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一、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一般來說,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愛國包含著三層基本含義,即愛國的情感、愛國的思想和愛國的行為。人們有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就會在處理個人與國家、民族關系的時候,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融于祖國的前途、命運之中。祖國,就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家園,就是我們腳下這塊
世世代代勞動、生息、繁衍、發(fā)展的遼闊大地。從一定意義上說,祖國是一個集自然、政治、經濟、文化與歷史為一體的綜合概念,是由一定社會歷史階段、一定區(qū)域內的國土、國民和國家機器等基本要素構成的人類生存的社會共同體。
二、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高尚的傳統(tǒng)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歷史上,中國屢遭外敵入侵,國破則家亡,使人們的愛國之情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并升華為為國獻身的情操和精神。無數(shù)志士仁人以愛國為崇高之志,以報國為終生之責,認為“天下之本為國”,強調“以國家之務為己任”,“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關心國家的興衰,關心人民的疾苦,是中華民族的一面旗幟,有著無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抵制外來侵略和社會進步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中華民族具有自強不息、奮勇進取的傳統(tǒng)美德,提倡做人要“剛健有力”,“自強不息”,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氣,是我們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它使我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長期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使我們歷盡艱難而不衰亡。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永恒主題。歷史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學科,歷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這是因為歷史本身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內容。因此,歷史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責無旁貸的。
三、在歷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明確教學目標,善于挖掘教材
《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yè)作貢獻的人生理想?!敝袑W歷史教材涉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十分廣泛,其中包括顯性的和隱性的。教師應該時刻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作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愛國教育內容,并做統(tǒng)籌安排,通盤考慮,根據(jù)各個時期教材內容制訂施教計劃,一步個腳印地去落實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任務。在對中國古代史、近現(xiàn)代史和世界史的學習中,要從不同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根據(jù)初中各階段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初一的學生著重介紹基礎知識;對初二的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從總體上把握中國的歷史;初三的學生要做到能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教學目標,加深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具體來說:首先學生應該從中國古代歷史學習中了解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傳統(tǒng),產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文化的認同,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秦漢、隋唐、宋元的高度繁榮令世人矚目,如果沒有四大發(fā)明,恐怕世界文明的腳步也會遲緩。世界文化寶庫中也鐫刻著很多中國人的名字。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深入挖掘與講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同時,也要讓學生在近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屈辱史與民族抗爭史的學習中、在中外國家歷史發(fā)展的對比中樹立為建設祖國、實現(xiàn)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理想。要把學生的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志。從戚繼光組織“戚家軍”英勇抗倭“,到甲午戰(zhàn)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從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到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從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到共產黨員吉鴻昌就義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都展示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切實有效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1)情境設計,引發(fā)思考。在《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一課,關于戚繼光抗倭這一子目的教學,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的愛國精神。在這一子目中可設計五分鐘短劇表演《臺州九捷》,之后向學生提問“戚繼光抗倭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這樣能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愛國主義的情感得到升華。在抗倭斗爭中,戚繼光表現(xiàn)出很強的民族自尊心,當倭寇侵犯海疆國土,蹂躪民眾之際,他義憤填膺,為保國衛(wèi)民,挺身而出,奮勇殺敵,為肅清東南沿海的倭寇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業(yè)績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著后人抗擊外侮的斗爭。戚繼光身上體現(xiàn)的這種民族自尊心、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我們應該發(fā)揚光大它,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努力奮斗。
(2)經典回放,加深印象。利用電教手段可“再現(xiàn)”已消逝的歷史現(xiàn)象和人物,調動起學生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從而進入歷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歷史課堂上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在講述《甲午戰(zhàn)爭》一文中的黃海海戰(zhàn)時,與其教師感情充沛地去講,不如通過多媒體播放《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影片的片斷。再現(xiàn)“致遠艦即將沉沒時,鄧世昌義不獨生,手攬住愛犬,一同沉沒在祖國的黃海波濤之中”的情景。這樣的歷史回放會讓學生深受感動,在此基礎上,師生同仇敵愾,共同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而產生振興中華,富強國家的決心。
(3)直觀演示,親身體驗。我們介紹中華民族的偉大成就時,如果把地動儀、水排、筒車、長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學生面前,使他們親眼看到祖先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會使學生產生多么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呀!我們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暴行,如果拿出實證,將圓明園燒毀前后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學生會受到多么深刻的教育。他們對侵略者的憤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不會油然而起么!所以使用直觀教具可以演示歷史最壯觀場面,可以表現(xiàn)英雄人物的業(yè)績,可以表現(xiàn)優(yōu)良傳統(tǒng)。
3、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以“愛國主義”為主題,開展課外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發(fā)展能力的同時,更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開展“愛國主義”演講比賽。通過這個活動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們革命熱情,產生對家鄉(xiāng)、對祖國、對黨和社會主義的熱愛心情,樹立共產主義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產品銷售區(qū)域代理合同模板
- 2024租車合同協(xié)議書公司單位租車協(xié)議書
- 2024版獨家代理合同樣本
- 2024年廣場文化建設施工合同
- 2024年度貨物采購與供應協(xié)議
- 陀螺課件圖片教學課件
- 2024年度勞動合同標的:高級管理人員雇傭
- 2024解除土地流轉合同
- 2024年度環(huán)保項目技術研發(fā)與許可使用合同
- 2024年度房屋買賣合同(高檔住宅)
- 螺紋緊固件知識
- NET Core 底層入門(完整版)
- 淺談歌曲《紅豆詞》的藝術特征
- 【設計師】訪談平面設計師
- JGT153-2012 滑道車庫門標準
- 圍術期低氧血癥病例討論課件
- 中國歷年各省份GDP數(shù)據(jù)(1993-2018)
- 大學軍事理論課教程第四章現(xiàn)代戰(zhàn)爭第二節(jié) 新軍事革命
-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自我認知-價值觀
- 安徽省蕪湖市2023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附答案)
- 上肢康復機器人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