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單元檢測試題全冊_第1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單元檢測試題全冊_第2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單元檢測試題全冊_第3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單元檢測試題全冊_第4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單元檢測試題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鏡和顯微鏡

1.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覺得指紋的圖象太小,為了使圖象大一些,正確的方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遠些

C.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遠些

2.下列圖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鏡下觀察到的是()

A.石英晶體B.

3.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機畫面時,會看到排列有序的二色光區(qū)域()

A.紅、黃、藍B.紅、綠、黃C.紅、綠、藍

4.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的是()

A.牛頓B.列文虎克C.達爾文D.愛迪生

5.科學家一般選擇()來觀察大腸桿菌。

A.光學顯微鏡B.電子顯微鏡C.放大鏡

6.把簡易顯微鏡的制作步驟按照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將調整好距離的兩個放大鏡固定②準備兩個放大鏡

③找到物體最清晰的圖象④調整好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

A.②④③①B.②C.①

7.(2021?青縣)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玻片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

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無關

8.(2021?郛城縣)生物學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

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fā)現了o

9.在圖中標出相應部分名稀

(1)這臺顯微鏡的目鏡上標有10義,物鏡上標有50X,則這臺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將被放大的

倍數是倍

(2)如果實驗中需要將鏡筒下降,那么我們的眼睛應該注視:填物鏡或目鏡)

(3)你在月鏡中觀察到的物體圖象在左上方,如果要將圖象移到中央,你認為應該把玻片向什

么方向移動?C

二.顯微鏡的觀察

10.(2021?浦城縣)蟋蟀的“耳朵”在()

A.頭部B.足的內側C.腹部D.胸部

II.(2020秋?烏蘇市期末)已經發(fā)現的動物種類有150多萬種,其中已知的昆蟲達()種。

A.100多萬B.80多萬C.40多萬

12.(2021春?竹溪縣期末)來自不同蟻穴的螞蟻相遇后會()

A.用觸角與對方交流B.沒有任何反應C.會打架

13.(2021?澄江市)利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蟋蟀的耳朵在()

A.頭上B.足的內側C.觸角上

14.(2018春?興義市期中)我們曾經制作過洋蔥表皮細胞的切片標本,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題

目。

鎰子滴管碘酒蓋玻片載玻片培養(yǎng)皿小刀吸水紙燒杯

一位同學準備利用以上工具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標本,他的操作過程如下:

①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

②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

③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字,取下洋蔥表皮。

⑤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請思考這位同學的操作步驟,把正確的步驟寫下來。其序號):。

15.(2021春?滕州市期中)顯微鏡下的觀察和一般的觀察不同,這對觀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顯微

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薄而透明,需要先把觀察材料制作成玻片標本,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以下

器材,請將合適的器材填在橫線上。

載玻片蓋玻片碘酒滴管清水小刀吸水紙鏡子

(1)先用把洋蔥切開。

(2)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的中央用滴一滴。

(3)用刀片在洋蔥內表皮輕輕劃“#"字,用輕輕撕取內表皮。

(4)將撕下的內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將傾斜著慢慢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

要有氣泡.

(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并把玻片微微傾斜,用從另一端將多余的染液吸

夫,玻片標本制作完畢.

16.(2021?北戴河區(qū))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大多數的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各種細胞的大小雖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樣的

C.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

17.(2021?勃利縣)生物體是由組成的。英國物理學家是第一個發(fā)現和提出“細胞”

這個名稱的人。

18.(2021?禹城市)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生物體的細胞是不同的B,細胞的形態(tài)千差萬別

C.同一生物體上的細胞是完全相同的D.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19.(2021春?華州區(qū)期中)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時,不宜采集的水是()

A.池塘水B.溫開水C.金魚缸里的水

20.(2021?蕪湖縣)為了做好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生物的實驗,六(2)班同學決定自己培養(yǎng)微生物,

他們設計了以下幾種培養(yǎng)方法:

①號燒杯中加入30亳升純凈水;②號燒杯中加入30亳升池塘里的水;③號燒杯中加入30亳升

純凈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個燒杯同時放在同一個窗臺上。

(1)上述描述的“哪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出微生物”的實驗屬于(填“對比”或“模擬”)

實驗。

(2)兩個星期后,用滴管分別從3個燒杯中取出一滴水,用顯微鏡觀察,你認為可能觀察不到

微生物的是號燒杯里的水。

(3)在載玻片上放少許脫脂棉纖維是為了。

(4)在顯微鏡下,同學們觀察到如圖所示的微生物,它是o

21.觀察池塘水:

活動目的:觀察、認識微生物。

活動材料:池塘水、放大鏡、顯微憧、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燒杯、抹布。

活動步驟:

(1)用燒杯采集同池塘水C

(2)用肉眼觀察池塘水,我發(fā)現泡塘水里有、等生物,還有許多其它的生物。

(3)用放大鏡觀察水,我又發(fā)現了用肉眼沒看到的、、等生物。

(4)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我是這樣做的:

①先安裝好顯微鏡。②對光,讓光通過載物臺到達物鏡。

③制作水標本,并放到載物臺。④調焦,看清水中的微生物。

(5)用顯微鏡觀察水標本后,我發(fā)現水中有、、、、等

微生物。

活動總結:通過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里的微生物,發(fā)現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形

狀。

22.玻片的制作

我曾經制作過水中微生物標本,我是這樣制作的:

(1)取一些里的水,并把干草浸泡在水中。

(2)用滴管取一滴浸泡了干草的水放在載玻片的(如圖1所示),蓋上蓋玻片(如圖2

所示)。

(3)再用吸水紙從的邊緣吸去多余的水分,以控制(如圖3所示)。

23.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

為了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小林決定自己培養(yǎng)微生物,他的設計方案如表:

序號水量水樣添加物放置地點

1號燒杯50mL純凈水--窗臺上

2號燒杯50mL魚塘水--窗臺上

3號燒杯50mL溝渠水干稻草窗臺上

4號燒杯50mL純凈水干稻草冰箱冷藏室

(1)一星期后小林用滴管,從4個燒杯中各取一滴水,分別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在顯

微鏡下觀察C你認為小林最有可能觀察到微生物的是C

A.1號和2號B.2號和3號C.3號和4號

(2)在顯微鏡下,小林觀察到了圖中的微生物,這是

A.草履蟲B.變形蟲C.喇叭蟲

(3)小林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屬于生物。

A,單細胞B.雙細胞C.多細胞

(4)上面研究哪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出微生物的實驗屬于?

化4

?

3

A.對比實驗B.模擬實驗C.觀察實驗裝2

1

0

(5)實驗表明,微生物具有、等生物特征。

24.(2021春?鄭州期末)微生物的研究

學過《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后,同學們對微生物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他們的探究過程。

(1)小涵對利用酵母菌發(fā)面很感興趣,下面是她的探究過程,請你給它們排序o

①準備一些溫水,根據面粉的多少適量添加水,直到盆里看不到干面粉,都是小面塊。不再需要

加水之后,用手和面。

②準備2個大盆,把需要的等量面粉倒進去,然后其中一個盆中倒入醉母液,攪拌均勻;另一個

盆中不加。

③把大約37度的溫水倒進放醉母的碗里,讓酵母化開,靜置10分鐘左右。

④面團和好之后,上面蓋一塊擰干了水分的濕布或者在盆口蓋一層保鮮膜,靜置到面團發(fā)起。

(2)如圖是面團發(fā)起的狀態(tài)。

(3)3個小時后,加酵母液的面團體積比未加酵母液的面團e

(4)小涵發(fā)現發(fā)酵時間過長,為了讓面團發(fā)酵得更快,她將和面用的溫水換成了沸水,3個小時

后,面團卻沒有明顯變化。查閱資料發(fā)現,發(fā)面時溫度對面團中二氧

化碳產生量有影響,如圖所示。

以下分析正確的是o

A.分析此圖能大致判斷發(fā)面的最適溫度B.45C時發(fā)面效果會明顯好于30℃

C.60C的環(huán)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5)若將饅頭置于一個溫暖而潮濕的地方,數天后出現許多黑色斑點,它們所屬的生物類群

是。

(6)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微生物無處不在,有些微生物對我們是有益的,如酵母菌、乳酸菌等;

有些微生物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如大腸桿菌、霉菌等°我們怎樣才能與微生物和平相處,減少微

生物帶來的危害?(寫出兩條)

六年級上冊期末總復習

一.試題(共40小題)

1.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覺得指紋的圖象太小,為了使圖象大一些,正確的方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遠些

C.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遠些

【分析】對放大鏡來說:物遠像近像變小、物近像遠像變大。

【解答】放大鏡是根據凸透鏡成正立放大虛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其成像規(guī)律

是物體離凸透鏡越遠(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紋的像大一些,應讓放

大鏡遠離手指

故選:Bo

【點評】熟練掌握放大莖的相關知識。

2.下列圖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鏡下觀察到的是()

A.石英晶體

C.蝶的口器

【分析】放入鏡、顯微鏡等工具觀察物體時將物體不同程度的放人。

【解答】我們的肉眼觀察物體有一定的限度,使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觀察物體,可以獲得更

多的信息。石英晶體、大腸桿菌需要在顯微鏡下能看清楚,蝶的口器在放大鏡.卜.能觀察到,選項

C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此題重點考查放大鏡、顯微鏡的應用。

3.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機畫面時,會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光區(qū)域()

A.紅、黃、藍B.紅、綠、黃C.紅、綠、藍

【分析】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它是一種常見的透鏡,中間厚、邊緣薄,至少有一個表面制成球面,

亦可兩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數不等。放大鏡對光線有匯聚作用,能產生放大的虛

像,是用來觀察物體微小細節(jié)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

【解答】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畫面,可以發(fā)現是由纖、綠、藍二種色光混合而成的C

故選:Co

【點評】學生掌握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畫面,可以發(fā)現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即

可正確解答。

4.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的是()

A.牛頓B.列文虎克C.達爾文D.愛迪生

【分析】生物學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蘭,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屬

結構的顯微鏡。他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了微生物。

【解答】發(fā)明了世界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的是列文虎克,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o

【點評】掌握對顯微鏡發(fā)明的認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5.科學家一般選擇()來觀察大腸桿菌。

A.光學顯微鏡B.電子顯微鏡C.放大鏡

【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

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解答】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大腸桿菌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

化,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茖W家一般選擇電子顯微鏡來觀察大腸桿

菌。

故選:Bo

【點評】熟練掌握電子顯微鏡的相關知識。

6.把簡易顯微鏡的制作步驟按照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將調整好距離的兩個放大鏡固定

②準備兩個放大鏡

③找到物體最清晰的圖象

④調整好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

A.②④③①B.②①?④C.②@④①

【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

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解答】顯微鏡的制作步驟:1、安放:顯微鏡應放在體前偏左,鏡筒在前鏡臂在后的方向安放

好。2、對光:用低倍鏡、較大光圈(遮光器上調);眼看目鏡,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使視野變得明

亮°3、放片:觀察對象要正對物鏡的孔.將玻片夾好之后再調焦04、調焦:先用低倍鏡尋找物

象,先降鏡筒后升高鏡筒,降低鏡筒時要在側面觀察是否壓片,升高鏡筒時正對著目鏡尋找物象。

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心,換用高倍鏡觀察只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象變得清晰。5、觀察:兩眼睜

開,用左眼觀察,用右眼畫圖。

故選:Ao

【點評】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的相關知識,正確掌握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7.(2021?青縣)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玻片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無關

【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

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解答】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載玻片的移動方向與從目鏡看到的圖象移動方向相反。

故選:Bo

【點評】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的相關知識,在生活中正確熟練操作顯微鏡。

8.(2021?鄲城縣)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

鏡,發(fā)現了微生物。

【分析】顯微鏡的發(fā)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

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解答】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fā)

現了微生物。

故答案為:列文虎克;微生物。

【點評】識記顯微鏡的發(fā)明,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9.在圖中標出相應部分名稀

(1)這臺顯微鏡的目鏡上標有I0X,物鏡上標有50X,則這臺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將被放大的

倍數是500倍

(2)如果實驗中需要將鏡筒下降,那么我們的眼睛應該注視物鏡(填物鏡或目鏡)

(3)你在目鏡中觀察到的物體圖象在左上方,如果要將圖象移到中央,你認為應該把玻片向什

么方向移動?左上方。

I

【分析】顯微鏡的發(fā)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

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解答】(1)這臺顯微鏡的目鏡上標有10X,物鏡上標有50X,則這臺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將

被放大的倍數是500倍。

(2)如果實驗中需要將鏡簡下降,那么我們的眼睛應該注視物鏡,防止鏡簡下降過程中把玻片

壓碎。

(3)由于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當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

方時,要使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只有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能移動到達視野的中央。

故答案為:

(1)500:

(2)物鏡;

(3)左上方。

【點評】本題考查了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方法,注意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實物的倒像。

10.(2021?浦城縣)蟋蟀的“耳朵”在()

A.頭部B.足的內側C.腹部D.胸部

【分析】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象的功能,用放大鏡能看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

【解答】人們通過放大鏡觀察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

故選:Rc

【點評】識記放大鏡下昆蟲的特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II.(2020秋?烏蘇市期末)已經發(fā)現的動物種類有150多萬種,其中已知的昆蟲達()種。

A.100多萬B.80多萬C.40多萬

【分析】在動物王國中,已發(fā)現的種類已經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而昆蟲又

是動物王國中種類最多的,已知的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占80%。

【解答】已經發(fā)現的動物種類有150多萬種,其中已知的昆蟲達100多萬種,約占80%o

故選:Ao

【點評】掌握昆蟲種類的識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2.(2021春?竹溪縣期末)來自不同蟻穴的螞蟻相遇后會()

A.用觸角與對方交流B.沒有任何反應

C.會打架

【分析】螞蟻成群打仗咬殺,與群體大小有直接關系。特別是不同群蚊相遇一起,立刻會引起戰(zhàn)

斗。

【解答】把不同窩的螞蟻放在一起,它們的觸角一碰,就立刻咬殺起來。因為不同窩的螞蟻,身

上都有一種特殊的“窩味這種“窩味”又與窩的建筑材料、儲藏的食物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

而不同。每一只螞蟻都有辨別“窩味”的本領。一旦發(fā)現另外的螞蟻不是自己家里的成員,就咬

殺斗爭起來,慢慢地形成“大戰(zhàn)”。AB不符合題意;C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熟練掌握放人鏡下的昆蟲世界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作答即可。

13.(2021?澄江市)利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蟋蟀的耳朵在()

A.頭上B.足的內側C.觸角上

【分析】昆蟲是自然界中人類肉眼看得見的最小的動物之一,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昆蟲的口器、

觸角、翅膀等特殊的構造。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這些鱗

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

腳的構造有關。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

【解答】根據對昆蟲特征的認識,利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可知,蟋蟀的耳朵長在足的內側。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昆蟲的特征,掌握昆蟲的特殊的構造。

14.(2018春?興義市期中)我們曾經制作過洋蔥表皮細胞的切片標本,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題

目c

鏡子滴管碘酒蓋玻片載玻片培養(yǎng)皿小刀吸水紙燒杯

一位同學準備利用以上工具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標本,他的操作過程如下:

①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

②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

③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字,取下洋蔥表皮。

⑤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請思考這位同學的操作步驟,把正確的步驟寫下來(填序號):③④。

【分析】本題考的是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切片標本過程。

【解答】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切片標本: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洋蔥內表面輕

輕劃一個"#"字,取下洋蔥表皮;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

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吸掉多余的

水。

故答案為:③④②@

【點評】根據標本的實驗過程解答,注意先后的順序。

15.(2021春?滕州市期中)顯微鏡下的觀察和一般的觀察不同,這對觀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顯微

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薄而透明,需要先把觀察材料制作成玻片標本,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以下

器材,請將合適的器材填在橫線上。

載坡片蓋坡片碘酒滴管清水小刀吸水紙鑲子

(1)先用小刀把洋蔥切開。

(2)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蔥內表皮輕輕劃,”字,用鑲子輕輕撕取內表皮。

(4)將撕下的內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將上傾斜著慢慢蓋到洋蔥表皮上,注

意不要有氣泡。

(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用吸水紙從另一端將多余的染

液吸去,玻片標本制作完畢。

【分析】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我們會用紗布來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

用鏡子來夾取實驗材料:用碘酒來奧色:用吸水紙來吸取多余的水分:用滴管來吸取液體C

【解答】(1)先用小刀把洋蔥切開。

(2)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蔥內表皮輕輕劃,”字,用鑲子輕輕撕取內表皮。

(4)將撕下的內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將蓋玻片傾斜著慢慢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

要有氣泡。

(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用吸水紙從另一端將多余的染液吸去,

玻片標本制作完畢。

故答案為:

(1)小刀;

(2)滴管;清水;

(3)鎰子;

(4)蓋玻片;

(5)碘酒;吸水紙。

【點評】掌握洋蔥表皮細胞玻片的制作,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6.(2021?北戴河區(qū))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大多數的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各種細胞的大小雖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樣的

C.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

【分析】不同類型的細胞在外型上也不一樣,如洋蔥表皮細胞是長方形,人的口腔黏膜細胞是橢

圓形,動物的表皮細胞接近圓形,人的神經細胞--神經元更為特別呈條狀。

【解答】人多數的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各種細胞人小不同,

外形也不一樣。故選項B的說法是錯誤的。

故選:Bo

【點評】根據細胞的定義及特點作答。

17.(2021?勃利縣)生物體是由細胞組成的。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是第一個發(fā)現和提

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

【分析】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

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解答】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生命活動的基

本單位。細胞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于1665年發(fā)現的。當時他用自制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

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發(fā)現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

故答案為:細胞:羅伯特?胡克c

【點評】該題考查細胞的知識點,識記第一個發(fā)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科學家。

18.(2021?禹城市)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生物體的細胞是不同的

B.細胞的形態(tài)千差萬別

C.同一生物體上的細胞是完全相同的

D.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分析】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細胞;有的結構復雜,由

數億個細胞構成。

【解答】A、不同生物體的細胞是不同的,說法正確;

B、細胞的形態(tài)千差萬別,說法正確;

C、同一生物體上的細胞是完全相同的,說法錯誤,不同器官的細胞不同。

D、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說法正確。

故選:Co

【點評】掌握細胞的認識及作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9.(2021春?華州區(qū)期中)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時,不宜采集的水是()

A.池塘水B.溫開水

C.金魚缸里的水

【分析】本題考查了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繁殖的很快,但也需要營養(yǎng)和適宜的生

長環(huán)境。

【解答】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時,可以采集池塘水、金魚缸里的水,不宜采集溫開水,

水里的微生物都被破壞了。

故選:Bo

【點評】掌握微生物的特征等知識,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所在。

20.(2021?蕪湖縣)為了做好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生物的實驗,六(2)班同學決定自己培養(yǎng)微生物,

他們設計了以下幾種培養(yǎng)方法:

①號燒杯中加入30毫升純凈水;②號燒杯中加入30亳升池塘里的水;③號燒杯中加入30亳升

純凈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個燒杯同時放在同一個窗臺上。

(1)上述描述的“哪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出微生物”的實驗屬于對比(填“對比”或“模擬”)

實驗。

(2)兩個星期后,用滴管分別從3個燒杯中取出一滴水,用顯微鏡觀察.你認為可能觀察不到

微生物的是①號燒杯里的水。

(3)在載玻片上放少許脫脂棉纖維是為了減慢微生物的運動速度°

(4)在顯微鏡下,同學們觀察到如圖所示的微生物,它是草履蟲。

【分析】在空氣中、水中、地下、動植物和人體里,都有微生物。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

微生物,常見的有草履蟲、變形蟲、喇叭蟲、團藻等。

【解答】(1)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

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分析實驗可知,上述描述的“哪種方法能

夠培養(yǎng)出微生物”的實驗屬于對比實驗。

(2)兩個星期后,用滴管分別從3個燒杯中取出一滴水,用顯微鏡觀察,你認為可能觀察不到

微生物的是①號燒杯里的水,不具備微生物繁殖的條件。

(3)在觀察水中微生物時,常在載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纖維,目的是使微生物運動緩慢。如草履

蟲生活在水中,靠體表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運動速度較快,用顯微鏡觀察其結構時,不

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纖維,可以限制草履蟲的活動范圍,減慢它的運動速度,便于觀察。

(4)在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微生物,最常見的就是草履蟲。草履蟲生活在不流動的淡水中,

外形像一只草鞋,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所以在顯微鏡下,同學們觀察到如圖所示的微生物,它

是草履蟲。

故答案為:(1)對比。(2)①。(3)減慢微生物的運動速度。(4)草履蟲。

【點評】掌握水中常見的微生物等知識,是解決這類題目的關鍵所在。

21.(2018秋?靈石縣月考)觀察池塘水:

活動目的:觀察、認識微生物。

活動材料:池塘水、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燒杯、抹布。

活動步驟:

(1)用燒杯采集回池塘水。

(2)用肉眼觀察池塘水,我發(fā)現池塘水里有青蛙、水諫等生物,還有許多其它的生物。

(3)用放大鏡觀察水,我又發(fā)現了用肉眼沒看到的孑3、水蚤、輪蟲等生物。

(4)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我是這樣做的:

①先安裝好顯微鏡。

②對光,讓光通過載物臺到達物鏡。

③制作水標本,并放到載物臺。

④調焦,看清水中的微生物。

(5)用顯微鏡觀察水標本后,我發(fā)現水中有草履蟲、鼓藻、水蚤、硅藻、輪

蟲等微生物。

活動總結:通過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里的微生物,發(fā)現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數量龐大,

形狀各異.

【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

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

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yī)藥、工農業(yè)、環(huán)保等諸多領域。

【解答】根據對水中常見的生物的認識,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

動物、藻類等,在池塘水中容易采集到微生物。

(2)用肉眼觀察池塘水,我發(fā)現池塘水里有青蛙、水藻等生物,還有許多其它的生物。

(3)用放大鏡觀察水,我又發(fā)現了用肉眼沒看到的孑子、水雖、輪蟲等生物。

(5)用顯微鏡觀察水標本后,我發(fā)現水中有可能發(fā)現的微生物草履蟲、鼓藻、水蚤、硅藻、輪

蟲。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里的微生物,發(fā)現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形狀各異。

故答案為:(2)青蛙;水藻;(3)孑子:水蚤;輪蟲;(5)草履蟲;鼓藻;水蚤;硅藻;輪蟲;

繁多;龐大;各異。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水中微生物的認識和掌握。

22.玻片的制作

我曾經制作過水中微生物標本,我是這樣制作的:

(1)取一些池塘里的水,并把干草浸泡在水中。

(2)用滴管取一滴浸泡了干草的水放在載玻片的中央(如圖1所示),蓋上蓋玻片(如圖2

所示)C

(3)再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邊緣吸去多余的水分,以控制圖像大?。ㄈ鐖D3所示)。

【分析】把干草放在一個杯子里,再取一些池塘或魚缸里的水放進去,放置一段時間后,指導干

草有了霉點,便可以用滴管取一些水制作蓋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里面就會有微生物。

【解答】根據利用干草培養(yǎng)微生物的方法,取一些池塘里的水,并把干草浸泡在水中。用滴管取

一滴浸泡了干草的水放在載玻片的中央,蓋上蓋玻片。再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邊緣吸去多余的水

分,以控制圖像大小。

故答案為:(1)池塘;(2)中央;:3)蓋玻片;圖像大小。

【點評】結合觀察微生物的玻片制作解答。

23.(2021?余杭區(qū))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

為了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小林決定自己培養(yǎng)微生物,他的設計方案如表:

序號水量水樣添加物放置地點

1號燒杯50mL純凈水——窗臺上

2號燒杯50mL魚塘水--窗臺上

3號燒杯50mL溝渠水干稻草窗臺上

4號燒杯50mL純凈水干稻草冰箱冷藏室

(1)一星期后小林用滴管,從4個燒杯中各取一滴水,分別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在顯

微鏡下觀察。你認為小林最有可能觀察到微生物的是B。

A.1號和2號

B.2號和3號

C.3號和4號

(2)在顯微鏡下,小林觀察到了圖中的微生物,這是B。

A.草履蟲

B.變形蟲

C.喇叭蟲

(3)小林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屬于A生物。

A.單細胞

B.雙細胞

C.多細胞

(4)上面研究哪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出微生物的實驗屬于A。

A.對比實驗

B.模擬實驗

C.觀察實驗

(5)實驗表明,微生物具有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能繁殖等生物特征。

【分析】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個體

微小,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解答】(1)微生物繁殖和生長需要的條件包括空氣、適宜的溫度,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營養(yǎng)

物質,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微生物繁殖得較快。分析圖表可知,2號燒杯和3號燒杯最有可能觀察

到微生物。

(2)變形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變形蟲長大之后,就開始繁殖,由一個分裂而變成兩個。這樣,

老的變形蟲就消失了,因此被人們稱為“永生的蟲”,B符合題意。

(3)小林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是變形蟲,屬于單細胞生物。

(4)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人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

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A符合題意。

(5)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

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樣的共同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

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故答案為:(1)B。(2)Bo(3)Ao(4)Ao(5)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能繁殖。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微生物的特征,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

24.(2021春?鄭州期末)微生物的研究

學過《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后,同學們對微生物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他們的探究過程。

(1)小涵對利用酵母菌發(fā)面很感興趣,下面是她的探究過程,請你給它們排序@@①④。

①準備一些溫水,根據面粉的多少適量添加水,直到盆里看不到干面粉,都是小面塊。不再需要

加水之后,用手和面。

②準備2個大盆,把需要的等量面粉倒進去,然后其中一個盆中倒入醉母液,攪拌均勻;另一個

盆中不加。

③把大約37度的溫水倒進放酵母的碗里,讓酵母化開,靜置10分鐘左右.

④面團和好之后,上面蓋一塊擰干了水分的濕布或者在盆口蓋一層保鮮膜,靜置到面團發(fā)起。

AB

(2)如圖B是面團發(fā)起的狀態(tài)。

(3)3個小時后,加酵母液的面團體積比未加酵母液的面團發(fā)起的速度快。

(4)小涵發(fā)現發(fā)酵時間過長,為了讓面團發(fā)酵得更快,她將和面用的溫水換成了沸水,3個小時

后,面團卻沒自明顯變化。杳閱資料發(fā)現,發(fā)面時溫度對面團中二氧化碳產生量有影響,如圖所

?

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o

A.分析此圖能大致判斷發(fā)面的最適溫度

B.45C時發(fā)面效果會明顯好于30℃

C.60C的環(huán)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5)若將饅頭置于一個溫暖而潮濕的地方,數天后出現許多黑色斑點,它們所屬的生物類群是

霉菌。

(6)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微生物無處不在,有些微生物對我們是有益的,如酵母菌、乳酸菌等;

有些微生物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如大腸桿菌、霉菌等。我們怎樣才能與微生物和平相處,減少微

生物帶來的危害?(寫出兩條)

【分析】微生物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不斷地吸收營養(yǎng)物質,并按照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代謝活

動。

【解答】(1)本題考查了利用酵母菌發(fā)面的過程,首先把大約37度的溫水倒進放酵母的碗里,

讓酵母化開,靜置10分鐘左右,然后準備2個大盆,把需要的等量面粉倒進去,然后其中一個

盆中倒入酵母液,攪拌均勻;另一個盆中不加,再準備一些溫水,根據面粉的多少適量添加水,

直到盆里看不到干面粉.都是小面塊C不再需要加水之后,用手和面.最后面團和好之后,卜面

蓋一塊擰干了水分的濕布或者在盆口蓋一層保鮮膜,靜置到面團發(fā)起。

(2)在適宜溫度下生面團中的酵母細胞會產生產生二氧化碳,使面團膨脹,分析圖片可知,圖B

是面團發(fā)起的狀態(tài)。

(3)3個小時后,加酵母液的面團體積比未加酵母液的面團發(fā)起的速度快。

(4)發(fā)面時溫度對面團中二氧化碳產生量有影響,分析圖表可知,分析此圖能大致判斷發(fā)面的

最適溫度,在35c時發(fā)面效果會明顯的好,A符合題意。

(5)微生物繁殖和生長需要的條件包括空氣、適宜的溫度,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

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微生物繁殖得較快。所以若將饅頭置于一個溫暖而潮濕的地方,數天后出現許

多黑色斑點,它們所屬的生物類群是霉菌。

(6)總結性問題,符合題意即可,如:加強研究,充分開發(fā)微生物資源;科學利用,使有益的

微生物為人類所用;合理利用微生物造福人類,不濫用抗生素,不濫用基因工程技術,保護生物

多樣性。

故答案為:(1)③②

(2)Bo

(3)發(fā)起的速度快。

(4)A。

(5)霉菌。

(6)加強研究,充分開發(fā)微生物資源;科學利用,使有益的微生物為人類所用;合理利用微生

物造福人類,不濫用抗生素,不濫用基因工程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微生物的特征,運用所學,具體分

析作答。

25.生命世界的研究

2019年12月發(fā)現新型冠狀病毒,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該

病毒具有很強的感染性,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后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發(fā)熱、咳嗽、氣促和呼吸

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對

于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根據實時監(jiān)測數據

顯示,藏至5月20日21時28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4935167例,累計死亡病例

達到321095例。

(1)醫(yī)學家在研究2019新型冠狀病毒時需要用到的科學儀器是C。

A.放大鏡

B.光學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2)如圖微生物中,屬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是一B。

(3)面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與大家一起抗擊疫情。(至少寫出兩

條建議)

(4)像2019新型冠狀病毒一樣,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這種說法是B的。

A.正確

B.錯誤

C.無法判斷

(5)與2019新型冠狀病毒不同,下列能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yǎng)的微生物是C。

A.草履蟲

B.大腸桿菌

C.鼓藻

(6)早在1663年,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到細胞的英國科學家是

A.列文虎克

B.羅伯特?胡克

C.培根

(7)要讓我們觀察到洋蔥內表皮細胞,下列做法正確的是C。

A.將洋蔥切成薄薄的一片,放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

B.切出一小塊洋蔥,直接放在載物臺上,用顯微鏡觀察

C.在洋蔥內表皮上劃出“井”字,用鐐子輕輕地撕下內表皮,做成玻片,用顯微鏡觀察

【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fā)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新型冠狀

病毒像皇(王)冠;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接觸性傳播、交叉感染等方式來傳播,勤洗手、

戴口罩可以降低被傳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解答】(1)醫(yī)學家在研究2019新型冠狀病毒時需要用到的科學儀器是電子顯微鏡,因為病毒

體積太小.用放大鏡和光學顯澈鏡看不到c

(2)根據對微生物的認識,下列微生物中,屬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是B,像王冠一樣。

(3)面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一起抗擊疫情,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接觸性傳

播、交叉感染等方式來傳播,勤洗手、戴口罩可以降低被傳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4)像2019新型冠狀病毒一樣,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有的微生物對

人類是無害的,有的還是有益的。

(5)與2019新型冠狀病毒不同,下列能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yǎng)的微生物是鼓藻,鼓藻有葉

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6)早在1663年,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到細胞的英國科學家是羅伯特?胡克。

(7)要讓我們觀察到洋蔥內表皮細胞,下列做法正確的是在洋蔥內表皮上劃出“井”字,用攝

子輕輕地撕下內表皮,做成玻片,用顯微鏡觀察。

故答案為:

(DC;

(2)B;

(3)勤洗手、戴口罩可以降低被傳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4)B;

(5)C;

(6)B;

(7)C;

【點評】掌握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六年級上科學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總復習)

一.地球儀(共6小題)

1.中國位于()

A.歐洲西部、大西洋東部B.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C.非洲南部、印度洋北部

2.在海邊看進港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這說明()

A.海水遮擋B.地球是球形的

C.船只速度太慢D.海面是平的

3.(2022秋?天門月考)

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半的圓周線緯線

與赤道平行的圓周線南回歸線

北半球的一條緯線赤道

南半球的一條緯線北回歸線

4.(2020秋?盤州市期末)請結合如圖實驗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實驗中,用臺燈模擬,用地球儀模擬。

(2)地球儀移動的方向是.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3)地球上的四季變化是由于地軸的傾斜和形成的。

5.(2020春?官渡區(qū)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地球的運動,在四個

地球儀中間放了蠟燭當作太陽,并在地球儀運動軌道上確定了①、②、

③、④四個位置,如圖所示:

(1)用地球儀來研究地球運動,這種實驗屬于。

A.對比實驗B.模擬實驗C.演示實驗

(2)當地球運行到③位置時,北半球屬于一年中的

A.春季B.夏季C.冬季

(3)當地球運行到①位置時,地球北極會發(fā)生的現象是0

A.極晝B.極夜C.晝夜交替

(4)在①、②、③、④位置,人們看到北極星都是“不動”的,這是因為。

A.地球公轉B.北極星靜止不動C.北極星處于地軸的延長線上

6.(2020秋?潘水縣期末)說出制作地球儀的方法。

(1)在乒乓球上確定相對應的,然后在兩極處O

(2)根據兩極在乒乓球上畫出出若干、和。

(3)畫出和o

(4)用一個_個穿過乒乓球上的兩極,支起乒兵球。然后像地球儀那樣適當。

二.晝夜交替現象(共9小題)

7.(2021春?新沂市期末)圖示表示地球以某種姿態(tài)繞著太陽公轉,關于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有()

圖甲圖乙圖丙

A.三種姿態(tài)下運動,地球上都有四季交替

B.三種姿態(tài)下運動,地球上都有晝夜交替

C.圖乙情形地球上有四季變化,圖丙情形地球上沒有晝夜變化

8.(2021春?義烏市期末)晝夜交替和天體的東升西落的現象都是由于()

A.地球公轉B.地球靜止不動C.地球自轉

9.(2021秋?臨汾期中)實驗名稱:模擬晝夜交替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和O

實驗步驟:先用照射,會發(fā)現向著手電筒的一面變,背著的一面

變;逆時針轉動地球儀,地球儀亮著和黑著的一面不斷。

實驗結論:向著“太陽”的一面是;背著“太陽的一面”是o隨著地球的轉動,

白天的黑夜交替出現。(選填“白天”或者“黑夜”)。

10.(2021春?椒江區(qū)期末)晝夜交替現象的研究

小明和小希用地球儀、手電筒來探究“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

(1)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稱為

A.對比實驗B.假設實驗C.替代實驗D.模擬實驗

(2)波蘭天文學家提出“日心說二

A.托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