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4年十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純享版)_第1頁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純享版)_第2頁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純享版)_第3頁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純享版)_第4頁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純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題匯編PAGEPAGE1專題05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目錄考點01兩次鴉片戰(zhàn)爭 1考點02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4考點0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13(按住Ctrl,點擊目錄里的考點,可直接跳到對應考點)考點01兩次鴉片戰(zhàn)爭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答案】(1)①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是英國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導致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決心禁煙遭到英國商人拒絕而引發(fā)英軍侵略;②侵略者是來自印度殖民地的軍隊,印度總督支援英商而發(fā)動的戰(zhàn)爭。③這場戰(zhàn)爭中只有林則徐抵抗獲勝,其余地方清軍反擊都失敗。琦善是英軍再次進攻的罪魁禍首。(2)鴉片戰(zhàn)爭的書寫要堅持唯物史觀,科學、客觀的分析。首先,戰(zhàn)爭的導火索是林則徐虎門銷煙。根本原因是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的需要。其次,英國政府宣布對華發(fā)動戰(zhàn)爭,英國遠征軍率軍侵略。清政府組織了抵抗,涌現(xiàn)許多抗英的杰出將領。林則徐被革職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議和不應背負戰(zhàn)敗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國仍然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tǒng)治、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等;歐洲資本主義不斷發(fā)展。當時中國落后世界大勢。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B6.【答案】D7.【答案】A1.【答案】A2.【答案】D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B1.【答案】D1.【答案】D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D5.【答案】A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A1.【答案】C2.【答案】B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D6.【答案】B7.【答案】(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輕;英國由大族選出權臣執(zhí)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國禁煙造成英國權臣的財產損失.(2)琦善獲得了一些能反映當時英國狀況的情報,但他囿于見聞,仍以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如蠻夷之國、禮義廉恥和君臣上下等來解讀這些情報.因此琦善的報告對英國政情、英國大臣的操守和鴉片戰(zhàn)爭如何發(fā)生均有一定的誤解.8.【答案】(1)顧炎武:宋明理學脫離社會現(xiàn)實,明末文風空疏;提倡崇實致用的學風魏源:西方列強入侵,清廷昧于大勢,對西方文明缺乏正確認識;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陳獨秀:民族危機嚴重,北洋軍閥專制統(tǒng)治,民主共和徒有虛名;關注國民革命,提倡思想啟蒙。(2)趨勢: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強侵略不斷加深,西學東漸。原因:關注現(xiàn)實,以天下為己任;順應時代,開拓創(chuàng)新;文化自覺,富于批判精神;才學卓越,善于吸納其他文明??键c02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C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1)——★參考答案★——特點:延續(xù)武舉考試;以軍事理論考試為主,重視騎射方面的考核;(2)變化:選任方式:從武舉選拔到行伍出身為主與武舉結合再到晚清新式軍事學堂出身擔任;培養(yǎng)機構:從專設武學培養(yǎng)到改為官學設立武學培養(yǎng)再到晚清新式學堂培養(yǎng);培養(yǎng)內容:從軍事理論、騎射、儒家倫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原因:伴隨近代西方列強的入侵,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清政府內憂外患;洋務運動的推動;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西方軍事科技的先進,以此挽救統(tǒng)治危機;近代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7.【答案】辨析考證:《東方兵事紀略》屬傳世文獻,作者姚錫光親歷甲午戰(zhàn)爭,著書時參考了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其記載可信度較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世紀雜志》也屬傳世文獻,是鎮(zhèn)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錄,作者親歷了黃海大戰(zhàn),其記載可信度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是通過考古發(fā)掘、實物分析考證而得出的報告,屬于實物史料的范疇,對研究致遠艦具有重要價值?!稏|方兵事紀略》和《世紀雜志》都記載了致遠艦的沉沒,反映了時人有關致遠艦的歷史記憶,為研究黃海大戰(zhàn)及致遠艦提供了雙重文獻證據;致遠艦水下考古中的發(fā)現(xiàn),證明當時致遠艦未被魚雷擊中,但中炮進水而沉沒的情況。所以,傳世文獻與考古史料相互印證,還原了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始末。描述過程:致遠艦中炮,船體進水,大面積著火,鄧世昌攜全艦官兵一起,英勇無畏,沖撞敵艦,壯烈殉國。8.【答案】(1)時機:電工技術革命興起;國內社會趨于穩(wěn)定;對外貿易大都順差;中外關系相對緩和。因子:機器大生產,工廠制度。(2)新因素: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全球經濟危機;法西斯主義猖獗。意義: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3)經驗:吸收現(xiàn)代化優(yōu)秀成果;必須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現(xiàn)代化道路;堅持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人民利益至上。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D7.【答案】D1.【答案】D2.【答案】B【詳解】根據“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楨認為只能學習外國的技術,外國的社會制度和風氣是不可學習的,體現(xiàn)了鮮明的中體西用的思想,B項正確;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都屬于制度的內容,是沈葆楨反對的,排除AC項;沈葆楨是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非進行實業(yè)救國,排除D項。故選B項。3.【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開始使用煤氣,使用范圍逐漸推廣,可知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現(xiàn)代生活,故選A項;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積的增加,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工業(yè)革命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市民階層訴求無關,排除D項。排除BCD項,故選A項。4.【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自強求富,強兵御外,C項正確;材料表明李鴻章主張強兵御外,未體現(xiàn)其“深惡朝政腐敗”,排除A項;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維新救國,這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C【詳解】通過材料可知,當時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東南地區(qū),貿易往來頻繁,說明當時東南地區(qū)通商口岸貿易網絡最為密集;從地理范圍看,天津的口岸貿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項正確;香港不屬于通商口岸,而且漢口并不是最先開埠的地方,排除A、B、D項。故選C項。6.【答案】B【詳解】據題意可知,這些變化體現(xiàn)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深入,這種深入主要是當時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深入,故選B;“西學東漸”的深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動都是導致這些變化出現(xiàn)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ACD。7.【答案】A【詳解】1861年,慈禧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說明慈禧主張和英法議和;“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lián)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xiàn)存政府”說明英國有勾結清政府的意圖。由此可知,當時的太平天國將面臨中外聯(lián)合勾結的嚴峻形勢,故A正確;《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故B錯誤;材料無法得出頑固派地位得到加強,故C錯誤;材料沒有外交體制變化的信息,故D錯誤。8.【答案】C【詳解】洋紗(英國紗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進口于印度、美國,經過長途販運,原料成本較高,而江南地區(qū)就地取材,“土紗”雖然沒有機器生產的優(yōu)勢,但得益于“地利”,對洋紗形成優(yōu)勢,C正確;材料顯示,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在內地的某些地區(qū)并不輸于沿海,A排除;材料沒有反映“上海尚未成為對外貿易中心”,所以B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D排除。9.【答案】D【詳解】從1867到1894年,材料所列的進口貨物數(shù)量大幅度上升,說明這一時期,外國貨物大量涌入中國,海關并不能有效維護本國利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40年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中國海關也隨之半殖民地化,這一時期列強逐漸把持中國海關,因此出現(xiàn)題干所列現(xiàn)象,說明海關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確;題干只有進口數(shù)據,沒有出口數(shù)據,無法得出入超結論,排除A;B是甲午戰(zhàn)后的史實,排除;甲午戰(zhàn)后尤其是一戰(zhàn)時期,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較快,排除C。故選D項。參考文獻:《帝國主義侵略與中國海關的半殖民地化》10.【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魏氏是指魏源,他編寫的《海國圖志》,是鴉片戰(zhàn)爭后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并且明確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故③④B項正確;①“首倡經世之學”與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②“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孫中山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故含①②的選項與“魏氏”無關,排除ACD。11.【答案】(1)劉康公: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生產力發(fā)展,鐵犁牛耕得到運用;漢文帝:統(tǒng)治者采用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的統(tǒng)治政策,致力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唐德宗:藩鎮(zhèn)割據,經濟殘破,百姓負擔沉重;明太祖: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張之洞:列強入侵,民族危機深重。(2)社會環(huán)境、社會矛盾、統(tǒng)治政策、時代潮流等。12.【答案】(1)迫于外來壓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國強兵之目的;受到中央與地方勢力的推動;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均涉及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體制層面的改革;較為系統(tǒng)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動了清末新政的開展,對清末改革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未能使清政府擺脫社會危機與政治困境。13.【答案】(1)新因素:民族工業(yè)。影響: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產生了資產階級,壯大了工人階級隊伍;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給中國社會帶來新氣息。(2)名稱:大生紗廠。動因: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加劇,進一步破壞了自然經濟,也為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某些客觀條件;清政府諭令各省設廠;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實業(yè)救國”呼聲高漲。1.【答案】A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C6.【答案】B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1)意趣:關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獲取新知。影響:推動思想解放;促使人們不斷探尋強國之路。(2)言之有理即可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D6.【答案】C7.【答案】示例一觀點:市場、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工業(yè)化成功之路。論證:在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陷入困境之際,盛宣懷接手經營后,他采用市場經濟手段,募集資金,解決資源問題,并有效改進技術,最終使?jié)h陽鐵廠發(fā)展成為中國第一家近代化鋼鐵企業(yè),為中國近代化作出重大貢獻。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逐步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發(fā)揮市場功能,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利用國內各種資源,使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上所述,市場、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工業(yè)化發(fā)展必須遵循的經濟規(guī)律。示例二觀點:官商不分的體制阻礙中國近代化進程。論證: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官辦企業(yè)隸屬總督、巡撫,形同官僚衙門,導致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企業(yè)經營管理上存在官僚主義作風,在漢陽鐵廠的籌建過程中,存在設備購置盲目、選址不當導致生產成本提高等問題,投產六年后企業(yè)瀕臨破產??梢姡a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洋務企業(yè),官商不分的體制是問題和弊端的根源。洋務派實現(xiàn)工業(yè)化、富國強兵的目的,最終未能實現(xiàn)。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四大家族憑借掌握國家政權,壟斷國家經濟命脈,形成官僚資本,官商結合,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和近代化進程。在近代中國,官商不分的體制,成為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重要阻礙因素。示例三觀點:引進先進技術要從實際出發(fā)。論證: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先后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中國近代化從此起步。張之洞在籌劃鋼鐵廠的過程中,在引進英國先進的煉鐵機爐時,違背企業(yè)經營須遵循的經濟規(guī)律,忽視先進技術與資源相適應的原則,其推進近代化的宏大愿望卻獲取漢陽鐵廠經營六年瀕臨破產的現(xiàn)實。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對外開放決策,為引進外資和技術,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從國情實際出發(fā),采取設立經濟特區(qū)等逐步推進的策略,不盲目求快,終于使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歷史啟示我們,引進先進技術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才是強國之路。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1)時空范圍:19世紀60年代;沿海地區(qū)。路徑:洋務派創(chuàng)辦企業(yè);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和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yè);部分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轉變?yōu)榻さV企業(yè)。(2)傾向于①,選派留學生,學習西方語言、文化、科技知識;推進洋務事業(yè),培養(yǎng)洋務人才;開創(chuàng)中國近代留學運動;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批工業(yè)企業(yè);推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興起。傾向于②,成功建造19世紀末中國最長鐵路大橋;主持設計建造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創(chuàng)造鐵路史奇跡;維護中國鐵路權益,技術報國。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D7.【答案】A8.【答案】A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評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確清晰,必須源自材料;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圍繞所提取的信息;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區(qū)。沿海地區(qū)已有眾多被迫開設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對便利、經濟相對發(fā)展;自開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條件,促進地區(qū)發(fā)展,并抵御外侵。12.【答案】(1)水平1:能從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租界內行政管理自成一體;租界警隊組織完善;擁有比較完善的公共管理設施。水平2:能從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其他答案。(2)水平l:能根據文本作者的立場、視角等對文本進行評價·作者對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實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內出現(xiàn)了近代城市供水網絡、公共照明系統(tǒng)以及公共道路系統(tǒng),治安保障機制比較完備,客觀上促進了上海城市建設的現(xiàn)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國人的身份,他對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贊美,卻忽視了以工部局為代表的“獨立的行政權力”,是脫離中國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轄的殖民政權,對中國主權造成了嚴重侵害。租界內的公共管理系統(tǒng)雖然完善,但主要是為了保障外國人生活的安全與與舒適。這些都表明租界乃“國中之國”的事實。水平2:僅能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水平3:沒有結合文本材料回答問題其他答案。13.【答案】(1)主張:權力集中;強調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學習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國和平相待;重視民心民意。目的:服務于現(xiàn)實,試圖重振太平天國。(2)對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認識模糊不清;有一定先進性;由此提出的主張不符合實際。14.【答案】(1)批判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設立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議院為君主服務。(2)認識到西方富強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務運動的不足;為維新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認識有局限性。15.【答案】(1)表述:(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體現(xiàn):堅持綱常政教。(2)示例:主題:王韜課士的近代性論證:19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加劇,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以王韜為代表的一些仁人志士認為洋務運動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表現(xiàn)出不足,不能只學西方科技,還應學習西方制度,早期維新派應運而生。早期維新派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與外國人進行商戰(zhàn);思想文化上主張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技術。1885年早期維新志士王韜主掌上海格致書院,延請洋務大員,命題考士,士子們應時而對,頗多新見。從主考人員、考核內容和考核結果來看,王韜課士的整個過程體現(xiàn)出新舊雜糅的時代特征。命題者龔照瑗將自然科學引進試題、劉坤一擬定的教育類試題比對了中西書院不同,指出中國書院大多是為科舉做官服務,而西方書院主要是培養(yǎng)人才,主張兼取中西之長。命題內容中西兼顧,題材廣泛??忌鷤円材懿┎芍形?,集思廣益,針砭時弊,這對國家大計大有裨益。以王韜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批評洋務運動的不足,提出的思想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對當時知識分子從“中體西用”的器物層次學習向制度層次的學習起了啟蒙作用,為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傊?,王韜課士的做法頗具近代性。16.【答案】(1)水平1:能將李鴻章的生平與中國近代史建立聯(lián)系·李鴻章幾乎參與了那段歷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歷史的焦點人物·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將,近代歷史上許多重要的不平等條約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簽訂的.他個人的生平正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其他答案:僅根據李鴻章的某一具體作為得出結論或解釋不合理(0分)·李鴻章領導了洋務運動,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先驅·梁啟超想以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失敗經驗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2)史實:水平1:能注意到材料中梁啟超對李鴻章各方面事跡的評價·梁啟超肯定了李鴻章所從事的洋務活動,又批評李鴻章不懂得國家強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鴻章應該對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負一定的責任,但國家的實力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在外變方面,李鴻章采取聯(lián)一國制一國的策略,得不償失,引發(fā)列強瓜分狂潮,但內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水平2:只注意到材料中梁啟超對李鴻章某一方面事跡的評價組織:水平1:能根據材料進行概述水平2:僅能復述或摘抄材料的文字(0分)(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把梁啟超作為解讀的對象,將文本內容與梁啟超的史觀、方法、立場聯(lián)系起來提出觀點·梁啟超基于進化論史觀和政治改革立場來評價李鴻章·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注重個人與時代的關系水平2:就梁啟超對李鴻章其人的具體評價提出觀點·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毀譽參半·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較為客觀公正水平3:無觀點或觀點與情景無關評分項二:史實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作者所處的背景、立場等史實建立聯(lián)系水平2:能從材料中提取較完整的信息水平3:從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水平4:沒沒有使用材料信息評分項三:論述水平1:能夠進行深刻的論述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水平4:回避問題評分項四:組織水平1:敘述成結構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注:有觀點而無史實者,不給分。1.【答案】D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D6.【答案】C7.【答案】D8.【答案】(1)原因:北洋艦隊避戰(zhàn)不出;將士貪生怕死;洋員鼓動投降;主帥指揮不力。危害:引發(fā)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機的加深);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2)說明:甲午戰(zhàn)爭客觀上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激發(fā)了政治變革思潮;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現(xiàn)代化)進程??键c0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觀點判斷:必要,但操之過急(不切實際)必要性:世界步入鐵軌時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利于求富(利于經濟發(fā)展與交流、開發(fā)資源、開發(fā)邊疆、發(fā)展工商業(yè));便于圖強(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開民智(思想啟蒙、解放)不切實際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列強干預(爭奪、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缺乏資金、技術、專業(yè)人才?!窘馕觥勘绢}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觀點判斷: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yè)、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yè),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而達國廣土,需之尤迫”和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筑全國鐵路”之建議具有必要性,但操之過急。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必要性和不切實際兩方面辨證評價,如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yè)、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yè),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和所學知識,當時世界已經步入鐵軌時代,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需要救亡圖存,并且修建全國鐵路利于求富,有利于經濟發(fā)展與交流、開發(fā)資源、開發(fā)邊疆、發(fā)展工商業(yè),同時也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促進思想啟蒙、解放等方面分析必要性;但也有其不切實際的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新政阻力大,如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等阻力大,這時期列強干預,如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加上缺乏資金、技術、專業(yè)人才等方面分析不切實際的理由。1.【答案】D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B7.【答案】B8.【答案】A9.【答案】(1)關鍵詞:合群、新知、民智、自強。根本目的:救亡圖存。(2)原因:20世紀初紳士建立了各種社會組織;社會結社活動比較普遍;近代報刊中“社會”一詞的使用次數(shù)增加;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需要;突出社會各階層救亡圖存的使命。重要舉措:創(chuàng)建興中會、組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等。(3)國內動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21年宣告成立;先進國人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宣傳。緣由: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思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10.【答案】(1)[——★參考答案★——]陳時政:認為伊藤博文精通變法新政,主張任用伊藤博文參與維新變法;黃曾源:無法判斷伊藤博文對維新變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戰(zhàn)爭中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反對聯(lián)合俄國,制約英日;嚴復:主張光緒帝出國考察,順應世界發(fā)展潮流;到全國各地調研,爭取民心。(2)[——★參考答案★——]三人主張都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加深背景下,主張向日本學習,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張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主張變法圖強,都體現(xiàn)愛國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某些帝國主義國家存在幻想,無法清醒認識帝國主義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本質;無論日本還是英國,他們的強國之路只可以借鑒學習,不可照搬,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救亡道路。11.【答案】(1)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的時代;西學東漸的時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行的時代。(2)從1861年到1883年,該作品的抄本在士大夫中流傳,可以反映士大夫重視作品的主張,但從側面認識清政府沒有正式接納該思想,受到頑固派的阻擾。從1883年到1892年,該作品不斷地被民間刊刻,有助于認識到洋務運動開展后社會的變化。從1897年到1898年,該作品民間刊刻更加頻繁可以反映甲午戰(zhàn)敗后國人救亡圖存意識的增強。12.【答案】(1)嚴復認為近代前的歐洲與中國傳統(tǒng)王朝沒什么區(qū)別,而到了中世紀本是列國相爭,但是到了近代正是因為列國相爭,弱肉強食,反而使歐洲列國富強起來了。(2)嚴復認為近代歐洲國家之所以富強是因為互相競爭弱肉強食。嚴復這種觀點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國家急需變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對于宣傳變法思想,推進變法運動有積極意義?!驹斀狻浚?)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結合材料發(fā)展歷程要分三個階段:中世紀前、中世紀、近代。(2)本題是評析類歷史事物闡釋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首先點出嚴復觀點是認為歐洲國家能夠富強是因為互相競爭弱肉強食,再對觀點做出評價,結合民族危機加深、維新變法來答。1.【答案】B2.【答案】C3.【答案】C1.【答案】D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D7.【答案】C8.【答案】C1.【答案】B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1)不同之處: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漢儒強調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5分)發(fā)展:更加重視《論語》《孟子》,重視思辨,強調個人的修養(yǎng)與完善。(5分)(2)回歸原典、回歸孔孟,否定后人的附會、杜撰之說,主張?zhí)綄と鍖W的精神實質,借助儒學為現(xiàn)實服務。(8分)(3)應歷史地看待孔子與儒學,不應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將真實的孔子與神圣化的孔子區(qū)別開來;借鑒其精華,摒棄其糟粕。(7分)1.【答案】A2.【答案】D3.【答案】C4.【答案】(1)立憲法、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主張資產階級民權、學習西方政體;批判君主專制。(2)強國:軍兵、炮艦、軍事科技。足民:工商、民廠、實業(yè)、民族資本主義。(3)評分要素:觀點與論證,材料與史實,敘述與邏輯。5.【答案】(1)減少變法的阻力;爭取光緒皇帝的支持;自身認識的轉變。(2)變法的核心機構;注重維護皇帝權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議院的性質。6.【答案】(1)背景:民族危機日趨嚴重;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維新派要求變法;科舉制存在弊端;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需要(社會需要新式人才)。(2)簡評:打擊了舊學;傳播了新學;有利于思想解放;對推行新式教育有積極影響;改革不徹底(仍存在科舉程式化的弊?。?。7.【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傳入;加強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維新運動活躍;地方官員推動。(2)受西方、日本的影響;官商合辦;專門的警察機構,管理規(guī)范化。8.【答案】(1)材料一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張回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維新變法時期,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張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新文化運動時期,對社會現(xiàn)狀不滿,一戰(zhàn)又使其對西方文明失望。(2)與當時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運動時期全面向西方學習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俄為師”成為新的救亡選擇,嚴復的態(tài)度相對保守。(3)不準確。維新變法時期,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戰(zhàn)后,嚴復反思西方文明,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肯定。(4)答案示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要繼承,也要反思;要增強文化自信;對于傳統(tǒng)文化如何揚棄,既要放到具體時空予以具體分析,也要在一個長時段內加以總體評判。9.【答案】(1)事件:中日甲午戰(zhàn)爭。動因:洋務運動失?。话胫趁竦匕敕饨ɑ潭却蟠蠹由?;民族危機加劇。(2)愛國;進步;啟蒙。直接動員和指導了維新變法運動;客觀上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1.【答案】C2.【答案】C3.【答案】C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C6.【答案】(1)設立專門招募、訓練軍隊的中央機構;仿西式軍制及訓練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2)確立近代陸海軍制,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推動中國軍事近代化的進程;軍事改革未能加強清政府統(tǒng)治,新軍成為清政府的掘墓人。7.【答案】(1)批判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設立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議院為君主服務。(2)認識到西方富強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務運動的不足;為維新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認識有局限性。8.【答案】(1)民智低下;發(fā)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開民智是實行民主的先決條件。(2)戊戍時期,主張開民智,宣傳啟蒙思想,為變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動社會變革,具有進步意義;辛亥時期,認為民智未開,主張改良;北洋政府時期,以民智未開為由,與專制妥協(xié)。9.【答案】(1)西方科技較中國發(fā)達,思想、學術成果豐碩;須大量引進西學;應不斷吸取西學的最新成果。(2)推動西學傳播;促進思想啟蒙和社會觀念轉變;為戊戌變法做輿論準備。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D6.【答案】(1)水平1:能從材料中提煉關鍵信息(2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下為公其他答案:無法從材料中提煉關鍵信息或僅能大段復述材料內容(0分)(2)水平1:能將材料中的信息與所學史實結合解釋問題(8分)·康有為、劉紹寬等反對“天演”競爭的主要原因有:對不平等條約體系的質疑。對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憤慨,對以優(yōu)勝劣敗、弱肉強食為核心的“天演”競爭學說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刺激。水平2:僅能根據材料信息或所學史實進行解釋(4分)·康有為對強國優(yōu)勝劣敗的“天演”思想產生了反思,劉紹寬則是受到了一戰(zhàn)的刺激。其他答案:回答與問題無關(0分)(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注意到近代以來競爭世界與大同理想的辯證互動關系(4分)·近代以來中外競爭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國古老大同理想的復興,兩者的互動構成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と鍖W中大同理想的復興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競爭世界的壓力,又為近代中外競爭世界造成的種種問題提供了反思的資源與救弊的藥方。水平2:僅強調近代以來競爭世界的形成與擴張,或儒學大同理想的現(xiàn)代意義(2分)水平3:無觀點或觀點與情景無關(0分)評分項二:史實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與中西相關史實建立聯(lián)系(4分)水平2:僅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而沒有與所學知識建立聯(lián)系(2分)水平3:沒有使用材料信息和史實(0分)評分項三:論述(5分)水平1:能夠進行深刻的論述(5分)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3分)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1分)水平4:回避問題(0分)評分項四:組織(2分)水平1:敘述成結構(2分)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1分)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0分)

專題05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目錄考點01兩次鴉片戰(zhàn)爭 1考點02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4考點0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13(按住Ctrl,點擊目錄里的考點,可直接跳到對應考點)考點01兩次鴉片戰(zhàn)爭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答案】(1)①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是英國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導致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決心禁煙遭到英國商人拒絕而引發(fā)英軍侵略;②侵略者是來自印度殖民地的軍隊,印度總督支援英商而發(fā)動的戰(zhàn)爭。③這場戰(zhàn)爭中只有林則徐抵抗獲勝,其余地方清軍反擊都失敗。琦善是英軍再次進攻的罪魁禍首。(2)鴉片戰(zhàn)爭的書寫要堅持唯物史觀,科學、客觀的分析。首先,戰(zhàn)爭的導火索是林則徐虎門銷煙。根本原因是英國殖民者打開中國市場的需要。其次,英國政府宣布對華發(fā)動戰(zhàn)爭,英國遠征軍率軍侵略。清政府組織了抵抗,涌現(xiàn)許多抗英的杰出將領。林則徐被革職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議和不應背負戰(zhàn)敗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國仍然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tǒng)治、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等;歐洲資本主義不斷發(fā)展。當時中國落后世界大勢。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B6.【答案】D7.【答案】A1.【答案】A2.【答案】D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B1.【答案】D1.【答案】D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D5.【答案】A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A1.【答案】C2.【答案】B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D6.【答案】B7.【答案】(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輕;英國由大族選出權臣執(zhí)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國禁煙造成英國權臣的財產損失.(2)琦善獲得了一些能反映當時英國狀況的情報,但他囿于見聞,仍以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如蠻夷之國、禮義廉恥和君臣上下等來解讀這些情報.因此琦善的報告對英國政情、英國大臣的操守和鴉片戰(zhàn)爭如何發(fā)生均有一定的誤解.8.【答案】(1)顧炎武:宋明理學脫離社會現(xiàn)實,明末文風空疏;提倡崇實致用的學風魏源:西方列強入侵,清廷昧于大勢,對西方文明缺乏正確認識;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陳獨秀:民族危機嚴重,北洋軍閥專制統(tǒng)治,民主共和徒有虛名;關注國民革命,提倡思想啟蒙。(2)趨勢: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強侵略不斷加深,西學東漸。原因:關注現(xiàn)實,以天下為己任;順應時代,開拓創(chuàng)新;文化自覺,富于批判精神;才學卓越,善于吸納其他文明??键c02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C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1)——★參考答案★——特點:延續(xù)武舉考試;以軍事理論考試為主,重視騎射方面的考核;(2)變化:選任方式:從武舉選拔到行伍出身為主與武舉結合再到晚清新式軍事學堂出身擔任;培養(yǎng)機構:從專設武學培養(yǎng)到改為官學設立武學培養(yǎng)再到晚清新式學堂培養(yǎng);培養(yǎng)內容:從軍事理論、騎射、儒家倫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原因:伴隨近代西方列強的入侵,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清政府內憂外患;洋務運動的推動;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西方軍事科技的先進,以此挽救統(tǒng)治危機;近代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7.【答案】辨析考證:《東方兵事紀略》屬傳世文獻,作者姚錫光親歷甲午戰(zhàn)爭,著書時參考了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其記載可信度較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世紀雜志》也屬傳世文獻,是鎮(zhèn)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錄,作者親歷了黃海大戰(zhàn),其記載可信度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是通過考古發(fā)掘、實物分析考證而得出的報告,屬于實物史料的范疇,對研究致遠艦具有重要價值?!稏|方兵事紀略》和《世紀雜志》都記載了致遠艦的沉沒,反映了時人有關致遠艦的歷史記憶,為研究黃海大戰(zhàn)及致遠艦提供了雙重文獻證據;致遠艦水下考古中的發(fā)現(xiàn),證明當時致遠艦未被魚雷擊中,但中炮進水而沉沒的情況。所以,傳世文獻與考古史料相互印證,還原了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始末。描述過程:致遠艦中炮,船體進水,大面積著火,鄧世昌攜全艦官兵一起,英勇無畏,沖撞敵艦,壯烈殉國。8.【答案】(1)時機:電工技術革命興起;國內社會趨于穩(wěn)定;對外貿易大都順差;中外關系相對緩和。因子:機器大生產,工廠制度。(2)新因素: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全球經濟危機;法西斯主義猖獗。意義: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3)經驗:吸收現(xiàn)代化優(yōu)秀成果;必須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現(xiàn)代化道路;堅持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人民利益至上。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D7.【答案】D1.【答案】D2.【答案】B【詳解】根據“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楨認為只能學習外國的技術,外國的社會制度和風氣是不可學習的,體現(xiàn)了鮮明的中體西用的思想,B項正確;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都屬于制度的內容,是沈葆楨反對的,排除AC項;沈葆楨是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非進行實業(yè)救國,排除D項。故選B項。3.【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開始使用煤氣,使用范圍逐漸推廣,可知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現(xiàn)代生活,故選A項;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積的增加,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工業(yè)革命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市民階層訴求無關,排除D項。排除BCD項,故選A項。4.【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自強求富,強兵御外,C項正確;材料表明李鴻章主張強兵御外,未體現(xiàn)其“深惡朝政腐敗”,排除A項;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維新救國,這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C【詳解】通過材料可知,當時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東南地區(qū),貿易往來頻繁,說明當時東南地區(qū)通商口岸貿易網絡最為密集;從地理范圍看,天津的口岸貿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項正確;香港不屬于通商口岸,而且漢口并不是最先開埠的地方,排除A、B、D項。故選C項。6.【答案】B【詳解】據題意可知,這些變化體現(xiàn)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深入,這種深入主要是當時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深入,故選B;“西學東漸”的深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動都是導致這些變化出現(xiàn)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ACD。7.【答案】A【詳解】1861年,慈禧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說明慈禧主張和英法議和;“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lián)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xiàn)存政府”說明英國有勾結清政府的意圖。由此可知,當時的太平天國將面臨中外聯(lián)合勾結的嚴峻形勢,故A正確;《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故B錯誤;材料無法得出頑固派地位得到加強,故C錯誤;材料沒有外交體制變化的信息,故D錯誤。8.【答案】C【詳解】洋紗(英國紗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進口于印度、美國,經過長途販運,原料成本較高,而江南地區(qū)就地取材,“土紗”雖然沒有機器生產的優(yōu)勢,但得益于“地利”,對洋紗形成優(yōu)勢,C正確;材料顯示,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在內地的某些地區(qū)并不輸于沿海,A排除;材料沒有反映“上海尚未成為對外貿易中心”,所以B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D排除。9.【答案】D【詳解】從1867到1894年,材料所列的進口貨物數(shù)量大幅度上升,說明這一時期,外國貨物大量涌入中國,海關并不能有效維護本國利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40年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中國海關也隨之半殖民地化,這一時期列強逐漸把持中國海關,因此出現(xiàn)題干所列現(xiàn)象,說明海關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確;題干只有進口數(shù)據,沒有出口數(shù)據,無法得出入超結論,排除A;B是甲午戰(zhàn)后的史實,排除;甲午戰(zhàn)后尤其是一戰(zhàn)時期,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較快,排除C。故選D項。參考文獻:《帝國主義侵略與中國海關的半殖民地化》10.【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魏氏是指魏源,他編寫的《海國圖志》,是鴉片戰(zhàn)爭后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并且明確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故③④B項正確;①“首倡經世之學”與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②“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孫中山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故含①②的選項與“魏氏”無關,排除ACD。11.【答案】(1)劉康公: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生產力發(fā)展,鐵犁牛耕得到運用;漢文帝:統(tǒng)治者采用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的統(tǒng)治政策,致力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唐德宗:藩鎮(zhèn)割據,經濟殘破,百姓負擔沉重;明太祖: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張之洞:列強入侵,民族危機深重。(2)社會環(huán)境、社會矛盾、統(tǒng)治政策、時代潮流等。12.【答案】(1)迫于外來壓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國強兵之目的;受到中央與地方勢力的推動;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均涉及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體制層面的改革;較為系統(tǒng)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動了清末新政的開展,對清末改革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未能使清政府擺脫社會危機與政治困境。13.【答案】(1)新因素:民族工業(yè)。影響: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產生了資產階級,壯大了工人階級隊伍;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給中國社會帶來新氣息。(2)名稱:大生紗廠。動因: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加劇,進一步破壞了自然經濟,也為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某些客觀條件;清政府諭令各省設廠;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實業(yè)救國”呼聲高漲。1.【答案】A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C6.【答案】B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1)意趣:關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獲取新知。影響:推動思想解放;促使人們不斷探尋強國之路。(2)言之有理即可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D6.【答案】C7.【答案】示例一觀點:市場、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工業(yè)化成功之路。論證:在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陷入困境之際,盛宣懷接手經營后,他采用市場經濟手段,募集資金,解決資源問題,并有效改進技術,最終使?jié)h陽鐵廠發(fā)展成為中國第一家近代化鋼鐵企業(yè),為中國近代化作出重大貢獻。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逐步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發(fā)揮市場功能,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利用國內各種資源,使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上所述,市場、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工業(yè)化發(fā)展必須遵循的經濟規(guī)律。示例二觀點:官商不分的體制阻礙中國近代化進程。論證: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官辦企業(yè)隸屬總督、巡撫,形同官僚衙門,導致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企業(yè)經營管理上存在官僚主義作風,在漢陽鐵廠的籌建過程中,存在設備購置盲目、選址不當導致生產成本提高等問題,投產六年后企業(yè)瀕臨破產。可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洋務企業(yè),官商不分的體制是問題和弊端的根源。洋務派實現(xiàn)工業(yè)化、富國強兵的目的,最終未能實現(xiàn)。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四大家族憑借掌握國家政權,壟斷國家經濟命脈,形成官僚資本,官商結合,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和近代化進程。在近代中國,官商不分的體制,成為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重要阻礙因素。示例三觀點:引進先進技術要從實際出發(fā)。論證: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先后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中國近代化從此起步。張之洞在籌劃鋼鐵廠的過程中,在引進英國先進的煉鐵機爐時,違背企業(yè)經營須遵循的經濟規(guī)律,忽視先進技術與資源相適應的原則,其推進近代化的宏大愿望卻獲取漢陽鐵廠經營六年瀕臨破產的現(xiàn)實。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對外開放決策,為引進外資和技術,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從國情實際出發(fā),采取設立經濟特區(qū)等逐步推進的策略,不盲目求快,終于使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歷史啟示我們,引進先進技術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才是強國之路。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1)時空范圍:19世紀60年代;沿海地區(qū)。路徑:洋務派創(chuàng)辦企業(yè);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和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yè);部分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轉變?yōu)榻さV企業(yè)。(2)傾向于①,選派留學生,學習西方語言、文化、科技知識;推進洋務事業(yè),培養(yǎng)洋務人才;開創(chuàng)中國近代留學運動;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批工業(yè)企業(yè);推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興起。傾向于②,成功建造19世紀末中國最長鐵路大橋;主持設計建造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創(chuàng)造鐵路史奇跡;維護中國鐵路權益,技術報國。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D7.【答案】A8.【答案】A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評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確清晰,必須源自材料;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圍繞所提取的信息;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區(qū)。沿海地區(qū)已有眾多被迫開設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對便利、經濟相對發(fā)展;自開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條件,促進地區(qū)發(fā)展,并抵御外侵。12.【答案】(1)水平1:能從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租界內行政管理自成一體;租界警隊組織完善;擁有比較完善的公共管理設施。水平2:能從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其他答案。(2)水平l:能根據文本作者的立場、視角等對文本進行評價·作者對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實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內出現(xiàn)了近代城市供水網絡、公共照明系統(tǒng)以及公共道路系統(tǒng),治安保障機制比較完備,客觀上促進了上海城市建設的現(xiàn)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國人的身份,他對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贊美,卻忽視了以工部局為代表的“獨立的行政權力”,是脫離中國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轄的殖民政權,對中國主權造成了嚴重侵害。租界內的公共管理系統(tǒng)雖然完善,但主要是為了保障外國人生活的安全與與舒適。這些都表明租界乃“國中之國”的事實。水平2:僅能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水平3:沒有結合文本材料回答問題其他答案。13.【答案】(1)主張:權力集中;強調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學習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國和平相待;重視民心民意。目的:服務于現(xiàn)實,試圖重振太平天國。(2)對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認識模糊不清;有一定先進性;由此提出的主張不符合實際。14.【答案】(1)批判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設立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議院為君主服務。(2)認識到西方富強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務運動的不足;為維新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認識有局限性。15.【答案】(1)表述:(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體現(xiàn):堅持綱常政教。(2)示例:主題:王韜課士的近代性論證:19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加劇,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以王韜為代表的一些仁人志士認為洋務運動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表現(xiàn)出不足,不能只學西方科技,還應學習西方制度,早期維新派應運而生。早期維新派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與外國人進行商戰(zhàn);思想文化上主張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技術。1885年早期維新志士王韜主掌上海格致書院,延請洋務大員,命題考士,士子們應時而對,頗多新見。從主考人員、考核內容和考核結果來看,王韜課士的整個過程體現(xiàn)出新舊雜糅的時代特征。命題者龔照瑗將自然科學引進試題、劉坤一擬定的教育類試題比對了中西書院不同,指出中國書院大多是為科舉做官服務,而西方書院主要是培養(yǎng)人才,主張兼取中西之長。命題內容中西兼顧,題材廣泛。考生們也能博采中西,集思廣益,針砭時弊,這對國家大計大有裨益。以王韜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批評洋務運動的不足,提出的思想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對當時知識分子從“中體西用”的器物層次學習向制度層次的學習起了啟蒙作用,為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傊?,王韜課士的做法頗具近代性。16.【答案】(1)水平1:能將李鴻章的生平與中國近代史建立聯(lián)系·李鴻章幾乎參與了那段歷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歷史的焦點人物·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將,近代歷史上許多重要的不平等條約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簽訂的.他個人的生平正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其他答案:僅根據李鴻章的某一具體作為得出結論或解釋不合理(0分)·李鴻章領導了洋務運動,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先驅·梁啟超想以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失敗經驗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2)史實:水平1:能注意到材料中梁啟超對李鴻章各方面事跡的評價·梁啟超肯定了李鴻章所從事的洋務活動,又批評李鴻章不懂得國家強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鴻章應該對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負一定的責任,但國家的實力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在外變方面,李鴻章采取聯(lián)一國制一國的策略,得不償失,引發(fā)列強瓜分狂潮,但內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水平2:只注意到材料中梁啟超對李鴻章某一方面事跡的評價組織:水平1:能根據材料進行概述水平2:僅能復述或摘抄材料的文字(0分)(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把梁啟超作為解讀的對象,將文本內容與梁啟超的史觀、方法、立場聯(lián)系起來提出觀點·梁啟超基于進化論史觀和政治改革立場來評價李鴻章·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注重個人與時代的關系水平2:就梁啟超對李鴻章其人的具體評價提出觀點·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毀譽參半·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較為客觀公正水平3:無觀點或觀點與情景無關評分項二:史實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作者所處的背景、立場等史實建立聯(lián)系水平2:能從材料中提取較完整的信息水平3:從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水平4:沒沒有使用材料信息評分項三:論述水平1:能夠進行深刻的論述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水平4:回避問題評分項四:組織水平1:敘述成結構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注:有觀點而無史實者,不給分。1.【答案】D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D6.【答案】C7.【答案】D8.【答案】(1)原因:北洋艦隊避戰(zhàn)不出;將士貪生怕死;洋員鼓動投降;主帥指揮不力。危害:引發(fā)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機的加深);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2)說明:甲午戰(zhàn)爭客觀上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激發(fā)了政治變革思潮;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現(xiàn)代化)進程。考點0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觀點判斷:必要,但操之過急(不切實際)必要性:世界步入鐵軌時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利于求富(利于經濟發(fā)展與交流、開發(fā)資源、開發(fā)邊疆、發(fā)展工商業(yè));便于圖強(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開民智(思想啟蒙、解放)不切實際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列強干預(爭奪、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缺乏資金、技術、專業(yè)人才。【解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觀點判斷: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yè)、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yè),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而達國廣土,需之尤迫”和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筑全國鐵路”之建議具有必要性,但操之過急。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必要性和不切實際兩方面辨證評價,如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yè)、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yè),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和所學知識,當時世界已經步入鐵軌時代,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需要救亡圖存,并且修建全國鐵路利于求富,有利于經濟發(fā)展與交流、開發(fā)資源、開發(fā)邊疆、發(fā)展工商業(yè),同時也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促進思想啟蒙、解放等方面分析必要性;但也有其不切實際的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新政阻力大,如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等阻力大,這時期列強干預,如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加上缺乏資金、技術、專業(yè)人才等方面分析不切實際的理由。1.【答案】D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B7.【答案】B8.【答案】A9.【答案】(1)關鍵詞:合群、新知、民智、自強。根本目的:救亡圖存。(2)原因:20世紀初紳士建立了各種社會組織;社會結社活動比較普遍;近代報刊中“社會”一詞的使用次數(shù)增加;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需要;突出社會各階層救亡圖存的使命。重要舉措:創(chuàng)建興中會、組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等。(3)國內動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21年宣告成立;先進國人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宣傳。緣由: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思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10.【答案】(1)[——★參考答案★——]陳時政:認為伊藤博文精通變法新政,主張任用伊藤博文參與維新變法;黃曾源:無法判斷伊藤博文對維新變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戰(zhàn)爭中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反對聯(lián)合俄國,制約英日;嚴復:主張光緒帝出國考察,順應世界發(fā)展潮流;到全國各地調研,爭取民心。(2)[——★參考答案★——]三人主張都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加深背景下,主張向日本學習,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張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主張變法圖強,都體現(xiàn)愛國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某些帝國主義國家存在幻想,無法清醒認識帝國主義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本質;無論日本還是英國,他們的強國之路只可以借鑒學習,不可照搬,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救亡道路。11.【答案】(1)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的時代;西學東漸的時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行的時代。(2)從1861年到1883年,該作品的抄本在士大夫中流傳,可以反映士大夫重視作品的主張,但從側面認識清政府沒有正式接納該思想,受到頑固派的阻擾。從1883年到1892年,該作品不斷地被民間刊刻,有助于認識到洋務運動開展后社會的變化。從1897年到1898年,該作品民間刊刻更加頻繁可以反映甲午戰(zhàn)敗后國人救亡圖存意識的增強。12.【答案】(1)嚴復認為近代前的歐洲與中國傳統(tǒng)王朝沒什么區(qū)別,而到了中世紀本是列國相爭,但是到了近代正是因為列國相爭,弱肉強食,反而使歐洲列國富強起來了。(2)嚴復認為近代歐洲國家之所以富強是因為互相競爭弱肉強食。嚴復這種觀點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國家急需變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對于宣傳變法思想,推進變法運動有積極意義?!驹斀狻浚?)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結合材料發(fā)展歷程要分三個階段:中世紀前、中世紀、近代。(2)本題是評析類歷史事物闡釋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首先點出嚴復觀點是認為歐洲國家能夠富強是因為互相競爭弱肉強食,再對觀點做出評價,結合民族危機加深、維新變法來答。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