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與茶文化》課件第3章_第1頁
《茶藝與茶文化》課件第3章_第2頁
《茶藝與茶文化》課件第3章_第3頁
《茶藝與茶文化》課件第3章_第4頁
《茶藝與茶文化》課件第3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3章茶藝基礎(chǔ)知識3.1茶葉的分類

3.2茶藝器具

3.3水的選取與處理3.4茶葉的貯藏

3.1茶葉的分類

不同的茶葉所具有的基本品質(zhì)特征是在不同的加工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的,根據(jù)其加工發(fā)酵程度不同,依次分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青茶)、紅茶與黑茶等六種類型。

3.1.1綠茶

國家標準(GB/T14456.1—2008)對綠茶的規(guī)定是:“用茶樹新梢的芽、葉、嫩莖,經(jīng)過殺青、揉捻、干燥等工藝制成的初制茶(或稱毛茶)和經(jīng)過整形、歸類等工藝制成的精制茶(或稱成品茶)保持綠色特征,可供飲用的茶則均稱為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類(發(fā)酵度為0)。”由此可見,綠茶是不發(fā)酵茶,它是經(jīng)過高溫殺青后,保持了茶葉嫩葉原有的青綠色澤,并保留了較多的鮮葉內(nèi)天然物質(zhì)。其中茶多酚、咖啡堿保留了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了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綠茶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其中關(guān)鍵在于殺青。鮮葉通過殺青,使酶的活性鈍化,內(nèi)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zhì)特征。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zhì)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zhì)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fā)葉內(nèi)的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chuàng)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fā),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zhì)揮發(fā)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殺青可分為炒青、烘青、曬青與蒸青。

(1)炒青。由于在干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

(2)烘青。烘青是用烘籠進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經(jīng)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shù)烘青名茶品質(zhì)特優(yōu)。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

(3)曬青。這一步驟是用日光進行曬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chǎn)。曬青綠茶以云南大葉種的品質(zhì)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zhì)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4)蒸青。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的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zhì)特征,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zhuǎn)成條,體積縮小,且便于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jīng)過攤涼后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jīng)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于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于條索緊結(jié),減少碎末。

3.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蒸發(fā)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發(fā)揮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曬干三種形態(tài)。綠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經(jīng)過烘干,然后再進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會在炒干機的鍋內(nèi)很快結(jié)成團塊,茶汁易粘結(jié)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3.1.2黃茶

黃茶,屬輕發(fā)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zhì)部分氧化。其制作過程為: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黃茶的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guān)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黃茶按照茶葉的嫩度和芽葉的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茶

1.黃芽茶

黃芽茶為原料細嫩、采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

黃芽茶

2.黃小茶

黃小茶為采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湖南寧鄉(xiāng)的“溈山白毛尖”,湖北遠安的“遠安鹿苑”,安徽的“皖西黃小茶”和浙江溫州、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黃小茶

3.黃大茶

黃大茶為采摘一芽二、三葉甚至一芽四、五葉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的“皖西黃大茶”,安徽金寨、霍山、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產(chǎn)的“黃大茶”和廣東韶關(guān)、肇慶、湛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黃大茶

3.1.3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fā)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是一種采摘后不經(jīng)殺青或揉捻,只經(jīng)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zhì)特點。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其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是曬青,曬青茶的優(yōu)勢在于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白茶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以及鮮葉原料不同,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泉城紅、貢眉、壽眉及新工藝白茶五種。

1.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滋味鮮爽,是白茶中的極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

2.白牡丹

白牡丹,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白毫銀針白牡丹

3.貢眉

貢眉,有時又被稱為壽眉,是白茶中產(chǎn)量最高的一個品種,其產(chǎn)量約占到了白茶總產(chǎn)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樹的芽葉制成的,這種用菜茶芽葉制成的毛茶稱為“小白”,以區(qū)別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經(jīng)被用來制造白毫銀針等品種,但后來則改用“大白”來制作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來制造貢眉了。貢眉

4.壽眉

壽眉,是用采自菜茶(福建茶區(qū)對一般灌木茶樹之別稱)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葉制成的白茶。通常,“貢眉”表示上品,其質(zhì)量優(yōu)于壽眉,一般只稱貢眉,而不再有壽眉。貢眉的產(chǎn)區(qū)主要位于福建省的建陽縣,在建鷗、浦城等也有生產(chǎn)。制作貢眉的鮮葉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采摘時要求茶芽中含有嫩芽、壯芽。貢眉的制作工藝分為初制和精制,其制作方法與白牡丹茶的制作基本相同。優(yōu)質(zhì)的貢眉成品茶毫心明顯,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澤翠綠,沖泡后湯色呈橙黃色或深黃色,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片迎光看去,可透視出主脈的紅色,品飲時感覺滋味醇爽,香氣鮮純。壽眉

5.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為福建的特產(chǎn),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新工藝白茶簡稱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藝,在萎凋后加入輕揉制成。新工藝白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帶褐,香清味濃,湯色味似綠茶但無清香,似紅茶而無酵感,濃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藝茶條形較貢眉緊卷,湯味較濃,湯色較濃,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新工藝白茶

3.1.4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fā)酵茶及全發(fā)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漢族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青茶)是經(jīng)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zhì)優(yōu)異的茶類。根據(jù)產(chǎn)地不同可將烏龍茶(青茶)分為廣東、閩北、閩南和臺灣四類。

烏龍茶(青茶)

1.廣東烏龍茶(青茶)

廣東烏龍茶(青茶)產(chǎn)于粵東地區(qū)的潮安、饒平,豐順、蕉嶺、平遠、揭東、揭西、普寧、澄海、梅州市大埔、東莞市,主要產(chǎn)品有鳳凰水仙、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饒平色種、石古坪烏龍、大葉奇蘭、興寧奇蘭等,以潮安的鳳凰單叢和饒平的嶺頭單叢最為著名??傮w來說,廣東烏龍茶(青茶)條索肥壯勻整,色澤褐中帶灰,油潤有光,湯色黃而帶紅亮,葉底非常肥厚。最突出的是廣東烏龍茶的香氣,獨樹一幟而又芬芳馥郁。較為常見的香型有:類似梔子花的黃枝香、桂花香、蜜蘭香、芝蘭香等。廣東烏龍茶

2.閩北烏龍茶(青茶)

閩北烏龍茶產(chǎn)于福建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甌、建陽、水吉等地。閩北烏龍茶做青時發(fā)酵程度較重,揉捻時無包揉工序,因而條索壯結(jié)彎曲,干茶色澤較烏潤,香氣為熟香型,湯色橙黃明亮,葉底三紅七綠,紅鑲邊明顯。常見的閩北烏龍茶有閩北水仙、閩北烏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種、武夷品種(烏龍、梅占、觀音、雪梨、奇蘭、佛手等)、普通名樅(金柳條、金鎖匙、千里香、不知春等)、名巖名樅(大紅袍、白雞冠、水金龜、鐵羅漢、半天矢等),其中以武夷巖茶為代表,而“大紅袍”最為有名。閩北烏龍茶

3.閩南烏龍茶(青茶)

閩南烏龍茶產(chǎn)于福建南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地。茶鮮葉經(jīng)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毛火、包揉、再干制成。其主要品類有鐵觀音、黃金桂、閩南水仙、永春佛手,以及閩南色種。

4.臺灣烏龍茶(青茶)

臺灣烏龍茶原產(chǎn)于福建,但是福建烏龍茶的制茶工藝傳到臺灣后有所改變,使得臺灣烏龍茶別具一格。依據(jù)發(fā)酵程度和工藝流程的區(qū)別可分為:輕發(fā)酵的文山型包種茶和凍頂型包種茶;重發(fā)酵的臺灣烏龍茶。閩南烏龍茶臺灣烏龍茶

3.1.5

紅茶

紅茶,屬全發(fā)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jīng)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按照其加工的方法與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為三大類: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碎紅茶。

1.小種紅茶

小種紅茶是最古老的紅茶,同時也是其他紅茶的鼻祖,其他紅茶都是從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它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均原產(chǎn)于武夷山地區(qū)。正山小種產(chǎn)于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桐木關(guān)一帶,所以又稱為“星村小種”或“桐木關(guān)小種”。外山小種主產(chǎn)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縣等地,江西的鉛山一帶也有出產(chǎn)。紅茶小種紅茶

2.工夫紅茶

我國17個省產(chǎn)茶,其中12個省先后生產(chǎn)工夫紅茶。我國工夫紅茶品類多、產(chǎn)地廣。工夫紅茶內(nèi)含物質(zhì)十分豐富,茶多酚和兒茶素較高,茶芽壯多毫,具有優(yōu)良的發(fā)酵性能和豐富的多酚類物質(zhì),制成的功夫紅茶,茶條細嫩、緊結(jié)、橙芽滿披、金黃芽毫、色澤油潤、香高味濃、葉底鮮紅、明亮、茶湯透明、滋味濃強。工夫紅茶

3.碎紅茶

碎紅茶按其外形又可細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產(chǎn)地分布較廣,遍于云南、廣東、海南、廣西,主要供出口。碎紅茶

3.1.6

黑茶

黑茶,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后發(fā)酵茶,主產(chǎn)區(qū)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陜西、安徽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邊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陜西黑茶(茯茶)、安徽古黟黑茶。黑茶

黑茶品種可分為緊壓茶與散裝茶及花卷三大類:緊壓茶為磚茶,主要有茯磚、花磚、黑磚、青磚,俗稱四磚;散裝茶主要有天尖、貢尖、生尖,統(tǒng)稱為三尖;花卷茶有十兩、百兩、千兩等。

1.四磚

茯磚:陜西茯茶出自于陜西咸陽涇陽,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它興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國時期。茶體緊結(jié),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湯橙紅透亮,滋味醇厚悠長。此茶適合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qū)的人群飲用,特別是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涼地區(qū),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況下。因而在中國西北地區(qū)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茯磚

花磚:“花磚”歷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其正面邊有花紋,磚面色澤黑褐,內(nèi)質(zhì)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花磚凈重2千克,目前有1千克、2千克等幾種規(guī)格?;ùu形狀雖然與花卷不同,但內(nèi)質(zhì)基本接近,成為黑茶類的新品種,代替了歷史上的花茶,受到了銷區(qū)的贊賞與歡迎?!盎ùu”的名稱來由,一是由卷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他磚茶的區(qū)別,故名“花磚”?;ùu

黑磚: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澤黑潤,成品塊狀如磚,故得名。其原料選自安化、桃江、益陽、漢壽、寧鄉(xiāng)等縣茶廠生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黑毛茶。制作時先將原料篩分整形,風選揀剔提凈,按比例拼配;機壓時,先高溫汽蒸滅菌,再高壓定型,檢驗修整,緩慢干燥,包裝成為磚茶成品。每塊重2千克,呈長方磚塊形,磚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茶葉香氣純正,湯色黃紅稍褐,滋味較濃醇。該品為半發(fā)酵茶,去除鮮葉中的青草氣,加以磚身緊實,不易受潮霉變,收藏數(shù)年仍不變味,且越陳越好,適于烹煮飲用,尚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調(diào)飲。黑磚

青磚:亦稱湖北黑茶,具有其他普通黑茶和普洱茶所沒有的自然茶香。它以老青茶為原料,經(jīng)蒸汽高溫壓制而成,湯色澄紅清亮,濃釅馨香,味道純正,回甘雋永。青磚茶經(jīng)發(fā)酵、高溫蒸壓、適當存放自然后發(fā)酵后,茶葉中的兒茶素和茶多酚比普通茶更易溶于水中。飲用青磚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膩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殺菌止瀉等獨特功效為其他茶類所不及。青磚茶經(jīng)多道工序制作后壓制而成長方磚形,感觀上為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滋味尚濃無青氣,水色紅黃尚明,葉底暗黑粗老。青磚

2.三尖

天尖:用一級黑毛茶壓制而成,外形色澤烏潤,內(nèi)質(zhì)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天尖

貢尖:用二級黑毛茶壓制而成,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貢尖

生尖:用三級黑毛茶壓制而成,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生尖

3.花卷茶

“十兩茶”:安化的一個傳統(tǒng)名茶,以每卷(支)的茶葉凈含量合過去老秤十兩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簍包裝成花格狀,故又名花卷茶十兩茶。該茶采用茶學界俗稱為后發(fā)酵的黑毛茶為原料,十兩茶的重量約0.3625千克/支,純手工制作,重量略有出入。此產(chǎn)品為千兩茶袖珍版,精選優(yōu)質(zhì)原料,方便攜帶,極具收藏價值。因此,只要將該茶存放在干燥、無異味的場所,時間越久,口感更醇厚、自然,其藥理保健功效則更加突出?;ň聿?/p>

“百兩茶”:屬于湖南黑茶中花卷茶系列之一,由于當時是用老秤進行計量稱重,凈重為100兩,所以叫做百兩茶。千兩茶、百兩茶、十兩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chǎn)的傳統(tǒng)工藝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場的征購,這一原產(chǎn)地在安化山區(qū)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xiàn),并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其聲譽之盛,已不亞于當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權(quán)威的臺灣茶書譽為“茶文化的經(jīng)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

“千兩茶”:又名招財柱(頂梁柱),也是安化的一個傳統(tǒng)名茶,以每卷(支)的茶葉凈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簍包裝成花格狀,故又名花卷茶。吸天地之靈氣,收日月之精華,日曬夜露是“千兩茶”品質(zhì)形成的關(guān)鍵工藝。

3.2茶藝器具

茶器乃茶之父。中國茶具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品類繁多,從狹義的范圍進行區(qū)分,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壺、茶托等飲茶用具。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記載,飲茶器具統(tǒng)稱為茶器,分為8大類24種共29件。宋朝前朝,飲用茶類和飲茶方法與唐代相同,茶具相差無幾,元代則在宋朝茶具的外形上加以裝飾,彰顯精致工藝。從明朝開始,隨著散茶在全國興起,烹茶用沸水直接沖泡,茶具開始簡化。清朝沿用明朝茶具,其品種門類更全。近代,茶具的品種、花色更多,在造型藝術(shù)上比過去精巧美觀,材料和工藝都有新的發(fā)展。茶具因茶人的參與,使其成為了茶文化的載體。

3.2.1茶具的材質(zhì)

目前,我國茶具因制作材料和產(chǎn)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金屬茶具和漆器茶具等幾大類。

1.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fā)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變?yōu)楸容^堅實的硬陶,再發(fā)展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制陶頗為發(fā)達,在商周時期,就出現(xiàn)了幾何印紋硬陶。秦漢時期,已有釉陶的燒制。陶土茶具

2.瓷器茶具

瓷器是中國漢文明的一面旗幟,瓷器茶具與中國茶的匹配,讓中國茶傳播到全球各地。中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fā)明之后,陶質(zhì)茶具逐漸為瓷質(zhì)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唐代飲茶之風大盛,促進了茶具生產(chǎn)的相應發(fā)展,全國有許多地方的瓷業(yè)都很興旺,形成了一批以生產(chǎn)茶具為主的著名窯場。各窯場爭美斗奇,相互競爭。據(jù)《唐國史補》載,河南鞏縣瓷窯在燒制茶具的同時,還塑造了“茶神”陸羽的瓷像,客商每購茶具若干件,即贈送一座瓷像,以招攬生意。其他如河北任丘的邢窯、浙江余姚的越窯、湖南的長沙窯、四川大邑窯,也都產(chǎn)白瓷茶具。唐代燒造的白瓷,胎釉白凈,如銀似雪,標志著白瓷的真正成熟。

(2)青瓷茶具。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chǎn)色澤純正、透明發(fā)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guī)模。青瓷的主要產(chǎn)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六朝以后,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唐代的茶壺又稱“茶注”,壺嘴稱“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風盛行,斗茶者們根據(jù)經(jīng)驗認為建安窯所產(chǎn)的黑瓷茶盞用來斗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宋黎、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烙(原字左為“火”字,右上為三個“力”字,右下為“月”字)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边@種黑瓷兔毫茶盞,風格獨特,古樸雅致,而且磁質(zhì)厚重,保溫性能較好,故為斗茶行家所珍愛。其他瓷窯也競相仿制,如四川省博物館藏有一個黑瓷兔毫茶盞,就是四川廣元窯所燒制的,其造型、瓷質(zhì)、釉色和兔毫紋與建瓷不差分毫,幾可亂真。

總之,我國的瓷器茶具品類很多,產(chǎn)地遍及全國,重要的亦有數(shù)十處,相對較著名的有瓷都景德鎮(zhèn)、福建德化瓷、龍泉青瓷、哥窯瓷、弟窯瓷。

3.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稱之為流璃或琉璃,實是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礦物質(zhì)。玻璃質(zhì)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用玻璃茶具泡茶,茶湯的鮮艷色澤,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漸舒展等,可以一覽無余,可說是一種動態(tài)的藝術(shù)欣賞。特別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美中不足的是玻璃器具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玻璃茶具

4.竹木茶具

將竹或木采用車、雕、琢、削等工藝可制成茶具。竹木茶具現(xiàn)多用于茶臺、茶海、杯墊、杯架、茶道組合、茶盤等。竹木茶具,古代有之。隋唐以前,我國飲茶雖漸次推廣開來,但屬粗放飲茶。當時的飲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間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陸羽在《茶經(jīng)·四之器》中開列的29件茶具,多數(shù)是用竹木制作的。這種茶具,來源廣,制作方便,對茶無污染,對人體又無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歡迎。竹木茶具

5.金屬茶具

金屬茶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隋唐時期,金銀器具的制作達到高峰。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鎏金茶具,可謂是金屬茶具中罕見的稀世珍寶。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元代以后,特別是從明代開始,隨著茶類的創(chuàng)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包括銀質(zhì)器具在內(nèi)的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制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屬制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這樣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錫制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金屬茶具

6.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產(chǎn)于福建福州一帶。漆器茶具較有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脫胎茶具、江西鄱陽等地生產(chǎn)的脫胎漆器等,均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其中,尤為福建生產(chǎn)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仿古瓷”、“雕填”等品種,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更加鮮麗奪目,令人喜愛。

漆器茶具具有輕巧美觀、色澤光亮、能耐溫及耐酸的特點,這種茶器具更具有藝術(shù)品的功用。漆器茶具

3.2.2常見茶具選配

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繁多,又因民族眾多,民俗也有差異,飲茶習慣便各有特點,所用器具更是異彩紛呈。

1.常見茶具的種類

當我們泡茶時,將茶具區(qū)分成下列四大類:

(1)主泡茶具:主要的泡茶用具。

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是茶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部分不同,壺的基本形態(tài)就有近200種。

以把劃分:①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②提梁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③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cè)上方為彩帶習舞狀;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度狀;⑤無把壺,壺把省略,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以有無濾膽分:①普通壺,上述的各種茶壺,無濾膽;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壺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濾膽或濾網(wǎng),使茶渣與茶湯分開。

以形狀分:①筋紋形,猶如植物中弧形葉脈狀筋紋,在壺的外壁上有凹形的紋線,稱之為筋,而筋與筋之間的壁隆起,有圓澤感;②幾何形,以幾何圖形為造型,如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球形、橢圓形、圓柱形、梯形等;③仿生形,又稱自然形,仿各種動、植物造型,如南瓜壺、梅樁壺、松干壺、桃子壺、花瓣形壺等;④書畫形,在制成的壺上刻鑿出文字詩句或人物、山水、花鳥等。

茶船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合、茶寵的淺底器皿??煞譃椋孩俦P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側(cè)平視茶壺形態(tài)完全展現(xiàn)出來;②碗狀,船沿高聳,側(cè)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③夾層狀,茶船制成雙層,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使沖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層,并有出水口,使夾層中的積聚之水容易倒出。茶船

茶海是盛放泡好的茶湯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勻茶湯濃度的功能,故亦稱公道杯。可分為:①壺式,以茶壺代替用之;②圈頂式,將壺把省略,為區(qū)別于有把壺,常將壺口向外延拉成一翻邊,以代替把手提著倒水;③杯式,無蓋,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有把或無把。茶海

品茗杯用來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可分為: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稱盞形杯;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也稱桶形杯;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稱鼓形杯;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品茗杯

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長,是烏龍茶特有的茶具,多在沖泡烏龍茶時使用。與品茗杯配套,質(zhì)地相同,加一茶托則為一則聞香組杯。聞香杯

杯托是放置茶杯的墊底器具,可分為:①盤形,托沿矮小呈盤狀;②碗形,托沿高聳,茶杯下部被托包圍;③高腳形,杯托下有一圓柱腳;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豎邊,上固定杯底,下為托足;⑤復托形,高腳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盞或茶碗。杯托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蓋碗

(2)輔泡茶具:輔助泡茶的用具。

茶荷是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形狀多為有引口的半球形,用以觀賞干茶外形。茶荷

茶巾可用來抹干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也可用來托墊壺底,還可用來吸干壺底、杯底之殘水。茶巾

茶漏用來過濾茶渣。茶漏

茶道組合亦稱“六君子”,包括:①茶則,用來量取茶罐中的茶葉并置于茶荷或茶壺中;②茶夾,泡頭一道茶時,刮去壺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用于夾品茗杯之用;③茶匙,用來向茶壺或蓋碗中撥取茶葉,常與茶荷搭配使用;④茶針,由壺嘴伸入流中防止茶葉阻塞,使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制成;⑤壺漏,放在壺口上面,干茶投入壺中時,防止茶葉外漏的用

具;⑥茶道筒,茶則、茶夾、茶匙、茶針、壺漏的有底筒狀容器。茶道組合

奉茶盤用來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將其恭敬端送給品茶者,顯得潔凈而高雅。奉茶盤

普洱茶針是用來分割普洱茶的工具。普洱茶針

養(yǎng)壺筆是養(yǎng)壺及護理高檔茶盤的專用筆。養(yǎng)壺筆

茶寵,即茶水滋養(yǎng)的寵物,可寄托主人的一種情趣與愿望。茶寵

(3)備水器具:提供泡茶用水的器具。

隨手泡是用來燒水的用具,即電熱水壺,隨手泡可以控制溫度,方便實用,是泡茶中不可缺少的器具。隨手泡

貯水缸是盛放泡茶用水的容器。貯水缸

茶洗可用來浸茶杯,也可用來浸沖罐,還可用來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茶洗

(4)儲茶器具:存放茶葉的罐子。

茶樣罐是泡茶時用于盛放茶樣的容器,體積較小,裝干茶30~50克即可。茶樣罐

貯茶罐可貯藏茶葉用,通常貯茶250~500克。為密封起見,貯茶罐應用雙層蓋或防潮蓋,金屬或瓷質(zhì)均可。貯茶罐

2.常見茶具的選配

選擇茶具,一要看茶葉,二要看場合,三要看人數(shù)。優(yōu)質(zhì)的茶具沖泡合適的名茶,兩者相得益彰,可以提升飲茶的享受。

(1)因茶制宜。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diào)“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2)因地制宜。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同。長江以北一帶,大多喜愛選用有蓋瓷杯沖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壺泡茶,爾后將茶湯傾入茶盅杯飲用。在長江三角洲滬杭寧和華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們愛好品細嫩名優(yōu)茶,既要聞其香、啜其味,還要觀其色、賞其形,因此,特別喜歡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

(3)因具制宜。在選用茶具時,盡管人們的愛好多種多樣,但以下三個方面卻是都需要加以考慮的: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發(fā)揮。不同質(zhì)地的茶具,這三方面的性能是不一樣的。

瓷器茶具,保溫、傳熱適中,能較好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潔白衛(wèi)生,不污染茶湯,適合沖泡綠茶、白茶、黃茶和紅茶。如果在茶具上加上圖文裝飾,將含藝術(shù)欣賞價值。

陶器茶具,用它泡茶,既無熟湯味,又可保持茶的真香;加之保溫性能好,即使在盛夏酷暑,茶湯也不易變質(zhì)發(fā)餿,適合沖泡烏龍茶和黑茶。

玻璃茶具,透明度高,氣孔率低、吸水性小,用于沖泡綠茶,香氣清揚又便于觀形、色。

金玉茶具、脫胎漆茶具、竹編茶具等,或因價格昂貴,或因做工精細,或因藝術(shù)價值高,平日很少用來泡茶,往往作為一種珍品供人收藏或者作為一種禮品饋贈親友。

在選擇合適的茶具時,應注意色彩的搭配,型式和質(zhì)地的選擇,且整套茶具與飲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不會產(chǎn)生突兀的感覺。各種茶類適宜選配的茶具色澤大致如下:

綠茶:透明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等。

白茶:白瓷或內(nèi)壁有色的黑瓷。

黃茶: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壺杯具、蓋碗、蓋杯。

烏龍茶(青茶):紫砂壺茶具或白瓷茶具。

紅茶:內(nèi)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或咖啡壺具。

黑茶:陶器茶具或白瓷、褐色茶具。

3.3水的選取與處理水乃茶之母,無水則不可泡茶。水質(zhì)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茶湯的質(zhì)量,所以中國人自古就非常講究泡茶用水。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奔衍仨氂泻盟嗥ヅ?,方能相得益彰。水質(zhì)不好,就不能正確反映茶葉的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的影響更大。杭州“龍井茶,虎跑泉”,俗稱“杭州雙絕”;“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聞名遐邇??梢娪檬裁此莶?,對茶的沖泡及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3.1水的分類

泡茶用水要選擇符合國家或地方飲用水標準,且取得衛(wèi)生許可證生產(chǎn)單位生產(chǎn)的水。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飲用水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1.天然水

天然水包括江、河、湖、泉、井及雨水。用這些天然水泡茶應注意水源、環(huán)境、氣候等因素,判斷其潔凈程度。對取自天然的水經(jīng)過濾、臭氧化或其他消毒過程的簡單凈化處理,既保持了天然又達到潔凈,也屬天然水之列。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泡茶最理想的水,泉水雜質(zhì)少、透明度高、污染少,雖屬暫時硬水,但加熱后,呈酸性碳酸鹽狀態(tài)的礦物質(zhì)被分解,釋放出碳酸氣,口感特別微妙,泉水煮茶,甘洌清芬俱備。

2.自來水

自來水是最常見的生活飲用水,其水源一般來自江、河、湖泊,屬于加工處理后的天然水,為暫時硬水。因自來水含有較多的氯,飲用前需置清潔容器中1~2天,讓氯氣揮發(fā),煮開后用于泡茶,水質(zhì)還是可以達到要求的。

3.礦泉水

我國對飲用天然礦泉水的定義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jīng)人工開發(fā)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tài)指標在天然波動范圍內(nèi)相對穩(wěn)定。

4.純凈水

純凈水是蒸餾水、太空水等的合稱,是一種安全無害的軟水。純凈水是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水為水源,采用蒸餾法、電解法、逆滲透法及其他適當?shù)募庸し椒ㄖ频?,純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飲用的水。用純凈水泡茶,其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5.活性水

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礦化水、高氧水、離子水、自然回歸水、生態(tài)水等品種。這些水均以自來水為水源,一般經(jīng)過濾、精制和殺菌、消毒處理制成,具有特定的活性功能,并且有相應的滲透性、擴散性、溶解性、代謝性、排毒性、富氧化和營養(yǎng)性功效。由于各種活性水內(nèi)含微量元素和礦物質(zhì)成分各異,如果水質(zhì)較硬,泡出的茶水品質(zhì)較差;如果屬于暫時硬水,泡出的茶水品質(zhì)較好。

6.凈化水

通過凈化器對自來水進行二次終端過濾處理可制得凈化水,凈化原理和處理工藝一般包括粗濾、活性炭吸附和薄膜過濾等三級系統(tǒng),能有效地清除自來水管網(wǎng)中的紅蟲、鐵銹、懸浮物等,降低濁度、余氧和有機雜質(zhì),并截留細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從而提高自來水水質(zhì),達到國家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無論用哪一類水泡茶,都要求潔凈、甘甜、清洌、無異味;若是名茶鑒賞,擇水則要挑剔,最好是所品茶產(chǎn)地的山泉水。

3.3.2質(zhì)對茶湯的影響因素

水是茶葉滋味和內(nèi)含有益成分的載體,茶的色、香、味和各種營養(yǎng)保健物質(zhì)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所以,飲茶與水是密不可分的。水質(zhì)對茶湯的影響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水的酸堿度

一般,泡茶用水的酸堿度pH值為6.5~8.5。若pH值低于6.5,則水的酸性太大,湯色變淡;若pH值高于8.5,則水呈堿性,茶湯變黑。

2.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是反映水中礦物質(zhì)含量的標準,會影響茶葉中茶多酚等成分的浸出率。軟水中溶質(zhì)含量較少,茶葉成分的浸出率高;硬水中礦物質(zhì)含量高,茶葉成分的浸出率低,并且硬度大的水中鈣、鎂等礦物質(zhì)含量高,還會引起茶多酚、咖啡堿等成分沉淀,造成茶湯變渾、茶味變淡。

3.水中氯離子濃度

水中氯離子濃度不超過0.5毫克/升,否則有不良氣味,茶的香味會受到很大影響。水中氯離子多時,可先積水放一夜,然后燒水時保持沸騰2~3分鐘。

4.水中氯化鈉的含量

水中氯化鈉的含量應在200毫克/升以下,否則咸味明顯,對茶湯的滋味有干擾。

3.3.3

泡茶用水的處理

1.過濾法

購置理想的濾水器,將自來水經(jīng)過過濾后,再來沖泡茶葉。

2.澄清法

將水先盛在陶缸或無異味、干凈的容器中,經(jīng)過一晝夜的澄凈和揮發(fā),水質(zhì)就較理想,可以沖泡茶葉。

3.煮沸法

自來水煮開后,將壺蓋打開,讓水中的消毒藥物的味道揮發(fā)掉,以保留沒有異味的水質(zhì),這樣泡茶較為理想。

泡茶用水在茶藝中是一重要項目,它不僅要合于物質(zhì)之理、自然之理,還包含著中國茶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高雅的神秘情趣。3.4茶葉的貯藏茶葉屬于易變性食品,貯藏方法稍有不當,便會在短時間里風味盡失,甚至即使貯藏得法,有些茶葉仍會在貯藏過程中逐漸失去茶的鮮香而陳味逐漸顯露。要長期貯存茶葉,應了解影響茶葉品質(zhì)的因素及保鮮與貯藏方法等兩個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

3.4.1影響茶葉品質(zhì)的因素

茶葉陳化、變質(zhì)是茶葉中某些化學成分氧化、降解、聚合的結(jié)果,也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