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構造識圖與建模- 趙靖 任務一 課程 概29課件講解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6/2B/wKhkGWdpBdaAL9coAAEpR96B-do867.jpg)
![房屋構造識圖與建模- 趙靖 任務一 課程 概29課件講解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6/2B/wKhkGWdpBdaAL9coAAEpR96B-do8672.jpg)
![房屋構造識圖與建模- 趙靖 任務一 課程 概29課件講解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6/2B/wKhkGWdpBdaAL9coAAEpR96B-do8673.jpg)
![房屋構造識圖與建模- 趙靖 任務一 課程 概29課件講解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6/2B/wKhkGWdpBdaAL9coAAEpR96B-do8674.jpg)
![房屋構造識圖與建模- 趙靖 任務一 課程 概29課件講解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6/2B/wKhkGWdpBdaAL9coAAEpR96B-do86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房屋構造識圖與建模主講人:趙靖任務一
課程概述知識改變命運講練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做中學學思想行動一、課程特點二、研究內容和任務要求(一)主要研究內容:
建筑的構造組成
構造原理
構造方法(二)任務
(1)掌握房屋構造的基本理論;(2)選擇合理的構造方案;(3)熟練地識讀民用建筑施工圖紙。(4)利用BIM軟件按照設計意圖繪制一般的建筑構造圖。
(三)學習方法
1、掌握構造規(guī)律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
3、學習查閱資料
課程學習效果:1、看懂施工圖2、理解建筑構造建筑發(fā)展史
一、原始住居與建筑雛形的形成
——原始社會建筑1地穴建筑
左圖為河南偃師發(fā)現(xiàn)的仰韶文化時期建筑遺址的“復原想像圖”。洞口直徑1.5米,底徑為2米,深2米,頂蓋由25厘米的木柱支撐。半地穴建筑
地穴以上周圍為“木骨泥墻”。屋頂和墻壁的結合類似后來的歇山式屋頂。房屋平面布局以火塘為中心。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2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3半坡遺址復原圖天井窯洞米脂姜氏莊園(陜北第一窯洞城堡)姜氏莊園位于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xiāng),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同治十三年(1874)動土,光緒十二年(1886)竣工,前后用了十三年時間。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4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財產的產生,出現(xiàn)了雙室套間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5姜寨遺址
位于陜西臨潼縣城北部,距今6600-6400年,屬于仰韶文化。整個居住區(qū)面積近2公頃,西南臨河,其他三面圍以壕溝。中心為廣場。其中1-5號位置是大房子,以此為中心周圍的100多處房屋形成五個組團,房屋的門均開向廣場。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6巢居
多現(xiàn)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中。樹桿為“樁”,樹枝為“梁”,再用樹條繩索綁扎成樓板和屋頂?shù)墓羌?,敷以茅草形成。巢居形式是桿欄式的原形。桿欄式建筑也被稱作中國五大古典民居之一注:云南客家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云南的“一顆印”一起被稱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下部架空,底層住牲畜,上層住人,兼具通風防潮和防野獸攻擊的功能
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7河姆渡遺址中的大房子它是靠隼卯連接木結構,以梁柱承重,用蘆席充當墻地。赤水老區(qū)的舊民宅赤水老區(qū)的舊民宅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1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殿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宮殿建筑。已具備了傳統(tǒng)建筑的基本空間要素,即門、墻、廊、庭院和主體。文獻記載有“殷人重屋”之說,所謂“重屋”即重檐屋頂。宮殿分許多房間,其建筑形象是,低矮的夯土臺,木骨泥墻,茅草屋頂,外觀古拙簡潔,即所謂“茅茨土階,四阿重屋”。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2陜西岐山鳳雛村的早周遺址的復原圖。一座相當嚴整的四合院,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影壁、大門、前堂、廊、后室。兩側為通長的廂房,院落四周有檐廊環(huán)繞。房屋墻基埋置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溝,屋頂采用瓦。是我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根據在西廂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推測此處是座宗廟。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3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高臺建筑,有兩類,一種是建筑建在夯土臺上,另一種是圍繞夯土臺建造多層建筑,上圖即后一類形式。二、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
秦(-前206年)統(tǒng)一了法令、貨幣、度量衡、文字,修馳道,筑長城。修筑都城、宮殿、陵墓。其中阿房宮、驪山陵墓規(guī)模之大,在歷史上是空前的。將原有秦、燕、趙長城擴建,聯(lián)成3000余公里長。
漢(前206-220年)
古代建筑繁榮期,其宮殿如未央宮、建章宮等也是前無古人的,突出表現(xiàn)在木結構的漸趨成熟,抬梁式、穿斗式已出現(xiàn),屋頂形式也多樣起來;磚石建筑和拱券結構有了很大發(fā)展,較多應用在墓室。
秦磚漢瓦廡殿(四坡)歇山(九脊殿)攢尖懸山硬山秦漢的木構、磚石建筑是木構建筑、磚石建筑初步發(fā)展的時期。秦漢的木構已經形成了“抬梁式”和“穿斗式”屋架,而且各種屋頂形式都已出現(xiàn),已有了用斗拱出跳承托挑檐的做法。樓閣建筑是漢代木構建筑技術初步成熟的標志。漢代的磚石結構一般出現(xiàn)在地下墓室,魏晉南北朝則大量使用磚石建造佛塔,促進了磚石結構、技術和藝術的發(fā)展。穿斗式屋架:柱子直接承托檁條,柱子之間用木枋相連,枋子不承重,和梁的作用不同,稱為“穿”。穿斗式屋架多見于南方民居。右圖所示。抬梁式屋架:柱子不直接承托檁條,而是柱子承梁,由梁承托檁條。這種結構多見于北方民居及官式建筑,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的主流。左圖為漢代出土的明器,可見斗拱已成為樓閣中的主要構件。右圖為“一斗三升”這一最基本的斗拱組合方式。阿房宮位于陜西咸陽上林苑內,前殿名為阿房,即被稱為阿房宮,前殿建在東西1200米,寬450米,高7-8米的夯土臺基上。工程浩大,至秦亡尚未完工。三、傳統(tǒng)建筑持續(xù)發(fā)展和佛教建筑傳入
三國、晉、南北朝(-589年)
連年戰(zhàn)爭,產生薄葬思想。南方經濟文化較發(fā)達。里坊街道嚴整、分區(qū)明確的城市規(guī)劃。佛教的傳入引起佛教建筑的興起。佛寺、佛塔和石窟是當時突出的建筑形式。同時山水風景園林建設也極其興盛。河南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密檐式磚塔。平面為十二邊形,15層,高39.5米。塔下有地宮。地宮是用來埋藏高僧火化后的“舍利”。塔身密檐塔剎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間,在三華里長的鳴沙山上壁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個洞窟,布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
云岡石窟始鑿于北魏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xù)到525年。上承秦漢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北魏孝文帝公元493年遷都洛陽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有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靈隱寺,又名云林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容天下難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四、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高潮
隋朝隋朝雖然是一個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頗有作為。它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揚州。開鑿了南起杭州,北達北京,長約2500公里的大運河。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現(xiàn)今河北趙縣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唐朝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鎮(zhèn)興建了大量寺塔、道觀,并繼承前代續(xù)鑿石窟佛寺,遺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興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尋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大興城隋于漢長安城東南筑新城,名大興城,在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即唐長安城。
開皇二年(582)正月,開始建造,翌年三月竣工。大興城充分利用地形的優(yōu)勢,增大了立體空間,顯得更加雄偉壯觀。大興城的平面布局整齊劃一,形制為長方形。至大興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對稱格局開始形成,街道整齊劃一,南北交錯,東西對稱。大興城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為巨大的城市,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安濟橋坐落在趙縣洨河上。建于隋代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佛光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時期,現(xiàn)存東大殿,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77年)重建,佛光寺大殿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有“亞洲第一古建筑”之稱。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龍年間。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筑,初建時為十五層,高約46米,塔基邊長11米,現(xiàn)存13層,高43.4米。因為規(guī)模小于大雁塔,且修建時間偏晚,故而稱作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尋塔崇圣寺千尋塔建于唐代中晚期。千尋塔是磚結構密檐塔,檐數(shù)多達16層,高58米,是密檐塔中檐數(shù)最多者,也是比例最為細高者。大塔后面的南北兩座小塔,都比千尋塔矮。南小塔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是實心磚塔。它們的建筑時代晚于千尋塔,大約在五代時期。五、宋、遼、金時期建筑的發(fā)展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朝廷頒布并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筑設計和施工的規(guī)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術專書。頒刊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宮殿、寺廟、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書中總結歷代以來建筑技術的經驗,制定了「以材為祖」的建筑模數(shù)制。對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嚴密的限定,以作為編制預算和施工組織的準繩。這部書的頒行,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術與施工管理方面已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水平。《營造法式》中的斗拱及彩畫《營造法式》中的建筑結構
定州塔位于定州市,始建于宋真宗成平四年,前后共用了55年才建成。定州塔共11層,高84.2米,中國現(xiàn)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
該塔為八角形,全部用磚建造而成,結構緊密。定州塔在歷史上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用于兩軍對壘之際,宋朝時的定州是與北部遼國相鄰的軍事要地,由于此塔比較高大,守城的將士登塔遠眺,可以了望到對面的敵情,故此塔又稱為“料敵塔敵塔”。
1884年6月,由于地震,塔的東北角有部分被毀。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土樓,其中以福建龍巖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樓最為有名,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宋元時期,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中國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樓”建筑群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六、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史上的最后高潮
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苑囿與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拙政園,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中稱四大名園。
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寺廟群所組成。是一個緊密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同時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又形成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普寧寺清東陵(EasternRoyalTombsoftheQingDynasty)清東陵位于唐山遵化,是中國最后一個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是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處環(huán)境幽雅、
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
孔廟,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至圣廟??讖R大成殿前檐石雕龍柱圖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大邑劉氏莊園喬家大院徽派建筑特點:①它以黛瓦、粉壁、馬頭墻為表型特征。②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③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許國牌坊是明萬歷皇帝為嘉獎內閣重臣歙縣人許國決策云南平叛功勛而特別恩賜在其家鄉(xiāng)古歙城中建造的。是一座全部采用青色巨石仿木構造建筑的石牌坊,因其有8根粗達半米見方的巨石頂天立地,故俗稱“八腳牌坊”。建筑建筑物構筑物倫敦塔橋三、基本概念
三、基本概念1、建筑
人們?yōu)榱藵M足生產生活和其它活動需要而創(chuàng)建的物質的有組織的空間環(huán)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蘇教版《釘子板上的多邊形》聽評課記錄
-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14.3 因式分解 14.3.1 提公因式法聽評課記錄 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2.4《整式》聽評課記錄
- 青島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12.1《平方差公式》聽評課記錄
- 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下冊7.4《俄羅斯》聽課評課記錄1
- 人民版九年級政治全冊第三單元第八課依法治國第3-4喜中有憂我們共同的責任聽課評課記錄
- 中圖版地理八年級下冊7.4《巴西》聽課評課記錄
- 鋁合金窗產品質量監(jiān)督抽查實施細則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口算練習題
- 一年級英語聽評課記錄
- 商務星球版地理八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天津市河西區(qū)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空白離婚協(xié)議書
- 校長在行政會上總結講話結合新課標精神給學校管理提出3點建議
-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4年快遞行業(yè)無人機物流運輸合同范本及法規(guī)遵循3篇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務技術標準
- 2025年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計劃
- 地下商業(yè)街的規(guī)劃設計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低密度聚乙烯(LDPE)行業(yè)需求動態(tài)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傷殘撫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