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資料1.詞語解釋念:考慮,想到 寢:睡 但:只是 相與:共同,一起 戶:門閑人:清閑的人 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蓋竹柏影也原來是。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交錯,縱橫。)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于是。至:到2、內(nèi)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清冷皎潔的意境,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心境。(2)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寫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寫作手法,把月光比作積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以水中藻荇側(cè)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胺e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表達(dá)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fù)雜感情。寥寥數(shù)語,意味雋永: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5)文中寫了哪兩個人?他們有什么相同點?蘇軾和張懷民。共同點:都是閑人;都被貶了,心情抑郁,但仍思進(jìn)??;都有豁達(dá)的胸襟。(6)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作者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答: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懷民亦未寢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guān)系密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起趣相投命運相同(7)如何理解閑人?閑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閑人”,即清閑的人。它包含著復(fù)雜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同時指明作者身為閑官的現(xiàn)實。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情感。對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負(fù)良辰美景的慨嘆。作用:“閑”是文眼,閑人是點睛之筆,深化中心,點明主旨。一、填空1、記承天寺夜游選自_,作者_(dá),字_,號_。北宋_家。和父親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稱“_”。2、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里見到的月下美景,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3、“月色入戶”意思是月光照進(jìn)門里,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4、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戶,找張懷民的原因是念無與樂者。5、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繪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6、文中表現(xiàn)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與“解衣欲睡”一句相照應(yīng),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7、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8、文章“記”的要素是: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人物:我和張懷民事件:夜游承天寺9、記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雙惆悵悲涼心境的語句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0、本文畫龍點睛的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1、愛蓮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記承天寺夜游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壯志未酬的心情。二、簡答1、從文中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與張懷民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答: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相與步于庭中。2、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境(哪些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你的看法。答: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曠達(dá)的心境,同時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失意情懷的自我排遣。3、“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rèn)為好在哪里?作者要尋的這個人,面對如此月夜,不會蒙頭大睡,肯定也在賞月,但在何處賞月呢?因此要“尋”,其次,“尋”字有一種急欲找到東西的失落感,寫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賞月的急切心情。4、本文最后一層“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者人者耳?!本渲小伴e人”是指什么樣的人?“閑人”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閑人”含義是什么?答:“閑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伴e人”是本文的點睛之筆?!伴e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具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但是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nèi)心深處,他又何嘗愿意做一個“閑人”呢?賞月只是“閑人”的自慰罷了。5、文中表達(dá)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一是“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二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6“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贝司浔磉_(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答:此句字面上看表達(dá)作者惋惜無人賞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為俗物所羈絆,表達(dá)豁達(dá)樂觀的性格。6、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答: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曠達(dá)(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dá))7、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dá)了怎樣的心情呢?答: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交錯縱橫。表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8、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稱是“閑人”你認(rèn)為他是“閑人”嗎?為什么?答:不是。這里是指不追名逐利、超脫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心懷憤懣、自嘲自解的心態(tài)。9、“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答:寫出 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10、“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是全文的點晴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怎樣的心境。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jì)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jìn)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答: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曠達(dá)。11、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與此意義相近的一句,抄寫在下面橫線上。念無與為樂者12、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請分別以“奇趣”和“閑情”為尾詞寫一組不少于七言的對偶句。將影作藻見奇趣,以水喻月抒閑情13、此文為作者遭貶之后所作,作者此時心情應(yīng)抑郁才對,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措繪了月景,還自詡“閑人”。對于作者這種做法,你怎樣看待?結(jié)合實際談?wù)?。作者此時心情雖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賞月”和自詡閑人,都是苦中作樂,用娛情于景來排遣抑郁。這種做法是值得稱贊的,因為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多么抑郁,都應(yīng)學(xué)會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盡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因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無補(bǔ)的。三、選擇1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選出句子閱讀停頓正確的一項(D)A.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C.但少閑如吾兩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寫在作者貶職期間,作者在文中表達(dá)的感情與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與“閑”字相關(guān)。C.蘇軾此時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自稱閑人。D.本文寫景較為簡潔,用素描的筆法,寫月色,寫景物,給人清靜雅致的感覺。4對“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們兩個這樣的賞月的“閑人”罷了。B.表現(xiàn)了作者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產(chǎn)生了異常欣喜的心情。C.表現(xiàn)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心情苦悶,只好去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和解脫。D.表現(xiàn)了作者超然物外、曠達(dá)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5、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捻検牵?C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B、“但少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C、蘇軾“念無與樂者”的“樂” 與 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6、下列一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與記承天寺夜游兩篇均寫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時,明月表現(xiàn)曠達(dá)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承天寺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兩篇都寫月,明月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yuǎn)的境界;承天寺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C、明月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承天寺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的人。D、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fēng)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去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一、整體感知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時期。文章僅80余字,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shù)世界,傳達(dá)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二、字詞積累1、生字 無與樂(l)者遂(su) 藻(zo)荇(xng)2、古今異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但,古義:只,僅。 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三、篇章透視1、中心思想:短文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見的月下美景,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2、寫作特色:(1)層次分明。(2)行文流暢。(3)敘事簡潔。(4)寫景別致。(5寫情自然。四、句段賞析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胺e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賞讀課文第一段“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睍r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時,月色悄然入戶,于是作者“欣然起行”?!靶廊弧睂懫渑d奮喜悅之情?!澳顭o與為樂者”,“念”由“行”轉(zhuǎn)化而來,寫出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文情也顯得跌宕起伏。五、難點突破六、課文內(nèi)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心境。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fù)雜感情。 (1)曠達(dá)胸懷(2)貶謫悲涼。(3)人生感慨。(4)賞月喜悅;(5)漫步悠閑。 3、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dá)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dá)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 記敘 描寫 議論。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dá)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描繪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dá)樂觀的襟懷)惋惜無人賞月,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qiáng)作輕松愉快的復(fù)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5、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曠達(dá)(豁達(dá))樂觀的胸懷。 6、“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guān)系親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jì)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jìn)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 -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曠達(dá) 9、體會“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句的妙處。 “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對即可)七、開放型試題: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dá)了怎樣的心情呢?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與此意義相近的一句,抄寫在下面橫線上。念無與為樂者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請分別以“奇趣”和“閑情”為尾詞寫一組不少于七言的對偶句。將影作藻見奇趣, 以水喻月抒閑情、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很多詩人對月有獨特的感受,借月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請舉出兩個這樣的例子,注明出處和作者。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此文為作者遭貶之后所作,作者此時心情應(yīng)抑郁才對,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措繪了月景,還自詡“閑人”。對于作者這種做法,你怎樣看待?結(jié)合實際談?wù)?。作者此時心情雖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賞月”和自詡閑人,都是苦中作樂,用娛情于景來排遣抑郁。這種做法是值得稱贊的,因為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多么抑郁,都應(yīng)學(xué)會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盡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因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無補(bǔ)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本文選自,作者,字,號,眉州眉山人代家。2、解釋加粗的詞。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有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1)、理由:。(2)理由:。4、畫線的句子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表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怎樣的心境。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jì)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jìn)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詩夜游即寫于此時。5、“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心理?6、“念無與為樂者” 表達(dá)了作者什么心理?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本文寫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它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8、“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認(rèn)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處景色描寫包含作者怎樣的情感?9、文中敘事、寫景、抒情相結(jié)合,這三者都為寫人服務(wù),寫人又突出這一點“閑”,請你寫出文中的幾個“閑”?10、本文作者借月抒情,與其水調(diào)歌頭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相似之處是哪一句?并談一談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抒發(fā)的感情是否相同?11、德國的荷爾得林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有人評價蘇軾的人生也是詩意的人生,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jié)合這篇文章談?wù)劇?2、“月色入戶”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寫得很有人情味。請為這一句寫一段批注性文字,體會這一句的妙處。13、按原文默寫: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描繪院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14、本文對月色的描寫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發(fā)自然流暢,沒有斧鑿之跡。古詩文中還有很多關(guān)于月色的成功描寫,請舉出幾里例。(至少兩例)15、作者月夜游寺,情融于景,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擬一組含“月”字的五言或七言的對偶句。參考答案:1、東坡志林蘇軾子瞻東坡居士宋文學(xué)2、窗高興愉快的樣子想到,考慮睡覺散步形容水的澄澈相互錯雜只是3、(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2)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3)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guān)系親密。(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同,命運相同。4、(1)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2)、仕途失意的落寞。5、見月色之美的歡喜之情。6、(1)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嘆。(2)為下文作鋪墊,引出下文尋訪好友的舉動。7、空明、澄澈。被貶月夜游寺正是消釋抑郁的具體行為。8、欣賞如水月色、婆娑的月影時的愉悅快慰之情。9、“入夜”即“解衣欲睡”,是閑;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是閑;與張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細(xì),那么清楚,兩個人都很閑。10、“庭下如積水空明”被貶之后,內(nèi)心孤獨、失落,而又刻意達(dá)觀的復(fù)雜情懷是一致的。11、蘇軾寫這篇文章時已被貶黃州將近四年,作為一個有濟(jì)世之才的讀書人,長期被閑置,內(nèi)心一定是異常苦悶的,但蘇軾在這種情況下,能超越自我,月色在他的眼中那么富有人情味,這種通過賞月來擺脫抑郁之情,在欣賞自然美景中達(dá)到忘我的思想境界,不就是一種詩意人生的體驗嗎?12、作者把無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寫得生動有趣,襯托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筆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樣善解人意,當(dāng)作者孤寂無聊的時候,它悄悄地溜進(jìn)屋來慰藉作者。1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14、(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5、(1)倚樹聽流泉,開簾見新月。(2)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記承天寺夜游中考訓(xùn)練題一、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語段,完成14題。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不以物喜: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2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項是(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C念無/與為樂者 D相與步/于中庭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微斯人,吾誰與歸?譯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4甲段中抒發(fā)作者政治抱負(fù)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寫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點睛之筆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悶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動。參考答案:1. 介詞,因為 只,不過 2.B3. 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4. 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后天下之樂而樂 閑人二、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譯文:3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內(nèi)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 4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 的心境。參考答案:1A 2.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3.(即“庭下蓋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4.曠達(dá)三、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選文的作者 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同屬“ 八大家”之列。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3、用“”標(biāo)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 蓋 竹 柏 影 也 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念無與為樂者 念: 相與步于中庭 步: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譯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譯文:6、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作者描繪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參考答案:1、蘇軾,唐宋。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3、蓋竹柏影也 4、考慮,想到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5、(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jìn)窗戶(十分優(yōu)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6、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曠達(dá)(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dá)四、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1-5題。甲 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乙 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把灑問青天( ) (2)念無與為樂者(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知天上宮闕B.我欲乘風(fēng)歸去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于中庭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相對應(yīng)的作品原句。(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筆下柏影也。譯文: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xiàn)曠達(dá)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yuǎn)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fēng)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5.仔細(xì)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意,談?wù)勀銓Α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rèn)識。參考答案:1、(1)端起灑杯 (2)考慮 2、B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4、(C)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yuǎn)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正如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guī)律。五、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欣然起行 ( )念無與為樂者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2、.翻譯句子。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3、“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參考答案:1.高興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3.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六、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 (2)懷民亦未寢 ( )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3、“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4、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文章表達(dá)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參考答案:1、遂:于是,就 寢:睡覺 但: 只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3、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4、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七、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月色人戶(窗戶) 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倆這樣閑極無聊的人啊。3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參考答案:1A 2D 3C 八、(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記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月色入戶 戶: 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工: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譯文:3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1、門 精巧2、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這種心得樂趣只能于山中隱逸的僧侶閑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談?wù)摗?3、前者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表現(xiàn)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過描寫竹柏的影子來間接表現(xiàn)月光的明亮;后者則是單純用直接描寫來表現(xiàn)“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月光的別樣趣味。九、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月色入戶 戶 懷民亦未寢 寢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 本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1.答案:門 睡覺 2.答案: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12.答案:本文表達(dá)了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十、閱讀短文兩篇,完成下面14題。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解釋加點詞的詞義。 曉霧將歇 ( ) 月色入戶 (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 )2.詞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問今是何世 C與:念無與為樂者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D尋:尋張懷民 尋病終3.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4.簡答。 從表達(dá)方式看,兩文都有緊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稱點睛之筆的 。 從思想感情看,兩文都表達(dá)了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但作者的心緒并不同。記承天寺夜游的蘇軾是受到貶謫的“ ”人,答謝中書書中的陶弘景則堪稱隱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個字)。參考答案: 1.消散(或“消歇”“散去”)門 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 2. B 3. 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水中藻、荇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4.描寫 議論 閑 仙 十一、比較閱讀蘇軾的兩篇作品,完成1一4題?!炯住拷亲用苤莩霁C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疽摇坑洺刑焖乱褂卧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l) 左牽黃,右攀蒼( ) (2)念無與為樂者(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千騎 / 卷平岡 B、酒酣胸膽尚 / 開張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于中庭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l)請寫出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蘇軾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時,甲境界開闊,表達(dá)愛國熱情;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兩篇都寫到了“月”,甲篇“會挽雕弓如滿月”,表現(xiàn)了詩人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閑人”指悠閑之人。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游記,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fēng)格的不同:前者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參考答案:1 、(l)黃狗 (2)想 2 、B 3、(l)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4C十二、【甲】水陸草木之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元豐六年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庭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者耳。兩人耳。1解釋加點的詞。陶后鮮有聞 鮮: 濯清漣而不妖 濯: 亭亭凈植 植: 相與步于庭中 步: 2翻譯下面的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甲文運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乙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 心情。參考答案:1(1)少 (2)洗滌 (3)豎立 (4)走 2(1)我惟獨喜愛蓮花,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一點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 3托物言志 壯志未酬的苦悶 十三、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B、第句寫出了作者與張懷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寫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無寸縷之絲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貶后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緟⒖即鸢浮浚?.北宋 蘇軾2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3. B十四、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14題。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biāo)出停頓。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曉霧將歇( ) (2)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 (3)懷民亦未寢( )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沉鱗競躍。 (2)相與步于中庭。4填空。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和 “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_ _”。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 之美”,乙文描寫了“ 之美”。但兩文表達(dá)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dá)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_ _”的語句中。參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1)消散 (2)參與,這里指欣賞 (3)睡覺 (4)只是 3(1)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2)我們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熱愛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對即可)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十五、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做1-4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辦公文檔組合技巧詳解試題及答案
- 緊跟時代現(xiàn)代漢語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稅法獨特見解試題及答案
- 某年度木聚糖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城市慢行系統(tǒng)2025年建設(shè)與智慧城市融合研究報告
- 2020年新能源熱管理行業(yè)研究報告
- 云數(shù)據(jù)庫的選擇與評估標(biāo)準(zhǔn)試題及答案
- 靈活應(yīng)對變化2025年軟件設(shè)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實現(xiàn)患者需求高效對接數(shù)字健康平臺的探索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2025年區(qū)塊鏈智能合約安全漏洞排查報告
- 初級應(yīng)急救援員理論考試復(fù)習(xí)題及答案
- 醫(yī)院培訓(xùn)課件:《外科手術(shù)部位感染的預(yù)防與處理措施》
- DB11∕T 243-2014 戶外廣告設(shè)施技術(shù)規(guī)范
- 廣西專升本(高等數(shù)學(xué))模擬試卷3(共212題)
- 天津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大全(2024版)
- 六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可打印】
- 起重機(jī)械安裝維修質(zhì)量保證手冊-符合TSG 07-2019特種設(shè)備質(zhì)量保證管理體系
- DL∕Z 860.1-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wǎng)絡(luò)和系統(tǒng) 第1部分:概論
- 數(shù)字圖像處理-第12章 圖像編碼
- 三會一課制度
- 2022版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考試測試卷及答案(共三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