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聽聽聲音》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雖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聲音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和刺耳等詞語來進行描述。
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語言描述聽到的聲音,并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在認識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樂于與同伴交
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初步認識到聲音是我們?nèi)粘I畹囊徊糠?,它隨時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
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學生對于聲音的原有認識,關于聲音有哪些想知道的問題。
難點:把聽到的聲音嘗試用高、低、強、弱來進行描述C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課前打開教室的門窗,以便上課時學生能夠聽到教室外面的聲
音或者錄有各種聲音的音頻資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標題為“我聽到的聲音”和“對聲音問題的思考記錄表”兩張班
級記錄表?!堕W爍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樂曲的音頻資料及其樂譜U
【教學過程】
活動一:聽聽周圍的聲音
1.教師: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來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在研究聲音的過程
中,請大家要保持教室安靜。
2.教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聽聽周圍的聲音。(板書課題:聽聽聲音)
提出要求: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動物的聲音,哪些是自然界的聲音,哪些是人
類生產(chǎn)生活發(fā)出的聲音嗎?
如果教室周圍的聲音比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直接聽一聽周圍的聲音;如
果周圍環(huán)境比較安靜,想要學生聽到的聲音豐富一些,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包含各
種聲音的音頻資料,再留給學生大約2分鐘的時間去思考聽到的聲音。
3.教師將“我聽到的聲音”的班級記錄表出示在黑板上,并引導學生填寫。
學生先說說聽到的是什么聲音,再說說這個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接著對這
個聲音進行描述,按順序來交流聽到的聲音。同時,教師出示描寫聲音的科學詞
匯,如“高、低、強、弱、悅耳、刺耳”等,并告訴學生:在描述聲音的時候,
這些詞語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教師對學生的交流內(nèi)容進行概括提煉,并記錄在
班級記錄表中。
活動二:回憶有關聲音的知識和相關問題
1.教師提出進一步的活動要求。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大家對聲音肯定不陌生,下面就請大家
回憶關于聲音你已經(jīng)知道的知識和你還想知道的知識,并把它們記錄在《學生活
動手冊》第1頁“對聲音問題的思考記錄單”中,同時還可以把你的記錄和同組
同學進行交流。
2.學生完成記錄并與同組同學進行簡單交流后,教師出示“對聲音問題的
思考記錄表”的班級記錄表。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將學生知道的關于聲音的知識
和問題分別記錄下來。
學生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知識可能很簡單,甚至是不準確和錯誤的,這時教
師不必急于講解和糾正。如果學生提出質疑,可以讓他們?nèi)ヌ接?,確定錯誤并得
到認同的可以改正;解決不了的,可以把問題記錄下來,在后面的學習中解決。
有些內(nèi)容本單元學完還沒有解決,或者本單元沒有涉及到,這就為教師引導學生
進行課外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把不斷學習
到的關于聲音的知識補充到這張記錄表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原來知道的聲音知
識是否有問題,若有問題,如何進行糾正。因此,這張記錄表將成為學生不斷獲
取新知的有力證據(jù)。
學生提出的關于聲音的問題,并不是本課一定要回答的,其目的是了解學生
關注了聲音的哪些內(nèi)容,為本單元后面對聲音各個問題的研究活動做好鋪墊。在
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他們提出的新問題補充到這張記錄表里。隨著學習的不
斷深入,記錄表中的問題解決得越多,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就越強,這也體現(xiàn)了本
課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離開教室。
活動三:聽一段樂曲,感受樂曲中音符的高低變化
教師:我們已經(jīng)探討了這么多關于聲音的問題,現(xiàn)在我們來聽一首非常熟悉
的歌曲一一《閃爍的小星星》。
教師出示曲譜,讓學生邊聽邊跟著哼唱,邊看曲譜。需要注意的是,準備的
樂曲一定是學生比較熟悉并能跟著哼唱的樂曲,這樣學生在識別樂曲音符的同時,
能感受到音高的變化。
接著,讓學生唱出樂曲中的音符,同時用手勢比畫出音符的高低(手掌向下
向前伸出,隨著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動),并逐句說一說它們的高低順序;也可以
讓學生邊唱音符、邊打拍子,感受樂曲中強弱變化的順序。
設計意圖:樂曲靠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的變化來抒發(fā)人們的感情,通過
讓學生欣賞、哼唱他們熟悉的樂曲來感受聲音的高低變化。
全課總結:聲音是無處不在的,聲音是美妙的,我們將繼續(xù)探索聲音更多的
秘密。
【板書設計】
聽聽聲音
《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科學探究目標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聲和不發(fā)聲時的不同狀態(tài),并記錄下來。
?能從多個物體發(fā)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科學技術隨時都在影響我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聲音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這一科學概念。
難點:通過觀察多種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振動,并把物
體發(fā)出聲音和它的振動聯(lián)系起來。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1面鼓、1把鋼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個音叉,幾粒
豆子和1個裝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教師直接通過聚焦問題展開本課的活動:我們不時地聽到各種聲音,自己也
能發(fā)出多種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在本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暢所欲言,用類似于“頭腦風暴”的
方法來展開對問題的討論。通過“頭腦風暴”了解學生對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原有
認識,并將學生們的觀點記錄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解釋或說明,
并闡明理由。
二、探索
活動一:把一根橡皮筋的兩端固定下來,研究橡皮筋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
1.教師出示“把一根橡皮筋的兩端固定下來”的實驗裝置,提問:你能用
什么方法讓皮筋發(fā)出聲音?(讓學生盡量說出多種方法)
2.學生領取實驗裝置,引導學生把拉伸、按壓、揉搓時橡皮筋不發(fā)出聲音
的狀態(tài)和彈撥時橡皮筋發(fā)出聲音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
3.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可能他們還說不出“振動”這個詞,教師可以讓
學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描述出來。此時,教師不必過早揭示“振動”這一概念。
活動二:繼續(xù)觀察幾種正在發(fā)聲的物體,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
1.教師出示鋼尺、鼓和音叉,先介紹實驗材料,再提問:請同學們用剛才
的方法,比較它們發(fā)聲時和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發(fā)出聲音
的?
2.教師邊講述實驗方法邊演示:鋼尺放在桌面的一端,要用一本硬殼書對
齊桌沿壓緊,輕輕撥動伸出桌面的一端;輕輕用鼓槌敲擊鼓面,并可以在鼓面上
放些輕的物體(教師可以發(fā)給每組幾粒豆子);音叉要敲擊它的上方位置,然后
靠近耳朵。同時,教師提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不但可以用眼睛觀察,還
可以用手輕輕觸碰正在發(fā)聲的物體,把物體發(fā)聲時的狀態(tài)和不發(fā)聲的狀態(tài)進行對
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3.學生領取實驗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方法提示和教師的實驗提示開始實
驗操作。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觸碰的感受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并寫出觀察
后有什么想法。
4.學生完成上面的活動并進行記錄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他們在實驗中
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由此產(chǎn)生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展開交流和討論。
5.活動完成后,提示學生將實驗材料整理好后放回材料中心。
三、研討
1.通過剛才的實驗觀察,你認為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有哪些證據(jù)可以支持你
的想法?
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并提供證據(jù),教師提示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質疑或提出
不同的想法及證據(jù),并可當場演示。
學生往往得出的結論和證據(j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通過追問的方式來拓展學生
的思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比如教師可以追問:物體停止振動后,
還會發(fā)出聲音嗎?你觀察的所有物體在發(fā)聲的時候都是這樣嗎?
2.猜測一下,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呢?
當學生確認“聲音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之后,教師拿出一支豎笛吹一首簡單
的曲子(吹出聲音就行),然后提問:猜測一下,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
呢?這里也可以讓學生吹一吹豎笛,親自感受后再進行猜測C
空氣振動產(chǎn)生聲音學生不易觀察,也不易理解,可以讓學生課后去查閱相關
的資料??諝庹駝影l(fā)出聲音的形式常見的有:空氣經(jīng)過縫隙,比如常見的現(xiàn)象是
風從門縫吹進來會發(fā)聲,在門縫處放一個紙條就能看到紙條在振動,等等。
四、拓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活動: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就有一個非常敏感、
可以感受振動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兒?然后帶領閱讀教科書上的資料,匯報收獲。
設計意圖:此活動旨在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fā)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你找到了什么證據(jù)?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科學探究目標
?借助實驗和想象,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
?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
行比較。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科學技術是人類發(fā)展的巨大的推動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振動并發(fā)出聲音時,會引起周圍物質的振動,并
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
體中傳播。
難點:通過觀察收集證據(jù)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一個音叉(敲擊小錘)、一個水槽(里面裝有1/2的水)、1米
長的鋁箔條、木制米尺、棉線、尼龍繩,一張“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記錄表”,
空氣傳播聲音實驗裝置,每兩個人一個“土電話”,《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教師拿出一面小鼓,敲擊小鼓并發(fā)出聲音。
提問:小鼓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引導學生回憶鼓面在敲擊時發(fā)生振動,產(chǎn)生
聲音。
2.教師繼續(xù)提問:你們都聽到了剛才老師敲鼓的聲音,那有沒有想過鼓聲是
怎樣到你們的耳朵里呢?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并讓學生對其觀點進行解釋,最后再把學生的想法簡單
記錄在黑板上。
二、探索
活動一:證明空氣傳播聲音
1.教師總結學生的討論,并引出活動。
同學們對鼓聲是怎樣到達耳朵的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們來看演示實驗,
大家邊觀察、邊思考:怎樣解釋你看到的現(xiàn)象?聲音的傳播跟空氣有關系嗎?
2.教師出示“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實驗裝置”(沒有實驗裝置的可以讓學生們
觀看視頻資料),并簡要介紹。
實驗過程:首先讓鬧鐘響起來,蓋上玻璃罩,學生們?nèi)匀荒苈牭紧[鐘聲音,
這時候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小鬧鐘的聲音是怎樣傳到自己耳朵里的。教師可以根據(jù)
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出傳播路線圖:鬧鈴一空氣一玻璃一空氣一耳朵。接下
來,教師打開抽氣機,學生仔細傾聽鬧鐘聲音的變化。打開進氣閥,又能重新聽
到聲音。
3.學生解釋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確認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活動二:證明聲音在固體中傳播
1.教師提問: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傳播,那么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嗎?
2.實驗方法:把耳朵貼在桌子的一端,聽一聽在桌子另一端的同學輕輕抓
撓桌面(或用指尖輕輕在桌面滑動,注意一定不能用手去敲擊和拍打桌面,以免
對聽聲音同學的耳朵造成損傷,也達不到實驗的目的)的聲音,再把耳朵離開桌
面聽一聽,比較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你認為聲音能通過桌面?zhèn)鞯侥愕亩淅飭??讓學生闡述他們的理
由,并確認桌面可以傳播聲音,并且傳播聲音的能力要比空氣強。
3.學生領取實驗材料,艱據(jù)教師的講解或閱讀教科書上的實驗方法,開始
實驗,并將實驗中收集到的信息記錄在本課的《學生活動手冊》中。
4.學生在完成實驗、觀察記錄和小組交流后,整理好實驗材料
活動三:證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1.教師提問: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和固體傳播,那么聲音可以通過液體傳播
嗎?
2.實驗方法:一名同學將耳朵緊貼水槽外壁,另一名同學用擊打后的音叉
慢慢浸入水槽的水中(音叉從水面中心放入,不能觸碰到水槽壁),同時觀察水面的變化。
重復上面的實驗,教師提問:你還能聽到音叉的聲音嗎?讓學生思考聲音的傳播路徑,
然后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討論一下:水是怎樣傳播聲音的?
3.學生領取實驗材料,根據(jù)教師的講解或閱讀教科書上的實驗方法,開始實驗,并將
實驗中收集到的信息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4.學生在完成實驗、觀察記錄和小組交流后,整理好實驗材料。
三、研討
問題1:當學生完成以上探索活動后,教師提問:聲音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
方的?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質?通過問題來展開本課的研討活動。學生根據(jù)實
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活動記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對學生的描述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將觀
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準確地描述。對于以上問題的討論,學生會通過音叉振動引起水面的波動,
而對聲音在水中的傳播有比較形象的了解,但對于抓撓桌面引起桌面振動,并讓振動傳到桌
面的另一側,以及聲音如何引起空氣的振動這類問題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不必要求
學生將這些都能準確說出,在后面“土電話”活動和下一課模擬“耳膜”實驗時,學生會進
一步去觀察和感受。
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小結聲音的傳播方式: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
會使物體產(chǎn)生振動。這樣,聲音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聲音可以
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四、拓展
1.教師拿出“土電話”并指導學生玩“土電話”時,需特別強調(diào),說話人的聲音的大
小應以聽話人不能直接聽到為宜;連接兩個“話筒”的線應拉緊。在兩名同學玩“土電話”
的時候,同組的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兩個紙杯的連接線,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了觀察方便,可
以在連接線中間系上些輕小的物體,如下垂的小短線等。
2.組織討論:紙杯里聽到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提醒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玩要有要求、玩要有目的、玩要有收獲。通過玩“土電
話”后談收獲、談發(fā)現(xiàn),結束本課的探究活動。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氣體
聲音的傳播-固體
-液體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應聲波并振動,進而傳到內(nèi)耳,引起聽覺。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在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養(yǎng)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科學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人耳的結構,探索人耳各部分的功能。
難點:能夠用建模的方法了解耳郭和耳膜的作用。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1張“耳的結構”圖片或模型、1個塑料杯、1塊大于塑料杯
口的薄橡膠皮(氣球皮)、1根橡皮筋、1個音叉(或鑼等能發(fā)出聲音的器具)、
少量的鹽或細沙。
教師準備:1張大的“耳的結構”掛圖或耳的結構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聚焦
教師提出問題: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中,耳是怎樣使我們聽到聲音
的呢?直接聚焦本課的研究問題,開展全班討論,了解學生的原有認識。教師將
學生們的觀點提煉并記錄在黑板上。
二、探索
活動一:耳的結構
1.教師出示“耳的結構”掛圖或模型。要想知道“我們的耳朵是怎樣聽到
聲音的”,就要先了解人耳的結構。教師在黑板出示“耳的結構”掛圖,并發(fā)給
每組學生耳朵模型。
2.學生對照掛圖上人耳的結構和名稱再結合模型認識人耳的結構。并思考:
耳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3.學生匯報了解到的人耳的結構名稱,并猜想耳的各部分具有什么功能。
活動二:了解耳郭的作用
1.兩人一組,一名學生用紙卷成喇叭形,放在自己的耳朵上,另一名學生在喇叭旁邊
發(fā)出微弱的聲音。拿掉紙喇叭,再聽一聽同樣的聲音,比較兩次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然
后兩名學生交換實驗。
2.小組同學交流自己實驗的發(fā)現(xiàn)。
活動三:模擬比較鼓膜的振動
1.制作鼓膜模型。將一塊氣球皮覆蓋在杯口,并用皮筋扎緊,將氣球皮的邊緣向下拉,
讓杯口的氣球皮盡量繃緊。杯口的氣球皮就是模擬的鼓膜。
2.在杯口的氣球皮上面放少量細沙(精鹽)或紙屑。用音叉等能發(fā)聲的物體,在模擬
“鼓膜”上方制造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模擬“鼓膜”是否發(fā)聲振動,并將模擬“鼓膜”的
振動狀態(tài)記錄下來。在模擬“鼓膜”上方遠近不同的位置制造同樣強度的聲音,觀察模擬“鼓
膜”是否發(fā)聲振動,并將模擬“鼓膜”的振動狀態(tài)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記錄時,可
以用“強”“弱”或“幅度大”“幅度小”等詞語描述。
3.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試著說一說鼓膜的作用。組內(nèi)一起閱讀教科書中提
供的介紹鼓膜資料,進一步了解鼓膜在人耳聽聲音的過程中的作用,并完整敘述出人耳聽到
聲音的過程。
三、研討
根據(jù)學生對耳的結構圖或模型的觀察以及探索活動二和三的操作展開研討,進一步理解
耳的結構和功能。教師提出問題:根據(jù)我們前面的研究,大家對耳的結構和功能有了哪些新
的認識?
在研討的過程中,學生對耳郭和耳膜的作用應該會結合觀察實驗說出他們的理解。對于
耳蝸、耳神經(jīng)等的作用,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
的”形成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
了解聽診器的工作原理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聽診器,尤其是聽診器頭的薄膜結構,理
解這樣的結構對于幫助聽診器收集聲音時起到的作用,再理解膠管和聽筒在聲音傳播上起到
的作用。
【板書設計】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聲音的強與弱》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
也就越大;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使物體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物體振動幅度的不同,把物體的
振動狀態(tài)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聯(lián)系起來,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總結能
力。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lián)系的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科學技術與我們的身邊的各種現(xiàn)象密切相關。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物體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不同物體在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時
振動狀態(tài)的不同。
難點:發(fā)現(xiàn)物體振動幅度與發(fā)出聲音強弱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1把鋼尺(或塑料尺)、1根兩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1
把鼓槌、兒粒黃豆、《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一個感受音量的小游戲來引導學生關注聲音的大小。
1.教師播放一段強弱不同的聲音。提醒學生:當聽到的聲音比較小的時候,
比畫出一個小圓形;當聽到的聲音比較大的時候,比畫的圓也跟著變大。
2.聲音的大小不同也稱為聲音的強弱不同,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
教師接著提出本課的聚焦問題”聲音的強弱是怎么形成的”,并組織全班展開討
論,適當記錄學生的觀點。
二、探索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三個探究活動的內(nèi)容,明確活動一、活動二和活動三的實驗
方法,并講解實驗的具體要求。同時,要求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思考: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強弱
與什么有關?實驗結束后,將你的發(fā)現(xiàn)與組內(nèi)同學進行交流。
活動一:撥動鋼尺
按照教科書中示例圖的樣子,將一把鋼尺的一端伸出桌面大約20厘米,一只手將鋼尺
的另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先輕輕撥動鋼尺,聽聽鋼尺發(fā)出的
聲音,觀察鋼尺的振動情況,看看聽到的聲音和鋼尺振動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重復實驗,仔細觀察,再用力撥動鋼尺,聽一聽鋼尺發(fā)出的聲音和振幅有什么關系。重
復上面的實驗,進行多次觀察和比較,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文字或示意圖記錄在表格內(nèi)。畫一
條直線,圍繞一個點(按壓點)上下擺動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表示振動的幅度不同。
活動二:撥動橡皮筋
用不同力量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發(fā)出聲音的大小和振動幅度的關系,并把觀察到的
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中。
活動三:敲擊鼓面
用不同的力量敲擊鼓面,觀察當鼓面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時,鼓面的振動幅度有什么變
化,并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中。用鼓槌敲擊鼓面時,最初敲擊的力量一定要輕,然后
再慢慢加重,敲擊的力量也要適度,否則會影響觀察的效果。鼓面的振動觀察起來不太容易,
尤其是輕輕敲擊鼓面的時候。因此,可以在鼓面上放幾粒黃豆,用不同的力量敲擊鼓面時,
通過觀察鼓面上黃豆跳動的幅度來感受鼓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在進行這三個探究活動的實驗時,教師應著重提醒學生需要觀察和記錄的內(nèi)容,并及時
提示學生將每個活動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本課《學生活動手冊》中。
三、研討
問題1: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分析你的記錄,你能發(fā)現(xiàn)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與聲音強弱
的關系嗎”,引導學生交流研討。這一問題在學生充分的觀察實驗基礎上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和得
出總結,重點是讓學生去解釋“振動的幅度”這個概念。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音量與物體振動幅度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
科書中的資料,或教師板書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課堂筆記的記錄。
問題2:舉出聲音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的例子時,學生很容易將某物體發(fā)出聲音的
強弱與它的振動幅度聯(lián)系起來。
【板書設計】
聲音的強與弱
強——振動幅度大
弱一振動幅度小
《聲音的高與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表示。物體振動得越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
物體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就越低。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描述鋼尺伸出桌外的長度不同時,振動的快慢和發(fā)出聲音高低的變
化情況,提高學生進行有根據(jù)的推測和科學操作能力。
?通過分析柱形圖,將不同長度鋼尺振動的快慢與其聲音高低聯(lián)系起來,
提高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養(yǎng)成勤于觀察、樂于動腦的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科學技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物體振動得越快,發(fā)出的聲音越
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越低。
難點:學會用柱形圖的方法將實驗中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事
物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每個小組1個鋁片琴、1把口琴、1把鋼尺(或塑料尺)、1本
厚的硬皮書、《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教師先準備一種樂器(如豎笛),再進行講解。
教師:現(xiàn)在,我試著讓這個樂器發(fā)出聲音。當你覺得聽到的聲音高的時候,
就把身體站高;當你覺得聽到的聲音低的時候,就把身體降低。
教師講解后,師生開始互動活動。
教師繼續(xù)提問:聲音有高有低,那么高低不同的聲音是怎樣發(fā)出來的呢?
二、探索
活動一:敲擊鋁片琴,使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個鋁片琴,讓學生先敲擊鋁片琴上的鋁片,聽一聽鋁片
琴發(fā)出的高低不同的聲音;然后仔細觀察鋁片琴上的鋁片,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高低
不同的聲音是怎樣發(fā)出來的。
活動二:吹口琴,使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個口琴,讓學生吹奏口琴,使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然后
打開口琴的外罩,觀察口琴的簧片,思考聲音的高低和簧片有什么關系。
活動三:讓鋼尺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教師出示一把鋼尺,提問:“我們是如何讓它發(fā)出聲音的?”再繼續(xù)提出本
課研究的核心問題:“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它振動時發(fā)出
聲音的音高會發(fā)生變化嗎?”
1.預測。
教師先讓學生預測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和發(fā)出的聲音高低之間有什么關系,
鼓勵學生用上面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明預測的理由。
2.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
實驗過程:不斷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觀察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發(fā)生了什么
變化,振動的快慢有什么變化。
實驗要求:先確定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依次可選擇為5?6厘米、10?11
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再按照鋼尺振動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
臉,并確保能清晰地聽到四種高低不同的聲音.為了觀察到鋼尺振動快慢的變化,
每個長度應反復實驗3次以上;再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本果《學生活動手冊》
“鋼尺振動實驗記錄表”中,可以選用“高”“較高”“較低”“低”等詞匯進行
描述。
實驗注意事項:在實驗過程中,需要不斷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再用相
同的力量去撥動鋼尺。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把鋼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邊,可以用一
本厚的硬皮書放在桌子上的那部分鋼尺上,再用力壓住書,然后撥動鋼尺,使其
發(fā)出聲音。這個細節(jié)是本課實驗活動的關鍵,教師需要進行強調(diào)。因為只有這樣,
學生研究的對象才可能是問題的本質。學生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及時了解
學生的探究狀況,并適時地給予指導。尤其需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
將觀察到的音高和振動的頻率劃分成不同的等級。
3.整理數(shù)據(jù)。
在實驗操作完成后,學生學習繪制本課《學生活動手冊》的“音高變化柱形
圖二由每個小組根據(jù)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對應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把音高達到
的高度以下涂上顏色,制成柱形圖。各小組還要對柱形圖進行討論,找出鋼尺伸
出桌面的長度和它發(fā)出聲音的音高變化規(guī)律。柱形圖制作方法可以參考本課的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三、研討
問題1:引導學生對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讓學生從鋼尺的長度變化、發(fā)出
聲音的高低與振動快慢(頻率)之間建立聯(lián)系。要求學生用數(shù)據(jù)或柱形圖來說明。
問題2:將三個實驗中物體發(fā)聲高低與振動幅度之間的關系建立普遍聯(lián)系,
找出物體振動頻率與發(fā)聲高低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音高與振動頻率的關系。
問題3: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用知識解釋現(xiàn)象,實現(xiàn)科學應用。
【板書設計】
聲音的高與低
振動快一聲音高
振動慢f聲音低
《讓弦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物體長短、粗細的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細的物體發(fā)出
的聲音高,長而粗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低。
科學探究目標
?能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說明理由。
?在反復的觀察中驗證自己的假設,解決要研究的問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愿意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科學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關。
難點:通過猜測和不斷試彈,找出更多影響弦音高的因素。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吉他、二胡、小提琴等弦樂器,《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不同弦樂器演奏的視頻資料,弦樂名曲欣賞的音頻或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聚焦
教師播放各種弦樂器演奏的視頻,讓學生一邊欣賞樂曲,一邊仔細觀察演奏
者是怎樣演奏的。欣賞樂曲后,組織學生討論各種弦樂器的發(fā)聲原理,特別是演
奏者是怎樣控制弦樂器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
二、探索
1.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提出本課研究的問題:小組合作,研究弦的
音高和哪些因素有關。
2.教師向學生介紹準備的樂器,如吉他、二胡、小提琴、古箏等,可以全
班研究同一種樂器,也可以每組選定一種樂器進行研究。學生需明確要解決的問
題:選定的弦樂器的弦,它的音高跟哪些因素有關。
3.小組討論:找一找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弦的音高,再推測音高變化可
能存在的規(guī)律,并記錄在本課《學生活動手冊》“琴弦與音高的關系記錄表”的
“音高變化推測”一欄中。
4.小組繼續(xù)討論一個研究問題的方案,比如:怎么改變弦的長短,怎么改
變琴弦的松緊,等等。
5.請各小組學生匯報本組要研究的問題和預測,并說說研究方案,再討論
和完善各組的方案。
6.開始實驗前,教師提醒學生:(1)每種方法都要用相同的力量反復試彈;
(2)在聽聲音、比較發(fā)出聲音高低不同時,還要仔細觀察琴弦發(fā)出聲音時的振
動快慢情況。
提示:旋轉調(diào)弦螺絲,可以改變弦的松緊;同一根琴弦,用按壓不同部位的
方法,可以改變琴弦發(fā)出聲音時的長度。
各小組領取樂器,根據(jù)研究方案反復試彈,來驗證推測是否準確,并把發(fā)現(xiàn)
記錄在“試彈結果”一欄中。
7.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影響弦音高的因素和變化規(guī)律后,教師引導學生
設計能讓弦的音高發(fā)生連續(xù)變化的方案。這是對研究活動的拓展和延伸,針對影
響弦的音高的某個因素,讓弦發(fā)出更多的、高低不同的聲音,并能從低到高或從
高到低連續(xù)發(fā)出。
根據(jù)上面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影響弦發(fā)出音高不同的因素來設計方案,并設計用不
同的方法來改變這些因素,通過不斷試彈來修改方案。
8.提醒各小組同學討論他們的發(fā)現(xiàn),總結小組發(fā)現(xiàn)的影響弦發(fā)出高低不同
的聲音的因素都有哪些“
三、研討
問題:通過剛才的探索,你發(fā)現(xiàn)弦樂器能發(fā)出高低不同聲音的秘密了嗎?
1.全班交流觀點,通過彈撥驗證,教師適時板書。
2.大家一起欣賞優(yōu)美的弦樂合奏,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結束本課的教學。
【板書設計】
七上注發(fā):小而低不問的聲白
有;彳氐
II
細m
松
短長
《制作我的小樂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科學探究目標
?經(jīng)歷從設計、制作、調(diào)整、展示小樂器的過程,并將科學和技術密切結
合起來。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養(yǎng)成樂于動腦、動手的習慣,感受到身邊處處是科學。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科學技術隨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并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并制作小樂器。
難點:如何調(diào)整物體的屬性,讓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有規(guī)律的聲音。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不同的制作小樂器的材料和相關工具。
教師準備:展示各種小樂器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設計小樂器的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中弦樂器是怎樣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然后直接
提出本課任務:根據(jù)你了解的樂器的發(fā)聲原理,自己設計、制作小樂器0
二、設計和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教師給學生介紹各種小樂器,為學生設計和制作小樂器給予一定的啟發(fā)。教
師在展示、介紹小樂器的同時,和學生一起分析這些小樂器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它們的發(fā)聲原理是什么。
1.設計小樂器。
各小組討論:用什么材料制作小樂器?用什么方法讓材料發(fā)出聲音?怎樣讓
材料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畫出小樂器的設計圖。
2.制作小樂器。
(1)根據(jù)設計圖,小組內(nèi)的幾個同學分工制作,邊制作邊調(diào)試。
(2)制作完成后,用小樂器試著演奏音節(jié)或小樂曲,看看它能否發(fā)出高低
不同的、有規(guī)律的聲音。調(diào)整和校對小樂器的音準,讓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
樂器。
三、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樂器
1.每個小組依次展示小樂器,并進行演奏。
2.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小樂器的優(yōu)點是什么,同時也可提出改進的措施。
教師出示小樂器的評價要點:
(1)想辦法改變材料的屬性,讓它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讓不同屬性的材料有序排列,方便演奏,并盡量調(diào)整讓它們發(fā)出的聲
音接近音節(jié)的變化。
(3)能演奏簡單的樂曲。
【板書設計】
制作我的小樂器
各小組小樂器設計圖小樂器評價要點:
1.想辦法改變材料的屬性讓它
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讓不同屬性的材料有序排列,
方便演奏,并努力調(diào)整讓它們
發(fā)出的聲音接近音節(jié)的變化。
3.能演奏簡單的樂曲。
《感受我們的呼吸》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呼吸是人體的重要活動,呼吸的過程是氣體交換的過程,氧氣對生命具
有重要的意義。
?鼻腔、口腔、氣管、肺等器官共同參與呼吸活動。
科學探究目標
?開展呼吸體驗活動,感受呼吸時身體各部分的變化。
?進行人體呼吸的模擬實驗,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過程中的協(xié)同合作。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在體驗活動中,保證研究的真實性。
?在體驗活動與模擬實驗中,樂于參與集體的討論,分享彼此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氧氣和二氧化碳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呼吸時身體各部分的變化,推測呼吸時有哪些器官參與以及它們
的作用。
難點:通過模擬實驗,了解人體各個呼吸器官間的協(xié)同工作。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呼吸過程模擬裝置、學生活動記錄表等。
教師準備:呼吸系統(tǒng)結構圖、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體驗憋氣,引出課題。
教師:手捏鼻子,嘴巴緊閉,憋氣30秒。說一說你是什么感受呢?
學生:我們離不開呼吸,即使停止幾秒鐘都會讓人很難受!呼吸很重要。
2.展示課前調(diào)查結果,暴露原有認知。
關于呼吸,我們已經(jīng)做了一個課前調(diào)查。
第1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春粑?/p>
預設:不呼吸會死亡,我們需要氧氣。第2個問題:吸進來的空氣到了
哪里?
教師請學生描述:明確肋骨處為胸部,肋骨以下的軀干為腹部。
第3個問題:呼吸的時候,身體的哪些變化可以支持你的觀點?
聚焦疑問:空氣是吸入到了胸部還是腹部?
二、探索
活動一:感受我們的呼吸
教師:我們需要仔細感受并觀察呼吸的整個過程,才能解決疑惑的問題。
開展觀察活動。
呼吸時,身體的各部位有哪些變化?
學生做深呼吸。
怎樣做算是一次呼吸?
1.出示人體輪廓圖進行分步驟指導。
(1)雙手放在腹部,深呼吸感受腹部的變化。
雙手放在肋骨,深呼吸感受肋置和胸魔的
變化。
(3)集體做深呼吸。
2.學生匯報交流觀察結果,初步達成共識。
吸氣時:肋骨向上,胸廓擴張(變大),腹部收縮。
呼氣時:肋骨向下,胸廓收縮(變?。?,腹部放松。
學生思考:這些變化,說明空氣是進入了胸部的肺還是腹部?
學生回答:肺,因為吸氣時胸腔擴張了。
觀看視頻,最終明確吸進去的空氣到了胸部的肺。
3.認識肺和氣管。
(1)出示人體輪廓圖(如右圖)
通過剛才的體驗,我們達成了共識,空氣會吸到胸部
的肺里??諝庠谖M身體時有兩個部位,分別是鼻腔和口
腔。
看一看肺在身體里的樣子(出示圖片),這時候空氣能
到肺里嗎?
學生回答:不能,因為還缺少氣體進去的通道一一氣管C
在人體的胸部和腹部,還被一種肌肉一一膈肌分開。
(2)推測氣體進出身體的路線。
吸氣時,空氣進入身體的路線是怎樣的?
吸氣:鼻子(嘴)一氣管一肺。
呼氣:...
(3)學生小結人體的哪些部位參與了呼吸。
參與呼吸的器官主要是鼻腔、口腔、氣管和肺。
活動二:模擬人體的呼吸
1.介紹模擬實驗。
通過感受呼吸,我們知道了呼吸時有許多器官參與,但是它們都在身體內(nèi)部,無法觀察
它們的變化,呼吸又是怎樣發(fā)生的呢?科學上有一種研究方法,是通過裝置去模擬我們的身
體(出示模擬裝置)。
2.明確裝置各部分對應我們身體的部位。
說說這些裝置分別模擬了我們身體的什么部位。
3.怎樣模擬吸氣?怎樣模擬呼氣?
4.學生活動,并做好記錄。
記錄表:模擬我們的呼吸
請在下圖中,畫出肺和膈肌的變化。
儂r呼氣
膈肌,胸腔體積,肺,吸氣片%
膈肌—,胸腔體積,肺—,呼氣.
挑戰(zhàn):你能說一說呼吸發(fā)生的過程嗎?例如用:“先……然后……再……”的
方式表達。
5.學生匯報交流。
我們發(fā)現(xiàn):膈肌下降,胸腔體積變大,肺變大,吸氣。(呼氣時,相反)
三、研討
1.人體的哪些器官參與了呼吸?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充分表達,互相補充,教師梢作引導。
2.關于呼吸,你還想了解哪些?
教師將學生的問題記錄在班級記錄表里,以待后續(xù)探究學習。
【板書設計】
感受我們的呼吸
《呼吸與健康生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呼吸的過程是氣體交換的過程,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
化碳,肺是身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
?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
以吸進更多的氧氣。
?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體健康。
科學探究目標
?合理使用實驗記錄單做好數(shù)據(jù)的獲取與記錄,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依據(jù)實驗現(xiàn)象、相關信息資料,對呼吸次數(shù)加快原因進行分析。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與同學相互交流,能夠在合作中完成實驗活動。
?耐心、細致地完成測量活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從空氣中吸入的氧氣能幫助我們維持生命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占?
1.呼吸的過程是氣體交換的過程,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肺是身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
2.在教師引導下,依據(jù)實險現(xiàn)象、相關信息資料,分析出人體運動后呼吸
次數(shù)加快的原因是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
難點:在教師引導下,依據(jù)實驗現(xiàn)象、相關信息資料,分析出人體運動后呼
吸次數(shù)加快的原因是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呼吸相關科普視頻、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教師:在第一節(jié)課我們提出了很多關于呼吸的問題(出示上一節(jié)課的問題清
單),很多同學對“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呼吸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提出了疑問。請
大家思考,在什么狀態(tài)下,我們的呼吸會發(fā)生變化?
預設:睡覺的時候呼吸微弱,跑步時呼吸變快。
教師:接下來,我們通過學習《呼吸與健康生活》,一起來了解為什么在不
同的狀態(tài)下呼吸會發(fā)生變化,從而指導我們更加健康的生活C
二、探索
活動一:演示呼吸的過程
1.請學生演示一次呼吸并說說氣體經(jīng)過的路徑。
2.我們吸進去的空氣與呼出來的空氣成分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
預設:吸進去的氣體是氧氣,呼出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3.科學家對吸進去和呼出來的氣體進行了更加精密的研究,從這個圖中,你
獲取到什么信息?
預設:氮氣不變,呼出來的氧氣變少,二氧化碳變多,其他氣體變多。
4.氣體成分發(fā)生了變化,它們在我們體內(nèi)是怎樣進行交換的呢?一起來看
一段視頻。
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肺相當于一個“中轉站”,它是用二氧化碳來交換
氧氣。所以,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
碳。
活動二:哪些活動會加快每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
1.在生活中,我們的呼吸是會發(fā)生變化的,例如跑步的時候能使呼吸加快,
還有哪些活動會加快每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我們可以嘗試慢走卻原地跳。
2.判斷呼吸是否加快,應先測量安靜狀態(tài)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之后再做
出對比。為了減少誤差,我們測量3次。再測量慢走1分鐘后和跳動1分鐘后的
呼吸次數(shù)。
提示:
(1)要求學生自然呼吸,不刻意控制自己的呼吸。
(2)安靜狀態(tài)下測量3次,引導學生選擇相同數(shù)值較多的那個數(shù)。如果沒
有相同數(shù)值,可選取位于中間大小的數(shù)。
3.在學生記錄的基礎上,利用班級記錄表將所有同學的數(shù)據(jù)匯總起來。
三、研討
1.這些活動會影響我們每分鐘的呼吸次數(shù)嗎?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再提供同一個人睡眠狀態(tài)、安靜狀態(tài)、慢走、原地跳
的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讓學生了解相對于安靜狀態(tài)下的呼吸次數(shù),有些活動能減慢
呼吸,有些活動能加快呼吸。
2.運動后,為什么呼吸次數(shù)會增加?我們呼吸是為了什么?
引導學生回顧呼吸的本質是通過氣體交換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氧氣,從而
解釋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在一次呼吸中,氣體交換的量是一定的,所以要
多次呼吸,讓更多氧氣進入體內(nèi),以供我們?nèi)梭w所需。
請學生思考:“運動后,如果呼吸次數(shù)不增加,會怎么樣?”從而認識到運
動后呼吸次數(shù)的增加對我們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3.在運動過程中,你還注意到身體的其他變化了嗎?(可提供課前一些同
學測試心跳的視頻)
四、拓展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2.氣體進行交換的地方在肺部,關于肺、肺活量以及如何測量,將在下一
節(jié)課進行學習。
【板書設計】
呼吸與健康生活
運動后
次數(shù)增加呼---------------吸需要更多氧氣健康生活
氮氣不變
氧氣變少
二氧化碳變多
其他氣體變多
《測量肺活量》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肺活量是人體盡力吸氣后,盡力呼出的氣體的量,是人體發(fā)育是否健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雨雪天氣應急預案15篇
- 寬基指數(shù)創(chuàng)新探索:基于行業(yè)均衡的視角- 2024
- 2025屆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寧縣第一中學高三適應性調(diào)研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漢濱區(qū)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嚁?shù)學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寧夏青銅峽一中高考仿真卷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2025屆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學高三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5屆甘肅省嘉峪關市重點中學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飛利浦燈泡培訓》課件
- 貴州省都勻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數(shù)學倒計時模擬卷含解析
- 2025屆山東省濰坊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智慧校園匯報材料PPT
- 工作人員輪崗交流動員會上的講話
- Q∕GDW 11421-2020 電能表外置斷路器技術規(guī)范
- 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信用風險計量
- 三年級9月《安徒生童話》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 連二亞硫酸鈉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 醫(yī)院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排查表
- (完整版)馬來西亞建筑規(guī)范
- 三年級安全教案
- 濟南泉水的故事課件
- SOLO分類評價理論及應用解析(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