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清單七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助記
、稱謂和姓名
(一)謙稱、敬稱、賤稱
1.謙稱
朕
知也了
(1)王侯自稱。
①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謂“我”“我的",后為自稱專用。從秦始皇時專
為皇帝自稱,他人不得擅用。例如:
朕為始皇帝?!妒酚洝?/p>
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常用,譯為“我”。例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保ā睹献?梁惠王上》)
③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漢以后盛行,譯為“我”。例如:
權嘆息日:“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保ā冻啾谥畱?zhàn)》)
④寡君對別國人謙稱本國君主。例如: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左傳》)
⑤不谷不善,古代諸侯的謙稱,譯為“我”。例如:
齊侯日:“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左傳?僖公四
年》)
(2)臣子自稱。
①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謙稱,可譯為“我”。例如:
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保ā而欓T宴》)
②老臣官吏對君主的自稱,多指年長者。例如: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戰(zhàn)國策?趙策》)
⑶一般人自稱。
①仆謙稱,譯為“我”。例如:
仆非敢如此也。(《報任安書》)
②愚愚蠢的人,謙稱,譯為“我”。例如: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赤壁之戰(zhàn)》)
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謙稱,譯為“我”。例如: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馬諫議書》)
④小人謙稱,譯為“我”。例如: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左傳?隱公元年》)
⑤鄙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為見識短淺的“鄙
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薄。
⑥不才本意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例如: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報劉一丈書》)
⑦不肖即“不似”“不賢”,舊時表謙卑的自稱,自謙自己沒有本事,不能繼
承祖輩德行,多用于長輩死后。
⑧不佞(ning)。同“不才例如:
不佞寢疾,不能趨走。(《戰(zhàn)國策?趙策二》)
⑨后學學者或讀書人的自稱。例如:
零邑后學田玉書石。(《朝陽巖銘》)
⑩賤子謙稱自己。例如: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無家別》)
(4)女子自稱。
①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譯為“我”。例如:
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樂羊子妻》)
②賤妾女子自稱。例如:
賤妾留空房。(《孔雀東南飛》)
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謙稱,譯為“我”。例如:
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左傳?僖公十五年》)
(5)自稱家人。
①家嚴亦稱“家君”“家尊”,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②家慈舊時對別人稱自己母親的謙辭。舊俗有“嚴父慈母”之說,故有此稱。
③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稱比自己輩分小或年齡小的家里人,稱呼前常加
“舍”。)
④拙荊舊時一般人家丈夫?qū)ζ拮拥囊环N稱謂?!扒G”本為一種灌木,荊釵布裙
為古代貧寒人家婦女的穿著,故以此代稱。又作“山荊”“荊室”。
⑤賤息古人對自己子女的謙稱。例如: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戰(zhàn)國策?趙策》)
⑥犬子對人稱自己的兒子。例如:
同犬子,祝龜齡,天教二老鬢長青。(《鵬鴿天?為老母壽》)
又指對別人兒子的鄙稱。例如: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三國演義》)
⑦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女兒。
⑧息女古人對外人稱自己的女兒為“息女”。例如:
臣有息女,愿為箕帚妾。(《漢書?高帝紀》)
⑨小女對人稱自己的女兒。例如:
貧賤有小女。(《宋史》)
2.敬稱
(1)稱君王。
①陛下對帝王的尊稱,譯為“您”。例如: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
五帝所不及。(《史記?秦始皇本紀》)
②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是對
已死皇帝的敬稱。例如: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海瑞傳》)
③殿下古代對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稱?!暗睢奔础皩m殿”,“殿下”
本為宮殿的陛階之下。古代天子宮中可稱宮、稱殿,丞相府中只可稱殿,不能
稱宮。漢代在稱天子為“陛下”的同時,稱侯王為“殿下”。唐以后只稱皇太子
為殿下,侯王不稱。
(2)稱臣子o
①麾下古代對將帥的一種尊稱。麾是古時軍中將帥指揮用的旌旗,為將帥指
揮權力的象征,故以此稱之。例如:
愿麾下重天授之姿,負四海之望。(《三國志?吳志》)
②足下手下人。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對方的手下人,表示尊敬對方,譯為
“您例如: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刺秦王》)
③執(zhí)事侍從。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zhí)事,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例如: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
④閣下尊稱,譯為“您”。例如:
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與于襄陽書》)
⑤左右在左右的侍臣。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對方左右的侍臣,即稱“左右”,
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例如:
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報任安書》)
⑥君尊稱,譯為“您”。例如: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馮諼客孟嘗君》)
⑶稱師長。
①夫子尊稱,譯為“老師”或“您”。例如: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
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齊桓晉文之事》)
②丈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與今之“岳父”不同,譯為“您”。例如:
至江上,欲涉,遇一丈人。(《呂氏春秋》)
③老對老年人的尊稱。如張老、謝老等。
④父(fii)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qū)夏耆说淖鸱Q。周代貴族取字時,在字前加伯
仲叔季以示排行,而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別,后多沿用為男子的美
稱。另泛指對老年人之尊稱,如漁父、田父等。
另,讀璋,父親或男性長輩之稱。如祖父、伯父、舅父等。
⑤亞父亞,僅次一等的。古代侯王往往稱自己尊敬的賢臣為“亞父”。意為僅
次于父親的人。例如:
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史記?項羽本紀》)
⑥甫通“父(向”,古代男子的美稱。參見“父(璉)”條。
⑦母古代對貴族女子的一種美稱或泛指女性長輩。周代貴族女子取字時,字
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仲叔季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別。如姬
原母、孟姜女等。
另泛指女性長輩。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
⑧膝下古代兒女對父母的敬稱。往往用于書面語。例如: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報母書》)
⑨爺舊稱父親或尊貴者。例如: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⑩高堂古稱父母為高堂。
?泰山舊時呼妻父為泰山。
?先考對已故父親的敬稱,又稱“先君子”。
?先妣(bi)對已故母親的敬稱。
(4)稱朋友'同輩的人。
①先生尊稱,譯為“您”或者“先生”。例如: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史記?平原君列傳》)
②卿尊稱,譯為“您”。例如:
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世說新語?德行》)
③子尊稱,譯為“您”。例如: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保ā墩撜Z?公冶長》)
④公尊稱,譯為“您”。例如: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⑤吾子尊稱,比稱“子”更親熱,譯為“您”。例如: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左傳》)
(5)稱對方親眷。
①令堂對對方母親的敬稱。
②令尊對對方父親的敬稱。
③令兄對對方哥哥的敬稱。
④令弟對對方弟弟的敬稱。
⑤令妹對對方妹妹的敬稱。
⑥令坦對對方女婿的敬稱。
⑦令郎對對方兒子的敬稱。
⑧令愛對對方女兒的敬稱。
⑨千金舊時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
3.上稱下或平輩之間的稱呼
這種稱呼,無尊卑之說,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稱代詞。例如:
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
4.賤稱
(1)小子賤稱,含有輕蔑的意味。例如:
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⑵豎子賤稱,如同“小子”。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5.表示特定關系的稱呼
(1)力口“從”表示叔伯關系。例如:
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謝安傳》)
(2)加“太”表示長一輩。例如: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3)力口“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例如:
嫗,先大母婢也。(《項脊軒志》)
(二)年齡稱謂
1.襁褓本義是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二三歲的兒童。例如: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孟子?盡心上》)
3.齒齪、品齪(t誼ochGn)指兒童換牙時,五六歲。例如:
有遺男,始配。(《愚公移山》)
4.總角、垂髻、總髻指幼年兒童。例如:
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5.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例如: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贈別》)
6.笄(ji)年指女子十五歲。例如:
復有雙幼妹,笄年未結韁。(《對酒示行簡》)
7.總發(fā)、束發(fā)、成童指男子十五歲。例如: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項脊軒志》)
8.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歲。例如: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9.而立之年三十歲。
10.不惑之年四十歲。
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12.花甲、花甲子、耳順之年六十歲。天干地支按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名號,
自甲子到癸亥,錯綜參互相配,故稱花甲或花甲子。又《論語》中有“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故稱六十歲為耳順之年。
13.耆(qi)艾古指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例如:
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荀子?致士》)
14.古稀七十歲。例如: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15.耆耋(di6)指高壽,老年。耋指七十歲(一說八十歲)。
16.耄(mAo)耋指高壽,老年。耄指八十歲(一說九十歲)。
17.期值)頤一百歲。例如:
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蘇軾《次韻子由》)
(三)謚號、廟號、年號、改元、尊號、徽號
1.謚號
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
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是對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謚號按性質(zhì)
分為三類:
⑴表揚性的
經(jīng)天緯地日文布義行剛?cè)站巴婎5氯瘴淙豳|(zhì)慈民日惠圣聞周達日昭
圣善聞周曰宣行義悅民日元
安民立政曰成布綱治紀日子照臨四方曰明辟土服遠曰桓聰明睿智曰獻
溫柔好樂日康布德執(zhí)義曰穆
⑵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日靈殺戮無辜曰厲近內(nèi)遠禮曰煬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懷在國遭憂曰愍(min)
2廟號
廟號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從漢代
起,每個朝代一般是第一個皇帝的謚號太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后的皇帝
都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
口
本名廟號施節(jié)年號
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yè)高皇帝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
天命
努爾哈赤太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天聰、
皇太極太宗體天隆運定統(tǒng)建極英睿欽文
崇德
福臨世祖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順治
玄煒(y6)圣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
康熙
胤(yin)稹世宗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雍正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
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
3.年號
年號是紀年的名稱,也是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
以改元,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到了明代以后,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才有可
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號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稱為乾隆皇帝。
5.尊號、徽號
“尊”為尊敬,“徽”為美好?!白鹛枴焙汀盎仗枴倍际菫樽鹫呒由系奶?,以表
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號起于唐代?;实酆突屎笸谏熬陀凶鹛枴H缣菩?/p>
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為圣
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慈禧”。封建時代帝后的尊號可以加幾次,實際上都
是臣子對她們的阿諛奉承。現(xiàn)代也有贈送徽號這種情況,但性質(zhì)和內(nèi)容已不一
樣,如孫炳文曾贈給郭沫若一個徽號一一“戎馬書生”。
(四)人稱姓名
1.直稱姓名(或名)
(1)用于自稱例如: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指南錄〉后序》)
(2)用于所厭惡所輕視的人。例如:
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指南錄〉后序》)
(3)用于作介紹,為人作傳。例如: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柳敬亭傳》)
(4)尊者對卑者稱名。例如:
求,爾何如?(《論語》)
(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稱用名。例如:
夫子何哂由也?(《論語》)
2.稱字'號、謚號、齋名
這種情況是稱呼者出于對被稱呼者的禮貌和尊敬。
⑴稱字例如: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送東陽馬生序》)
(2)稱號例如: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⑶稱謚號例如:
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4)稱齋名例如:
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
3.稱官名、爵名
⑴稱官名例如:
后人稱杜甫為“杜工部”,稱韓愈為“韓吏部”。
(2)稱爵名例如:
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柳敬亭傳》)
4.稱籍貫
例如: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贝缚涤袨椋蹲T嗣同傳》
5.稱郡望
例如:
唐代詩人韓愈系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謂郡望昌黎,世人遂稱其為“韓
昌黎”。
6.幾項兼稱
這種情況一般是先說官職,次稱籍貫,后稱姓名、字號。例如: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
記》)
7.唐代有種特殊稱呼
即以曾祖兄弟的長幼排行來稱呼。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號、官爵)。例
如:
韓愈《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8.特殊稱謂
⑴職業(yè)十人名例如: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莊子?養(yǎng)生主》)
⑵姓+之+人名例如: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五)名、字、號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xiàn)代有很大的差別。古人有取字、號的習慣。名,一般指人的
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
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原)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稱
呼。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有兩種情況:
⑴“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
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
(2)“名”和“字”意思相反。例如:曾點,字皙。后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字
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在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時稱自己的名,
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的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
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號(又稱別字)。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
們?yōu)榱俗鹬貏e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號。號和名不一定有
意義上的聯(lián)系,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
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shù)多的別號有時可以壓縮為
兩個字,如蘇東坡。止匕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于是就以其
官職、籍貫來稱呼,如稱杜甫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二、官職和科舉
(一)官職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
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1.中央官職
三省六部制
(皇帝)
d
一(((
審
央
執(zhí)
門
尚
中
核
策
行
下
書
書
政
政
政
省
省
省
令
令
令
一
一
)T))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
大夫管監(jiān)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
面政務,后世又演變?yōu)槿×恐?。三省為中書?。Q策)、門下?。▽徸h)、尚書
?。▓?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
權,門下省、尚書省遂廢。明代內(nèi)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nèi)閣大臣稱為輔臣,首
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
權。
六部,是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
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
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院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qū)是郡??さ拈L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qū)
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zhèn)設節(jié)度使,屬
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
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
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
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
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二)科舉
1.漢代實行征辟制和察舉制
(1)征辟制:漢武帝時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
府、州郡辟除兩方面。例如: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稄埡鈧鳌?/p>
②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稄埡鈧鳌?/p>
(2)察舉制:又稱舉薦制。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開始的。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
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例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蛾惽楸怼?/p>
2.隋唐以后實行科舉制
科舉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四級(見后表)。漢代已有考試取士之
法,但系臨時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廢除貴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于開
皇七年(587)設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唐代于進士外,
復置秀才、明法、明書、明算諸科,又有一史、三史、開元禮、童子、道舉等
科。諸科之中,唯進士科為常設,最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舉制僅有進士科。
唐、宋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宋神宗熙寧時,王安石改用經(jīng)義。元、明、清均用
其法。明、清兩朝的經(jīng)義以“四書”“五經(jīng)”的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的格式為八
股文,解釋須依朱熹的《四書集注》等書。光緒二十七年(1901),一度改變科
舉辦法,廢止八股。變法失敗后復舊。光緒三十一年(1905)推行學校教育,科
舉制度即被廢除。
明清科舉簡表
別
鄉(xiāng)試會試
院試殿試
項〉?(秋闈)(春闈)
學政巡回案京城和各省
京城貢院皇宮
考場臨考場(府、城貢院(省
(禮部)(宮殿)
縣)城)
禮部侍郎
中央政府
主考人各省學政或欽差大皇帝
特派官員
臣
參加者童生(儒生)生員及監(jiān)生舉人貢士
中者名稱生員(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會試同
三年之內(nèi)兩子、卯、午、酉鄉(xiāng)試次年
日期年四月.
次年八月,桂榜三月,杏榜
金榜
第一名案首解元會元狀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3.與科舉相關的內(nèi)容
(1)童生試明、清以兩代取得生員(秀才)資格的入學考試。簡稱“童試”,亦稱
“小考”“小試”。應考者稱童生,未被錄取者雖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稱,童生
試包括縣試、府(或直隸州、廳)試與院試三個階段。院試錄取者為生員,送入
府、縣學宮,稱“入學”。歲考、科考則為考核已入學的生員的考試?!洞倏棥?/p>
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2)進士及第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婆e殿
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
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
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
稱進士。通俗地講,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進士及第。及第后稱考官為座
主、恩門,對座主自稱門生。同科及第的人互稱同年。
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保ā队杻€示康》)
(3)連中三元科舉制度稱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
稱“三元”。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
(4)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
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5)諸生明清時期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有時也
指進入國子監(jiān)學習的監(jiān)生。
今諸生學于太學。(《送東陽馬生序》)
(6)八股文也稱“時文”“制藝”“制義”“八比文”,是明朝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
一種特殊文體。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一定的字數(shù)限制,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
字義敷衍成文。文章內(nèi)容空洞,形式死板。
4.學校與教師
⑴古代學校有“庠(x近ng)”“序”“太學”,“庠”和“序”是地方學校。
又囑學使俾入邑庠。(《促織》)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2)“太學”是全國最高學府。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張衡傳》)
(3)明清時最高學府稱國子監(jiān),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律如)生。
國子監(jiān)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教學人員為教授、博士、直進、助教等。
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東陽馬生序》)
三、地理常識
古代地理知識,包括地區(qū)名、政區(qū)名、山川關隘名、城市村鎮(zhèn)名等。
(一)地區(qū)名
1.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
江表英豪咸歸附之。(《赤壁之戰(zhàn)》)
2.江東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
亮兄瑾也,避亂江東。(《赤壁之戰(zhàn)》)
3.江左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
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群英會蔣干中計》)
4.關中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
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過秦論》)
5.三秦指陜西一帶地區(qū),古代為秦地。項羽滅秦之后,把秦地分為雍、塞、
翟三部分,故稱三秦。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山東指嵋(XiAo)山以東的地區(qū)。
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鴻門宴》)
有時“山東”也指太行山以東的地區(qū)。
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貨殖列傳》)
7.河北、河南分別指黃河以北和黃河以南的地區(qū)。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8.中國指中原地區(qū)。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zhàn)》)
9.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襟三江而帶五湖。(《滕王閣序》)
10.嶺南“大庾”“騎田”“都龐”“萌渚”“越城”五嶺以南地區(qū),約今廣東、
廣西及海南全境。相對中原地區(qū)來說,該地在五嶺以外,故又稱“嶺表”。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
(二)政區(qū)名
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一般地
說,“九州”泛指中國。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己亥雜詩》)
八州、八荒:泛指中國。
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2.六合上、下、東、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
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過秦論》)
3.四海古以中國四周有海環(huán)繞。四海,等于說“天下”,泛指全國各地。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4.中州古地區(qū)名。即中土、中原。狹義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帶,因其地在古
九州之中得名。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永遇樂?落日熔金》)
5.郡行政區(qū)域。秦分天下為36郡。
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6.國漢代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qū)。國的區(qū)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國”連
稱。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張衡傳》)
7.道唐代的道是監(jiān)察區(qū),相當于漢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為10道,后又分為
15道。
陳明選下騎搏戰(zhàn),至兵備道前被殺。(《閻典史傳》)
8.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賦稅、轉(zhuǎn)運漕糧的,后來帶有行政區(qū)和軍區(qū)的性質(zhì)。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9.省本是官署名稱。元代始設行省。后來行省成為正式的行政名稱,簡稱省。
以此省此府此縣而憎彼省彼府彼縣。(《原道醒世訓》)
10.縣地方基層行政區(qū)域。
欲開道置縣,以靖鄉(xiāng)土。(《海瑞傳》)
(三)山川關隘名
151指長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2.河指黃河。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
3.著殳指骰山。
骰有二陵焉。(《骰之戰(zhàn)》)
4.函指函谷關。
秦孝公據(jù)蠟函之固。(《過秦論》)
5.岱指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岳》)
6.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
7.四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8.四瀆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9.大澤指云夢(在今湖北省長江南北,本為兩澤,江北為云,江南為夢。后來
淤為陸地,今洪湖等是其遺跡)。
10.五湖一般指具區(qū)、跳涌(即太湖附近的跳湖和涌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
東南)、洞庭湖。
11.玉門關又稱玉門,在甘肅省敦煌市西北。漢代置關,是古代出塞的必經(jīng)之
路。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從軍行》之四)
12.陽關在今甘肅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門關的南邊,故稱陽關。漢代置關,也
是出塞的必經(jīng)之路。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四)城市村鎮(zhèn)名
1.有古稱、別稱的地名
(1)南京又稱建康、建業(yè)、金陵、江寧、白下、石頭城等。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懷古》)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頭城》)
⑵杭州又稱臨安、錢塘、武林等。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臨安春雨初霽》)
⑶福州又稱三山。
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4)鎮(zhèn)江又稱京口。
去京口,挾七首以備不測,幾自到死。(《〈指南錄〉后序》)
(5)開封又稱東京。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柳敬亭傳》)
(6)揚州又稱廣陵、淮上、江都、維揚。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揚州慢?淮左名都》)
⑺蘇州又稱姑蘇、吳郡。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
(8)武漢又稱夏口、江夏。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赤壁賦》)
2.三都、兩都、三輔
(1)三都東漢的三都指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東都洛陽、
北都晉陽和京都長安。
⑵兩都漢代指長安、洛陽。又叫“兩京”。
⑶三輔漢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馮翊(pingyi)和右扶風三個相當于郡的政
區(qū),因為是管轄京都及其附近地區(qū),故合稱“三輔”。
3.畿
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qū)。
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五)其他
陰陽陰,指山嶺的北面,河流的南面;陽,指山嶺的南面,河流的北面。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登泰山記》)
一般來說,在由兩個字構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個字是山、水名,第二個字是
“陰”或“陽”,“陰”或“陽”就表明該地的方位。如“華陰”在華山的北面,
“江陰”在長江的南面,“衡陽”在衡山的南面。
四、宗法和禮俗
(一)宗法
1.宗法舊時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統(tǒng)遠近區(qū)別親疏的法則。它包括封建社會規(guī)
定的嫡庶、血統(tǒng)的法則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慶吊、送終等事情的家法。
這種制度是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鞏固貴族世襲統(tǒng)治服務的,因此得以在封建
社會中長期保存。
2.嫡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即
“嫡長子”。從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長子世襲,直至清末。
3.宗子指嫡長子。依宗法,嫡長子要繼承大宗,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
祀始祖的特權,要繼承特別多的遺產(chǎn),應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
地位特別高貴,故又叫“宗主”。
4.庶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妾(小妻)生的兒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襲,諸侯
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會以“殺嫡立庶”為非法。
5.眾子指嫡長子以外的諸子。包括長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小妻)所生的
庶子。
6.親戚在古代,“親”表示的親屬關系比較廣泛,兒女對父母可以稱“親”,
父母對兒女也可以稱“親”。前者如《送東陽馬生序》:“其將歸見其親也?!?/p>
后者如《左傳?隱公四年》記載衛(wèi)國大夫石磺(qu6)殺掉謀殺國君的兒子石厚時,
說石槽是“大義滅親”?!捌荨北硎居H屬關系時比“親”疏遠些,使用頻率極低。
漢代以后,“親”主要表內(nèi)親,“戚”表外親?!坝H”與“戚”連用時,有時指父
母兄弟等本宗同姓親屬,有時指內(nèi)外親屬,包括本宗與外姻,即同姓本族與異
姓外族姻親。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義也?!?/p>
7.六親泛指親屬。但具體說法不一:按《左傳》說,指父子、兄弟、姑姊、
甥舅、婚媾、姻婭;按《周易》說,指父子、兄弟、夫婦;按《漢書》說,指
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8.三黨指父黨、母黨、妻黨,亦即父族、母族、妻族。
9.考妣舊時父親死后稱“考”,母親死后稱“妣”?!抖Y記?曲禮下》:“生日父,
日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比纭俄椉管幹尽罚骸笆椅鬟B于中閨,先妣
嘗一至?!?/p>
10.七廟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三
昭,右三穆。后以“七廟”為王朝的代稱。如《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
照?!?/p>
11.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廟排列的規(guī)則和次序。始祖廟在中間,以下各代按
照輩分,分別列于兩側(cè):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
右,為穆。后由宗廟的次序,又推廣到墳地葬位和祭祀時的排列順序,后又泛
指一般宗族的輩分。
12.喪服舊時居喪時穿戴的服飾。根據(jù)與死者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稱作
“五服”,包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纏(si)麻”。喪服制度反映了男
尊女卑的觀念,也反映了血統(tǒng)親疏的等級。習慣上以五服之內(nèi)為親,五服以外
為疏。
13.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別為九個月
和五個月。如《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14.太廟天子的祖廟。如《伶官傳序》:“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15.三綱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的合稱。意思是臣要絕對服從君,子要絕對服從父,妻要絕對服從夫。最先由
漢代董仲舒提出,后經(jīng)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以系統(tǒng)化,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一
套封建教義。
16.五常①即“五倫”,是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之間的倫理關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
這些人倫關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五倫中君臣關系居于首位,故又
叫“大倫”。如《論語?微子》:“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
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雹诩础拔逍小保附?、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
③指仁、義、禮、智、信。
17.五教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間的封建關系準則,即父義、母慈、兄
友、弟共(恭)、子孝。
18.七出封建社會遺棄妻子的七種借口: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即公婆)、口
舌、盜竊、妒忌、惡疾。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遺棄。又叫“七去”“七棄”,是為
維護夫權而制定的迫害婦女的禮教。
19.三從四德“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
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是封建倫理道德奴役婦
女的精神枷鎖。
20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間依長幼排行時,習慣上以伯、仲、叔、季為序。
一般來說,“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
《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
仲熊、叔豹、季貍?!贝涡蛞啦?、仲、叔、季并循環(huán)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紀最大
的稱“伯”,有時也稱“孟”,但二者有區(qū)別:嫡長子稱“陵”,庶出長子稱“孟”
o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
不相上下。如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二)尊卑
1.室內(nèi)座位尊卑古時座次、坐向規(guī)定嚴格,一般坐北朝南為尊位。如《鴻門
宴》:“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p>
2.車座的尊卑古時車座分左中右。一般車座以左為尊,如《信陵君竊符救趙》
:“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p>
3.官位的尊卑秦漢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為尊,以左為卑。
4.住地稱謂古時把貴族稱為右族或豪右,貧賤者居住之地稱“閭左”,貶官稱
“左遷”。
(三)忌諱
1.古人諱言“錢”字"古人以錢之名不雅馴,縉紳先生難道之,故易其名曰
賦,日祿,曰餉,天子千里外曰采。"常見的說法是“孔方兄”。再如,把請人
作詩文書畫的酬勞錢物稱為“潤筆”;兩漢時,將錢買官謂之“銅臭”等。
2.古人諱言大小便常見的說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如《赤壁之戰(zhàn)》
:“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3.古人諱言“死”《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
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曰死?!弊诮探塘x中也諱言死,如西歸、仙游、升天、
坐化、圓寂、涅槃、就木、入土、謝世、作古等,現(xiàn)代漢語中如逝世、長眠、
遇難、捐軀、殉國、夭折等。
(四)避諱
避諱實際上是一種反映封建禮法的忌諱,即遇到與君主、尊長的名相同的文字
就采用某種方法回避。主要分兩大類:一是國諱,一是家諱。
1.國諱國諱指詩文中不直書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親屬的名。例如:
《呂氏春秋》中稱“楚”為“荊”,是因為“莊襄王名子楚,諱之故言荊也”。
《治平篇》中“自此而元焉”,因避康熙玄炸諱,改“玄”為“元”。
2.家諱亦稱為私諱,即說話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例如:司
馬遷祖父名僖,所以《史記》中“僖”字皆作“釐”?!罢淹蹀埃册嵧跫次?。”
(《信陵君竊符救趙》)
3.避諱的方法(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來代替。
(2)空字法,即將應避諱的字空而不書,或作“某”。
(3)缺筆法,即對所避之字少寫一兩筆。
(4)改音法,就是讀書時遇到諱字,就改變聲調(diào)或讀別的字音。
五、服飾和器物
(一)月艮飾
1.頭衣
(1)冕從日,免聲,即古帽字,是大禮帽,天子、諸侯、卿大夫在祭祀時所戴。
冕上有長方板叫延,前后有數(shù)串小圓玉叫蔬(1詁)。天子有十二旅。
(2)冠從…從“元”,從“寸”,會意字,從“一”,用布帛蒙覆。從“元”
,人頭。從“寸”,手。意思是以手執(zhí)布帛之類的制品戴人頭上為冠。冠,與后
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顯不同。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樣把頭頂全部罩住,而是用一
個冠圈套在發(fā)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頭頂上。從冠的作用看,主
要是捆住頭發(fā),同時也起裝飾的作用。
(3)巾古時只有王公貴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紗)包頭。《釋名》說:
“士,冠;庶人,巾?!苯恚址Q峭頭、幅巾、幢化6)。王公貴人在巾上再加冠。
唐朝時,巾又稱幔(3)頭,以紗為之,因為紗質(zhì)較軟,就用桐木作一襯子墊在里
面。后又因兩腳軟垂,就以鐵絲為干把“軟翅”撐起來,這樣就成了硬質(zhì)的烏
紗帽。如《灌園叟晚逢仙女》:“那槐枝上掛的,不是大爺?shù)能洺峒喗砻???/p>
2.官員的服飾
我國封建時代,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個等級,稱為“九品”。他們的服飾,
以清代為例,文官服飾:一品為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雁,五
品為白鵬,六品為鷺鷺,七品為紫鴛鴦,八品為鶻鶉,九品為練雀。武官服飾:
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獅子,三品為豹,四品為虎,五品為熊,六品為彪,七品、
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
3佩飾
(1)環(huán)玉制的佩器,圓形,中空。古人重視佩玉,有“君子必佩玉”之說。如
杜甫《詠懷古跡》中詠王昭君:“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瓊空歸夜月魂?!?/p>
(2)玦環(huán)的周邊上留一缺口就是“玦”,玦與“決”同音,故常以玦寓指決斷、
訣別。如《鴻門宴》:“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p>
(3)容臭(xiil)即香袋,后代稱“香囊”,內(nèi)裝香料,隨身佩帶,香氣繞身,故
名容臭。臭者,香氣也。如《送東陽馬生序》:“同舍生皆被綺繡……右備容
臭,憚然若神人。”
(二)器物
器物種類繁多,在這里只介紹食器和酒器。
1.食器
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有的主要用于烹飪,有的則用于取食。
(1)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
“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的奢侈豪華。鼎,還可用于祭祀,并作為王權的象征。
人們以“問鼎”比喻圖謀王位或顛覆某國政權。如《世說新語》:“苻堅將問
晉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視淮陰矣。”
(2)鏈(hub)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時常在鎂中把肉煮熟,后再移到鼎中
就食。如《察今》:“嘗一月尋肉而知一鑲之味、一鼎之調(diào)。”
(3)鬲(li)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形制與鼎相近。圓腹三足,三足中空,與
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煮食物的速度。《爾雅?釋器》中說:
“鼎款(空)足者謂之鬲?!?/p>
(4)甑(z6ng)蒸食物則可用甑。甑,上下兩部分能分開,上為甑(后來變成蒸籠),
下為鬲。戰(zhàn)國后期,甑、釜常常連用。釜像鍋,甑底有細孔,放在釜上。如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p>
除烹飪器物外,還有取食器,如箸(zhfi,筷子);盛食器,如豆(原用于盛飯,后
逐漸變?yōu)槭⑷忉u、肉羹)、透(biM,《爾雅?釋器》中說“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
透,瓦豆謂之登”)、簞(dan,竹制或葦制,盛飯)、篋(gui,主要用于盛飯,最
初竹木制或土瓦制,后則多用青銅制成);放置食器的用具,如案(長方四足或
圓形之足。食器先放在案上,然后再擺在席上,成語有“舉案齊眉”)。如《林
黛玉進賈府》:“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魚我所欲
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酒器
古代的酒器,即用于釀酒、盛酒、溫酒和飲酒的器物,大多是陶質(zhì)和青銅質(zhì)的。
盛酒器物主要有尊(又作樽,敞口收頸,腹大底?。?、彝(yi,陶質(zhì)或銅質(zhì))、壺(盛
酒漿)、鹵(ybu,口小腹深)、觴(shWng)、觥等。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難》),“或暖壺酒兒,或烹甌茶兒”(《灌園叟晚逢仙女》)。成語“簞
食壺漿”。
飲酒器物主要有期(gii,長身細腰,大口圈足,盛酒二升)、解(zhi,圓腹侈口,
束頸鼓腰,盛酒三升)、角(形似爵)、卮(圓形,盛酒四升)、杯等。
3.其他器物
(1)榻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如《孔雀東南飛》:“移我琉璃榻。”
(2)床古代也指供人坐臥的器具。如《孔雀東南飛》:“媒人下床去,諾諾復
爾爾?!?/p>
(3)幾一種小桌子。如《促織》:“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
(4)案長方形的桌子,與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異。如《左忠毅公逸事》:“尻
下一生伏案臥。”
六、歷法和刑罰
(―)歷法
哈
X亥子丑心,
那戌寅齡卬
f酉卯由
俱申未主巳辰登
-加午N2
1.紀年法
(1)干支紀年法干,即天干,共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支,即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干支兩字相配,用以紀年,如辛亥、戊戌之類。10和12的最小公倍
數(shù)為60,因而干支紀年每60年一個循環(huán)。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與妻書》)
(2)帝王年號紀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稱元年。從漢武帝起有年號,后多用
年號紀年。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促織》)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張衡傳》)
(3)王公年次紀年法這種紀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廉頗藺相如列傳》)
(4)年號和干支兼用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梅花嶺記》)
2.紀月法
(1)序數(shù)紀月法古代紀月,常用序數(shù)。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后來又按夏歷
把一年分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12個月,并以此來紀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三元里抗英》)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禪山記》)
(2)時節(jié)紀月法有的用“孟”“仲”“季”分別表示一季中的三個月份。如“孟
春(1月)”“仲秋(8月)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古詩十九首》)
(3)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12個月,每個地支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攝影器材銷售租賃合同
- 5G網(wǎng)絡場地平整施工合同范本
- 電力站平整施工合同
- 機械設備零星工程協(xié)議
- 涂料粉刷工程合同
- 爆破器材管理服務合同范例
- 國家正規(guī)購房合同范例范例
- 城市風景名勝區(qū)開發(fā)工程合同三篇
- 舞臺制作委托合同三篇
- 裝修油漆工合同(2篇)
- 行政案例分析-終結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操作系統(tǒng)-001-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快樂讀書吧:中國民間故事(專項訓練)-2023-2024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
- 出車前的安全檢查
- 山東省煙臺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 含解析
- 2024落實意識形態(tài)責任清單及風險點臺賬
- 2024年度護士長工作總結
- 《籃球: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教案(三篇)
- 稀土新材料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應用
- 2024年無人駕駛航空植保技能大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山東高速集團社會招聘189人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