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新高考專用)熱點11古代詩
歌比較分析類題學案(含解析)
熱點11:古詩文閱讀之比較分析類題(解析版)
考情微觀
年份卷別篇名提問方式設題角度
2022全國甲卷《畫眉鳥》《畫眉禽》這兩首詩中,畫眉鳥
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6分)物象作用比較
全國乙卷《白下驛餞唐少府》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
簡要分析。(6分)抒情手法比較
浙江卷《樓前》《過勤政樓》分析兩首詩后兩句在情感、寫法
上的不同。(6分)情感、寫法比較
2019全國m卷《插田歌(節(jié)選)》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
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6分)語言風格比較
命題特點
①隨著新課標群文學習理念的落地,高考會越來越重視對群詩
學習及群詩比較的考查。
②比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語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或求同,或辨異,或求同辨異。
③設題考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一生(陌生之詩)一熟(學過或接
觸過的);二是兩生并考(兩首詩全是陌生的),多以主觀題為主。
設問形式:
1.分析兩首詩在抒情方式/語言風格/意象/情感上的不同。
2.本詩與課本中的某一首詩在——方面有一一什么不同?
設問解讀:
近年高考中詩歌比較閱讀已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考查方式,一般
分為兩種對比形式:一種是兩首課外古詩的比較閱讀,通常會給出對
比要素,如意象、情感、表達方式等;另一種是課內外詩的比較閱讀,
不單獨設題,但在選擇題選項或者簡答題中考查學生對課內詩詞的記
憶與理解。
解答方法:
詩歌的比較閱讀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進行,內容層面包括
詩歌的客觀對象和主管等要素,形式層面包括詩歌的表達技巧和語言
風格等要素。
1.明確對比的要求:是對比相同點還是不同點。
2.明確對比的角度:應從哪些角度展開對比。一般題干會明確指
出對比角度,角度的個數(shù)不等。
3.整體感知,明確異同:根據題干所給的角度,從詩歌的題目、
作者、注釋等內容出發(fā),整體比較兩首詩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根據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先尋找能夠
體現(xiàn)相同點的詩句,結合該詩句具體分析兩首詩的相同點在哪里;再
尋找能夠體現(xiàn)不同點的詩句,分別結合詩句進行具體的分析。
回答主觀題時需注意:
闡述時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
2.要對詩歌原句進行分析,切忌直接得出片面結論°
3.如果是分析情感的異同,要寫出情感詞以及情感產生的緣由。
4.如果是對比手法的異同,要分別具體分析手法是如何運用的,
主旨是什么。
(2022全國甲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噤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熱點突破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6分)
作答步驟
仔細讀題,明確對比的要求。分析畫眉鳥所起的作用的不同。
明確對比的角度: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從手法入手,找出
二者作用的不同。
整體感知詩歌,明確異同:根據題干的要求,整體比較兩首詩手
法上的不同點。
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托物言志,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
山林繁花之間千啼百嘮,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比不上它在山間
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
在文詩中,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通過對比畫眉鳥在“山
花紅紫樹高低”和“鎖向金籠”兩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
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表面寫鳥,實則寫入,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
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
4.整理上面的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分值分點作答。(6分)
①歐詩托物言志,通過對比畫眉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
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
自由的感情c(3分)
②文詩對畫眉進行側面描寫,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
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
灑落的人物形象。(3分)
作答總結:
1.仔細讀題,明確對比的要求。
2.明確對比的角度。
3.整體感知詩歌,明確異同。
4.整理上面的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分值分點作答。
古代詩歌閱讀
(一)(2022?浙江?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
題。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②。
【注】①千秋節(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
宗生日)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
飛龍,馬廄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②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
門環(huán)底座。
1.這兩首詩中都寫到的和,寄寓鑒戒
之意。
2.分析兩首詩后兩句在情感、寫法上的不同。
【答案】1.勤政樓千秋節(jié)2.情感不同:
①王詩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
侈佚樂,言外自見;
②杜詩借眼前金鋪上的紫苔,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
寫法不同:
①王詩運用細節(jié)描寫,寫出老馬“總舉頭”這一習慣性動作,生
動傳神;
②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偏稱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
于景,營造荒涼氛圍。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王建的《樓前》首句點明寫的是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勤政樓;前兩
句寫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樓慶生,而且要熱鬧三天;三四句寫曾經在
勤政樓前表演過飛龍舞的老馬還記得曾經被教過的音樂節(jié)奏,聽見音
樂聲總是會抬起頭??梢姶嗽娭饕獙懥饲谡呛颓锕?jié),寄寓鑒戒之
意。
杜牧的《過勤政樓》題目點明所寫內容一一勤政樓;前兩句寫當
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節(jié)而今只留空名,那賀壽的承露絲囊世上也不再
存在;后兩句寫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長著,因雨水澆灌它長得很旺很
盛,直長得上了那門扉上的銅座銅環(huán)??梢姶嗽娨彩峭ㄟ^寫勤政樓和
千秋節(jié)寄寓鑒戒之意。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情感和鑒賞寫作手法的能力。
先看情感:
王詩后兩句通過寫曾做過飛龍舞的老馬來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
念?!帮w龍舞馬”是唐玄宗慶生時的節(jié)目,玄宗賞百匹飛龍舞馬在勤
政殿前賀壽,可以想見當年慶生場面是多么熱鬧繁華,唐玄宗生活是
多么驕侈佚樂。而今“飛龍老馬曾教舞”,老馬還記得當年唐玄宗做
壽時的音樂,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擁有過的盛世匚山早已繁華不再,昔
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當年的
驕奢淫逸。王建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
的驕侈佚樂,言外自見。
杜詩后兩句借助紫苔表達情感,借眼前金鋪上的紫苔,抒發(fā)昔盛
今衰的悲嘆之情?!拔┯凶咸ζQ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這兩句采用
《詩經?王風?黍離》的筆法,用宮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長暗示王朝興
衰之意。這兩句詩從表面看寫的是“勤政樓”的實景,但細細體味,
就會感到這十四個字,字字都飽蘸了詩人感昔傷今的真實情感。
再看寫法:
王詩后兩句借助老馬“總舉頭”的細節(jié)傳情達意。寫老馬”聞著
音聲總舉頭“,聽到音樂的老馬還記得當年曾經受過的訓練,“舉頭”
是老馬習慣性動作,這一細節(jié)刻畫生動傳神,暗含著對昔日繁華盛世
的懷念。
杜詩寓情于景,通過擬人手法寫紫苔“稱意”,暗示王朝繁華不
再?!捌Q意”三字寫得傳神,“偏”,說明萬物凋零,獨有紫苔任情
滋蔓,好像是大白然的偏寵,使得紫苔竟那樣私心愜意。用紫苔的任
情滋蔓營造荒涼的氛圍,反襯唐朝的衰落,小中見大,詞淺意深,令
人回味。
(二)(2020?浙江?統(tǒng)考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
題。
秋江送別
[唐]王勃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3.這兩首送別詩在情感上,《秋江送別》突出;而《送柴
侍御》突出,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
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情懷類似。
4.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
柴侍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
【答案】3.感傷達觀4.①意象運用上,王勃詩
的意象隱于句內;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
出,富有象征意義(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開闊。②
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強調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tǒng)寫
法(如謝胱詩有“何況隔兩鄉(xiāng)”);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心理距
離之近,是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
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余韻悠長C
【解析】3.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把
握。把握詩歌的情感,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從詩歌本身抓住詩
歌標題、意象意境、情感關鍵詞、表達技巧等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
可以結合詩人經歷、創(chuàng)作心境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因素來理解。
《秋江送別》的意思是:江面上返鄉(xiāng)的船只來來往往,仿佛列成
隊,江邊歸家的車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兩岸思念的人
兒在遙遙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離別時刻,誰能說這波濤洶涌的
大江僅僅是一條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斷,早覺得兩岸的山川已屬不
同人的家鄉(xiāng)。作者以山川、歸舟等意象表達了依依別情和悠悠鄉(xiāng)情,
尤其是后兩句,由于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qū)域,而成了兩個不同
世界的分界線,流露的是分別的傷感。
《送柴侍御》的意思是: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
離別的傷感。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
處兩地呢?詩中寫與好友分離,自然不免有點兒傷感,但作者卻寬慰
友人:我們雖阻隔青山,卻可以“同云雨”,雖人分兩地,卻可以共
明月,因而沒有一般送別詩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種纏綿俳惻的情緒,更
多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達觀。
4.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應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白該句
在詩中的意義,即解說或概括詞句內容;其次要看詩句有什么特點,
如選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當然
任何賞析都離不開詩歌的主旨,即詩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詩句
中包含的情感。
本題要求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
后者寫法的“翻新脫妙”之處。首先,從意象的運用上,王勃的詩選
用了“山”“水”,但卻將“一水”“山川”隱于句中。而王昌齡的詩則
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
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云雨相同,
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意境開
闊,具有鮮明的個性。
其次,空間處理上,王勃的詩化近為遠。“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由
于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qū)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強
調了心理距離之遠。而王昌齡的詩則是化遠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
睹,使“兩鄉(xiāng)”為“一鄉(xiāng)”,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
厚誼。語意新穎,出人意料。
最后,抒情方式上,“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王勃
自問自答,以議論的形式直接表達了別離的感傷。而王昌齡則以景作
結,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
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問了。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
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這種
“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更加耐人尋味。
(三)(2019?北京?統(tǒng)考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
題。
和張規(guī)臣水墨梅五絕【1】
陳與義
其一
巧畫無鹽[2]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
從教【3】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5L
注釋:【1】五首絕句題詠同一幅墨梅圖?!?】無鹽:戰(zhàn)國時齊國
丑女鐘離春?!?】從教:任憑。【4】含章:即含章殿,傳說南朝時宋
武帝壽陽公主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額頭形成美妝。【5】九方皋:
春秋時相馬名手。
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前兩句認為,不論怎樣描畫無鹽也無法變丑為美,墨
梅圖卻能盡顯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兩句認為,墨梅圖中的梅花猶如佳人容顏般美妙,
展現(xiàn)出堪比造化的畫技。
C.兩首詩所題詠的墨梅圖,不但描繪了梅花,還描繪了桃花、
李花,對比鮮明
D.兩首詩所題詠的墨梅圖,沒有描繪含章殿和九方皋,詩人提
及二者是在用典。
6.題畫詩往往包含“畫外音”。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反映了詩人愛好清姝、不喜濃艷的審美追求。
B.第一首諷刺了現(xiàn)實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聯(lián)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妝,表現(xiàn)梅花的富貴氣質。
D.第二首比較畫梅和相馬的相似點,說明藝術來源于生活。
7.現(xiàn)實中沒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現(xiàn)了墨梅畫。根據上面兩首
詩,概括陳與義對墨梅畫特點的認識,并比較兩首詩題詠的側重點有
何不同。
【答案】5.C6.A7.認識: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
視神韻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輕“顏色”,強調意趣而不
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例、重于贊美墨梅的清姝氣質。②第二首側重于贊
美畫家高妙的藝術造詣。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
此題既要對兩首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p>
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
容、觀點、結構思路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另外要求考生
熟悉常用的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并根據其
特點進行準確判斷。C”還描繪了桃花李花”錯誤。詩人并沒有描繪這
兩種花,而是提及兩花,作為對比,認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
花的奴仆,照應梅花風韻“清姝二故選C。
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兩首
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T诶斫饷恳粋€
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觀點、結
構思路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B項,”諷刺了現(xiàn)實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說法錯誤,
“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說任憑畫工把白梅畫成黑色,
墨梅圖也能盡顯梅花清雅高貴之美,逢春暖就開放桃花李花與墨梅相
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沒有諷刺了現(xiàn)實
生活中顛倒黑白、奴顏婢膝之人cC項第二首聯(lián)想到古代公主的梅
花妝?,F(xiàn)在這些美麗了壽陽公主如春風一般嬌美的容顏的梅花,又鋪
開在陳與義面前,它們正是經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奪天地造化,用一
支毛筆畫成的水墨梅。這兩句中贊許了水墨梅和畫者的技藝。
D第二首最后兩句比較畫梅和相馬的相似點,暗含原來畫家追求
的是藝術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
相肖。為此,又拉出傳說中的九方皋相馬以為佐證,通過贊美畫師贊
美水墨梅。并沒有體現(xiàn)“藝術來源于生活”。故D錯誤。
故選Ao
7.本題考查綜合比較閱讀詩歌的能力。這道題的綜合能力包括
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篩選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本題,
先要綜合感知兩首詩的情感,再根據問題回到詩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
重要依據。關于墨梅畫的特點,“此花風韻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
”直接點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顏色似“點出藝術技
藝的高超。分析兩詩側重點時不妨從內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
能說出兩首詩具體內容,其區(qū)別也就體現(xiàn)出來了。
(四)(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
下面小題。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唐]岑參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明]張楷
高臺秉燭看劍舞,四坐歡聲雜鳴鼓。
酒闌羅袖動輕寒,門外蕭蕭杏花雨。
8.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岑詩以“劍舞”擊鼓”寫出戎旅間的酒會特色,點染邊地酒會
的氣氛。
B.張詩善寫細節(jié),“動"字描寫羅袖在微寒的夜風中輕輕飄動,
盡顯柔美。
C.岑詩“能劍舞”與張詩“看劍舞”均暗含對自己不能舞劍的遺
憾之情。
D.張詩以“歡聲”寫出座中人的情感,與岑詩中的“斷人腸”
截然有別
9.兩首詩的結尾同是一個“雨”字,各有妙處。請結合全詩簡
要分析。
【答案】8.C9.①岑詩的“雨”運用比喻手法,描繪座中人
相對而泣的悲痛情狀,既側而供托胡笳樂曲的感人力量,更與前兩句
的歡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②張詩的“雨”描繪春夜和風細雨、
杏花悄然綻放的美麗景象,既渲染酒闌人散時閑適愜意的氛圍,更與
前兩句的歡宴形成映襯和呼應,饒有余韻。(意思對即可)
【解析】8.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
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
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二然后要注意了解詩
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
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
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C項,“均
暗含對自己不能舞劍的遺憾之情”錯誤,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在點出酒
會及其時間地點的同時,便以“劍舞”、寫出戎旅之間的酒會特色,
點染著邊地酒會的氣氛,為“醉”字伏筆。故選C。
9.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煉字是詩歌鑒賞的高頻考點,
所煉之字往往是在該詩句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比如動詞、形容詞、
數(shù)詞、修飾詞語、表示聲音和顏色的詞語等。答題時,先要解詞釋句,
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達效果;分析表達效果時要將詞語放回到
詩句中,體會其表情達意上的妙處。本題,“座上相看淚如雨",意思
是座上客人相對淚下如雨,“雨”運用比喻手法,席間胡笳聲起,催
人淚下。何以“淚如雨”,這里沒有交代,但隱含的情調卻是慷慨悲
壯的,這種氣氛也為“醉”準備了條件?!伴T外蕭蕭杏花雨",意思是
門外杏花飄落一地。酒喝完才感覺到春夜雨中的一絲絲涼意,風吹杏
花,紛紛落下.酒宴結束,賓客盡歡,與前兩句的歡宴形成呼應°分
點整理答案。
(五)(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后
面的題目。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吳江夜見孤雁②
[元]薩都剌
明月麗長空,水凈秋宵永。悄無鳥鵲向南飛,但見孤鴻影。
自離邊塞路,偏耐江波靜。西風鳴宿夢魂單,霜落兼葭冷。
【注】①此詞寫于蘇軾初到黃州貶所時。②此詞寫于薩都剌被貶
官南行途中。
10.下列對這兩首詞的比較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o
A.兩首詞的篇章結構相似,都是上片在寫環(huán)境、氛圍、時間的
基礎上引出見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寫孤雁。
B.兩首詞的寫作背景有相似之處,都是借孤雁抒發(fā)主人公孤寂、
幽冷的情感,所寫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蘇詞“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與薩詞“悄無鳥鵲向
南飛,但見孤鴻影"中“孤鴻影”出現(xiàn)的情境不一樣,但作用相同。
D.蘇詞中“孤雁”最后棲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現(xiàn)出前途未卜
的憂懼;薩詞中“孤雁”棲息在“霜落兼葭冷”,表現(xiàn)出高潔孤傲的品
性。
11.兩首詞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請簡要分析。
【答案】10.D11.蘇詞:夜月殘缺,梧桐稀疏,樹枝寒冷,
沙洲寂寞荒冷,營造了幽僻冷寂的意境。薩詞:明月在天,夜空清麗,
江水澄凈,秋風嗚嗚,白霜漫天,兼葭凄冷,營造了空闊凄清的意境。
【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關于兩首詞中的“孤雁”這一意象的分析說反了,應該是蘇詞
中“孤雁”最后棲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現(xiàn)出高潔孤傲的品性;薩
詞中“孤雁”棲息在“霜落兼葭冷”,表現(xiàn)出前途未卜的憂懼C
故選D。
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
答題時,分別根據兩首詞所寫的內容,分析出其表達的意境即可。
蘇詞: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
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
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
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
契合,讓人聯(lián)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
之影嗎?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
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
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
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詞
人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通過分析“缺月”疏桐”“寒枝”沙洲”等意象可知,蘇詞營造了幽僻
冷寂的意境。
薩詞:上片前兩句交代“見孤雁”的環(huán)境、背景:明月在天,把
高遠的夜空裝點得分外美麗,月光下是一江澄凈的秋水。詞人感到時
間過得很慢,秋夜顯得格外漫長。后兩句點明題中“見孤雁”三字,
在這浩瀚的夜空中,詞人說見不到南飛的鳥鵲的蹤影,所能見到的只
有孤飛的鴻雁的影子。長空的空闊高遠與孤雁的形單影只形成強烈的
反差,此時詞人獨立船頭,抒發(fā)了孤寂落寞的情懷。下片前兩句說孤
雁的過去一一它從北方邊塞飛來,在江河上孤獨地飛,忍受著難耐的
寂寞。后兩句收束全篇,繼續(xù)寫孤雁,從眼前說到將來:秋風嗚嗚,
夜里做夢,夢魂深感孤單;到下霜時分,孤雁棲息的蘆葦蕩將愈加寒
冷。寫出了孤雁的處境及其心態(tài)。此詞較為全面地表現(xiàn)了詞人南行途
中的孤寂之感及對前途的憂懼之情。“明月”長空”“水”西風”“霜”
兼葭”等意象描寫了一幅明月在天、夜空清麗、江水澄凈、秋風嗚嗚、
白霜漫天、兼葭凄冷的畫面,營造了空闊凄清的意境。
(六)(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
下面小題。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李賀
其一
笄落①長竿②削玉開,
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③歸臥嘆清貧。
風吹千畝迎雨嘯,
鳥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笄(tud)落:筍殼落掉。②長竿:新竹。③茂陵:地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記載“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看母筍是龍材”和《琵琶行》中“唯見江心秋月白”皆屬
側面描寫。
B.“鳥重一枝入酒尊”句,寫鳥棲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現(xiàn)出清
冷孤寂的心境。
C.兩首詩中都運用比喻,一狀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聲,生動
形象,耐人尋味。
D.相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歡第一首中“抽
千尺”的新竹。
13.“竹”是詩歌常見的意象,用來寄托詩人情志。兩首詩都使用
了“竹”這一意象,詩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
析。
【答案】12.D13.①其一用“益落長竿削玉開”更容一夜抽
千尺,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寫像碧玉一般的新竹掙脫束縛,一夜之間
就拔節(jié)千尺,脫卻塵泥,向上成長,直插云霄,寄托了詩人心懷凌云
之志,不愿一直埋沒,渴望早日實現(xiàn)的情志;②其四用“古竹老梢惹
碧云”,寫古竹雖老,仍參天挺拔,梢可拂云,何等挺拔堅韌;“風吹
千畝迎雨嘯”寫大風吹來.千畝的竹子發(fā)出排山倒海般的聲音,何等
雄渾豪邁;“鳥重一枝入酒尊”寫風和景明之日,一小鳥氣息枝頭,其
景可入酒樽之中,何等靜謐安閑。表達詩人對自己雖失意家居,貧困
潦倒仍甘守清貧,應對困境,葆有雅趣的精神追求。
【解析】12.本題考查對語言、形象以及技巧的理解鑒賞能力。
D項,“更喜歡”錯誤,兩首詩歌展現(xiàn)的竹子各有特點,第一首
中是新竹,第二首是古竹,二者之間并不存在高低之別,所以也不存
在作者更喜歡哪一個的說法。
故選Do
13.本題考查鑒賞形象,品味情感的能力。
從題干的要求來看,題干問的是兩首詩歌借助“竹”這一意象寄
托的情志有什么不同。所以考生應該到兩首詩歌中找到描寫竹子的內
容,把握兩首詩歌中竹子的特點,再結合具體的情境來分析其中的不
同情感。
笫一首詩中描寫的是新竹,“猝落長竿削玉開”更容一夜抽千尺,
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都是寫新竹的內容,“笄落長竿削玉開”是說竹殼一
片片剝落下來,竹筍抽節(jié)上長了,它晶瑩透碧,像是剛剛經過刻刀雕
琢出來的碧玉一般,這里的筍的形象,是經過詩人理想化、詩化了的
形象,它晶潔如玉,生機勃勃,茁壯挺拔,它要掙脫殼獐的束縛,要
向上生長;“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這兩句承接上面寫
筍的生長愿望,這兩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許它盡情生長,一夜之間拔
節(jié)挺長千尺,它自然會脫卻塵泥而直插青云之上,這里就表達了新筍
沖上九霄的豪情壯志,它不甘心于埋沒園泥之中的現(xiàn)狀,作者借助新
竹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心懷凌云之志,不愿一直坦沒,渴望早日實現(xiàn)的
情志。
第二首詩中描寫的是老竹。“古竹老梢惹碧云”風吹千畝迎雨嘯,
鳥重一枝入酒尊”都是寫老竹的內容,第一句“古竹老梢惹碧云二
意為老竹雖老,仍矯天挺拔,梢可拂云,以此說明自己雖然失意家居
卻甘守清貧;最后兩句“風吹千畝迎雨嘯,鳥重一枝入酒樽”寫的是
另外兩種形態(tài)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風吹雨嘯之中,老竹葉堅硬而挺,
相互碰撞,聲音清脆。,其二是風和景明之日,一小鳥棲息枝頭,其
景卻可映入酒樽之中,這又是何等靜謐安閑c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
道出其一個特點:堅韌,不管怎么彎曲也不易折斷,它是既堅又韌,
而且無畏于寒冬的風刀霜劍工作者以此表達對自己雖失意家居,貧
困潦倒仍甘守清貧,應對困境,葆有雅趣的精祠追求??忌鶕@些
來比較二者情感不同即可。
(七)(2023上?河北保定?高三保定市第三中學校聯(lián)考階段練
習)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聞樂天①授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夢微之②
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wèi)韓郎③相次去,夜臺④茫昧得知不?
[注]①樂天,白居易字樂天。②微之,元稹字微之,與白居易同
科及第。在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之前,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元稹去
世后葬于咸陽。③阿衛(wèi),元稹的小兒子。韓郎,元稹的女婿。④夜臺,
指墳墓,也用來指代陰間。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稹在夜里忽然聽說白居易被貶到九江,他非常吃驚,不顧
病體,驀然從床上坐起。
B.元詩語言簡練,通過“殘燈無焰”“影憧幢”暗風吹雨”等凄
涼的景象來抒發(fā)心情。
C.白居易做夢與元稹同游,早晨醒來淚流滿巾。元稹在漳浦多
次生病,現(xiàn)已去世多年。
D.白詩頸聯(lián)說泥土侵蝕著元稹的身體,而詩人自己頂著滿頭白
發(fā)也只暫時居住在人間。
15.這兩首詩體現(xiàn)了元稹與白居易的“惺惺相惜,情誼深厚”,
請簡要分析C
【答案】14.C15.①元稹遭遇貶謫,又身患重病,他聽說
白居易被貶到九江時非常吃驚,不顧病體,驀然從床上坐起,元稹對
白居易的被貶感同身受。表達了元稹對二人遭遇的哀傷和不平之情,
也表現(xiàn)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深情厚誼。②白居易大病初愈,夜夢與去世
多年的好友元稹同游,表達了白居易對好友的深切思念,也表現(xiàn)了元
稹和白居易的深情厚誼。
【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元稹在漳浦多次生病,現(xiàn)已去世多年”錯,應是“此時白居
易多次生病,而元稹去世多年”。
故選C。
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元詩中“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元稹此句中的
“驚”,寫出了“情”一一當時震驚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則寫出
了“狀”一一當時震驚的模樣。如果只寫“情”不寫“狀”,不是“驚
坐起”而是“吃一驚",那恐怕就神氣索然了,而“驚坐起”三字,正
是惟妙惟肖地摹寫出作者當時陡然一驚的神態(tài)。再加上“垂死病中”,
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深度,使詩句也更加傳神c既曰"垂死病中”,
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難的,然而,作者卻驚得“坐起”了,這樣
表明: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戚相關,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誼
之深,于此清晰可見。此處表達了元稹對二人遭遇的哀傷和不平之情,
也表現(xiàn)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深情厚誼。
②白詩中首聯(lián)“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寫夢中二
人攜手同游,他們可能意氣風發(fā)地暢談天下大事、黎明蒼生;可能痛
斥那宦海風波、官場污濁;可能恥笑那牌魅小人、假義君子……可是
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淚水打濕了絹帕,老淚縱橫也無心擦拭了?!闭?/p>
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時間蹉蹌了芳華,元稹死后,白
居易的一把老骨頭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著長安城的草生草長。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述說自己身體多病,而老友已
長眠地下近十年,設懣老友一身枯骨已化作泥土,自己徒剩一具軀殼
寄于世間。此詩寫白居易大病初愈,夜夢與去世多年的好友元稹同游,
言簡意深,情深義重,感人至深,表達了白居易對好友的深切思念,
也表現(xiàn)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深情厚誼。
(A)(2023±?由東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计谀?閱讀下面
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蕭蕭山路窮秋雨,漸漸溪風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社陵②無?
【注】①秋浦: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詩人被貶官外放時途經此
地。②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家鄉(xiāng)樊川所在地。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窮秋”點出此行季節(jié)是晚秋;“蕭蕭”二字既形容落
葉紛紛,也兼寫山路上秋雨之蕭瑟。
B.第二句不用動詞,卻引人想象那兩岸蒲草在風雨中搖曳的動
態(tài),紿讀者留下很大的藝術聯(lián)想空間。
C.第三句運用擬人手法,把南飛的大雁看成是帶來家鄉(xiāng)音訊的
使者,顯現(xiàn)出詩人旅程的孤獨與岑寂。
[).結尾急切的詢問,把作者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把宦途的感觸、
羈旅的愁思,直接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
(2)本詩前兩句,與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
江滾滾來”兩句,在語言表達及意境、情感等方面有哪些異同點,請
賞析。
【答案】(DD
(2)相同點:
①都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法。借秋景營造一種寒冷凄清氛圍,融
入了詩人內心之悲情。
②運用擬聲詞入詩,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聽覺。
不同點:
①意境上:杜牧詩中描寫山路上蕭蕭瑟瑟的秋雨下個不停,淅淅
瀝瀝的溪風吹著蒲葦,營造出寒冷凄迷的氛圍,意境更加蕭索凄寒;
杜甫詩中描寫落葉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
而來.描繪出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境界壯闊磅礴,意境
更加深遠。
②情感上:杜牧詩勾畫出一幅風雨凄迷的行役圖,表達了作者被
貶官時的痛苦,抒發(fā)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煩悶之情;杜甫詩在蕭瑟
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以及對生
命有限、宇宙永恒的感懷。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手法的
能力。
D.“直接強烈”錯誤,“來時還下杜陵無?,你們來時經過我的老
家杜陵一帶了嗎?這一急切的詢問,把詩人的宦游漂泊之感、故園之
思,一并曲折傳達以出,所以應該是“曲折委婉”。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相同點:
手法上:都運用擬聲詞入詩,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聽覺?!笆?/p>
蕭山路窮秋雨,漸漸溪風一岸蒲”中運用“蕭蕭”、“淅淅”的象聲詞入
詩,使蕭索凄寒之景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聽覺,使詩人之愁苦況味
更顯濃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運用“蕭蕭”、“滾
滾”的象聲詞入詩,這兩句描寫了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
一句仰視,一句俯視,一句聽視,一句視覺,有疏宕之氣。
情感上:都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法。杜牧詩中“蕭蕭"雨”、”淅
淅“風“,寥寥幾筆,就把山程水驛、風雨凄迷的行旅圖畫生動地勾勒
出來了,表達了詩人落寞暗淡情懷。杜甫詩中落葉飄零,無邊無際,
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這兩句描寫了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在寫景的同時,深沉
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不同點:
意境上:杜牧詩歌“蕭蕭山路窮秋雨,漸漸溪風一岸蒲”山路上
蕭蕭秋雨下個不停,淅瀝溪風吹著溪邊的蒲葦?!笆捠挕薄坝辍?、“淅淅”
“風”,寥寥幾筆,就把山程水驛、風雨凄迷的行旅圖畫生動地勾勒
出來了。意境上更加蕭索凄寒。杜甫詩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
江滾滾來”落葉飄零,無勁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
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
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不盡”寫出了長江激流不息,“滾滾”
渲染了長江磅礴的氣勢。境界上更加壯闊磅礴。
情感上:“蕭蕭山路窮秋雨,漸漸溪風一岸蒲”山路上蕭蕭秋雨下
個不停,淅瀝溪風吹著溪邊的蒲葦?!笆捠挕薄坝?、"淅淅”“風”,寥
寥幾筆,就把山程水驛、風雨凄迷的行旅圖畫生動地勾勒出來了。秋
風凄雨,落木寒蒲,迷蒙蕭索,雖不著一情語,而詩人落寞暗淡的情
懷,被貶官時的痛苦,旅途中的孤寂煩悶之情,都已隱然蘊于其內。
杜甫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葉飄零,無邊無際,
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這兩句描寫了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
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以及對生命有限、宇宙永
恒的感懷。
(九)(2023±?江蘇南通如皋中學??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這
首宋詩,完成各題。
送《朝天續(xù)集》歸誠齋①,時在金陵
姜夔
翰墨場中老斫輪②,真能一筆掃千軍。
年年花月無閑日,處處山川怕見君。
箭在的中非爾力,風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東日暮云④。
【注】①誠齋:楊萬里,號誠齋?!冻炖m(xù)集》是誠齋的詩集。
②斫輪:經驗豐富、技藝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歐陽修詩《贈王介
甫》,指李白的作品數(shù)量。④江東日暮云:出自杜甫詩《春日懷李白》。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用“老斫輪”掃千軍”稱贊友人創(chuàng)作功力老到,有橫掃千
軍之氣勢。
B.第四句擬人,山川怕被攝入筆下勾去特魄,以山川之“怕”
顯筆法之精妙。
C.第五句寫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蠻力,是對友人作詩過于耗費心
力的善意提醒C
D.尾聯(lián)用典,將兩句提及李白的詩句整合,言楊萬里之詩可與
李白詩相匹配。
18.今人評價姜夔此詩“概括了誠齋的藝術成就、創(chuàng)作風格、表
現(xiàn)手法”,統(tǒng)編小學教材一年級下冊選入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小池》,
請你結合姜夔詩中所體現(xiàn)的楊萬里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對《小池》作簡
要分析。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
【答案】17.C18.①姜詩中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體現(xiàn)了楊萬里詩
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內容以山川花月居多,寫景狀物自然成文,清新曉暢。
②《小池》通過描寫清泉、細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現(xiàn)
“小池”之詩情畫意;
③小荷含苑待放,而蜻蜓則立于嫩尖之上,寫景狀物非刻意為之,
如“風行水上”,隨筆而發(fā),無斧鑿之痕,清新曉暢。
【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藝術特色的
能力。
C.“對友人作詩過于耗費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誤,“風行水
上自成文”指的是楊萬里作詩毫無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風行水上,自
然成文。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的分析能力。
對楊萬里詩歌的風格,姜夔在詩中的頷聯(lián)說“年年花月無閑日,
處處山川怕見君”,意思是,四季的物象,不時地聽候調遣,山川有
靈,一定會遠遠避開,怕被您攝入筆下。用擬人的手法道出了楊萬里
詩歌的內容以山川花片居多這一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特點。結合《小池》詩
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這也是寫景,有“泉”,
有“樹”,將自然景物入詩,符合姜夔所說誠齋體的特點。
姜夔詩的頸聯(lián)“箭在的中非爾力,風行水上自成文”意思是寫誠
齋的詩非強力所致,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正體現(xiàn)的是楊萬里詩歌
的風格是清新曉暢,如“風行水上”般流暢自然c結合《小池》詩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寫剛剛生出的新荷含苑待
放,而蜻蜓則立于嫩尖之上,這一景象清新自然,詩情畫意自在其中,
毫無斧鑿之痕。
(十)(2023上?浙江金華第一中學??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這
組宋詩,完成小題。
物理六首(選二)
林希逸
其一
以鳥養(yǎng)鳥盡性,性蟲能蟲知天。萬物與我為一,反身樂莫大焉。
其六
非魚知魚誰樂?夢鹿得鹿誰誣?若與予也皆物,執(zhí)而我之則愚。
【注】①夢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鄭人采樵,斃鹿之
后,十分高興,為不讓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蓋上蕉葉,后來
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懷疑是個夢。②誣;假象。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中“以鳥養(yǎng)鳥”的道理與《種樹郭囊鴕傳》中的道理一樣。
B.根據詩歌句式對仗的特點可以推知“盡性”“知天”語義相近。
C.其六第一句中的“誰樂”,包含了“魚的歡樂”和“觀者的歡
樂”。
D.其六借用“夢鹿得鹿”的典故所表達的哲理和莊周夢蝶不一樣。
20.這兩首詩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強調要知物、知我。請
結合詩句談談“知物”“知我”的內涵。
【答案】19.D20.①知物:認識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發(fā)
展的規(guī)律。如“以鳥養(yǎng)鳥”是說要按鳥的生活規(guī)律去養(yǎng)鳥。②知我:
認識到我即是物,萬物與我為一體、人與自然知諧統(tǒng)一?!叭f物與我
為一"若與予也皆物”都是強調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與自然和
諧統(tǒng)一。
【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所表達的哲理和莊周夢蝶不一樣”錯,這兩個典故所指的內
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體現(xiàn)物我合一、真假難辨的唯心主義思想。
故選De
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①知物:認識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莊子?至樂》
篇說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只海鳥飛到魯國城郊,魯侯叫人把它擒住養(yǎng)
于廟堂,給它享受食“太牢”(整頭牛)與奏“九韶”的最高級待遇,
海鳥卻不敢吃一口,三日后餓死了。莊子感嘆說:“此以己養(yǎng)鳥也,
非以鳥養(yǎng)鳥也?!薄耙曾B養(yǎng)鳥”,就是要按鳥的生活規(guī)律去養(yǎng)鳥,讓
它棲息山林,浮游江湖,食小魚,伴群體止息,以適應生存環(huán)境(盡
性)?!肚f子?庚桑楚》有同樣意思的話:“惟蟲能蟲,惟蟲知天」
“蟲”,泛指一切飛鳥走獸,它們各具天性秉賦(能蟲),無論是飛、
走、鳴、跳,都得之天授,契合自然(能天)。
②知我:認識到我即是物,萬物與我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
后兩句化用《孟子?盡心》篇的話:“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
樂莫大焉J“萬物皆備于我”(即“萬物與我合一”),就是說萬物
之理,我都具備,只是人們“習焉不察”;如昊能反諸身而求其實,
“盡其心,知其性”,加強自身修養(yǎng),那么人心就會與物理一致,達
到“四十不動心"(孟子)、“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至樂境界?!叭襞c予也皆物”,“若“,你也,承首句“魚”,
泛指一切生靈;“予”,我也,泛指人。萬物皆有相同相異、相通相隔
之處,人也不例外。這是超脫“魚樂”深一層的理解。人心物理的底
蘊均在“盡性”、“知天”,如果“執(zhí)而我之”,像鄭人“夢鹿得鹿”那
樣,汲汲于對外占有的私欲,得失觀念過重,則既害人性,又悖物理,
那就是愚蠢了。這里的“萬物與我為一”若與予也皆物”都是強調了
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
(十一)(2023上?浙江杭州桐廬中學校考期末)閱讀下面兩首
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片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
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
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C
鵬鴿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①清霜后,頭白鴛
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瓏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
夜補衣?
【注】①梧桐半死:晉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歡樹,似梧桐。
枝葉繁,互相交結。”則所謂“合歡樹”似即連理梧桐。古詩文中例
以“梧桐半死”比喻喪偶。
21.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詞中將“不思量”與“自難忘”并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
的心態(tài)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
B.蘇詞中“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shù)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刻
畫了詩人的外部形象,表現(xiàn)出其內在的復雜的思想感情。
C.《鵬鵠天》一話,“同來何事不同歸”劈頭一問,看似無理,卻
極有情,道出了詩人失去妻子后強烈的悲苦之情。
D.《鵬鵠天》下片,運用對比手法,“露初晞”與“新瓏”形成鮮
明對比,更讓詩人產生“物是人非”的悲嘆。
22.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泛唾R鑄的《鵬鴿天》均
為悼亡之作,以真摯、沉痛見稱。試分析這兩首詞在表達技巧上的相
同之處。
【答案】21.D22.①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蘇詞的上
片是寫實,寫盡了詞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開始由現(xiàn)實進入夢境,最
后一句又從夢中回到現(xiàn)實,表達了詞人無法與亡妻相見的徹底的絕望。
賀詞由實入虛,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②都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如蘇
詞中“小軒窗,正梳妝”,賀詞“空床臥聽南窗雨③都運用了借景
抒情的手法。如蘇詞的“明月夜,短松岡”,賀詞的“原上草,露初
晞”,作者觸景生情,抒發(fā)了追懷之痛。④都運樂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蘇詞的“鬢如霜”,把鬢發(fā)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與對亡妻的
思念交融在一起。賀詞上片以連理樹的半死、雙棲鳥的失伴來比喻自
己的喪偶,刻畫出作者的孤寂、傷悲C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
達技巧的能力。
D.露初晞'與‘新攏’形成鮮明對比”錯誤。應是“舊棲”
新攏”形成對比,用舊居和新墳對比,更顯物是人非之感。
故選Do
2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①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蘇詞,上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
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
寫實;下闋“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
千行”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zhí)著不舍的深情,寫虛;“料得
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又從夢境落回到現(xiàn)實上來,作者設想
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詞虛實結合,襯托出對亡妻
的思念,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賀詞,“重過閶門萬事非”領起眼前
之景,到“空床臥聽南窗雨”都是實寫,通過舊地重游抒發(fā)感情,追
念了作者與亡妻在長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來的深厚愛情;“誰
復挑燈夜補衣”今后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這一句是想象
昔日之景,是虛寫。
②都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蘇詞,“小軒窗,正琉妝”只見你正在小窗
前對鏡梳妝。這一人物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親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態(tài)容貌,
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
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賀詞,“空床臥聽南窗雨”躺在空
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苦雨,平添幾多愁緒。這句細節(jié)描寫,
抓住人物“臥聽”的動作,表達自己長夜不眠之思。
③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蘇詞,“明月夜,短松岡”借助凄
冷幽獨的景物描寫,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凄清幽獨,黯然
魂銷。賀詞,“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
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同時,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有
的景象,觸景生情,抒發(fā)了追懷之痛。
④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蘇詞,“鬢如霜”鬢發(fā)如霜,這是
一句明喻,借助“霜雪”的顏色寫出了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與對
亡妻的思念c賀詞,“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我好像是
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以連
理樹的半死、雙棲鳥的失伴來比喻自己的喪偶,形象地刻畫出了詩人
的孤獨凄涼。
(十二)(2023?浙江寧波?鎮(zhèn)海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
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①
黃庭堅
其一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潮漱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
對君山。
其二
滿川風雨獨憑欄,維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
看青山。
注:①崇寧元年[公元1102)黃庭堅遇赦返回江西故鄉(xiāng),行至
岳陽樓所作。
2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奶粉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合同范本頁24篇
- 2025版教育培訓機構品牌授權及門店移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機零部件進出口貿易合同
- 2025年度綠色環(huán)保內墻涂料工程高品質施工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面粉原料進口關稅減免申請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買賣合同補充條款協(xié)議書(含交易透明)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演出活動贊助合同正規(guī)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嬰幼兒專用奶粉代理權租賃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人力資源戰(zhàn)略規(guī)劃與實施合同范本9篇
- 2025年度個人與個人藝術品拍賣合同范本4篇
- 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含解析無聽力音頻有聽力原文)
- 農民工工資表格
- 【寒假預習】專題04 閱讀理解 20篇 集訓-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級英語下冊寒假提前學(含答案)
- 2024年智能監(jiān)獄安防監(jiān)控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窯爐施工協(xié)議詳例細則版B版
- 幼兒園籃球課培訓
- 項目監(jiān)理策劃方案匯報
- 《職業(yè)培訓師的培訓》課件
- 建筑企業(yè)新年開工儀式方案
- 一例產后出血的個案護理
- 急診與災難醫(yī)學課件 03 呼吸困難大課何琳zhenshi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