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隨堂測試 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1D/wKhkGWcfdlOAZp41AAIwmD23s84847.jpg)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隨堂測試 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1D/wKhkGWcfdlOAZp41AAIwmD23s848472.jpg)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隨堂測試 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1D/wKhkGWcfdlOAZp41AAIwmD23s848473.jpg)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隨堂測試 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1D/wKhkGWcfdlOAZp41AAIwmD23s848474.jpg)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隨堂測試 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1D/wKhkGWcfdlOAZp41AAIwmD23s8484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二隨堂測試
一、單選題1.16世紀以前,歐洲人賴以生存的糧食主要是小麥、小米、黑豆、豌豆等,貧民長期處于饑餓環(huán)境中;16世紀以后,廣大平民的主食逐漸發(fā)生了改變,他們的主食新品種可能是()A.大米、玉米 B.面包、南瓜 C.玉米、土豆 D.土豆、番茄2.16世紀伊始,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等地生根發(fā)芽;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新物種傳入美洲。下列物種屬于歐洲人帶入美洲的是()A.小麥、水稻、牛、馬 B.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馬 D.馬鈴薯、番茄、花生、葡萄3.以下物種屬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育的是()①玉米②番茄③西瓜④辣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16世紀末,中國福建發(fā)生饑荒,饑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紀上半葉,英國入侵愛爾蘭,搗毀莊稼,致使大多數農作物歉收甚至顆粒無收,唯有生長在地下的馬鈴薯安然無恙,幫助愛爾蘭人度過荒年。這表明美洲高產作物()A.已在全世界普遍種植 B.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C.最先在中國種植推廣 D.有利于緩解糧食危機5.下面是某學者對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進入世界其他地區(qū)后的影響的研究分析情況,據此可知()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馬鈴薯而避免得壞血病馬鈴薯傳入中國后,人口增長導致大量山地森林被砍伐殆盡在英格蘭,許多制造商嘗試用馬鈴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快工業(yè)化進程法國大革命及其后的戰(zhàn)爭,大規(guī)模地軍事動員使馬鈴薯的食用遍及歐洲廣大地區(qū)A.食物來源決定人口增長規(guī)模 B.戰(zhàn)爭促進區(qū)域文化交流C.物種交流影響人類歷史進程 D.人口遷徙推動文化認同6.下面是外來物種傳入中國的簡況表。這些物種的傳入是()物種傳入中國的時期玉米16世紀傳入中國,清代向全國推廣花生16世紀傳入中國煙草17世紀初傳入中國甘薯16世紀偉人中國南方,后又傳至北方A.西歐莊園經濟發(fā)達的產物 B.明清政府對外政策的結果C.新航路開辟的客觀影響 D.中國勞動人民的辛勤培育7.中國傳統(tǒng)本草學一向認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肚灏揞愨n》記載:“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下列關于辣椒的表述正確的是()A.原產于南美洲的阿根廷B.16世紀傳到西班牙等歐洲國家C.明朝時傳入中國,被稱為“番椒”D.傳入中國后,流行于山東、山西地區(qū)8.哥倫布到達美洲時,新舊大陸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歐洲人給美洲帶去了馬、牛、羊、豬等牲畜和一些禽類,以及各種麥類、甘蔗、咖啡等農作物。美洲則向世界貢獻了玉米、馬鈴薯、番薯、西紅柿、鱷梨、南瓜、菠蘿、可可、煙草等農作物和可卡因、金雞納霜等重要藥材。材料表明,西歐人的早期海外擴張()A.擴大了洲際貿易的范圍 B.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C.促成了洲際物種大交流 D.促進了種族交流和重新分布9.自16世紀50年代開始,歐洲的自然科學家把數千種未知物種進行了分類,確定了能適應歐洲不同氣候和土壤的少實戰(zhàn)練部分物種,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種對歐洲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反映出()A.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世界物種交流 B.世界聯(lián)系加強影響人類物質生活C.歐洲飲食結構變化引發(fā)“商業(yè)革命” D.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世界貿易的發(fā)展10.有學者指出,歐洲大陸與新大陸之間的人們往來變得密切,大量的植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從新大陸傳入歐洲,這些植物帶來的利益構成了歐洲發(fā)展的基礎,使得新的文明被構筑、被建立。該學者強調的是()A.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B.早期殖民擴張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C.美洲物種傳播加速了歐洲發(fā)展進程D.工業(yè)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基本形成11.從1750年算起,歐洲人口在100年時間里從1.42億增長到2.65億。此前每次人口增長都會帶來食物漲價,但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國,兩個指數開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動。下列項中,促使這一時期指數“朝相反的方向移動”的主要因素是()A.黃熱病的肆虐 B.工業(yè)企業(yè)的增加C.土豆等新物種種植的普及 D.優(yōu)質高效化肥的廣泛應用12.明朝中期引進的耐干旱、易生長的高產農作物甘薯,到清代得到了廣泛種植。大量以往不能利用的荒地被開墾,糧食總產量得到相應提高。到后來,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總產量,人們一再減少水稻和小麥的播種面積,騰出土地來種植甘薯。這從側面反映出清朝()A.耕地面積持續(xù)增加 B.土地資源危機嚴重C.作物種類豐富多樣 D.精耕細作長足發(fā)展13.來自異域的糖,不僅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而且從貴族生活的象征逐漸變?yōu)槌鞘袆诠さ纳钤?。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制造技術被歐洲殖民者傳播到美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這表明糖()A.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 B.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C.促進了各洲間的文化交流 D.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4.下圖最有可能呈現的是()A.農業(yè)起源地及其農作物外傳 B.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資本流動C.工業(yè)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換 D.經濟全球化下勞動力的轉移15.有學者認為:1500年以來,安第斯地區(qū)、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銀生產影響了東南亞群島的經濟和政治發(fā)展的各種趨勢;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對中非、中國和巴爾干地等各個地區(qū)的人口發(fā)展趨勢產生支配作用。該學者意在強調()A.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 B.國際交流推動歷史進程C.區(qū)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D.白銀流動催生價格革命二、材料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美洲作物引進中國,大多發(fā)生在明清時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馬鈴薯這樣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類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煙草、陸地棉(美棉)這樣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總數超過二十種。……在不長的時間中獲得了相當快的發(fā)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構成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究其原因,與明清以來人口急增導致的人地矛盾加劇及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鯇毲洹睹髑逡詠砻乐拮魑锏囊N推廣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開辟后對明清時期社會的影響。
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關鍵信息是“16世紀以后”,16世紀以后,歐洲人因為新航路的開辟,發(fā)現了美洲,并引入了大量的食物物種,如糧食作物玉米、馬鈴薯(土豆),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其中,玉米、土豆是高產作物,它們迅速被廣大平民接受,成為他們的主食新品種,故C項正確。2.答案:A解析:小麥、水稻、牛、馬不是美洲的原有產物,故A項正確;玉米、馬鈴薯的原產地都是美洲,與設問不符,故B、C、D三項錯誤。3.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玉米、番茄和辣椒原產于美洲,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方殖民者發(fā)現美洲,將原產于美洲的作物傳遍世界,因此①②④正確;西瓜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③錯誤。故選B項。4.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美洲。根據材料“饑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幫助愛爾蘭人度過荒年”可知,美洲高產作物甘薯和馬鈴薯幫助中國和愛爾蘭人度過了荒年,體現了其有助于緩解糧食危機,D項正確;材料僅體現美洲高產作物在中國和愛爾蘭種植,并非全世界,排除A項;材料中僅出現馬鈴薯和甘薯,看不出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排除B項;美洲高產作物最先傳入的應該是歐洲地區(qū),并非中國,排除C項。故選D項。5.答案:C解析:從材料的信息可得出,美洲物種向外傳播過程中,引起了疾病、環(huán)境的破壞、加快了工業(yè)化進程等,這反映出物種交流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故C項正確;A項“決定”的說法太絕對,排除;材料并不全部都在講戰(zhàn)爭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并非強調人口與文化認同的關系,排除D項。6.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yè)革命,全球貿易和物種交流發(fā)展起來,原產于美洲的作物傳播到中國,故選C項;西歐莊園經濟與物種的傳播無關,排除A項;明清政府對外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B項;材料中的物種是外來的,并非是中國培育的,排除D項。7.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辣椒原產于拉丁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一帶,A項錯誤。15世紀末辣椒傳入西班牙,16世紀辣椒傳到英國等歐洲國家,B項錯誤。明朝時辣椒傳入中國,被稱為“番椒”,C項正確。辣椒傳入中國后,流行于西南和中南地區(qū),D項錯誤。8.答案:C解析:西歐早期海外擴張的貿易范圍并非材料主旨,故A項錯誤;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出新舊大陸在新航路開辟后出現了大量物種的交流,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種族問題,故D項錯誤。9.答案:B解析:16世紀50年代正是世界聯(lián)系逐漸加強的階段,不同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流,使歐洲自然科學家對未知物種進行了分類進而影響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故選B項;材料中自然科學家對未知物種的分類并非科學的發(fā)展,物種交流也并非科學發(fā)展促進的,而是世界聯(lián)系加強促進的,排除A項;“商業(yè)革命”中的商品交流引發(fā)了歐洲人飲食結構變化,排除C項;新航路的開辟能夠促進世界貿易發(fā)展,但材料強調的是飲食習慣變化而不是貿易的發(fā)展,排除D項。10.答案:C解析:由材料“這些植物帶來的利益構成了歐洲發(fā)展的基礎”“使得新的文明被構筑、被建立”可知,美洲植物的傳入不僅促進了歐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且促進了歐洲新文明的建立,故C項正確;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與材料主旨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美洲植物的傳入,而非早期殖民擴張,故B項錯誤;材料與工業(yè)革命無關,故D項錯誤。11.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土豆等高產新物種種植的普及,極大提高了歐洲的食物供應,C項正確;黃熱病的肆虐會帶來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增加,排除A項;工業(yè)企業(yè)的增加并不一定會帶來食物的降價,如果食物種植跟不上,食物同樣會漲價,排除B項;20世紀下半葉以來,優(yōu)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2.答案:B解析:據材料,甘薯是高產農作物,能夠滿足更多人口所需;為了種植甘薯、提高糧食總產量,大量荒地被開墾,甚至減少傳統(tǒng)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的播種面積,這說明這一時期土地嚴重不足,以及傳統(tǒng)糧食作物種植不能夠滿足人口所需,即人地矛盾緊張,需要種植高產作物,B項正確;耕地面積持續(xù)增加是表象,大量荒地開墾、耕地面積持續(xù)增加,正說明了此時期土地資源危機嚴重,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作物種類豐富多樣,排除C項;材料中無法體現精耕細作,排除D項。13.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制造技術被歐洲殖民者傳播到美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可知,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的發(fā)展,D項正確;“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僅符合材料的部分內容,無法涵蓋材料全部內容,排除A、B項;“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這不僅是文化的交流,還是殖民侵略,且促進各洲文化交流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14.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可知,該圖涉及亞洲、非洲、美洲及歐洲地區(qū)物種交換的路徑信息,說明反映的是農業(yè)起源地與農作物外傳的相關內容,A項正確;材料描述的主要區(qū)域在亞非拉地區(qū),說明其并不是全球資本流動的情況,排除B項;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于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其核心地帶在英國,不符合圖示信息,排除C項;經濟全球化下勞動力的轉移與圖示中的路徑方向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5.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00年以來(世界)。據材料可知,安第斯地區(qū)、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銀生產影響了東南亞群島的經濟和政治發(fā)展的各種趨勢;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對中非、中國和巴爾干地等各個地區(qū)的人口發(fā)展趨勢產生支配作用,可見安第斯地區(qū)、墨西哥和日本與南亞群島之間有聯(lián)系,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影響中非、中國和巴爾干地區(qū),這主要體現了不同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據材料“影響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工商銀行補償貿易借款合同(6篇)
- 2024酒店客房領班年終總結(7篇)
- 聘用合同模板(30篇)
- 2024年學校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總結(9篇)
- 2024-2025學年第2課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勤徑學升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同步練測(統(tǒng)編版2019)
- 2025年專利申請出售協(xié)議
- 2025年化工市場代理購銷居間協(xié)議書
- 2025年醫(yī)療機構內科承包業(yè)務協(xié)議
- 2025年授權代理合作合同標準版本
- 2025年電子線圈設備項目申請報告模板
- 富血小板血漿(PRP)臨床實踐與病例分享課件
- 腫瘤性發(fā)熱及護理
- 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DB4101-T 121-2024 類家庭社會工作服務規(guī)范
- 五年級上冊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1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級上冊物理《開啟科學探索之旅》教學設計
- 年產1萬噸的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全流程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拿地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大單元作業(yè)設計
- 2024-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新高考全國1卷第16題說題課件
-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探究的文獻綜述40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