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 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語文T侖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一、讀題

步驟一:關注文章的標題

邊讀邊標關鍵詞:

1、表示范圍、程度的副詞;

2、表時間、結果的關鍵詞;

3、某些指代詞;

4、含有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

5、提示信息的詞;

6、文中反復出現的詞。

步驟二:讀完每段理關系

1、概括出段落層次的含義;

2、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間、段落間的相互關系(句子間常有并列、遞進、轉折、

因果、條件、目的、解說、假設等內在關系;段落間常有總分、遞進、并列、對

比等邏輯關系。)

如何分析關系:

(1)尋找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總領句,段中的銜接關聯句,段末的總括句);

(2)依據關鍵詞概括;

(3)對于沒有中心句也沒有關鍵詞的段落,要概括其內容要點進而把握詞句間

的關系。

二、審題

1、識別出題人編寫錯誤選項的幾種手段

(1)刪減法:故意刪掉原句的有關成分,如必不可少的定語(形容詞)、狀語

(介詞短語)等,使選項與原文對應句相比,或表達范圍擴大,或意義內涵扭曲。

(2)添加法:無中生有,或在相關的信息中添加望文生義的理解,并與正確信

息雜糅在一起,造成迷惑。

(3)調序法:故意調換詞序或語序,使句意發(fā)生變化。

(4)替換法:故意將因果互換、主客顛倒;或以部分代全體,或以整體代局部;

第1頁共25頁

或將現實當推測,或將必然當可能;或者張冠李戴,極具迷惑性。

(5)缺漏法: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內容,造成以偏概全。

2、高頻設錯點

(1)答非所問:盡管選項表述完全符合原文,但選項并沒有回答題干所探討的

問題。要注意題干中“原因”“根據”“證據”“表現”“實質”“目的”等關

鍵字眼,要特別注意辨析選項是否符合題干要求。

(2)以偏概全:從范圍上對內容進行隨意擴大,即選項有意把原材料中對某類

事物中某一部分的判斷擴大到某類事物的全體,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

某些特點、功用等說成是所有同類事物所具有的特點、功用。即以部分代整體,

局部代全局。

(3)張冠李戴,故意將此事物表述為彼事物,將事物的此方面表述為彼方面,

或者把甲的特點說成是乙的特點,或者將原文甲的觀點態(tài)度(行為狀態(tài))說成是乙

的觀點態(tài)度(行為狀態(tài))。

(4)無中生有:原文中未說到某種觀點或態(tài)度,而選項無端生出一個觀點或態(tài)

度,選項的判斷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據。

(5)夸大其詞:選項對原文中涉及的有關作用、效果、用途等信息,故意用語

夸大,或程度加深,或作用夸大等等。

(6)強加因果:故意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有因果關系的。注意,為增強選

項迷惑性,選項中表示因果聯系的關聯詞語前后兩部分的內容很可能都是原文所

包含的信息,單看這兩者都符合原文意思、,但是在文中這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因果

聯系。如果選項中有“由于”“因而”“所以”“因此”之類表示因果聯系的詞

語,考生就一定要仔細辨析。

(7)混淆或然必然:故意把偶然出現的情況轉述成經常出現的情況,把原文中

尚不確定、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轉述為肯定、必然的情況。常見的題型是把“偶然”

說成“往往”,把“可能”說成“必然”。

(8)混淆己然未然:故意在時間上對原文內容作提前或滯后,即把未發(fā)生的事

情(“未然”)判斷為已發(fā)生的(“已然”),或把已發(fā)生的事實判斷為未發(fā)生的。

(9)混淆肯定否定:將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將否定的事物加以肯

定。

第2頁共25頁

(10)偷換概念:選項中的概念的內涵、外延不等同于文中的概念。

三、答題

(一)論證結構

1、分類

(1)總分式(總分、分總、總分總)

是指論證的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偡质桨ㄈN:總分、分總、

總分總。注意開頭段或者結尾段,如果開頭段或者結尾段就是中心論點,那么一

般都是總分式或分總式,因為正文多是論證過程;如果開頭段和結尾段互相呼應,

那么就是總分總式。

特點:注意開頭段或者結尾段,如果開頭段或者結尾段就是中心論點,那么一般

都是總分式,因為正文多半是論證過程,如果開頭段和結尾段互相呼應,那么就

是總分總。

舉例:《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先總論,開門見山,從日心說和地心說這一曠

世之爭引出話題一一渾蓋之爭;再以時間先后為序,依次介紹我國古代天文學四

種觀點與渾蓋之爭;最后,評價渾蓋之爭的作用與意義,收束全文。

(2)并列式

圍繞一個論題(論點)從不同角度展開議論,不同角度之間基本是并列的關系。

特點:行文在幾個并列的層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標有“第一”、“第二”或“首

先”、“其次”或“從……上看”、“從……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幾個并列的

層次出現的首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共同聯合起來證明中心論點,不同的分論

點有時常常是并列的關系。

舉例:《矢志創(chuàng)新,謀求發(fā)展》

①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輝煌。

②創(chuàng)新,書寫人生的精彩。

③創(chuàng)新,推動社會的進步。

第3頁共25頁

(3)層進(遞進)式

圍繞一個論題(論點)從不同角度展開議論,不同角度之間基本是層層深

入的關系。

特點:是指闡釋、分析和論證論點的幾個層次之間是逐層推進、逐步深入的關系,

俗稱“剝筍法”。適合于需要尋根究底的論述文,常用于這樣幾種情況:從現象挖

掘本質、從行為推究動機、用結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論證必然。

舉例:首先引用屈原的詩句引出話題:“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然

后論述“木”的兩個藝術特征及其原因;最后得出結論:“木葉”與“樹葉”在

概念上相去無幾,但在藝術形象的領域卻一字千金。

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引論一本論一結論)

是什么一為什么一怎么辦

擺現象一析危害一挖根源一指辦法

I按議論步驟遞進

例:《越規(guī)為罪,遵法高揚》

①何以為“規(guī)”?(是什么)

②越規(guī)害人害己。(為什么)

③那么該如何避免此類事件再發(fā)生呢?(怎么辦)

n按論點內涵遞進

《問一一打開真理之門》

①好問,就是對一切未知充滿好奇,是問的基礎。

②敢問,就是向權威時挑戰(zhàn),以求真知,是問的發(fā)展。

③會問,才能真正發(fā)現真理,是問的目的。

(4)對照式

圍繞中心論點,從正反兩個角度或相對的兩個方面作分析。

特點:在論證過程中,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比

照另一種事物或意思。

舉例:《改造我們的學習》從全文來看屬于層進式結構;但本論部分為對照式,

第4頁共25頁

第一部分正面論證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從反面論證“改造

我們的學習”的必要性。

正面論證+反面論證

舉例:《莫讓創(chuàng)新淹沒在山寨洪流中》

古語云: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是什么讓我們的生活井井

有條?規(guī)則。因為規(guī)則,才讓我們不至于生活在亂象叢生的社會,讓我們追尋著自

己的理想和崇高。高雅的生活需要規(guī)則約束,創(chuàng)新亦然。(正面論證)沒有規(guī)則

約束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正義得不到聲張,丑惡和偽善肆意蔓延。(反面論證)只有“規(guī)

范”的土壤,創(chuàng)新的種子才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5)駁立式

先駁后立、先立后駁、駁立結合。先破后立,邊破邊立C

舉例:《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一)提出對方的

論據」不久i只希望“國聯”

論點和論據<

現在:一味求神拜佛

(第1、2段)

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二)直接反駁J失掉的是“他信力”

(第3至5段)j發(fā)展著“自欺力”

(三)間接反駁J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第6至8段)j論據: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

(6)綜合式

有些文本并不是單純地運用一種結構方式,而是以某一種方式為主,以其他

方式為輔,這樣既可使行文富于變化,又不會使文章雜亂無章。

特點:如先并列,再層進;先對照,再層進等

舉例:《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一、二部分之間是正反對照關系;第三部分與第一、

二部分是層進關系,從正面、反面的論證推進到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證,從分析

第5頁共25頁

主觀主義的表現、危害進而深入揭示其特點、實質。

2、快速梳理論證結構“3方法”

(1)抓住文體特征。

明確論點,分析觀點與材料的內在邏輯關系。論述類文本中論點是靈魂,起統率

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論點與材料的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

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總分、并列、層進、對照)作切分。

(2)尋找標志性詞語。

找出表明上下文內容間關系的標志性詞語,并仔細區(qū)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

們對文章結構的分析??梢宰鳛闃酥拘栽~語的有:關聯詞、表明承遞關系的詞語、

順序詞、范圍詞、過渡詞。

(3)尋找關鍵語句。

論述類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起句、過渡句、設問句和小結句等,往

往能體現文章思路,為我們劃分文章結構提供了重要參考。

論證結構

論證結構答題模板

結構+思路

(二)論證思路

1、論證思路(行文脈絡、論述層次、怎樣一步步展開論述)

文章的行文脈絡即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結構,回答的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的問

題。

新高考的論述類文本由多則材料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組成,所節(jié)選的材料有時并不是

一個完整的[”提出問題(引論)一一分析問題(本論)一一解決問題(結論)”]三段論

結構,有的材料摘自原文的本論部分,有的則摘自原文的結論部分,需根據所選

材料內容靈活分析作答。

第6頁共25頁

2、答題方法

(1)粗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提文章全貌。

應通讀全文,結合著作或文章的出處(題目)快速弄清文章論述了什么問題。

(2)研讀段落,明確大意。

用簡明的話把段意總結出來,理文章脈絡。勾畫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主要是有

助于理解文本內容的詞句和揭示文章思路結構的句子。

(3)分析各段聯系,劃分文章層次。

先要概括歸納各段的主要內容;信息概括要全面,語言表達要簡潔明白。

分清各段之間是并列關系、轉折關系,還是遞進關系。文章結構主要分兩種:一

是總分式結構(總一分,總一分一總,分一總),二是破立式結構(先破后立、先立

后破、邊破邊立等)。

注意:“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等表順序的詞,“和”“并

且”“以及”等表并列關系的詞,“然而”“但是”“不過”“其實”“相反”

等表轉折關系的詞,“總之”“由此可見”等表示總結的詞。

分析文章在表達觀點時運用了什么材料以及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文章

是如何論證觀點的,標出各個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

論點。

然后,在此基礎上劃分結構層次,看文章采取的是總分結構,還是并列結構、遞

進結構、對照結構;

然后概括層意。在劃分層次時重點關注觀點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論點。

最后,組織語言有序作答。

按照文章的結構層次,有序作答,作答力求完整、簡明、條理清晰。

論證思路答題模板

(1)提出問題+如何提出

首先,提出...論點(或引出...論題)/通過...的事例,引出論

點/通過引用名言或傳說、故事等引出論點;

(2)分析問題+如何論證一一論述角度、論證方法

然后,從哪幾個方面,用什么樣的論證方法;

第7頁共25頁

接著(如層次少,可以忽略)

(3)解決問題+如何解決一一總結呼吁、指出辦法

最后,總結全文,歸納論點。

(三)論證方法

1、分類

(1)舉例論證(例證法):

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作用: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①具體形象,易于理

解)、更有說服力(②增強文章說服力),③有力論證觀點C論據新穎典型,

論證充分有力。

舉例:《憐憫是人的天性》第3段舉暴君蘇拉和亞歷山大的例子,指出即使是這

樣殘酷暴虐、對傷害他人習以為常的人,依然會像其他人一樣受到悲劇的震撼、

會對他人的痛苦起惻隱之心,從而進一步論證憐憫心出于自然天性的觀點。

答題模式:使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舉……(概括示例),從而使論證更具體(真

實可信)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

運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們公認的科學原

理、定理、公式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來論證論點。“引用論證”是其中一種。

作用: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答題模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方式,論證了……的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

深入。

(3)引用論證(引證法)

引用名言警句等作為論據,來分析問題、說明道理、論證觀點。

第8頁共25頁

作用:①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

性,使論證更有力;②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

引讀者往下讀,使論證更有吸引力。

舉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

的情況發(fā)生了多大變化,這個《宣言》中所發(fā)揮的一般基本原理整個來說到現在

還是完全正確的。”引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話,論證“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

真理的榜樣”這一觀點。

答題模式:使用引用論證的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

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4)對比論證

用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C

作用:突出論證觀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讓人印象深刻。

舉例:《拿來主義》從全文看,“送去”、“送來”和“拿來”形成鮮明對比。

作者在論述怎樣“拿來”時,通過“孱頭”、“昏蛋”、“廢物”與“拿來主

義者”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闡明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和方法。

答題模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

的觀點。

(5)比喻論證

用人們熟知的事物打比方來證明論點。

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語言生動形象,文章淺顯易懂,易于理解和

接受。

舉例:《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那些所謂的1848年革命,只不過是些

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歐洲社會干硬外殼上的一些細小的裂口和縫隙。但是它們

卻暴露出了外殼下面的一個無底深淵。在看來似乎堅硬的外表下面,現出了一

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動蕩起來,就能把由堅硬巖石構成的大陸撞得粉碎。

這兩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革命形象比喻為“歐洲社會干硬外殼上的一些

細小的裂口和縫隙”,并生動描繪革命的力量:暴露出了外殼下面的一個無底

深淵,在看來似乎堅硬的外表下面,現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動蕩起來,

就能把由堅硬巖石構成的大陸撞得粉碎。把無產階級革命的宏偉氣勢、重大意

第9頁共25頁

義藝術地展示在聽眾的面前。

答題模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

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6)類比論證

通過對己知事物(或事例)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

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

作用:類比法富于啟發(fā)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于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

章簡練生動.

舉例:《憐憫是人的天性》在第2段的結尾用“動物有時候也有明顯的憐憫之心”

來類比,論證“憐憫是人的天性”的觀點。

(7)因果論證

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分析,來證明論點的正確、合理。通過分析事理,

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由果溯因,由因溯果)來證明論點。

作用:因果論證的運用使文章邏輯性強,無可辯駁。從現象看本質,由結果探

究原因,讓論證深刻,說理透徹。

舉例:《憐憫是人的天性》“此外,霍布斯還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天生就有

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

而損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生

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p>

(8)歸謬法(引申論證)

為了反駁一個錯誤的論題,先假設這個論題是正確的,然后從對方的論斷中

推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來,從而證明對方的論斷不能成立(原先的論題是錯誤的)。

作用:常和潑辣、犀利的語言相配合,產生辛辣、有力而富有幽默感的表達效

果C

(9)歸納論證(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

這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

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

后結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后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后歸納

出結論。這種結構的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認識規(guī)律。

(10)演繹論證(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

第10頁共25頁

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11)假設論證:就是運用假設推理對所列舉的論據進行分析。列舉事實論據后,

從相反的方面進行假設分析,從而揭示論據和論點之間的關系

舉例:《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假如沒有拿破侖這個人,他的角色就會由另

一個人來扮演?!边\用假設論證“歷史上某一人物的出現具有偶然性,但這樣的

人物一定會出現卻是必然的。是由經濟發(fā)展必然性決定的”這一觀點。

(四)論證語言

1、嚴密

<1)運用關聯詞語可使語言表達更連貫、更嚴密,使語義更具層次感,突出說明內

容的重點。

(2)詞語在文中前后呼應或照應。

(3)詞、句語序的前后安排,符合事理和認知規(guī)律。

舉例:《自然選擇的證明》“雖然兩個地區(qū)具有適于同一物種生活的相同的自然

條件,但如果兩個地區(qū)長期隔離的話,它們之間的生物存在極大的差異,人們也

就不必為怪了,因為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一切關系中最重要的?!边\用關聯

詞語,如“雖然”“但”“因為”等,使上下句緊密銜接,體現了表達的嚴密。

2、準確科學

恰當地使用表程度、范圍的副詞和數量詞等限定詞、限定成分,可使語言表達得

更具體、更全面,增強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舉例:《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般來說,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

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一般來說”在語法

上為狀語,在句子前頭起評注作用,避免一概而論;“特別是”強調了一般規(guī)律

的適用范圍。

3、通俗易懂、平實樸素、有生活氣息

口語化詞語、俗語、方言詞語、借助比喻說明深奧的道理

舉例:《反對黨八股》中“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等人民群眾口頭流行的俗語,以及"癟三”“蹩腳”等

第11頁共25頁

方言詞的使用,使的語言通俗易懂而富有生活氣息。

4、鮮明有力

善用正反對比;愛憎分明;設問句開頭,再在設問之后提出自己的觀點;表達鮮

明態(tài)度的詞語,如“唯一〃

舉例:《反對黨八股》“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改造我們的學習》〃“大敵當前,我們有打到他的

必要〃

5、生動形象

(1)善于使用諺語、口語、對聯和富有表現力的成語。

(2)用比喻、排比、對偶、比擬、借代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化深奧為具體。

舉例:《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那些所謂的1848年革命,只不過是些

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歐洲社會干硬外殼上的一些細小的裂口和縫隙。但是它們卻

暴露出了外殼下面的一個無底深淵。在看來似乎堅硬的外表下面,現出了一片汪

洋大海,只要它動蕩起來,就能把由堅硬巖石構成的大陸撞得粉碎。這兩句話運

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革命形象比喻為“歐洲社會干硬外殼上的一些細小的裂口和

縫隙”,并生動描繪革命的力量:暴露出了外殼下面的一個無底深淵,在看來似

乎堅硬的外表下面,現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動蕩起來,就能把由堅硬巖石

構成的大陸撞得粉碎。把無產階級革命的宏偉氣勢、重大意義藝術地展示在聽眾

的面前。

6、語言典雅、有文言色彩

靈活使用一些文言詞語、古為今用.

舉例;《改造我們的學習》“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

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期中〃言必稱希臘〃具有文言色彩,語言典雅

7、詼諧幽默,睿智犀利又妙趣橫生

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改寫經典語句,活用成語,夸張,褒詞貶用

舉例:《拿來主義》〃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煙具

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粒〃,“國粹〃原指我國文化中的精華,這里有揶揄的

意味。再如,“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里殘冷〃和〃獎賞〃是褒

貶色彩不同的詞,作者將這些詞放在一起,滑稽之狀,躍然紙上。

8、語言簡練、概括

第12頁共25頁

敘述事實時,不需要鋪排渲染,因為議論文重在說理,以理服人,不宜細致地述

說細節(jié),否則喧賓奪主。

舉例:《修辭立其誠》,〃立其誠,可以說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十言行

一致,三是表里一致〃,語言簡練。

9、充滿感情

抒情性語句

舉例:《宇宙的邊疆》“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一粒塵?!?,用

一種形象化的表述,表達了電崇高、廣袤宇宙的深深敬畏。

10、富有哲學意味、文化氣息

富有哲學意味的語句

舉例:《宇宙的邊疆》〃人類是宇宙的產物,現在暫時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

上〃,這句話表明:人類的誕生是宇宙的奇跡,對宇宙的探索、對存在意義的追

尋,是人類擁有智慧必須承擔的責任。

論證方法答題模板

論證方法+舉例說明

(四)論證特點

論證特點答題模板

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論證語言

第13頁共25頁

論證特點所包括的內容要廣泛一些,如文章結構特點、論證語言特點、論證方法、論

證思路等,作答時要依據材料內容實際,從以上幾個方面思考。

1.論點提出的角度:是否準確、新穎、獨到。

2.論點提出的位置和方法:①標題旗幟鮮明,讀者一目了然;②開篇開門見山亮觀點;

③設問開篇,提出論題,論證深刻。

答3.論據樣點:①例證突出時:例證豐富/典型新穎,論證有力;②以說理見長時:長于

題說理,邏輯嚴密。

角4.論證方法:正反對比、因果論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假設

度論證...

5.論證方式:①立論(提出自己正確的現點);②駁論(指出別人的論點是錯誤的,提

出自己正確的觀點);③立論駁論相結合,先破后立,先立后駁

6.論證結構:總分式、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

7.論證語言:語言嚴謹、邏輯嚴密、生動型象、淺顯通俗……

(四)論證的嚴密性

1、答題模板

(1)論證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指出論證結構或論證思路即可,大

量連接詞可以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2)論證充分,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

(3)論證語言準確/嚴謹,有列數據即是準確,有概數詞、約數詞等

限制詞語即是嚴謹;

(4)論點和論據高度統一,論據較好的證明了論點。

第14頁共25頁

論述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精選匯編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古代體育是古代中華民族有目的、能動地改造人類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

動,以其豐富的運動形式、多樣的文化特質,孕育出具有獨特東方人文特點的體

育精神。主要體現為: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發(fā)初于先秦時期的“天人合一”思想,源于《莊子?外

篇?山木》的“人與天一也”的理念。這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古代體育中

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如從人類生產生活實踐中演化而來的跑、跳、投等早期體

育活動,其動機和活動的范圍,均顯示出對自然的順應、人與自然的和諧。再如

蹴鞠、禮射、武術等體育活動,在表現形式和競賽規(guī)則等方面,將“天人合一”

視為人類通過體育活動獲得健康發(fā)展的哲學基礎和理論基石,如此,古代體育追

求的并不是人對自然的對抗與挑戰(zhàn),而是兩者的協調與順遂,并在此基礎上追求

身體和精神于同一過程中得到頤養(yǎng)。這也是以中國古代體育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文

化追求的理想境界。

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中國古代體育作為古人實用主義意義上的“安身”

活動,亦處處體現著“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在古代體育的龐大運動體系

中,以武術、保健養(yǎng)生乃至形式多樣的球類活動為代表的運動形式,無論是它們

的活動特點還是規(guī)則要求,均體現著古人對命運不屈不懈的抗爭,彰顯著古人對

生命“生生不息”的追求。從《呂氏春秋?盡數》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

也”的“生命在于運動”理念的提出,到千年之后中國體育大師顏元“養(yǎng)身莫善

于習動”、日動而日強的主張,古人均將“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融進了中

國古代體育的發(fā)展之中。

身心兼修的生命整體優(yōu)化觀。這種觀念最突出地體現在中國古代體育動與靜、

神與形、勞與逸這三對基本矛盾的統一中。正是這種既科學又實用的生命整體優(yōu)

化觀,構成了古代體育健身功能的理論精華。如保健養(yǎng)生術強調人的機體內運動

與外運動的高度統一,而這種通過整個身體運動使自我意識得以調控,進而使動

作達到松靜自然、身隨氣動、氣由意領、動靜結合、渾然化一的運動方式,就是

身心并育這一生命整體優(yōu)化觀念的展現。古代體育中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

第15頁共25頁

等健身養(yǎng)生功法,雖然各自的功能和鍛煉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但終極目標皆是

通過身心并育的整體優(yōu)化功能,使人體動作能力和身心健康達到俱佳水平。

循規(guī)守禮的傳統道德規(guī)范。德育為先、德禮并重是中國古代體育的一大特點。

如商周時期盛行的射禮,就被孔子解釋為“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

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信》),將射禮這一重要的集體性體育活動

提升為一種外在社會規(guī)范,內化為一種行為習慣,使循規(guī)守禮的體育形式轉化為

教化民眾的重要手段,并成為融入道德傳統的標志。再如以“君子之爭”模式框

定的御術、龍舟競渡等項目,在競爭過程中也被打上禮儀規(guī)范的烙印。其實,如

果透過表面而尋其內涵,這類古代體育中循規(guī)守禮的傳統道德模式,亦不失為古

代體壇上最佳的“維穩(wěn)”工具,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體育達到了持久的

“等級和諧”狀態(tài)。

當代,隨著人類生活的巨大變化,由中國古代體育演進而來的中國傳統體育,

將會為當代人類體育提供一種新的以促進人類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的運動模式,并與

世界現代競技體育一起為人類體育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摘編自崔樂泉《中國古代體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質》)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人合一”理念體現在古代體育的動機和活動范圍、表現形式和競賽規(guī)則

等方面。

B.武術、保健養(yǎng)生以及球類活動等均體現著古人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積極進

取精神。

C.古代體育健身功能的理論精華就是通過運動調控意識的身心兼修的生命整體

優(yōu)化觀。

D.循規(guī)守禮的傳統道德規(guī)范:一定程度上使古代體育達到了持久的“等級和諧”

狀態(tài)。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了總分的結構形式,論證了中國古代體育精神的文化特質及其積極

影響。

B.文章主體部分緊扣中心話題,從不同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充分,層

次清晰。

第16頁共25頁

C.文章直接引用《莊子》《呂氏春秋》《論語》的內容,使論證有力且富有文

化氣息。

D.文章通過列舉一些具體的體育活動來闡釋觀點,這樣有助于深入理解體育精

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壬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體育在改造社會及自身的活動中展現出東方體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

界。

B.古代體育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古代體育中不存在人對自然的對抗與挑

戰(zhàn)。

C.人們只要堅持練太極、做八段錦,就能夠使動作能力和身心健康達到最佳水

平。

D.中國傳統體育將會與世界現代競技體育融為一體,成為一種新的健康運動模

式。

3題答案】

【答案】1.C2.A3.A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C."……就是……”錯誤,以偏概全,過于絕對,第四段說的是“這種觀念最突

出地體現在中國古代體育動與靜、神與形、勞與逸這三對基本矛盾的統一

中”“正是這種既科學又實用的生命整體優(yōu)化觀,構成了古代體育健身功能的理

論精華”“如……就是身心并育這一生命整體優(yōu)化觀念的展現”,由此可知,

“通過運動調控意識的身心兼修”只是它的一種展現。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總分的結構形式”,應該是總分總結構,第一段是總說中國古代體育精神,

二、三、四、五段圍繞“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身

心兼修的生命整體優(yōu)化觀”“循規(guī)守禮的傳統道德規(guī)范”四個進行分說,最后一

第17頁共25頁

段又是總說由中國古代體育演進而來的中國傳統體育的當代意義。

故選A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因此古代體育中不存在人對自然的對抗與挑戰(zhàn)”錯誤,第二段說的是

“古代體育追求的并不是人這自然的對抗與挑戰(zhàn),而是兩者的協調與順遂……這

也是以中國古代體育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這是追求的“理

想境界”,并非不存在。

C.“人們只要……就能夠使動作能力和身心健康達到最佳水平”錯誤,過于絕對,

文中說的是“終極目標皆是通過身心并育的整體優(yōu)化功能,使人體動作能力和身

心健康達到俱佳水平”,只是“終極目標”,并非一定能夠如此。

D.“中國傳統體育將會與世界現代競技體育融為一體”錯誤,文章最后一段說的

是“由中國古代體育演進而來的中國傳統體育”,選項忽略“由中國古代體育演

進而來”這一修飾語,擴大范圍;而且最后一段說的是“與世界現代競技體育一

起為人類體育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不是“融為一體”,曲解文意。

故選Ao

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中國古典舞蹈是中國古代舞蹈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古代傳統舞蹈藝術在新時

期的復興,是新時代中國舞蹈文化與世界舞蹈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國占典舞”

這一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初由歐陽予倩先生首次提出,其歷史淵源能夠追溯到

中國古代宮廷歌舞,在漢唐時期達到發(fā)展巔峰,它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民族民間

舞蹈和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思想。

中國古典舞是一種古老而年輕的藝術。中國古典舞的傳統性是其現代性生成

的基礎和前提,集中體現在中國古典舞蹈的藝術審美特征中。一方面,“形神兼

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中國古典舞蹈注重“身法”

和“韻律”,在造型動作和節(jié)奏等方面講究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形成了

古典舞蹈的“身韻”之美。這些藝術特征皆源于它從中國戲曲舞蹈和武術、書法、

雜技等傳統動作藝術中得到的啟發(fā)。同時,中國古典舞獨特的節(jié)奏特點自古以來

第18頁共25頁

都依賴于琵琶、二胡、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另一方面,中國古典舞蹈的審美注

重意境美與和諧美。我國自古以來在藝術創(chuàng)造和欣賞方面都注重意境美與和諧美,

無論是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還是舞蹈藝術,都無一例外地傳承了這一點。

中國古典舞蹈的現代性在創(chuàng)新中誕生和延續(xù)。舞蹈教育家李正一教授說過,

古典舞并非古代舞蹈的翻版,而是建立在深厚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的,適應現代

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當下,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面臨來自國內外新興主流文化

藝術思潮的沖擊,傳統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受到極大顛覆,同時商業(yè)化和娛樂

化的藝術表演風氣也對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帶來消極影響,中國古典舞的現

代性挖掘工作更加迫切。中國古典舞的現代性,就是要求古典舞要適應現代社會

的文化藝術發(fā)展趨勢和現代人的藝術審美觀念,發(fā)揮并彰顯其時代價值。

縱觀當下我國古典舞蹈的現代性發(fā)展,已經能夠做到對外來文化藝術觀念的

包容和兼收并蓄,同時也在不斷努力適應當下主流審美觀念,其市場影響力近幾

年也在迅速增強,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擁有可觀的發(fā)展前景。比如國內專業(yè)

院校近年來所創(chuàng)作的《風吟》《胭脂扣》《竹夢》等優(yōu)秀古典舞作品,使古典舞

開始進入現代傳媒領域,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提高了古典舞的市場價值。但

同時另一方面,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新依然面臨諸多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中

國古典舞傳統藝術特征與現代元素的融合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挖掘充

實中國古典舞的現代性,就要努力探索當代中國古典舞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體系。在舞

蹈理念和舞蹈創(chuàng)作表演上大膽嘗試引入西方芭蕾舞等舞種的先進理念,多方面融

入國內外現代舞審美元素,在不斷嘗試、借鑒融合中開拓中國古典舞的現代性。

(摘編自索越《傳承與創(chuàng)新;我國古典舞蹈現代性的生成》)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舞蹈是中國古代舞蹈的集大成者,“中國古典舞”這一概念的提出雖

比較晚,但其萌芽于漢唐時期的宮廷歌舞。

B.中國古典舞在造型動作和節(jié)奏等方面對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的追求,體

現了中國古典舞蹈的藝術審美特征。

C.中國古典舞的節(jié)奏特點依賴于中國民族樂器,這決定了中國古典舞在審美上也

傳承了我國藝術創(chuàng)造和欣賞所追求的意境美與和諧美。

D.國內外新興主流文化藝術思潮,商業(yè)化和娛樂化的表演風氣,給中國古典舞的

第19頁共25頁

創(chuàng)作和表演帶來消極影響。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提及“中國古典舞”的歷中淵源并進一步闡明其與中國傳統舞蹈、傳統文

化的關聯。

B.文中引用李正一對于古典舞的闡述,重在指出古典舞與古代舞蹈截然不同,進

而突出其現代性。

C.文中以《風吟》等優(yōu)秀古典舞作品為例,論證了古典舞市場影響力增強且擁有

可觀的發(fā)展前景。

D.本文重點論述了中國古典舞蹈傳統性與現代性的密切關聯及其現代性的生成

問題,邏輯清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舞蹈的現代性深深植根于它的傳統性,而傳統性生成的基礎和前提是

其現代性,一旦忽視了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中國古典舞就失去了應有的魅力。

B.中國古典舞蹈的“身法”和“韻律”多與中國戲曲舞蹈和武術、書法、雜技等

傳統藝術相關聯,可見中國傳統藝術雖門類眾多,但內在的特質卻有相通之處。

C.我國古典舞蹈雖然已經做到包容和兼收并蓄外來文化藝術觀念,但如果不能以

當下主流審美觀念為參考進行舞蹈創(chuàng)作,其發(fā)展前景也將堪憂。

D.要實現中國古典舞傳統藝術特征與現代元素的融合,應在傳承基礎上多方面融

入國內外現代舞審美元素,探索中國古典舞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體系。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

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論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仔

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

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解答】(1)A.“萌芽于漢唐時期的宮廷歌舞”錯誤。第一段是說“在漢唐時

期達到發(fā)展巔峰”。

B.正確。

第20頁共25頁

C.“這決定了”錯誤,強加因果。由第二段相關論述可知,“中國古典舞的節(jié)奏

特點依賴于中國民族樂器”是“一方面”中的內容,而“中國古典舞在審美上也

傳承了我國藝術創(chuàng)造和欣賞步追求的意境美與和諧美”是“另一方面”中的內容,

二者是并列關系,并無“決定”的關系。

D.“國內外新興主流文化藝術忠潮”“給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帶來消極影響”

錯誤。第三段是說“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面臨來自國內外新興主流文化藝術思潮的

沖擊,傳統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受到極大顛覆,同時商業(yè)化和娛樂化的藝術表

演風氣也對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帶來消極影響”。

故選Bo

(2)B.“古典舞與古代舞蹈截然不同”錯誤。第三段是說“中國古典舞蹈的現

代性在創(chuàng)新中誕生和延續(xù)。舞蹈教育家李正一教授說過,古典舞并非古代舞蹈的

翻版,而是建立在深厚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的,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

可見重在強調“中國古典舞蹈的現代性在創(chuàng)新中誕生和延續(xù)”。

故選B。

(3)A.“而傳統性生成的基礎和前提是其現代性”錯誤,主客顛倒。第二段是

說“中國古典舞的傳統性是其現代性生成的基礎和前提”。

故選Ao

答案:

(1)B

(2)B

(3)A

【點評】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己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

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討論的是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如何理解馬

克思主義哲學與近代哲學的關系、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與意識形態(tài)

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和研完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變化、如何把握通過文化意

第21頁共25頁

識形態(tài)批判形成無產階級成熟的階級意識、如何尋找革命主體等問題。西方馬克

思主義的理論效應主要體現在它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

論建設的影響上。

就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國外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影響來看,雖然西方馬克思

主義把理論研究的主題轉向了上層建筑中的文化問題的研究,注重對實踐、辯證

法以及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主觀因素作用的研究,并力圖處理好主觀因素與客觀因

素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關系和作用,但西方馬克思主義在處理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主

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關系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的關系上也存

在著諸多缺陷。這一方面使得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理論研究方法

為國外馬克思主義新思潮所借用和引申。成為其建構理論體系的思想資源。促進

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他們理論中的缺陷和失誤又為國外馬克思主

義新思潮所利用和夸大,成為其解構馬克思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借口,顯示

了消極的理論效應,這突出地體現在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文化轉向”和“政

治經濟學研究的回歸”上。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轉向”雖然突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性質,有利

于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人的現實生活世界的有機聯系,但也存在著脫離經濟因

素的決定作用,夸大主觀因素作用的缺陷,這一缺陷被以拉克勞、墨菲為代表的

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利用和夸大,他們正是在錯誤地利用和引申葛蘭西的文化領

導權理論、阿爾都塞的“多元決定論”和總識形態(tài)理論的基礎上,解構馬克思主

義的歷史必然性和階級政治,否定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從根本上背離了馬克思

主義。而以伊格爾頓、詹姆遜、哈維、奈格里等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則力

圖在繼承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研究方法和注重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強調文化

研究和文化批判必須建立在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