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_第1頁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_第2頁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_第3頁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_第4頁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思考?地球表面有高山和低地。我們?nèi)绾斡玫貓D來表達它們?海平面以上地面上一個地方的垂直距離。高程,相對高度,等高線地形圖,1。海拔和相對高度,海平面,a,b,HB,ha,HAB,海拔:一個地方和海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如右圖中的HA和HB,一個地方和另一個地方之間的相對高度:等深線:海洋中所有深度相同的點都連接成一條線。等高線:將具有平滑曲線的相同高度的點連接起來的線稱為等高線,并且相同等高線上的點具有相同的高度;兩條相鄰的等高線具有相同的垂直間隔。等高線的特征:陡坡、密緩坡、疏等高線、不同形狀的等高線。2.等高線圖中的基本地形,900,700。左圖顯示的是山脈,左圖顯示的是山峰、500、300,

2、右圖顯示的是盆地。這個山谷可以發(fā)展成河流或者形成干旱的山谷。干旱地區(qū)可能會形成干燥的山谷,或者等高線的曲率很小,而且山谷很淺,很難發(fā)展成河流。2.山脊:低地形方向的等高線曲線,這是一個山脊,通常形成一個分水嶺?;春雍烷L江之間的分水嶺:大別山,黃河和長江:秦嶺,黃河和長江上游:巴彥淖爾,長江和珠江:南嶺,贛江和岷江:武夷山,3。陡坡和緩坡3360。同樣的地圖可以通過等高線的密度來判斷。應根據(jù)比例尺、垂直間隔和等高線密度進行判斷。例如:請判斷下圖中的A和B的坡度是陡的、100米、50m、70米、50m、1:50000、1336010000、A、B,所以B的坡度是陡的,而A的坡度是緩的。凸坡的等高線

3、稀疏而密集,5。鞍座:兩個山頭之間的凹部,6。懸崖、70m、90m、110m、130m、A,在左圖中,A是一個陡峭的懸崖,求A的相對高度,A的高度是330。陡峭懸崖的相對高度為: 40mH 80m。公式1:某一地形區(qū)域的最大高度為高、大、高,根據(jù)同一等高線圖、同一等高線圖和同一整幅垂直間隔圖,該地形區(qū)域的最小高度為低、小、低,相對高度為高、低兩天。注:如果陡崖的相對高度較大,如果相對高度較小,可以攀巖;懸崖不適合跳傘,而懸崖可以是跳傘。懸崖的相對高度(n1) d h (n 1)d,其中n是穿過懸崖的等高線數(shù)量,d是垂直間隔,1。閱讀圖片,回答以下問題。(1)a所代表的地形是_ _ _ _ _

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馬鞍,陡峭的懸崖,乙,(3)光盤,英孚,山谷是_ _ _ _ _。(4)B山與A山的相對高度為_ _ _ _ _ _ _ _;B山位于a山的_ _ _ _ _側,西南170米,(1)龍陵至云嶺直線距離為3.5厘米,實際距離為_ _ _ _。(2)圖中的A、B、C和D是山脊還是山谷?a _ _ _ _ _ _ _ _ _;b _ _ _ _ _ _ _ _ _;c _ _ _ _ _ _ _ _ _ _

5、 _ _ _ _;d _ _ _ _ _ _ _ _ _ _ .35公里,山脊,山谷,山谷,山谷,(3)圖中A和B的地形是什么?A _ _ _ _ _b _ _ _ _ _ _ _ _。(4)如果在D處有一條小河,那么這條河的流向大致是_ _ _ _。(5)點a在點b的方向。(6)龍陵與云陵的相對高度為_ _ _ _ _ _ _ _。陡峭的懸崖,馬鞍,從北到南,西北,17米,7。地形及工程建設,(1):水庫大壩,壩址選擇:峽谷,由于工程量小,落差大,水能豐富,庫區(qū)集水區(qū)(盆地區(qū))是沿山脈山脊線連接的區(qū)域。(2)鐵路和公路選線及視覺問題,公路和鐵路選線應大致沿等高線進行,因此工程量小,難度小。(

6、鐵路要求坡度小于15度),A,B,C。判斷你是否能在左圖的A處看到B,在B處看到C?在甲看不到乙,但在乙可以看到丙,所以在課堂上練習。1.與平面圖中從X到Y的地形變化最一致的剖面是(),2。圖5-8為四幅等高線地形圖,能反映“藏古剎于深山”的意境。()A.a,B.b,C.c,D.d,D,3 .b .c .d .e .f .(2)圖中建造蓄水池的最合適位置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山脊、山頂、馬鞍、峽谷、懸崖、沖積扇,位于峽谷中,大壩建設量小,上游集水面積大,水量豐富。3.閱讀以下等高線地形圖,并滿足以下要求:(3)根據(jù)地形圖,請說明F區(qū)以發(fā)展農(nóng)業(yè)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