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第1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學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6-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課程標準核心素養(yǎng)目標通過野外視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了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1.運用視頻、圖像,識別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風沙地貌及海岸地貌類型。(地理實踐力)2.通過圖文資料,描述四種常見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地理實踐力)3.結合不同景觀所在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分析常見地貌類型形成過程。(綜合思維)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巖石在適當條件下,溶于水并被帶走,或重新沉淀,從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地貌。2.我國的分布:廣西、貴州、云南等地最為典型,分布最為廣泛。3.主要喀斯特地貌及特征位置類型特征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溝長條形或網格狀,地面凹凸不平凹地底部平坦峰叢、峰林呈錐狀屹立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長短不一,常呈層狀分布[特殊提示]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蝕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溶洞內的石鐘乳、石幔、石簾、石筍等則是因流水沉積作用而形成的。二、河流地貌1.不同河段的地貌特征河段主要地貌主要特點上游“V”形河谷河谷岸壁較陡,谷底狹窄中下游多發(fā)育沖積平原,槽形河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河谷寬而淺河口段三角洲地勢低平、適合農耕2.河曲與牛軛湖:在地勢平緩地區(qū),經??吹匠省癝”形彎曲的河道,其在洪水泛濫時,易形成牛軛湖。三、風沙地貌1.概念及分布:在干旱地區(qū),以風力為主形成的各種地貌統(tǒng)稱風沙地貌。我國風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qū)。2.地貌類型(1)風蝕地貌(2)風積地貌——沙丘①常見類型:新月形沙丘。②依據其移動狀況可分為固定沙丘和流淌沙丘。流淌沙丘在沙漠邊緣會埋沒房屋、道路,侵吞農田、牧場。(3)特殊的風沙地貌:在多沙的河谷地帶、植被稀有的沙質湖岸和海岸。[特殊提示]我國西北地區(qū),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風力作用強盛,因此多風沙地貌。四、海岸地貌1.含義: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2.主要類型地貌類型地貌侵蝕地貌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穴、海蝕拱橋、海蝕柱等積累地貌沙壩、海灘(依據沉積物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灘、沙灘和泥灘)[鏈接生活]我國的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杭州灣以南的浙、閩、臺、粵、桂、瓊等省,基巖海岸廣為分布?;鶐r海岸最為壯麗的景象是從海上奔騰而來的巨浪在懸崖峭壁上撞出沖天水柱,發(fā)出陣陣轟鳴。(1)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 ()(2)長江三峽主要為“U”形谷。 ()(3)風沙地貌都是風力侵蝕而成的。 ()(4)海浪的侵蝕對海岸具有破壞作用。 ()(5)常見的河流積累地形有 ()A.河流階地、大峽谷 B.喀斯特地貌、懸崖C.河口三角洲、沖積扇 D.角峰、“U”形冰川谷提示:(1)×喀斯特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地區(qū)。(2)×長江三峽是由流水侵蝕而成的“V”形谷。(3)×干旱地區(qū)的沙丘是風力積累而成的。(4)√海浪能量巨大,對海岸具有侵蝕破壞作用。(5)C[大峽谷、喀斯特地貌多為流水侵蝕地貌;角峰為冰川侵蝕地貌;河口三角洲、沖積扇是常見的河流積累地形。]喀斯特地貌有一首詩描寫與下圖中類似的景觀:游石花洞記龔裕陽別府洞天疑仙宮,棧道橫山作霓虹。白石出地春天筍,素雪懸梁曉時空。萬年鬼斧一景勝,百代沉積千秀鐘。流水從來無定意,唯有山河氣最雄。問題1(地理實踐力)石花洞內的巖石主要是什么巖石?在野外實地考察中怎么證明?提示:石灰?guī)r。該巖石可溶于酸類、伴有氣泡發(fā)生并發(fā)熱。問題2(綜合思維)描述洞內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何特點?提示:陰暗潮濕,地表坎坷不平,頂部有巖石下垂并常有水滴落下。[歸納提升]主要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及特征喀斯特地貌分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溝、凹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為主。地貌類型地貌特征圖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溝地表水溶蝕巖石形成的溝槽,呈長條狀或網格狀石芽突出于溶溝之間的石脊,有些形體高大的石芽常高數十米,稱為石林凹地分布在峰叢或峰林之間,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底部寬敞而平坦。在廣西、貴州等地被稱為壩子,是當地重要的農耕區(qū)峰叢凹地邊緣殘留的巖體,常呈錐狀屹立,基座相連的成片山峰峰林峰叢被溶蝕形成的渾圓狀成片分布的石灰?guī)r山峰,山坡陡峭地表喀斯特地貌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guī)r山峰殘丘孤峰進一步被溶蝕殘留的孤立石峰,比孤峰規(guī)模更小、更平緩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地下洞窟,長數米到數百千米,經常呈層狀分布地下暗河由地下水匯合,或地表水沿地下巖石裂隙滲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石鐘乳懸掛在石灰?guī)r洞窟頂部的由碳酸鹽淀積形成的倒錐狀積累體石筍由碳酸鹽淀積形成的不斷從溶洞底部向上發(fā)育的形似竹筍的積累體石柱石鐘乳和石筍相對生長連接在一起形成石柱石幔(或石簾)巖溶水沿洞壁或傾斜的洞頂向下沉淀成層狀積累,有彎曲的流紋,形如布幔[拓展延長]__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條件影響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對喀斯特作用的影響巖石的可溶性巖石的可溶性巖石成分,如石灰?guī)r、白云巖巖石的可溶性強,喀斯特作用強;反之則弱巖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強水的溶蝕實力水體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蝕力強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機酸、無機酸數量越多,水的溶蝕力越強;反之則越弱有機酸含量多,溶蝕力強無機酸含量多,溶蝕力強水的溶蝕實力水的流淌性大氣降水多,流淌性強水的流淌性越強,水的溶蝕實力越強;反之則越弱地面坡度大,流淌性強巖石裂隙大,流淌性強裂隙連通性好,流淌性強1.古往今來,“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喚起了多少人對桂林山水的神往。讀圖,回答(1)~(2)題。①②③④(1)圖中屬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景觀④的代表性地貌形態(tài)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鐘乳、石筍、石柱C.天生橋、石林、凹地 D.溶洞、地下河、峰叢(1)A(2)B[喀斯特地貌分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叢、孤峰、溶蝕凹地、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河流地貌長江三峽是萬里長江中的一段山水壯美的大峽谷,它西起重慶市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以及三座峽之間的香溪寬谷和大寧河寬谷所組成,全長193km。三峽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人們傳頌:西陵峽灘多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瞿塘峽宏偉壯麗。寥寥數語,概括描寫了三峽的景色。問題1(綜合思維)長江三峽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三峽地區(qū)地塊上升,河流下切侵蝕而成。問題2(地理實踐力)三峽屬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種?提示:河流侵蝕地貌。[歸納提升]常見河流地貌類型特征及成因位置典型地貌形成地貌特征實例及圖示山區(qū)“V”形河谷水流不斷侵蝕河谷巖石,使河谷兩岸巖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河谷深度大,岸壁較陡,谷底狹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見巨大石塊和卵石長江三峽平原地區(qū)沖積平原河流攜帶的泥沙大量積累而成①河谷呈寬而淺的槽形;②山前部分坡度較大,沉積物顆粒較粗;主體部分坡度較緩,沉積物顆粒較細,湖沼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緩,沉積物顆粒很細;③地勢低平,組成物質顆粒較細,適合農耕,多是重要的農業(yè)生產基地江漢平原華北平原地勢平緩地區(qū)河曲、牛軛湖河流沖刷河岸的不同側,使河道彎曲,形成河曲;洪水泛濫時,河水可能沖斷河曲的頸部,使彎曲部分與河道分別,形成牛軛湖河道呈“S”形彎曲河曲與牛軛湖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蛉牒?,泥沙淤積而形成①平面形態(tài)近似三角形;②沉積物顆粒由河口向海變細;③地勢低平,組成物質顆粒較細,適合農耕尼羅河三角洲[特殊提示]河流流速減慢,導致泥沙沉積,在沉積過程中顆粒大、重量大的先沉積,顆粒小、重量小的后沉積,因此順著河流流向,沉積物顆粒一般由粗到細,具有明顯的分選性。但這只適用于一次完整的沉積過程,對整條河流來說,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河流的侵蝕與沉積往往是交替進行的,所以自河流上游到下游,沉積物顆粒并非都由粗到細。[拓展延長]1.河流積累地貌——沖積扇與洪積扇地貌沖積扇洪積扇形成當河流的支流匯入干流,或由山區(qū)進入平原時,因地形變得平坦開闊,流速降低,流水攜帶的物質在開闊地帶積累下來形成沖積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季節(jié)性洪水攜帶的物質積累在山前形成洪積扇特征以出口為頂點向外輻射的扇形積累體聯(lián)系都是河流積累扇狀地貌,沖積平原的一種,沖積扇與洪積扇并沒有明顯的界線,主要是發(fā)育環(huán)境不同,即分別由常年徑流和間歇性洪流形成2.河曲與牛軛湖的形成(1)河曲的形成:當河流流經平坦的地區(qū),抗沖刷實力弱的一側河岸在河水的作用下坍塌,原來順直的河岸就會變彎曲,泥沙不斷在抗沖刷實力強(凸岸)的一側下沉積累,使凸岸變得越來越凸,凹岸不斷后退,形成河曲。(2)牛軛湖的形成過程如下圖所示:2.某地理愛好小組模擬某種地貌的形成過程,做了如下試驗(右圖所示),步驟一、將書本打開并傾斜放于桌面上;步驟二、將細沙沿書本的中縫從高處向下緩緩傾倒;步驟三、視察桌面上形成的積累體的外形特點。讀圖,完成(1)~(2)題。(1)該試驗模擬的地貌是()A.三角洲地貌 B.峽谷地貌C.雅丹地貌 D.沖積扇地貌(2)類似該積累體的地貌多位于()A.內陸河流出山口 B.三角洲平原邊緣C.狹長山谷底 D.大江大河入???1)D(2)A[第(1)題,細沙在書本前形成以中縫底端為頂點向外輻射的扇形積累體,具有山前沖(洪)積扇的特征。第(2)題,沖積扇一般分布在內陸河流出山口地區(qū)。]風沙地貌敦煌隸屬于甘肅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會不謀而合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鳴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與存在和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鳴沙山與月牙泉問題1(地理實踐力)夏季很多游客來敦煌游玩,都會在鳴沙山上滑沙玩,試推斷鳴沙山屬于什么地貌類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提示:風積地貌。由風力積累作用形成的。問題2(綜合思維)一支科考隊在敦煌西北部發(fā)覺了一處“魔鬼城”,探討這里有哪些地貌形態(tài)?屬于哪類地貌類型?并探究該地稱為“魔鬼城”的緣由。提示: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雅丹等。屬風蝕地貌。由于該地風蝕地貌形態(tài)多種多樣,在夜晚刮大風時會發(fā)出各種尖厲的叫聲,故稱“魔鬼城”。[歸納提升]常見風沙地貌的主要類型及特征風沙地貌主要包括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如下表所示:地貌類型形成地貌特征圖示風蝕地貌風蝕蘑菇突起的孤立巖石,下部遭遇較劇烈的風沙侵蝕,上部寬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狀風蝕柱干旱地區(qū),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風大而頻繁。風及其攜帶的沙粒沖擊和摩擦巖石,天長日久而形成垂直裂隙發(fā)育的巖石或土體,孤立的石(土)柱雅丹地貌由不規(guī)則的溝槽和壟脊相間構成,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主風向一樣,溝槽內常有沙子積累風蝕城堡呈現很多層狀墩臺,相對高度多為10~30米,墩臺的頂部較平坦風蝕壁龕陡峭的巖壁遭遇風蝕后,巖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凹坑,呈現蜂窩狀形態(tài)風積地貌沙丘沙漠中風力吹揚的松散沙粒積累而成多呈丘狀或壟狀,新月形沙丘較為常見[拓展延長]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與特點(1)形成:在定向風的作用下,風沙遇到了草叢或灌木的阻擋堆起了小沙堆,漸漸增大的小沙堆,對風攜帶的沙所起的阻擋作用大,風在迎風坡上發(fā)生吹蝕,沙粒被吹動并越過丘峰,下落到沙丘的背風坡進行積累漸漸形成弓形。新月形沙丘形成示意(2)特點:新月形沙丘因狀如新月而得名。迎風坡緩,背風坡陡。依據風力積累物推斷盛行風向(1)依據沙丘推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如下圖:(2)依據積累物的大小推斷風向。積累物顆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風向,如下圖:3.雅丹地貌,現泛指干燥地區(qū)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下圖為兩種常見的雅丹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圖甲圖乙(1)圖甲為平頂山狀雅丹,推想該地貌頂部平坦的主要緣由是()A.風力積累形成 B.風力侵蝕殘留C.地殼運動產生地形抬升 D.流水積累作用(2)圖乙為鯨背狀雅丹,多出現在常年高速大風的地方,兩側坡度差異的成因是()A.緩坡,迎風坡侵蝕而成 B.陡坡,迎風坡侵蝕而成C.緩坡,迎風坡積累而成 D.陡坡,迎風坡積累而成(1)D(2)B[第(1)題,雅丹地貌先經驗流水的積累作用,形成平坦的地貌,后因氣候越來越干旱,干枯的湖底常因干縮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越來越大,原來平坦的地面發(fā)育成很多不規(guī)則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形成了這種頂部平坦的平頂山狀雅丹地貌,故選D。第(2)題,鯨背狀雅丹地貌多出現在常年大風的地方,由于大風的長期侵蝕,導致迎風坡的巖石侵蝕比較嚴峻,漸漸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側由于位于背風坡,侵蝕較弱,坡度相對和緩,故選B。]海岸地貌“嘩!嘩!……”海浪拍打著礁石,濺起了幾尺高的雪白晶瑩的水花,海浪涌到岸邊,輕輕地撫摩著細軟的沙灘,又戀戀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恒久不息地撫摩著;在沙灘上劃出一條條的銀邊……問題1(地理實踐力)海邊的礁石往往形態(tài)各異,試推斷其主要成因?提示:海浪的侵蝕作用。問題2(綜合思維)濱海的沙灘是如何形成的?提示:海水的搬運與積累作用。[歸納提升]常見海岸地貌的主要類型及特征海岸地貌主要包括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積累地貌。如下表所示:類型主要地貌地貌特征圖示海岸侵蝕地貌海蝕崖在海浪的長期侵蝕下,巖石海岸倒塌,形成高出海面的懸崖海蝕平臺海蝕崖漸漸后退,在海蝕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傾斜的平臺海蝕穴波浪沖蝕海濱陸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斷續(xù)沿海岸線分布海岸侵蝕地貌海蝕拱橋向海突出的陡立巖石,因同時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蝕,兩側的海蝕穴相互貫穿,形似拱橋海蝕柱海蝕崖后退過程中,抗蝕實力強的部分殘留下來形成的柱狀體海岸積累地貌海灘海浪抵達海岸時,攜帶的物質發(fā)生沉積形成的海岸。海灘依據沉積物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灘、沙灘、泥灘沙壩大致與海岸平行的長條形水下積累體離岸堤沙壩露出海面形成的沙堤沙嘴從陸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灘4.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島國,聞名景點“藍窗”就分布在馬耳他的戈佐島的西北角,該景觀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讀圖,完成(1)~(2)題。(1)“藍窗”景觀屬于()A.流水地貌 B.風成地貌C.海蝕地貌 D.山岳地貌(2)一年中,“藍窗”受外力破壞最強的季節(jié)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C(2)D[第(1)題,“藍窗”景觀位于海岸地帶,受海浪的不斷侵蝕而形成,屬于海蝕地貌。第(2)題,“藍窗”的外力破壞來自海浪作用,地中海冬季受西風影響,海浪大,侵蝕作用強,故一年中“藍窗”受外力破壞最強的季節(jié)是冬季。]綜合思維——潟湖的形成與特點潟湖是海岸地帶由離岸堤(沙壩)或沙嘴與外海隔開的安靜的淺海水域,多呈狹長帶狀,大致平行于海岸延長。當海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于海岸積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堤(沙壩)或沙嘴,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了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在潮水的作用下,會沖開堤壩,形成潮汐通道。潟湖通過潮汐通道與外海相連。由于潟湖地處海陸相交的特殊地帶,受河流和海水的共同影響,在水文特征和沉積作用上都具有特殊性。漲潮時帶入潟湖的泥沙,在潮汐通道口內側形成潮汐三角洲。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沙壩是由波浪帶來的泥沙積累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積累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下圖為美國東海岸某地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完成(1)~(2)題。(1)圖中a、b兩個三角洲形成的主要作用分別是()A.風力積累、退潮時海浪積累B.河流積累、退潮時海浪積累C.風力積累、漲潮時海浪積累D.河流積累、漲潮時海浪積累(2)海平面顯著下降后,圖中()A.沙壩向陸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鹽度漸漸降低C.沙壩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蝕水深增大(1)D(2)B[第(1)題,讀圖可知,a三角洲位于陸地河流入???,河流在入海時流速減慢,泥沙積累形成三角洲。b三角洲位于潟湖與大海相連的位置,且位于潮汐通道朝向陸地的方向,是由漲潮時海浪帶來的泥沙積累而成的。第(2)題,海平面顯著下降后,在漲潮時流入潟湖的海水會削減,潟湖的鹽度漸漸降低。圖中沙壩已經形成,海平面顯著下降基本不會使沙壩的位置發(fā)生變更。海平面下降,海水會遠離沙壩處,潟湖會成為封閉的湖泊,不會使受侵蝕水深增大。][素養(yǎng)立意]本題組借助海岸地貌中出現的潟湖景觀形成的探討,考查了不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體現了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yǎng),潟湖的形成與河流入海泥沙沉積及其潮汐導致的頂托作用親密相關,說明白任何一種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都是內外力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題組1喀斯特地貌讀某地地質地貌示意圖,回答1~2題。圖例eq\b\lc\(\a\vs4\al\co1(①上層巖穴②下層洞窟,③石鐘乳、石筍④巖石))1.圖中巖石和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先后依次是()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2.該類地貌發(fā)育典型的山區(qū)()A.風蝕現象顯著B.巖石類型是花崗巖C.土層較薄,土壤貧瘠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1.D2.C[第1題,由圖中的石鐘乳、石筍等景觀可知該地為喀斯特地貌??扇苄詭r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巖石裂隙溶蝕巖石,產生洞窟;由于溶蝕由表及里,上層洞窟形成的時間早于下層,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洞頂滴落,產生碳酸鈣沉淀,形成石鐘乳、石筍等。因此,圖中的巖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依次是④①③。第2題,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guī)r山區(qū),水蝕作用劇烈,水土流失嚴峻,所以土層較薄,土壤貧瘠。]題組2河流地貌右圖為某地理探討小組在野外考察中拍攝的照片。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3.圖示礫石景觀常見于大河的()A.下游泥灘 B.中游凸岸C.上游凹岸 D.入海口處4.下列地貌形態(tài)中,與圖中礫石灘成因最為相像的是()A.風蝕蘑菇 B.移動沙丘C.沖積扇 D.花崗巖風化球3.B4.C[第3題,圖示礫石景觀屬于沉積景觀,常見于大河的凸岸,凸岸是沉積岸,可能有礫石沉積形成,B對。第4題,礫石灘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扇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C對;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A錯;移動沙丘是風力沉積作用形成,B錯;花崗巖風化球是風化作用形成的,D錯。]題組3風沙地貌烏爾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維吾爾語“陡壁的小丘”之意。這里的小丘按肯定方向有規(guī)律排列。讀圖,回答5~6題。5.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物理風化作用 B.風力侵蝕作用C.風力搬運作用 D.風力積累作用6.這里的小丘有規(guī)律排列的方向是()A.東西向 B.南北向C.西北—東南向 D.東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