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講授新課 1.教師歸納,并介紹王希孟生平簡介:王希孟生是北宋畫家。政和年間畫院的學生,擅畫山水,千里江山圖長卷是他傳下來的唯一作品,大約這圖作品完成一、二年后這青年畫家就死去了。2.賞折:(千里江山圖)。是我國古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這幅長卷中對綿延的山勢、高峰峻嶺。3.向?qū)W生簡介什么是青綠山水。青綠山水是用礦質(zhì)顏料等。4.欣賞三幅小朋友的畫。冬泳、游泳比賽為好朋友畫像。欣賞三幅小朋友的畫后有什么感想? 用最美的最通順的語言表達你欣賞后的感受。 教師小結(jié):欣賞后對我國古代美術和小朋友的畫有了一定了解。 語言描述。第16 課 清明上訶圖教學目標:1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圖畫面內(nèi)容及其在我國繪畫史和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教學過程:(一)導入我國的古代文化光輝燦爛,在浩瀚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燦的明珠(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跟隨作者來領略清明上河圖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綺麗風光。(二)設問:這幅畫都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1讀后明確:2設問:“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nóng)商喧日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表現(xiàn)了什么?3圖畫中畫了這么多內(nèi)容,它究竟是什么樣呢?從哪兒可以看出“這充分表現(xiàn)了畫家概括生活、提煉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繪畫技藝的高超”?交流:(以鳥瞰方式構(gòu)圖,圖長且窄;人和物眾多;筆筆精到,惟妙惟肖。)(四)領悟畫的重要地位清明上河圖的地位。(繪畫史上的價值,歷史價值;在世界藝術長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chǎn)。)第17課 孫武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孫武的戰(zhàn)法,知道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3.能夠閱讀并背誦孫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體上懂得意思。4.通過學習,了解孫武其人其事,激發(fā)學生對孫武的敬佩之情。二、教材分析和教學活動(一)課文分析這篇課文簡單介紹了孫武“迂回奔襲”的戰(zhàn)法和他的著作孫子兵法,課文內(nèi)容短小精悍,學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讀通課文。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孫子兵法的重要歷史意義,教師可借助參考資料給學生作出說明和講解。(二)教學活動? 讀一讀選取孫子兵法中的幾句名言,讓學生先反復朗讀,熟讀成誦,然后再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對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導,學生理解即可。這幾句名言的解釋是:1.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釋義:戰(zhàn)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2.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釋義:出兵攻擊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在敵人料想不到的時候采取行動。3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釋義:彼,對方。殆,危險。對自己的情況和對方的情況都有透徹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會失敗。? 說一說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了解戰(zhàn)國時期的另一位著名軍事家孫臏。這項活動的安排,在于讓家長參與進來,這樣既可以讓家長與學校共同來教育學生,又可以在親子活動中縮短與孩子的距離,達到心靈的溝通,從而構(gòu)建起學習型家庭。第18課管仲一、 教學目標1. 能夠正確、流利地閱讀課文。2. 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個什么樣的人,他作出了哪些貢獻?3. 了解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深厚情誼,學習結(jié)交真正的朋友。二、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一) 教材分析管仲出生在今安徽省的潁上。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為了供養(yǎng)老母親,他與鮑叔牙合伙做買賣,后來當兵來到齊國,經(jīng)鮑叔牙大力推薦,當上了齊國的相國。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稱為“春秋第一相”。管仲注重經(jīng)濟,反對空談,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管仲改革的實質(zhì),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聯(lián)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zhàn)略也獲得成功。管仲之所以能相齊稱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鮑叔牙的寬容、體貼、關心、理解,使兩人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留下“管鮑之交”的千古佳話。(二) 教學活動這篇課文比較簡短,內(nèi)容也容易理解,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弄明白。因此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從問題入手,讓學生圍繞問題質(zhì)疑,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教師可根據(jù)教學情況,給學生再多講點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和春秋戰(zhàn)國時的情況,讓他們對遙遠的古人有更多的感性認識。故事鏈接講的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深厚情誼。讓學生自己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字典來解決。然后討論:讀完故事,你認為鮑叔牙是個什么樣的人?管仲和鮑叔牙為什么會成為好朋友?從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朋友,正確地與朋友相處。對于文中的一些詞語,如“力薦”“第一霸主”“春秋第一相”“尊王攘夷”等,教師可給予適當?shù)慕忉?,但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第19課 諸葛亮一、 教學目標1.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 通過閱讀課文,領悟諸葛亮的才干,了解諸葛亮所作出的貢獻。3.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知道諸葛亮是個知識豐富、學問淵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并能以諸葛亮為榜樣,努力為祖國、為家鄉(xiāng)作出自己的貢獻。4.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二、 教材分析和教學活動(一) 教材分析諸葛亮是蜀國丞相,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相傳他出生的時候,正值清晨,窗外即將明亮,他的父親便為他取名“亮”,字孔明。諸葛亮是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后來避亂到南陽隆中隱居。劉備三顧茅廬,請他輔佐。他策動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后,諸葛亮任丞相,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fā)揮了非凡的才能,為蜀國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忠誠的典范。這篇課文簡單地向我們介紹了諸葛亮的成就,把以神機妙算而著稱的諸葛亮擺到同學們的面前來。對于諸葛亮,孩子們并不陌生,所以本課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作為開放課來進行,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來交流,來討論,來評價,相信孩子們在津津樂道的同時,會從諸葛亮的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二) 教學活動課前,提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關于諸葛亮的材料、故事,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根據(jù)需要有選擇地來交流。課文中所涉及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在故事鏈接中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上課時,根據(jù)需要來調(diào)整講故事的時間,也可以對故事進行更為詳細的介紹,以便幫助學生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和諸葛亮的非凡才能。課文中提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講解中可以為學生解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意思。諸葛亮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軍事家,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特別是由于小說三國演義的演繹,“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智算華容”、“三氣周瑜”、“空城計”等故事深入人心,諸葛亮已經(jīng)成了智慧的化身和代名詞。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以故事會的形式來呈現(xiàn),重在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復述故事的能力。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受到熏陶感染,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踐。第七單元 詩歌朗讀(二)本單元所選的五首古詩都是唐、宋時期的名家作品,包括于謙的觀書、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王安石的寄關沖卿、韓愈的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節(jié)選)、陸九淵的讀書。這幾首古詩或勉勵勤學苦讀,或闡發(fā)讀書的方法與道理,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文人志士發(fā)奮學習、立志成才的寶貴精神,而且可以從中懂得怎樣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不死讀書,不做書呆子。第20課 觀書一、 教學目標1. 結(jié)合解析理解詩句意思。2. 能熟練背誦課文和拓展活動中的名句。3. 能夠記住“日積月累”中莎士比亞、高爾基的讀書名言。4. 能搜集至少三條關于勤學惜時的名言。5. 能夠通過上網(wǎng)或看書等方式搜集積累名句。6. 學習古人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美德,養(yǎng)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二、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一) 課文分析這首詩名字叫觀書,它盛贊了讀書的好處和樂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詩人。他的性格剛直,博學多聞。他勤學苦練的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jié)一樣被后世稱頌。觀書一詩表達了作者“以書為友,與書相親”的愛書情結(jié),同事展示了詩人醉心讀書、忘卻塵世紛爭的高尚情懷。背誦之前,先指導學生讀一讀,再結(jié)合詩文的意思把于謙癡迷讀書的特點與“忘卻塵世”的境界給學生進行簡單的介紹,從而掃除背誦障礙。(二) 日積月累“日積月累”中介紹了莎士比亞和高爾基的讀書名言。莎士比亞的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生活先好好體會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試著背一背,努力記住。有條件的班級鼓勵學生自己再搜集幾條關于讀書的名言。(三) 拓展活動背一背四條關于惜時勤奮的名言。第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二句: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而不至于山。第三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第四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四) 自我評價 小組合作,組內(nèi)檢查共同評定星級。第21課 冬夜讀書示子聿一、 教學目標1. 結(jié)合解析理解詩文意思。2.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冬夜讀書示子聿和白鹿洞二首(其一)這兩首詩。3. 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詩句含義。4. 學習古人勤奮學習的精神,從小發(fā)奮讀書。5. 懂得“讀死書”的害處,從小養(yǎng)成讀書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科學態(tài)度。二、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一) 課文分析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陸游一生勤學不息,寫下不少教育子女的詩篇。這些詩篇不僅飽含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也體現(xiàn)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這是一首哲理詩,寫于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且意境深遠,余味無窮。詩的前兩句,作者講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只有少年時加倍努力,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他從古人做學問入手,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詩的后兩句,作者談從書本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只有經(jīng)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詩中難解詞語釋義:? 遺力:剩余的精力功夫。無遺力,是指把所有的功夫或精力都用在上面。? 少壯:青少年時代。這一時期精力充沛,正是讀書學習的黃金時期。? 功夫:這里指一個人的實際本領或能力。? 躬行:親自去實踐、體驗。這里是詩人對學習的一種科學態(tài)度,即對學到的東西必須到生活實踐中去進行體驗,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實際本領。(二) 日積月累本課“日積月累”中引用了成語“兩腳書櫥”,其出處如下: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櫥也。”意思是:陸澄被當今的人們稱為大學問家,可是他讀易經(jīng)讀了三年了還不懂文章的意思,他想撰寫一本宋書到最后也沒成。王儉譏笑陸澄說:“陸澄,就是個書櫥罷了?!边@個典故后來演變?yōu)槌烧Z“兩腳書櫥”,用來譏諷那些光會讀死書,不會應用、沒有真實本領的人。(三) 拓展活動本課“拓展活動”中安排背誦白鹿洞二首(其一)詩中的“引笑”、“周情孔思”比較難理解,背誦之前給學生作簡單解釋。第22課 寄吳沖卿(節(jié)選)一、 教學目標1. 結(jié)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2. 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熟誦寄吳沖卿和袁牧的讀書詩。3. 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4. 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殊”“曲”“撫事”等疑難詞語的意思。5. 學習古人“永不滿足、銳意進取”的求知精神,養(yǎng)成“活到老,學到老”“知學,好學,樂學”的人生態(tài)度。二、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一) 課文分析本詩節(jié)選自王安石寄吳沖卿的前兩句,詩歌旨在通過紛繁的世界,向我們展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勸誡人們應該有永不滿足,銳意進取的求知精神?!白x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薄皳崾隆?,臨事,遇事。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已經(jīng)飽讀詩書了,但每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夠。此句作者似在寫“書到用時方恨少”,告誡自己還應多讀書,又似在勸慰自己的友人吳沖卿也應當如此。(二) 日積月累王安石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chuàng)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文學的作用首先在于為社會服務。他反對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上人書)。正因為王安石把“務為有補于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本,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三) 拓展活動“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是糟粕。”這首詩的大意是:讀書不解其中味,囫圇吞棗,還不如將書擱置在高高的樓上呢。因為這樣無疑與“蠹魚”一般,整日只知道吃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這是清代詩人袁牧隨園詩話中的一首讀書詩,提醒了人們讀書要求理解,切莫囫圇吞棗。第23課 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節(jié)選)一、 教學目標1. 結(jié)合解析理解詩句意思。2. 能夠熟練背誦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節(jié)選)和書院兩首詩。3. 簡單了解唐代詩人韓愈的生平。4. 養(yǎng)成讀書思考的好習慣。5. 學習古人虛心讀書、努力實踐的精神。二、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一) 課文分析這是唐代詩人韓愈的一首詩。原詩共有88句,課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4句。“患”這里是擔心的意思;“足”就是滿足,不思進??;“已”是“停滯不前”的意思;“既”的意思是已經(jīng)。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讀書只怕不夠多,文章的含義只怕理解得不夠透徹,還怕驕傲自滿不思進取。對已經(jīng)學到的東西,只怕不能實行。詩人在這里實際上提出了讀書的“四美”,即多讀、深思、虛心、實行。(二) 日積月累“日積月累”中圍繞韓愈著重介紹了兩個方面的知識:1. 韓愈在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韓愈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學巨公”“百代文宗”的美稱。(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2. 韓愈作品的特點:他善于使用和提煉前人的詞語,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新的詞語,如“落井下石”“雜亂無章”“動輒得咎”等。這幾個成語可讓學生多讀幾遍,前兩個讓學生記住。同時要讓學生知道這幾個成語都是唐代大詩人、大文學家韓愈提煉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部分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交流一下,說說你了解了韓愈哪些方面的情況。(三) 拓展活動“拓展活動”安排學生背誦宋代詩人劉過的書院這首詩。這首詩的意思是:致力于治學如同致力于開墾耕種,是勤勞是懶惰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積累下大量的書本知識就好比農(nóng)民春天播下大量種子,總有一天會等到豐收的時候。用現(xiàn)在的話說,讀書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詩中難解詞語釋義:? 力:即致力于某種事情,詩中的意思是致力于學習和耕種。? 惰:即懶惰。? 爾:你。? 但:這里是只要的意思。? 稔:音ren,意思是莊稼收獲。歲稔,就是年年收獲。第24課 讀書一、 教學目標1 結(jié)合解析理解詩句意思。2 能熟練背誦讀書勸學這兩首詩。3 簡單了解宋代大學問家陸九淵的生平。4 學習古人循序漸進的讀書方法,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良好習慣。二、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一) 課文分析理解這首詩重要理解詩人關于讀書的方法和哲理。這首詩選自陸象山語錄,陸象山即陸九淵,是一位宋儒理學的代表人物。他對讀書的見解頗多,這四句詩就是陸九淵在和學生談話時引用的,主要談的是讀書方法。這首詩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時也要從“涵泳工夫”入手,即先讓孩子們自主閱讀,用心體會詩的意味,把不懂得地方標出來,再由老師講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就比較容易了。如果實在不明白也不要緊,先背出來慢慢地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也就能理解了。(二) 日積月累“日積月累”中簡單介紹了陸九淵。這一部分著重使學生了解兩點:一要知道陸九淵是宋代的大學問家,他的許多作品不僅在當時很有影響,而且流傳至今;二要知道陸九淵主張讀書要循序漸進,邊學邊思。這種讀書方法很早就有人提出和實踐過。(三)拓展活動“拓展活動”中安排背誦勸學這首詩。背誦之前應引導學生先理解詩句的大體意思。勸學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意在勸勉人們珍惜時間,刻苦讀書,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這首詩以短短的28個字,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青少年時期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如果虛度光陰,就只能是“老大徒傷悲”了。詩中難解詞語釋義:?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開始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白發(fā),指老人。第八單元 名勝古跡“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遠古時代起,我們的祖先就在黃河的岸邊勞動、生息,創(chuàng)造和孕育了悠久而燦爛的中華文化。瀏覽古代的遺跡,會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古代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和力量。第2 5課 黃帝陵一、 教學目標1. 了解黃帝陵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了解民間祭祀黃帝陵的人文價值。2. 初步了解曲阜少昊陵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3. 通過討論、交流、欣賞、查閱資料等形式,開展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和呈現(xiàn)資料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4. 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培養(yǎng)實踐能力。5. 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成就。二、 教學過程1. 黃帝陵簡介。2. 黃帝時代的成就。3. 祭祀黃帝陵。播放祭祀大典的錄像,感知這一祭奠的盛況;通過談感受,體會黃帝陵的人文價值。4. 少昊陵簡介?!爸R鏈接”介紹的是位于山東曲阜城東舊縣村的少昊陵。這個陵墓是為傳說中黃帝的兒子少昊所建的,是在了解黃帝陵的基礎上的延伸,學生只需大體了解。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懂文字,通過展示圖片、播放錄像、交流資料等形式,感知少昊陵的規(guī)模、壯觀,為什么稱它為“東方的金字塔”,增加對家鄉(xiāng)山東的熱愛之情。(二) 拓展活動這是對全文的總結(jié),也是知識的延續(xù)?!白x一讀”,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弄懂這首民謠的意思,盡可能讓學生背過,不做硬性要求?!罢乙徽摇保n前教師了解炎帝的有關故事,講給學生聽,知道為什么炎帝也是我們的祖先,課后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炎帝的故事。第26課 秦始皇陵兵馬俑一、 教學目標1. 了解秦陵兵馬俑的人文景觀,它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其特點是什么,知道它是世界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