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0/01/wKhkGWeSMMmADJbSAAICTBRg5G4186.jpg)
![2017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0/01/wKhkGWeSMMmADJbSAAICTBRg5G41862.jpg)
![2017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0/01/wKhkGWeSMMmADJbSAAICTBRg5G41863.jpg)
![2017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0/01/wKhkGWeSMMmADJbSAAICTBRg5G41864.jpg)
![2017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0/01/wKhkGWeSMMmADJbSAAICTBRg5G418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負數(shù)第一課時認識負數(sh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要和方便。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以及讀法和寫法。教學具準備:溫度計、練習紙。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xiàn)象)1、游戲:我們來玩?zhèn)€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guī)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3、談話:走進天氣預報。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看教材: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 (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比較:現(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①、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②、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shù)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零下溫度。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2、我們觀察課本上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shù)據,我們可以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3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fā)表意見)①、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說服我?②、如果有學生發(fā)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155等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做負數(shù);而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板書)正數(shù)都大于0,負五、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1、練習一第2、3題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水結冰時的溫度是。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xiàn)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4第二課時負數(shù)教學內容:比較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大小。知識與技能:借助數(shù)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shù)、0和負數(shù)之間的大小。過程與方法:初步體會數(shù)軸上數(shù)的順序,完成對數(shù)的結構的初步構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負數(shù)與負數(shù)的比較。1、讀數(shù),指出哪些是正數(shù),哪些是負數(shù)?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一)教學例3:1、怎樣在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1、2、3、4、5、6、7)2、出示例3:(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shù)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shù)對應起來。(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shù),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shù),讓學生對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shù)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shù)(6)、引導學生觀察: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B、在數(shù)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二)教學例4: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5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shù)比較大小時,6、總結: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7、練習:做一做第3題。三、鞏固練習1、練習一第4、5題。2、練習一第6題。(1)、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2)、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教學反思:6第三課時練習內容:認識負數(shù)練習1、先讀一讀下面這些溫度,在寫下來。汽油凝固的溫度是十八攝氏度。()金星表面的最高溫度是四百六十五攝氏度。()2、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shù)放入相應的框內。正數(shù):()負數(shù):()3、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數(shù)。(2)、慶豐大廈共有24層,地面以下有2層。地面以上第5層記作+5層,地面以下第2層記作(),地面以上第1層記作()層。(3)、媽媽于8月8日在銀行存入5000元,在存折上應記作()元,9月29日取出400元,存折上應記作()元。(4)、學校舉行愛祖國知識競賽,搶答題評分規(guī)則是答對一題加20分,答錯一題倒扣5分。如果加20分記作+20分,那么倒扣5分記作()現(xiàn)在王君答對了4題,打錯了1題,他的得分是()。4、解決問題。(1)、6名同學參加數(shù)學競賽。老師蔣80分作為標準將他們的成績簡記為:+3,+(2)、一種精密儀器的長度標明為:10±0.05(單位:毫米)。你知道這種零件的標準長度是多少毫米嗎?它的最大和最小長度分別是多少?(3)、一輛公共汽車從起點站出發(fā),途徑6個車站,最后到達終點站。下面是這輛公共汽車全程載客情況統(tǒng)計表。車站起點站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第六站終點站下車人數(shù)?7第二單元百分數(shù)(二)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二冊第8頁的內容。知識與技能:感知“打折”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理解打折的意義,計算方法與“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相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方案與策略的能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能自覺運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意識,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教學重點: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與“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同學們,有沒有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每當逢年過節(jié),商場里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瘋狂購物,大包小包往家里拎,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商場在搞促銷活動)你們見過哪些促銷方式和手段呢?在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中,折扣是最常見的促銷手段,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折扣”。(板書)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1.什么是折扣?(自學解答)九折:表示十分之(),也就是原價的()七折:表示十分之(),也就是原價的()八八折:表示十分之(),也就是原價的()對折:表示十分之(),也就是原價的()2.獨立解答(3)一輛自行車現(xiàn)在打九折出售,只用360元,這輛自行車的原價多少元?(4)一輛自行車原價400元,現(xiàn)在只賣360元,是打幾折出售的?83.分析交流(1)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已知的信息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關系?(2)說出每一道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的?你能用等量關系式表示原價和展示分享:(3)已知現(xiàn)價、折扣求原價,可以用除法計算。數(shù)量關系式是:現(xiàn)價÷折扣原價;也可以4.解決折扣問題其實就是解決百分數(shù)應用題,單位“1"已知用乘法,單位"1”未知用除法,在解決百分數(shù)除法問題中,用已知量除以對應分率就可以求出單位"1"。(1)五折就是十分之(),寫成百分數(shù)就是()%。)%,現(xiàn)價比原價降低了()%。(3)某商品售價降低到原價的83%銷售,就是打()折。c.一種游戲卡先提價15%,后來又按八五折出售,現(xiàn)價與原價相等。()3.小林在商店買了一個書包,打八五折花了68元。如果打七五折,需要多少錢?城一律九折,且購物滿100元送15元現(xiàn)金。如果買180的旅游鞋,應選擇那個鞋城?9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9頁。知識與技能:明確成數(shù)的含義,能夠熟練的把成數(shù)寫成分數(shù)、百分數(shù),正確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生活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通過成數(shù)的計算,進一步掌握解決百分數(shù)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成數(shù)的理解和計算。教學難點:會解決生活中關于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1.把下列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2.李莊去年種小麥50公頃,今年比去年多種小麥20%,今年種小麥多少公頃?3.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25%,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1.出示例2:本題目與復習題3有什么區(qū)別?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聽到過“幾成”“幾成幾”這樣的表述?(學生匯報相關報導)師述:農業(yè)收成,經常用成數(shù)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成數(shù)的應用題。板書:成數(shù)2.自讀課本第9頁內容,完成導學案“探索我最棒”題目。(1)什么是“成數(shù)”?幾成表示什么?(2)填空:“八成”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shù)是()?!叭晌濉笔鞘种?),改寫成百分數(shù)是()(3)把下面的“成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七成二成五五成九成九十成二成八七成四八成二(4)把下面的百分數(shù)改寫成“成數(shù)”。①出口汽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三成。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②北京出游人數(shù)比去年增加兩成。這里的“兩成”表示什么?并板書:“八成”就是百分之八十,改寫成百分數(shù)就是80%;“三成五”就是百分之三十五,改寫成百分數(shù)就是35%。4.師生共同分析解答例2①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②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今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1-25%)③全班交流。方法一:350×(1-25%)=262.5(萬千瓦時)2.一塊試驗田,今年的產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五。()占()的25%,今年的產量占去年產量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成數(shù)的知識,你們對成數(shù)的知識有哪些了解?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0頁。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明確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理解應納稅額、稅率的含義,了解常過程與方法:能運用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關于納稅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從生活中搜集數(shù)學資料,和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納稅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教學重點:就納稅額的計算。教學難點:稅率的理解。(1)100的5%是多少?(2)50噸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萬元的20%是多少?(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2)讀一讀☆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研究、發(fā)射,國家財政投入10億元。☆2001年中央財政的教育支出達213億元?!?001年財政用于支持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資金42億元。(3)我國的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種。增值稅:是以商品生產和流通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新增價值額或商品附加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流轉稅。消費稅:是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征收的一種稅。營業(yè)稅:是對商品流通領域和非商品性生產經營部門取得營業(yè)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就從3、稅款計算。(1)出示例3: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yè)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多少萬元?(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引導學生理解“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的含義,明確這里的5%是營業(yè)稅與營業(yè)額比較的結果,也就是繳納的營業(yè)稅占營業(yè)額的5%,題中“十月份的營業(yè)額是30萬元”,因此十月份應繳納的營業(yè)稅就是30萬元的5%。(3)學生列出算式。相當于“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30×5%(4)學生嘗試計算。(5)匯報交流,板書設計。30×5%=30×0.05=1.5(萬元)(6)拓展提高:根據規(guī)定,個人收入在3500~5000元之間,超過3500元的部分應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楊老師的月收入為3800元,她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稅后月收入是多少元?(6)王叔叔說:“我付出勞動,得到工資,不需要納稅”。()2、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繳納的的營業(yè)稅是0.6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3%繳納營業(yè)稅,這家公司10月份的營業(yè)額是多少萬元?3、一個城市中的飯店除了要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外,還要按營業(yè)稅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如果一個飯店平均每個月的營業(yè)額是14萬元,那么每年要交這兩種稅共多少元?4、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納稅的知識,你們對納稅的知識有哪些了解?第四課時利率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1頁。知識與技能:了解一些有關利率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儲蓄的認識,體會儲蓄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理解儲蓄的意義,認識到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理解“利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教學難點:將“利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shù)應用題建立聯(lián)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教學課件。1.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在外辛勤工作,努力掙錢,來滿足你們一家的生活所需以及你們的教育花費。除了這些花費還會有多余的錢。這些錢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處理的呢?2.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xiàn)金放在家里?為什么?二、自主探究,理解意義1.自學課本“利率”知識,解決以下問題:(1)儲蓄的意義是什么?(2)銀行存款方式有哪些?(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2.理解例題,解決以下問題:(1)利息怎么求?(5)例題的兩種解法你理解嗎?第一種先求出()再用()加上()。第二種把()看作單位“1”,因為年利率是(),存期是(),所以所得利息占本金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息計算公式利息=本金×()×()3.媽媽把小東的500元壓歲錢存三年定期。三年定期的年利率為5.40%。到期時,媽媽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時媽媽一共能取回多少錢?(一)判斷1.利率一定,同樣的錢,存的越長,得到的越多。()2.小麗存入銀行1000元,這1000元是本金。()4.本金=利息+時間()(二)李老師把20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計算。到期時,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三)光明小學為4000名學生投?!捌桨脖kU”,保險金額每人5000元,保險期限一年。按年保險費率0.4%計算,全校共應付保險費多少元?(四)李叔叔購買了五年期的國家建設債券20000元,年利率是3.81%,到期時,李叔叔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活中有關儲蓄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2頁。知識與技能:1.能根據提供的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shù)、折扣、納稅、利率等知識。2.能根據計算結果對方案進行合理選擇。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探索、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應用中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教學重點: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教學難點:能根據結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確選擇。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吹竭@個課題你想到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簡單板書本節(jié)課的目標,如果學生不能說出則老師給以明確的指出并簡單板書。例如,都有什么折扣(問題)?怎樣解決?有什么好方法?師:同學們提出來這么多想知道的問題,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購物中的折扣問題。請看自探提示:(課件出示)1.認真自學教材第12頁例5,思考下面的問題:(1)“打五折”和“滿100元減50元”分別是什么意思?他們有區(qū)別嗎?(2)“哪個商場更省錢”是什么意思?這類問題如何解決?老師利用自學時間巡視指導,對于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適當幫助。2.同桌交流1分鐘,找同學展示:“打五折”和“滿100元減50元”分別是什么意思?他們有區(qū)別嗎?展示后接著課件出示問題:“打五折”和“滿100元減50元”有可能一樣嗎?(1)在什么情況下相同?(2)在什么情況下比較接近?(3)在什么情況下差距較大?小組交流后展示。(4)如果媽媽還想在這個品牌里買一件上衣,你推薦她在哪里買?為什么?3.“哪個商場更省錢”是什么意思?這類問題如何解決?同桌先互說,然后展示。4.你是怎樣計算的?如果不計算你知道哪家商場更實惠嗎?這個問題考察學生的估算和思維的敏捷性,有一定的困難,先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一起展示。展示時,一般都是后進生展示,中等生補充,優(yōu)秀生總結和評價。5.師生一起看教材,提醒注意做題和“答”的規(guī)范,完整。6.對于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么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靈活解決,學生能解決的老師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①獨立完成。②交流反饋。③思考:不計算,你知道哪個商場更省錢嗎?為什么?小結:在商場促銷活動時,咱們通過對比、思考來選擇更省錢的方案。數(shù)學知識可以2.(課件出示)廣告:B超市“全場7折”;C百貨大樓“全場5折起”。假如李阿姨想買一件原價140元的羊毛衫,應該到哪家商店去買呢?獨立解決后集體交流。3.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給同桌出道題嗎?請寫在你的練習本上交給同桌!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老師巡視,選擇典型題作為交流的題目。如果沒有學生出“折上折”的問題,老師可以隨機編一個,師生一起來理解“折上折”。如:我有一次去“新思維”買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周年店慶,全場一律九折”,老師有會員卡,結賬時還可以再打八五折,如果一套書定價100元,請你幫老師算一下,買這套書老師需要花多少錢?4.練習二第13、14題。1.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讓學生進行總結,可以讓學生不斷補充完善)2.總結: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shù)學知識,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第六課時生活與百分數(shù)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6頁的內容。教學目標: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成功的喜悅,感悟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教學重點:經歷搜集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教學過程:師:什么叫利息?師:怎樣計算利息?師: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大家分組到附近的銀行或儲蓄所實地調查有關利息的情況,請同學師:以小組為單位,把整理好的數(shù)據與課本11頁的利率表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什么?生:通過對比,201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與2012年7月相比,除活期存款利率相同,其他存款利率都下降。師:結合調查情況,你認為國家為什么下調存款利率?生:(1)大量資金流入市場,(2)促進人們用錢去做生意,掙跟多的錢,(3)充分刺激經濟發(fā)展,(4)利率低了,人們就不再把錢存入銀行,會用一部分做生意,投資,買股票。師:大家說的很好,根據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在經濟蕭條時,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fā)展。在經濟膨脹時期,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應,抑制經濟的惡性發(fā)展,利率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師: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生:儲蓄的種類很多,以前存款要支付利息稅,現(xiàn)在不用交利息稅。生:每個銀行的利率不相同,我調查的農村合作銀行的各種存款利率要比中國人民銀行的高。生:我發(fā)現(xiàn)每個銀行都推出了理財產品,我們多余的錢也不一定要存起來,可以買理財師:我也發(fā)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提前支取,即儲戶因急需用錢,會提前把錢取出,二是超師生齊讀。現(xiàn)在請各小組根據調查的數(shù)據,合作探究,確定算法并算出結果。組1:儲戶提前半年支取存款,按規(guī)定不能按定期存款支付利息,只能支付一年半的活期利息師:大家算的不錯,那么超期取款應怎樣計算利息?組2:我們認為按一年零三個月定期計算利息,組3:不對,超期取款應分兩種情況計算,一年按定期利息計算,,三個月按活期利息組4:不能讓儲戶吃虧,計算三個月活期利息時,應把一年的定期利息作為本金計算利10000×2.75%×1=275元(10000+275)×0.35%×0.25=89.9元師:現(xiàn)在我們比較,誰的算法合理?生:超期取款的利息按組的算法較為合理,因為銀行一般都不辦理自動續(xù)存業(yè)務。三.鞏固應用,深化提高師:同學們通過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問題,我們要善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我們的學習更有意你認為李阿姨選擇哪種理財方式更好?生:購買國債師:李阿姨的2萬元要存六年,而國債只有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可以怎樣設計購生匯報,電腦出示課件:一:買六個1年期,二:買2個3年期,三:先買1個5年期,到期后連本帶息轉存一年。師:這三種購買方案中,哪一種收益最大?請算一算。2.小知識教師:生活中有了百分數(shù),大家恐怕不知道他還有兄弟吧?請看書P16,自學小知識。(1)千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千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千分數(shù)。千分數(shù)也叫千分率。與百分數(shù)一樣,千分數(shù)也有千分號,千分號寫作“‰”。例如某市2012年人口總數(shù)是3500000人,這一年出生嬰兒28000人,該市的人口出生率是8‰。2011年我們全年出生人口1604萬人,出生率為11.93‰,死亡人口960萬人,死亡率千分之七點一四,自然增長率為4.79%。(2)萬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萬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萬分數(shù)。萬分數(shù)也叫萬分率。與百分數(shù)一樣,萬分數(shù)也有萬分號。例如:一本書有10萬字,差錯率不能超過萬分之一,即該本書的差錯數(shù)不能超過10個。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師: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師:百分數(shù)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希望同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教學過程: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否正確)(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厘米(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3、圓柱的高(1)、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高的長度都相等。深化感知:面對這數(shù)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L正方形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2)、尋求發(fā)現(xiàn).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②、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3)、延伸發(fā)現(xiàn).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第二課時圓柱的表面積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2、口頭回答下面問題.(1)、一個圓形花池,直徑是5米,周長是多少?(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1、圓柱的側面積。(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2、側面積練習:練習七第5題(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①、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3、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1)、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1)、出示例3。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shù)是否計算正確。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2、練習七第6題。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例4: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教學反思:第三課時圓柱的表面積練習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1、練習二第13題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2)、學生獨立完成第13題: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表面積,并指名板演。2、練習二第7題(1)、用教具輔助,引導學生思考:前輪轉動一周,壓路面的面積是指什么?(通過圓3、練習二第9題4、練習二第16題(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后嘗試獨立解題。(2)、集體評講,讓學生理解計算“制作中間的軸需要多大的硬紙板”,就是計算硬紙5、練習二第19題(1)、學生小組討論: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第四課時圓柱的體積教學內容: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2)、由于我們分的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了。柱的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2、教學補充例題(1)、出示補充例題: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③、計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要先統(tǒng)一計量單位)(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50×2.1=105(立方厘米)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厘米。②、2.1米=210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0.5×2.1=1.05(立方米)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米。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0.005×2.1=0.0105(立方米)答:它的體積是0.0105立方米。(4)、做第20頁的“做一做”。4、教學例6(1)、出示例5,并讓學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應先知道杯子的容積)(2)、學生嘗試完成例6。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z=3.14×42=3.14×16=50.24(cm)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s)=502.4(ml)5、比較一下補充例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圓柱知道底面直徑,要先求底面積,再求體積.)三、鞏固練習1、做第21頁練習三的第1題.2、練習三的第2題.這兩道題分別是已知底面半徑(或直徑)和高,求圓柱體積的習題.要求學生審題后,《冠魔新干線》第6頁的練習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或V=πrzh例6: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3.14×42=3.14×16=50.24(cm?)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l)教學反思:第五課時圓柱的體積練習課教學內容:教材第21、22頁的練習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教學過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V=Sh。2、復習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6題,并指名板演。1、練習三第7題。學生思考:要求糧囤所能裝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獨立完成。2、練習三第5題。(1)、指導學生變換公式:因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2)、學生選擇喜愛的方法解答這道題目。3、練習三第8題。而月亮門所占的空間是一個底面直徑為2米,高為0.25米的圓柱。(2)、在充分理解題意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4、練習三第9、10題(1)、學生獨立審題,完成9、10兩題。(2)、評講第9題:要怎樣才能判斷出800ml的果汁夠倒三杯嗎?必須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圓柱形玻璃杯的容積,用公式V=Sh)(3)、指名說說解答第10題的思路:根據兩個圓柱的底面積相等這一條件,先求出其中一個圓柱的底面積。利用這個底面積再求出另一個圓柱的體積。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通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一、復習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1、圓錐的認識(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0)(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3、測量圓錐的高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5、虛擬的圓錐(1)、先讓學生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那么將三角形制片繞著一條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么形狀?(2)、通過操作,使學生發(fā)現(xiàn)轉動出來的是圓錐,并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2、練習四的第1題。(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四、總結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五、布置作業(yè)教學反思:第七課時圓錐的體積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知識與技能: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圓柱與圓錐模型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2、教學練習四第3題(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shù)據,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4、教學例3.(1)、出示例3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shù)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1、做練習四的第7題。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2、做練習四的第8題。(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②、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③、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3、做練習四的第6題。(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①、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②、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③、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④、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五、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六、布置作業(yè)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第八課時整理和復習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有什么特點?(圓柱是立體圖形,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側面是一個曲面.)(2)、做第29頁第1題:指出幾個圖形中哪些是圓柱。(1)、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答: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3)、第29頁第2題中求圓柱表面積的部分。(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把圓柱切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2)、做第29頁第2題中關于圓柱體積的部分。4、學生獨立完成第29頁第3題。(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裝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區(qū)分清所求的是圓柱的表面積或體積時再計算)(1)、圓錐有哪幾個部分?有什么特點?(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2)、做第91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3)小題.(1)、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2)、做第29頁第2題中有關圓錐體積的部分。1、做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判斷,并畫出高,小組討論訂正)2、做練習五的第2題。(1)、學生審題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紙是求圓柱的什么?(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3、做練習五第5題。(可建議學生用方程解答)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過程與方法:在比的知識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yǎng)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了解國旗的比例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教學過程:一、舊知鋪墊1、什么是比?(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1。(1)、觀察課文情境圖。(不出現(xiàn)國旗長、寬數(shù)據)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有什么相同之處?(2)、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測量教室里國旗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3)、(指教室里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長、寬比值。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板書:2.4:1.6=60:40也可以寫(5)、什么是比例?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比例的意義,并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6)、找比例。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面國旗長、寬的比值。求出國旗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如:5:2、做一做。(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3)、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4)、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第2題。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3、課堂小結。(1)、什么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第二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內容:比例的基本性質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質性。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1、什么叫做比例?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0.5:0.25和0.2:0.4和5:2和0.2:和1:43、用下面兩個圓的有關數(shù)據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如(1)、半徑與直徑的比:(2)、半徑的比等于直徑的比:(3)、半徑的比等于周長的比:(4)、周長與直徑的比:1、比例各部分名稱。(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的名稱。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例如:2.4:1.6=60:40如:2、比例的基本性質。你能發(fā)現(xiàn)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么關系嗎?(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3)、匯報你的發(fā)現(xiàn),全班交流。板書: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1、舉例說明,檢驗發(fā)現(xiàn)。兩個外項的積是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shù)形式呢?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歸納:在比例里,兩外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五、鞏固練習課后反思:第三課時解比例教學內容:解比例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綜合運用比例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重點:解比例。教學難點:解比例的方法。1、什么叫做比例?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3、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你用什么方法檢驗?9:10和3.6:41000:0.2和10:0.002和和4、填一填.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1)、比例中共有幾個項?有什么關系?(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能不能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3)、說明什么叫做解比例。板書: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2、教學例2。(1)、出示課文例題。(2)、根據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或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指出其中的未知項,說一說你想怎樣解答。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匯報解答情況。解:設這座模型的高度為X米。10X=320×1(問:根據什么?)(問:根據什么?)(3)小結。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比例的,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3、教學例3。解比例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解:1.5X=2.5×64、做一做。5、課堂小結。(1)、說一說解比例的方法。(2)、你有什么不懂之處,與同學交流。完成課文練習六的第7~13題。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四課時正比例教學內容:成正比例的量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過程與方法: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并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簡單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計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重點:正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1、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情況,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你以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在教師的此導下,學生會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如:1、班級人數(shù)多了,課桌椅的數(shù)量也變多了;人數(shù)少了,課桌椅也少了。2、送來的牛奶包數(shù)多了,牛奶的總質量也多了;包數(shù)少了,總質量也少了。3、上學時,去的速度快了,時間用少了;速度慢了,時間用多了。4、排隊時,每行人數(shù)少了,行數(shù)就多了;每行人數(shù)多了。行數(shù)就少了。5、這種變化的量有什么規(guī)律?存在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板書:成正比例的量1、教學例1(1)、出示小黑板。問: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體積也不同,高度越高體積越大;高度越低,體積越小。(2)、出示表格。2468體積/立方厘米底面積/平方厘米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是25立方厘米。板書:教師:體積與高度的比值一定。(3)、說明正比例的意義。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明確說明正比例的意義。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板書出示: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子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一定,這兩種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第一、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1)、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2)、想一想: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學生舉例說明。如: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shù)和總質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單價一不定期,購買衣服的數(shù)量和應付錢數(shù)成正比例。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shù)成正比例。1、教學例2。(1)、出示表格(見書)(2)、依據下表中的數(shù)據描點。(見書)(3)、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1、看圖回答問題。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cm,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生:175立方厘米②、體積是225立方厘米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生:9cm。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cm,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是否在直線上?生:水的體積是350立方厘米,相對應的點一定在這條直線上。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有什么體會?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圖像特往。3、做一做。(1)、讀一讀表中的數(shù)據,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的比,說一說比值表示什么?比值表示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2)、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①、時間增加,路程也增加,時間減少,路程也隨著減少;②、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速度)一定。③、在圖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點,并連接起來。有什么發(fā)現(xiàn)?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④、行駛120KM大約要用多少時間?⑤、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4、課堂小結:說一說成正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第五課時反比例教學內容:成反比例的量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情況過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學重點:反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讓學生說一說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回答要點: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相應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相應減少;兩個量的比值一定。2、舉例說明。如:每袋大米質量相同,大米的袋數(shù)與總質量成正比例。每袋大米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隨著袋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大米的袋數(shù)增加,大米的總質量也相應增加,大米的袋數(shù)減少,大米的總質量也相應減總質量與袋數(shù)的比值一定。所以,大米的袋數(shù)與總質量成正比例。3、揭示課題。板書:每袋質量(一定)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反比例。兩種量是什么樣的關系時,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呢?板書課題:成反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觀察課文例題情境圖。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杯子底面積小的,水的高度比較高,杯子底面積大的,水的高度比較低。(2)、出示表格。高度/cm305底面積/平方厘米10體積/立方厘米請學生認真觀察表中數(shù)據的變化情況。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底面積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積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積的乘積(水的體積)一定。教師板書配合說明這一規(guī)律:(3)、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明確說明反比例的意義,并板書。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板書出示: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學生探討后得出結果。1、想一想。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舉例說明。如:大米的質量一定,每袋質量和袋數(shù)成反比例。教室地板面積一定,每塊地磚的面積和塊數(shù)成反比例。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2、你還有什么疑問?如果學生提出表示反比例關系的圖像有什么特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你知道嗎”中的圖像。反比例關系也可以用圖像來表示。表示兩個量的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點所連接起來是一條曲線。3、課堂小結。第六課時教學內容:練習課(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學過程:1、填一填,說一說。(1)、每箱木瓜的個數(shù)一定,運來木瓜的箱數(shù)和木瓜總個數(shù)如下表。箱數(shù)/箱48總個數(shù)/個把表格填寫完整,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說一說箱數(shù)和總個數(shù)的變化情況。這里哪一個量不變?箱數(shù)和總個數(shù)成什么比例?(2)、木瓜的總個數(shù)一定,每箱個數(shù)與所裝的箱數(shù)情況如下每箱個數(shù)48箱數(shù)你能把表格填寫完整嗎?說一說每箱個數(shù)和箱數(shù)的變化情況。這里哪一個量一定?每箱個數(shù)和箱數(shù)成什么比例?(3)、看一本書,每天看的頁數(shù)和所看天數(shù)的情況如下表。每天看的頁數(shù)48所看天數(shù)把表格填寫完整。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這里哪一個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天看的頁數(shù)與所看天數(shù)有什么關系?說明理由。(4)、征訂《XX學習報》,征訂的份數(shù)與應付的錢數(shù)如下表。征訂份數(shù)/份應付的錢數(shù)/元請你把表格補充完整。不同?過程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歸納。(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學會表達。(3)、全班交流。使學生明確幾個要點:正比例: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兩種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理增加,另一種量反而減少;一種量減少,另一種量反而增加;兩種量的乘積一定。三、綜合練習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過程要求:逐一出示以上各題。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教師小結。(方法,關鍵)第七課時教學內容:練習課(二)知識與技能:通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能夠正確地判斷正、反比例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2、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3、生產總時間一定,生產一個零件所用時間和零件總數(shù)。4、中國兒童報的訂數(shù)和錢數(shù)。二、引導練習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比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課題:正、反比例的比較出示表格。表一:路程/千米時間/時12458表二速度/每時行多少千米0時間/時346提問:從表1中,你怎樣發(fā)現(xiàn)速度是一定的?根據什么判斷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從表2中,你怎樣發(fā)現(xiàn)路程是一定的?根據什么判斷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有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師:當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當路程一定時,速度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當時間一定時,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關系?3、比較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通過前面的例子,比較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你能寫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相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不同點:正比例: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關系式X×Y=K(一定)4、小結;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判斷兩種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第八課時教學內容: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明確比和比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2、使學生能正確地、熟練地解比例。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復習過程: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意義項數(shù)基本性質舉例比比例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是解方程嗎?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嗎?為什么?解比例。完成課文“整理與復習”第2題。過程要求:學生獨立練習活動。說一說解比例的步驟,每一步運算的根據是什么?請學生上臺板書。師生共同評價,并強調書寫格式。三、正、反比例的意義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不同點關系式正比例反比例你是如何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學生通過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斷”。一找:哪兩種上關聯(lián)的量。二想: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情況,寫出關系式。三判斷:聯(lián)系關系式,看商一定還是積一定,判斷成什么比例。完成課文“整理與復習”第3題。過程要求:按復習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斷”三步驟進行練習。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寫出關系式。這里哪一種量一定,兩種量成什么比例。1、判斷下列關系式中,兩種變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2)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3)因數(shù)×因數(shù)=積(4)因數(shù)×因數(shù)=積2、完成課文練習十第1~3題。第九課時教學內容:練習課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熟練掌握判斷正、反比例關系的方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1、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頃產量一定,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總產量。(2)、總產量一定,每公頃產量和播種的公頃數(shù)。(3)、從A到B地,所用時間和行走的速度。(4)、一個人的年齡和他的體重。2、判斷下面一些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為什么?3、判斷下列關系中,兩種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上面各題學生作出了判斷,并說明理由后,師指出: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成正比例。因為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除法運算的結果商相當于乘法算式中的一個因數(shù),即Y=KX,K一定。所以判斷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可以統(tǒng)一用乘法關系式來判斷。把題目中的三種量列成乘法算式。如果一個因數(shù)一定,另一個因數(shù)和積成正比例,如果是積一定兩個因數(shù)成反比例。1、利用乘法關系式判斷:(1)、每本書的單價×本數(shù)=總價速度×時間=路程2、引導學生總結判斷規(guī)律:一列(列出乘法算式)、二找(找出定量)、三判斷(積一定,則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成反比例,其他情況則成正比例)。三、深化練習1、利用判斷規(guī)律,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為什么?(1)、房屋面積一定,鋪磚塊數(shù)和每塊磚的面積。(2)、差一定,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3)、圓的半徑和周長。2、從汽油的千克數(shù),行的千米數(shù)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這三種量中,分別說出誰一定時,誰和誰成什么比例?3、從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數(shù),花生的千克數(shù)和花生油的千克數(shù)這三種量中,分別說出誰一定時,誰和誰成什么比例?第十課時比例的應用比例尺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會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會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一、導入(略)1、教學比例尺的意義(1)、教師講解:因為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經常要用到“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做“比例尺”。(板書)(2)、教師指導學生看教科書,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3)、教師指出: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這是一個比,不應帶計量單位。2、線段比例尺與數(shù)值比例尺的改寫。出示例1:把教材第49頁線段比例尺改寫數(shù)值比例尺。(1)、說一說方法。(2)、改寫3、教學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教學例2出示例2,指名讀題,并說出題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教師板書解答過程解:設地鐵1號線的實際距離為Xcm。鞏固練習。做第52頁的"做一做"。指名做,集體訂正。第十一課時教學內容:比例尺的練習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鞏固對比例尺的認識,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1、什么是比例尺?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比例尺2、說一說下面各比例尺的具體意義。(1)、比例尺1:3000000EQ\*jc3\*hps30\o\al(\s\up11(0),1)(3)、比例尺20:13、你能把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進行改寫嗎?如:1:3000000改成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二、復習用比例解決問題說一說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通過回顧與交流,學生概括出解決答步驟。如:找出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用等量關系表示數(shù)量關系。解設,并解比例檢驗?!罢砼c復習”第十二課時教學內容:練習通過正、反比例應用題的復習,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練習過程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3小時行了150千米,用同樣的速度行駛,1、“又行了120千米到達乙地?!备鶕陨蠗l件判斷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列出關系式。(1)、如果X指又行的小時數(shù),X應與誰對應?括號里應填什么數(shù)?(2)、如果X指一共行的小時數(shù),X應與誰對應?括號里填什么數(shù)?2、“一共行了5小時到達乙地?!?1)、出示,問:如果這樣列等式,X表示什么?二、正、反比例應用練習1、用比例解答下列應用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3 It's Too Expensive(說課稿)-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一起)英語四年級上冊001
- 2025【各行各業(yè)合同協(xié)議模板】【各行各業(yè)合同協(xié)議模板】商鋪轉讓協(xié)議
- 2025常用版工程工程合同樣式
- 2023八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9 Friendship Unit 1 Could I ask if you've mentioned this to her第二課時說課稿 (新版)外研版
- 2025墻體廣告制作發(fā)布合同
- 2025國際貿易合同樣本參考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大單元整體說課稿表格式-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9 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3 《百合花》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同步說課稿與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 Unit 4 My home PB Let's learn (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4年襄陽漢江檢測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1利達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災報警控制器 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調試手冊
- 醫(yī)院檢驗科安全風險評估報告表單
- 高一北師大版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篇
- 2024輸血相關知識培訓
- 2023年四川省綿陽市中考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夏普LCD-46LX750A電視機使用說明書
- 正大天虹方矩管鍍鋅方矩管材質書
- 2024年山東魯商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山東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生物試題
- 受賄案例心得體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