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_第1頁
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_第2頁
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_第3頁
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_第4頁
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時空定位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漢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即位公元25年光武中興公元前140年漢武帝登基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公元前138年張騫通西域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新東漢西漢文景之治公元前87年漢昭帝即位漢武盛世(一)西漢的建立和漢初政治一、重現大一統(tǒng)——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

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煜录榷?,民亡蓋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顏色相同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上(劉邦)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

——《漢書·食貨志》1.背景:漢初,人口銳減,社會經濟凋敝,生產力遭到破壞;漢初統(tǒng)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2.措施:遵奉黃老無為之學,“與民休息”思考:從這兩則材料我們可以看出漢初社會處于怎樣的境況呢?面對這一境況漢初統(tǒng)治者又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呢?黃老之學:黃老之學,也叫黃老學說,為黃帝之學和老子之學的合稱。既重視黃帝的治身之道,同時提倡老子無為的治國之道。其中,政治主張體現為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指的是統(tǒng)治者應當順應民意,以民為本,輕徭薄賦、減輕刑罰等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無為≠無所作為

=不妄為=順天而為,施行仁政,以民為本適應漢初天下初定、經濟凋敝的社會現實(一)西漢的建立和漢初政治一、重現大一統(tǒng)——西漢建立(一)西漢的建立和漢初政治一、重現大一統(tǒng)——西漢建立2、措施:“兵皆罷歸家”,從軍者務農;號召奴婢回歸本土,免為庶人;弱末強本,減免田租,十五稅一;減免徭役兵役,廢除肉刑,減輕刑罰。增加勞力減輕負擔致力生產

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妒酚洝て綔蕰贩e極:經濟得到明顯恢復,社會穩(wěn)定,史稱“文景之治”3、影響:(二)中央集權的鞏固和加強一、重現大一統(tǒng)——西漢建立1.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2.郡縣與分封并行制與王國問題(1)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制。(這種制度會導致什么后果?)

郡由中央直接管轄,國則由諸侯管轄(2)王國問題①分封異姓功臣為諸侯王,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威脅。②分封同姓諸侯王,給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③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fā)了吳、楚等七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三個月內即被平定。七國之亂:漢景帝采用晁錯的建議,于次年冬天下詔削奪吳、楚等諸侯王的封地。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于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權力,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聯(lián)兵反叛,后因戰(zhàn)略失當,被漢朝和梁國聯(lián)手平定?!蛭鳚h郡國交叉局部示意圖(二)中央集權的鞏固和加強一、重現大一統(tǒng)——西漢建立影響經濟影響經濟明顯恢復,社會穩(wěn)定,出現“文景之治”政治制度影響解決措施漢景帝削減諸侯封地,引發(fā)七國叛亂,但很快被平定經過60余年的休養(yǎng)生息,西漢國力強盛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封國制對中央造成嚴重威脅漢承秦制,但在地方實行郡國并行制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政策一、重現大一統(tǒng)——西漢建立(1)中央:中外朝制度——設立中朝,架空相勸,加強皇權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1.政治領域加強皇權架空相權雖置三公事歸臺閣東漢增強尚書臺的作用①目的:削弱外朝丞相權力,加強皇權。②形成:設立直接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書令的作用開始提升。中央行政中樞的權力逐漸由丞相轉移到皇帝親信手中,從而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削弱?!具x必1·P4】③發(fā)展:西漢晚期,中朝尚書的權力逐漸增大。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收到削弱?!具x必1·P5】(2)地方: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1.政治領域推恩令:諸侯王除了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于縣。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1.政治領域(2)地方:設立刺史,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分天下為13州部,分設刺史,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督問題:刺史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嗎?作用: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促進吏治清明。中央特派員?給皇帝打小報告?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1.政治領域(2)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打擊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

邊疆:河西四郡,控制河西走廊;設西域都護府,經略西域問題:西漢經略西域的意義是什么?版圖擴張: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疆域絲路暢通:保障了東西方之間交流要道的暢通,密切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國防安全:西域成為防止匈奴入侵的屏障;獲得更好的戰(zhàn)馬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1.經濟領域(1)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使用五銖錢,結束漢初以來幣制紊亂的狀況。(2)實行鹽鐵官營:政府壟斷鹽、鐵生產和銷售。(3)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yè)貿易,以增加收入,平抑物價。(4)抑制工商業(yè)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漢武帝下令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由上林三官鐘官、技巧、辨銅,分別負責鼓鑄、刻范、原料供應,規(guī)定只許用三官五銖錢,嚴禁民間私鑄。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均輸:政府統(tǒng)一征收、運輸、買賣;平準:貴時拋售,賤時收買以穩(wěn)定市場價格。算緡mín:對商人、手工業(yè)者等征收重稅。告緡:凡有人告發(fā)商人隱匿資產不報或報告不實者,即獎賞所沒收資產的一半。目的: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從經濟上鞏固國家大一統(tǒng)

《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臣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從也。——《漢書·董仲舒?zhèn)鳌贰按笠唤y(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薄訌娭醒爰瘷唷訌娋鲗V啤S護統(tǒng)治秩序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3.思想領域:尊崇儒術,將儒學奉為正統(tǒng)董仲舒意義:儒學獨尊地位確立。此后,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3.思想領域:尊崇儒術,將儒學奉為正統(tǒng)問題:漢武帝為何拋棄黃老之學,選擇了新儒學?黃老之學適應漢初恢復經濟的需要;漢武帝時期,經濟已經恢復,社會矛盾尖銳,黃老之學不再適應現實需要,新儒學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大一統(tǒng)的需要。問題:漢代新儒學和先秦儒學有何不同?a、取各家之長,融合道家、陰陽家、法家思想(外儒內法)b、強調春秋大一統(tǒng)、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主張c、地位提高,成為正統(tǒng)思想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相同點目的實質不同點:方式和結果加強中央集權文化專制采用法家思想,對其它思想粗暴破壞,加速秦的滅亡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tǒng)思想,促進了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和鞏固歷史學家顧頡剛說:“秦始皇的統(tǒng)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tǒng)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碧骄浚呵貪h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比較外儒內法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北擊匈奴,設立河西四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管理西域,設西域都護府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亂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4.軍事領域:經略邊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加強北方漢初,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北擊匈奴,取得大勝。西面①在河西走廊設“河西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②設置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③張賽出使西域,開辟中西交通道路(絲綢之路)東北西漢設護烏桓校尉(1)民族關系:設大鴻臚管理民族事務?!敖z綢之路”、中央管理機構、地方管理機構(護烏桓校尉和漢宣帝在烏壘城設立的西域都護府)、和親、戰(zhàn)爭、屯戍以及更有效地治理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鏈接·選擇性必修1·P62】(綱上21)(3)邊疆開發(fā):推行屯成政策;移民屯田;西域設置田官,督率成卒屯田。(二)邊疆治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2)邊疆治理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政治①頒布“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②設立中朝以加強皇權,削弱相權③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新選官制度④設立刺史,負責轄區(qū)內的巡視監(jiān)察⑤任用酷吏,打擊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經濟①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②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③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yè)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④抑制工商業(yè)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思想①措施:尊崇儒術②影響:儒學正統(tǒng)地位確立,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邊疆治理民族關系:設大鴻臚管理民族事務。邊疆管理北方:漢初,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取得大勝西面:①在河西走廊設“河西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②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③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中西交通道路東北:西漢設護烏桓校尉邊疆開發(fā):推行屯戍政策,移民屯田;西域設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二、鞏固大一統(tǒng)——武帝更張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為幼主,或為昏君,導致外戚勢力坐大。西漢后期,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并劇烈,賦稅徭役沉重,破產農民淪為奴婢或流亡,社會動蕩不安。

公元9年,王莽(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趁機奪取了西漢政權,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①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②經濟:土地兼并,賦稅沉重③社會:流民問題,矛盾激化,社會動蕩2、結果:①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漢,建立新朝,西漢滅亡。②公元23年,王莽改制激化矛盾,導致農民起義四起,新朝被推翻。王莽(前45年-23年)1.西漢后期境況(背景)(一)王莽篡漢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材料:易代和復古是西漢末年頗為流行的社會思潮,最終實現這兩個要求的希望都集中到了一個人身上,這就是外戚王莽?!獜埛吨袊糯喪贰罚ㄒ唬┩趺Т蹪h3.王莽改制目的

內容

結果

滅亡五銖錢大錢每個大錢不到五銖錢的兩個半重

卻要當50個五銖錢使用試圖挽救社會危機①土地國有化,推行井田制;②禁五銖,多次改革幣制;③任意改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和行政區(qū)劃措施不切實際,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統(tǒng)治末年爆發(fā)了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政權被推翻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二)“光武中興”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史稱東漢),定都洛陽(河南)背景:結果:出現“光武中興”(政局穩(wěn)定,經濟重新發(fā)展起來)措施目的(作用)政治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縣,裁減官吏,節(jié)省開支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經濟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六次下詔釋放釋放奴婢文化提倡文教,重視儒學加強皇權;加強中央集權;節(jié)省政府開支;穩(wěn)定社會秩序;與民休息,緩和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經濟重新發(fā)展繼承西漢獨尊儒術的傳統(tǒng),儒學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雖置三公,事歸臺閣序號皇帝即位年齡死亡年齡……………………4和帝10275殤帝126安帝13317順帝11308沖帝239質帝8910桓帝153611靈帝1234外戚宦官交替專政(三)外戚宦官交替專權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黨錮之禍漢桓帝以后,東漢朝政長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員、士大夫、太學生上書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誣告為“黨人”逮捕入獄,并擴大禁錮范圍,史稱“黨錮之禍”。思考:指出東漢中后期歷代皇帝的整體特點,由此引發(fā)的政治現象?(四)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2)“黨錮之禍”(3)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原因:2.起義:184年,張角,民間秘密宗教“太平道”,起義軍稱為“黃巾軍”3.影響:

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出現了軍閥割據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東漢后期威脅王朝統(tǒng)治的四大危機(1)追隨劉秀一統(tǒng)天下的大將,成為朝廷新貴,權傾朝野,并逐漸形成“累世公卿”集團,即豪強地主。他們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體的莊園。(2)東漢莊園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政治經濟組織,規(guī)模很大,內有依附農民和家內奴婢,擁有家兵,筑有塢堡壁壘,不用繳納租賦,逐漸成為一種地方割據勢力。豪強地主的發(fā)展迅速:三、延續(xù)大一統(tǒng)——東漢興衰占有大量土地,享有政治特權,橫行鄉(xiāng)里的大地主經濟:天災人禍橫征暴斂田莊經濟發(fā)展土地兼并嚴重政治:平民地主豪強地主高門士族察舉制地方割據土地兼并經濟上——自己自足規(guī)模大政治上——影響地方政權軍事上——有私人武裝和軍事設施知識結構重點問題一、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1、西漢的建立(時間、人物、都城)【P21】2、文景之治的背景、首要任務、政策措施、效果【P21】3、西漢初期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P21】4、漢武帝鞏固和發(fā)展大一統(tǒng)國家的措施(政治5點、經濟4點、思想1點、邊疆政策3方面)【P22-23】5、西漢的滅亡【P23】西漢疆域四至(P23圖)二、王莽執(zhí)政(國號新):9—25年6、王莽改制的目的、后果及新朝的滅亡(昆陽之戰(zhàn))【P23】三、東漢(25-220年)7、東漢建立、光武中興(措施:政治、經濟、思想;效果)【P23-24】8、東漢中后期的政局(特點):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②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迅速【P24】9、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黃巾軍起義的背景、時間、概況、影響【P24】10、兩漢的文化:史學、科技方面的成就【P24-25】1.(2024·浙江1月選考,4)史載:“(西)漢成帝初置尚書五人,其一人為仆射,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國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書),客曹(主外國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是為五曹?!庇纱丝芍?)A.尚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