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黃瓜病蟲防治技術解決方案培訓課件_第1頁
拜耳黃瓜病蟲防治技術解決方案培訓課件_第2頁
拜耳黃瓜病蟲防治技術解決方案培訓課件_第3頁
拜耳黃瓜病蟲防治技術解決方案培訓課件_第4頁
拜耳黃瓜病蟲防治技術解決方案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瓜(Cucumissativus)生長特點根:黃瓜是瓜類蔬菜中唯一淺根作物,分布于土壤20~30cm的耕作層;因入土淺,不能吸收土壤深層水分,要求耕作層水分要足。黃瓜根對高濃度肥料反映敏感,施肥濃度過高容易傷根,宜薄肥勤施。莖:黃瓜主蔓長2~3米,分枝弱;早熟、中熟品種主蔓3~6節(jié),側蔓1~2節(jié)發(fā)生雌花;以后每隔一定的節(jié)位發(fā)生雌花。葉:心臟形,葉大并?。ㄕ趄v力強);黃瓜葉片多,健康,產(chǎn)量高?;ǎ捍菩郛愔辏缙谙刃刍?,后轉為雌性趨勢;溫度較高、日照較長,會促進黃瓜雄花分化,反之促進雌花分化。促進雌花分化的有利溫度20~250C,不超280C。夜間15~170C,不低于100C。果:授粉后10天,果實適宜采收,15~20天食用價值降低,30天果實生長基本完成,果實黃化,已失去食用價值;40天果實完全成熟。黃瓜露地栽培生長期達8個月,可進行3次(春、夏、秋)栽培;廣東等地冬季不寒冷地區(qū)冬季也有栽植,但最適宜的仍為春季。2/8/20251黃瓜生育期幼苗期抽蔓期結果期發(fā)芽期:從種子萌動到第一片真葉出現(xiàn),歷時5~10天;幼苗期:從子葉出現(xiàn)到定植前,植株具4~5張葉,歷時18~20天。抽蔓期:從幼苗定植到第一個瓜坐住,該期結束莖高約120cm,真葉展開7~8片,歷時10~20天。還是以營養(yǎng)生長為主,但開始向生殖生長轉化。結果期:從根瓜坐住到拉秧結束,露地黃瓜結果期約40天,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結果期120~150天。該期特點是連續(xù)不斷開花結果。2/8/20252黃瓜不同生育期及其主要病蟲害蟲害病害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虱瓜蚜苗期病害幼苗期抽蔓期結果期2/8/20253黃瓜苗期病害猝倒?。喊Y狀:在出苗前受害,造成種子、胚芽或子葉腐爛。苗期染病,露出土表的莖基部初呈水浸狀黃褐色病斑,繞莖擴展后呈線狀縊縮;子葉尚未凋萎病苗即突然倒伏,貼伏地面。猝倒病防治:發(fā)病初期用普力克72.2%水劑5~7.5毫升/m2兌水2~3升稀疏,進行苗床灌根或噴施。隔5~8天再噴撒1次。2/8/20254黃瓜苗期病害立枯病:癥狀:在幼苗出土后受害,以苗中后期發(fā)生重。幼苗莖基部出現(xiàn)橢圓形或不整形暗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后繞莖一周,病部干縮枯死。根部發(fā)病,在地表根莖處出現(xiàn)褐色并變并凹陷腐爛。立枯病防治:每平方米用普海因50%SC15ml與20~30kg細土混勻,取1/3藥土鋪底,播種后余下2/3藥土覆蓋。2/8/20255黃瓜疫病發(fā)生為害:黃瓜疫病俗稱“卡脖子”整個生育期都能受害,葉,莖、果均可發(fā)病。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綠色水浸狀萎焉,病部萎縮、干枯不倒伏;成株染病在莖基部,縊縮萎焉枯死,維管束不變色瓜條染病病斑暗綠色稍凹陷,濕度大時病部見白色菌絲,瓜軟腐,有腥臭味。高溫高濕是發(fā)病有力條件,在28~300C范圍,雨季長、雨量大,發(fā)病早、病情重。結瓜期發(fā)病多。2/8/20256黃瓜疫病防治農(nóng)業(yè)防治:輪作,與非葫蘆科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提早播期,讓苗期躲過雨季,減少發(fā)病;藥劑防治:本病屬土傳病害,初見病株及時剪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發(fā)病田噴施藥劑保護,選用藥劑:-銀法利68.5%SC60~75ml/畝,或普力克72.2N水劑100ml兌水45升噴霧,隔7~10天,連噴2~3次。2/8/20257黃瓜霜霉病發(fā)生病害發(fā)生特點:苗期偶有發(fā)生,但在植株長10片葉后陸續(xù)發(fā)生嚴重。以中部葉片(長了6~8天的)先見發(fā)病,然后再逐漸往上下發(fā)展。病斑呈多角形,受葉脈限制,濕度大時葉片背部病斑表面長出濃密灰黑色霉層。溫度15~200C,濕度H>85%是發(fā)病的適宜條件。早期癥狀后期癥狀2/8/20258黃瓜霜霉病防治技術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密刺類型的黃瓜通常不發(fā)??;選晴天早上澆水,雨天不澆,盡量減少黃瓜葉片出水珠。藥劑防治:見病初期用藥,畝用安泰生70%WP500×兌水噴霧,間隔5~7天再次噴施,連續(xù)2~3次;黃瓜生長中期,用銀法利60~75毫升/畝,或普力克72.2水劑100毫升,兌水45升噴霧,間隔7~10天再噴藥一次。連續(xù)3~6次;注意藥劑間的交替使用。2/8/20259黃瓜卵菌類病害防治:拜耳作物科學解決方案幼苗期抽蔓期結果期發(fā)芽期2/8/202510細菌性角斑病癥狀:常與黃瓜霜霉病混合侵染黃瓜;苗期發(fā)病,子葉上形成圓形或半圓形褐色斑,稍凹陷,后期干枯。成株期葉片病斑初為水漬狀圓形褪綠斑點,擴大后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褐色斑,外繞黃色暈圈。潮濕時病斑背面有白色菌濃溢出。瓜條病斑初期水漬狀,后出現(xiàn)潰瘍或裂口,并有菌濃溢出,病部干枯后呈乳白色,有裂紋。2/8/202511細菌性角斑病防治:拜耳作物科學的解決方案防治: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采用高畦栽培,覆蓋地膜,減少澆水次數(shù);雨季及時做好田間排水,在基肥或追肥中加施堿性肥料。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噴藥:噴施72%農(nóng)藥鏈霉素4000倍,或50%DT(琥膠肥酸銅)WP500倍,或2%春雷霉素水劑400~750倍,連續(xù)2~3次。當有黃瓜霜霉病混合發(fā)生時,要結合施用卵菌類殺菌劑,如銀法利、普力克等。2/8/202512附:黃瓜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區(qū)別病害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黃瓜霜霉病病斑形狀呈多角形、病斑相對比較小呈多角形,病斑相對比較大病斑顏色顏色較淺,呈灰白色,后期易穿孔顏色較深,呈黃褐色,不穿孔葉背病斑在潮濕時,油漬狀明顯,有時產(chǎn)生白色菌液潮濕時,病斑上長有黑色的霉透光情況有透光感無透光感受害組織為害葉子,也為害瓜條、莖稈等一般只為害葉子

項目2/8/202513黃瓜炭疽病防治病害發(fā)生特點:露地栽培的受害重,主要發(fā)生在雨季。整個生育期發(fā)病多從下部葉片始,并向上發(fā)展。病斑邊緣明顯,內(nèi)部褪色變薄易碎,面上還有許多小黑點。潮濕時,病斑有粉紅色黏稠物。莖蔓和葉柄也會受害,病斑圓或橢圓形,褐色凹陷,嚴重時病斑連接,包圍主蔓,引起植株枯死;病菌由風雨傳播,22~270C范圍,濕度大發(fā)病重。初期病斑后期病斑2/8/202514黃瓜炭疽病防治防治:重病田實行3年以上輪作;苗床選用新地或無病營養(yǎng)土。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并用藥劑噴霧防治。選用下列藥劑:安泰生70%WP500倍;75%百菌清WP800倍;間隔7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在黃瓜生長中后期發(fā)病的可用好力克3~4000×噴施。2/8/202515附:黃瓜霜霉病和炭疽病癥狀區(qū)別病害霜霉病炭疽病病斑擴展情況病斑有黃色暈圈受葉脈限制也有黃色暈圈,不受葉脈限制病癥潮濕時病斑有黑色霉層潮濕時病斑有粉紅色黏稠物病斑穿孔情況病斑上無黑色小點,不會穿孔病斑有黑色小點,并出現(xiàn)碎洞病斑始發(fā)部位發(fā)病多從中部葉片開始發(fā)病多從基部葉片開始黃瓜霜霉病黃瓜炭疽病2/8/202516黃瓜白粉病發(fā)生為害是黃瓜三大病害之一,從苗期到成株期都可發(fā)生,但以開花后易發(fā),主要為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正反兩面產(chǎn)生白色小斑點。后來逐漸擴大連成片,布滿一層白色的霉層,故俗稱“白毛”、“白霉病”。發(fā)病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fā)展。病菌靠氣流和雨水傳播。黃瓜細嫩植株或成長中的嫩葉,一般有較強的抗病力,中后期的葉片發(fā)病較多。2/8/202517黃瓜白粉病:拜耳作物科學的解決方案防治保護地栽培注意通風透光,加大行距,摘除老病葉;合理澆水,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初見病株及時用藥(防病治早是關鍵),使用藥劑:-用翠貝50%干懸浮劑15~20ml/畝;-20%粉銹寧乳油2000~3000倍;-好力克43%SC3000~4000×中下部老葉和葉背處,應噴施到位。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2/8/202518黃瓜灰霉病發(fā)生為害:主要為害花、葉、莖和果實,多從花上開始侵染。花和幼瓜蒂部初呈水漬狀,褪色,病部變軟,腐爛,表面有灰褐色霉狀物;葉片上病斑有明顯輪紋,發(fā)病部位薄如紙,極易穿孔。光照不足,氣溫200C左右,濕度在94%以上,最適合灰霉病的發(fā)生。防治:在棚室栽培的黃瓜普遍發(fā)生,消除菌源:瓜條掛住后,摘除幼瓜頂部的殘余花瓣,發(fā)現(xiàn)病花、病瓜、病葉立即摘除并深埋。及時打掉黃瓜基部老葉,而后盤蔓,避免大水漫灌,陰天不澆水。藥劑防治:病初期用施佳樂40%SC700倍與撲海因50%SC1500倍輪換使用。2/8/202519施佳樂防治黃瓜灰霉病2/8/202520瓜蚜的防治技術發(fā)生特點:在10~300C范圍均可繁殖,其中16~220C最適宜。對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對銀灰色有忌避習性。高溫高濕對瓜蚜繁殖不利,當5日平均氣溫達250C以上,平均相對濕度H>75%,發(fā)育繁殖受到抑制。周年可孤雌胎生繁殖,對瓜類作物為害主要在春末夏初。秋季一般輕于春季。干旱年份鄰近蟲源及窩風地塊、溫室大棚為害最重。2/8/202521瓜蚜的防治技術:拜耳作物科學的解決方案防治:清潔棚室,清除瓜田周圍蚜蟲的越冬寄主;使用銀灰色薄膜覆蓋用以避蚜;利用黃板涂上機油誘殺;發(fā)生早期使用藥劑防治:70%艾美樂15000~20000倍或10%吡蟲啉2000-3000倍噴施。噴藥時注意噴嘴要對準葉背將藥液盡可能噴到瓜蚜體上。黃板涂機油誘殺2/8/202522溫室白粉虱的防治為害特點:白粉虱寄主廣,黃瓜、番茄、茄子、菜豆、草莓、青椒等受害較重;菠菜、油菜和韭菜等不受害。白粉虱增殖倍數(shù)大,可孤雌生殖。對溫度選擇性較強,成蟲活動適宜22~300C,白天<170C,活動逐漸停止;成蟲飛翔能力弱,但有趨光,喜歡黃顏色。蟲子產(chǎn)卵有趣綠特點。在植株上呈垂直分布。最低下是若蟲,中間是黑卵,上部是剛產(chǎn)的卵,幼蟲生活場所固定。春末夏初陸地白粉虱種群上升,夏季數(shù)量有所下降。秋季又到高峰。10月后開始由露地轉入溫室為害2/8/202523溫室白粉虱的防治防治利用黃色誘板誘殺成蟲。用廢舊纖維板或硬紙板載成1×0.2m長條,用油漆漆成黃色,再涂上一層黏油,掛20~30塊/畝,置于行間,高度與植株同高。板面粘滿蟲子要再涂黏油,一般7~10天涂抹1次。害蟲發(fā)生早期用藥劑防治,施藥時在藥劑中加2~3%中性洗衣粉,會提高防治效果。使用藥劑:-艾美樂70%WG15000倍,-25%撲虱靈WP1000~1500倍噴霧;-發(fā)生較重時,畝用80%DDVP乳油300~400ml+鋸末點火熏蒸以殺滅成蟲。2/8/202524守瓜類害蟲發(fā)生為害:以取食葫蘆科蔬菜為主,除黃瓜外,還為害西瓜、南瓜、冬瓜、絲瓜、節(jié)瓜、甜瓜、佛手瓜和苦瓜等,對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蔬菜也有一定為害。成蟲咬食植株地上部葉片,將葉片吃成圓形、半圓形缺刻,嚴重食光葉片的葉肉,僅留下網(wǎng)狀葉脈。幼蟲在地里為害瓜秧根部,1~2齡取食細根,3齡后蛀入主根及靠近地表的幼莖,使瓜秧失水萎焉枯死。成蟲產(chǎn)卵喜歡潮濕土壤,不喜歡砂土。華南地區(qū)發(fā)生3代/年。2/8/202525守瓜類害蟲的防治防治防成蟲產(chǎn)卵和為害: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成蟲產(chǎn)卵期在幼苗周圍撒草木灰、木屑、鋸末等物;與甘藍、芹菜、萵苣、生菜等作物間作在成蟲盛發(fā)期噴藥保護,使用藥劑:銳勁特1000倍、敵殺死/功夫2000倍,幼苗期用樂斯本/敵百蟲晶體/辛硫磷1000倍澆根。守瓜幼蟲2/8/202526瓜絹螟寄主范圍:黃瓜、苦瓜、絲瓜、節(jié)瓜、甜瓜和番茄、茄子、馬鈴薯;為害特點:幼蟲食害黃瓜葉片,多潛伏在葉背取食,為害重時大部分葉肉被食光,僅留葉脈。蟲口密度大的還能咬食瓜條,或蛀入瓜條莖部引起死苗、爛瓜。習性:成蟲白天潛伏,夜間活動,趨光性弱。卵多產(chǎn)在葉背,初孵幼蟲習慣群居,驚動會拉絲下垂移至它處,3齡以上食量加大,并吐絲綴合葉片,將蟲體包裹其中取食。4、5齡食量驟增。發(fā)生世代:1年發(fā)生4~6代,廣州地區(qū)4~12月份均可發(fā)生,以8~9月為害重。2/8/202527瓜絹螟的防治防治:幼蟲發(fā)生期及時摘除卷葉,帶出田外處理。瓜果采完及時清潔瓜園,清除枯滕落葉。在卵盛孵期用銳勁特5%SC1500倍,或1.8%阿維菌素3000倍噴施。2/8/202528美洲斑潛蠅的防治發(fā)生特點:在蔬菜中以瓜類作物為害最重,瓜類苗期就可發(fā)生為害,其發(fā)生程度與周邊環(huán)境關系密切,周圍瓜、茄、豆類作物多的發(fā)生重;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