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基礎突破卷)-2021-2022學年高二生物基礎與培優(yōu)高效突破測試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原卷版)_第1頁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基礎突破卷)-2021-2022學年高二生物基礎與培優(yōu)高效突破測試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原卷版)_第2頁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基礎突破卷)-2021-2022學年高二生物基礎與培優(yōu)高效突破測試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原卷版)_第3頁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基礎突破卷)-2021-2022學年高二生物基礎與培優(yōu)高效突破測試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原卷版)_第4頁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基礎突破卷)-2021-2022學年高二生物基礎與培優(yōu)高效突破測試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基礎突破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一、單選題1.以下詩句中描述的種間關系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詩經·小雅·小宛》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C.“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鹿鳴》D.“十月鷹出籠,草枯雉兔肥”《放鷹》2.石耳是真菌和藍藻高度結合形成的復合體,富含多種維生素及蛋白質,其營養(yǎng)價值極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石耳細胞含RNA和DNA,其遺傳物質為DNAB.石耳細胞均含有細胞壁、細胞質和核糖體等結構C.從種間關系上分析,石耳中兩類生物為共生關系D.石耳中的兩類細胞可根據是否含有葉綠體來區(qū)分3.下列屬于種間競爭實例的是()A.螞蟻取食蚜蟲分泌的蜜露B.以葉為食的菜粉蝶幼蟲與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細菌與其體內的噬菌體均利用培養(yǎng)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養(yǎng)瓶中生活的兩種草履蟲,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數量減少4.下列有關種群與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的種群,其個體數量將逐漸增多B.種群增長曲線為“J”型時,其種群增長率是先增大后減小C.群落中兩個物種之間可能存在一種以上的種間關系D.森林中各種生物的垂直分層現象都是由光照強度決定的5.在一個發(fā)育良好的森林里,從樹冠到地面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同時,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種類也有所區(qū)別,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B.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C.對群落產生重大影響的優(yōu)勢種 D.彼此間有直接或間接的營養(yǎng)關系6.巨尾桉具有速生、高產的特點。某地區(qū)將天然林全部砍伐燒毀,大量單一種植巨尾桉,對環(huán)境造成不利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天然林替換成巨尾桉林的過程屬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換成巨尾桉按林后物種豐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種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該地區(qū)環(huán)境D.天然林替換成巨尾桉林后各種群的K值提高7.下列關于不同群落類型的敘述,錯誤的是()A.某地的群落類型,受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大B.群落類型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的差異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經長期自然選擇后進化出耐旱的特性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動物都以尿酸鹽作為排出含氮廢物的主要形式8.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森林中陽生植物多居上層,陰生植物生活在樹下B.不同群落在物種組成、群落外貌和結構上都有著不同的特點C.一般來說,群落所處的緯度越高,物種豐富度越大D.不同森林群落,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9.到了草原,你能看到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鋪向天邊,關于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說法,錯誤的是()A.草原動植物的種類較多,群落結構相對復雜B.草原有少量的灌木叢,喬木非常少見C.草原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D.草原上的動物大都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點10.下列關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濕季明顯B.我國東部分布著全球面積最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喬木、灌木、草本、地表層均具備,喬木僅有一層D.動物大多具有快速奔跑和穴居的習性11.下列有關演替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冰川泥、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越來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D.演替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不再變化12.下列關于熱帶雨林的敘述,錯誤的是()A.樹冠層對熱帶雨林的影響最大B.人類過度利用熱帶雨林的資源引起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熱帶雨林中由于空間的異質性而具有水平結構D.熱帶雨林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但沒有水平結構13.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屬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發(fā)形成了一個新島,后來又逐漸長出了很多植物B.胡泊在演替過程中經歷了從湖泊到沼澤、濕地、草原、森林幾個階段C.棄耕后的農田長出雜草,幾年后又長出多年生植物D.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破壞后,很快又長出新的植物14.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年齡組成能反映種群數量變化趨勢B.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可提高該區(qū)域珍稀動物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將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調控之下D.樣方法是調查群落中植物和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5.某地大片土地無人種植,長期下去會成為一片荒地。經調查發(fā)現該荒地先后出現了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喬木植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喬木階段時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將保持不變B.喬木階段還存在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C.該荒地演替過程中生物的有機物總量增加D.該荒地中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16.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個區(qū)域,由于競爭關系而導致的對環(huán)境的需求發(fā)生錯位的現象,譬如生活在同一塊林地中的雜色山雀和大山雀,通過選擇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喬木筑巢撫育后代的方式實現了同域共存。下列實例中不屬于同域共存機制的是()A.某海島上生活的兩種安樂蜥,具有不同的攝食方式B.在同一水域中的鰱魚和鳙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C.十七年蟬的幼蟲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蟲生活在地表樹上或草叢中D.生活在同一水域的華吸鰍和后平鰍的消化系統(tǒng)消化能力不同17.栽培番茄含有來自野生番茄的Mi1抗蟲基因,它使番茄產生對根結線蟲(侵染番茄的根部)、長管蚜和煙粉虱三種害蟲的抗性。下列相關推論正確的是()A.三種害蟲與番茄之間協(xié)同進化,所以害蟲和番茄之間都是捕食關系B.Mi1抗蟲基因的產生是野生番茄長期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C.能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長的長管蚜和煙粉虱種群基因頻率會發(fā)生變化D.長期種植含Mi1基因的番茄,土壤中根結線蟲的數量會越來越少18.下列關于生物群落類型的說法,錯誤的是()A.導致群落類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氣候地形以及其他環(huán)境條件B.熱帶雨林和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物種組成不同,占據優(yōu)勢的物種也不同C.荒漠植物的根系很發(fā)達,是適應自然的結果D.苔原中生物數量少,各種生物之間沒有競爭現象19.天山北麓從山腳到山頂,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類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不同海拔分布著不同的群落類型只受溫度影響B(tài).不同群落中的生物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huán)境,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定向變異的結果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結構上有明顯的分層現象,但草原生物群落中不存在分層現象D.研究表明,這些群落千百年基本不變,說明這些群落達到了相對穩(wěn)定的頂極群落階段20.某地山火使原有的優(yōu)勢物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麥、毛雀麥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均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該過程的變化體現群落時間結構C.失火前后的優(yōu)勢種均為草本植物,故沒有發(fā)生群落演替D.多年生草本→一年生植物是草本植物進化的結果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個小題,共40分。21.(10分)鴨為雜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外,對稻田中幾乎所有的雜草都有取食。為研究稻鴨共作復合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研究人員進行了實驗,結果如表。稻鴨共作對稻田中雜草密度、物種豐富度及稻田雜草相對優(yōu)勢度的影響雜草密度(株/m2)物種豐富度(種)雜草相對優(yōu)勢度草龍節(jié)節(jié)菜稗草陌上菜異型莎草常規(guī)區(qū)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鴨區(qū)2.35.300.2590.2710.0890注:相對優(yōu)勢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優(yōu)勢地位。(1)采用樣方法調查雜草密度時,選取樣方的關鍵是__________。表中雜草密度數值應采用樣方調查結果的__________值。表中數據說明稻鴨共作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雜草的密度,從而限制了雜草對水稻的危害。(2)由物種豐富度的變化可知稻鴨共作能顯著降低稻田群落中雜草的__________。由于稻鴨共作,原本在群落中優(yōu)勢明顯的__________地位下降,而有些雜草的優(yōu)勢地位明顯上升,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由此推測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對稻田群落的__________有不同的影響。22.(7分)大興安嶺某林區(qū)發(fā)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過程見下圖據圖回答:(1)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是_____演替。與①相比,③中群落對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復雜的_____結構。(2)火燒15年后,草本、灌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均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喬木競爭時獲得的_______________。(3)針葉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較慢?;馃笕粞a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環(huán)。(4)用樣方法調查群落前,需通過逐步擴大面積統(tǒng)計物種數繪制“種面積”曲線,作為選取樣方面積的依據。下圖是該林區(qū)草本、灌木、喬木的相應曲線。據圖分析,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小樣方面積是________。23.(8分)綠盲蝽,別名花葉蟲、小臭蟲,是我國常見農業(yè)害蟲。研究表明,在果園套種不同的植物能有效減少綠盲蝽的種群數量?;卮鹣铝袉栴}:(1)綠盲蝽種群的特征可分為數量特征和______特征,其中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______。(2)果園中綠盲蝽的數量常呈現S型增長,主要原因是自然界的_______總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______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種群的_______下降,_____升高,最終出現S型增長。當綠盲蝽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組成往往呈現_____型。(3)套種不同植物能減少綠盲蝽數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24.(10分)尾草履蟲主要以好氧細菌為食,大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為食。生態(tài)學家高斯為研究這兩種草履蟲的種間關系,分別取相等數量的尾草履蟲和大草履蟲,放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培養(yǎng),定期統(tǒng)計種群數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對種群數量進行抽樣檢測時發(fā)現,尾草履蟲主要分布在培養(yǎng)液的上部,原因是_____。為使實驗結果準確,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之前,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2)大草履蟲種群的增長呈_____(填“J”或“S”)型曲線,原因是_____。(3)該實驗結果_____(填“能”或“不能”)說明尾草履蟲與大草履蟲存在競爭關系,理由是_____。25.(5分)下圖表示我國濕潤的森林地區(qū)及山地植被分布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