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學筆記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6/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1.gif)
![行政法學筆記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6/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2.gif)
![行政法學筆記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6/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3.gif)
![行政法學筆記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6/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4.gif)
![行政法學筆記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6/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52c301eb-b162-45cd-ad4f-82efa98fab7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行 政 法 學,8 i0 5 E3 . g # e0 y第一編 行政法導論行政法概述, l+ z! P. u9 O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s& dh! V: h: n行政* X( S% V I3 P9 k) E; J行政分為一般行政和國家行政7 O/ R7 q* p8 |1 v7 t8 V. l一般行政是指各種組織(包括機關、團體、單位等)的執(zhí)行、管理:執(zhí)行即執(zhí)行組織領導層的決策及決策所確定的目標、綱領、方案;管理即是對組織的運作進行規(guī)劃、控制,對組織系統(tǒng)成員的活動進行組織、指揮、協(xié)調、監(jiān)督。 R+ 8 z9 Y; R國家行政是指國家這一特殊組織的執(zhí)行、管理職能:包括執(zhí)行執(zhí)行國家的法律、政策及法律、
2、政策所確定的目標、規(guī)劃;$ 0 r; N2 ! |8 l3 c0 a管理即是對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組織、指揮、協(xié)調、監(jiān)督。 W5 E. K6 l( v$ X! Q- Y行政法學研究的是國家行政。- A+ C* X% O- / m6 C# B國家行政在實際運作中有形式行政與實質行政之分。行政法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形式行政。; 2 V6 l- P7 h |$ M形式行政是以行政的主體來界定的行政即:凡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的職能即為形式行政,不管該職能的內容是實施具體行政行為,還是制定抽象的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是裁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的爭議。1 S2 k( I- x8 n. T實質行政是以行政的實質
3、內容作為界定行政的標準:即:凡是國家機關實施具體的行政、管理行為即為行政,不管該行為的主體是行政機關,還是立法機關或司法機關。& I; F! o/ o, 3 m【注意:按照形式行政的標準,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對其內部人、財、物的管理不屬行政的范疇;按照實質行政的標準,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和裁決行政、民事糾紛的行為不屬于行政的范疇(稱為“準立法”和“準司法”)。】0 k4 N$ z3 D% o2 s行政還有靜態(tài)行政與動態(tài)行政之分。行政發(fā)行研究的行政,既包括靜態(tài)行政,又包括動態(tài)行政,但主要是動態(tài)行政。 R. N# L9 d. _) R6 E! H靜態(tài)行政指行使行政行為的機關,即行政機關;:
4、 v, |3 9 u j! 動態(tài)行政指行使行政職能的行為,即行政行為;: e2 - ?8 g1 Z b0 J行政關系% a- S6 j* C. u/ j, vO8 X& z概念:行政關系是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律監(jiān)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fā)生的各種關系以及各行政主體相互之間,行政機關與所屬國家公務員及被委托的組織、個人之間,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與其工作人員之間發(fā)生的內部關系。7 5 s1 ?, F8 ?/ C( 8 J0 J理解:此定義包括了外部行政關系與內部行政關系兩個方面。- gq$ q0 hY5 Z行政關系的基本特征:! b w+ x5
5、R/ & / 1.存在雙方或雙方以上的當事人;2.+ f3 n2 6 S9 I* a9 q當事人中比有一方是行政主體或其工作人員;3.2 ( r$ p BB相應關系是因行政主體行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jiān)督而發(fā)生的。8 % n8 Y. V$ x ( l1 n行政關系的劃分:# . G l6 & Z8 f行政關系按其發(fā)生的領域不同,可分為外部行政關系與內部行政關系;其中外部行政關系是基本的,內部行政關系是從屬的。& o N u5 o) e( U6 u# C6 9 u外部行政關系根據其性質,又可分為行政管理關系和行政法制監(jiān)督關系。二者相比較前者是基本的。3 p+ W/ 2 p4 T: B# K行政管理關系
6、是指行政主體因對外行使行政管理職能而與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個人、組織發(fā)生的關系;5 s: V) z: O- s, x6 . W/ _7 L行政法制監(jiān)督關系是指行政主體因接受法制監(jiān)督而與作為監(jiān)督主體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jiān)督機關以及社會組織、公民個人而發(fā)生的關系。# H; m. q( ?3 m% n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既包括外部行政關系,也包括內部行政關系,既包括行政管理關系,業(yè)包括行政法制監(jiān)督關系。$ M/ R3 n1 I0 q2 e% wg# Q行政法 R- , 5 A$ . 行政法是規(guī)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jiān)督,調整行政關
7、系的法律規(guī)范系統(tǒng)。包括行政法的基本內容、主要功能、行政法區(qū)別于其他法律部門的特征三個方面。, s8 B# 0 iq- F4 g8 n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部分1., t) K. M/ W+ WL4 O行政組織法:行政組織法主要規(guī)定行政主體的組織、性質、地位和職權;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2.) v2 j+ ; H# E6 X行政行為法:行政行為法主要規(guī)定行政主體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4 a4 dF: O* A) 5 l7 N9 3.行政法制監(jiān)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這一部分主要規(guī)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如何實施法制監(jiān)督;對受到違法行政行為侵犯的行政相對人如何進行法律救濟
8、;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應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jiān)督關系。3 N) I- C2 i& p3 - Y行政法的功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9 Q% z$ P+ e* H4 V2 K: B& , H管理功能:即建立行政主體的組織、賦予其行政職權,確定其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使之有效地對社會實施管理,保證國家法律和政策確立的目標的實現(xiàn),保障秩序,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法制;2./ k4 g9 L+ c* s% Q( k1 R行政法制監(jiān)督功能:即建立行政法制監(jiān)督機制,控制行政權力,防止行政主體濫用職權,以維護國家社會公益和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 4 k$ , Y8 s$
9、 B l8 _5針對以上兩種功能,學者將其概括為兩種理論:一是“管理論”,一是“控權論”。后又有學者提出兼顧兩種理論的“平衡論”,平衡論受到重視。但平衡不是絕對的,平衡是法律目標、法律價值的總體平衡,而不是時時事事不分輕重的平均。在一國的不同發(fā)展時期,對兩種理論是有所側重的。4 o8 a1 m d7 i- z行政法的特征:7 i% i z A q3 G1 行政法在整體上沒有統(tǒng)一、系統(tǒng)的法典,行政法的法律規(guī)范散見于法律、法規(guī)乃至于規(guī)章等各種法律規(guī)范文件之中。原因在于其活動范圍的廣泛性、學者活動內容的變動性以及學者關系的復雜性、多層次性決定的。 , X( R. z- b! t M5 B! |行政法
10、的基本原則 E: b+ 4 T3 f# N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指導和規(guī)范行政法的立法、執(zhí)法以及指導、規(guī)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于行政法具體規(guī)范之中,同時又高于行政法具體規(guī)范,體現(xiàn)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準則。: Z% U* U* / u0 x4 D行政法基本原則的作用和重要意義:3 e$ B& R+ 3 4 l1.有利于保障各不同立法主體制定的不同法律文件在立法精神上的統(tǒng)一,防止其相互矛盾和沖突;2.3 * ?9 D9 G6 B9 a有利于補充和協(xié)調制定法,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行為;5 F4 p6 n. N& J?( s: y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為四項
11、:即行政法制原則、行政公正原則、行政公開原則、行政效率原則。(法制、公正、公開、效率)K& T5 K R4 # L; ) I- _一.行政法制原則其主要內容包括4項:9 F/ I; W4 L6 1.依法行政指行政主體實施任何行政行為均要遵循法定權限、法定實體規(guī)則和法定程序規(guī)則。違法實施的行政行為構成無效或可撤銷的行政行為。無效行政行為至始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可撤銷的行政行為根據相對人的請求,由有權機關終止其法律效力。* ?n9 y% T; _. z! Y# d2.控制濫用自由裁量權指通過法律機制將行政主體實施的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控制在適度、合理的范圍內,防止其濫用。為此,法律為之設立了事前、事中和事
12、后控制機制:事前控制主要是授權控制,對自由裁量權設定明確的界限;事中控制主要是程序控制,自由裁量行為應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規(guī)則;事后控制主要是行政復議和司法審查,即接受相應的行政和司法監(jiān)督,3.& t1 # Q! f% G. 4 j. r政府對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行政法制要求政府和公民一樣,如其行為違法侵犯他人(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應依法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b6 Z7 t- k/ o+ H: h4 4.保護人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政府實施的任何行政行為,都要尊重和保護公民的人權,包括尊重和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維護公民的其他公民權利和財產權利。二.3 G9 fb$ c a( _行政
13、公正原則其主要內容包括6項:5 C/ & D+ : V& C5 j1.辦事公道,不徇私情;: Y2 c9 m& _% ?; Q7 2.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因身份、民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有差別);+ v3 i33合理考慮相關因素,不專橫武斷;4.$ N$ X) d8 M R5 G3 i7 j依法回避,即在處理與自己或自己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事務時應予回避,不得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Q$ B& t2 ?9 D$ Z! v2 E5.遵守會見規(guī)定即在處理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人利害關系的事務時,不得在一方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單獨與另一方當事人接觸。, q8 Z* N+ UI8 j# 6 6.不得在
14、事先未通知和聽取相對人申辯意見的情況下做出對其不利的行政行為。三.+ ?7 D$ . ( H( C% M( l行政公開原則其主要內容包括5項:/ # q2 H+ b6 O# 0 1.規(guī)范文件的制定要公開即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以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的制定應采取一定方式讓公眾參與,聽取公眾的意見,必要時公開舉行聽政會,聽取有關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建議;/ G& |) # t) sT, l2.已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讓公眾知曉即已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應通過公開的政府刊物公布,讓公眾知曉,/ G5 ( A+ k; L; 6 6 T6 P; g) i3.有關資料應允許相對人查閱、復制即行政機關收集、保存的
15、涉及涉及相對人有關信息的文件、資料,除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予保密的以外,應允許相對人查閱、復制;4.# D0 a* f$ h: A2 t; : S9 G有關行政執(zhí)法行為的條件、標準、手續(xù)等應通過一定方式公布,使相對人事先悉知;: 7 z/ I4 5 h) h: F8 9 g* A( . l5.行政機關公開接受監(jiān)督即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遵紀守法、廉政、勤政的情況,應允許新聞媒介在真實、準確的前提下予以公開報道,使之接受人民群眾和輿論的監(jiān)督。四.) B8 a8 x6 h7 W5 T L行政效率原則其主要內容包括3項:3 1 K. C5 Q0 s$ N0 f+ h1.行政主體實施任何行政行為,應嚴格遵循
16、法定步驟、順序和時限,不得違法增加手續(xù),拖延耽擱;) 0 C; a5 c! l4 w3 g2.行政機關應嚴格遵循法定編制,保持機構精干,不得任意增人擴編。導致人員臃腫,人浮于事;3.# Z a, b5 I8 R7 |: n- b* k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進行必要的成本效益的預測和分析,應從多個方案中擇優(yōu)選擇,以保障相應行政行為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q( O9 G& N. j( B( S+ : X/ n行政法律關系7 F& / F2 U6 X7 _) p2 a$ R9 P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5 . Y, _3 y. P行政法律關系指行政法所調整的行政關系。! c* s+ p3 v/ W1 &
17、 * u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因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jiān)督而與外部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發(fā)生的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發(fā)生的關系。6 , S* x7 I- j1 t0 V$ c所謂“調整”,指法律賦予關系雙方當事人以實體和程序上的權利,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實體和程序上的義務,使相互關系的進行能適應立法者想要確立的某種秩序狀態(tài)。; c& i. HW( L* pg行政法律關系與行政關系是有區(qū)別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經過法律的調整,后者未經法律調整,只是一種事實社會關系。但在實踐中的二者往往是一體的,即絕大多數(shù)行政關系一開始就是受法律調整的,因而就是行政關系。. V2 H4 V/ M1 h4 x
18、# B行政復核、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關系都只能是法律關系。 N4 G6 s H4 u2 I# o5 H l0 c行政法律關系的種類1 l& c$ 0 B5 R行政法律關系主要有三類:, : ? u+ C b* D7 |$ 0 d1.行政管理法律關系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而與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個人和組織發(fā)生的關系。該關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行政相對人包括個人和組織,個人包括外國人、無國籍人;組織包括法人組織和非法人的其他組織。2. G* O4 v2 z! y. Y& P4 d6 R行政法制監(jiān)督法律關系是作為被監(jiān)
19、督對象的行政主體和國家公務員因接受行政法制監(jiān)督而與作為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jiān)督機關以及人民群眾(個人、組織)等發(fā)生的關系。% U b) E% B8 G2 C【注意1】:作為監(jiān)督主體的人民群眾(個人、組織)不能直接對監(jiān)督對象(行政主體、國家公務員)采取有法律效力的監(jiān)督措施,他們必須通過作為國家機關的監(jiān)督主體采取此種措施。7 p2 h: 7 F- s* A0 【注意2】:國家公務員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不是獨立的主體,但在行政監(jiān)督法律關系中,作為一方主體。3., S# i) Z% j8 ?# LK2 u7 sN- _, o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主要指行政機關內部的關系,各種級
20、別、各種地域、各種部門行政機關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行政機關與所屬國家公務員的關系。+ j. q7 p# i4 k; Q. + s行政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與消滅: L) Z( _% z! R7 U3 行政法律關系發(fā)生的主要條件包括:1 C2 h% xFH. v. i, t7 n具有明確的法律關系主體;! X8 i 7 b! g# w/ 具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依據;9 I7 I! |U. I e2 v F具有引起相應行政法律關系發(fā)生的法律事實;3 k6 n* W) n- v# + u( s& d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的外部條件包括:! D: N6 h% r; A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發(fā)生的規(guī)范性文件改變,導致雙方
21、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變更;5 b& / S$ 1 + UG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發(fā)生導因的法律事實變化,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或內容的變更;0 * k e$ u( T3 V! A行政法律關系本身因素變化的情況包括: b/ A; ; Z9 _+ Z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變更;行政機關、相對人都可能變更。0 Id u s$ ?- r+ b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變更;物、行為、智力成果變化。% X- h4 0 J8 D$ o行政法律關系內容因其他因素變化而引起變更權利義務變化。4 D# # z1 d& d- 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的主要情形有:. h5 N0 Lp; H5 i( u t雙方當事人發(fā)生法律關系的目標實現(xiàn),相
22、應行政法律關系結束;6 g7 $ ( s) d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一方(通常指相對人)消滅,且無權利義務人接替參加相應行政法律關系;6 _1 W3 r. m. y+ h6 p. o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喪失行為能力,且無法定代理人繼續(xù)參加相應行政法律關系;5 H9 9 2 W0 W8 t 3 K作為相應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消滅,該行政法律關系無繼續(xù)存在和進行的意義;根據新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或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相應行政法律關系應予終止。D) c* x% | j$ J+ Y) I: b行政法的法源2 P. W- |% - , g, o5 I: H% 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V! D$ t& m a5 k4 D行
23、政法的基本法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guī)章。6 h z! _4 C- d0 r: I) C( D行政法的其他法源/ W+ - e f+ x; N. & T( L( i# 國際條約、協(xié)定. f F% K% k* ?% a: k* C6 Y/ Z8 國家機關的法律解釋, 5 b5 L+ p* l國家行政機關與執(zhí)政黨、社會組織聯(lián)合發(fā)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 G x; _4 V/ V! Z3 6 M2 - Y行政主體9 k& |9 C, u2 V! j0 _3 . w# y行政主體概述- K0 l: 7 c* l( V# Gr) b0 P行政主體的概念% A5 Q! f;
24、 M; n( f行政主體是指能以自己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由其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能作為被告應訴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 l6 b1 9 A5 l) & I理解:2 Y d6 K/ n4 R* : O行政主體是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行政行為的機關;以此區(qū)別企事業(yè)組織和社會團體。, d! O J$ |) h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行政行為的機關、組織以此區(qū)別被委托組織。3 Z7 S- Z- G3 v; Bb行政主體是能由其本身就其職權行為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能作為被告應訴的機關、組織以此區(qū)別國
25、家公務員。2 Z+ c8 g$ M6 Z7 p+ T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 N. _ W: R2 F2 yA: q行政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k& ?5 |K4 k3 ( x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種,通常是相對于行政相對人而言的,表明其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所處的地位;1 p m$ d& H2 L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通常是相對于行政法律關系客體而言的,表明圍繞相應客體而展開法律關系的各方當事人。) l F! d7 o2 t( |; Z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3 M& 9 R5 B$ e8 Q3 h( u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的一種,主要用于表明相應國家機關的性質,他是行使國家行政權
26、的機關,與之相對應的是立法機關、司法機關。! O0 L* C8 N n: 7 H+ j行政主體除了性質機關外,還有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主要用于表明相應機關、組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它具有對行政相對人的行政管理權,行政相對人有服從行政主體管理的義務。# V* E/ u. w# s, z: E0 K9 B, i行政主體與國家公務員2 C8 R4 m6 B, v4 N. 國家公務員是行政主體的代表【注意:萬不能誤為“行政機關”的代表,行政主體的代表與行政機關的代表相差萬里】行政主體的職權通常通過國家公務員實施。* x$ * F X: s( h( l國家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表現(xiàn)在:國家公務員
27、實施的一切行政行為的后果均歸屬于行政主體,由行政主體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Q8 H. O- T B$ e% B$ T7 b( V行政機關 p/ h8 D1 c2 R5 X行政機關的概念2 O6 & w m e% P5 B行政機關是指依憲法或行政組織法的規(guī)定而設置的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國家機關。0 A a* s5 # t w8 s2 理解:I/ j( K, O1 N1 O) i D# c行政機關是國家機關,是由國家設置、代表國家行使國家職能的機關。以此區(qū)別政黨、社會組織、團體。; E1 l% G5 1 / LW3 I+ Y, Q行政機關是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國家行政機關。以此區(qū)別立法機關、司法機關
28、。4 ?/ Z+ T- O9 A4 w- t y行政機關是依憲法或行政組織法的規(guī)定而設置的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國家機關。以此區(qū)別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 m; |4 / V7 O行政機關的特征$ i1 C. p6 : y) z4 o( f( L行使國家行政職權,管理國家行政事務。% t4 + c* a) d* |t, y行政權是指執(zhí)行法律、實施法律,對國家內政、外交事務進行管理的權力;7 K. 行政機關執(zhí)法與司法機關執(zhí)法的區(qū)別:8 h s. H0 g3 7 j6 O5 h9 q0 8 J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是通過對國家內政、外交事務進行管理實現(xiàn)的;9 U) ! f F0 S8 k9 $ f司法機關的執(zhí)
29、法是通過裁決法律爭議和進行法律監(jiān)督實現(xiàn)的。: g0 V% Y5 S* G, p- k% K8 k6 & l1 A, C行政機關在組織體系上實行領導從屬制。3 D- L9 ) |5 c9 J) X* E即上級性質機關領導下級性質機關,下級性質機關從屬于上級行政機關,向上級性質機關負責和報告工作。+ e/ u+ G( 2 k7 / v行政機關在決策體制上一般實行首長負責制。. P/ K9 v3 W: O行政機關行使職能通常是主動的經常的和不間斷的。3 S7 - W, r) X% H+ J) 7 F s9 行政機關最經常、最直接、最廣泛地與個人、組織達交道。$ z9 k/ 3 I1 t$ k( x$
30、 H行政機關的分類 x9 % b9 q3 q, % U, Q j中央行政機關與地方行政機關按行政機關職權管轄的范圍分;2 w. G0 SC, g- m9 j. v# p中央行政機關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國務院直屬機和國務院辦事機構。( i4 一般權限行政機關與部門權限行政機關依行政機關職權的性質分;; j1 f; s L% 一般權限行政機關的權限是全方位的,涉及各個行政領域和各種行政事務,如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部門行政機關的權限是局部性的,僅涉及特定行政領域和特定行政事項,如國務院各部委、地方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門。1 vA3 e+ 二者都是獨立的行政主體,一般領導各別。7 z) _$
31、 X |/ l( s職能性行政機關與專業(yè)性行政機關根據行政機關管理的客體和內容分;+ u) B2 $ T, o B1 U1 d1 t; k1 職能性行政機關管理的客體和內容是綜合性的、跨部門、跨行業(yè)的,如工商、稅務等,專門性行政機關管理的客體是專門性、部門性、行業(yè)性的,如電子、機械、石油、水電等。3 8 Y6 i* q4 x b) K* L專門執(zhí)法行政機關與普通管理行政機關根據行政機關行使職能適用法律的情況以及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分。& _: X6 4 p2 s外部行政管理機關與內部行政管理機關根據管理對象分;; Cr* L% . n& |& D1 c首長制行政機關與委員會制行政機關根據決策和負
32、責體制分5 D, c* d D5 o* H: G: - 其他分類2 P, c* uh1 q+ D根據基本職能分:行政立法機關、行政執(zhí)法機關、行政司法機關或者分為行政決策機關,行政執(zhí)行機關,行政信息咨詢機關,行政監(jiān)督機關;K0 f$ r, S% y3 $ a9 A% z W根據權力來源分:實體行政機關、排除行政機關;* _: S! t& v7 W1 I! n根據存續(xù)時間分:常設性行政機關、臨時性行政機關。+ j* L1 I7 : 4 _其他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 n4 d0 : B/ V& I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9 v! O7 + u* 1 c 4 Z7 q! p概念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是指依具體法
33、律、法規(guī)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 + C/ J9 t5 t! S& w種類社會組織、團體;企事業(y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各種技術檢驗、鑒定機構。$ ?; A6 Z- u) v1 e9 o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 J+ T) |8 G) P$ e概念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是指受行政機關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職權的非國家機關的組織。& L/ K3 F. w- C0 u被委托組織的條件和范圍8 z, CX8 7 J5 3 m& V屬于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事業(yè)組織; n7 |% |9 D# P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業(yè)務的工作人員;2 k* U7 F7 c1 m% T0 I* 1 S, i對違
34、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7 J g& 2 v8 w9 K5 p) mq, S n被委托組織的范圍,除社會組織、團體;企事業(y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各種技術檢驗、鑒定機構外,還包括以下兩類:; nC+ I# f/ o8 _# l4 k+ B群眾性自安保衛(wèi)組織;. u7 Q. P, - u% q& a; z F某些私人組織;7 * |2 Q6 g& h& b 4 C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概述( p& b, m5 N7 u2 Q: 國家公務員的概念/ Q: l ? C# _2 b# G國家公務員是指依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行
35、政機關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執(zhí)行國家公務的人員. A& g) O+ ?6 6 國家公務員的法律地位! K+ H3 B4 T# 2 J) K在外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國家公務員代表行政機關,以所在行政機關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權,其行為的結果歸屬于相應行政機關。不具有一方當事人的資格。在行政訴訟法律關系中,非原、被告,不具有訴訟當事人的地位;! 2 Y; W; ) W; 在非處于公務員地位時,可以成為相對人,也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原告;4 y* L) 在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中,可以作為一方當事人,但不能提起行政訴訟,一般有行政機關本系統(tǒng)處理。. n/ f( J8 T4 d7 F% U在行政監(jiān)督法律
36、關系中,作為被監(jiān)督對象,成為一方當事人。% w4 z8 l e# K& C1 * q國家公務員的權利與義務1 o6 e% s# r S9 c% S6 H) B- W+ 4 Q8 / X- |權利:Y3 B* |, j4 q0 v; l z1 k職位保障權! T8 T: S& S+ |f( X# N執(zhí)行職務權1 iH- $ $ q& a工資、福利權7 q$ F+ T7 l x, Y8 / o參加培訓權5 Z9 O$ ? ) Y/ E( i批評、建議權0 Z% s% n( d t v4 R5 p- N$ x申訴、控告權; Z& ?) a$ X4 T) * & d; x1 a辭職權6 t; Y: W
37、 ?$ e8 Zl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公務員的其他權利5 . Q* , Q2 O) ?9 h w7 N! g義務:# j I! ! b7 W守法的義務! r3 ?r. P( D# T6 8 N依法辦事的義務. 7 l, W. O. j0 K6 J( 聯(lián)系群眾的義務5 U; j+ - 1 c7 X; J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V) S, I) H v. t. 2 q% W忠于職守的義務8 O; Oe4 Z& c, a保守秘密的義務1 n6 J! f+ v9 w% S5 i廉潔奉公的義務: l1 ) n! Z; y, P8 4 ! o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公務員的其他義務. D) G4 tV2 9 C
38、( E5 R$ n3 Z5 N% * _ o , N國家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的行為. S9 c: Y- f. J n Z8 i0 SU8 b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行為的識別 y( D v5 T; r8 G區(qū)分國家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的行為與非執(zhí)行公務行為即為執(zhí)行公務行為的識別。. o, L t- G( e. Y時間因素 崗位因素 職責因素 命令因素+ v2 O6 # P: 3 # Q6 g( W. B時間因素:公務員在上班時間實施的行為,通常認為是公務行為。反之,公務員在下班以后實施的行為一般視為個人行為;% _2 L! c4 T) J& _7 y0 / V; f* 崗位因素:公務員在其工作崗位上實施的行政行為通
39、常認為是崗位行為。反之,公務員離開工作場所實施的行為則多視為個人行為;4 A4 Y$ a2 a/ n, d$ K, % m職責因素:公務員非在上班時間和工作場所實施的行為如與其職責有關,通常亦認為是公務行為。反之,如其行為既非在上班時間或工作場所實施,又不能證明相應行為與其職責有關,則應認為該行為是個人行為;w% W B5 ?2 g/ r* M/ c$ c命令因素:公務員依行政首長命令、指示或委托實施的行為通??梢哉J為是公務行為;6 k |$ h* P% N) w公務行為的效力與責任! b8 U2 E U# t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的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公務員向相對人發(fā)布的行政命令、采取的行政措施、實施
40、的各種具體行政行為,相對人有遵守、服從的義務。0 ! 2 n% P 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的行為責任由其所在行政機關承擔,但在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中,公務員必須向其所在行政機關承擔責任,包括紀律責任和經濟責任。8 N6 L( R! Y c3 , H5 r$ G0 X行政相對人,行政相對人概述5 v3 j+ l2 Q# l+ & |; ( J3 |# B4 G. e2 ?! g9 t行政相對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組織。1 0 L9 Z. S0 z# y6 |理解:% K# i4 N ! $ w4 行政相對人是指處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的個
41、人、組織。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的個人和組織。9 B* b7 c4 V: M行政相對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影響的個人、組織。% K/ w$ l$ w. P. W9 P# yR5 r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5 x6 f& ?/ d6 t o x行政相對人的權利與義務0 F; 4 j2 d0 $ % P0 w2 v權利5 i! N9 S6 YN% g4 t V申請權申請實現(xiàn)其法定權利. : j6 GL* _1 Z參與權參與行政管理: H; J2 I$ D$ R- c了解權了解各種行政信息/ A2 $ T* L. i+ r- 5 D批評
42、、建議權對違法、不當?shù)男姓袨樘岢雠u9 - A! F. , O6 Y$ j0 申訴、控告、檢舉權對對其本身不公正的行政行為申訴,對違法、失職的行為控告、檢舉) r- V- n x; k陳述、申辯權有權陳述自己的意見、看法3 Z0 . C! _0 p6 Q# nU5 ?申請復議權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有權依法申請復議& _ K( H E( F7 A# v: i8 X提起行政訴訟權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有權依法提起行政訴訟3 6 AN6 $ Y/ b$ i+ P% X請求行政賠償權合法權益被侵犯并造成損失時,有權請求行政賠償; g. U: a I6 V; |7 z抵制違法行政行為權對明顯違法或重大違
43、法的行政行為,有權依法予以抵制。 O$ F) t% f) O, W/ ?: P, V+ |: ? 義務 K( S4 X) o/ * u W0 d7 p3 d R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 r+ o6 m4 0 k2 P/ P9 l協(xié)助公務的義務+ K6 h) n5 B U3 : V維護公益的義務* M+ 9 d9 C8 p: J. T接受行政監(jiān)督的義務+ h: * 4 u! L) y! f. X/ m提供真實信息的義務. j2 : W : L, | _$ V2 d遵守法定程序的義務9 G5 | t6 R/ p* r% S& z6 L( H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 U& 7 _: f# Y) A8 I行政法
44、制監(jiān)督概述 b X7 V 6 jX0 I7 D5 B行政法制監(jiān)督的概念* _3 X- |% _: U A: X5 j; N行政法制監(jiān)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jiān)督機關以及人民群眾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行使行政職權行為和遵紀守法行為的監(jiān)督( r& e9 S; P/ j: P1 H行政法制監(jiān)督與行政監(jiān)督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A2 O% Q, q+ U7 Z區(qū)別7 n! W3 k: G7 w& . b監(jiān)督對象不同前者的監(jiān)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后者監(jiān)督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 G6 w) L8 T2 O- J- H, E7 R 9 w監(jiān)督主體不同前者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
45、關、專門行政監(jiān)督機關以及作為人民群眾的個人、組織;后者的監(jiān)督主體是行政主體;, ! GFYD1 nz$ 3 A3 B7 h監(jiān)督內容不同前者是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的監(jiān)督和對公務員遵紀守法的監(jiān)督;后者是對行政相對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的監(jiān)督;* y) k2 s% |監(jiān)督方式不同前者采取權力機關審查、調查、質詢、司法審查、行政監(jiān)察、審計、輿論監(jiān)督等方式;后者采取檢查、檢驗、登記、統(tǒng)計、查驗、鑒定等方式。5 X$ 0 S& n聯(lián)系7 J; L+ U) j5 s6 Q* G兩種監(jiān)督的總目標相同出發(fā)點都是為了維護和保障行政法治等。0 K! P# x- 4 F1 8 x兩種監(jiān)督主體有交叉Q1 ST
46、- i7 D- , Z$ t 1 o. q兩種監(jiān)督有時相互結合進行$ f- k6 O2 V0 t, u0 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l7 u* f# F, FG* I國家權力機關. c! f1 G; z u+ qA- k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特別是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行政法制監(jiān)督的最重要的主體。0 o W+ B6 0 E# F國家司法機關+ 1 Q+ X$ 6 j7 R! k7 K國家司法機關包括法院和檢察院。* x; g1 Q1 O3 d; D+ A3 R6 e% I專門行政監(jiān)督機關+ z& y0 C, S. X主要指行政監(jiān)察機關和國家審計機關。4 i+ _6 e# d. 3 A: X. v1 I
47、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1 b$ r1 # Lq. T* + 5 i包括個人和組織。不能直接對監(jiān)督對象采取有法律效力的監(jiān)督措施、監(jiān)督行為,要通過有權國家機關來行使監(jiān)督權。是其他法律監(jiān)督啟動的基本動力,是整個行政法制監(jiān)督的基礎。/ d3 Z5 J z6 A b$ S8 u# Q0 V8 P R第二編 行政行為! - S9 p- ii3 V行政行為概述2 y0 ! n* E% x% V$ NK$ U$ f8 g. F行政行為的概念與特征6 , m* m0 n3 e: 概念廣義: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所有產生行政法律效力的行為。狹義:行政主體實施的外部單方行政法律行為。) h X+ V8 N# B; W
48、E1 r* P理解:8 q; C. b# b* O 主體要件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的行為。- V( z* |& y) g9 Q3 V! w 6 H4 X8 H權力要件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的行為。0 , ) X* Q) x5 5 w效力要件行政行為是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行為+ 2 v, k$ r4 V& $ F特征:# e+ Y* p5 k7 G! z - a, 3 _行政行為的從屬性從屬于法律。. 1 c, b J/ o9 l8 h4 I5 Q行政行為的單方性行政主體依法自行決定和直接實施。# ; C1 4 + U行政行為的裁量性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 _. W. D9 D* ) h&
49、 p2 t行政行為的強制性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 w9 3 B y& y6 x$ X+ C/ o5 h5 S9 g2 w行政行為的內容和分類* C8 i2 y6 i# q3 M行政行為的內容9 V& D: c; mN% L3 概念是指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產生的具體影響。內容包括:$ f# 0 賦予權益或設定義務5 z4 N, c6 D V6 C* b) U: ) G ; E剝奪權益或免除義務/ T) R7 0 i: E |+ i變更權利義務D J/ e5 x, g5 g確認法律事實與法律地位0 S7 |& z) S d8 _, 行政行為的分類0 N$ i, G, s3 w! b0 抽
50、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按行政行為的對象是否特定分1 c& k4 B$ j+ 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按行為受法律規(guī)范拘束程度分 f0 G4 G7 |. a7 |7 m7 d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與依申請的行政行為按行為啟動方式的不同分% * M6 V:要式行政行為與非要式行政行為按行為是否必須具備法定的形式為標準分! 其他分類:附款行政行為和無附款行政行為;外部和內部;單方和雙方9 W. MN1 v8 i. H2 m9 U7 K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8 Q4 t! T4 K Y3 J w; m3 q行政行為的成立及成立要件% z! t: x# E5 w5 J7 m4 # a行政行為的成立指
51、行政行為在完成其法定程序,具備相應法定要件后正式對外發(fā)生分類效力。3 C# q L* $ F+ w I5 w, s1.抽象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討論決定、首長簽署、公開發(fā)布1 x8 , R u# b8 E7 |$ 經相應行政機關討論決定一【注意:一般不進行表決】7 y, C/ F9 T& 9 6 經行政首長簽署+ T6 y: V P& D$ q$ R% w公開發(fā)布; T! 5 : C0 p- v2.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決定、送達、受領0 t, y, q6 v Y+ W2 c! Z% v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決定8 _4 q2 L% k$ t) N9 J3 E行政決定已送達行政相對人! * O5 i)
52、L6 w/ 2 T2 c, e行政決定文書已為行政相對人受領3.% i6 Y v5 B+ 0 O6 $ ?2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主體、內容、程序Z) & A u$ g- O( _. n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判斷,分類只授權有關國家機關行使審查權。要件:, X& O& 行為主體合法。包括:, . zH. J- t7 Z* M% N# L( e; S行為主體是行政主體.( h2 g3 u! M2 H6 t5 R行為在行政主體的權限范圍內7 N. b* n5 H. * w& k應通過一定會議作出的行為通過了相應會議的討論,并且相應會議有法定人數(shù)出席/ k6 v R L. P) G# 行為內容合法。包括:
53、$ M: C( r1 8 V7 . e+ J( g行為有事實根據,并且證據確鑿! O+ 0 F2 8 8 c0 u正確適用了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 P* i4 m A: 5 行為目的符合立法目的: / * q! r- e行為程序合法。包括:. S 5 c a3 x+ v; S! Y7 A行為符合法定方式/ z& r2 _% h5 X5 2 _/ W5 # ! f行為符合法定步驟、順序: iR2 o0 d; 5 v: x3 m行為符合法定時限& 9 M8 r2 T! r! Y7 Q5 Q行政行為的效力( O6 ?9 B- E( 確定力 拘束力、執(zhí)行力(已于99年聯(lián)合出題)確定力, ?
54、8 H1 g+ R+ E% l/ / Q8 Q確定力概念是指行政行為已經作出,除非有重大、明顯違法情形外,即發(fā)生法律效力,非依法定程序不得任意變更或撤銷。包括形式上的確定力和實質上的確定力。7 h/ r4 e& R& k( 5 9 形式上的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一旦作出,相對人不得任意擅自改變或任意請求改變該行政行為,它又稱“不可爭力”。8 G, H e4 P( & 實質上的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行政主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任意改變或撤銷/ w7 l; z$ & H8 y- T確定力是相對的,大有重大或明顯違法情況下,該行為自作出時起即無效;在有一般違法或不當情形下,經法定程序,可變更或撤銷。同
55、時涉及利益處理問題。9 E: O% P$ , _5 g! e C拘束力是執(zhí)行力的前提, b! i, C+ 9 # _/ m概念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后,所具有的約束、限制限制相對人的法律效力。( u: _0 . r- q- 5 q) P7 l+ U拘束力及于相對人和限制主體及其他一切行政主體和工作人員。! w4 _- T* c$ m 執(zhí)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 G- K7 : S( a/ W0 y+ i G概念是指限制行為生效后,行政相對人必須實際履行行政行為確定的義務如其拒絕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主體可以依法采取必要手段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其履行。+ h6 B! i( n- W% S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與廢止(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環(huán)己基甲醛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CVD基座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正確兒童觀的樹立講解
- 防盜門產品購銷合同
- 2025打樁機租賃合同
- 香菇菌棒銷售合同樣本
- 2025技術服務委托合同
- 海鹽縣二手房買賣合同
- 鋼琴銷售合同范本
- 魚池轉包合同范本
- 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1單元綜合測試題-人教版(含答案)
- 三年級計算題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練習300題帶答案
- 商務服務業(yè)的市場細分和定位策略
- 財政學論文我國財政支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
- 探究水垢的主要成份
- 2022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數(shù)學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小學生必備古詩
-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單詞默寫表
- SRE Google運維解密(中文版)
- 幼兒剪紙-打印版
- 如何提高和加強人力資源隊伍的建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