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名師教案1_第1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名師教案1_第2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名師教案1_第3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名師教案1_第4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名師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4/6課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環(huán)節(jié)主

內(nèi)

容備注課前三問1.為何教?——呈現(xiàn)理念(與時俱進)、目標(體現(xiàn)“三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xiàn)“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guān)鍵所在。希望學生可以做到:

1、梳理文章脈絡(luò);2、把握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2.教給誰?——明晰對象(學習主體)、類別(知識層次)

學習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生上高一以來,文言文就一直是教學的一大難題。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接觸過《論語》,但僅限于讀背的表層,這既給學生理解《侍坐》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基礎(chǔ),但同時又決定了學習的難度;再有,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也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這都是我們現(xiàn)階段文言教學應著力培養(yǎng)的語文能力。

3.怎樣教?——研究內(nèi)容(本剛合一)、方法(有效創(chuàng)新)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jù)新課程教學理念,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圈點批注,鼓勵學生課堂互動交流,通過設(shè)計一系列問題,引領(lǐng)學生去讀書,去理解,去思考。問題設(shè)置盡可能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最大限度的讓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合作領(lǐng)悟文章精髓。并且鼓勵學生進行角色分配,將課文對話內(nèi)容進行再現(xiàn)演出,在演出過程中可以加入個人理解,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流程:課中有三段,每段有三節(jié)第一段:教學導入

創(chuàng)設(shè)情境

3—5分鐘

1.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提問或檢測)

《論語》有言:溫故而知新。在高中語文必修一名著導讀中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論語》的相關(guān)知識,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復習一下:

顏淵、子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

__。”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______,少者______?!?.新舊知識聯(lián)系,導入新課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鬃樱粋€老人,讓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剛剛通過復習回顧,我們已經(jīng)對孔子自我表述的人生理想有了大概的認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論語》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從一個角度看看孔子又是如何指導學生志向的。

(板書課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3.出示本節(jié)課學習主題和目標

沒有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梳理文章脈絡(luò);

2、把握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第二段:學習新知合作探究

30分鐘1.分組展示上節(jié)課布置的預習成果

說出下列人物的名

子路

名(

曾皙

名(

冉有

名(

公西華

名(

)2.老師有針對性地講解

學生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問題:

1、解題:本文名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誰能告訴我里面一共出現(xiàn)了幾個人?他們的姓、名、字分別是什么?何為侍坐?

師提示:一共出現(xiàn)了五個人,孔子的四個弟子及孔子本人。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名點冉有:姓冉名求

公西華:復姓公西,名赤字華。

侍坐,陪長者閑坐。

2、文章主要圍繞哪個字討論?本文主要圍繞一個“志”字,如果第一段我將它命名為“孔子問志”,那么接下來你將全文分為幾部分,分別是什么“志”。(小組討論回答)

師提示: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則何以哉”):

孔子問志。

第二部分(從“子路率爾對曰”到“吾與點也”):

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從“三子者出”到結(jié)束):

孔子評志。3.設(shè)置課堂練習(組內(nèi)討論、說明,跨組質(zhì)疑、評價)

1、把班上的學生分成六組,分別擔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和孔子,剩余一組學生進行觀察評價。進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上臺表演。表演時可將每個角色的話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譯出來,用白話文的方式敘述。

2、表演過后,第六組同學對前五組同學的表現(xiàn)分別作出評價,從內(nèi)容和表演兩個方面進行評價。(翻譯的是否到位準確?表演時每個角色的情緒是否到位?)

3、針對剛剛的表演自由討論:四個人的性格分別有哪些特征?說出理由?按照他們發(fā)言的順序評價。

師提示:

子路:自信而率真,不謙讓

理由: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遠大,才能卓絕,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子路也有其弱點: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率爾而對”這也反映出其魯莽、輕率、不謙讓的一面。

冉有:謙虛

理由:冉有是在孔子指名發(fā)言后才開口的。此前子路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個小國。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冉有既有抱負,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態(tài)度謙遜,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華:謙虛或謙虛過度

理由: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話語,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焉”,然后才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謙恭有禮,嫻于辭令的特點。

曾皙:高雅、從容有禮

理由:在老師問到別的同學的志向時,他正在彈瑟。當老師問到他時,他“鼓瑟?!薄吧嵘鳌保憩F(xiàn)其從容有禮。前邊三人談的是安邦定國的大事,唯獨他講得是玩樂,表現(xiàn)其淡泊功名。第三段:總結(jié)歸納延伸遷移5—7分鐘

1.總結(jié)或拓展、延伸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1、孔子在聽完弟子言志后,分別給予了怎樣的反應?小組討論,由扮演孔子的小組作答,其他小組補充。

師提示:對子路:孔子“哂之”。并沒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國”的才能,但他認為子路的談話的態(tài)度不夠謙虛,這屬于“其言不禮”。。

對冉有:孔子嘆之。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當時沒有評點,在回答曾皙的詢問時,反問“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對公西華:孔子惜之??鬃拥耐锵е橐缬谘员怼?/p>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孔子認為公西華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對曾皙:孔子與之。贊同

2、孔子贊同曾皙的話說明了什么?

曾點的話給人們描繪了一幅“太平盛世”圖,圖中的景象社會安定、經(jīng)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諧社會。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與點”!

孔子一生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周游列國,但到處碰壁,不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點“不求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與點”。

2、你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嗎?為什么?

師提示:1、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面對學生態(tài)度和藹:第一段中在學生言志之前,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他們的顧慮,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對話環(huán)境。

3.贊同曾皙的志,也是因為曾皙表達時表現(xiàn)出的雍容委婉。

4.即使與學生有不同意見,也能夠用“哂之”的態(tài)度含蓄地表達

5.他對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了如指掌,從而做到有教無類。

6胸襟開闊胸懷天下,格局大,不是一個只會照本宣科的老師。2.組內(nèi)或全班分享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和感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xiàn)“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guān)鍵所在。

3、分層分組布置作業(yè)(鞏固舊知、預習新知)

1、完成《學習指導》中本課的練習。

行有余力的同學可以

2、以《**我對你說》為題,選取本文中的一個人物,寫出你想對他說的話,不少于300字。附:課后三思1.思想有高度嗎?——教育境界

(理念的滲透、文化的傳承、人格的培養(yǎng))

這是一節(jié)散文鑒賞課,借助對作者行文線索的把握,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學習常春藤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

2.知識豐富了嗎?——教育素養(yǎng)(視野的開拓、思維的創(chuàng)新、認知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