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通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_第1頁
古代漢語通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_第2頁
古代漢語通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_第3頁
古代漢語通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_第4頁
古代漢語通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通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第一章單元測試

按照王力先生的觀點,中古漢語是指()。

A:公元3世紀五胡亂華以前B:公元4世紀至12世紀南宋前半段C:公元十三世紀至19世紀D:公元1世紀至3世紀

答案:公元4世紀至12世紀南宋前半段典範(fàn)的文言文指什麼時期的書面語()。

A:宋代B:先秦兩漢時期C:隋唐時期D:南北朝時期

答案:先秦兩漢時期古白話這種書面語萌芽於()。

A:東漢時期B:唐朝C:隋朝D:南北朝時期

答案:南北朝時期古代漢語通語的名稱曾經(jīng)有()。

A:普通話B:通語C:官話D:雅言

答案:通語;官話;雅言古代漢語課程的性質(zhì)主要是()。

A:技能課B:工具課C:文化課D:理論課

答案:工具課

第二章單元測試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熟,系統(tǒng)的漢字是()。

A:陶器文B:竹簡文C:甲骨文D:鐘鼎文

答案:甲骨文漢字的性質(zhì)是()。

A:表音文字B:表意文字C:三項都不是D:意音文字

答案:表意文字古今漢字字形的分水嶺是()。

A:小篆B:大篆C:隸書D:草書

答案:隸書《倉頡篇》的作者是()。

A:李斯B:胡毋敬C:趙高D:許慎

答案:李斯我國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及字數(shù)是()。

A:《康熙字典》,60370字B:《集韻》,32381字C:《說文解字》,9353字D:《康熙字典》,47035字

答案:《康熙字典》,47035字《通用規(guī)範(fàn)漢字表》(2013版)共收錄漢字()。

A:1605個B:8105個C:4105個D:3500個

答案:8105個“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指的是哪一種造字法()。

A:指事B:形聲C:會意D:象形

答案:象形“上”字的造字法是()。

A:會意B:形聲C:象形D:指事

答案:指事“圖書館”三個字的簡化字形是()

A:圖書館B:圖書館C:圗書館D:圖書館

答案:圖書館“剛纔”二個字的簡化字形是()

A:剛才B:剛才C:剛纔D:岡才

答案:剛才下列詞語中,繁體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颱風(fēng)B:臺凳C:臺灣D:三臺星

答案:颱風(fēng)“下列詞語中,繁體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乾燥B:丑陋C:辛醜條約D:幹戈

答案:乾燥字書“三倉”是指()。

A:《倉頡篇》B:《博學(xué)篇》C:《訓(xùn)纂篇》D:《爰曆篇》

答案:《倉頡篇》;《博學(xué)篇》;《爰曆篇》在漢字產(chǎn)生以前,我國先民曾經(jīng)用過的記事方法有()。

A:堆土記事B:結(jié)繩記事C:史書記事D:刻木記事

答案:堆土記事;結(jié)繩記事;刻木記事“斤”是象形字()。

A:對B:錯

答案:對“旦”是象形字()。

A:對B:錯

答案:錯“?!笔菚庾郑ǎ?。

A:對B:錯

答案:錯“飄”是右形左聲()。

A:錯B:對

答案:對“而”的本義是“頰毛”,用作連詞是假借用字()。

A:錯B:對

答案:對許慎,許叔重是同一個人()。

A:對B:錯

答案:對《康熙字典》有200個部首()。

A:對B:錯

答案:錯《說文解字·示部》“祝,祭主贊詞者。從示,從人、口?!闭f明許慎認為“?!笔侵甘伦郑ǎ?。

A:對B:錯

答案:錯異體字諸多字形中,最通行的的字形叫正體()。

A:錯B:對

答案:對“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其中“羸”是通假字()。

A:對B:錯

答案:錯

第三章單元測試

上古文言文以什麼詞為主()。

A:雙音詞B:單音詞C:聯(lián)綿詞D:疊音詞

答案:單音詞下列詞語中,不屬於古分今合詞的是()。

A:消息B:堅固C:聰明D:顏色

答案:堅固下列詞語中,不屬於單純詞的是()。

A:窈窕B:空虛C:玄黃D:匍匐

答案:空虛下列詞語中,屬於派生詞的是()。

A:干戈B:莞爾C:御用D:布衣

答案:莞爾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偏義詞的是()。

A: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B: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洩。C: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D:老師費財,亦無益也。

答案:老師費財,亦無益也。“來”的本義是()。

A:動詞,來往B:助詞,用於數(shù)詞之後C:名詞,小麥D:助詞,用於動詞之後

答案:名詞,小麥“畢”的本義是()。

A:副詞,全部B:副詞,畢竟C:名詞,一種長柄的捕鳥網(wǎng)D:動詞,完畢

答案:名詞,一種長柄的捕鳥網(wǎng)“達”的本義是()。

A:形容詞,發(fā)達B:動詞,通達C:動詞,到達D:形容詞,開通的

答案:動詞,通達下列詞語中,屬於外來詞的有()。

A:葡萄B:羅漢C:匍匐D:浮屠

答案:葡萄;羅漢;浮屠文言文中的單純詞包括()。

A:疊音詞B:聯(lián)綿詞C:單音詞D:外來詞

答案:聯(lián)綿詞;單音詞;外來詞“菜”的本義是蔬菜()。

A:對B:錯

答案:對“皮”從古至今意義縮?。ǎ?。

A:對B:錯

答案:錯“宮”的詞義從古至今縮小了()。

A:錯B:對

答案:對“金”的詞義從古至今擴大了()。

A:對B:錯

答案:錯“湯”的本義是熱水()。

A:對B:錯

答案:對“走馬觀花”中的“走”用的是本義()。

A:錯B:對

答案:對“稍”在先秦時的詞義是“稍微”()。

A:對B:錯

答案:錯古代“飢”的意義比“餓”更重()。

A:錯B:對

答案:錯古代的大病不叫“病”而叫“疾”()。

A:錯B:對

答案:錯“復(fù)辟”在古代是褒義詞()。

A:對B:錯

答案:對

第四章單元測試

漢語語法研究的先驅(qū)是()。

A:近代留歐中國士子B:近代來華傳教士C:黎錦熙D:馬建忠

答案:近代來華傳教士我國最早的虛詞專門詞典是()。

A:《爾雅》B:盧以緯《語助》C:劉淇《助字辨略》D:《經(jīng)典釋文》

答案:盧以緯《語助》下列句子中,“爲(wèi)”充當(dāng)動詞的是()。

A: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爲(wèi)?B:今有構(gòu)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爲(wèi)鯀、禹笑矣。C: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爲(wèi)活板。D:不足爲(wèi)外人道也。

答案: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爲(wèi)活板。“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這句詩中的“但”是()。

A:時間副詞B:範(fàn)圍副詞C:轉(zhuǎn)折連詞D:程度副詞

答案:範(fàn)圍副詞“季氏富於周公”,這句話中的“於”是()。

A:被動介詞B:時間介詞C:對象介詞D:處所介詞

答案:對象介詞下列句子中,“與”充當(dāng)連詞的有()。

A:吾與汝畢力平險。B: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者,皆不為奴。C: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D:吾與點也。

答案: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者,皆不為奴。;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先秦兩漢文言文的語法特點有()。

A:詞類活用較多B:句法成分省略比較多C:單音詞為主D:虛詞發(fā)達

答案:詞類活用較多;句法成分省略比較多;單音詞為主;虛詞發(fā)達名詞在文言文中可以單獨充當(dāng)?shù)木浞ǔ煞钟校ǎ?/p>

A:賓語B:補語C:定語D:主語

答案:賓語;定語;主語文言文中可以充當(dāng)形容詞後綴的有()。

A:然B:爾C:如D:有

答案:然;爾;如“女”在文言文中的詞性可以是()。

A:介詞B:名詞C:代詞D:形容詞

答案:名詞;代詞;形容詞“項伯殺人,臣活之”,這句話中的“活”是意動用法()。

A:對B:錯

答案:錯文言中,形容詞帶賓語時,這個形容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A:對B:錯

答案:對文言文中,名詞帶賓語時,這個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A:對B:錯

答案:對“既來之,則安之”,這句話中的“來”“安”沒有活用()。

A:錯B:對

答案:錯“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這個句子中有兩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A:錯B:對

答案:對“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這句話中“之”是代詞()。

A:錯B:對

答案:對“將炙啖朱亥”,這句話是處置式()。

A:錯B:對

答案:錯“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句話中的“是”為判斷動詞()。

A:對B:錯

答案:錯“種瓜於長安城東”這句話是比較句()。

A:對B:錯

答案:錯“後發(fā)制於人”這句話是被動句()。

A:錯B:對

答案:對

第五章單元測試

傳統(tǒng)音韻學(xué)研究取得最高峰成績在()。

A:明朝B:元朝C:宋朝D:清朝

答案:清朝反切注音法萌芽于()。

A:西漢B:南北朝C:唐朝D:東漢

答案:東漢第一個拉丁字母的漢字拼音方案的設(shè)計者是()。

A:金尼閣和利瑪竇B:馬若瑟和湯若望C:羅明堅和利瑪竇D:馬若瑟和金尼閣

答案:羅明堅和利瑪竇《切韻》一共有多少個韻()。

A:206B:190C:106D:193

答案:193齊齒呼的韻是指()。

A:韻頭或韻腹為/y/的韻B:無韻頭的韻C:韻頭或韻腹為/i/的韻D:韻頭或韻腹為/u/的韻

答案:韻頭或韻腹為/i/的韻古代聲調(diào)的仄聲包括()。

A:入聲B:上聲C:去聲D:平聲

答案:入聲;上聲;去聲“布”在中古音中是去聲字,且它的聲母為幫母,因此它屬於()。

A:去聲陽B:平聲陰C:平聲陽D:去聲陰

答案:去聲陰葉音說的集大成者、代表人物是()。

A:朱熹B:唐玄宗C:吳棫D:陳第

答案:朱熹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分為()。

A:舌上音B:舌頭音C:唇齒音D:雙唇音

答案:舌上音;舌頭音下列字母中,屬於全清和次清的有()。

A:幫B:溪C:敷D:透

答案:幫;溪;敷;透下列字母中,屬於唇音聲母的有()。

A:非敷奉微B:知澈澄娘C:幫滂並明D:端透定泥

答案:非敷奉微;幫滂並明下列字母中,屬於舌音聲母的有()。

A:幫滂並明B:非敷奉微C:知澈澄娘D:端透定泥

答案:知澈澄娘;端透定泥陳第贊成葉音說。()

A:對B:錯

答案:錯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存留了很多古音的遺跡,應(yīng)當(dāng)用方言讀古文。()

A:對B:錯

答案:錯守溫是宋代的和尚,他歸納了三十個字母。()

A:錯B:對

答案:錯“石”在中古音中屬於平聲字。()

A:錯B:對

答案:錯陳獨秀認為上古漢語聲母有複輔音。()

A:對B:錯

答案:對清代著名學(xué)者段玉裁提出了“古無輕唇音”的觀點。()

A:錯B:對

答案:錯王力先生主張漢語上古聲母為32個。()

A:錯B:對

答案:對

第六章單元測試

下列李白詩歌中,屬於古體詩的是()。

A:《望廬山瀑布》B:《峨眉山月歌》C:《靜夜思》D:《夜宿山寺》

答案:《靜夜思》下列近體詩體裁中,字數(shù)最多的是()。

A:七律B:七絕C:五絕D:五律

答案:七律平水韻一共有多少個韻()。

A:107B:106C:193D:206

答案:106平水韻一共有多少個平聲韻()。

A:15個B:30個C:31個D:29個

答案:30個近體詩首句如果押韻,那麼首句一定屬於下列哪種句式()。

A:甲或者丁B:甲或者乙C:丙或者丁D:乙或者丁

答案:乙或者丁一首律詩中,如果上聯(lián)對句第二字、下聯(lián)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不同,叫做()。

A:合掌B:失對C:失黏D:犯孤平

答案:失黏甲種句如果倒數(shù)第二字是仄聲,那麼()。

A:是大拗,把對句倒數(shù)第三字改為平聲相救B:是大拗,把倒數(shù)第三字改為平聲相救C:是小拗,無須救D:是大拗,無救

答案:是大拗,把對句倒數(shù)第三字改為平聲相救下列詞牌中,屬於四疊的有()。

A:《雨霖鈴慢》B:《鶯啼序》C:《黃河清》D:《卜算子》

答案:《鶯啼序》戈載的詞韻著作是()。

A:《會文堂詞韻》B:《學(xué)宋齋詞韻》C:《詞林正韻》D:《詞韻略》

答案:《詞林正韻》清代《詞律》的作者是()。

A:納蘭性德B:王奕清C:萬樹D:舒夢蘭

答案:萬樹下列平水韻的平聲韻中,屬於寬韻的有()。

A:三江B:九佳C:一東D:十一真

答案:一東;十一真下列平水韻的韻部中,屬於鄰韻的有()。

A:九青十二侵B:十四寒十五刪一先C:三江七陽D:一東二冬

答案:十四寒十五刪一先;三江七陽;一東二冬“一三五不論,兩處必論”,這兩處指的是()。

A:丁種句的倒數(shù)第五字為平聲B:乙種句的倒數(shù)第三字為仄聲C:乙種句的倒數(shù)第五字為仄聲D:丁種句的倒數(shù)第三字為平聲

答案:乙種句的倒數(shù)第五字為仄聲;丁種句的倒數(shù)第三字為平聲下列屬於李白的詞作有()。

A:《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B:《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C:《憶秦娥·簫聲咽》D:《清平調(diào)·雲(yún)想衣裳花想容》

答案:《菩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