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概論 課件 緒 論 美學即審美學_第1頁
美學概論 課件 緒 論 美學即審美學_第2頁
美學概論 課件 緒 論 美學即審美學_第3頁
美學概論 課件 緒 論 美學即審美學_第4頁
美學概論 課件 緒 論 美學即審美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美學”即“審美學”我國高校的美學課程美學概論又稱美學導論、美學原理等,是我國中文、哲學與藝術三大學科都普遍開設的一門基礎課,其目標是向大學生講授美學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理論素養(yǎng),為學生們分析各種審美現(xiàn)象、特別是文學藝術作品提供有效的理論工具。目錄1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2歷史上的美學觀3美學即審美學4課程思路與框架5美學的學習方法1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于1735年。德國青年學者鮑姆加滕(AlexanderGottliebBaumgarten,1714-1762)那年提交了師資論文,題目是《詩的哲學默想錄》,論文結尾處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那就是建構一個有別于邏輯學的新學科。Aesthetica在鮑姆加滕時代,人們通常將人的認知能力劃分為兩種,一種是“高級認知能力”,即邏輯推理能力,研究這種能力的學科是邏輯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可理解的事物”。但自幼酷愛詩歌的鮑姆加滕發(fā)現(xiàn),閱讀詩歌、領會詩歌的時候,運用的卻是另外一種能力,即不同于推理能力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能夠感受到詩歌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意味、但又無法用語言說清楚的能力。鮑姆加滕根據(jù)當時的表達習慣將這種能力稱為“低級認知能力”,認為其對象是“可感知的事物”。鮑姆加滕的天才之處在于:他切身感受到了這種能力的獨特性和獨特價值,于是大膽地打破常規(guī),排除偏見,勇敢地倡導建立一種新的學科來研究這種獨特能力。他用拉丁語將這個新學科命名為“Aesthetica”,翻譯成漢語就是“感性學”或“美學”,其最準確的譯名應該是“審美學”。Aesthetica鮑姆加滕又用拉丁語撰寫了兩卷本的Aesthetica,分別于1750年、1758年出版。從此以后,人類的學術體系當中便有了一個新學科,那就是中國人通常所說的“美學”。我們一定要牢記:“美學”僅僅是對于拉丁語Aesthetica的漢譯,它與“美”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我們千萬不能望文生義地將“美學”理解為“美之學”“美的哲學”或“關于美的學說”,這是我們學好美學課程最基本的出發(fā)點。2歷史上的美學觀美學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chǎn)物。美學正式誕生之后,不同的美學家對于美學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就促成了歷史上不同的“美學觀”——對于“什么是美學?”這個根本問題的回答。美學=藝術哲學在歷史上的美學觀當中,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的美學觀最為著名且影響深遠,他去世四年后才被其學生整理出版的《美學》(1835年),斷然將美學稱為“藝術哲學”,斷然宣稱將“自然美”排除在外。我國的美學觀美學自20世紀初正式傳入我國之后,產(chǎn)生了為數(shù)不少的美學觀,比如,美感經(jīng)驗論(李澤厚)、審美關系論(蔣孔陽、周來祥)和審美活動論(蔣培坤等)。就國內(nèi)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接受審美活動論的學者和教材比較普遍。我們這部教材將美學定位為“審美學”,將其研究對象界定為“審美活動”。本教材將圍繞審美活動展開論述,試圖做到正本清源,刪繁就簡,提綱挈領,簡明易懂。3美學即審美學鮑姆加滕用拉丁語撰寫的兩卷本美學著作的標題翻譯成英語之后就是“aesthetics”。我們要把握的是,英語aesthetics分解開來就是aesthetic+s:前者是形容詞,其含義是“感性的”“審美的”;s是后綴,加上它之后就變成名詞。因此,我們需要牢牢把握的是,審美學(美學)的第一關鍵詞是aesthetic,即形容詞“審美的”,我們用它來修飾一系列的術語,從而形成這部教材的一系列關鍵詞,包括審美過程、審美態(tài)度、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審美范疇、審美創(chuàng)造、審美形態(tài)、審美模式和審美教育等——漢語表達為了簡潔,都省略了“審美的”這個形容詞中的“的”字而簡稱為“審美”。審美的含義如何理解“審美”,就成了整部教材的基石。根據(jù)分解的細致程度,我們依次可以從“三感”“六感”或“九感”的角度來解釋“審美”:審美:三感、六感與九感審美即三感:三感即感官、事物的感性形態(tài)與感情,審美由此可以界定為感官在事物的感性形態(tài)的激發(fā)下產(chǎn)生感情。審美即六感:由于感情的產(chǎn)生過程非常復雜,其前提是對于事物的感覺、感知和感受,這樣一來,“感情”前面再加上“三感”,于是就擴充為“六感”。審美即九感:感情產(chǎn)生后,其伴生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則有感想、感應和感悟等,“六感”后面再加上“三感”,于是就擴充為“九感”。審美即九感說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上述九感之間不但會相互促進,而且還包含著認知、反思、判斷等理性因素在內(nèi),所有要素共同構成一個動態(tài)過程,感性因素與理性因素之間通常會發(fā)生融合,其融合機制非常復雜、難解;神經(jīng)美學試圖從腦科學、神經(jīng)認知科學的角度進行解釋,但截至目前為止的理論進展依然非常有限。面對浩瀚的宇宙,面對幽深的心靈,我們必須承認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4課程思路與框架本課程將首先從人與世界三種關系的角度解釋審美的含義(第一章),進而討論審美的意義(第二章)。審美是人的一種特殊活動,任何一個活動必然有一個起點、一個終點,即“過程”。審美活動的過程簡稱“審美過程”(第三章),它涉及了審美發(fā)生的準備過程、審美狀態(tài)的過渡、審美過程度的發(fā)生與審美效應的引發(fā)四部分。第四章是審美范疇,其本源是做審美判斷所使用的形容詞,本章一共討論五個:優(yōu)美與崇高、悲劇與喜劇、丑。第五章是審美創(chuàng)造,從直覺與想象、模仿與再現(xiàn)、形式與表現(xiàn)三個方面展現(xiàn)審美創(chuàng)造的過程、機制與特征。第六章是審美形態(tài),分為自然審美、技術審美、藝術審美和日常生活審美等諸多審美形態(tài),通過追問審美何為,旨在對國內(nèi)美學界通常所說的自然美、技術美、藝術美、社會美之理解進行糾偏,使之回到人的感性學應有的向度上。第七章是審美模式,分別從自然與藝術兩個角度切入,選取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審美模式進行介紹,試圖以審美模式的流變?yōu)橹行?,勾勒出美學發(fā)展的內(nèi)在理路與邏輯線索。第八章講審美教育。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講美學課其實也是在進行審美教育,也就是讓學生了解美學基礎知識,但審美教育畢竟有其獨特內(nèi)涵,包括審美教育的性質、目的、實施途徑等。5美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要領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立足自己的審美體驗,用鮮活的審美體驗給抽象的理論注入生命,讓理論范疇和理論思辨活起來。每個正常的人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審美活動: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穿衣打扮,美化居室;欣賞繪畫、建筑,聆聽歌曲、音樂;讀小說,看電影,如此等等。我們完全可以說,審美活動和審美體驗普遍地滲透在我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妫踔撩繒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