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典籍分類專訓(xùn)散文類 其他名家散文(全國甲卷、乙卷適用)_第1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典籍分類專訓(xùn)散文類 其他名家散文(全國甲卷、乙卷適用)_第2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典籍分類專訓(xùn)散文類 其他名家散文(全國甲卷、乙卷適用)_第3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典籍分類專訓(xùn)散文類 其他名家散文(全國甲卷、乙卷適用)_第4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典籍分類專訓(xùn)散文類 其他名家散文(全國甲卷、乙卷適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其他名家散文未命名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陳情表(元末明初)簡祖英臣祖英九歲失怙①,惟慈親鞠育,逮長知訓(xùn),冀或用世,以酬罔極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為何左丞參佐,適值三山強寇②,剽掠廣城,一門妻女,死節(jié)五人;而老母陳氏,為所拘囚。臣祖英隱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國③也多矣。茲遇圣朝維新,征討不服,率土效順,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嬰鐵鎖,臣母得以生還,雖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難逃,而得以展區(qū)區(qū)烏哺情私者,陛下之賜也。臣母子離散復(fù)完,白骨復(fù)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陛下又復(fù)甄錄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殞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顧自慚,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職在民牧。欽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愿。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發(fā)垂堂,西山之日已??;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后復(fù)求仕進,以盡忠罄節(jié),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注)①失怙:死了父親。②三山強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據(jù)武裝,被何左丞所滅。③石苞殉國:石指石奢,苞指趙苞。石奢:楚昭王相,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自刎而死。趙苞:鮮卑侵略漢國,把漢將趙苞的母親置于陣前,趙苞仍按時進擊,他母親和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隨后嘔血而死。④甄錄:甄別錄用。⑤民社:此指地方官。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B.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C.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D.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fā)曉之以理。B.古代父親去世叫“失怙”,母親去世叫“失恃”,父母雙亡則稱作“孤露”、“棄養(yǎng)”,長輩去世可婉稱“見背”。C.祿秩,指官吏食祿的品級,也指祿位,又指俸祿D.耄耋,耄,年紀七十歲。耋,年紀約為八、九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qū)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薄?.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1段用了“石苞殉國”的典故,是為了陳述隱忍茍活的慚愧,表明忠孝難全的矛盾,表達家國兼愛的情懷。B.“烏哺情思,陛下之賜”,表達對明朝饒恕自己罪過的感恩?!澳缸与x散復(fù)完”“罪戾已深”,旨在說明不就任的原因。C.第3段先擺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懷運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D.第3段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舉及母年老孤苦的現(xiàn)實情況;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使得說理邏輯嚴密,有禮有節(jié)。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母子離散復(fù)完,白骨復(fù)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2)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答案】1.B2.D3.B4.(1)我們母子離散,然后再次團圓,就如同枯骨生肉,陛下您的大恩大德,我銘刻于心,這種恩情即使死了,難道能報答的了嗎?(2)我聽說漢王用千兩黃金,萬戶封地懸賞我的頭顱。我送你個人情吧?!痉治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本句意為:況且我侍奉過元朝,做過元朝的臣子,僥幸逃脫罪責(zé)。母親年事已高,尤其孤獨苦楚。更應(yīng)該擔(dān)心她,體恤照顧她啊。“叨”,謙辭。表示受到(別人好處),“叨為元臣”意思是接受元朝的俸祿做元朝的臣子,這句話應(yīng)獨立成句,與“臣事元朝”并列,因此排除AC;“尤宜”解釋為“尤其應(yīng)該”,“惻怛而欽恤者也”做“應(yīng)該”的賓語,因此“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應(yīng)該連在一起,排除D。故選B。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D.“耄,年紀七十歲。耋,年紀約為八、九十歲”表述錯誤,應(yīng)該是“耄,年紀約八十至九十歲。耋,年紀為八十歲。”。故選D。3.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烏哺情思,陛下之賜’,表達對明朝饒恕自己罪過的感恩”表述錯誤,原文相關(guān)表述為“臣母得以生還,雖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難逃,而得以展區(qū)區(qū)烏哺情私者,陛下之賜也”,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我的母親才能夠活著回來,雖然我的不孝之罪本來在所難逃,但有機會能夠盡到我對母親的孝順之情,這是陛下您賜給我的機會??!”,這里的“陛下之賜”是感激皇帝能救回他的母親,使母子團圓。選項曲解文意。故選B。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關(guān)鍵字詞的正確翻譯:(1)完:保全,此處指團圓。肉:長出肉。銘感:銘記于心。雖:即使。九死:指死。其:難道。(2)購:重金懸賞。邑萬戶:定語后置,邑萬戶的封地。為:給。若:你。德:恩德,人情?!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祖英九歲喪父,只靠母親教育撫養(yǎng),直到長大知書懂禮,希望可以有機會出來做官,來報答母親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這是我的志向啊。為生活所迫我曾侍奉元朝,做何左丞的參佐,恰逢正趕上叛軍入侵,掠奪廣城,一家妻女,五人被殺戮;母親陳氏被囚禁。我忍氣吞聲不能立即死去,我愧對石奢、趙苞的精神榜樣,沒有做到忠孝兩全?,F(xiàn)在圣明的朝廷維新改革,征討不臣服的小國,作亂的強盜都被用鐵鎖拴著歸案,我的母親才能夠活著回來,雖然我的不孝之罪本來在所難逃,但有機會能夠盡到我對母親的孝順之情,這是陛下您賜給我的機會啊!我們母子離散,然后再次團圓,就如同枯骨生肉,陛下您的大恩大德,我銘刻于心,這種恩情即使死了,難道能報答的了嗎?陛下您甄別錄用,想錄用我為地方官。這正是我為陛下您效命的關(guān)鍵時刻。而我覺得自己萬分慚愧,不敢接受任命,因為我罪孽深重,不適合做官。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朝廷不會容忍接納不孝順的人做官,用仁愛之心胸懷天下的子民,普通百姓沒有誰不感到有所收獲。況且我侍奉過元朝,做過元朝的臣子,僥幸逃脫罪責(zé)。母親年事已高,尤其孤獨苦楚。更應(yīng)該擔(dān)心她,體恤照顧她啊。希望您能收回之前的詔命,憐憫我照顧母親之日苦短,答應(yīng)我奉養(yǎng)母親,給她養(yǎng)老送終的愿望吧!我和母親一定擦亮眼睛,感恩清平盛世,給您歌功頌德,感喟皇恩浩蕩。我今年四十九歲,母親八十一歲,白發(fā)深居,多有不便,日落西山,時日不多,如果拋棄親人就職赴命,不孝順的罪名更加深重。如果違背親情來侍奉主上,陛下您怎么會重用這樣的人呢?果真能陪母親享盡天倫,然后再就職盡忠,不僅僅是成全了作為兒子的私心,也是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杏花書屋記歸有光杏花書屋,余友周孺允所構(gòu)讀書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巖公為御史,謫沅、湘時,嘗夢居一室,室旁杏花爛漫,諸子讀書其間,聲瑯然出戶外。嘉靖初,起官陟憲使,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謂孺允曰:“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云?!惫筮w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歸而沒于金陵。孺允兄弟數(shù)見侵侮,不免有風(fēng)雨飄搖之患。如是數(shù)年,始獲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gòu)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huán)藝以花果竹木。方春時,杏花粲發(fā),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洞庭木葉①、芳洲杜若②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進士科,士方登第時,則長安杏花盛開,故杏園之宴,以為盛事。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榮名者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guān)嶺海十余年,所謂鐵石心腸,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fù)以科名望其子孫。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fā),可以知《詩》《書》之澤也?!对姟吩唬骸白越褚允?,歲其有,君子有谷,貽孫子。于胥樂兮!”吾于周氏見之矣!注:①洞庭木葉:語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②芳洲杜若:語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B.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C.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D.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指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跋却蠓颉敝敢讶ナ赖拇蠓颉H缦韧?、先父。B.“謫”在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diào)往邊外地方;“遷”指職務(wù)變動,“左遷”有時指官員升官。C.“登第”猶登科、及第?!凹暗凇敝缚婆e考試應(yīng)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D.“歿”指病死。古代人對死的稱呼不同: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稱“死”。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富貴顯赫的人,他們的子孫也跟著富貴顯赫;而貧窮之人,其子孫依然貧窮。B.友人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正直的知識分子,他敢于大膽向皇上進言,不怕觸怒皇上。C.本文先介紹杏花書屋的由來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議論。D.全文圍繞書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父親的崇高人格,使得本來極為普通的書屋有了不平凡的意義。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2)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敬鸢浮?.D6.B7.A8.(1)如今科考進士,也是在杏花盛開之時,讀書人中第,常常把夢見杏花作為考中的前兆。(2)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他們的后代也有現(xiàn)在不知淪落到何地的。【分析】5.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譯是:大約古代的君子,愛自己的國和自己的家,不僅鞠躬盡瘁,竟至對他們的后代子孫,仍然希望他們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無止境地為國效力?!安华殹选笔且粋€連貫完整的句子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共同作“冀”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D。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B.“‘左遷’有時指官員升官”錯,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后世沿用之。故選B。7.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與原文表達的意思相反。由“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fā)”幾句可知。故選A。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關(guān)鍵詞:杏花,杏花盛開;得第,中第;以……為,把……作為。(2)關(guān)鍵詞:同進,同時中進士做官;翕赫,盛大,顯赫;后,后代。參考譯文:杏花書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建造的讀書室。孺允自己曾說他的先父玉巖公擔(dān)任御史,在玉巖公謫戍到沅、湘一帶時,曾夢到自己居住在一間房子里,室外杏花爛漫,自己的幾個兒子在房子里讀書,瑯瑯的讀書聲傳到戶外。嘉靖初年,玉巖公被朝廷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從原先住的地方遷到縣的東門,也就是他現(xiàn)在居住的房子。玉巖公曾經(jīng)指著房子后面的一塊空地對孺允說:“他日應(yīng)當在那里建造一棟房子,命名為杏花書屋,以此來記錄我昔日的夢?!庇駧r公后來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巖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動蕩不安的禍患。像這樣好幾年,才得以安定地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巖公的居室,趁此機會在園中建造了五間房屋,藏書達萬卷,用玉巖公昔日命的名,懸掛在門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種植花果竹木。當春天到來時,杏花爛漫,整個院落如玉巖公當年的夢中之境。再回想玉巖公昔日謫戍在沅、湘一帶的情景,真可謂是醒來所見的現(xiàn)實是虛妄的,而夢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實的。走上這個廳堂,追思玉巖公,怎能不感慨萬千!以前唐代人重視進士科,讀書人將要登第的時候,正是長安杏花盛開之時,所以人們都把新進士的杏園宴當作一件美事。如今科考進士,也是在杏花盛開之時,讀書人中第,常常把夢見杏花作為考中的前兆。這是世俗對榮華不能忘記才成為這樣的。玉巖公因為向皇帝進諫而觸犯了皇帝,(被貶謫)在嶺南地區(qū)輾轉(zhuǎn)了十幾年的時間,所以他的心腸像鐵石般剛強,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jīng)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希望自己的子孫考取功名。大約古代的君子,愛自己的國和自己的家,不僅鞠躬盡瘁,竟至對他們的后代子孫,仍然希望他們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無止境地為國效力。玉巖公的良苦用心大約就在上述這些吧。如今距離玉巖公去世,還沒有多長時間,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他們的后代也有現(xiàn)在不知淪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雖目前還不得志,但人們正期望他們能被重用;并且玉巖公的本家孫輩都才華出眾,散發(fā)秀美的神采,可以憑著這知道是受到了《詩》《書》傳家的影響啊。《詩經(jīng)》中說:“打如今開了頭,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祿就留給子孫。大家都歡樂無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詩經(jīng)》所說的情形?。¢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游龍鳴山記(明)陶安游之勝者,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則所以宣其和、舒其郁、暢其心而發(fā)其文者,蓋樂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齋嚴君治酒肴,招予游龍鳴山,即無想山也。時春霧既久,風(fēng)日暄麗,耆英少俊,序齒而行,鼓吹前導(dǎo)。從藍溪東南行五六里,兩山峙如雙闕,相距百步,綿亙東趨。中夾石田,田右小路,隨兩山勢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僅可為路。又數(shù)里,山益奇峻,輕嵐暖靄,微襲襟帽。山外崇峰復(fù)峰,杳無窮極。少焉,峭壁對立,狀若華表,松衫萬章①,夾路北轉(zhuǎn)。澗多石底,云深樹茂,繁卉被巖,鳥聲清碎,似非人間世。僧舍雄麗,榜曰“禪寂”。門外獨松古秀,大連數(shù)抱。修篁干霄,森列門內(nèi)。寺長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處”。其西有“聽松桿”,又西即韓熙載讀書堂遺址,所植檜猶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為“招云亭”,氣象空曠,攢峰玉立,視向所歷群山,低俯其頂矣。遂躡蹬至潮音巖,怪石異態(tài)百出。同游者疲于躋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絕頂為怏,與三二友決意直上。地勢斗峻,褰裳②援蘿,履蒼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飛潮音巖,引以給庖。其西絕頂,巨石雄坦,可坐數(shù)十人。渺焉四顧,心目豁然。其東絕頂,視西又高,倦不欲登,還飲“白云深處”。于時暖氣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籌無算,談笑甚歡,雖從者樂工各適其意。酒既,長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環(huán)翠閣。已而與長老別,出寺門。行幾一里,眾以興未盡,席地坐,分韻賦詩者久之,詩成而歸。斯游也,適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但溧之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隱于邃奧,故無前賢題詠及當代名筆發(fā)其幽潛,予故表而出之。嗚呼!樂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風(fēng)雩也。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遂記茲游之勝,使無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選自《陶學(xué)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動)(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廣的樣子。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B.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C.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D.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B.蘭亭之會既有徜徉美好時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時過境遷不免感慨橫生的終期于盡。C.耆,指六十歲以上的年紀,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紀的詞還有耄耋、古稀、垂髫等。D.浴沂,語出《論語》:“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敝^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種怡然處世的高尚情操。11.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從三方面提出“游之勝”的標準,引領(lǐng)下文。B.潮音巖有一塊雄偉平坦且可坐數(shù)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為龍鳴山的重要景點。C.作者和同伴游覽了龍鳴山美景,談笑作詩,心情和悅,體會到了類似于“浴沂風(fēng)雩”那樣純正的快樂。D.龍鳴山地處幽僻,交通不便,不為人知,作者寫這篇游記,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龍鳴山值得一游。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修篁干霄,森列門內(nèi)。寺長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處”。②斯游也,適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答案】9.B10.C11.B12.①高高的篁竹上沖云霄,繁密地生長在寺院內(nèi)。寺院長老出門迎客,邀請我們進入后堂,堂上有各匾額,上面寫著“白云深處”四個字。②這次游覽恰逢適宜的天氣,又遇到理想的地點,確實很快樂了?!痉治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本題是選擇題,找準切入點,注意各選項間的不同之處?!疤m亭之會”,主謂結(jié)構(gòu)做主語部分,后面可以斷開,“乃”表達判斷語氣,與“或……”聯(lián)系緊密,應(yīng)該在“乃”前“會”后停頓。排除AC。“今同游者心平氣易”,“今”為時間狀語,與后邊謂語部分聯(lián)系緊密,應(yīng)該在“今”前停頓,“同”,一同,做“游”的狀語,“同游者”,名詞短語,之間不可斷開?!鞍l(fā)言為詩”,主謂賓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獨立成句,前后斷開。排除D。故選B。畫波浪線部分意思是:王曦之的蘭亭集會,或許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悅,吟詠作的詩,質(zhì)量上乘可以欣賞,也是既高興又不失正體的事!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C.“古代指人上了年紀的詞還有耄耋、古稀、垂髫等”中“垂髫”錯誤。垂髫指幼年。故選C。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潮音巖有一塊雄偉平坦且可坐數(shù)十人的巨石”錯誤。巨石并不在潮音巖,原文為“其西絕頂,巨石雄坦,可坐數(shù)十人”,巨石在山的西邊頂部。故選B。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干霄”,上沖云霄;“森”,繁密;“延”,邀請。(2)“斯”,這;“適”,恰逢;“信”,實在。參考譯文:游覽名勝的人,逢好天氣是樂事,遇到理想的地點又是樂事,而同游的又都是優(yōu)秀的人物,大家因為相處和諧、紓解郁悶、心情暢快而寫寫文章,是既高興又不失正體的事。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齋的嚴君置備酒菜邀我同游龍鳴山,龍鳴山即是無想山。是時春雨初晴,風(fēng)和日麗,老老少少,依照長幼順序而行,鼓樂隊在最前面作為先導(dǎo)。從藍溪向東南行進五六里,只見兩山如雙闕對峙,相距百步,向東綿延而去。兩山之間為石田,田的右邊有小路,小路依著山勢深邃又曲折。行進三四里,山勢狹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進數(shù)里路,山勢愈發(fā)奇峻,山谷中薄霧沾濕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邊崇巒疊嶂,無窮無際。走了不久,只見峭壁對立,形狀宛如華表,巨大的松樹和杉樹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澗底部多石,云深樹茂,繁花遮石,鳥聲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間。寺廟雄奇?zhèn)?,寺門榜額上書“禪寂”二字。寺院門外有一顆古松,直徑數(shù)抱粗。高聳云霄的篁竹則繁密地生長在寺院內(nèi)。寺院長老出門迎客,延請我們至后堂,后堂有匾,上書“白云深處”。寺院西邊有座“聽松軒”,再向西即是五代韓熙載讀書堂遺址,他所種植的檜樹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氣象空曠,直立在數(shù)座山峰的最高處,從亭往下看,先前登過的群山之頂都在腳下。于是抬腳攀登上潮音巖,巖上各種石頭真是異態(tài)百出。因為同游者登山疲憊,于是未往上登。我以沒登上山頂為憾,與兩三個朋友決定繼續(xù)登山。山勢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著藤蘿,腳踩在茂密叢林中。山上有深幽廣闊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飛瀉到潮音巖,(人們)接引(它)來供給廚房。山的西邊頂部,巨大的石頭雄偉平坦,上面可坐幾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開朗。山的東邊頂部比西邊頂部還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處”后堂。于是溫暖的氣息彌散席子,氣氛熱時如夏,靜時如秋,冷時如冬,觥籌無數(shù),談笑甚歡,即使是仆從與樂工也各得其樂。酒畢,長老帶領(lǐng)客人賞花,眾人緩緩登上環(huán)翠閣。不久與長老告別,出了寺門。走了一里,眾人余興未盡,席地而坐,分了韻腳賦詩良久,各自作了詩才回來。這次游覽恰逢適宜的天氣,又遇到理想的地點,確實很快樂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隱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沒有前賢留下的詩詞及當代名家抒懷的筆墨,因此我寫了這篇文章。哎?。〖雀吲d又不失正體的事,是孔夫子帶領(lǐng)學(xué)生沐浴后在舞雩臺享受春風(fēng)。王曦之的蘭亭集會,或許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悅,吟詠作的詩,質(zhì)量上乘可以欣賞,也是既高興又不失正體的事!于是記下這次游玩所見之景,旨在使無想山得以讓世人知曉。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乙]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酈道元《三峽》)[丙]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唬藮|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姚鼐《登泰山記》)13.下列對文中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B.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C.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D.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丙]兩文都是首先交代時間、地點,然后描繪看到的景物。B.[甲]文中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C.[乙]文語言簡練,寥寥數(shù)語寫出了三峽兩岸的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D.[丙]文主要是按空間順序描繪早起登泰山所見所感的。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君主發(fā)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B.“相公”一詞在古代社會中被廣泛地使用,主要是普通民眾對生員階層尚未擔(dān)任官職的士人的尊稱,也可以用于妻子對丈夫的敬稱。C.“曦月”在文言文中一般就是指日月。曦,就是太陽的意思:月,是指月亮。D.農(nóng)歷經(jīng)常用天干地支來紀年,“戊申”就是指“戊申年”,也就是作者登山的乾隆三十九年。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答案】13.D14.D15.D16.(1)重重疊疊的巖石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2)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ㄖ饾u)看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摴蒱(骰子)一樣立著的,是山巒(山峰)。【分析】13.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子可以翻譯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金陵人”意思是“南京人”為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兩項?!坝鄰婏嬋蟀锥鴦e”意思是“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而”表示承接,“飲而別”意思是“喝了酒后告別”,屬于連動謂語,主語為“余”,意思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用斷開?!皢柶湫帐稀背星笆÷灾髡Z是“余”,“問”為謂語,“其姓氏”為賓語,意思是“我問他們的姓氏”,結(jié)構(gòu)完整,意思獨立,前后斷開。排除A項。故選D。1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按空間順序”分析錯誤,應(yīng)該是按照時間順序。故選D。15.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戊申’就是指‘戊申年’”說法錯誤,“戊申”應(yīng)該是指“戊申日”。故選D。16.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嶂: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自:如果;亭午:正午;曦:太陽。(2)東:東面,稍:依?。ㄖ饾u);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定語后置,幾十個白色的像摴蒱(骰子)一樣立著的;山也:判斷句,是山巒?!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甲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乙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丙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天邊的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太陽升上來了,紅的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壁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fù)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shè)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壁非趙壁乎,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以一壁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請就死于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停相如干市,式安君十萬眾壓邯鄲,兩責(zé)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選自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壁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形狀為扁平的圓形。和氏壁,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B.九賓,由儐者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C.齋指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禮等嚴肅莊重的場合,沐浴更衣、整潔身心,以示虔誠莊敬。文中指的是祭祀禮節(jié)。D.舍人指隨侍身邊的親近屬官戰(zhàn)國及漢初王公貴族都有舍人。藺相如當初即為繆賢舍人。1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B.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C.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D.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面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19.下列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對藺相如的觀點與王世貞的觀點是不一致的。B.王世貞認為“給不給秦國和氏璧”只有兩個選擇,不存在藺相如所想象并且確實又那樣做的第三種方法。C.藺相如叫舍人帶著和氏璧逃回了趙國,卻將責(zé)任推給秦國。而秦王之所以沒有殺他,是因為秦國還想和趙國交好。D.王世貞認為藺相如能完璧歸趙的主要原因是天意,不是人為,所以表現(xiàn)了王世貞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2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fù)挑其怒也?(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3)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敬鸢浮?7.C18.B19.D20.(1)這只要兩句話就能解決了,為何既懼怕它而又去挑起他的怒火(激怒他)呢?(2)蘇武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受到了冒犯和侮辱才死去的話,那就更是對不起國家。”(3)權(quán)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yīng)而使秦國承擔(dān)理虧的后果?!窘馕觥?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識記古代文化常識能力。C.“文中指的是祭祀禮節(jié)”錯,原文是“齋而受璧”,意思是“進行齋戒接受和氏璧”,不屬于祭祀禮節(jié)。故選C。18.本題考查聲文言文斷句能力。句子可以翻譯為: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保全這塊璧,那是上天的保佑。至于他在澠池以強硬的態(tài)度對付秦國,在國內(nèi)以謙和的姿態(tài)對待廉頗,那是策略上越來越高明了。所以說趙國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確是上天在偏袒它?。 霸弧痹谶@里可譯為說、認為,后文皆為“曰”的賓語,所以其后斷句,排除AD?!皠艥瞥亍薄叭崃H”句式相同,中間斷句,排除C。故選B。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信息,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要點能力。D.“所以表現(xiàn)了王世貞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錯誤,“藺相如能完璧歸趙的觀點是觀點天意,不是人為”只是王世貞對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的觀點,并不能因為某人對某一件事觀點與大家不同,就認為該人的人生態(tài)度消極。故選D。2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決”,解決;“挑”,挑起;“奈之何”,固定句式,為何。(2)“及”,牽連;“見犯”,表被動,被冒犯,受到了冒犯;“乃”,才;“重”,更;負,對不起。(3)“均”,權(quán)衡;“許”,答應(yīng);“負”,使動用法,使……擔(dān)負;“曲”,理虧?!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秦國用十五座城的空名,來欺騙趙國,并且勒索它的和氏壁。這時說它要騙取璧是實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窺視趙國。趙國如果知道了這個實情就不給它,不知道這個實情就給它。知道了這個實情而害怕秦國而給它,知道這個實情而不害怕秦國就不給它。這只要兩句話就解決了,怎么能夠既害怕秦國又去激怒秦國呢?況且,秦國想得到這塊璧,趙國不給它,雙方本來都沒有什么曲直是非。趙國交出璧而秦國不給城池,秦國就理虧了。秦國給了城池,而趙國卻拿回了璧,就是趙國理虧了。要想使秦國理虧,不如就放棄璧。害怕丟掉璧,就不如不給它。秦王既然按照地圖給了城池,又設(shè)九賓的隆重禮儀,齋戒之后才來接受璧,那種形勢是不得不給城池的。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給城池,藺相如就可以上前質(zhì)問他:“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會給城池的,這塊璧不是趙國的嗎?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國的寶物?,F(xiàn)在假使大王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拋棄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會深恨大王,說把我們像小草一樣拋棄了。大王不給城池,而騙奪了趙國的璧,因為一塊璧的緣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請求死在這里,來表明大王的失信。”這樣,秦王未必不歸還璧。但是當時為什么要派手下人懷揣著璧逃走而把秦國處在理直的一方呢?那時秦國并不想與趙國斷絕關(guān)系。假如秦王發(fā)怒,在街市上殺掉藺相如,派武安君率領(lǐng)十萬大軍進逼邯鄲,追問璧的下落和趙國的失信,一次獲勝就可以使相如滅族,再次獲勝而璧最終還是要落到秦國手里。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保全這塊璧,那是上天的保佑。至于他在澠池以強硬的態(tài)度對付秦國,在國內(nèi)以謙和的姿態(tài)對待廉頗,那是策略上越來越高明了。所以說趙國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確是上天在偏袒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里婦寓言[明]馬中錫漢武帝時,汲黯使河南,矯制發(fā)粟,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先生曰:“吾草野鄙人,無可以語子者。無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婦未笄時,竊聽諸母談,聞產(chǎn)育之艱,撫然而退,私語女隸曰:‘諸母知我竊聽,誑我耳,世寧有是理耶?’既而適里之孱子,身不能勝衣,力不能舉羽,氣奄奄僅相屬。雖與之居數(shù)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chǎn)育之艱,益以前諸母言為謬。孱子死,婦入通都,再適美少年,意甚愜,不逾歲而妊。將娩之前期,腹隱隱然痛,婦走市廛①,遍叩市媼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市媼知其愚也,欺侮之曰:‘醫(yī)可投,彼有劑可以奪胎也。’或曰:‘巫可禮,彼有術(shù)可以逭②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測,暮夜?jié)摱萜渲?,可避也?!蛟唬骸畺|海有藥,其名長生,服之不食不遺,可免也。’婦不知其紿也迎醫(yī)而醫(y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于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于蛟龍顧其居有窨③室焉,遂竄入不復(fù)出。居三日,而痛愈劇,若將遂娩者,且計窮矣,乃復(fù)出。偶鄰婦生子,母子俱無恙。婦欣然往問之。鄰婦曰:‘古稱未有學(xué)養(yǎng)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閑養(yǎng)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產(chǎn)者亦多矣,產(chǎn)而死則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嫠居以畢世,而乃忍辱再醮也?世豈有既妊而畏產(chǎn)者耶?’里婦乃郝然而歸,生子亦無恙。”詞未畢,黯出戶,不俟駕而朝。(節(jié)選自《叢書集成》)(注)①市廛(chán):商店集中的地方,這里指集市。②逭(huàn):逃避。③窨(yìn):地窖。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婦不知/其紿也迎醫(yī)/而醫(y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于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于蛟龍/B.婦不知/其紿也迎醫(yī)而醫(y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于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于蛟龍/C.婦不知其紿也/迎醫(yī)而醫(y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于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于蛟龍/D.婦不知其紿也/迎醫(yī)而醫(y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于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于蛟龍/2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制,帝王的命令,矯制,即假托帝王的命令。B.蓬萊,即蓬萊山,是中國傳說中的海中仙山名,與方丈、瀛洲合稱“三神山”。C.司命,即青帝,神話中掌管人生命的神靈,屈原《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D.醮,古代舉行冠禮或婚禮時斟酒給人的一種儀式,“再醮”指男女再婚,后專指婦女再嫁。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汲黯愛護百姓,忌憚君王。他出使河南,本準備打開糧倉救濟百姓,又擔(dān)心被殺,就向東郭先生討教計策。B.里婦年少無知,自作聰明。未成年時,她認為長輩知道她在偷聽才夸大其詞,對產(chǎn)育艱難之事根本不相信。C.里婦輕信盲從,愚昧可笑。集市上的婦人明顯是在愚弄她,她竟然信以為真,還四處尋求免除生育之苦的方法。D.本文寓理于事,生動形象。文章假托汲黯懼誅、里婦畏產(chǎn)的故事,來告訴世人做事要勇于承擔(dān)后果的道理。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草野鄙人,無可以語子者。無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2)雖與之居數(shù)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chǎn)育之艱,益以前諸母言為謬?!敬鸢浮?1.D22.C23.A24.(1)我是鄉(xiāng)野見識短淺的人,沒有可以對你說的話。還要問個不停的話,我就冒昧地拿我鄉(xiāng)里的一件事情來告訴你。(2)雖然同他住在一起好幾年,沒能夠懷孕,這位婦人也就不知道生育的痛苦,更加認為以前嬸嬸們的話是錯誤的?!痉治觥?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欺騙她的,去找醫(yī)生,被醫(yī)生拒絕;去求神巫,神巫不理睬她;跑到南山,想躲進草叢卻受到虎豹的阻擋;投奔東海,想登上蓬萊神山,卻受到蛟龍的阻攔?!皨D不知其紿也”中的“紿”在《項羽本紀》中出現(xiàn)過,意為“欺騙”,“婦不知其紿也”的意思是“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欺騙她的”,語義完整,中間不可斷開,據(jù)此可排除A、B兩項?!摆吥仙健薄巴稏|?!苯Y(jié)構(gòu)對稱,應(yīng)在其前后都斷開,據(jù)此又可排除C項。故選D。2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C.“司命,即青帝,神話中掌管人生命的神靈”表述錯誤。司命不是青帝,司命掌管人的生命。青帝,居?xùn)|方,為春之神。故選C。2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本準備打開糧倉救濟百姓,又擔(dān)心被殺,就向東郭先生討教計策”表述錯誤。根據(jù)原文中的“漢武帝時,汲黯使河南,矯制發(fā)粟,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可知,汲黯已經(jīng)假托皇帝的詔令開倉發(fā)糧,回來后怕被殺,才去找東郭先生求策。故選A。2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題得分點有:(1)“鄙人”,見識短淺的人,鄙陋無知的人;“里”,鄉(xiāng)里。(2)“克”,能夠;“諳”,知道;“益”,更加;“謬”,錯誤。參考譯文:漢武帝時,汲黯出使河南,假托帝王的命令開倉發(fā)糧,回來后怕被殺。沒有去朝見皇帝,先拜訪東郭先生討教免罪的計策。先生說道:“我是鄉(xiāng)野見識短淺的人,沒有可以對你說的話。還要問個不停的話,我就冒昧地拿我鄉(xiāng)里的一件事情來告訴你。我鄉(xiāng)里有一個婦人未及笄時,偷聽幾位嬸嬸的談話,聽到她們談到生孩子的艱苦,就悵然失意地退下來,私下同婢女說:‘嬸嬸們知道我偷聽,故意欺騙我,世上哪里有這個道理?’不久嫁給同鄉(xiāng)一個身體虛弱的青年,那個青年簡直連衣服的重量也經(jīng)不起,力氣小得連羽毛也舉不動,氣息微弱只剩呼吸。雖然同他住在一起好幾年,沒能夠懷孕,這位婦人也就不知道生育的痛苦,更加認為以前嬸嬸們的話是錯誤的。這個身體虛弱的青年死了,婦人去了大城市,第二次嫁給了一個俊美的青年,心里很滿意,不到一年就懷孕了??煲置涞那跋?,覺得肚子隱隱地發(fā)痛,婦女便跑去集市上,一個一個去請教集市上曾經(jīng)生過孩子的婦女,來請教免去生育孩子的辦法。集市上的婦女知道她蠢笨,欺負戲弄她說:‘可以找醫(yī)生,他們有藥劑可用來打胎?!腥苏f:‘可以求神巫,他們有法術(shù)可用來逃避死亡?!腥苏f:‘南山有個洞,它的深度無法測量,你在黑夜悄悄地隱藏在里面,可以免去生育?!€有人說:‘東海有藥,它的名叫長生,吃了不吃飯不排泄,可以免去生育?!@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欺騙她的,去找醫(yī)生,被醫(yī)生拒絕;去求神巫,神巫不理睬她;跑到南山,想躲進草叢卻受到虎豹的阻擋;投奔東海,想登上蓬萊神山,卻受到蛟龍的阻攔?;仡^看到自己家里有地窖,就鉆了進去不再出來。過了三天,肚子痛得更加厲害,好像就要分娩了,自己的辦法也窮盡了,只好再出來。正巧鄰居的婦人生了孩子,母子都平安無事。這位婦人高興地去討教辦法。鄰婦說:‘古話說,沒有先學(xué)養(yǎng)孩子,再去出嫁的。你都嫁了,竟然不熟習(xí)生育孩子的方法卻說這樣的話呢?世上的人沒有死于生孩子的太多了,若因生孩子而死也是由司命決定的,又怎能避免得了呢?你既怕死,為什么不做寡婦度完一生,卻要忍受侮辱再嫁呢?世上哪有懷孕了又怕生產(chǎn)的呢?’這位婦人聽了慚愧地回去了,生下了孩子也平安無事?!惫适逻€沒有講完,汲黯就跑出門去,不等馬車來就立即去朝見皇帝了。選篇理由:蘇軾《石鐘山記》以記敘的活潑、議論的深意見長,本文是反駁蘇軾考察石鐘山命名原因的結(jié)論的。閱讀本文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有利于學(xué)生理性看待前人的觀點?!洞涸谔霉P記》卷七俞樾東坡《石鐘山記》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鐘山者,皆以坡語為然。余親家翁彭雪琴侍郎……駐江西最久,語余云:“湖口縣鐘山有二,一在城西,濱鄱陽湖,曰上鐘山;一在城東,臨大江,曰下鐘山,下鐘山即東坡作記處。然東坡謂山石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聲如樂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風(fēng)水相遭,皆有噌呔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則山下有洞門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徑蜿蜒如龍,峭壁上皆枯蛤黏著,儼然鱗甲。洞中寬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層則昏黑不可辨。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復(fù)寬廣,可容三人坐。壁上鐫‘丹房’二字,且多小詩,語皆可喜。如云:‘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識,桃花春漲洞門關(guān)?!療o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上鐘山亦中空。此兩山皆當以形論,不當以聲論。東坡當日,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保ㄓ袆h改)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B.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C.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D.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筆記,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筆記文包括史料筆記、考據(jù)筆記和筆記小說。B.親家,夫妻雙方之父母互稱對方為“親家”,也泛稱親戚之家。C.丹房,指道教煉丹的地方,后指道觀;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道觀。D.“猶過其門而未入其室也”,化用自成語“登堂入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27.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為考據(jù)筆記,并非全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考察之后的隨筆記錄。B.作者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C.在作者看來,蘇軾考察石鐘山,以為其得名是因風(fēng)水相吞吐而為聲,這也沒有探察到問題的根本。D.蘇軾笑李渤考證石鐘山命名的方式太粗糙,而作者認為蘇軾與李渤犯了類似錯誤。2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凡有罅隙,風(fēng)水相遭,皆有噌鏜韉之聲,何獨茲山為然乎?(2)燭而登,其地平坦,氣亦溫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積尺許。【答案】25.B26.C27.B28.(1)但凡有裂縫,風(fēng)和水相遭遇,都有噌鏜韉的聲音,為什么只有這山(石鐘山)是這樣(命名)呢?(2)點著蠟燭攀登,地勢平坦,氣候也溫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糞便積累了一尺多。【分析】25.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爸弊鳌叭搿钡馁e語,“其中”引出后面的陳述,二者中間需要斷開,據(jù)此排除A、D兩項?!疤旎ㄉ⒙弊鳌叭纭钡馁e語,應(yīng)在其后斷開,若是“散漫垂垂欲落”則邏輯不通,據(jù)此排除C項。翻譯為:進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瓏,鐘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樣,下垂的樣子好像要落地。故選B。26.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本文指的是道觀”錯誤,本文的“丹房”應(yīng)該是“神仙的住所”,并非“道觀”。故選C。27.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認為蘇軾只看到了下鐘山的山形似鐘,而沒看到上鐘山亦然”錯誤,應(yīng)是作者認為蘇軾沒有看到兩座山均因山形似鐘而得名。故選B。2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罅隙:裂縫。遭:遭遇,相遇。茲:這。然:這樣。(2)燭:點著蠟燭。氣:氣候。如:像。許:左右。參考譯文:蘇軾的《石鐘山記》感嘆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至今游覽石鐘山的人,都認為他的話是對的。我的親家公彭雪琴侍郎……駐守江西時間最久,(他)對我說:“湖口縣有兩座鐘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陽湖邊上,叫作上鐘山;一座在城東,面臨大江,叫作下鐘山。下鐘山就是蘇軾(游覽)作記的地方。但是蘇軾說山石與風(fēng)水相吞吐,發(fā)出的聲音像音樂演奏,這個恐怕不是這樣。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有裂縫,風(fēng)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呔鏜韉的聲音,為什么只有這山(石鐘山)是這樣(命名)呢?我久住在湖口,每到了冬天水面落下,則山下有像門一樣的洞出現(xiàn)。進去洞里,里面透漏玲瓏,鐘乳石像天花散漫一樣,下垂的樣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龍一樣。峭壁上都粘著干枯的蛤蜊,就像鱗甲似的。洞中寬敞,左右可以通向別的(洞穴),可以容納千人。最上層則昏沉黑暗不可辨別。點著蠟燭攀登,地勢平坦,氣候也溫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糞便積累了一尺多。旁邊又有小洞,像蛇一樣爬著進入,(洞)又變得寬可以容納三個人坐下。石壁上刻著‘丹房’兩個字,而且有很多小詩,語句都很好。比如寫著‘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又寫著‘小憩千年人不識,桃花春漲洞門關(guān)?!瘺]有年代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因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鐘覆蓋著地面一樣,所以得到鐘這個(山)名。上鐘山也是中空的。這兩座山(的命名)應(yīng)該以形狀而論,不應(yīng)該以聲音來說。蘇軾當天,就像從門口過而沒有進入它的室內(nèi)一樣?!遍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何陋軒記〔明〕王守仁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温??”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之外,于今為要綏,而習(xí)類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求其所謂甚陋者而莫得。獨其結(jié)題鳥言山棲羝服,無軒裳宮室之觀,文儀揖讓之縟,然此猶淳龐質(zhì)素之遺焉。蓋古之時,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夫愛憎面背,亂白黝丹,浚奸窮黠,外良而中螫,諸夏蓋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魯掖,折旋矩矱,將無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則有矣。世徒以其言辭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謂然也。②始予至,無室以止,居于叢棘之間,則郁也;遷于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龍場之民,老稚日來視予,喜不予陋,益孚比。予嘗圃于叢棘之右,民謂予之樂之也,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xué)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③嗟夫!諸夏之盛,其典章禮樂,歷圣修而傳之,夷不能有也,則謂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專法令,搜抉鉤縶之術(shù)窮,而狡匿譎詐,無所不至,渾樸盡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繩之木,雖粗礪頑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為欲居也歟?雖然,典章文物,則亦胡可以無講?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瀆禮而任情,不中不節(jié),卒未免于陋之名,則亦不講于是耳。然此無損于其質(zhì)也。誠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蓋易。而予非其人也,記之以俟來者。(注)龍場,在今貴州修文縣。當時作者謫龍場驛丞。要綏,指邊遠地區(qū)。結(jié)題:指少數(shù)民族結(jié)發(fā)于額的裝束。羝服:羊皮作衣服。甫:章甫,古代的禮帽。掖:衣袖。折旋矩矱:遵守規(guī)則法度。2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xué)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B.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xué)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C.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xué)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D.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xué)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3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九夷:先秦時北部民族泛稱?!熬拧辈⒎蔷唧w數(shù)目,只表示眾多之義。后泛稱少數(shù)民族。B.軒裳:古代卿大夫所乘坐的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子。裳,指帷裳,車旁的布幔。C.諸夏:周代分封的“王之支子母弟甥舅”各個諸侯國。后泛指中原地區(qū),中國。D.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diào)地位的崇高。后“君子”被賦予道德的含義。3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被貶到當時的邊窮地區(qū)貴州龍場當驛丞,條件艱苦,甚至連住處也沒有。當?shù)厝苏J為他沒法待下去,但他還是扎下了根,借孔子之語命名住所,感到生活安寧而快樂。B.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堵毅憽肺墓P之空靈飄逸,從居住環(huán)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體現(xiàn)陋室不陋;而本文內(nèi)涵沉雄大度,層層推進,說理深入:二者主旨迥異。C.本文并非簡單描述貶所環(huán)境差,條件苦,而是講述了當?shù)厝穗m性情粗野,卻醇厚質(zhì)樸,更易接受圣學(xué)教化。至于說自己無力擔(dān)此重任,需要等待君子來,這是自謙。D.作者寫作目的有四:伸張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觀點,期待品德高尚的人來夷地教化百姓,贊揚少數(shù)民族人民直率坦誠、樂于助人的品性,表達安貧樂道的人生態(tài)度。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蓋古之時,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②龍場之民,老稚日來視予,喜不予陋,益孚比?!敬鸢浮?9.C30.A31.B32.①這是因為古時候,法制沒有完備,人們不受禮法約束,就都這個樣子,不能認為是落后啊。②龍場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來看望我,他們很高興,不輕視(認為)我(淺陋),越來越信服親近(我)?!痉治觥?9.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又栽上芍藥等花卉,砌好堂前的臺階,置辦好室內(nèi)的房間,(擺上)琴書和圖冊史書,講學(xué)誦書游樂之道大具備了,來交往的文人學(xué)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其中“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結(jié)構(gòu)相同,中間斷句,排除BD;“列堂階”“辦室奧”結(jié)構(gòu)相同,中間斷開,排除A。故選C。3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九夷:先秦時北部民族泛稱”錯誤,“九夷”是先秦時對居于今山東東部、淮河中下游的部族的泛稱(古時稱東夷有九種,故稱九夷)。故選A。3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二者主旨迥異”錯。兩文類似:①居住環(huán)境優(yōu)美——劉禹錫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處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劉禹錫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王守仁添置琴編圖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劉禹錫只與鴻儒交往,王守仁與游學(xué)讀書人往來。故選B。3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蓋,因為;備,完備;然,這樣;陋,落后。(2)陋,意動、認為……淺陋;喜不予陋,賓語前置;孚,信服;比,親近。參考譯文:當初,孔子要住在九夷(邊遠之地),別人都認為那里簡陋落后??鬃诱f:“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簡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貶龍場,龍場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屬于邊遠地區(qū),還沿襲著過去的風(fēng)俗習(xí)慣。人們都以為我來自京城,一定會嫌棄這里簡陋,不能居??;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長一段時間,卻很安樂,并沒有見到他們所說的簡陋和落后。這里的人們,結(jié)發(fā)于額頭,說話似鳥語,穿著奇特的衣服。沒有華麗的車子,沒有高大的房子,也沒有繁密的禮節(jié),但這仿佛是一種質(zhì)樸、淳厚的古代遺風(fēng),這是因為古時候,法制沒有完備,人們不受禮法約束,就都這個樣子,不能認為是落后啊。那些當面說愛,背后說恨的,顛倒黑白,狡猾奸詐的人,外表忠厚,而內(nèi)心像毒蟲刺人,中原華夏地區(qū)的人們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質(zhì)彬彬,穿戴著禮儀之邦宋國的禮帽,魯國的大袖之衣,遵守規(guī)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嗎?夷地的人們卻不這樣,他們好罵人,說粗話,但性情率真,淳樸,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為他們說話低微,就認為他們落后,我不這樣認為。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住在叢棘之中,則非常阻滯;遷到東峰,就著石洞住下,卻又陰暗潮濕。龍場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來看望我,他們很高興,不輕視我,越來越信服親近我。我曾在叢棘的右邊開園種菜,人們認為我喜歡那個地方,紛紛砍伐木材,就著那塊地搭建起一座軒房讓我居住。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又栽上芍藥等花卉,砌好堂前的臺階,置辦好室內(nèi)的房間,(擺上)琴書和圖冊史書,講學(xué)誦書游樂之道大具備了,來交往的文人學(xué)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軒中的人,好像來到了四通八達的都市,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遠夷之地。于是給軒取名為“何陋軒”,來伸張孔子的話。唉!華夏興盛,那些典章禮樂,經(jīng)過圣賢的修訂而流傳下來,夷地不能擁有,那么因此稱之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華夏)輕賤道德而專注于法令,搜羅延攬的辦法用盡了,可是人們狡猾奸詐,無所不為,渾樸的品質(zhì)消失殆盡!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沒有雕琢的璞玉,沒有經(jīng)過墨線量直和加工的原木,雖然粗樸固執(zhí),可是還有待于錘子斧頭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夠認為他們鄙陋無知呢?這正是孔子想要遷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嗎?(意即孔子欲對渾樸的夷民施以禮樂教化)雖然這樣,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講呢?現(xiàn)在夷地的風(fēng)俗,崇尚巫術(shù),敬奉鬼神,輕慢禮儀,放任情感,偏離正道,不合禮節(jié),所以最終不免于簡陋的名聲,自然也就沒有宣講這些了。然而這對他們渾樸的本質(zhì)并沒有損害。果真有君子住到這里來,開導(dǎo)教化他們大概很容易吧??墒俏也皇悄欠N能擔(dān)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寫下這篇“記”,用以等待將來的人。登泰山記姚鼐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shù)勒撸圆患巴?。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桐城姚鼐記。游靈巖記姚鼐泰山北多巨巖,而靈巖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來觀之。其狀如壘石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環(huán)而缺南石。南則重嶂蔽之,重溪絡(luò)之。自巖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種柏,翳高塞深,靈巖寺在柏中,積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動寺壁。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在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山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鶩而詭趨,帷賬而軍行。巖尻②有泉,皇帝來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飲余。回視寺左右立石,多宋以來人刻字,有墁入壁內(nèi)者,又有取石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余初與朱子潁約來靈巖,值子潁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聶劍光偕余。聶君指巖之北谷,溯以東,越一嶺,則入于琨瑞之山。蓋靈巖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濟;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濟;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靈巖在長清縣東七十里,西近大路,來游者日眾。然至琨瑞山,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書以告子潁。子潁他日之來也,循泰山西麓,觀乎靈巖,北至歷城,復(fù)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返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張峽夜宿。姚鼐記。(注)①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②巖尻:山巖的末端。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B.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C.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D.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34.下列各項加點詞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世皆謂之天門云云:助詞,無實義聶君指巖之北谷,溯以東溯:順流而下B.崖限當?shù)勒弋數(shù)溃簱醯?,攔路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觀宇:參觀廟宇C.下有紅光動搖承之之:代詞,它則山之四面盡矣之:助詞,的D.當其南北分者者:代詞,……的地方有墁入壁中者者:代詞,……的事物,指石碑35.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文中“乾隆三十九年”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年號。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為《惜抱軒詩文集》。C.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文中“泰山之陽”就是指泰山的南面,“其陰”指的是泰山的北面。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稱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朔”,農(nóng)歷十五稱為“望”,“既望”通常指農(nóng)歷每月十六。36.下列對兩篇游記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節(jié)前二日游覽泰山,在春節(jié)正月初四日又游覽靈巖,分別寫下了《登泰山記》和《游靈巖記》,這兩篇游記散文一般認為是姐妹篇。B.姚鼐寫泰山,生動表現(xiàn)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靈巖,則借柏樹、積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靈巖的清幽。兩篇文章寫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C.桐城派作家寫文章,要求言辭“雅潔”,即講究語言的文雅和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