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標要求】了解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的內容,理解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作用。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視角下的古代變法和改革

經濟:鐵犁牛耕,生產力提高,生產關系變動;

政治:諸侯紛爭,兼并戰(zhàn)爭不斷;諸侯國為實現富國強兵紛紛變法;

文化:私學興盛,百家爭鳴,士階層崛起。

戰(zhàn)爭:為了在頻繁的戰(zhàn)爭中把握主動權,各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

思想:法家思想的推動1.立封建,促統(tǒng)一:戰(zhàn)國商鞅變法(3)特點:持續(xù)時間最長(2次)、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4)影響:打擊貴族特權,促進封建政治經濟軍事的發(fā)展,使秦國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為秦成就統(tǒng)一霸業(yè)奠定基礎。賦役沉重,嚴刑峻法,導致秦朝暴政和速亡。(1)背景:

(2)內容:

商鞅變法是地主階級自上而下的變革;根本目的在于剝奪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經濟特權,保護和發(fā)展封建經濟,鞏固地主階級政權(5)實質:材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商鞅變法維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取消了奴隸主貴族的特權,以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車裂”。盡管如此,商鞅變法的措施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深入民心,在秦國得以延續(xù),故“商鞅雖死,秦法未亡”。變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符合秦國的實際情況。(3)改革者態(tài)度堅決,執(zhí)行有力。(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原因)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的相同點: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基礎上和兼并戰(zhàn)爭推動下目的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fā)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tǒng)治,對外爭取兼并戰(zhàn)爭的勝利措施以法律形式廢除了奴隸主貴族在政治經濟上的特權,提出了發(fā)展封建經濟、提高政府收入、富國強兵、建立地主階級統(tǒng)治的措施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舊奴隸主貴族,鞏固了新興地主階級統(tǒng)治性質都是一場在法家思想指導下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封建化運動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和牛耕普遍使用,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奴隸制的井田制隨著私田的增多而逐步瓦解,到戰(zhàn)國時期,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為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fā)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專政,各國出現了一系列變法運動。通過變法和改革,封建制度終于在各諸侯國確立起來。戰(zhàn)國時期,隨著各國變法運動的完成,在各諸侯國內部,已經初步形成一套中央集權制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郡縣制的產生和發(fā)展;二是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2.謀發(fā)展、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由西部和北部內遷的游牧民族紛紛建立政權,征伐不斷。北魏政權于439年重新統(tǒng)一北方,但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北方少數民族內遷,民族交融成為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馮太后和孝文帝對漢文化的仰慕。(1)背景:(3)內容:

前期創(chuàng)新制度,后期移風易俗少數民族實現政權封建化(漢化)的社會轉型式的改革。表現為:(1)生產方式農耕化: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fā)展;(2)社會制度封建化:加速少數民族政權封建化;(3)生活方式漢族化:促進民族的交流與融合。(4)實質:(2)目的: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北魏政權合作探究: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如何評價孝文帝改革。積極:(1)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2)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3)為以后北方統(tǒng)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局限性:(1)全面漢化,使鮮卑族喪失了一個民族的獨立性和主體性;(2)摒棄了本民族勇武質樸的尚武精神,削弱北魏的軍事實力。(3)移植門閥士族制度,嚴重腐化了尚無文化積淀的鮮卑貴族,銷蝕了北魏統(tǒng)治者的銳氣與活力,激化社會矛盾。導致了北魏分裂、滅亡。問題思考:分析孝文帝遷都洛陽原因。①地理:洛陽地處中原,文化先進,地理位置重要;遠離平城(保守貴族集中),有利于減少改革的阻力;平城地處塞上,不利于“經略南方”。②政治:平城已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保守勢力強大,改革阻力大。遷都洛陽利于推進漢化政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③經濟:平城經濟落后,糧食供給困難。④軍事:平城與北邊柔然相毗鄰,很不安全。⑤文化:洛陽本為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背景:①遼和西夏的威脅(邊患危機);②政治腐敗,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③“三冗二積”(財政危機);④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2.目的:實現富國強兵,鞏固統(tǒng)治。3.性質:是地主階級為應對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政策調整。4.主要內容:措施內容作用富國青苗法青黃不接時,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募役法納錢代役利于經濟發(fā)展,增加政府收入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保證灌溉,防洪賑災。均輸法采購物資“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節(jié)省費用,增加財政收入,減輕人民負擔。方田均稅法重新量土地,收賦稅,官僚、地主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農民得到實惠。

市易法在東京設市易務打破了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增加財政收入。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等;“兵農合一”取代募兵制,節(jié)省軍費開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軍的戰(zhàn)斗力。

人才改變科舉考試的內容;批判“恩蔭”制度,選拔人才貫徹擇優(yōu)錄取原則有利于選拔和培養(yǎng)人才;有利于推動改革;有利于擴大統(tǒng)治基礎。3.固封建、促富強:王安石變法(1069)材料一熙寧、元豐(宋神宗年號)之間,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宋史》材料二因范之政見,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則似乎單重法不問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論推行法的是何等樣的人品……而安石之開源政策,有些處又跡近于斂財……那時的百姓,實有不堪再括之苦……還帶有急刻的心理。——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K轍《欒城三集》5.影響:(1)積極:①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②促進了經濟發(fā)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③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①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②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改變,出現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材料一

介甫(王安石)素剛直,每議事于人主前,如與朋友爭辯于私室……,視斧鉞鼎鑊無如也?!抉R光《與王介甫書》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蘇轍《欒城三集》材料三

王安石微服赴江寧,遇一老嫗喂雞豕,喚“啰,啰,王安石來!”雞豕俱來就食。問其故,老嫗曰:自王安石為相公,立新法擾民。……民間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毒┍就ㄋ仔≌f·拗相公》材料四

王安石……抱有急工速效的心理。在國內新政全無頭緒的當日,卻同時引起挑釁,對外便開疆用武。因此更是加以聚斂,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大計?!?-錢穆《國史大綱》

問題探究: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提示:①王安石個人性格急躁執(zhí)拗;②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對;③用人不當,執(zhí)行中危害百姓利益;④過于急進,忽視客觀規(guī)律;⑤宋神宗動搖(后期)。4.維封建、緩危機:明朝張居正改革(1572)統(tǒng)治危機加深:政治腐敗、府庫空虛、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起義;瓦剌韃靼襲擾不斷

殖民入侵,邊患嚴重

1572年,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1)背景:(2)內容: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嚴重的封建統(tǒng)治危機得到暫時緩解,他死后除一條鞭法外,幾乎全部廢止。(3)影響:經濟:一條鞭法(1)含義:按畝征收銀兩:把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并起來,折成銀兩,分攤在田畝上,按田畝多少收稅。(2)影響: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賦役,增加政府收入,部分地改變以往賦役負擔不均的狀況;②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③以銀代役、計畝征銀的規(guī)定,刺激了商品生產和貨幣流通,促進了資本主義關系萌芽的發(fā)展。(居正)復請停修武英殿工,及裁外戚遷官恩數,帝多曲從之。賦以時輸,國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自奪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诱咏缘巧系??!睹魇贰埦诱齻鳌穯栴}思考: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并歸納影響改革的成敗因素。(1)失敗原因:①張居正權勢過大,引起皇帝反感,導致失去了皇帝的支持;②改革措施損害了既得利益者,招致怨恨;③張居正個人專斷,且自己私行有虧。(2)成敗的因素: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根本原因)改革者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合理、行之有效改革者的素質(個人性格、遠見卓識、政治魄力、堅定信念等)改革措施是否得到了廣泛支持(力量對比)當時的內外環(huán)境是否有利于改革(一)戊戌變法(1898年)1.背景:①政治:內憂外患,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深;②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③思想:西學東漸及維新思想的發(fā)展;2.內容及作用:二、救亡圖存背景下的近代變法和改革(一)戊戌變法(1898年)3.性質: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思想解放運動。4.結果: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利益,戊戌政變,除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外,變法期間其他的改革措施均被廢止。5.影響:(1)政治: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度,揭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抨擊,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3)文化教育: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開了缺口,促進了近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歷史解釋:戊戌政變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禁,再次臨朝訓政??涤袨?、梁啟超被迫逃亡海外,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殺于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京師大學堂材料一在當時中國社會內部,還

沒有足以支持變法取得成功的社會力量。在朝廷內部也好,地方上也好,舊社會勢力仍然占著絕對優(yōu)勢。維新派希望依靠一個并無多少實權的皇帝……缺乏可以依靠的社會基礎就終究只能成為不切實際的幻想?!饹_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維新黨的計劃太輕率了,太危險了……皇帝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他的顧問康有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經驗,他們把足夠九年吃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美)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材料三伯兄(指康有為)規(guī)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zhí)?,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康廣仁《戊戌六君子遺集》(1)客觀:頑固守舊勢力的強大。(2)主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根本)①依靠有名無實的光緒皇帝,缺少實權人物的支持。②變法倡議者主要是知識分子,缺少政治經驗,脫離群眾,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③變法的措施操之過急且策略失誤,樹敵太多。(3)外部環(huán)境: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中國成為列強瓜分對象,國際環(huán)境不利。問題探究: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戊戌變法失敗原因。(二)清末新政(1901—1911)1.背景:①《辛丑條約》簽訂,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統(tǒng)治危機日益嚴重;②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勢的發(fā)展。2.主要內容:政治改革官制,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新設商部、學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機構。軍事編練新軍,擬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zhèn),并要求各省設立督練公所。經濟倡導創(chuàng)辦工商企業(yè),頒布了一系列工商業(yè)規(guī)章和獎勵實業(yè)辦法。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廢除科舉,興辦學堂,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學校制度。3.影響:(1)積極:客觀上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消極:未能使清政府擺脫困境,反而激化革命。材料一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氣數的動機,卻換來了推翻王朝以實現改革的結果: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了近代學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發(fā)展工商,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軍淘汰了舊軍,結果卻鑄成了把槍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裝力量……——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場半封建半殖民性質的假維新、偽變法?!缎梁ジ锩贰?/p>

2.清政府自救與民國的改革:清末新政(1901)、民初改革知識拓展:

1.預備立憲(1906—1911)(1)目的:抵制革命,籠絡資產階級上層,鞏固封建統(tǒng)治。(2)過程:①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②1906年下詔“預備仿行立憲”學習日本,漸行立憲。③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④內容:預備期為9年;皇權至高無上。⑤1911年裁撤軍機處,設責任內閣。(3)實質:一場騙局(4)影響:⑴客觀進步意義:是一場具有政治近代化性質的改革,被動和主動地順應了時代的潮流。⑵立憲派內部開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⑶引起漢族官僚的離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⑷削弱了自身統(tǒng)治,促進了革命形勢的高漲。①主觀目的的反動性:為取悅列強,遏制革命形勢和消除統(tǒng)治危機。②活動本質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中體西用”范疇。③客觀影響的進步性: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④實際作用的背離性: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滿漢地主之間及資產階級立憲派的離心,削弱了自身統(tǒng)治,促進了革命的高漲;派遣的留學生成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者;編練的新軍成為武昌起義的主力;獎勵實業(yè),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辛亥革命奠定了經濟和階級基礎,從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經濟的基礎。2.對“新政”和“預備立憲”的認識(三)民國時期的改革(1912—1949)二、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1.概況:中華民國建立后,南京臨時政府和后來的國民政府,都陸續(xù)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教育等各個方面。2.結果:由于民國時期政局動蕩,國家始終未能實現實質上的統(tǒng)一,改革多以失敗告終。3.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建設:(1)幣制改革(1935年)①內容:①統(tǒng)一貨幣發(fā)行權,實行法幣政策;②實行白銀國有;③放棄銀本位制,采用外匯本位制。②作用:對防止白銀外流,穩(wěn)定金融市場,促進物價回升,刺激生產復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國民經濟建設運動(1936年)是一場由政府號召并組織的、動員各界人士參加的群眾性的經濟建設運動。歷史解釋: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從1935年到全面抗戰(zhàn)前,為鞏固統(tǒng)治,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國民政府開展的一個旨在全面發(fā)展經濟的運動。主要內容有:提倡振興農業(yè)、鼓勵墾牧、調節(jié)消費、振興工業(yè)、開發(fā)礦產、流暢貨運、調節(jié)金融。其作用不僅是發(fā)展了國民經濟,增加了國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場戰(zhàn)前的經濟動員運動。為抗戰(zhàn)奠定了物質基礎,對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對中國近代化有著深遠影響。但是,由于國民政府的階級本質和戰(zhàn)時形勢以及貪官污吏乘機漁利等原因,這場經濟建設運動一部分計劃未能兌現或執(zhí)行得不夠徹底。4.近代改革的方向和作用是什么?作用:推動中國的近代化。(思想解放、民主政治、民族經濟)方向: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思想和經濟模式。5.中國近代改革與古代改革相比,有哪些突出的不同?背景:面臨西方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內容:向西方學習,增加了近代化的新內容。結果:基本以失敗告終。影響:不同程度地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閱讀教材結合綱要上的有關,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的歷史階段。階段改革內容具體史實重要意義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時期深化改革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經濟改革“耕者有其田"《五四憲法》與三大制度一化三改解放生產力、恢復經濟、鞏固政權;人民當家作主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曲折探索成就巨大《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初步建立起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yǎng)了骨干力量,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2012年十八大;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2017年十九大;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并將其列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寫入黨章)三、民族復興視角下的現當代改革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對外開放所有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五位一體改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取消農業(yè)稅,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脫貧攻堅戰(zhàn),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興辦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加入WTO,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貿區(qū),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單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計劃經濟體制1956—199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2001︾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2001——2022︾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2012——2022改革開放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yè)第一大國(世界最完整工業(yè)體系)、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問題思考:

40多年來,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它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哪些寶貴的經驗?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④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⑤必須堅持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fā)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yōu)勢。⑥必須堅持以發(fā)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⑦必須堅持擴大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⑧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⑨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

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