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二疾病預防主題活動開展倡導美德健康新生活暨“普及健康知識、科學預防疾病”宣講“六進”活動一、活動目標為進一步倡導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各類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廣大中職生學習健康知識、養(yǎng)成健康習慣、享受健康生活。二、活動內容各學校領導班子應與當地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婦聯、市疾控中心主辦聯合舉辦倡導美德健康新生活暨“普及健康知識、科學預防疾病”宣講“六進”活動。在活動中宣讀《開展倡導美德健康新生活暨“普及健康知識、科學預防疾病”宣講“六進”活動的工作方案》。面向各機關、企業(yè)、學校、村鎮(zhèn)、社區(qū)及網絡開展健康知識宣講“六進”活動,是嚴格落實國家衛(wèi)健委“四送四進四提升”健康促進行動的具體要求。接下來,還將聚焦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介活動,全面推進美德健康和疾控知識普及,進一步提升中職學生對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和各類疾病預防控制的理解和認識,引導中職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中職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并提高防范疾病能力。常見傳染病及預防單元一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熟悉常見的傳染病分類。(2)明確如何對常見傳染病進行預防。技能目標:通過對常見傳染病及預防知識的學習,有效掌握相關知識,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素養(yǎng)目標: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案例導入某校住校學生鄭某感到身體不適,就醫(yī)后確診為病毒性肝炎。校保健室初步診治,便安排其去市醫(yī)院住院治療,但并未引起注意。幾天后,鄭某的同學、班主任、軍訓的軍官相繼發(fā)病。保健室負責人及管理學生的干部為此受到學校的嚴厲批評。中職生是青年群體,過著集體生活,同時社交活動頻繁,如不注意易出現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因此,中職生必須了解必要的傳染病知識,保護健康,減少感染。本單元將就常見的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結核、艾滋病)的特點逐一介紹。(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簡稱“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細胞損害為主的傳染病。根據病原學診斷,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5種,均以疲乏、食欲減退、肝大和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黃疸。我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發(fā)區(qū),以甲型和乙型肝炎最為多見,兩者均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1.病學資料傳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傳染源為急性期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傳染源為急慢性患者、亞臨床感染者和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甲型和戊型肝炎以糞-口傳播途徑為主;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有3條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性接觸也是一條重要的傳播途徑,母嬰傳播是導致嬰幼兒感染HBV的重要途徑。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易感人群:人類對各型肝炎普遍易感。2.表現肝炎具有潛伏期,其中,甲型肝炎平均為30d,乙型肝炎平均為3個月。(1)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①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分為3期。黃疸前期。黃疸前期的突出表現為病毒血癥(如疲乏等)和消化系統癥狀(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膩等)。黃疸期。臨床以鞏膜及皮膚黃染為進入此期的標志,此期肝功能明顯異常。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恢復期?;謴推诘陌Y狀明顯減輕或消失,食欲好轉,黃疸逐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②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除無黃疸外,其他癥狀與黃疸型相似;臨床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2)慢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超過6個月稱為慢性肝炎,見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其臨床表現有乏力、厭食、惡心、腹脹、肝區(qū)痛等癥狀。(3)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嚴重的類型,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引起,預后差,病死率高;常因勞累、飲酒、服用損肝藥物、妊娠、重疊感染等因素誘發(fā),主要表現為肝衰竭。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4)瘀膽型肝炎。瘀膽型肝炎又稱毛細膽管型肝炎,癥狀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較輕。其表現為皮膚瘙癢、糞便顏色變淺、肝大、消化道癥狀輕,化驗具有膽汁瘀積性黃疸特點。(5)肝炎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是指在肝炎基礎上發(fā)展為肝硬化,表現出肝功能異常和門脈高壓的癥狀、體征。以上5種肝炎可因病毒重疊感染或協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和復雜化。甲型、戊型肝炎除極少數發(fā)展成重型肝炎外,一般不轉為慢性肝炎,愈后大多良好;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也可轉化為慢性病原攜帶者,部分可發(fā)展成肝硬化或肝細胞性肝癌。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3.輔助檢查(1)肝功能檢查。血清酶——丙氨酸轉移酶(ALT)是目前臨床判斷肝細胞損害最敏感、最常用的指標:急性黃疸型肝炎的ALT常明顯升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ALT可持續(xù)或反復升高;重型肝炎患者隨黃疸加深,ALT反而下降,呈現“酶-膽分離”現象,提示肝細胞大量壞死。(2)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及其意義。①甲型肝炎。如血清抗HAV-IgM陽性,提示近期有HAV感染,是早期診斷甲型肝炎可靠的血清學標志;血清抗HAV-IgG是保護性抗體,陽性提示對HAV已產生了免疫力,常見于甲肝疫苗接種后或既往感染者。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②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體液和其他傳染源中,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接觸、母嬰傳播和共用注射器等途徑傳播。4.要點(1)對于肝炎,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以適當休息和合理營養(yǎng)為主,輔以藥物治療,避免飲酒、過勞和使用對肝有損害的藥物。急性肝炎強調早期臥床休息,急性期應隔離,恢復期可逐漸增加活動量,避免過度勞累,待癥狀消失、肝功能正常后繼續(xù)休息1~3個月;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yǎng),補充多種維生素;適當應用非特異性護肝藥物。(2)慢性肝炎強調整體治療(適當休息、合理營養(yǎng)并保持心理平衡)。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①休息和營養(yǎng)?;顒悠趹o養(yǎng)休息,穩(wěn)定期可從事輕工作,肝功能恢復正常3個月以上可恢復原工作,但需定期復查,隨訪1~2年。飲食宜進食較多蛋白質,應避免高糖和過高熱量膳食,以防誘發(fā)糖尿病和脂肪肝。②抗病毒藥物??共《局委熆梢种撇《緩椭?、減少傳染性,減輕肝組織損害、改善肝功能,目前常用藥物包括干擾素和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等。③非特異性護肝藥物。改善和恢復肝功能的藥物包括維生素類藥物,促進解毒功能的藥物,促進能量代謝藥物等。(3)對重型肝炎,進行以支持、對癥治療為基礎的綜合性治療,促進肝細胞再生,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有條件時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統,爭取肝移植。一、常見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5.教育(1)應強調急性肝炎徹底治愈的重要性和早期隔離的必要性,減少陪護和探視,以避免交叉感染。(2)休息和合理飲食對肝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規(guī)律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復;遵循飲食計劃,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以免肝炎復發(fā)和加重病情。(3)自我保健。各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應采取適當的隔離措施,避免肝炎病毒重疊感染或傳染給他人。(4)按醫(yī)囑用藥,避免濫用藥物,以免加重肝負擔和造成肝功能損害,不得擅自加量或停藥。對于轉氨酶正常、無癥狀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無論有無病毒復制指標,都不要擅自購藥進行抗病毒治療。(5)指導學生進行預防接種并講解其意義。乙肝疫苗適用于未受HBV感染的人群,凡HBsAg和抗-HBs陰性的,均可接種,甲肝、乙肝接種后或患病治愈后可獲得終身或持久免疫力。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又名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可累及多個器官,但以肺部最為常見。肺結核的臨床表現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癥狀。1.特點排菌肺結核病人為重要傳染源,病原體為結核桿菌。結核桿菌主要是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其次是消化道傳播。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后獲免疫力。2.常見的臨床類型(1)原發(fā)性肺結核。原發(fā)性肺結核多見于兒童。肺部的原發(fā)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結炎構成啞鈴狀陰影,統稱原發(fā)綜合征。大多數病灶可自行吸收或鈣化。(2)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各型肺結核中較嚴重者。急性粟粒型肺結核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癥狀,常伴發(fā)結核性腦膜炎。X光檢測顯示雙肺滿布粟粒狀陰影,大小及密度均勻。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3)浸潤型肺結核。最常見,多見于成年人。X光檢測顯示為片狀、絮狀陰影,邊緣模糊。(4)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在肺結核未及時發(fā)現或治療不當時,為結核病的重要傳染源。(5)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直接侵入胸膜,或經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滲出性炎癥。3.臨床表現(1)全身癥狀。肺結核的癥狀表現為午后潮熱、盜汗、乏力、食欲下降、體重減輕、全身不適等結核毒性癥狀,育齡婦女可有月經失調的癥狀。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2)呼吸系統癥狀。①咳嗽、咳痰??人?、咳痰是肺結核最常見的癥狀。早期為干咳或僅有少量黏液痰,有空洞時痰量增多,伴發(fā)細菌感染時呈膿性。②咯血。1/3~1/2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多數為痰中帶血,少數為大咯血。③胸痛。結核累及胸膜時可出現胸痛,隨呼吸運動和咳嗽加重。④呼吸困難。一般肺結核患者沒有呼吸困難的癥狀,多見于干酪樣肺炎和大量胸腔積液的病人。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4.輔助檢查(1)痰結核桿菌檢查。確診肺結核最可靠的方法。痰培養(yǎng)是診斷結核病的金標準,痰菌陽性說明病灶是開放性的,為社會傳染源。(2)胸部光線檢查??梢园l(fā)現早期輕微的肺結核,對確定病變部位、范圍、性質和類型,了解其演變及選擇治療方法具有重要價值。(3)結核菌素試驗。目前,國際上常用的結核菌素(簡稱“結素”)為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PPD,簡稱“純結素”)。結核菌素試驗是取0.1mL結素于左側前臂屈側中上部分1/3處皮內注射,試驗后48~72h觀察硬結的大小。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5.治療抗結核化學藥物療法(簡稱化療)是目前治愈結核病的主要方法。肺結核化學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聯合、適量、規(guī)律和全程。按時用藥,不可隨意停藥或間斷用藥,不可自行更改方案;全程病人必須按治療方案,堅持完成療程。常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鈉等。短程化療的療程為6~9個月。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6.健康指導(1)疾病知識的指導。控制結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則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及保護易感人群。1)控制傳染源。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2)切斷傳染途徑。①痰菌檢查陽性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應進行呼吸道隔離,做到室內勤通風,每日用紫外線燈對病室進行消毒。②嚴禁隨地吐痰,不可面對他人咳嗽或打噴嚏。在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雙層紙巾遮住口鼻,然后將紙巾進行焚燒處理。③餐具一般應煮沸消毒,與他人同桌共餐時最好使用公筷。④被褥、書籍在烈日下暴曬6h以上。⑤探視者應戴口罩,病人外出時也應戴口罩。(2)生活指導。病人戒煙、戒酒,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勞累、情緒波動及呼吸道感染,房間應保持通風、干燥。應加強營養(yǎng),以提高免疫力和促進病灶愈合。(3)心理疏導。肺結核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發(fā)現、規(guī)律用藥、定期復查,是完全能夠治愈的,應樹立信心。(4)用藥指導。堅持規(guī)律、全程、合理用藥,定期復查胸片和肝、腎功能,注意觀察有無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就醫(yī),不可擅自減藥、停藥。一、常見的傳染病(二)肺結核(2)生活指導。病人戒煙、戒酒,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勞累、情緒波動及呼吸道感染,房間應保持通風、干燥。應加強營養(yǎng),以提高免疫力和促進病灶愈合。(3)心理疏導。肺結核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發(fā)現、規(guī)律用藥、定期復查,是完全能夠治愈的,應樹立信心。(4)用藥指導。堅持規(guī)律、全程、合理用藥,定期復查胸片和肝、腎功能,注意觀察有無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就醫(yī),不可擅自減藥、停藥。一、常見的傳染病(三)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病理反射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重癥時可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達20%~50%,存活者可有后遺癥。1.病原學乙腦病毒屬黃病毒科,為RNA病毒。乙腦病毒對溫度、乙醚和酸敏感,易被一般消毒劑殺滅,加熱至100℃、2min或56℃、30min可滅活病毒。2.發(fā)病機制乙腦病毒進入人體后,先在單核巨噬細胞內繁殖,隨后進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癥,多數情況下乙腦病毒不侵入中樞神經系統而呈現隱性感染或輕型感染,并可獲得終身免疫。一、常見的傳染病(三)流行性乙型腦炎3.病理乙腦病變范圍較廣,可累及腦和脊髓,以大腦皮質、間腦和中腦病變最為嚴重。其主要病理變化為:神經細胞變性、腫脹、壞死,嚴重時形成壞死軟化灶,少數融合成塊狀,如不能修復則可致后遺癥。4.流行病學資料(1)傳染源。乙腦是人畜共患病。受感染的人和動物出現病毒血癥,成為傳染源。其中,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2)傳播途徑。蚊蟲是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帶乙腦病毒的蚊蟲(以三帶喙庫蚊為主)經叮咬將乙腦病毒傳給人或動物。蚊感染病毒后不發(fā)病,但可攜帶病毒越冬、經蟲卵傳代,成為乙腦病毒長期的儲存宿主。一、常見的傳染病(三)流行性乙型腦炎(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大多為隱性感染,感染后可獲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乙腦流行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主要流行于夏秋季,在我國集中于7~9月,與氣溫、雨量和蚊蟲滋生密度高峰有關。5.臨床表現乙腦的潛伏期為4~21d,一般為10~14d。典型乙腦的臨床過程分為初期、極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4期。(1)初期。初期為發(fā)病的第1~3d。起病急,體溫在1~2d內高達40℃,伴隨頭痛、惡心、嘔吐、嗜睡,少數患者出現頸項強直及抽搐。一、常見的傳染病(三)流行性乙型腦炎(2)極期。極期為病程第4~10d,以腦實質受損癥狀為主。①高熱。體溫可高達40℃以上。②意識障礙??捎胁煌潭鹊囊庾R障礙,如嗜睡、意識模糊、昏睡、昏迷等。③驚厥或抽搐。驚厥或抽搐因高熱、腦實質炎癥及腦水腫所致。先見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隨后肢體陣攣性抽搐,重者全身抽搐、強直性痙攣,伴有意識障礙。④呼吸衰竭。主要為中樞性呼吸衰竭,其是乙腦最嚴重的癥狀,表現為呼吸節(jié)律不規(guī)則及幅度不均,最后呼吸停止。⑤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主要為淺反射減退或消失,深反射先亢進后消失,病理反射如巴賓斯基征陽性,腦膜刺激征如頸項強直、克尼格式(Kerning)征陽性。其他可有吞咽困難、失語、聽覺障礙、肢體癱瘓、精神異常、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等。一、常見的傳染病(三)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極期的嚴重癥狀,三者之間互相影響,可形成惡性循環(huán),其中呼吸衰竭是乙腦最主要的致死原因。(3)恢復期?;謴推诘捏w溫逐漸下降,精神、神經癥狀逐日好轉。(4)后遺癥期。少數重癥患者在發(fā)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經癥狀(如反應遲鈍、失語、癡呆、吞咽困難、肢體癱瘓等),此稱為后遺癥。6.健康教育進行預防接種教育,特別應強調防蚊、滅蚊和接種乙腦疫苗的重要性。對易患家畜尤其是幼豬,在流行季節(jié)前進行疫苗接種,減少豬群的病毒血癥;消滅越冬蚊和早春蚊,消滅蚊蟲滋生地,用蚊帳、驅蚊劑防蚊;對易感人群預防性注射疫苗,以提高人群的特異性免疫力,減少乙型腦炎的發(fā)病。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狂犬病又名恐水癥,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的急性人獸共患傳染病。人主要通過被犬、貓、豬、牛、狼等動物咬傷或抓傷而感染發(fā)病,主要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恐聲、恐風、不安、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袢∑裆袩o特效治療,病死率幾乎達100%。1.病原學狂犬病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不強,易被紫外線、季胺化合物、碘酊、高錳酸鉀、乙醇、甲醛等滅活,加熱至100℃、2min即可殺滅。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2.發(fā)病機制(1)組織內小量繁殖期。病毒侵入人體后,首先在傷口附近的肌細胞內繁殖,隨后侵入周圍神經,此時處于潛伏期。(2)侵入中樞神經期。病毒沿周圍神經向中樞神經系統呈向心性擴散,至脊髓的背根神經節(jié)再大量繁殖,隨后入侵脊髓并很快到達腦部,主要侵犯腦干和小腦等處的神經細胞。(3)病毒向各器官擴散期。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向周圍神經呈離心性擴散,侵入各器官組織,尤以涎腺、舌根部味蕾、嗅神經上皮等處含有的病毒數量較多。由于迷走、舌咽和舌下神經核受損,導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痙攣,患者出現恐水、吞咽及呼吸困難等癥狀;交感神經受損時,出現唾液分泌增加和多汗等癥狀;迷走神經節(jié)、交感神經節(jié)和心臟神經節(jié)受損時,可引起患者心血管功能紊亂或猝死。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3.流行病學資料(1)傳染源。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犬,其次為貓、豬、牛、狼。(2)傳播途徑??袢《局饕ㄟ^病獸咬傷傳播,也可由染病毒的唾液經創(chuàng)口、抓傷、舔傷的皮膚和黏膜而感染,少數可在宰殺病獸、剝皮時感染。(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獸醫(yī)、動物飼養(yǎng)員及野外工作人員受感染機會較多。(4)流行特征??袢∪珖鞯鼐邪l(fā)生,發(fā)病無明顯年齡差異,也無季節(jié)性。近年來隨著我國養(yǎng)犬者逐漸增多,狂犬病疫情有上升趨勢。4.臨床表現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3個月。其潛伏期長短與年齡、傷口部位、深淺、人侵病毒數量和毒力等因素有關。狂犬病的典型病例臨床過程分為3期,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過6d。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1)前驅期。在前驅期,常有低熱、倦怠、頭痛、惡心、全身不適感,繼而漸呈興奮狀態(tài),如恐懼不安,煩躁失眠,對聲、光、風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部緊縮感。最有意義的早期癥狀為愈合的傷口周圍及神經支配區(qū)有癢、痛、麻及蟻走等異樣感覺,發(fā)生率約為80%。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2)興奮期。①高度興奮,表現為表情極度恐怖、激動不安、限制其行動常會引起反抗。②體溫升高可達40℃。③恐水??炙强袢〉闹饕卣鳎湫筒±霈F極渴而不敢飲,聞水聲、見水或僅談論水時,便可引起咽喉肌痙攣。此外,風、光、聲、觸動等刺激也可引起咽喉肌痙攣,嚴重時出現全身肌肉陣發(fā)性抽搐,且可因呼吸肌痙攣而致呼吸困難和發(fā)紺。④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表現為大量流涎、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⑤多數患者意識清晰,少數患者可出現幻聽、幻覺等精神失常癥狀。(3)麻痹期。在麻痹期,表現為肌肉痙攣停止,全身弛緩性癱瘓,隨后逐漸進入昏迷狀態(tài),最后因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5.健康教育(1)加強宣傳狂犬病的預防知識。①預防關鍵是要消滅狂犬、野犬和對家犬進行預防接種。②闡明狂犬病缺乏特效治療,“只可預防,不可治療”,一旦發(fā)病,幾乎100%死亡。應廣泛宣傳被犬、貓(尤其野狗、野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后,應立即進行徹底的傷口處理和及時、全程、足量的狂犬疫苗接種,以減少發(fā)病的機會和提高生存率,接種疫苗期間應戒酒并多休息。③對野外工作人員、獸醫(yī)、捕狗者和洞穴探險者等特殊人群,應實施疫苗預防接種。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2)普及。病畜咬傷后傷口處理方法及時、有效地處理傷口可明顯降低狂犬病的發(fā)病率。暴露后應盡快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銨溶液反復沖洗(兩者不可合用)至少30min,力求祛除狗涎、擠出污血,再用大量涼開水反復沖洗后,局部用70%乙醇溶液及2%~5%碘酊反復消毒。應注意徹底沖洗以清除和消滅局部傷口的病毒,傷口較深者,要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如用注射器插入傷口進行灌注清洗。傷口一般不宜縫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在傷口底部及周圍進行局部浸潤注射,每次劑量為40IU/kg,皮試陽性者要進行脫敏療法。此外,還要注意預防破傷風和細菌感染。一、常見的傳染病(四)狂犬病(3)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①疫苗接種。如暴露前預防疫苗,接種3次,每次2mL,肌內注射,于0d、7d、21d接種;如暴露后預防疫苗,采用5針免疫方案,即咬傷后第0d、3d、7d、14d和30d各肌內注射2mL;對被嚴重咬傷者(如傷口在手指、頭頸部或多處受傷),疫苗可用全程10針預防,即當日至第6d每日1針,后于第10d、14d、30d、90d再各注射1針。②免疫球蛋白接種。采用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每次劑量為20IU/kg,總量的一半在傷口進行局部浸潤注射,余量在臀部肌注。一、常見的傳染病(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簡稱“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類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人、禽共患的高致病性傳染病,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嚴重者可因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敗血性休克而死亡。1.病原學禽流感病毒(AIV)屬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目前可分為16個H亞型(H1~H16)和9個N亞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還可感染人、豬、馬、水貂和海洋哺乳動物。截至目前,已證實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AIV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均敏感。常用消毒劑(如氧化劑)將其滅活,其對熱較敏感,加熱至65℃、30min或煮沸(100℃)、2min可滅活。對裸露的病毒用紫外線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壞其活性。一、常見的傳染病(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發(fā)病機制AIV經呼吸道黏膜等感染人體后,在人體中快速復制,使人體免疫偏移,出現炎癥,從而導致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的繼發(fā)感染。3.流行病學資料(1)傳染源。AIV的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AIV的雞、鴨、鵝等禽類,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2)傳播途徑。AIV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觸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3)易患人群。人群普遍易感AIV,但13歲以下兒童的感染率較高,病情較重。(4)流行特征。AIV呈散發(fā)性,冬、春季發(fā)病率高。一、常見的傳染病(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臨床表現AIV的潛伏期為1~7d。(1)全身癥狀。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fā)熱,體溫多在39℃以上、持續(xù)2~3d,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部分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2)重癥表現。高熱不退,病情發(fā)展迅速,有明顯的肺實變體征,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fā)癥。一、常見的傳染病(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健康教育(1)保持室內衛(wèi)生,注意通風換氣。(2)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肉類及蛋類等食品,不進食病死的禽類,不食用表面粗糙、有小突起的可疑病禽蛋。(3)注意個人防護,盡量不與活禽接觸,不直接接觸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因職業(yè)關系必須接觸者,工作期間應戴口罩、穿工作服、勤洗手。(4)不到疫區(qū)旅行。若有流行病學接觸史,一周內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者,應到醫(yī)院進行醫(yī)學觀察,可口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進行預防。一、常見的傳染病(六)細菌性痢疾細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細菌(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和里急后重,伴有發(fā)熱及全身毒血癥狀,嚴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1.病原學痢疾桿菌分為4個群、43個血清型(不包括亞型),即A群志賀菌、B群福氏菌、C群鮑氏菌及D群宋內菌。我國流行的菌群以B群為主。日光直接照射30min,加熱60℃、10min,煮沸100℃、2min,都可將其殺滅。一、常見的傳染病(六)細菌性痢疾2.發(fā)病機制痢疾桿菌進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殺死,當細菌數量過多或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未被消滅的細菌侵入乙狀結腸與直腸的黏膜和固有層中繁殖,產生內、外毒素,引起腸黏膜炎癥反應和固有層小血管循環(huán)障礙、壞死、潰瘍,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膿血便。痢疾桿菌釋放的內毒素不但可引起全身毒血癥,而且可致血管活性物質增加,引起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血栓形成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發(fā)生,使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從而出現感染性休克、腦水腫、腦疝、呼吸衰竭等癥狀。一、常見的傳染病(六)細菌性痢疾3.病理痢疾桿菌的病變部位以結腸為主,乙狀結腸和直腸最為顯著。4.流行病學資料(1)傳染源。菌痢患者和帶菌者是傳染源,尤其是慢性患者和帶菌者在流行病學中具有重要意義。(2)傳播途徑。痢疾桿菌經消化道傳播,病原菌污染的水、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經口使人感染,也可通過進食被蒼蠅污染的食物而傳播。(3)易患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痢疾桿菌,病后免疫力短暫,不同菌群和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故易反復感染。(4)流行特征。痢疾桿菌終年散發(fā),夏秋季常見,學齡前兒童和青壯年多見,可能與接觸病原菌機會多有關,多見于衛(wèi)生條件較差的地區(qū)。一、常見的傳染病(六)細菌性痢疾5.臨床表現痢疾桿菌的潛伏期為1~3d。(1)急性菌痢。①普通型(典型)。其起病急,高熱(體溫達39℃以上),伴寒戰(zhàn)、乏力、頭痛等,繼而出現腹痛、腹瀉和里急后重等癥狀。大便每天十幾次至數十次,量少,初為稀便,1~2d后轉為黏液膿血便,左下腹壓痛,腸鳴音亢進。腹瀉常持續(xù)1~2周后緩解。②輕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癥狀輕,不發(fā)熱或僅有低熱,腹瀉次數少,大便呈糊狀或稀便、常無膿血,腹痛輕,里急后重無或輕。病程短,3~7d后痊愈。少數患者可轉為慢性。③中毒型。中毒型多見于2~7歲、體質較好的兒童。其起病急驟,病勢兇險,突然發(fā)熱,體溫可達40℃以上,有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迅速發(fā)生呼吸衰竭和循環(huán)衰竭。一、常見的傳染病(六)細菌性痢疾急性菌痢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超過2個月便會發(fā)展成慢性菌痢。6.健康教育做好消毒隔離,患者必須至臨床癥狀消失、糞便培養(yǎng)2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囑患者及家屬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做好飲食、飲水衛(wèi)生并打掃干凈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蒼蠅,防止“病從口入”。急急性期患者應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按療程堅持服藥,爭取徹底治愈,以防轉變?yōu)槁跃。恢笇跃』颊呒訌婓w育鍛煉,保持生活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進食生冷食物、勞累、情緒變化等誘因,以防疾病復發(fā)。易患人群可在菌痢流行期間口服多價痢疾減毒活菌苗,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這對同型痢疾桿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免疫力可維持6~12個月。一、常見的傳染病(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真菌等)和寄生蟲(如原蟲、蠕蟲)感染人體后所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一組疾病。只有堅持貫徹預防為主和防治結合的方針,切實落實“三級預防”措施,才能最終達到控制或消滅傳染病的目的。1.感染概念和表現形式感染又稱傳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在人體內的一種寄生過程,也是病原體與人體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的過程。(1)病原體被清除。病原體被清除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被人的非特異性免疫和(或)特異性免疫清除,人體不產生任何病理變化,也無任何臨床表現。(2)隱性感染。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機體無或只有輕微的病理變化,臨床上無任何癥狀、體征,只有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fā)現。隱性感染過程結束后,大多數人能將病原體完全清除并獲得特異性免疫力。少數隱性感染者未能將病原體全部清除,則成為病毒攜帶者。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3)顯性感染。顯性感染又稱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但引起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和(或)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導致機體出現明顯的病理變化,出現臨床特有的癥狀、體征。顯性感染結束后機體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少數顯性感染者可轉變?yōu)椴≡瓟y帶者,成為傳染源。(4)病原攜帶狀態(tài)。病原攜帶狀態(tài)是重要的傳染源,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并可排出體外,而機體并不出現任何臨床癥狀、體征。(5)潛伏性感染。潛伏性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潛伏在一些部位,當機體免疫力強時,無任何臨床表現,且不會向體外排出病原體。而當機體免疫力弱時,則會出現臨床癥狀、體征。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2.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致病性(1)侵襲力。侵襲力是指病原體侵入機體并在機體內擴散的能力。(2)毒力。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組成。毒素包括內毒素和外毒素。其他毒力因子中有些具有穿透能力,有些具有侵襲能力,有些具有溶組織能力。許多細菌還能分泌一些針對其他細菌的毒力因子。(3)數量。在同一種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數量與致病能力成正比。但在不同傳染病中引起疾病發(fā)生的最低數量差別很大。例如,傷寒需要10萬個菌體才能致病,而菌痢僅需10個菌體即可。(4)變異性。病原體可因遺傳、環(huán)境、藥物等因素而發(fā)生變異,通過變異可以使原體的致病能力發(fā)生改變。病原體的抗原發(fā)生變異可逃避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從而不斷引起疾病的發(fā)生或使疾病慢性化,如艾滋病病毒等。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3.感染過程中機體的免疫(1)非特異性免疫。指機體對進入體內異物的一種清除機制,通過遺傳獲得,又稱先天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和體液因子。在抵御感染的過程中,非特異性免疫首先發(fā)揮作用。(2)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是指機體對抗原識別后產生的針對該抗原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它是通過后天獲得一種主動免疫,包括由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和由B淋巴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二)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1.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過程。流行過程的3個基本條件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采取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中的任意一項措施,便可終止傳染病的流行。(1)傳染源。傳染源是指病原體已在機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①病人。病人是重要的傳染源,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人。②隱性感染者。由于隱性感染者不易被發(fā)現,故在某些傳染病(如脊髓灰質炎)中是重要的傳染源。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③病原攜帶者。病原攜帶者,尤其是慢性病原攜帶者能排出病原體但又無臨床表現,故在某些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傷寒等)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④受感染的動物。某些傳染病由動物體內排出病原體,導致人類發(fā)病稱為動物源性傳染病,如鼠疫、狂犬病等。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2)傳播途徑。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由傳染源排出后,到達另一個易感者所經過的途徑。①呼吸道傳播。病原體主要經過空氣、飛沫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如麻疹、白喉等。②消化道傳播。病原體主要通過被蒼蠅、蟑螂等污染的水、食物等傳播,如傷寒、痢疾等。③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污染日常生活用具(如餐具、玩具等)而引起傳播。此種途徑既可傳播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也可傳播呼吸道傳染病(如各種流感)。④蟲媒傳播。蟲媒傳播見于以吸血節(jié)肢動物(蚊蟲、跳蚤、白蛉、恙蟲等)為中間宿主的傳染病,如蚊蟲傳播瘧疾、虱傳播斑疹傷寒等。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⑤血液、血制品、體液傳播。通過輸入被病原體污染的血液、血制品、體液而引起的傳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⑥母嬰傳播。病原體通過胎盤、分娩、哺乳等方式使胎兒或嬰兒遭受感染,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⑦土壤傳播。土壤傳播是易感者通過接觸被病原體的芽孢(如破傷風)、幼蟲(如鉤蟲)、蟲卵(如蛔蟲)污染的土壤而感染。(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而易感人群是指某一特定人群中對某種傳染病的易感程度。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一)傳染病的形成及表現形式2.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地理、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對傳染病流行過程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其中,寄生蟲病和蟲媒傳染病受自然因素影響尤其明顯。(2)社會因素。社會制度、經濟、文化水平、生活條件、風俗習慣、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等對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有決定性的影響,其中尤以社會制度為重要。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三)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臨床特點1.傳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體。每種傳染病都由特異的病原體感染所引起,包括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其中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2)有傳染性。有傳染性是傳染病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qū)別。傳染性是指病原體由宿主排出后經過一定途徑傳染給另一個宿主的特性。(3)有流行病學特征。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在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以下特征:①流行性。在一定條件下,傳染病能在人群中廣泛傳播蔓延的特性稱流行性。按傳染病的流行強度和廣度,流行性分為以下幾種類型。A.散發(fā)。散發(fā)指某種傳染病發(fā)病率為某地區(qū)近年來的一般水平。B.流行。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某地區(qū)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當地一般的發(fā)病水平。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三)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臨床特點2.傳染病的臨床特點(1)病程發(fā)展的階段性。傳染病的病程從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多有一定的階段性,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①潛伏期。潛伏期是指從病原體侵入人體到出現臨床癥狀為止的一段時間。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檢疫期及密切接觸者醫(yī)學觀察期的重要依據,對傳染病的診斷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②前驅期。前驅期是指從患者起病到出現該病明顯臨床癥狀為止的一段時間。該期癥狀多無特異性,為許多傳染病所共有,可表現為發(fā)熱、乏力、食欲不振、頭痛及肌肉酸痛等,一般持續(xù)1~3d。起病急驟者可無該期表現。③癥狀明顯期。此期不同傳染病表現出各自所特有的癥狀、體征,又可分為上升期、極期和緩解期。此期傳染性較強且易產生并發(fā)癥。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三)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臨床特點④恢復期?;謴推谑侵笝C體的免疫力增長至一定程度,體內病理過程基本終止,病人的癥狀和體征逐漸消失的時期。⑤復發(fā)與再燃。復發(fā)是指某些傳染病病人進入恢復期后,已穩(wěn)定退熱一段時間,由于潛伏于體內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發(fā)病的癥狀再度出現。再燃是指當病情進入恢復期時,體溫尚未穩(wěn)定恢復至正常,又再發(fā)熱。(2)傳染病的臨床類型。根據臨床過程的長短,傳染病的臨床類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和爆發(fā)型;根據疾病的臨床特征,可分為典型和非典型。臨床分型對隔離、治療、護理等防治工作具有指導意義。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四)傳染病的診斷和防治1.傳染病的診斷(1)臨床資料。全面、準確、詳細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對確定臨床診斷極為重要,應特別注意有診斷價值的癥狀和體征。(2)流行病學資料。流行病學資料在傳染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包括年齡、性別、籍貫、職業(yè)、居住和旅游地區(qū)、發(fā)病季節(jié)、接觸史、預防接種史及既往傳染病史。(3)輔助檢查資料。輔助檢查資料包括一般的實驗室檢查(血液、尿液、糞便常規(guī)檢查、生化檢查)、病原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特異性抗體檢測、特異性抗原檢測、免疫標記技術、皮膚試驗、T細胞亞群檢測)等,其中病原學檢查可為診斷提供直接依據。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四)傳染病的診斷和防治2.傳染病的治療原則傳染病的治療目的不僅在于治愈病人,還在于控制傳染源,防止傳染病的進一步散播。因此,要采用綜合治療的原則,即一般治療、對癥治療與特效治療并重,還要做好治療、護理、隔離、消毒工作。3.傳染病的預防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能有效減少傳染病的發(fā)生及流行,甚至可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預防工作應針對傳染病流行的3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但應根據各種傳染病的特點采取相應措施。(1)管理傳染源。①病人的管理。對病人應盡量做到“五早”(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并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四)傳染病的診斷和防治②接觸者的管理。接觸者是指與傳染源發(fā)生過接觸,可能受到感染而處于潛伏期內的人。對接觸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醫(yī)學觀察、留驗、衛(wèi)生處理、預防接種、預防服藥等措施。③病原攜帶者的管理。發(fā)現病原攜帶者,應對其采取治療、隨訪觀察、調整工作崗位等措施。對于服務行業(yè)及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檢查,以便及時發(fā)現病原攜帶者。④動物傳染源的管理。根據動物的病種和經濟價值,予以隔離、治療或殺滅,并做好消毒工作。在傳染病流行地區(qū)應對動物進行預防接種,以降低發(fā)病率。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四)傳染病的診斷和防治(2)切斷傳播途徑。應根據不同的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切斷措施。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3)保護易感人群。對易感人群可通過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特異性免疫力(包括自動免疫、被動免疫)和預防服藥等方法進行保護。其中,通過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的特異性免疫力最為關鍵。二、常見的傳染病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單元二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熟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概述。(2)明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特點與種類以及防治等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知識的學習,有效掌握相關知識,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素養(yǎng)目標: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正確、健康的理念與觀念。案例導入近年來,青少年糖尿病呈現出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有四個。第一,不健康的飲食。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習慣也在發(fā)生改變。年輕人由于過度飲食高油、高糖和攝入過于精細的食物,進而引發(fā)能量過剩、加重胰島負擔,糖尿病患病概率大幅增加。第二,超重或肥胖。過多的糖、游離脂肪酸引起能量過剩,也會誘發(fā)肥胖。同時會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加重肥胖。而肥胖又會加重胰島素抵抗,使得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胰島素,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第三,睡眠時間少。睡眠時間少或者不足會導致皮質醇這類存在晝夜節(jié)奏的激素拮抗胰島素,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島素抵抗并導致脂肪堆積。第四,運動量不足?,F在青少年人長期坐著不運動、打游戲、玩手機,生活方式明顯呈現出久坐少動、低體力活動增多的問題,使能量消耗減少、肌肉含量下降,從而導致超重或肥胖。青少年想遠離糖尿病,首先要管住嘴、邁開腿,然后還要多普及相關防治知識,在控糖降糖上多注意。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病)指病程長,不能自愈的或幾乎不能被治愈,但有明確預防措施的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的發(fā)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高和醫(yī)療費用昂貴的一組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致病原因多與職業(yè)、環(huán)境、生活與行為方式等有關,一般無傳染性。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概述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特點(1)病因復雜,發(fā)病與多種危險因素,如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肥胖、靜坐、精神因素等有關。(2)潛伏期較長,起病時間和發(fā)病原因不明確。(3)病程長,并發(fā)癥多,晚期多器官功能受損。(4)很難徹底治愈,病變多為不可逆性。(5)反復發(fā)作,經濟壓力大,家庭支持無力。慢病致病原因多與職業(yè)、環(huán)境、生活與行為方式等有關三、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種類心腦血管疾病常見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一)心腦血管疾病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常見的有肥胖、痛風、糖尿病、缺鐵性貧血、骨質疏松等。(二)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癌)主要包括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三)惡性腫瘤精神類疾病主要有各種精神、心理障礙,過勞癥,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四)精神類疾病.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兩方面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主要是由于先天稟賦不足、五臟虛弱。有家族史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屬高發(fā)人群。環(huán)境因素包括肥胖、飲食(長期攝入高蛋白、高脂、高鹽)、運動量不足(靜坐、缺少運動)、吸煙、飲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服用避孕藥、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因素。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影響因素慢病是一類與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相關研究證實,慢病的發(fā)生與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體力活動、精神因素等有關。慢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遷延性、無自愈和極少治愈、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變不良行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保持心理平衡,就能防止或減少多種慢病的發(fā)生。慢病診斷容易,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能及早發(fā)現慢病,通過及時治療,促進康復,減少并發(fā)癥和傷殘的發(fā)生,以提高生活質量。五、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濫用藥物對健康的危害單元三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濫用藥物對健康的危害。(2)明確如何避免濫用藥物。技能目標:通過濫用藥物對健康的危害相關知識的學習,學會合理有效使用藥物,增強個人健康的責任心及自我保護意識。素養(yǎng)目標: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正確、健康的理念與觀念。案例導入小明因感冒購買了一瓶止咳糖漿,用來緩解劇烈的咳嗽癥狀。在使用止咳糖漿的過程中,小明發(fā)現漿劑有一定的鎮(zhèn)靜和放松效果,這使他感到舒適和放松。小明開始頻繁用止咳糖漿,以獲取藥物所帶來的放松和快感。逐漸地,他發(fā)現僅僅服用止咳糖漿并不能滿足他的需要,開始尋找更強效的藥物和方法來追求類似的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明對止咳糖漿產生了較強的依賴,他的身體逐漸適應了藥物的作用,需要更高的劑量來獲得一樣的效果。如果停止使用止咳糖漿,小明開始出現躁動、焦慮、疲勞等戒斷癥狀。小明的朋友和家人觀察到他的變化,并發(fā)現他可能有濫用止咳糖漿的問題。他們鼓勵小明尋求專業(yè)幫助,并與小明一起聯系了醫(yī)生和藥物依賴的康復中心。小明接受了專業(yè)的康復治療,接受藥物依賴的評估和治療計劃。醫(yī)生逐漸減少小明對止咳糖漿的依賴,采用替代療法和心理支持,幫助他戒除止咳糖漿的濫用和成癮。案例導入這個案例展示了服用止咳糖漿上癮的可能性和相關問題。當濫用止咳糖漿時,人們可能會對其中的藥物成分產生依賴,并面臨戒斷癥狀和藥物依賴的挑戰(zhàn)。早期認識和干預重要,提供支持和專業(yè)的康復治療可幫助人們戒除濫用和克服藥物依賴問題。由于部分止咳糖漿會含有麻黃、罌粟殼、甘草等成分,具有止咳作用。雖然止咳糖漿在適量使用下是相對安全的,但濫用或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成癮和藥物依賴。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長期亂服藥會引起各種的不良反應,多數藥物對肝腎功能都是有一定的損害,不同藥物損害的程度不同,長期舌吃藥的行為一定要禁止,應根據醫(yī)囑用藥,不要自行服藥。一、濫用藥物對健康的危害濫用藥物會導致身體對藥物產生依賴,并逐漸發(fā)展成為藥物成癮。一旦成癮,戒斷時會出現各種戒斷癥狀,包括焦慮、抑郁、顫抖、惡心、嘔吐、疼痛等。(一)身體依賴和成癮許多濫用藥物對身體各個系統造成損害。例如,濫用安眠藥和鎮(zhèn)靜劑會引起睡眠障礙和呼吸抑制等。(二)身體損害濫用藥物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抑郁、幻覺、妄想等。長期濫用藥物還可能引發(fā)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和躁郁癥等。(三)心理問題濫用藥物不僅對個人健康造成損害,還會對家庭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家庭成員可能遭遇經濟困擾和情感傷害,社會上濫用藥物也會導致犯罪行為增加、家庭破裂、貧困等社會問題。(四)社會問題.濫用止痛藥物會帶來以下五個方面的危害。1.藥物成癮或過敏長期服用高效止痛藥物會形成藥物成癮,會形成藥物依賴,增加身體的痛苦。另外一些解熱止痛藥物可引起過敏反應,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或蕁麻疹。2.掩蓋癥狀醫(yī)生主要根據疾病特有的癥狀來診斷疾病。若濫用止痛藥物,會掩蓋特有癥狀,增加診斷難度,甚至導致誤診,從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3.損害肝臟和腎臟長期或過量服用解熱止痛藥物可引起胃黏膜刺激,從而導致胃黏膜糜爛或出血。另外也會影響肝臟功能,對肝細胞帶來直接損傷,甚至誘發(fā)藥物性肝炎。一、濫用藥物對健康的危害.4.損害造血系統和消化道長期應用止痛藥物會對造血系統和血細胞帶來不同程度損害,導致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重的話可能會誘發(fā)再生障礙性貧血。5.損害聽力長期用止痛藥物也會對聽覺神經帶來傷害,引起頭痛頭暈、耳鳴和聽力下降。另外孕婦早期濫用止痛藥物,會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fā)育,損害胎兒,甚至引起流產或畸形胎。懷孕中后期濫用止痛藥可引起死胎或新生兒體重過低。使用止痛藥時需要注意什么?一是清楚引起疼痛的原因,身體疼痛時不能過早或盲目用止痛藥物,以免掩蓋病情;二是按時按量用止痛藥物,最好是交替用藥,這樣能保證用藥安全,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伙人合同協議書補充協議》
- 雙方調解協議模板大全
- 公司股份合作協議書范本10篇
- 全國賽課一等獎初中統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課件
- (2024)商業(yè)街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書(一)
- 2023年胺類項目融資計劃書
- 《基本透視原理》課件
-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養(yǎng)老院老人生活設施維護制度
- 養(yǎng)老院老人財務管理制度
- 2024年員工思想動態(tài)分析報告5篇
- 電力機車運用與操縱 課件 項目5、6 電力機車乘務員一次標準化、非正常行車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師新技能進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信創(chuàng)安全培訓
- 突發(fā)環(huán)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非常實用)課件
- 醫(yī)療機構執(zhí)業(yè)管理
- 基于STM32的智能風扇
- 2023年人教版初一數學上冊期末測試題及答案
- 夜市一條街建設方案
- 美食城計劃書
- 電池制造中的超聲波焊接與連接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