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化工機械課程設計)_第1頁
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化工機械課程設計)_第2頁
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化工機械課程設計)_第3頁
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化工機械課程設計)_第4頁
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化工機械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課程設計任務書20112012學年第 2 學期學生姓名: 專業(yè)班級:指導教師: 工作部門: 一、課程設計題目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二、課程設計內容1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 包括:管子數(shù)n,管子排列方式,管間距的確定,殼體尺寸計算,換熱器封頭選擇,容器法蘭的選擇,管板尺寸確定塔盤結構,人孔數(shù)量及位置,儀表接管選擇、工藝接管管徑計算等等。2. 殼體及封頭壁厚計算及其強度、穩(wěn)定性校核(1)根據(jù)設計壓力初定壁厚;(2)確定管板結構、尺寸及拉脫力、溫差應力;(3)計算是否安裝膨脹節(jié);(4)確定殼體的壁厚、封頭的選擇及壁厚,并進行強度和穩(wěn)定性校核。3. 筒體和支座水壓試驗應力校核4. 支座

2、結構設計及強度校核 包括:裙座體(采用裙座)、基礎環(huán)、地腳螺栓5. 換熱器各主要組成部分選材,參數(shù)確定。6. 編寫設計說明書一份7. 繪制2號裝配圖一張,Auto CAD繪3號圖一張(塔設備的)。三、設計條件(1)氣體工作壓力管程:半水煤氣(1、0.80MPa;2、0.82 MPa;3、0.85Mpa;4、0.88 MPa ;5、0.90 MPa)殼程:變換氣 (1、0.75MPa;2、0.78 MPa;3、0.80Mpa;4、0.84 MPa ;5、0.85 MPa)(2)殼、管壁溫差50,ttts 殼程介質溫度為320-450,管程介質溫度為280-420。(3)由工藝計算求得換熱面積為1

3、20m2,每組增加10 m2。(4)殼體與封頭材料在低合金高強度剛中間選用,并查出其參數(shù),接管及其他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7-15、7-16選用。(5)殼體與支座對接焊接,塔體焊接接頭系數(shù)=0.9(6)圖紙:參考圖7-52,注意:尺寸需根據(jù)自己的設計的尺寸標注。四、進度安排制圖地點: 暫定CC405時間安排:從第7周(2012年 3月31日)至第 10 周(2012年4月20日)序號內 容主講人時 間 聽課班級1化工設備設計的基本知識唐小勇4月 9 日星期一、三、五上午09化工1,24月11日09化工1,24 月13日09化工1,22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計算唐小勇4月 9 日-13日上午:8:30-11:3

4、0下午14:00-17:3009化工1,23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唐小勇4 月 16 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09化工1,24月 17 日09化工1,24管殼式換熱器設計制圖唐小勇4 月 17 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09化工1,24 月18 日09化工1,24月 19 日09化工1,25設計說明書的撰寫唐小勇4月9日-18日上午:8:30-11:3009化工1,209化工1,209化工1,26 答辯唐小勇4月 20日上午:8:3009化工1下午14:3009化工2五、基本要求1.學生要按照任務書要求,獨立完成塔設備的機械設計;2.設計

5、說明書一律采用電子版,2號圖紙一律采用徒手繪制;3.各班長負責組織借用繪圖儀器、圖板、丁字尺;學生自備圖紙、橡皮與鉛筆;4.畫圖結束后,將圖紙按照統(tǒng)一要求折疊,同設計說明書統(tǒng)一在答辯那一天早上8:30前,由班長負責統(tǒng)一交到HF508。5.根據(jù)設計說明書、圖紙、平時表現(xiàn)及答辯綜合評分。六、說明書的內容 1.符號說明2.前言(1)設計條件;(2)設計依據(jù);(3)設備結構形式概述。3.材料選擇(1)選擇材料的原則;(2)確定各零、部件的材質;(3)確定焊接材料。4.繪制結構草圖(1)換熱器裝配圖(2)確定支座、接管、人孔、控制點接口及附件、內部主要零部件的軸向及環(huán)向位置,以單線圖表示;(3)標注形位

6、尺寸。(4)寫出圖紙上的技術要求、技術特性表、接管表、標題明細表等5.殼體、封頭壁厚設計(1)筒體、封頭及支座壁厚設計;(2)焊接接頭設計;(3)壓力試驗驗算;6.標準化零、部件選擇及補強計算:(1)接管及法蘭選擇:根據(jù)結構草圖統(tǒng)一編制表格。內容包括:代號,PN,DN,法蘭密封面形式,法蘭標記,用途)。補強計算。(2)人孔選擇:PN,DN,標記或代號。補強計算。(3)其它標準件選擇。7.結束語:對自己所做的設計進行小結與評價,經驗與收獲。8.主要參考資料?!靖袷揭蟆浚?.計算單位一律采用國際單位; 2.計算過程及說明應清楚;3.所有標準件均要寫明標記或代號; 4.設計說明書目錄要有序號、內容

7、、頁碼;5.設計說明書中與裝配圖中的數(shù)據(jù)一致。如果裝配圖中有修改,在說明書中要注明變更;6.書寫工整,字跡清晰,層次分明; 7.設計說明書要有封面和封底,均采用A4紙,裝訂成冊。七、主要參考資料1.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書.化學工業(yè)出版. 2005.12.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第五版 刁與瑋 王立業(yè) 編著 2003.3;3. 化工單元過程與設備設計匡國柱 史啟才 主編;4.化工制圖華東化工學院制圖教研室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5.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參考資料;6.鋼制壓力容器GB150-1998;7.鋼制塔式容器JB4710-1992;8. GB151-1999 管殼式換熱器1999年;9

8、.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1999年。 教研室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摘 要課程設計理論是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一次很好的機會,本次實驗就管殼式換熱器進行一次課程設計,掌握并了解在工業(yè)生產中節(jié)能、高效、環(huán)保等概念。 換熱設備在煉油、石油化工以及在其他工業(yè)中使用廣泛,它適用于冷卻、冷凝、加熱、蒸發(fā)和廢熱回收等各個方面。 其中,管殼式換熱器雖然在換熱效率、設備的體積和金屬材料的消耗量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的換熱設備,但它具有結構堅固、彈性大、可靠程度高、使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所以在各工程中仍得到普遍使用。 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是為了保證換熱器的質量和運行壽命,必須

9、考慮很多因素,如材料、壓力、溫度、壁溫差、結垢情況、流體性質以及檢修與清理等等來選擇某一種合適的結構形式。對同一種形式的換熱器,由于各種條件不同,往往采用的結構亦不相同。在工程設計中,除盡量選用定型系列產品外,也常按其特定的條件進行設計,以滿足工藝上的需要(得到適合工況下最合理最有效也最經濟的便于生產制造的換熱器等等)。關鍵詞:管殼式換熱器課程設計 管殼式換熱器使用范圍 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 Structure design of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AbstractStudent in course design theory is a good op

10、portun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this experim ent on the course design of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industrial production, master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cepts such as energy conservation, effcienc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t exchanger in oil refining, petrochemical, and widel

11、y used in other industries, it is suitable for cooling, heating,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heat recovery, and various other aspects.Among them,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in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size of equipment and metal consumption than other new type of heat-exchange equipment, b

12、ut it has a strong structure, flexibility, high reliability, widely used and so on, so the project is still being widely used.Structure design of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is to ensure that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you must consider many factors, such as material, pressure, t

13、emperature and w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caling, fluid properties, as well as maintenance and cleaning, and so on to choose an appropriate structure.With a form of heat exchangers, fo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often used structures are not the same.In engineering design, apart from used as far a

14、s possible the training series, often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fic conditions, to meet the needs of technology (supported by most reasonable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economic manufacture of heat exchangers, and so on).Key words:Course design of shell-and-tube hea

15、t exchanger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use Structure design of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目 錄 摘要 ABSTRACT1前言11.1概述11.1.1換熱器的類型11.1.2換熱器11.2設計的目的與意義21.3管殼式換熱器的發(fā)展史21.4管殼式換熱器的國內外概況31.5殼層強化傳熱31.6管層強化傳熱31.7提高管殼式換熱器傳熱能力的措施41.8設計思路、方法51.8.1換熱器管形的設計51.8.2換熱器管徑的設計51.8.3換熱管排列方式的設計51.8.4 管、殼程分程設計51.8.5折流板

16、的結構設計5 1.8.6管、殼程進、出口的設計6 1.9 選材方法6 1.9.1 管殼式換熱器的選型6 1.9.2 流徑的選擇8 1.9.3流速的選擇9 1.9.4材質的選擇9 1.9.5 管程結構9 2殼體直徑的確定與殼體壁厚的計算11 2.1 管徑11 2.2管子數(shù)n11 2.3 管子排列方式,管間距的確定11 2.4換熱器殼體直徑的確定11 2.5換熱器殼體壁厚計算及校核11 3換熱器封頭的選擇及校核14 4容器法蘭的選擇15 5管板16 5.1管板結構尺寸16 5.2管板與殼體的連接16 5.3管板厚度16 6管子拉脫力的計算18 7計算是否安裝膨脹節(jié)20 8折流板設計22 9開孔補強

17、25 10支座27 10.1群座的設計27 10.2基礎環(huán)設計29 10.3地角圈的設計30 符號說明32 參考文獻34 謝辭35 1 前言1.1概述1.1.1換熱器的類型 管殼式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歷史悠久,占據(jù)主導作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擋板和封頭等組成。一種流體在管內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另一種流體在管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其主要優(yōu)點是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傳熱面積大,傳熱效果好,結構堅固,可選用的結構材料范圍寬廣,操作彈性大,因此在高溫、高壓和大型裝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為提高殼程流體流速,往往在殼體內安裝一定數(shù)目與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擋板。折流擋

18、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流速,還迫使流體按規(guī)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流程度大為增加。 列管式換熱器中,由于兩流體的溫度不同,使管束和殼體的溫度也不相同,因此它們的熱膨脹程度也有差別。若兩流體溫差較大(50以上)時,就可能由于熱應力而引起設備的變形,甚至彎曲或破裂,因此必須考慮這種熱膨脹的影響。1.1.2換熱器 換熱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許多工業(yè)部門的通用設備,在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產規(guī)模、物料的性質、傳熱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換熱器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 按用途它可分為加熱器、冷卻器、冷凝器、蒸發(fā)器和再沸器等。根據(jù)冷、熱流體熱量交換的原理和方式可分為三大類:混合式、蓄熱式、間壁

19、式。 間壁式換熱器又稱表面式換熱器或間接式換熱器。在這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被固體壁面隔開,互不接觸,熱量從熱流體穿過壁面?zhèn)鹘o冷流體。該類換熱器適用于冷、熱流體不允許直接接觸的場合。間壁式換熱器的應用廣泛,形式繁多。將在后面做重點介紹。 直接接觸式換熱器又稱混合式換熱器。在此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相互接觸,相互混合傳遞熱量。該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傳熱效率高,適用于冷、熱流體允許直接接觸和混合的場合。常見的設備有涼水塔、洗滌塔、文氏管及噴射冷凝器等。蓄熱式換熱器又稱回流式換熱器或蓄熱器。此類換熱器是借助于熱容量較大的固體蓄熱體,將熱量由熱流體傳給冷流體。當蓄熱體與熱流體接觸時,從熱流體處接受熱量,

20、蓄熱體溫度升高后,再與冷流體接觸,將熱量傳給冷流體,蓄熱體溫度下降,從而達到換熱的目的。此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可耐高溫,常用于高溫氣體熱量的回收或冷卻。其缺點是設備的體積龐大,且不能完全避免兩種流體的混合。工業(yè)上最常見的換熱器是間壁式換熱器。根據(jù)結構特點,間壁式換熱器可以分為管殼式換熱器和緊湊式換熱器。緊湊式換熱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管殼式換熱器包括了廣泛使用的列管式換熱器以及夾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類型的換熱器。其中,列管式換熱器被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標準換熱設備,在許多工業(yè)部門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的特點是結構牢固,能承受高溫高壓,換熱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藝成熟,選材范圍廣泛,

21、適應性強及處理能力大等。這使得它在各種換熱設備的競相發(fā)展中得以繼續(xù)存在下來。使用最為廣泛的列管式換熱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則安裝在殼體內。因此,這種換熱器也稱為管殼式換熱器。常見的列管換熱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帶膨脹節(jié)的固定管板式、浮頭式和U形管式等幾種類型。1.2設計的目的與意義 換熱器是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的設備,以實現(xiàn)不同溫度流體間的熱能傳遞,又稱熱交換器。換熱器是實現(xiàn)化工生產過程中熱量交換和傳遞不可缺少的設備。 在換熱器中,至少有兩種溫度不同的流體,一種流體溫度較高,放出熱量;另一種流體則溫度較低,吸收熱量。在工程實踐中有時也會存在兩種以上的流體參加換熱,但它的

22、基本原理與前一種情形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 換熱設備在煉油、石油化工以及在其他工業(yè)中使用廣泛,它適用于冷卻、冷凝、加熱、蒸發(fā)和廢熱回收等各個方面。 其中,管殼式換熱器雖然在換熱效率、設備的體積和金屬材料的消耗量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的換熱設備,但它具有結構堅固、彈性大、可靠程度高、使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所以在各工程中仍得到普遍使用。 管殼式換熱器的結構設計,是為了保證換熱器的質量和運行壽命,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如材料、壓力、溫度、壁溫差、結垢情況、流體性質以及檢修與清理等等來選擇某一種合適的結構形式。 對同一種形式的換熱器,由于各種條件不同,往往采用的結構亦不相同。在工程設計中,除盡量選用定型系列產品外,也

23、常按其特定的條件進行設計,以滿足工藝上的需要(得到適合工況下最合理最有效也最經濟的便于生產制造的換熱器等等)。1.3管殼式換熱器的發(fā)展史為了滿足電廠對在較高壓力下運行的大型換熱器(如冷凝器和供水加熱器)的需要,在20世紀初,提出了殼管式換熱器的基本設計。經過長期的運用,使設計變得相當成熟和專業(yè)化。 當今已廣泛地應用于工業(yè)上的殼管式換熱器,在20世紀初也開始適應石油工業(yè)提出的要求。油加熱器和冷卻器、再沸器以及各種原油餾分和有關的有機流體的冷凝器這些設備需要在惡劣的野外條件下運行,流體常常不干凈而且又要求高溫和高壓,因此,設備便于清洗和進行現(xiàn)場修理是絕對需要的。殼管式換熱器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出現(xiàn)的最

24、大量的嚴重問題,不是在傳熱方面(這可以由實踐經驗粗略的估算),而是各種部件,特別是管板材料的強度計算問題,還有在制造技術和工程實施中的許多有關的其他問題,如管和管板的連接,法蘭和接頭管的焊接等。 在20世紀20年代,殼管式換熱器的制造工藝得到相當圓滿的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幾個主要制造商努力的結果。制造設備的傳熱面積可達500m2,即直徑約750mm、長6m,用于急劇增長的石油工業(yè)。在30年代,殼管式換熱器的設計者,根據(jù)直接經驗和在理想管束上的實驗數(shù)據(jù),建立了很多正確的設計原則。水-水和水-氣換熱器的設計,大概與現(xiàn)今的設計差不多。因為污垢熱阻起很大的作用,殼側流動的粘性流是一個困難的問題,而且,6

25、0年代以前的他們的了解很少。隨著殼管式換熱器的應用穩(wěn)步增長,以及對在各種流程條件下性能預計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這造就40年代直至50年代研究活動的激增。研究內容不僅包括殼側流動,而且相當重要的還有真實平均溫差的計算、結構件特別是管板的強度計算。多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殼管式換熱器,由于其結構堅固并能適應很大的設計和使用條件的變化,已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換熱器。1.4管殼式換熱器的國內外概況 隨著現(xiàn)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發(fā)展和能源問題的日益嚴重, 必然帶來更多的高性能、高參數(shù)換熱設備的需求。換熱器的性能對產品質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統(tǒng)的經濟性和可靠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在發(fā)達

26、的工業(yè)國家熱回收率已達96% ,換熱設備在石油煉廠中約占全部工藝設備投資的35%40%。其中管殼式換熱器仍然占絕對的優(yōu)勢,約70%。其余30 %為各類高效緊湊式換新型熱管和蓄熱器等設備,其中板式、板翅式、熱管及各類高效傳熱元件的發(fā)展十分迅速。隨著工業(yè)裝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 換熱器也趨于大型化,并向低溫差設計和低壓力損失設計的方向發(fā)展。當今換熱器的發(fā)展以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模型化技術、強化傳熱技術及新型換熱器開發(fā)等形成了一個高技術體系1。 該換熱器是當前應用最廣,理論研究和設計技術完善,運用可靠性良好的一類換熱器。目前各國為改善該換熱器的傳熱

27、性能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強化傳熱主要有3 種途徑提高傳熱系數(shù)、擴大傳熱面積和增大傳熱溫差,研究主要集中在強化管程和殼程傳熱面方面。1.5殼層強化傳熱 傳統(tǒng)的管殼式換熱器, 流體在殼側流動存在著轉折和進出口兩端渦流的影響區(qū), 影響了殼側的給熱系數(shù)。殼側的傳熱強化研究包括管型與管間支撐物的研究。1.6管層強化傳熱 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實施強化傳熱, 歸結起來不外乎2 條途徑, 即改變傳熱面的形狀和在傳熱面上或傳熱流路徑內設置各種形狀的插入物。改變傳熱面形狀的方法有多種, 用于強化管程傳熱的有: 橫紋管、螺旋槽管、螺紋管(低翅管)和縮放管以及螺旋扁管(瑞典ALLARDS 公司生產) 。我國螺紋管的標準翅化

28、率為1.32.9(3),美、英、日、德等國均有商品化低翅管。德國Hde公司的螺旋槽管,管內傳熱效率明顯優(yōu)于光管,在2300 Re 105 范圍內, 提高傳熱效率2.311.1倍, 當200 Re 100 時, 殼程介質即達湍流, 因此,對于流量小或粘度大的介質優(yōu)先考慮作為殼程換熱介質; 由于管程清洗相對于殼程清洗要容易, 因此對于易結垢、有沉淀及雜物的介質宜走管程; 從經濟性考慮, 對于高溫、高壓或腐蝕性強的介質, 作為管程換熱介質更加合理; 對于剛性結構的換熱器, 若冷、熱介質溫差大, 因壁面溫度與換熱系數(shù)大的介質溫度接近, 為減小管束與殼體的膨脹差, 換熱系數(shù)大的介質走殼程更加合理, 而冷

29、、熱介質溫差小, 兩介質換熱系數(shù)相差大, 換熱系數(shù)大的介質走管程更加合理。3、 采用強化管殼式換熱器傳熱的結構措施 在換熱器設計中, 通常采用強化傳熱的措施來提高換熱器的傳熱能力。強化傳熱的常用措施有: 采用高效能傳熱面、靜電場強化傳熱、粗糙壁面、攪拌等。1.8 設計思路、方法1.8.1換熱器管形的設計 管子外形有光管、螺紋管。相同條件下, 采用螺紋管管束比光管管束能增加換熱面積2 倍左右。同時, 由于螺紋管的螺紋結構能有效破壞流體邊界層, 有效提高了換熱器的傳熱能力。當殼程介質易結垢時, 由于外螺紋管束沿軸向的脹縮作用使換熱管外壁的硬垢脫落, 具有良好的自潔作用, 能夠有效防止管束外壁的結垢

30、, 減小換熱器殼程熱阻, 提高換熱器的傳熱能力。1.8.2 換熱器管徑的設計 由于小直徑換熱管具有單位體積傳熱面積大, 換熱器結構緊湊, 金屬耗量少, 傳熱系數(shù)高的特點, 在換熱器結構設計中, 對于管程介質清潔、不易結垢的介質, 采用小管徑管束能有效增加換熱面積。相同條件下, 采用19mm 管束比采用25mm 管束能提高傳熱面積30%40% , 節(jié)約金屬20% 以上。1.8.3換熱管排列方式的設計 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邊三角形、正方形和同心圓排列等, 對于殼程介質不易結垢或可用化學方法清洗污垢的介質, 采用三角形排列可使換熱器的外徑減小15% ; 對于需要機械清洗的管束, 管子排列應采用正方形;

31、 對于小于300mm 的換熱器, 為使管束排列緊湊, 可采用同心圓排列。1.8.4 管、殼程分程設計 管程分程設計。當需要的傳熱面積很大,換熱管長度太長( 對臥式換熱器管長比殼徑比超過610, 立式換熱器超過46 時) , 采用單管程換熱器使管程流速很低時, 可采用管程分程的辦法來提高管程換熱介質的流速。因為決定管程介質的流態(tài)的雷諾數(shù)Rei 與管程介質流速成正比,為提高換熱器管程換熱系數(shù)hi, 可采用管程分程的辦法提高管程換熱系數(shù)。 殼程分程設計。為了提高換熱器傳熱能力, 且不使換熱管太長, 殼程利用橫向折流板或縱向折流板分程。殼程分程可增加對殼程換熱介質的擾動, 使殼程換熱介質流速增加, 流

32、程加大,換熱介質橫向沖刷擾動加大, 提高換熱器傳熱能力。1.8.6管、殼程進、出口的設計 管程進、出口管的設計。管程進、出口管徑在考慮管程壓降允許的條件下, 通過計算確定管徑, 其計算公式為23 300( 為管程介質密度, kg/m3; 為管程介質進、出口流速, m/s) 。為保證管程流體的均勻分布, 充分發(fā)揮換熱管的換熱性能, 管程進、出口應設置在換熱器管程的底部和頂部。 對換熱器的使用壽命影響較大, 特別是殼程換熱介質流速較高或介質中含有固體顆粒。為保證換熱器的使用性能, 可在殼程入口加裝防沖板, 對介質沖刷起到緩沖的作用, 保護管束不受沖擊; 為避免殼程入口流速過高, 殼程介質流速有一定

33、的限制: 2100)下即可達到湍流,以提高對流傳熱系數(shù)。8、若兩流體的溫度差較大,傳熱膜系數(shù)較大的流體宜走殼程,因為壁溫接近傳熱膜系數(shù)較大的流體溫度,以減小管壁和殼壁的溫度差。綜合考慮以上標準,確定半水煤氣應走殼程,變換氣走管程。1.9.3 流速的選擇 表1-1 換熱器常用流速的范圍 介質流速 循環(huán)水 新鮮水 一般液體 易結垢液體 低粘度油 高粘度油 氣體 管程流速,m/s1.02.00.81.50.531.00.81.80.51.5530殼程流速,m/s0.51.50.51.50.21.50.50.41.00.30.8215 由于增加流體在換熱器中的流速,將加大對流傳熱系數(shù),減少污垢在管子表

34、面上沉積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熱阻,使總傳熱系數(shù)增大,從而可減小換熱器的傳熱面積。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體阻力增大,動力消耗就增多。故擬取變換氣流速為20m/s。1.9.4材質的選擇管殼式換熱器的材料應根據(jù)操作壓強、溫度及流體的腐蝕性等來選用。在高溫下一般材料的機械性能及耐腐蝕性能要下降。同時具有耐熱性、高強度及耐腐蝕性的材料是很少的。目前 常用的金屬材料有碳鋼、不銹鋼、低合金鋼、銅和鋁等;非金屬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銹鋼材料。1.9.5 管程結構換熱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錯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錯列和同心圓排列,如下圖所示。 (a) 正方形

35、直列(b)正方形錯列 (c) 三角形直列 (d)三角形錯列 (e)同心圓排列 圖1-4 換熱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排列結構緊湊;正方形排列便于機械清洗。對于多管程換熱器,常采用組合排列方式。每程內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間為了便于安裝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 管板的作用是將受熱管束連接在一起,并將管程和殼程的流體分隔開來。管板與管子的連接可脹接或焊接。 2 殼體直徑的確定與殼體壁厚的計算2.1 管徑 換熱器中最常用的管徑有19mm2mm和25mm2.5mm。小直徑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且管壁較薄;同時,對于相同的殼徑,可排列較多的管子,因此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更大,單位傳熱面積

36、的金屬耗量更少。所以,在管程結垢不很嚴重以及允許壓力降較高的情況下,采用19mm2mm直徑的管子更為合理。如果管程走的是易結垢的流體,則應常用較大直徑的管子。 標準管子的長度常用的有1500mm,2000mm,2500mm,3000m,4500,5000,6000m,7500mm,9000m等。換熱器的換熱管長度與公稱直徑之比一般為425,常用的為610選用252.5的無縫鋼管,材質為20號鋼,管長4.5m。 2.2 管子數(shù)n (2-1) 其中安排拉桿需減少6根,故實際管數(shù)n=503-6=497根2.3 管子排列方式,管間距的確定 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由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表7-4查得層數(shù)為12層,

37、對角線上的管數(shù)為25,查表7-5取管間距a=32mm.2.4換熱器殼體直徑的確定 (2-2) 其中 取, 查表2-5,圓整后取殼體內徑00mm2.5 換熱器殼體壁厚計算及校核 材料選用20R 計算壁厚為:, (2-3) 式中:為計算壓力,取=1.0Mpa;700mm;=0.9;t =92Mpa(設殼壁溫度為 350C) 將數(shù)值代入上述厚度計算公式,可以得知: 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表4-11取 ;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表4-9得 5.47+1.2+0.25=6.92 mm查表4-13圓整后取 復驗 ,最后取 該殼體采用20鋼7mm 厚的鋼板制造。1、液壓試驗應力校核 (2-4) (2-5) (2-6)

38、 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附表9-1,可見故水壓試驗強度足夠。2、強度校核設計溫度下的計算應力 最大允許工作壓力 (2-7) 故強度足夠。3 換熱器封頭的選擇及校核 上下封頭均選用標準橢圓形封頭,根據(jù)JB/T4746-2000標準,封頭為DN9007,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表4-15得曲面高度 ,直邊高度 ,材料選用20R鋼標準橢圓形封頭計算厚度: (3-1) (3-2) 所以,封頭的尺寸如下圖: 圖3-1 換熱器封頭尺寸5 管板管板除了與管子和殼體等連接外,還是換熱器中的一個重要的受壓器件。5.1管板結構尺寸 查(化工單元設備設計P25-27)得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的管板的主要尺寸: 表5-1 固定管板式

39、換熱器的管板的主要尺寸公稱直徑Dbcd螺栓孔數(shù)90010601015966963584427245.2管板與殼體的連接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中,管板與殼體的連接均采用焊接的方法。由于管板兼作法蘭與不兼作法蘭的區(qū)別因而結構各異,有在管板上開槽,殼體嵌入后進行焊接,殼體對中容易,施焊方便,適合于壓力不高、物料危害性不高的場合;如果壓力較高,設備直徑較大,管板較厚時,其焊接時較難調整。5.3管板厚度管板在換熱器的制造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管板設計與管板上的孔數(shù)、孔徑、孔間距、開孔方式以及管子的連接方式有關,其計算過程較為復雜,而且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計算出的管板厚度往往相差很大。一般浮頭式換熱器受力較小,其

40、厚度只要滿足密封性即可。對于脹接的管板,考慮脹接剛度的要求,其最小厚度可按表5-2選用??紤]到腐蝕裕量,以及有足夠的厚度能防止接頭的松脫、泄露和引起振動等原因,建議最小厚度應大于20mm。表5-2 管板的最小厚度換熱器管子外徑/mm25323857管板厚度/mm3/4222532綜上,管板的尺寸如下圖:圖5-1 管板符號說明tt操作狀態(tài)下管壁溫度,C; F換熱面積,;ts操作狀態(tài)下殼壁溫度,C; a管間距,mm;焊接接頭系數(shù),無量綱; di殼體內徑,mm;b正六邊形對角線上的管子數(shù),個; do殼體外徑,mm;L換熱管長度,; Pc計算壓力,MPa;d均管子的平均直徑,mm; Pw工作壓力,MPa;P最大允許工作壓力,MPa; P設計壓力,MPa;PT水壓試驗壓力,MPa; 計算壁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