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舞蹈2》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基礎舞蹈2》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基礎舞蹈2》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基礎舞蹈2》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基礎舞蹈2》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舞蹈2》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5112042課程中英文名稱基礎舞蹈2ElementaryDancingand2開課學期4學分/學時1/32課程類別專業(yè)拓展課程適用專業(yè)/開課對象學前教育(師范)專業(yè)本科(普高)先修/后修課程先修:舞蹈基礎與形體訓練、幼兒舞蹈開課單位藝術學院一、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基礎舞蹈》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基礎性實踐課程,主要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組合及劇目,在學前教師培養(yǎng)中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征,本課程以培養(yǎng)、增強學生熱愛我國民族民間舞的情感及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達到學前教育教師在民族舞蹈方面的理論與教學能力要求,對學前師范生的教育基本知識、專業(yè)精神、專業(yè)理解能力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課程目標:1.專業(yè)知識方面了解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基本知識,知曉中國各民族豐富的民間表演形式和基本民俗民風(普高);舞蹈動作規(guī)范、熟練,能正確掌握要領,有一定的完整性,為接下去的舞蹈創(chuàng)編課程打下基礎(中本)。2.專業(yè)能力方面提高學生在民族舞方面的藝術修養(yǎng),建立多元舞蹈文化觀,學會鑒賞各時期各民族的優(yōu)秀民族舞蹈劇目作品,基本掌握本課程所教各種民間舞所特有的節(jié)奏、主干動作、主要風格和基本技能(普高);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舞蹈類型、風格和特點,并能夠表演各民族舞蹈作品,節(jié)奏律動準確,肢體語言流暢協調,情緒飽滿,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舞臺方位感和自審意識,逐漸形成較好的審美情操、藝術素養(yǎng)和舞臺表現能力,為學生走上講臺、舞臺奠定良好的基礎(中本)。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對學前教育教材中有關民族舞蹈的內容有所了解,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相關教學技能,能準確把握舞蹈的風格、特點,掌握鑒賞、分析民族舞蹈作品的基本方法,積極學習,在實踐活動中情緒飽滿,感受學習舞蹈的快樂,有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了解優(yōu)秀的民族舞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成為優(yōu)秀中國民族舞蹈的傳承者。二、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本課程重點支撐以下幾個畢業(yè)要求,其中課程對畢業(yè)要求3-1形成強支撐H,對畢業(yè)要求3-3形成中支撐M,對畢業(yè)要求1-1形成弱支撐L。指標點3-1.通識性知識擁有一定的人文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知識、藝術欣賞與藝術表現知識;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指標點2-1.專業(yè)認同具有主動從教、終身從教的意愿,有自我學習和提高的意識;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認同幼兒園教師的職業(yè)價值和專業(yè)性。指標點1-1.政治認同樹立了牢固的“五個認同”意識,能夠通過自媒體等多種方式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志愿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宣講活動,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門課程的課程目標與畢業(yè)要求指標點對應的矩陣關系如下表所示:畢業(yè)要求指標課程目標支撐度達成途徑指標點3-1.通識性知識擁有一定的人文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知識、藝術欣賞與藝術表現知識;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課程目標1、2H1.課堂講授2.舞蹈組合練習3.期末考核4.課后自學內容指標點2-1.專業(yè)認同具有主動從教、終身從教的意愿,有自我學習和提高的意識;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認同幼兒園教師的職業(yè)價值和專業(yè)性。課程目標1、3M1.課堂講授2.舞蹈組合練習3.期末考核4.課后自學內容指標點1-1.政治認同樹立了牢固的“五個認同”意識,能夠通過自媒體等多種方式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志愿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宣講活動,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目標3M1.課堂講授2.課堂互動(對于民族舞蹈的理解等)課程畢業(yè)要求、課程目標和達成途徑三、教學內容、基本要求與學時分配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對應課程目標(一)維族舞蹈組合(1)1.教學內容(1)墊步:(以右為例)右腳向左一步,腳跟著地,左腳腳掌著地,重心在中間,橫線移動。(2)彈指手:雙手于前斜上位,手型掌型手,指尖帶動向上彈,重拍向上。(3)點蹉步:(以右為例)在磋步基礎上,右腳起前腳掌點地,重拍在下,左右腳交替完成。(4)巴郎舞姿:右手手型握拳,大拇指打開翹起,左手叉腰,右手像摸著胡子由右至左一拍到位停在左臉頰旁,腳下正部腳尖與身體對8點。(5)行禮舞姿:左手背手,右手掌型手扶于左肩前,腳下正部位,微含胸低頭。(6)握拳手型:再團手的基礎上,大拇指打開翹起,其余四指指尖靠于掌心。2.教學重點掌握維族舞蹈的體態(tài)挺拔,步伐輕快靈巧,舞蹈活潑優(yōu)美的特點。3.教學難點(1)強調維族舞立腰拔背的基本體態(tài),給人一種高傲挺拔的感覺。(2)彈指手的重拍在上,節(jié)奏脆而小,做彈指手時,視線要跟隨指尖的方向。(3)點蹉步配合打響指動作時要求節(jié)奏一拍到位,身體幅度盡量大。(4)墊步動作,要求左右橫移起來幅度要大。(5)整個組合都要求情緒熱情高漲,動作干凈利索,一拍到位。(1)理解維族舞蹈文化,服飾、地域特點對其舞蹈動作的影響。(2)掌握維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律動特點。(3)掌握組合重難點,動作規(guī)范,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的完成整個組合。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維族舞蹈組合(2)1.教學內容(1)點顫動律:以右為例,右腳掌點地同時雙膝向下顫膝一次,右腳腕放松,腳掌自然稍離地,雙膝向下顫膝一次。(2)波浪手:雙手從握空心拳,由掌根、掌心、指根到指尖一節(jié)節(jié)展開成掌形,在一節(jié)節(jié)收回至空心拳。(3)原地進退步:右腳腳掌向前上步,左腳原地踏一步,隨后右腳撤步回至正后方,左腳原地踏一步。(4)原地跺步:以右為例;右腳起,右腳跺地重拍在下,隨后左右左三次腳平均踏于地面。(5)行進跺步:以右為例;右腳起,右腳跺地重拍在下,隨后左右左三次腳平均踏于地面向2、8點行進。2.教學重點通過腳下的跺步動作訓練節(jié)奏的重拍與弱拍;通過波浪手訓練手的靈活性。3.教學難點(1)強調節(jié)奏上的處理,切記平淡無奇;努力達到熱情洋溢、急緩有度、輕重有數、極富表現力的表演方式。(2)要做到在挺拔、瀟灑的舞姿中還兼有詼諧、多情的表現。(1)理解維族舞蹈文化,服飾、地域特點對其舞蹈動作的影響。(2)掌握維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律動特點。(3)掌握組合重難點,動作規(guī)范,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的完成整個組合。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二)東北秧歌教學內容基本概念及基本體態(tài):正步位,收腹垂肩,眼平視,重心略前傾,雙手叉腰?;灸_位:正步位、別步位(踏步位)、大八字位動律:前后動律、上下動律、劃圓動律、穩(wěn)相:雙叉腰、雙扣手、雙護胸、雙推山、雙護頭、扶鬢式、荷花愛蓮、雙背手、雙托手、單扶肘基本動作:步法(前踢步、后踢步、側踢步、頓步、跳踢步、浪蕩步、雙顫步、云步、走場步、墊步、墩布、踢毽步、十字步)手巾花:里繞花、里外繞花、纏花、片花、出手花、轉花、單臂花、雙臂花、交替花、蝴蝶花鼓:叫鼓、連接動作、鼓相(8)動作組合:動律組合訓練:(上下、前后、劃圓、壓腳跟)(1)上下動律組合(2)前后動律組合(3)劃圓動律組合(4)動律綜合訓練組合;手巾花訓練:(1)繞花組合(單臂花、雙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殼花、小五花、肩上花)。(2)片花組合(3)片花,出手花,轉花組合(4)手巾花綜合訓練組合;步伐訓練:(1)前踢步訓練組合(下肢——前踢步;手巾花——里片花、外片花、小五花)。(2)后踢步訓練組合(下肢——后踢步;手巾花——下捅花、里繞花、里外繞花、雙背手)。(3)跳踢步、顫步訓練組合(跳踢步、雙顫步、雙花、上撩巾、兩步半)。2.教學重點每一節(jié)基礎訓練,都尋求以“根元素”為核心的動作的訓練層次及可變性,探求各種可能的延伸角度以豐富訓練組合。3.教學難點(1)動態(tài)的“根元素”(基本動律,基本步法)提取。盡力拓寬動作的可舞性,強調并注重動作的過程提示,發(fā)力提示,重視“點”與“點”之間的“線”,以強化“韻”的到位。

(2)注重心態(tài)特征的提示,強調“以情帶動”。本教材是在地秧歌和高蹺秧歌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目前課堂上的東北秧歌是徒步做的,體現為“艮勁兒”的步,帶動上肢隨重心移動的“扭”,波及到手腕的“花”,以及“出腳急,落腳穩(wěn),慢移重心”的步法要點,“點緊促,線延伸”,“穩(wěn)中艮”,“穩(wěn)中浪”“穩(wěn)中俏”的節(jié)奏處理,這些都與踩高蹺關系密切。這種動靜,收放,強弱對比鮮明,輕重緩急巧妙的動態(tài)特征,較鮮明地顯示了東北人熱情,質樸,剛柔相濟的心理特征。

(3)以“根元素”為據,探索,出新,擴充民間舞的表演空間。比如在手巾花的訓練中,為強化,烘托東北秧歌火爆熱烈的藝術氣質,在基本動態(tài)及心態(tài)“恒定”的前提下,加強手巾花技巧訓練的教材內容,從而擴大這一道具的使用范圍,拓展了緣物寄情的手段,增強了表現力。(1)理解東北秧歌民間舞蹈文化,服飾、地域特點對其舞蹈動作的影響。(2)掌握東北秧歌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律動特點。(3)掌握組合重難點,動作規(guī)范,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的完成整個組合。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三)彝族舞蹈組合1.教學內容(1)翻手扣腕:右手掌心朝上,直臂抬起至旁平位,由肘部帶動向上頂起帶動大臂,手腕帶動小臂翻腕,指尖下扣,指尖松弛有延伸感。(2)留腰旁點步:(以右為例)左傾頭,身體向左留旁腰,左手翻手扣腕,右手背手,出右胯,同時右腳向旁跳蹲,左腳腳尖點于右腳旁。(3)踩蕎步:雙膝保持連續(xù)不斷屈伸。動作時主力腿屈膝半蹲,動力腿屈膝抬起,而后動力腿腳掌主動下踩,主力腿向上延伸做半腳尖,同時移動重心。動作時屈伸保持不斷,動作像踩在棉花上一般,柔軟而有彈性。(4)屈伸擺臀:(以右為例)身體前傾,膝蓋發(fā)力做屈伸動律,發(fā)力點延伸到臀部帶動胯部,經5點向旁擺出。(5)撤步沉肘:(以右為例)右腳向4點方向撤步屈膝,重拍向下,左腳拖收于右腳旁。目視8點,體對2點方向,左手旁平位,右手旁斜上位指尖延伸沉肘,落于體側拍腿。(6)撩臂:(以左為例)雙手左手體前右手體后,肘部帶動指尖留住,經體前、后畫圓向外撩出后雙手換位交替進行,身體隨動。2.教學重點此組合講究柔和韌。在組合中要做到動作柔軟滋潤不生硬發(fā)澀,舞姿柔美大方,回味無窮,以情動人。3.教學難點(1)翻手扣腕強調以肘部帶動而不是手。(2)踩蕎步強調腳掌下踩的力度和膝蓋上的韌勁。(3)因為音樂較慢,動作應由氣息帶動。(4)強調由內在而外流露出充滿希望且堅強的情感。(1)理解彝族舞蹈文化,服飾、地域特點對其舞蹈動作的影響。(2)掌握彝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律動特點。(3)掌握組合重難點,動作規(guī)范,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的完成整個組合。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四)膠州秧歌舞蹈組合1.教學內容(一)基本概念:持扇法:五指夾扇、五指握扇、三指捏扇、五指扣扇;基本體態(tài):腳下倒丁字位,對三點,重心在后,雙膝并攏微屈,雙手后背,上身擰至一點,成三道彎體態(tài);基本腳形、腳位;腳形:自然腳形;腳位:正倒丁字位、正步位、小八字位、踏步位;基本動律:擰碾、提擰、八字、擰閃(二)基本動作1、基本步法:正丁字擰步、倒丁字碾步、曼扭步、丁字三步、小曼走場2、基本舞姿與上肢動作:推扇、抱扇、扣扇、撥扇、大撇扇、平轉扇、八字扇3、基本步伐及舞姿訓練:(1)正丁字擰步訓練:正丁字擰步練習、正丁字擰步8字繞扇練習、8字繞扇走場組合、正丁字擰步綜合組合。(2)嫚扭平轉扇訓練:嫚扭步練習、平轉扇練習、嫚扭步平轉扇綜合訓練組合(3)倒丁字碾步訓練:倒丁字碾步撇扇練習、倒丁字碾探步撥扇練習、倒丁字碾步、碾探步綜合訓練組合(4)小嫚走場訓練:滾步、丁字三步、8字繞扇練習、小嫚走場綜合訓練組合。(三)動作組合:1、正丁字擰步訓練組合。2、倒丁字碾步訓練組合。3、提擰步訓練組合。4、嫚扭步平轉扇訓練組合。5、膠州秧歌表演組合或傳統組合。

(四)膠州秧歌舞蹈訓練

(1)扭子組合(2)情深意長組合(3)向陽花組合(4)青蘭蘭的河組合

2.教學重點通過本章的學習初步了解并掌握膠州秧歌的風格動作特點、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動律特點。1、“扭”

2、腳下的“擰”,“碾”。

3、“抻”,“韌”,是通過小臂的繞8字,手推翻腕的有機配合,訓練身體上下的協調性和內在控制身體的能力。3.教學難點膠州秧歌把握住“擰、碾、抻、韌”四大方面的動作特征。訓練側重三方面:1、“扭”。膠州秧歌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在一個“扭”字上,這個扭是以動力腳掌或腳跟的碾擰做運動的支點,從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動,形成它流動中的“三道彎”曲線特征。2、“擰”、“碾”。要有腰上的扭,必然要以腳下運動做支點,以自下而上的“擰”、“碾”、“扭”作為動作發(fā)力的重點,從而使膠州秧歌形體線條彎曲柔和,舞蹈動作輕柔,但也不失勁健挺秀、奔放灑脫。3、“抻”、“韌”。通過小臂的繞8字,手推翻腕的有機配合,訓練了身體上下的協調性和內在控制身體的能力。呈現“快發(fā)力、慢延伸”的特點,集中成為一種“細膩感”。(1)理解膠州秧歌民間舞蹈文化,服飾、地域特點對其舞蹈動作的影響。(2)掌握膠州秧歌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律動特點。(3)掌握組合重難點,動作規(guī)范,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的完成整個組合。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五)朝鮮族舞蹈組合1.教學內容(1)內扛手:手至耳旁,手心對內,立掌,肘架平。(2)橫開手:蓋手與肩平行。(3)扛推手:(以右為例)右手內扛手,掌心帶動推至正上位,同時左手臂由橫開手位提至正上位,雙手同時轉腕,右手落至橫開手,左手落至內扛手。(4)腰圍手:右手圍至左胯前,指尖順小臂方向延伸,左手圍至右腰后,指尖順小臂方向延伸,雙臂自然貼靠身體。(5)提裙手:雙手虎口夾裙,提于胯前,手指微回挑,雙肘微向前。(6)碎步勾點:(以右為例)半腳尖碎步向3點方向移動,雙膝微曲,左腳勾腳落至2點方向,膝蓋內側靠攏,雙手提裙手位,目視1點。(7)舞姿(阿里郎形象):右腿屈膝,左腳前點,雙膝微曲,右手橫開手位,左手提裙手位。2.教學重點掌握古格里長短與安旦長短的風格特點。3.教學難點注意古格里與安旦在節(jié)奏上的不同,動作中充分體現風格的轉變和動作氣息的長短變化。(1)理解鮮族舞蹈文化,服飾、地域特點對其舞蹈動作的影響。(2)掌握鮮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律動特點。(3)掌握組合重難點,動作規(guī)范,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的完成整個組合。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本課程共32學時,建議自主學習12小時。學時分配如下:教學內容學時(一)維族8(二)東北秧歌4(三)彝族4(四)膠州秧歌4(五)朝鮮族4(六)試講或表演4(七)期末復習2(八)期末考試2合計32自主學習內容建議時間(小時)維族舞蹈組合4東北秧歌舞蹈組合2彝族舞蹈組合2膠州秧歌舞蹈組合2朝鮮族舞蹈組合2合計12四、課程教學方法該課程目標的實現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分組練習等途徑實現,輔以課后的自主學習形式。其中,課堂教學主要采用課堂講授、分組指導等教學方式,課后學習主要采用學生自主練習的方式。五、學業(yè)評價、課程考核和達成度評價(一)學業(yè)評價和課程考核學業(yè)評價內容考核環(huán)節(jié)考核/評價細則對應課程目標課堂表現10%課堂互動主要考核學生對課程學習表現的興趣和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夠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回課動作正確率高、與他人能夠有效合作。計算全部課堂表現的平均成績再按10%計入綜合成績。課程目標1回課質量課程目標2團隊合作課程目標3平時作業(yè)40%作業(yè)1.個人組合練習(40%);舞蹈動作規(guī)范熟練,能正確掌握要領,有一定的完整性。課程目標1節(jié)奏律動節(jié)奏準確,肢體語言協調流暢,能把握舞蹈風格特點。課程目標2作業(yè)2:小組合作組合練習(60%);情感表現情緒飽滿,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課程目標3期末考核50%舞蹈動作規(guī)范熟練,能正確掌握要領,有一定的完整性。課程目標1節(jié)奏律動節(jié)奏準確,肢體語言協調流暢,能把握舞蹈風格特點。課程目標2情感表現情緒飽滿,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課程目標3綜合成績100%課堂表現(10%)+平時作業(yè)(40%)+期末考核(50%)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注:期末采用現場技能考核。本課程評價在強調形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統一的基礎上,側重于過程性評價。評價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學生課堂討論情況、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及教育實踐等,著重考查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程度以及對理論的理解運用能力;能真正掌握學前兒童游戲的方法及策略;能對學前兒童游戲進行綜合運用及教學反思。其中課堂表現的評價依據見下表。序號評價要點優(yōu)(加分2-5)一般差(扣分2-5)1課堂互動課堂活躍,能與教師和同學積極互動,認真勤學。課堂活躍程度一般,師生課堂互動一般,認真勤學?;静粎⑴c課堂互動,態(tài)度不認真、不端正。2回課質量動作規(guī)范熟練,能正確掌握要領,節(jié)奏準確,情緒飽滿,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動作基本規(guī)范,基本掌握要領,節(jié)奏基本準確。動作不規(guī)范熟練,沒有掌握要領,節(jié)奏不準確,沒有表現力和感染力。3團隊合作能有效組織,合作意識強,在練習時熱心幫助其他同學。比較積極地參與合作,對于其他同學遇到的問題能夠予以幫助。參與合作熱情不高,合作意識較為欠缺。(二)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包括課程分目標達成度評價,以及課程總目標達成度評價,具體計算方法如下:課程分目標達成度=(總評成績中支撐該課程目標相關考核環(huán)節(jié)平均得分之和)/(總評成績中支撐該課程目標相關考核環(huán)節(jié)目標總分)課程總目標達成度=(該課程學生總評成績平均值)/(該課程總評成績總分(100分)達成度評價值計算具體說明課程目標支撐環(huán)節(jié)目標分值學生平均得分達成度計算課程目標1課堂表現A1*課堂表現權重A2*課堂表現權重課程目標1達成度=(A2*課堂表現權重+B2*平時權重+C2*期末權重)/(A1*平時權重+B1*期末權重+C1*期末權重)平時作業(yè)B1*平時權重B2*平時權重期末考核C1*期末權重C2*期末權重課程目標2課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