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山西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1、2、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劉邦認為“天下同姓一家”,將全國大部分領土分封給了諸侯王。諸侯國還延續(xù)西周分封可自用紀年,可以自辟官署,盡管諸侯國高級官員由中央派遣,卻形同虛設,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殺之。這表明漢初()A.郡國并行制度存在隱患 B.基本繼承先秦政治制度C.宗法血緣觀念逐漸淡化 D.地方選官制度不夠完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將全國大部分領土分封給了諸侯王”“還延續(xù)西周分封可自用紀年”“可以自辟官署”“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殺之”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初實行的郡國并行制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存在隱患,A項正確。秦朝并未確立分封制,排除B項;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說明宗法血緣觀念并未淡化,排除C項;“選官制度”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A項。2.有學者評價中國出席萬隆會議,“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尋求與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消除它們的疑慮,爭取它們的信任?!敝芏鱽韽呐c會國“共同的經歷”和“共同的苦難”出發(fā),主張“撇開不同的思想意識,不同的國家制度”“進行國際合作”,這在國際舞臺上引起了反響。該學者意在說明中國的參會()A.是基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需要 B.凸顯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C.有效遏制了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圖謀 D.塑造了新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材料“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尋求與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苦難”“撇開不同的思想意識”“進行國際合作”“在國際舞臺上引起了反響”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意在說明在萬隆會議上,中國塑造了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推動中國與亞非拉國家關系邁上新臺階,D項正確;萬隆會議召開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尚未確立,排除A項;改革開放后,中國全方位外交布局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排除B項;C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C項。故選D項。3.1870~1913年間,德國的鋼產量從17萬噸猛增至1832萬噸,鐵產量從139萬噸增至1931萬噸,到1913年德國的鋼鐵產量比英法兩國總和還要多。從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的比重來看,1870年德國為13%,居英國和美國之后,1910年則達到16%,僅次于美國。這一時期德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A.體現(xiàn)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性日趨擴大 B.緣于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C.表明生產技術的市場化形成了行業(yè)壟斷 D.為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物質基礎〖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1870年至1913年的德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870~1913年德國煤炭產量、鋼產量得到迅速增長,這反映出當時德國工業(yè)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這主要是因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德國通過技術革新,提高了工業(yè)生產能力,推動了重工業(yè)的發(fā)展,B項正確;材料僅涉及部分資本主義國家重工業(yè)發(fā)展的情況,無法據此得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性日趨擴大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德國工業(yè)發(fā)展與行業(yè)壟斷的關系,排除C項;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的任務,排除D項。故選B項。4.截至2018年,法國有公立醫(yī)院1058家,床位318000張,大多為綜合性醫(yī)院,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此外,法國還有私立醫(yī)院(診所)3045家(所),床位173000張,其中非盈利醫(yī)院(診所)792家,床位65834張;營利醫(yī)院(診所)2353家,床位107475張,其設備、條件一般較簡單。據此可知,法國()A.公立和私立醫(yī)院的發(fā)展存在著矛盾 B.現(xiàn)代醫(yī)療保障制度得到不斷推廣C.公立醫(yī)院在醫(yī)療體系中占優(yōu)勢地位 D.基層醫(yī)療網絡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初(法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法國公立醫(yī)院大多為綜合性醫(yī)院,科室齊全,設備先進,私立醫(yī)院(診所)設備、條件一般較簡單,可見,在法國醫(yī)療系統(tǒng)中公立醫(yī)院占據優(yōu)勢地位,C項正確;“存在著矛盾”在材料中并未描述,排除A項:材料比較了公立和私立醫(yī)院的發(fā)展情況,而非現(xiàn)代醫(yī)療保障制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全國的公立以及私立醫(yī)院,而不是基層的醫(yī)療網絡,排除D項。故選C項。5.《論語·雍也》記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記載“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這些思想()A.促使民本思想與君主權力相結合 B.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致力于協(xié)調民眾與地主間的利益 D.強調統(tǒng)治者應加強道德修養(yǎng)〖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依據材料概況可知:《論語·雍也》強調人的自身發(fā)展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荀子·王制》強調人的重要性,說明儒家思想關注人的發(fā)展和地位,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君主權力的論述和對君主的要求,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立的地主和民眾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對人的普遍認知,而非單獨指統(tǒng)治者,排除D項。故選B項。6.南北朝時期的學者竺道生傳播涅槃學,試圖讓所有的人都相信佛教,宣揚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唐代天臺宗的湛然和尚發(fā)展了前人學說并提出“無情有性”說,不僅人人具有佛性,連花草磚石也有佛性。這些主張()A.表明儒者復興儒學回應挑戰(zhàn)的必要B.體現(xiàn)出中國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頻繁C.為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D.折射出民族之間融合趨勢不斷加強〖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宣揚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連花草磚石也有佛性”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主張宣揚了在信仰佛教方面人人平等的思想,這有利于促進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C項正確;材料并未側重佛教對傳統(tǒng)儒學的沖擊,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僅從材料無法判定中國與印度文化交流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民族融合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7.《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對人質作為債務抵押有所限制。如果公民因負債而將子女或妻子出賣,或作為債務抵押,則他們在買者或者債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應該恢復自由;人質在服役期間的人身安全也應受到法典的保護。該法典的這些規(guī)定()A.注重保障財產私有權 B.意在鞏固國家政治統(tǒng)治C.強調保存原始習慣法 D.重點維護奴隸主的利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巴比倫)。據材料“則他們在買者或者債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應該恢復自由”“人質在服役期間的人身安全也應受到法典的保護”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規(guī)定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意在鞏固國家政治統(tǒng)治,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保障財產私有權,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保存原始習慣法,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對奴隸主利益的維護,排除D項。故選B項。8.在某種程度上說,《圣經》本身就是契約,即上帝耶和華與人之間的契約。《圣經》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傳統(tǒng)的萌芽,中世紀基督教要求人們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教會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張法律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據此判斷,中世紀基督教()A.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要 B.充當著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C.推動西方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D.側重于貫徹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圣經》本身就是契約,即上帝耶和華與人之間的契約”“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教會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張法律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把契約與上帝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圣經》除了崇尚契約精神,還要求人們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這說明中世紀基督教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B項正確;“民族國家”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并未反映推動西方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排除C項;貫徹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9.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變化情況(單位:‰)。對材料理解最為準確的是()年份歐洲非洲美洲世界總人口165018.318.32.45.45億175019.213.11.67.28億185022.78.15111.71億190024.97.49.016.08億A.疫病是非洲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 B.人口變化受世界市場擴展的影響C.技術革命推動了洲際間人口流動 D.奴隸貿易促使美洲喪失大量人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高產作物馬鈴薯等被引進到歐洲,再加上工業(yè)革命的進行使得歐洲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這一時段歐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貿易,大量黑奴被販賣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種族屠殺,再加上歐洲殖民者將流行疾病帶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來人口比例增加是因為奴隸貿易從非洲運來了大量勞動力以及技術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說明隨著世界市場擴展,世界各大洲聯(lián)系加強,導致人口變化,B項正確;奴隸貿易是非洲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非洲人口大量減少不是因為技術革命,排除C項;奴隸貿易促使非洲喪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數(shù)量增長,排除D項。故選B項。10.據考古發(fā)現(xiàn),在烏蘭巴托附近的諾彥烏拉匈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漢朝錦繡織物,用彩絲繡出流云、鳥獸、神仙騎鹿的圖案;還出土有安息、大夏、小亞細亞的毛織品,上面的圖案有植物紋、鳥獸紋及人物紋。另外,在出土的絲綢上還繡有形同黑海北岸斯基泰文化的人物形象。這反映出()A.中國與歐洲開始廣泛的直接貿易 B.漢朝政府的經濟政策趨向務實C.統(tǒng)治集團積極開拓海陸絲綢之路 D.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材料中在匈奴墓出土了漢朝的錦繡織物以及其他地區(qū)的毛織品,且上面有各種文化的圖案和人物形象,說明了不同地區(qū)的物品通過絲綢之路得到了交流,也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D項正確;此時中國與歐洲還沒有開始廣泛的直接貿易,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提及漢朝政府的經濟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海上絲綢之路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1.17世紀中期,倫敦的茶葉售價昂貴,茶的社會影響力較小。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和查理二世聯(lián)姻的凱瑟琳喜好飲茶,很快使得飲茶在宮廷之中流行起來。光榮革命后瑪麗也愛好飲茶,經常在宮廷舉辦中國式茶會,由此飲茶在英國社會上層中逐漸傳播開來。這表明()A.貴族喜好客觀上助力了茶文化的傳播 B.政局變動促進了婦女地位提高C.飲茶本土化推動了英國社會的進步 D.中英商品貿易的狀況得到改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題,根據設問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7世紀中期(世界)。根據材料“和查理二世聯(lián)姻的凱瑟琳喜好飲茶,很快使得飲茶在宮廷之中流行起來”“光榮革命后瑪麗也愛好飲茶……由此飲茶在英國社會上層中逐漸傳播開來”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貴族的喜好客觀上推動了茶文化的傳播,A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婦女地位的提高,排除B項;材料并未反映飲茶的本土化是否推動了英國社會的進步,排除C項;僅從材料無法判定中英商品貿易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12.據史料記載,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將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國,并設置了專門機構來組織其從事生產,元朝設有諸色人匠總管府。同時,阿拉伯人接觸到了蒙古火藥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與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戰(zhàn)爭中大顯神威。據此可知,蒙古西征()A.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 B.體現(xiàn)了生產分工的細化C.推動了實用技術的交流 D.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革新〖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蒙古、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在攻陷城池中將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國”“設有諸色人匠總管府”“阿拉伯人接觸到了蒙古火藥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與歐洲基督教國家戰(zhàn)爭中大顯神威”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蒙古西征在客觀上促進了實用技術的交流,C項正確?!按笠?guī)模人口流動”材料并未反映,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東西方的技術交流,排除A項;“生產分工的細化”表現(xiàn)在生產領域,材料并未體現(xiàn)相關內容,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蒙古西征帶來的東西方的技術交流,并未體現(xiàn)火藥在歐洲的傳播促進的社會變革,排除D項。故選C項。13.如表所示為二戰(zhàn)后部分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fā)展情況。據此可知,這些新興民族國家()國家概況印度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樣性;種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響韓國注重發(fā)揚儒家文化,諸如寬松和諧、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等,同時又注重吸收西方文化,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等埃及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被廣泛使用;有歐洲和西亞文化元素巴拿馬君主立憲制(英聯(lián)邦成員);主要宗教為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海地移民講克里奧爾語A.政府側重于維護本民族文化的地位 B.善于吸收借鑒西方現(xiàn)代文化精華C.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 D.注重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世界)。根據材料“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發(fā)揚儒家文化”“西亞文化元素”“主要宗教為基督教”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這些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C項正確;A項材料并未反映,排除;這些新興民族國家并不都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排除B項;“融合”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14.16世紀,歐洲大學不再是宗教神學的傳播場所,逐步處于國家的控制與干預之下,其“國際性”的特點開始消失,新的課程標準相繼出臺,民族語言的課程以及公職預備人員培養(yǎng)課程比例大量增加。這說明當時()A.宗教改革促使神學喪失對教育的影響力B.民族國家興起利于推動教育世俗化C.大學教育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武器D.王權的擴張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西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歐洲大學從中世紀時期由教廷把控轉為由國家政府干預,更加強調課程服務于民族國家的需要,這一現(xiàn)象源于民族國家的興起對教育世俗化的影響,B項正確;“喪失”材料未體現(xiàn)出,排除A項;16世紀時資產階級革命尚未發(fā)生,排除C項;“根本原因”材料未體現(xiàn)出,排除D項。故選B項。15.《世界遺產公約》中對遺產的描述并未使用慣用的“國際”一詞,而采用“世界”一詞來表達。這不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價值,也使文化遺產獲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義來理解多樣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遺產公約》的推行()A.促使文化遺產擺脫了民族屬性 B.旨在推動國際文化的交流與融合C.凸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D.表明國際合作是遺產保護唯一途徑〖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世界。據材料“《世界遺產公約》……并未使用慣用的‘國際’一詞,而采用‘世界’一詞來表達“可知《世界遺產公約》強調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產,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C項正確;“擺脫了”表達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世界遺產公約》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并不是為了推動國際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排除B項;“唯一途徑”說法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16.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國的非遺工作應實行“活化”保護。在政策指引下,敦煌研究院主持了敦煌數(shù)字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西懸洞窟的人行棧道及保護性展示設施建設工程。這可以用來說明()A.科技的運用豐富了文化遺產內涵 B.文化事業(yè)服務于經濟建設C.合理利用是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 D.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并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2017年(中國)。據材料“指出中國的非遺工作應實行‘活化’保護”可知,這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的保護;據材料“主持了敦煌數(shù)字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西懸洞窟的人行棧道及保護性展示設施建設工程。”可知,這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的開發(fā),因此,材料說明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并重,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文化遺產內涵的豐富,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文化事業(yè)服務于經濟建設,材料主要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排除B項;C項說法錯誤,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是真實性,材料也不能體現(xiàn)出合理利用是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開埠后,逐漸成為各國冒險家的樂園,最多有來自58個國籍的移民。最初闖蕩上海灘的以男性單身移民為主,到1910年男女比例差距大大縮小。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和倫敦、孟買的金融風潮的發(fā)生,外國移民數(shù)量也隨之陷入低迷。隨著上海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租界人口又增長起來。租界的人口密度遠高于華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外國移民創(chuàng)辦的學校首開現(xiàn)代教育之風氣,還憑借報紙刊物的發(fā)行、出版機構的建設、廣播電臺的宣傳等手段,由淺入深地在上海傳播新的思想觀念。作為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移民城市,上海的宗教文化顯示出十分復雜和豐富的局面,由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作為示范,宗教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yè)。現(xiàn)代體育運動、休閑公園也跟隨外國移民的步伐而來。在上海華人的努力下,樂園最終向華人開放。——摘編自張曉慧《近代外國移民與上海城市文化的發(fā)展(1843~1937)》(1)根據材料,歸納近代上海外國移民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近代外國移民對上海的影響?!即鸢浮剑?)特點:移民來源廣泛;近代外籍人口男女比例逐漸縮小;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上海的侵略;移民數(shù)量受國內外形勢影響;移民多聚集在租界領域。(任答三點即可)(2)評價:積極性:推動了上海近代教育、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上海市民思想觀念的變遷,培養(yǎng)了新的市民群體;外來宗教促進了上海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帶動了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上海休閑生活方式的更新。消極性:近代外國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因此具有壓迫性和不平等性,加深了上海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積極和消極性都要涉及,任答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上海開埠后,逐漸成為各國冒險家的樂園,最多有來自58個國籍的移民”可得出移民來源廣泛;根據材料“到1910年男女比例差距大大縮小”可得出近代外籍人口男女比例逐漸縮??;根據材料“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和倫敦、孟買的金融風潮的發(fā)生,外國移民數(shù)量也隨之陷入低迷。隨著上海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租界人口又增長起來。租界的人口密度遠高于華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可得出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上海的侵略;移民數(shù)量受國內外形勢影響;移民多聚集在租界領域?!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評價:積極性:根據材料“外國移民創(chuàng)辦的學校首開現(xiàn)代教育之風氣,還憑借報紙刊物的發(fā)行、出版機構的建設、廣播電臺的宣傳等手段,由淺入深地在上海傳播新的思想觀念”可得出推動了上海近代教育、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上海市民思想觀念的變遷,培養(yǎng)了新的市民群體;根據材料“上海的宗教文化顯示出十分復雜和豐富的局面,由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作為示范,宗教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yè)”可得出外來宗教促進了上海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帶動了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根據材料“現(xiàn)代體育運動、休閑公園也跟隨外國移民的步伐而來”可得出推動了上海休閑生活方式的更新。消極性:根據材料“租界的人口密度遠高于華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可得出近代外國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因此具有壓迫性和不平等性,加深了上海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興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漢代中央官學有太學、宮邸學和鴻都學門。太學學生入學的年齡沒有嚴格的限制。漢代太學允許自費求學,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高年級輔導低年級,高材生輔導差等生。以自學為主,提倡在自學基礎上相互討論磋商,相互辯論,共同研究,以求得學業(yè)上的進步。地方官學則主要是郡國學校。鴻都門學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茖W院。漢代的官學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國封建官學發(fā)展的基本格局。——摘編自肖世民《論漢代學校教育》材料二從夏商周時期的庠、序,到漢代的太學,再到唐代的國子監(jiān);從孔子開一代私人講學之風氣,到后來私學的興盛,中國的官方、私人教育逐漸成熟。宋代書院承擔起講究學術、發(fā)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鑒官方學校、禪林精舍、道家清規(guī),形成各種制度。宋代除較少書院是個人出資興辦并請私人講授和官資官辦或者將私學納入官辦教育外,大多數(shù)書院都是或者是私辦官助或是官辦民助性質的。宋代對文人的寬容,對士大夫以及文人群體的尊重,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朱熹等人希望造就具有“德行道義之實”的人才以匡正天下,挽救世風世俗。因此,書院作為與官學、私學并立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科舉應試教育的承擔者和矯正者。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書院把教學、學術自由和文化人格的傳遞與建設三者融為一體,從而鑄成了教育、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幾耘N拿骱挛奈洹端未鷷号d盛的原因及其當代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官學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書院興盛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并說明其影響?!即鸢浮剑?)特點:傳播儒家思想;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開放性強;自學為主,氣氛活躍。

(2)政治和文化因素: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官私結合的教育體制;寬松的社會氛圍和環(huán)境;官學和科舉制度衰??;文人群體的努力。

影響:有利于社會教化;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推動了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傳播;促進了繁榮文化;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維護封建秩序)?!冀馕觥健拘?】特點:根據材料一“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興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傳播儒家思想;根據材料一“……漢代中央官學有太學、宮邸學和鴻都學門……地方官學則主要是郡國學?!保⒔Y合所學可得出,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根據材料一“……太學學生入學的年齡沒有嚴格的限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開放性強;根據材料一“……漢代太學允許自費求學,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高年級輔導低年級,高材生輔導差等生。以自學為主,提倡在自學基礎上相互討論磋商,相互辯論,共同研究,以求得學業(yè)上的進步……”,并結合所學可得出,自學為主,氣氛活躍。【小問2】政治和文化因素:根據材料二“從夏商周時期的庠、序,到漢代的太學,再到唐代的國子監(jiān);從孔子開一代私人講學之風氣,到后來私學的興盛,中國的官方、私人教育逐漸成熟……”,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根據材料二“……宋代書院承擔起講究學術、發(fā)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鑒官方學校、禪林精舍、道家清規(guī),形成各種制度。宋代除較少書院是個人出資興辦并請私人講授和官資官辦或者將私學納入官辦教育外,大多數(shù)書院都是或者是私辦官助或是官辦民助性質的……”,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官私結合的教育體制;根據材料二“……宋代對文人的寬容,對士大夫以及文人群體的尊重,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寬松的社會氛圍和環(huán)境;根據材料二“……書院作為與官學、私學并立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科舉應試教育的承擔者和矯正者……”,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官學和科舉制度衰??;根據材料二“……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書院把教學、學術自由和文化人格的傳遞與建設三者融為一體,從而鑄成了教育、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文人群體的努力。影響:根據材料二“……朱熹等人希望造就具有‘德行道義之實’的人才以匡正天下,挽救世風世俗……”,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社會教化;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根據材料二“……書院作為與官學、私學并立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科舉應試教育的承擔者和矯正者……”,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推動了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根據材料二“……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書院把教學、學術自由和文化人格的傳遞與建設三者融為一體,從而鑄成了教育、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傳播;促進了繁榮文化;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維護封建秩序)。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歐洲,作為精英階層創(chuàng)造的博物館,自誕生起就不自覺地帶有強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這決定了博物館服務對象的角色不自覺的偏向精英階層。而民主趨勢下,普通大眾權利的獲得使得博物館又不得不重視大眾的文化權益。16世紀中葉,收藏被受教育階層視為一種有修養(yǎng)的紳士行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藝術、自然奇珍和歷史古物,由于啟蒙運動的推動,19世紀公眾將自己藏品捐出成為潮流。法國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將盧浮宮變成國家博物館,在理論上強調博物館成為普通人可進出的場所,“這些國家的藝術屬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誕生的新社會全體公民所有”?!幾耘死^業(yè)《西方博物館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在與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交涉中常常出現(xiàn)溝通不暢的問題,與外國人溝通必須“悉各國情形必諳其語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親王奕?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勢,于是近代中國第一座官辦外語學校同文館建立了。同文館博物館是輔助教學的設施,藏有新式機器(模型)、動植物、醫(yī)學標本、礦石等。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同文館總教習后還從國外購買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陳列主要是按照學科進行分類,只為同文館教授學生使用,并未對社會公眾開放。雖然庚子之變打斷了它的發(fā)展歷程,然而其曾經的管理和陳列都為后期博物館事業(yè)提供了經驗和教訓?!幾躁愃记濉督袊鴮W校博物館發(fā)展研究(1876~1949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趨勢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京師同文館及其博物館建立的背景。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外博物館的共同貢獻。〖答案〗(1)趨勢:參與群體上,從精英主導到參與群體多樣化;服務對象上從精英專享到公共空間;功能上從身份地位的象征變?yōu)樽杂善降让裰鞯南笳鳌?/p>

原因:工業(yè)革命的推動;民族主義觀念的促進;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啟蒙思想的傳播。(2)背景:鴉片戰(zhàn)爭后與列強交涉的需要;有識之士的推動;洋務運動的興起;民族危機的加深,救亡圖存的需要;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入。

共同貢獻: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傳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推進了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交流和發(fā)展;利于推動科學文化研究;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西方。趨勢:據材料一“博物館服務對象的角色不自覺的偏向精英階層。而民主趨勢下,普通大眾權利的獲得使得博物館又不得不重視大眾的文化權益”“在理論上強調博物館成為普通人可進出的場所”可得出參與群體上,從精英主導到參與群體多樣化以及服務對象上從精英專享到公共空間;據材料一“收藏被受教育階層視為一種有修養(yǎng)的紳士行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由于啟蒙運動的推動,19世紀公眾將自己藏品捐出成為潮流”“這些國家的藝術屬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誕生的新社會全體公民所有”可得出收藏的功能上從身份地位的象征變?yōu)樽杂善降让裰鞯南笳?。原因:據材料一“由于啟蒙運動的推動,19世紀公眾將自己藏品捐出成為潮流”并結合所學知識“19世紀,工業(yè)革命已開展”可得出啟蒙思想的傳播以及工業(yè)革命的推動;結合所學“博物館是一個民族文化記憶的集萃地”“16世紀到法國大革命時期正是西方民族國家逐漸形成時期”可得出民族主義觀念的促進;據材料一“而民主趨勢下”“法國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將盧浮宮變成國家博物館”可得出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拘?】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背景:據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在與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交涉中常常出現(xiàn)溝通不暢的問題”可得出鴉片戰(zhàn)爭后與列強交涉的需要;據材料二“恭親王奕?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勢”可得出有識之士的推動;據材料時間和“恭親王奕?”并結合所學“當時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為了圖強求富,洋務運動開展起來”可得出洋務運動的興起以及民族危機的加深,救亡圖存的需要;據材料二“同文館博物館是輔助教學的設施,藏有新式機器(模型)、動植物、醫(yī)學標本、礦石等。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同文館總教習后還從國外購買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陳列主要是按照學科進行分類”等信息可得出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入。共同貢獻:據材料一“而民主趨勢下,普通大眾權利的獲得使得博物館又不得不重視大眾的文化權益”可得出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結合所學“博物館是一個民族文化記憶的集萃地”可得出有利于傳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提升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據材料二“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同文館總教習后還從國外購買了一些藏品”可得出推進了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交流和發(fā)展;據材料二“同文館博物館是輔助教學的設施,藏有新式機器(模型)、動植物、醫(yī)學標本、礦石等”可得出利于推動科學文化研究;據材料一“法國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將盧浮宮變成國家博物館,在理論上強調博物館成為普通人可進出的場所,‘這些國家的藝術屬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誕生的新社會全體公民所有’”并結合所學“博物館是一個民族文化記憶的集萃地”可得出能夠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提議修纂類書,但因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永樂皇帝朱棣即位后,他一方面繼承太祖遺志,另一方面也為了收攏人心,修書一事再次被提上日程。耗時五載,朝野上下共兩千余人參與編纂,終于編撰成3.7億字的《永樂大典》,被《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譽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队罉反蟮洹沸蕹珊笠恢北幻夭亟校词购擦衷簩W士也難有查閱的機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被英法聯(lián)軍搶劫,加之一些官員和太監(jiān)偷盜,到1894年《永樂大典》只剩下800冊,庚子年又被焚毀或流失300余冊。新中國成立后,除了蘇聯(lián)、民主德國等國,還有民間搜藏者相繼歸還一些冊數(shù)。2021年6月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的“珠還合浦·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展覽中,應用了多種數(shù)字化展示方式,充分展現(xiàn)了古籍的珍貴價值,拉近了觀眾與古籍的距離。——摘編自金滿樓《〈永樂大典〉:劃時代的百科全書》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文化傳承和保護”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示例:論題: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推進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huán)。闡述: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队罉反蟮洹肥侵腥A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財富。它的編撰有助于鞏固中央集權,促進了文獻典籍的整理、分類和檢索,也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賡續(xù)了民族精神。晚清時期,中國受到列強侵略國力衰微,加之吏治腐敗和國人文物保護意識缺失,導致《永樂大典》大部分流失海外或毀于戰(zhàn)火。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和國內的相關法律也逐漸健全,經濟和教育文化的發(fā)展也提高了國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以《永樂大典》為代表的文化遺產回流中國。21世紀以來,科技賦予了博物館更多的功能,以一種更加親民的方式擔負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總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多樣性和交流越來越頻繁,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遺產助于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也有助于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心。(除上述角度外,也可從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離不開強大國家作后盾、中華民族善用書籍記載和傳承保護歷史文化等角度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為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從古至今的中國。根據材料“2021年6月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的‘珠還合浦·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展覽中,應用了多種數(shù)字化展示方式,充分展現(xiàn)了古籍的珍貴價值,拉近了觀眾與古籍的距離”可擬定論題為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推進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huán)。闡述可圍繞著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永樂大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財富。它的編撰賡續(xù)了民族精神。晚清時期,因列強侵略、吏治腐敗和國人文物保護意識缺失,導致《永樂大典》大部分流失海外或毀于戰(zhàn)火。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和國內的相關法律也逐漸健全,國人的文物保護意識提高,以《永樂大典》為代表的文化遺產回流中國。21世紀以來,科技賦予了博物館更多的功能,以一種更加親民的方式擔負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等史實進行說明。最后進行總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多樣性和交流越來越頻繁,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遺產助于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也有助于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心。山西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5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1、2、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劉邦認為“天下同姓一家”,將全國大部分領土分封給了諸侯王。諸侯國還延續(xù)西周分封可自用紀年,可以自辟官署,盡管諸侯國高級官員由中央派遣,卻形同虛設,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殺之。這表明漢初()A.郡國并行制度存在隱患 B.基本繼承先秦政治制度C.宗法血緣觀念逐漸淡化 D.地方選官制度不夠完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將全國大部分領土分封給了諸侯王”“還延續(xù)西周分封可自用紀年”“可以自辟官署”“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殺之”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初實行的郡國并行制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存在隱患,A項正確。秦朝并未確立分封制,排除B項;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說明宗法血緣觀念并未淡化,排除C項;“選官制度”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A項。2.有學者評價中國出席萬隆會議,“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尋求與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消除它們的疑慮,爭取它們的信任。”周恩來從與會國“共同的經歷”和“共同的苦難”出發(fā),主張“撇開不同的思想意識,不同的國家制度”“進行國際合作”,這在國際舞臺上引起了反響。該學者意在說明中國的參會()A.是基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需要 B.凸顯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C.有效遏制了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圖謀 D.塑造了新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材料“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尋求與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苦難”“撇開不同的思想意識”“進行國際合作”“在國際舞臺上引起了反響”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意在說明在萬隆會議上,中國塑造了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形象,推動中國與亞非拉國家關系邁上新臺階,D項正確;萬隆會議召開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尚未確立,排除A項;改革開放后,中國全方位外交布局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排除B項;C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C項。故選D項。3.1870~1913年間,德國的鋼產量從17萬噸猛增至1832萬噸,鐵產量從139萬噸增至1931萬噸,到1913年德國的鋼鐵產量比英法兩國總和還要多。從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的比重來看,1870年德國為13%,居英國和美國之后,1910年則達到16%,僅次于美國。這一時期德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A.體現(xiàn)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性日趨擴大 B.緣于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C.表明生產技術的市場化形成了行業(yè)壟斷 D.為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物質基礎〖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1870年至1913年的德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870~1913年德國煤炭產量、鋼產量得到迅速增長,這反映出當時德國工業(yè)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這主要是因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德國通過技術革新,提高了工業(yè)生產能力,推動了重工業(yè)的發(fā)展,B項正確;材料僅涉及部分資本主義國家重工業(yè)發(fā)展的情況,無法據此得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性日趨擴大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德國工業(yè)發(fā)展與行業(yè)壟斷的關系,排除C項;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的任務,排除D項。故選B項。4.截至2018年,法國有公立醫(yī)院1058家,床位318000張,大多為綜合性醫(yī)院,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此外,法國還有私立醫(yī)院(診所)3045家(所),床位173000張,其中非盈利醫(yī)院(診所)792家,床位65834張;營利醫(yī)院(診所)2353家,床位107475張,其設備、條件一般較簡單。據此可知,法國()A.公立和私立醫(yī)院的發(fā)展存在著矛盾 B.現(xiàn)代醫(yī)療保障制度得到不斷推廣C.公立醫(yī)院在醫(yī)療體系中占優(yōu)勢地位 D.基層醫(yī)療網絡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初(法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法國公立醫(yī)院大多為綜合性醫(yī)院,科室齊全,設備先進,私立醫(yī)院(診所)設備、條件一般較簡單,可見,在法國醫(yī)療系統(tǒng)中公立醫(yī)院占據優(yōu)勢地位,C項正確;“存在著矛盾”在材料中并未描述,排除A項:材料比較了公立和私立醫(yī)院的發(fā)展情況,而非現(xiàn)代醫(yī)療保障制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全國的公立以及私立醫(yī)院,而不是基層的醫(yī)療網絡,排除D項。故選C項。5.《論語·雍也》記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記載“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這些思想()A.促使民本思想與君主權力相結合 B.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致力于協(xié)調民眾與地主間的利益 D.強調統(tǒng)治者應加強道德修養(yǎng)〖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依據材料概況可知:《論語·雍也》強調人的自身發(fā)展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荀子·王制》強調人的重要性,說明儒家思想關注人的發(fā)展和地位,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君主權力的論述和對君主的要求,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立的地主和民眾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對人的普遍認知,而非單獨指統(tǒng)治者,排除D項。故選B項。6.南北朝時期的學者竺道生傳播涅槃學,試圖讓所有的人都相信佛教,宣揚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唐代天臺宗的湛然和尚發(fā)展了前人學說并提出“無情有性”說,不僅人人具有佛性,連花草磚石也有佛性。這些主張()A.表明儒者復興儒學回應挑戰(zhàn)的必要B.體現(xiàn)出中國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頻繁C.為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D.折射出民族之間融合趨勢不斷加強〖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宣揚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連花草磚石也有佛性”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主張宣揚了在信仰佛教方面人人平等的思想,這有利于促進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C項正確;材料并未側重佛教對傳統(tǒng)儒學的沖擊,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僅從材料無法判定中國與印度文化交流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民族融合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7.《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對人質作為債務抵押有所限制。如果公民因負債而將子女或妻子出賣,或作為債務抵押,則他們在買者或者債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應該恢復自由;人質在服役期間的人身安全也應受到法典的保護。該法典的這些規(guī)定()A.注重保障財產私有權 B.意在鞏固國家政治統(tǒng)治C.強調保存原始習慣法 D.重點維護奴隸主的利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巴比倫)。據材料“則他們在買者或者債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應該恢復自由”“人質在服役期間的人身安全也應受到法典的保護”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規(guī)定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意在鞏固國家政治統(tǒng)治,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保障財產私有權,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保存原始習慣法,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對奴隸主利益的維護,排除D項。故選B項。8.在某種程度上說,《圣經》本身就是契約,即上帝耶和華與人之間的契約?!妒ソ洝芬苍杏嘶浇谭ㄖ蝹鹘y(tǒng)的萌芽,中世紀基督教要求人們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教會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張法律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據此判斷,中世紀基督教()A.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要 B.充當著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C.推動西方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D.側重于貫徹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圣經》本身就是契約,即上帝耶和華與人之間的契約”“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教會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張法律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把契約與上帝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圣經》除了崇尚契約精神,還要求人們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這說明中世紀基督教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B項正確;“民族國家”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并未反映推動西方文明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排除C項;貫徹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9.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變化情況(單位:‰)。對材料理解最為準確的是()年份歐洲非洲美洲世界總人口165018.318.32.45.45億175019.213.11.67.28億185022.78.15111.71億190024.97.49.016.08億A.疫病是非洲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 B.人口變化受世界市場擴展的影響C.技術革命推動了洲際間人口流動 D.奴隸貿易促使美洲喪失大量人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高產作物馬鈴薯等被引進到歐洲,再加上工業(yè)革命的進行使得歐洲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這一時段歐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貿易,大量黑奴被販賣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種族屠殺,再加上歐洲殖民者將流行疾病帶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來人口比例增加是因為奴隸貿易從非洲運來了大量勞動力以及技術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說明隨著世界市場擴展,世界各大洲聯(lián)系加強,導致人口變化,B項正確;奴隸貿易是非洲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非洲人口大量減少不是因為技術革命,排除C項;奴隸貿易促使非洲喪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數(shù)量增長,排除D項。故選B項。10.據考古發(fā)現(xiàn),在烏蘭巴托附近的諾彥烏拉匈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漢朝錦繡織物,用彩絲繡出流云、鳥獸、神仙騎鹿的圖案;還出土有安息、大夏、小亞細亞的毛織品,上面的圖案有植物紋、鳥獸紋及人物紋。另外,在出土的絲綢上還繡有形同黑海北岸斯基泰文化的人物形象。這反映出()A.中國與歐洲開始廣泛的直接貿易 B.漢朝政府的經濟政策趨向務實C.統(tǒng)治集團積極開拓海陸絲綢之路 D.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材料中在匈奴墓出土了漢朝的錦繡織物以及其他地區(qū)的毛織品,且上面有各種文化的圖案和人物形象,說明了不同地區(qū)的物品通過絲綢之路得到了交流,也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D項正確;此時中國與歐洲還沒有開始廣泛的直接貿易,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提及漢朝政府的經濟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海上絲綢之路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1.17世紀中期,倫敦的茶葉售價昂貴,茶的社會影響力較小。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和查理二世聯(lián)姻的凱瑟琳喜好飲茶,很快使得飲茶在宮廷之中流行起來。光榮革命后瑪麗也愛好飲茶,經常在宮廷舉辦中國式茶會,由此飲茶在英國社會上層中逐漸傳播開來。這表明()A.貴族喜好客觀上助力了茶文化的傳播 B.政局變動促進了婦女地位提高C.飲茶本土化推動了英國社會的進步 D.中英商品貿易的狀況得到改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題,根據設問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7世紀中期(世界)。根據材料“和查理二世聯(lián)姻的凱瑟琳喜好飲茶,很快使得飲茶在宮廷之中流行起來”“光榮革命后瑪麗也愛好飲茶……由此飲茶在英國社會上層中逐漸傳播開來”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貴族的喜好客觀上推動了茶文化的傳播,A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婦女地位的提高,排除B項;材料并未反映飲茶的本土化是否推動了英國社會的進步,排除C項;僅從材料無法判定中英商品貿易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12.據史料記載,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將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國,并設置了專門機構來組織其從事生產,元朝設有諸色人匠總管府。同時,阿拉伯人接觸到了蒙古火藥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與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戰(zhàn)爭中大顯神威。據此可知,蒙古西征()A.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 B.體現(xiàn)了生產分工的細化C.推動了實用技術的交流 D.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革新〖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蒙古、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在攻陷城池中將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國”“設有諸色人匠總管府”“阿拉伯人接觸到了蒙古火藥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與歐洲基督教國家戰(zhàn)爭中大顯神威”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蒙古西征在客觀上促進了實用技術的交流,C項正確?!按笠?guī)模人口流動”材料并未反映,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東西方的技術交流,排除A項;“生產分工的細化”表現(xiàn)在生產領域,材料并未體現(xiàn)相關內容,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蒙古西征帶來的東西方的技術交流,并未體現(xiàn)火藥在歐洲的傳播促進的社會變革,排除D項。故選C項。13.如表所示為二戰(zhàn)后部分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fā)展情況。據此可知,這些新興民族國家()國家概況印度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樣性;種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響韓國注重發(fā)揚儒家文化,諸如寬松和諧、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等,同時又注重吸收西方文化,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等埃及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被廣泛使用;有歐洲和西亞文化元素巴拿馬君主立憲制(英聯(lián)邦成員);主要宗教為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海地移民講克里奧爾語A.政府側重于維護本民族文化的地位 B.善于吸收借鑒西方現(xiàn)代文化精華C.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 D.注重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世界)。根據材料“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發(fā)揚儒家文化”“西亞文化元素”“主要宗教為基督教”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這些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C項正確;A項材料并未反映,排除;這些新興民族國家并不都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排除B項;“融合”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14.16世紀,歐洲大學不再是宗教神學的傳播場所,逐步處于國家的控制與干預之下,其“國際性”的特點開始消失,新的課程標準相繼出臺,民族語言的課程以及公職預備人員培養(yǎng)課程比例大量增加。這說明當時()A.宗教改革促使神學喪失對教育的影響力B.民族國家興起利于推動教育世俗化C.大學教育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武器D.王權的擴張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西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歐洲大學從中世紀時期由教廷把控轉為由國家政府干預,更加強調課程服務于民族國家的需要,這一現(xiàn)象源于民族國家的興起對教育世俗化的影響,B項正確;“喪失”材料未體現(xiàn)出,排除A項;16世紀時資產階級革命尚未發(fā)生,排除C項;“根本原因”材料未體現(xiàn)出,排除D項。故選B項。15.《世界遺產公約》中對遺產的描述并未使用慣用的“國際”一詞,而采用“世界”一詞來表達。這不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價值,也使文化遺產獲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義來理解多樣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遺產公約》的推行()A.促使文化遺產擺脫了民族屬性 B.旨在推動國際文化的交流與融合C.凸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D.表明國際合作是遺產保護唯一途徑〖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世界。據材料“《世界遺產公約》……并未使用慣用的‘國際’一詞,而采用‘世界’一詞來表達“可知《世界遺產公約》強調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產,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C項正確;“擺脫了”表達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世界遺產公約》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并不是為了推動國際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排除B項;“唯一途徑”說法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16.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國的非遺工作應實行“活化”保護。在政策指引下,敦煌研究院主持了敦煌數(shù)字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西懸洞窟的人行棧道及保護性展示設施建設工程。這可以用來說明()A.科技的運用豐富了文化遺產內涵 B.文化事業(yè)服務于經濟建設C.合理利用是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 D.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并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2017年(中國)。據材料“指出中國的非遺工作應實行‘活化’保護”可知,這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的保護;據材料“主持了敦煌數(shù)字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西懸洞窟的人行棧道及保護性展示設施建設工程?!笨芍?,這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的開發(fā),因此,材料說明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并重,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文化遺產內涵的豐富,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文化事業(yè)服務于經濟建設,材料主要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排除B項;C項說法錯誤,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是真實性,材料也不能體現(xiàn)出合理利用是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開埠后,逐漸成為各國冒險家的樂園,最多有來自58個國籍的移民。最初闖蕩上海灘的以男性單身移民為主,到1910年男女比例差距大大縮小。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和倫敦、孟買的金融風潮的發(fā)生,外國移民數(shù)量也隨之陷入低迷。隨著上海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租界人口又增長起來。租界的人口密度遠高于華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外國移民創(chuàng)辦的學校首開現(xiàn)代教育之風氣,還憑借報紙刊物的發(fā)行、出版機構的建設、廣播電臺的宣傳等手段,由淺入深地在上海傳播新的思想觀念。作為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移民城市,上海的宗教文化顯示出十分復雜和豐富的局面,由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作為示范,宗教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yè)?,F(xiàn)代體育運動、休閑公園也跟隨外國移民的步伐而來。在上海華人的努力下,樂園最終向華人開放?!幾詮垥曰邸督鈬泼衽c上海城市文化的發(fā)展(1843~1937)》(1)根據材料,歸納近代上海外國移民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近代外國移民對上海的影響?!即鸢浮剑?)特點:移民來源廣泛;近代外籍人口男女比例逐漸縮小;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上海的侵略;移民數(shù)量受國內外形勢影響;移民多聚集在租界領域。(任答三點即可)(2)評價:積極性:推動了上海近代教育、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上海市民思想觀念的變遷,培養(yǎng)了新的市民群體;外來宗教促進了上海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帶動了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上海休閑生活方式的更新。消極性:近代外國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因此具有壓迫性和不平等性,加深了上海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積極和消極性都要涉及,任答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上海開埠后,逐漸成為各國冒險家的樂園,最多有來自58個國籍的移民”可得出移民來源廣泛;根據材料“到1910年男女比例差距大大縮小”可得出近代外籍人口男女比例逐漸縮??;根據材料“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和倫敦、孟買的金融風潮的發(fā)生,外國移民數(shù)量也隨之陷入低迷。隨著上海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租界人口又增長起來。租界的人口密度遠高于華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可得出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上海的侵略;移民數(shù)量受國內外形勢影響;移民多聚集在租界領域?!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評價:積極性:根據材料“外國移民創(chuàng)辦的學校首開現(xiàn)代教育之風氣,還憑借報紙刊物的發(fā)行、出版機構的建設、廣播電臺的宣傳等手段,由淺入深地在上海傳播新的思想觀念”可得出推動了上海近代教育、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上海市民思想觀念的變遷,培養(yǎng)了新的市民群體;根據材料“上海的宗教文化顯示出十分復雜和豐富的局面,由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作為示范,宗教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yè)”可得出外來宗教促進了上海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帶動了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根據材料“現(xiàn)代體育運動、休閑公園也跟隨外國移民的步伐而來”可得出推動了上海休閑生活方式的更新。消極性:根據材料“租界的人口密度遠高于華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可得出近代外國移民伴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因此具有壓迫性和不平等性,加深了上海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興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漢代中央官學有太學、宮邸學和鴻都學門。太學學生入學的年齡沒有嚴格的限制。漢代太學允許自費求學,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高年級輔導低年級,高材生輔導差等生。以自學為主,提倡在自學基礎上相互討論磋商,相互辯論,共同研究,以求得學業(yè)上的進步。地方官學則主要是郡國學校。鴻都門學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茖W院。漢代的官學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國封建官學發(fā)展的基本格局?!幾孕な烂瘛墩摑h代學校教育》材料二從夏商周時期的庠、序,到漢代的太學,再到唐代的國子監(jiān);從孔子開一代私人講學之風氣,到后來私學的興盛,中國的官方、私人教育逐漸成熟。宋代書院承擔起講究學術、發(fā)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鑒官方學校、禪林精舍、道家清規(guī),形成各種制度。宋代除較少書院是個人出資興辦并請私人講授和官資官辦或者將私學納入官辦教育外,大多數(shù)書院都是或者是私辦官助或是官辦民助性質的。宋代對文人的寬容,對士大夫以及文人群體的尊重,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朱熹等人希望造就具有“德行道義之實”的人才以匡正天下,挽救世風世俗。因此,書院作為與官學、私學并立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科舉應試教育的承擔者和矯正者。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書院把教學、學術自由和文化人格的傳遞與建設三者融為一體,從而鑄成了教育、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幾耘N拿骱挛奈洹端未鷷号d盛的原因及其當代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官學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書院興盛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并說明其影響?!即鸢浮剑?)特點:傳播儒家思想;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開放性強;自學為主,氣氛活躍。

(2)政治和文化因素: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官私結合的教育體制;寬松的社會氛圍和環(huán)境;官學和科舉制度衰?。晃娜巳后w的努力。

影響:有利于社會教化;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推動了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傳播;促進了繁榮文化;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維護封建秩序)?!冀馕觥健拘?】特點:根據材料一“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興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傳播儒家思想;根據材料一“……漢代中央官學有太學、宮邸學和鴻都學門……地方官學則主要是郡國學?!保⒔Y合所學可得出,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根據材料一“……太學學生入學的年齡沒有嚴格的限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開放性強;根據材料一“……漢代太學允許自費求學,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高年級輔導低年級,高材生輔導差等生。以自學為主,提倡在自學基礎上相互討論磋商,相互辯論,共同研究,以求得學業(yè)上的進步……”,并結合所學可得出,自學為主,氣氛活躍?!拘?】政治和文化因素:根據材料二“從夏商周時期的庠、序,到漢代的太學,再到唐代的國子監(jiān);從孔子開一代私人講學之風氣,到后來私學的興盛,中國的官方、私人教育逐漸成熟……”,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根據材料二“……宋代書院承擔起講究學術、發(fā)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鑒官方學校、禪林精舍、道家清規(guī),形成各種制度。宋代除較少書院是個人出資興辦并請私人講授和官資官辦或者將私學納入官辦教育外,大多數(shù)書院都是或者是私辦官助或是官辦民助性質的……”,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官私結合的教育體制;根據材料二“……宋代對文人的寬容,對士大夫以及文人群體的尊重,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寬松的社會氛圍和環(huán)境;根據材料二“……書院作為與官學、私學并立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科舉應試教育的承擔者和矯正者……”,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官學和科舉制度衰??;根據材料二“……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書院把教學、學術自由和文化人格的傳遞與建設三者融為一體,從而鑄成了教育、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文人群體的努力。影響:根據材料二“……朱熹等人希望造就具有‘德行道義之實’的人才以匡正天下,挽救世風世俗……”,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社會教化;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根據材料二“……書院作為與官學、私學并立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科舉應試教育的承擔者和矯正者……”,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推動了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根據材料二“……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書院把教學、學術自由和文化人格的傳遞與建設三者融為一體,從而鑄成了教育、學術、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傳播;促進了繁榮文化;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維護封建秩序)。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歐洲,作為精英階層創(chuàng)造的博物館,自誕生起就不自覺地帶有強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這決定了博物館服務對象的角色不自覺的偏向精英階層。而民主趨勢下,普通大眾權利的獲得使得博物館又不得不重視大眾的文化權益。16世紀中葉,收藏被受教育階層視為一種有修養(yǎng)的紳士行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藝術、自然奇珍和歷史古物,由于啟蒙運動的推動,19世紀公眾將自己藏品捐出成為潮流。法國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將盧浮宮變成國家博物館,在理論上強調博物館成為普通人可進出的場所,“這些國家的藝術屬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誕生的新社會全體公民所有”?!幾耘死^業(yè)《西方博物館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在與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交涉中常常出現(xiàn)溝通不暢的問題,與外國人溝通必須“悉各國情形必諳其語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親王奕?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勢,于是近代中國第一座官辦外語學校同文館建立了。同文館博物館是輔助教學的設施,藏有新式機器(模型)、動植物、醫(yī)學標本、礦石等。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同文館總教習后還從國外購買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陳列主要是按照學科進行分類,只為同文館教授學生使用,并未對社會公眾開放。雖然庚子之變打斷了它的發(fā)展歷程,然而其曾經的管理和陳列都為后期博物館事業(yè)提供了經驗和教訓?!幾躁愃记濉督袊鴮W校博物館發(fā)展研究(1876~1949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趨勢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京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